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中心小學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中心小學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發布時間:2021-01-30 02:03:19

㈠ 如何抓好農村中小學教學教研工作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教育科研工作是農村小學的一項薄弱環節,需從校長到教師,從制度完善到教育科研意識的的樹立,從注重結果到重視過程等方面多管齊下,才能便農村小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斷向前推進,最終達到人人參與教育科研,人人得到成長的良好局面。

教育科研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只有通過科研興校,以研促教,引領學校教育改革,創名校、育名師,提升辦學品位,凸顯辦學特色,使學校沿著健康的軌道不斷向前發展,才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現就農村小學教育科研工作談談我個人的意見,供各位同仁商榷。

一、抓機構和制度建設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保證教育科研的順利實施和取得成果,組織保障是基礎,制度保障是前提,只有二者兼備,才能有效保證教育科研活動扎實有效的開展。

(一)建立堅實的保障機制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使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是統攬全局,創新教育科研機制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要建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教學校長為副組長,教導主任、年級組長等為成員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在教育科研工作上形成組織保障。二是要選拔教學技能突出、工作敬業、有一定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的骨幹教師擔任主研工作,承擔具體研究活動的引領及指導工作。三是要落實好科研經費,保障教育科研及時有效實施。

(二)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為使教育科研工作持續不斷發展,學校要特別注重建立健全如學習例會制度、考核評估制度及優秀成果評選辦法等教育科研工作規章制度。形成教育科研工作有制度可依,有制度作保證,有制度促實施的良好局面,使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沿著正確的軌道深入發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沒有激勵機制,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就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機活力,更談不上創新。要徹底打破過去研究和不研究一個樣,有成果和沒成果一個樣的局面,必需制定出合理的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及獎勵方案,形成激勵機制。把教育科研工作實施情況同各學校的綜合目標考核及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優選先、職稱評定等結合起來,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掛鉤。這樣,教育科研工作做得較好的學校、教師就能得到應有的表彰、獎勵,從而使學校及教師動起來,形成全民重科研、做科研的良好局面。

二、抓教師建設

做教育科研工作要最終落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上。事實證明,教育科研與教師的業務素質成正比。教師在承擔了科研課題並取得研究成果後,無論是業務能力,教學水平,還是科研意識,科研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反過來,由於教師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能自如地遵循教學規律,辯證施教,對落後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之目的。

(一)注重理論水平的提高

一是強化課標學習。課標是教學的方向標,只有認真學習課標,才能更好地用好教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它也是我們開展教育科研的方向標。為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可以通過開展了講座、學習交流、知識競賽及課堂評價等活動,讓其在實踐中貫徹與落實新理念。二是注重讀書學習。「觀念決定行動,目標決定發展」。讀書學習是教師了解教學改革的新動態、掌握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充分利用學校征訂的《中國教工》、《師資建設》等教育類報刊雜志、《陶行知教育名篇》等名家名著,組織教師潛心研讀,及時補充「新元素」,有效汲取「營養品」。對先進的理念用心體會;對一些操作性強的經驗結合實際立即付諸實踐;對經典教育故事加強記憶與運用;對名家大師們的觀點進行討論……。從而拓寬教師們的教育視野,更新理念,提高教學實效性。

(二)強化專業引領

教師的科研素養的提高必須有專業的教育科研理念作支撐。做教育科研,閉門造車肯定不行,所以我們一是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如積極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講座、報告及名師教學觀摩會,邀請教育專家、學者到農村中小學舉辦專題講座,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指導解決科研中的問題。二是開展有豐富育科研經驗的教師「傳、幫、帶」活動。採用老青教師對接、拜師學藝的方式,要求剛接觸課題研究的教師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向有較長教育科研時間的教師學習科研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抓過程管理

有質量的教育科研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教育科研管理更需要科學管理。我們的工作不能只看結果,而忽視過程。要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需要重視和加強教育科研的過程管理,可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一)注重科研計劃的落實

我們可每月開展一次教科研例會,匯報自己的課題研究情況,及時分享研究中的成功經驗,共同解決研究中的困惑。每學期圍繞承擔的課題上好一節研究課,上交有關教案及自我反思。學期末寫一份課題階段性總結、個案或論文。其落腳點就是要關注教育科研的研究過程,抓住了過程,就不愁沒有結果。

(二)注重教育科研常規管理的指導與服務

科研常規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要規范課題實施過程,做好關鍵性環節的指導和組織,比如課題申報立項、開題論證、中期總結、結題鑒定等。可採取約請「區級專家參與,本鎮同行介入」的方式進行「科研專項視導」,促進常規工作的落實。視導本著重於科研製度的建立、計劃的制定、課題過程性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管理等方面展開,重點做好視導中的對話與交流,通過「視」的診斷性了解學校及教師科研管理中存在問題,通過「導」的針對性提高科研服務水平,既促進科研常規管理的落實,又幫助學校及教師解決科研管理中實際問題或難題。

(三)各類課題研究過程性材料的積累和檔案保管

檔案資料是教育科研過程的原始記錄,是我們進行整理、歸納、概括抽象教育經驗,教育規律的憑借,豐富的教育科研檔案資料,是我們完成教育科研實驗工作理論思考的重要源泉。因此,學校要強化教育科研檔案資料管理,對檔案資料的收集、裝訂、歸檔等作出具體的規定,在課題研究的每個階段結束時,對過程材料和相關檔案資料進行歸檔備案,確保資料的完整性和規范性。

四、抓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

教育科研成果出來以後,擱置一旁,僅僅作為研究者個人的資本,而不予推廣,就不能實現研究的效益和價值。學校要充分協調各級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及時將教育科研成果在鎮、區及以上級別教育科研刊物或教育信息網上發表推廣,將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生產力,既讓更多的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認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感受到教育科研是學校和教師工作的一部分,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平台,又做到研究成果的效益最大化,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水平服好務。

㈡ 小學實行級部管理如何進行教學評價

教學管理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管理是一種對教育人、培養人的智力勞動的管理。從教學管理的內容上看 ,主要包括教學思想管理、教學行政管理和教學質量管理等幾個有機部分組成的。其中教學思想管理是前提 ,教學質量管理是核心 ,教學行政管理是保證。從管理形式上看 ,教學管理中的計劃管理、組織管理和教務管理都是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來進行的。提高教學質量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內在要求 ,學校要把提高教學質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面向全體學生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衡量教學管理好壞的重要依據。
教學管理擬定可行可檢的質量指標 ,增強搞好教學工作的自覺性。教學管理的核心問題是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管理的關鍵是教學過程的管理 ,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的各個環節 ,如計劃、上課、輔導、作業批改、知識考核、質量分析和教學總結等 ,也包括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 ,如學習計劃、預習、聽課、復習、作業、考試、總結等。擬定質量指標體系 ,就要對教學中各個環節能定量的要定量 ,不能定量的要定出工作標准 ,以便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無論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都應具有可行性和可檢性。
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要想對教和學這兩方面實行有效控制、取得良好效益,就一定要對教和學進行科學化的管理。
幾年來我們在教學管理和教改的科學化道路上進行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方法,現與大家商討。
一、提高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
從現代教學管理來看,教師不僅是教授者,又是一個管理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管理學生、教學設備等管理工作,直接參與教學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師在講課、檢查學生作業、測驗等教學活動中,也要真正意識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者,這對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創造美好的教學環境
美好的教學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針對我國的實際,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首先,應集中精力,為教學人員創建一個舒適的環境;其次,教學設備是增強教學效果不可缺少的條件,應不失時機地根據學科的教學需要,改善教學設備,充分發揮其教學的輔助作用;第三,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很大影響,學校領導、教師應注意教室的布置、課堂紀律的保持、班級優良風氣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氣氛和環境。
三、以全體教師參與教學管理、科學研究為兩翼,實行科研興教和民主管理
1.創造多種形式把教師吸收到教學管理中來
要讓全體教師參與就需要廣開言路、廣開門路,這就必須創造適合全體教師參與的各種組織形式,否則參與只能是一句空話。形式越多,渠道也就越多,越便於廣泛地吸收教師參與,更充分地實行民主管理。學校實行的全體教師參與的主要有教職工代表會、教研組長例會、聯席會議、全體大討論等環節。
2.開展全方位的多種形式的教科研活動
教科研具有三個特點:第一,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為教學需要服務。總結各小學的經驗教訓就是一句話,為教學服務是學校科研的生命線,離開了它,不僅不能取得成果,也不會發揮作用。第二,消除心理壓力,多種形式全方位開展科研。一些教師,一講科研就覺得神秘、高不可攀,心理緊張,因而望而卻步,其實科研就是研究探索,只不過講究科學理論、科學程序和方法而已。在教學第一線正是進行科學研究、科學實驗的最好場所。學校搞科研不能拘泥於科研人員的套路,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創造學校的研究方式。第三,尋求專業科研機構的指導,和科研人員相結合。學校搞科研,優勢是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直接實踐,其困難是缺乏理論和科研的專門知識,和科研部門相結合正好可以彌補這個不足,使學校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是取得成果的重要途徑。
四、加強對教師的管理機制
1.認真進行教學檢查
教學管理有效的條件是教學計劃、安排、要求被認真地貫徹執行,也就是能夠落實,不能落實就只能是一紙空文。促進落實的重要辦法之一就是教學檢查,這是因為教學檢查有督促、反饋及指導的功能,所以它是推動落實的重要手段。學校學期初有各種計劃的檢查和講評,每月有月進度、月計劃的檢查,期中有半學期工作的全面檢查,期末有計劃完成情況和質量成果的總結檢查;從教學過程講,有集體備課、教案、課堂教學、作業、輔導各教學環節的檢查。為了保證檢查的真實和全面,教務處應編制各種活動報表,收查作業、教案、聽取匯報和聽課、參加教學活動等各種數據,這也是教師年終考核的參考資料。
2.客觀地進行教學評價
不少學校的教學評價是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就是他評,但如果只有他評,教師必然處於被評的地位,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應在評價中把他評和自評結合起來,讓教師參加到評價過程中來。自評等於給了教師自我評價權和對自己評價的發言權,增加了對評價的信任感;其次自評也補充了他評的不足,使評價更全面、更公正,更易被教師所接受。
3.發揮好教學獎勵的激勵作用
教學獎勵是教學評價後的激勵措施,是調動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獎勵應依據三項原則進行:首先是明確的目的性。獎勵是為了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學校要把獎勵的項目設在教育教學的重要部位和環節。其次是鮮明的導向性。獎勵向薄弱環節傾斜,引導解決教學上落後的部分,使全面工作平衡發展。第三是強烈的激勵性。獎勵的目的是激勵,但不是所有的獎勵都能達到這個目的,如獎勵上的平均主義就是白花錢而得不到效果。使獎勵產生強烈激勵性的辦法就是敢於重獎、拉開距離,不怕有刺激性,有刺激才能有效果。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從人的情感需要和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管理的方法。我們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的同時,更追求「工作創新有效,和諧共處」的境界,以給我們的工作營造一個尊重人、信任人的環境。學校領導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的知心朋友;關心教師的生活,盡力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放手讓教師發揮創新才能,讓教師愉快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樣,增強了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和對領導的信任感,達到了「管」是為了「不管」的更高的管理境界。

㈢ 中小學教研,教學骨幹培訓內容有哪些

-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教育科研工作是農村小學的一項薄弱環節,需從校長到教師,從制度完善到教育科研意識的的樹立,從注重結果到重視過程等方面多管齊下,才能便農村小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斷向前推進,最終達到人人參與教育科研,人人得到成長的良好局面。

教育科研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只有通過科研興校,以研促教,引領學校教育改革,創名校、育名師,提升辦學品位,凸顯辦學特色,使學校沿著健康的軌道不斷向前發展,才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現就農村小學教育科研工作談談我個人的意見,供各位同仁商榷。

一、抓機構和制度建設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保證教育科研的順利實施和取得成果,組織保障是基礎,制度保障是前提,只有二者兼備,才能有效保證教育科研活動扎實有效的開展。

(一)建立堅實的保障機制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使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是統攬全局,創新教育科研機制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要建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教學校長為副組長,教導主任、年級組長等為成員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在教育科研工作上形成組織保障。二是要選拔教學技能突出、工作敬業、有一定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的骨幹教師擔任主研工作,承擔具體研究活動的引領及指導工作。三是要落實好科研經費,保障教育科研及時有效實施。

(二)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為使教育科研工作持續不斷發展,學校要特別注重建立健全如學習例會制度、考核評估制度及優秀成果評選辦法等教育科研工作規章制度。形成教育科研工作有制度可依,有制度作保證,有制度促實施的良好局面,使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沿著正確的軌道深入發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沒有激勵機制,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就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機活力,更談不上創新。要徹底打破過去研究和不研究一個樣,有成果和沒成果一個樣的局面,必需制定出合理的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及獎勵方案,形成激勵機制。把教育科研工作實施情況同各學校的綜合目標考核及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優選先、職稱評定等結合起來,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掛鉤。這樣,教育科研工作做得較好的學校、教師就能得到應有的表彰、獎勵,從而使學校及教師動起來,形成全民重科研、做科研的良好局面。

二、抓教師建設

做教育科研工作要最終落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上。事實證明,教育科研與教師的業務素質成正比。教師在承擔了科研課題並取得研究成果後,無論是業務能力,教學水平,還是科研意識,科研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反過來,由於教師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能自如地遵循教學規律,辯證施教,對落後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之目的。

(一)注重理論水平的提高

一是強化課標學習。課標是教學的方向標,只有認真學習課標,才能更好地用好教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它也是我們開展教育科研的方向標。為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可以通過開展了講座、學習交流、知識競賽及課堂評價等活動,讓其在實踐中貫徹與落實新理念。二是注重讀書學習。「觀念決定行動,目標決定發展」。讀書學習是教師了解教學改革的新動態、掌握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充分利用學校征訂的《中國教工》、《師資建設》等教育類報刊雜志、《陶行知教育名篇》等名家名著,組織教師潛心研讀,及時補充「新元素」,有效汲取「營養品」。對先進的理念用心體會;對一些操作性強的經驗結合實際立即付諸實踐;對經典教育故事加強記憶與運用;對名家大師們的觀點進行討論……。從而拓寬教師們的教育視野,更新理念,提高教學實效性。

(二)強化專業引領

教師的科研素養的提高必須有專業的教育科研理念作支撐。做教育科研,閉門造車肯定不行,所以我們一是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如積極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講座、報告及名師教學觀摩會,邀請教育專家、學者到農村中小學舉辦專題講座,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指導解決科研中的問題。二是開展有豐富育科研經驗的教師「傳、幫、帶」活動。採用老青教師對接、拜師學藝的方式,要求剛接觸課題研究的教師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向有較長教育科研時間的教師學習科研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抓過程管理

有質量的教育科研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教育科研管理更需要科學管理。我們的工作不能只看結果,而忽視過程。要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需要重視和加強教育科研的過程管理,可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一)注重科研計劃的落實

我們可每月開展一次教科研例會,匯報自己的課題研究情況,及時分享研究中的成功經驗,共同解決研究中的困惑。每學期圍繞承擔的課題上好一節研究課,上交有關教案及自我反思。學期末寫一份課題階段性總結、個案或論文。其落腳點就是要關注教育科研的研究過程,抓住了過程,就不愁沒有結果。

(二)注重教育科研常規管理的指導與服務

科研常規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要規范課題實施過程,做好關鍵性環節的指導和組織,比如課題申報立項、開題論證、中期總結、結題鑒定等。可採取約請「區級專家參與,本鎮同行介入」的方式進行「科研專項視導」,促進常規工作的落實。視導本著重於科研製度的建立、計劃的制定、課題過程性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管理等方面展開,重點做好視導中的對話與交流,通過「視」的診斷性了解學校及教師科研管理中存在問題,通過「導」的針對性提高科研服務水平,既促進科研常規管理的落實,又幫助學校及教師解決科研管理中實際問題或難題。

(三)各類課題研究過程性材料的積累和檔案保管

檔案資料是教育科研過程的原始記錄,是我們進行整理、歸納、概括抽象教育經驗,教育規律的憑借,豐富的教育科研檔案資料,是我們完成教育科研實驗工作理論思考的重要源泉。因此,學校要強化教育科研檔案資料管理,對檔案資料的收集、裝訂、歸檔等作出具體的規定,在課題研究的每個階段結束時,對過程材料和相關檔案資料進行歸檔備案,確保資料的完整性和規范性。

四、抓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

教育科研成果出來以後,擱置一旁,僅僅作為研究者個人的資本,而不予推廣,就不能實現研究的效益和價值。學校要充分協調各級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及時將教育科研成果在鎮、區及以上級別教育科研刊物或教育信息網上發表推廣,將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生產力,既讓更多的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認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感受到教育科研是學校和教師工作的一部分,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平台,又做到研究成果的效益最大化,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水平服好務。

㈣ 陳麗敏的教育科研

(一)發表文章: 文章題目 發表刊物 時間 《在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生命意識》 《蘇州教育》 2003.10 《中小學德育缺什麼》 《中國教育缺什麼》(ISBN 7-81090-058-7/G·24) 《中小學德育缺什麼》 《教育:關注生命》(ISBN 7-81090-266-0) 《教育原來有悔》 《教師博覽》
福建教育出版社《教育有悔》(ISBN 7-5334-3975-9) 2003.10 《養茶》 《吳江日報》
《成才導報》 2004.4.16
2004.6.23 《數字化後勤管理:實現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環境觀》 《學校管理》 2006 《芻議新課標語文教學的思維感應》 《蘇州教育》 2006.10 《構建學校教學管理網路支撐體系的實踐初探》 《教育情報參考》 2008.9 《網路「征鴻」》 《信息技術教育》
《教育:關注生命》(ISBN 7-81090-266-0) 2003.10 《創信息化時空,建數字化校園》 《教育與信息化》(電子版) 2002.2 《以人為本,有機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提高教學質量》 新華出版社《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指南(下)》 2002 《打造特色 放飛生命》等10篇系列報道 《吳江日報》 2004.3.24至2004.6.2刊 《讓教育的「GDP」回歸》 《吳江教工》 2008.1-2 篤篤定定做個老師 《吳江教工》 2008.5-6 (二)獲獎文章 文章題目 舉辦名稱 等第 《在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生命意識》 江蘇省第八屆「五四杯」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競賽 優秀獎 《依託網路構建教育論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004江蘇省師陶杯論文評選 三等獎 《依託網路構建教育論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004江蘇省第五屆「新世紀園丁教育教學論文大賽 優秀獎 《依託網路構建教育論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吳江市教育技術研究論文評比 一等獎 《教育原來有悔》 2003年《教師博覽》編輯部「教育有悔」徵文活動 二等獎 《數字化後勤管理:實現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環境觀》 2006年江蘇省優秀教育論文 三等獎 《芻議新課標語文教學的思維感應》 第二屆全國教師論文大賽(中國教師報) 三等獎 《構建學校教學管理網路支撐體系的實踐初探》 吳江市行動研究論文評比
第二屆全國教師論文大賽(中國教師報) 一等獎
二等獎 《作文教學課堂互動式探究》 2008年10月江蘇省教育學會、寫作學會 二等獎 《作文教學課堂互動式探究》 中國教育情報研究會「十一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優秀論文評比 二等獎 《征鴻:與旭日同升》 全國第二屆中小學優秀電視節目評比 銀獎 《早安,太陽》 全國第三屆中小學優秀電視節目評比 金獎 《遺憾的影子》 吳江市優秀教育教學隨筆徵文 三等獎 《創設多元情景,實現語文課堂生態互動》 中國教育情報研究會「十一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優秀論文評比 三等獎

㈤ 怎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小學教研工作思

一、抓師資隊伍建設,訂計劃,促發展
1、教研與教學相結合。教師要從傳統的教書匠逐步向學者型、教研科技型轉變。對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要提出「不斷總結經驗,積極參與教學科研,逐步達到能手」的奮斗目標。對骨幹教師要提出爭當「自治區、拉薩市科學帶頭人」的奮鬥口號。我們要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2、新老教師相互結合。為幫助和指導年輕教師盡快成長起來,我們應提出「一年入門、兩年過關、三年成熟」的奮斗目標。並組織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與年輕教師結成幫扶對子,相互交流教學心得和教學體會,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學校要組織征訂大量學科雜志,如《教學參考》、《教學》、《教研》、《教學管理》等,並設立圖書室及閱覽室,豐富教師的知識,拓寬教師的視野。同時設教研教改專題,組織教師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每位老師每學期交一篇論文或教學心得,通過評比選出優秀論文或教學心得,推薦發表。
二、抓常規教學管理,進行有效的集體備課、講課、評課活動
1、狠抓常規教學管理,堅持開展「公開課」、「觀摩課」、「試驗課」活動,進行抽查備課、評課、批改作業等專項活動,加強管理,逐步提高教學水平。
2、各教研組堅持每兩周一次集體備課、講課、評課活動,充分發揮各教研組老教師的核心作用。組織新教師參與此項活動,指導他們如何處理好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如何掌握好易教和難教教材的教學方法,怎樣在教學中聯系知識與能力、知識與創新、知識與品德的關系。經過幾年的努力,年輕教師的成績會越來越顯著,並會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學。
三、抓教研教改,相互交流經驗
1、堅持開展對各教研組「優質課」、「教學能手」的評比。在檢查教案時,評出「優秀教案」、「優秀課堂結構設計」。
2、開展教研教改活動。對教研教改進行大討論,諸如:怎樣改進教學方法如何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如何實施減負不減質的問題如何應付高考改革轉型問題通過現代信息手段,不斷吸取內地優秀學校在教研教改上取得的經驗成果,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情況,找出適合學校實際教學發展的路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㈥ 我怎麼才能做好一個農村小學的三年發展規劃

xx小學是一所辦學歷史不算悠久,但緊跟管理區教育發展步伐的學校。學校有一批淳樸樂學的學生和一支有一定專業水平敬業重教的教師隊伍。現在原有辦學基礎上,結合管理區教育改革布局結構調整引起的生源變化,在全國教育現代化深入推進和管理區教育綜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製定我校新三年發展規劃。
一 、基礎與現狀
(一)外部環境
1、學校基本狀況
位於屈家嶺管理區xx辦事處的xx小學始建於1973年,前身為總參五七幹校紅衛學校。改交地方後校區包括xx中小學,屬於完全義務教育學校,2003年管理區在何集建立第二初級中學,xx學校中學部並入何集二中。現學校佔地面積30畝,有6個教學班,學生近150人,教職工16名。
2、教育發展背景
面對屈家嶺管理區創建「工業強區,做活生態文化旅遊區」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管理區教育局組織學習並著力推行《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制定了《屈家嶺管理區2010年工作要點》。在我校三年發展規劃的制定過程中,應充分立足於我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設計如何在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過程中,整體提升我校教育質量和辦學品位,成為辦事處百姓認可的優質教育資源。另外,管理區教育局提出了「教育現代化」的工作目標,因此,我們在發展規劃的制定中也應充分考慮教育現代化的內涵和實踐途徑,將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內容融入我校的發展規劃中。
3、社區狀況
為支持三峽移民工程,管理區移民辦公室對xx辦事處布局結構調整,學校發展教育教學環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各級領導對學校發展高度關注,社區、家長對學校的期望值也很高,管理區領導和教育局領導多次到校現場辦公,關心學校教育教學環境工程進度,現在學校教學區、活動區、生活區總建築面積24360平方米,擁有籃球場、標准停車棚。同時學校正在逐步配齊各類教學設備,教師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由於現在學校與辦事處沒有人員分配、經費發放等直接管理權責,辦事處無工礦企業,現學校辦學除財政開支外,所有費用需要自籌,生源減少,學校經費一直存在一定困難。另學校所處地理位置在管理區最西端,且夾在鍾祥長灘鎮和羅集鎮之間,生源極不穩定。學校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工家庭,部分家長素質較差,多次出現不能尊重家校協作教育的現象,學生在養成教育上存在較大困難。
(二)內部條件
1、教師結構狀況
學校現有教職工16人(含在編因病待休教師1人、後勤專職1人,聘請教師4人,資教生3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14人,佔在崗教師的87.5%;小學高級教師7人,佔在崗教師的50%;40歲以下的教師9人佔在崗教師人數的64.3%,他們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具有潛在的發展空間。近年來,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強化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結構得到改善。目前,學校已基本形成了市、區、校三級骨幹教師梯隊,校級以上骨幹教師有3名,佔在崗教師的21.4%。
2、學校管理狀況
近一年來,學校在圍繞辦學理念和學校特色不斷改善管理隊伍結構,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學校的管理機制和效能與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在不斷縮短差距。幹部隊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開拓進取精神,並努力跟進學校發展目標。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需進一步提高,隊伍建設任重道遠。

從整體上看,我校教師能夠克服各方面的壓力,積極主動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他們的各項工作得到了家長、學生的好評。但是,從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來看,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與國家和管理區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還存在較大差距。名優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任務還十分艱巨,專業引領作用需要不斷增強;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著全新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的學習型教師隊伍作為支撐。我校學科骨幹教師的核心輻射功能仍未能充分發揮,部分青年教師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個體素質較好,但進取心不強,努力目標不明確,還未充分展示應有的風采,服務意識有待加強。

2、教育科研與新課改亟待整合。我校雖有教科研課題,但是因為缺乏專家和理論的引領,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層面,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比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熱情,學校還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如何找准教育科研與新課改的有機結合點,真正形成科研課改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是我們當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學校發展思路:
(一)辦學理念:知行結合 學以致用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打造富有藝術氣息的書香校園,讓教師們在書香中自我發展,讓孩子們在書香中不斷成長。主要圍繞以下「一條主線,兩個重點」。
1、一條主線:圍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依託傳統文化熏陶人的實施載體,探索「高效課堂」的辦學實踐模式,滿足社會對學校教育的高品質要求。這既是我們今後三年的發展方向,也是我們將為之奮斗的辦學理想。

2、兩個重點:一是著眼於學生綜合素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是著眼於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

(二)辦學目標

以師生的生命成長為發展理念,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出發點和歸宿,力爭到2013年把學校辦成一所「質量保證、藝體見長」,在學生、家長及社會中認可度較高的教育特色學校。
校訓:文明團結 勤奮創新 校風:合作 奉獻 務實
教風:嚴謹 互助 創新 學風:明禮 樂學 力行
三、重點發展項目
(一)、學校管理
責任人:
目標:堅持以傳統文化興校抓管理,人法雙馨抓落實,促進學校制度建設,營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圍。
措施:
1、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調動各部門工作積極性,保障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營造嚴謹與寬松相融的和諧管理氛圍。
3、加強學校團隊文化建設,樹立坦誠、信任、尊重、協作的團隊精神,提升教師對學校發展的認同感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4、完善各級家長委員會組織建設,讓家長社區共同參與,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5、建立學校教工之家,開展教工活動,通過「讀書沙龍」等體驗活動,增強教工人文底蘊,創建學習型組織。
6、以藝術教育為抓手,加強師生活動建設,陶冶情操,發展個性,營造具有濃郁藝術氣息的書香校園文化,提高師生人文素養。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1、以傳統文化導讀為抓手,進一步確立辦學理念、辦學目標。
2、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設校園育人文化環境。
任務:
1、強化校長室——教導處(政教處)——教研組三級管理的制度建設。
2、加強幹部自培,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論,明確幹部個人和分管工作的發展目標。
3、完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的評價指標,加強教師作風主流意識為抓手,營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圍。
4、完善教師成長的發展規劃,鼓勵教師在專業和個性發展上自創特色。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
以人為本,形成學校共同願景。
任務:
1、增強幹部的目標管理意識,主動將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2、以《打造書香校園,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課題研究為抓手,提高教師職業素養。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以構建和諧校園為出發點,推進學校、家庭、社區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任務:
1、以創建學習型學校為目標加強團隊建設,形成教師終身學習和個人發展的良好氛圍。
2、加強與社區的溝通,逐步完善學校、家庭、社區科學合理的,多元的評價體系和監督機制,實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民主化、科學化。
三年目標達成的預期效果:
1、幹部專業素養:幹部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力爭成為教學骨幹型的管理者。中層及中層以上幹部要積極開展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的研究,力爭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論文在市級范圍交流或發表。
2、管理成果:學校要爭創「管理區安全文明校園」, 「管理區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市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學校的教學質量在管理區學校中處於中等以上水平,家長滿意率達到98%以上。
(二)、教師專業化發展
責任人:
目 標:
以教師發展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領教育教學工作為核心,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出發點,以學習型、研究型教師梯隊建設為突破口,關注三種能力的培養(即,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總結反思能力),把教師隊伍建設成為一支具有高度責任心和人文素養的群體。
任 務: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將教師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納入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中;將班級文化建設、家庭教育指導、學生心理輔導等,納入班主任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中。
(2)以「改正職業陋習,做文化教師」為主題,開展人文教育體驗活動,促進教師內涵發展。
2、注重研訓一體化,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1)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為抓手,以隨堂課的教學質量為突破,依託教師個體的智慧和教研組的集體智慧,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總結反思能力。
(2)開展以「構建高效課堂」為主題的教學研究,建立新的教學評價標准,營造師生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提高教師開展審美教育的能力與水平。
3、創設校本培訓機制,為骨幹梯隊建設搭設舞台。
推進課堂教學促進方案的實施,幫助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制定發展規劃,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師發展性評價制度。
(1)改進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完善教師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教師的師德素養、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科研成果、培訓情況、以及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態度的培養情況等進行全面的考核,用評價來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整體提高。
(2)建立個性化的「教師學習和發展檔案」(即成長檔案)。充分依託教導處和教研組,對每一位教師制訂課堂教學改進計劃,明確每學期重點突破的薄弱環節,從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著力提升課堂教學效能。
(3)學校設立獎勵制度。加大對教研組的考核獎勵力度,以此促進教師團隊的共同成長。同時,進一步完善骨幹教師的評選機制,尤其要關注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平台建設,完善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
任務:
1、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評價機制。
2、搭設自我實現平台,建立「教師成長檔案」。
3、開展對教師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現狀調研,為教師課堂教學促進方案提供明確的方向。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
加強課程平台建設,改善教育教學實踐
任務:
1、開展教師人文讀書活動,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2、立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關注常態課質量。
3、加強「高效課堂」的課題研究,建立新的教學評價標准。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
深化校本培訓,形成教師專業發展良好環境
任務:
1、開展「好書伴我成長」的讀書節成果展示。
2、開展師德建設系列研討活動:「在育人中成長」。
3、匯編「高效課堂」課例集。
4、進行教師課堂教學促進方案的階段反饋。
三年達成的預期效果
1、教師素質結構:各級骨幹教師在現有的基礎上各增加1-2名。
2、教師專業素養:100%教師在校內進行公開教學展示,50%教師對外進行公開教學展示;100%教師有論文發表或交流,其中爭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師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三分之一的教師達到校內教學常規免檢。
3、教師教育成果:《「高效課堂」課例集》。
(三)德育工作:
責任人:
目標:以「學以致用 知行結合」的辦學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工作,以《小學各學段學生文明素養養成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為抓手,開展校本德育實踐,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措施:
1、關注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教育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
3、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完善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4、組建學生活動組織,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
5、完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形成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氛圍。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理順德育管理運行機制,規范德育常規管理。
任務:
1、制定《小學各學段學生文明素養養成教育研究》方案,並完成立項和宣傳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訓計劃,提高班主任工作藝術和班級管理能力。
3、制定學校德育骨幹教師的評比細則,開展第一屆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
4、制定各學段學生一日文明禮儀要求,並開展培訓活動。
5、組建乒乓球、書法、繪畫、合唱、棋類、鼓號隊等學生活動小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校園生活質量。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營造氛圍,深入研究,初顯成效。
任務:
1、關注德育體驗教育,通過「行為示範員」等途徑,讓學生自主管理,主動發展。
2、進一步發揮家長學校的功能,通過學校培訓、親子活動帶動家長參與學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編寫德育教材《禮儀篇》。
4、加強學生社團建設,開展首屆「十佳」特長學生的評選活動。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關注發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績。
任務:
1、總結學校班級管理的成功經驗,開展特色中隊展示活動,並進行第二屆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活動。
2、開展學習型家庭評比展示活動。
3、編寫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開展師生社團活動成果展示。
5、開展第二屆十佳特長學生評選活動。
三年目標達成的預期效果:
1、教師育人的主動性強,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有方法,並形成特色。
2、學生言行舉止文明,習慣好。
3、家長有較強的責任心,懂得正確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內,學校爭創安全文明校園。學校有德育先進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經驗論文在市級發表或交流。
(四)教學工作
責任人:
目標:
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構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和諧課堂教學文化。在教學管理、質量監測、教學評價、校本師訓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實現教與學的最優化,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措施:
1、以常規自控(互控)為突破口,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備課自控,對不同層面教師分別要求,不斷提高二次備課的質量;隨堂課互控,不斷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注重練習設計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2、以課題研究為核心,構建具有「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課程,通過研究、實踐,提高全員的課程理念及教育行為的轉變。
3、以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為目標,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加強質量監控,實施質量過程性管理,實現學科教學的最優化,重視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將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科能力展示情況、文體活動參與情況與學業評價相結合,切實把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性落到實處。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強化常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任務:
1、根據不同層面的教師,制定備課分層要求。
2、建立隨堂教學情況互控機制,開展「高效課堂」的課題研究。
3、建立學生練習問題記錄本。
4、完善課題研究網路,落實研究任務,並在部分學科內開展「同課異構」「異課同構」的研究。
5、心理教學常規化,設立心理輔導員,並建立學校心理輔導室。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深入課題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文化。
任務:
1、進一步完善隨堂教學情況互控機制。
2、繼續開展「高效課堂」的課題研究。
3、建立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目標體系。
4、在音樂、美術、自然等學科逐步建立質量評價體系。
5、收集整理學校練習設計資料。
6、開展師生藝術知識普及教育活動。
第三年:20012、9——2013、8
年度目標: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美育特色的課堂教學文化。
任務:
1、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匯編「高效課堂」的課例集。
2、舉行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展示交流活動。
3、匯編《學生常見問題及診斷分析》。
三年得到的預期效果:
1、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力爭達到管理區學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學科有所突破。
2、教師教學及科研水平顯著提高,50%以上教師對外進行公開教學展示;1/3以上教師的論文在市級及以上交流或發表。
3、匯編「學科課內外練習設計集錦」。
4、匯編「學生練習常見問題及診斷分析」。
(五)教育科研工作:
責任人:
目標:
擁有健全的學校教育科研機構,形成通暢、規范的科研網路,能將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學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學校的整體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風格。

措施:

1、開展「傳統文化經典導讀」的課題研究,以課題來帶動辦學特色的實現。

2、教研組建設要以科研為先導,每個教研組在學校總課題下確立小課題,教研組的一切活動要圍繞課題運轉。

3、骨幹教師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級以上的青年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必須是課題主持人,通過科研培訓和實踐指導,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並完善學校、小組、個人三級科研網路,採用行動研究法,推進學校的科研進程。

5、完善科研檔案,做到種類齊、過程清,使科研工作納入正常運作的軌道。

任務:

1、圍繞 「高效課堂」的課題,逐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項課題在市或區立項。

3、科研工作管理規范化、開展正常化。教師人人有課題,並有過程性評價檔案袋。

4、每學期組織1-2次的教師科研培訓。

5、將研、訓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

(六)後勤服務工作:

責任人:

目標:

樹立全心全意的後勤服務意識,為師生提供更好服務,努力實現及時、到位、優質。

措施:

1、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精心設計,協助完成校園整體外顯文化,體現個性、關心細節、注重實效、凸現「精緻」。

2、繼續抓好校產管理與維護工作,提升後勤工作的檔次。

3、加強校舍及教學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並完善學校的財物管理制度。

任務:

1、校園環境文化於2011年完成,努力體現「精緻、實效」。

2、創建具有時代特徵的學校精神,逐步構建學校的視覺識別系統:學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環境標識、公共事務等都體現學校的文化。

3、建立「校園財產維修、增添申報制度」,努力做到「及時、到位」。

4、每年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進一步規范學校的門衛、保安,無重大事故發生,三年內爭創區安全文明學校。

5、各項收費規范,無亂收費投訴。

6、科學管理,檔案完善。

7、加強財務管理,堅持財務公開制度,為學校開源節流聚好財。

四、學校辦學特色創建

責任人:

目標:

提高師生校園文化生活質量,培養學生對文體的愛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過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個性特長發展的教師和學生,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課程設置。

措施:

1、開發教學資源,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真正讓書藝成為一種學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學,通過興趣實踐活動,完成文體藝術課程的開發。

3、通過特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任務:

1、有固定的活動專用教室,設備完善;一個學生作品陳列室和一個較大面積的成果宣傳窗,做到內容二月一換。

2、加強師資培訓:定時、定點、定內容,有一批素質過硬的文體師資隊伍,每年進行一次教師基本功比賽。

3、在課程設置上體現優勢:將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課程中,每周有固定的活動時間,有一套適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學校發展的保障與評價
(一)思想保障

發動和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討論《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統一認識,振奮精神,形成齊心協力、榮辱與共的局面。

(二)組織保障

1、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書記、教務副校長為副組長,政教主任、大隊輔導員、教科室負責人、教研組長為組員的 「三年發展規劃」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規劃的制訂、論證、實施、評估等環節。

2、黨政工職權明確。黨支部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行政中層職責分明、責任到人、分工合作;工會起好橋梁作用。

(三)資源保障

1、經費保障:學校要力爭上級部門的支持,加大資金投入,保障教師培訓、科研、課程改革及特色建設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激勵機制:完善教師的獎勵制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3、後勤保障:加強後勤制度與機構建設,使學校的校產管理、財務管理更加規范、有序,為教師有效使用教育設施設備,推進教育改革創造條件。

(四)評估保障

建立並健全校務公開,民主決策和民主評議制度,定期召開教代會。「三年發展規劃」需經教代會通過。一經通過,扎實落實,制訂相應的年度實施方案和評估體系;每學期、每學年檢測《規劃》實施情況,針對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控、修訂。

㈦ 焦東路小學的發展規劃

2003年月-2008年6月焦作市山陽區焦東路小學發展規劃是: 2003年9月—2004年6月,完成危房改革爭創焦作市一級達標;
2004年7月—2006年6月,實施科研興校爭創焦作市示範小學;
2006年7月—2008年6月,形成辦學特色爭創河南省示範小學。 一、學校管理: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制定適合學校校情的規章制度,實行教師聘用制、崗位責任職、目標管理責任制和工作量化考評制,加快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步伐,落實《河南省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若干意見》精神,完善教師與學生評價體系。
二、隊伍建設: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師德建設工程」和文化建設,崗位練兵、科研興課、教學觀摩、理論研討、典型示範等系列活動,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具備現代教育理念,能適應課程改革要求,能勝任素質教育的教師隊伍。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省、市骨幹培訓和繼續教育,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學科教學研討或比賽,使他們在教育科研中充分發揮示範和輻射作用,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科研型教師的轉變。
三、教學工作:貫徹落實《教學常規管理》,完善教學評價制度,努力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和校本課程開發新路子,把新課標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當中。通過各科教學,使學生初步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初步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初步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初步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四、德育工作:繼續堅持素質教育以德育為核心,樹立與時俱進的德育工作意識,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主體德育網路,研究新形勢下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特點。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建立一支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德育隊伍,促進學生身心全方位發展,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五、教育科研:加強教師培養和培訓工作,建立一支素質好、理念新,有積極進取精神的科研隊伍,規范學校科研工作管理,形成學校良好的科研氛圍,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並加以推廣。
六、環境建設:圍繞辦學目標和辦學特色,完善學校基礎設施和現代化建設,建成設施齊備,功能齊全的教學樓,配足各種活動室,各類儀器設備達省頒一類標准。校園建設實現凈化、美化、德育化和藝術化,體現人文性與藝術性的融合,形成校園環境與學校辦學目標和辦學特色相一致的文化格局。
七、教育質量:進一步完善學校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學校要立足教書育人,突出管理育人,強化服務育人,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學生的各種素質初步形成,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特長的跨世紀人才。
(五)措施與做法
一、學校管理
1、班子建設:①根據學校規模和管理需要組建學校領導班子,在校長負責制前提下,進行分層分級的崗位責任制管理。②加強領導班子思想建設。堅持「三講」,樹立「以公立身,以公興校」的觀念,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使領導班子成為團結進取,勇於創新,樂於服務的集體。③加強政策、法規學習,認真貫徹《小學管理規程》,堅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規范教學,科學管理。
2、制度建設:在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教職工各級管理制度和學生學習與生活管理制度,印製管理手冊,教職工人手1份。嚴格管理程序,責任分工明確,目標落實到位,上下統一行動,干群密切配合,形成協調一致的辦學合力,科學管理,照章辦事。
3、評價機制:學校必須不斷完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落實「學期考評」和「年度考核」制度,為教師建造專業成長記錄卡片,把教師的考德、考勤、考能、考績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內容,讓科學公正的教師評價激勵教師的工作熱情。
4、校務公開:繼續推行校務公開和群眾督導制度,成立校務公開工作組和監督組,設立校務公開欄和校長信箱。合理安排教育資金,關心教職工切身利益,注重設備條件的改善,確保教育設施的長效性。
二、隊伍建設
1、以「正行風、修師德、樹師表」為宗旨,以「敬業、愛生、奉獻」為師德建設目標,以考核、評比為驅動機制,加強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樹立現代育人觀念,提高全校教師道德素質,樹立為學生、為家長服務思想和敬業、勤業、精業、創業以及獻身教育的精神。
2、建立傳幫帶制度。組織青年教師與骨幹教師結成師徒對子,互相聽課,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研討,以老帶新,以新促老,促進新、老教師的素質共同提高。
3、強化基本功練習。深入開展基本功訓練和課件製作培訓,要求教師參加高一層學歷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普通話培訓、新課標培訓,並將學歷達標,能力達標與考評、聘用工作相結合。
4、加快各級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訓。為教師培訓提供資金補助,聘請專家指導,定期組織骨幹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經常開展系列技能比賽,為骨幹教師確立科研實驗課題,優先選派中青年骨幹教師到教育先進地區學習、考察,參加教育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學術報告會等活動。
5、完善師資考核制度和考核途徑,從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理念、基本素質與能力、教學績效等方面綜合評價教師,為聘用與評優提供依據。
三、教學工作:
1、認真落實三個「四」。即做好四種計劃與總結:(1)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和總結;(2)學校教研、科研工作計劃和總結;(3)教師學科教學計劃和總結;(4)各類活動計劃和總結。訂好四個制度:①教師教學工作考核獎懲制度;②教師教學與教研常規管理制度;③學生學習生活制度;④聽課制度。建立四套檔案:①教師教學業務檔案;②學生學業成績檔案;③各類教學改革與實驗檔案(包括論文、經驗、優秀案例、活動方案、反思等);④師生教育教學獎懲記錄。
2、制定學校教學常規基本要求,對教師的備、教、批、考、輔導等環節作具體的規定和要求。並由教導主任與年級組長進行巡堂聽課,做好記錄。
3、落實課程計劃,深化課程改革。嚴格按照國家、省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課程計劃,開齊開足每一門課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優化教育思想,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結構,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努力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4、加強英語和計算機課程教學。從三年級到六年級開設英語課、四年級到六年級開設計算機課程,聘請專職英語教師和專職計算機教師進行教學。
5、加強活動課和綜合實踐課的管理。把活動課和綜合實踐課列入課程表,做到時間落實,教學內容落實,場地落實,師資落實。用成果匯報、作品展覽,競技競賽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特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6、深入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校本課程開發。學校要成立校本課程領導組和開發組,組織中青年骨幹教師選擇研究課題,承擔實驗研究,搞好校本課程開發工作。鼓勵教師積極探索研究性學習和校本課程開發新路子,並為教師提供堅實的後勤保障。
7、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學設施設備,督促教師充分利用教學用具、教學設備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設備的使用功能,提高教學質量。
四、德育工作
1、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發揮隱性教育的功能。校園、校舍環境布置要能體現時代性、文化藝術性和德育性,最終要達到以環境陶冶人的德育功能。學校將依據辦學特色,對整個校園環境進行布局,使之達到美化、綠化、德育化。
2、建立學校德育機制,健全師生德育規范。學校將成立德育領導小組,建立家長委員會,健全少先隊組織,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會德育、社會重德育」的德育機制。制定《教師考德制度》、《教師考勤制度》、《會議與學習制度》、《教學教研製度》、《安全管理制度》、《學生學習生活管理制度》、《學生獎懲制度》等,保證學校德育目標的貫徹實施。
3、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寓德育教育於各學科教學之中,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教學中要落實新課標精神,規循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探索改進教育方法,發掘學生德育潛能,規范學生德育行為。
4、把學生生活與社會實踐活動與學校德育相聯系。少先隊、文學社、南熏記者站、興趣小組、廣播站要加強合作,為學生創造機會,採取參觀、訪問、專題講座、國旗下演講、科技活動、文藝演出、競賽活動等不同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為學生今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良好的基礎,並注重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創建辦學特色工作相結合。
5、抓好班級德育管理和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制定班主任考評制度和學校「三評」制度,開展文明班級評選和學生評先活動,促進班級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促進每個班集體都能形成良好的班風,從而大面積提高德育教育質量,最終達到學校良好「三風」的形成。
五、教育科研
1、組建學校教育科研領導小組,圍繞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研究與實驗。要選拔師德好、業務能力強、勤於鑽研、有一定表達能力的教師,組成學校科研基本隊伍。科研要滲透到各學科,各教育領域。
2、建立健全學校科研管理機制和科研評價機制,每周開展課題組活動,每月召開科研小組會議,學校教導處、教研組要加強對課題組科研工作的過程管理,各教研組、課題組要重視科研過程性資料的收集。
3、語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藝術、德育教研組,要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兩年內完成一個相關小課題的探索、實踐,盡可能形成自己的校本課程研究與開發,展示科研相關成果。
4、學校最大限度地為科研小組、課題組、校本課程開發組的教師提供參加市、縣各種科研工作,同時建立科研獎勵機制,在資金、師訓、評先上給予政策上的傾斜。
5、把教育科研與辦學特色的創建相結合,加強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和交流,形成科研興校,科研結合的良好發展態勢。
六、環境建設: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改善育人環境,全面實現教學設施現代化,做到環境建設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能真正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
2、2003年9月~2004年6月要對整個校園環境重新布局,修築宣傳欄,合理布局體育設施,完成操場的硬化鋪設;爭取政府投資,改造危房,擴建綜合教學樓,有效緩解大班額,改建校門;2004年7月~2006年6月,擬建200米塑膠跑道和「書香」讀書走廊,設置籃球場2個,排球場、羽毛球場各一個;2006年7月~2008年6月,爭取南教學樓改造資金完成校建二期工程,完成活動場所綠化、美化建設,從而提升校園品位檔次,形成育人樂園。
3、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實現教學設施現代化。2003年9月~2004年6月完成「十配套」建設,具體項目有多媒體電教室、電腦室、語音室、實驗室、儀器室、圖書館、體育室、音樂室、美術室、少先隊部、勞技室的建設,充實教學儀器設備。2004年7月~2005年6月,結合學校辦學特色的創建,完成舞蹈排練廳、文學社、廣播站、心理衛生建康咨詢室、圖書閱覽室、校史榮譽室的建設,並繼續添置各類教學儀器設備,使之達到省頒一類標准。2005年7月~2007年6月,建成教師電子備課室、校園網初步建設;2007年7~2008年6月,每個教室都配有電視、視頻展示台、屏幕,實現音頻視頻進教室,同時辦成校園電視台和學校網站,完善學校網路建設。
4、引進藝術類師資,組建學校民樂團,開展多項課外興趣活動,創出牌子,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七、教育質量
1、學校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本,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質量監控方案,加強教學管理,改革考試制度及評價,營造松寬愉快的學習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努力完成招生計劃,保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年鞏固率100%,杜絕輟學,取消留級制度,實現按時畢業率100%。
3、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規律教育學生,重點培養學生的道德評價意識和道德行為規范。具體做法有⑴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加強對學生基本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和基本法制觀念的培養。⑵教育學生要誠懇、正直、謙虛、寬厚、勇敢、活潑、有毅力、有信心、有愛心、有責任感,成為勇於創新,富於實踐的人才。
4、重視學生知識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重點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科測評合格率要達到98%以上,每個學生都要參加一項課外興趣活動,都要有一項特長。
5、體、音、美方面:各年級體育合格率要達到98%以上,體育鍛煉達標率95%以上,體質健康符合標准要求,音樂、美術、藝術課程合格率要達到98%以上,全體學生要初具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並做到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
6、綜合實踐活動。三~五年級學生要有初步的計算機基礎和英語口語能力,具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感態度,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家務勞動,自我服務勞動和社會公益勞動,掌握應有的勞動知識技能,會使用簡單勞動工具。
八、辦學特色
1、完善文化設施,優化文化環境。學校將撥出部分資金,努力建設好各種校內文化陣地,美化校園。創建良好的校風和學風,使校園文化的「硬體」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
2、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的主導地位,聯合家庭和社會,建設多元文化陣地。首先要做到從滿足學生的文化需要出發,提供文化內容,其次要加強社會實踐,加強家校聯系,幫助提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層次,使學生的文化心理在更大的空間中健康、全面地發展,實現學生、教師、家庭、社會都來參與學校辦學特色的建設。
3、加強校園文體藝術活動的開展。具體做法是要達到學、議、寫、動的有機結合。學即組織開展文學理論學習和讀書教育活動,學校可開展校徽、校標、校園標語的徵集評比活動,文學社小記者活動。議即舉辦座談、講座。寫即舉辦以熱愛校園生活為主題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感的徵文比賽,辦校報,為學生開辟展示文學才能的平台。動即開展文藝演出及各類競賽活動,學校可以根據校情開展各種社團活動,舉辦各種興趣班,開辟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多項技能,讓校園文體藝術活動彰顯出學校的辦學特色。
(六)保障體系
學校發展規劃的落實,需要做好組織與保障工作。學校將重視輿論宣傳,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完善學校管理的制度,制定詳盡的實施計劃,確立資源保障體系。
一、觀念保障
1、注重輿論宣傳:學校領導將首先組織學校行政人員、教研組長進行學習,充分把握教育的理念、內涵,切實把握精髓;其次,在全校教師中間進行充分的動員與宣傳,使教師理解規劃實施對於學校發展的戰略意義,創造規劃實施的良好輿論氛圍。
2、促進全體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如果不經常對已有觀念進行反思、更新,已有觀念往往成為學校發展的桎梏。領導和教師,要通過學習、反思與研討,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形成新的教育觀、德育觀、學生觀、課程觀、教學觀、科研觀與管理觀,從而為規劃實施提供堅實的觀念保障。
二、組織保障
1、人員職責明確:學校各部門應齊心合力,發揮各自功能,共同服務於學校發展。具體來說,校長對學校事務全面負責,協調學校對外關系,整合學校辦學資源,合理安排學校工作;學校教導處要承擔對各學科教研組的指導工作;學校工會要起好教師和行政的橋梁作用,及時向學校反映教師要求,向教師宣傳學校政策,能夠做到關心教師,豐富教師文化生活。
2、各室配備齊全:學校要本著「按需設立」的原則,各室目標明確,職責清晰、責任到人。學校將確實給予各管理室相應的權利,避免有職無權、有權無職的現象存在。
三、資源保障
1、後勤保障:加強後勤制度與機構建設,使學校校產管理、財務管理、生活管理規范而有序,從而為教師有效使用先進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推進教育改革創造條件。
2、經費保障: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調整經費使用結構,保障教師科研、教師培訓、新課程改革、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要合理使用學校有限的辦學資金,避免資金使用上的無謂浪費與低效;設立教師、學生獎勵基金。
3、師資保障:完善教師全員聘任制和獎金分配考核制,為規劃的實施提供師資的保障。
4、社區保障:學校發展規劃的落實,發展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學校所在社區的支持。學校是為社區服務並在為社區服務中得到自身發展的,學校可以在許多方面為家庭、社區提供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得到家庭、社區的支持、幫助、配合,廣泛吸引社會優質教育資源流向學校,吸引社會有識之士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力爭實現學校更快、更好的發展。
四、評估保障
1、制定年度工作目標和計劃,為落實規劃的實施,學校、各科室、各年級、各班級應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形成較為詳盡的計劃方案體系。學校除年度工作計劃外,每學期將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把規劃內容落實到位。
2、建立評估體系--根據學校發展規劃的內容,制訂相應的評估體系,每學年組織評估,監督規劃的實施,並能夠及時調整,修訂規劃。

㈧ 甘肅省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條件

根據《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甘肅省教育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基層中小學教師系列高級職稱評價條件標准(試行)》的通知》,甘肅省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如下:

第六條 品德條件標准。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守《憲法》及法律法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精神和科學精神,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堅持立德樹人,廉潔奉公,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以信念、人格、實干立身。任現職以來品德考核必須取得合格及以上等次並在單位公示。

第十條 專業能力。

(一)正高級教師

深入系統地掌握所教學科體系和專業知識,師德師風高尚,教育教學業績卓著,教學藝術精湛,形成獨到的教學風格,在教育教學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具有主持和指導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在教學思想、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創造性成果,並廣泛運用於教學實踐,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了示範和引領作用,在基層教育教學領域享有較高的聲譽,是同行公認的教育教學專家。

(二)高級教師

具有所教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業績顯著,形成一定的教學特色;具有指導與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在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果,在素質教育創新實踐中取得比較突出的成績,是基層公認的業務骨幹。

第十一條 教育教學能力。

獲得相應的教師資格證(不要求專業一致),教育教學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研究能力強,身心健康,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須完成教育部門或學校規定的教育教學工作量,其中,校長年均教學工作量(授課、聽課、評課)不少於同學科專任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的1/3,其他從事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年均完成教學工作量不少於同學科專任教師的2/3。

(二)在教育教學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正高級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突出,培養指導至少3名本學科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高級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強,培養指導至少2名本學科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第十二條 基礎學習能力與實踐經歷。

(一)正高級教師。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大學本科以上畢業,並任高級教師滿5年。

2、大學專科畢業,在鄉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滿25年,並任高級教師滿5年。

(二)高級教師。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大學本科以上畢業,並任一級教師滿5年。

2、大學專科、中專畢業,在縣以下基層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分別滿20年、25年,並任一級教師滿5年。

第十三條 勝任工作能力。

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均在合格(申報正高級教師須至少有一次優秀)以上,連續考核合格間斷的,申報當年之前連續3個考核年度必須為合格及以上。任現職期間,有如下情形者,不得申報:

(一)紀檢監察部門審查未結束或受處分在處分期內的。

(二)上次評委會評審未通過,又未取得新業績的。

(三)申報當年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的。

第十四條 知識更新能力。

任現職以來,完成《甘肅省繼續教育條例》規定的每年的學習任務。

第十五條 學術水平能力。

對論文不做限制性要求,可用工作總結、教案或講課等代替答辯。

第十六條 幫扶經歷。

基層城鎮中小學教師應有在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累計1年以上的經歷;教育教學研究、服務機構人員應有在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調研、指導累計1年以上的經歷。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擔任駐村幹部、工作隊長(第一書記)等的時限,計入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經歷。

第十七條 對外交往、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

對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做要求,鼓勵人才通過參加培訓、自學等形式提高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能用計算機進行課件製作、公文處理等基本操作。

(8)中心小學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擴展閱讀:

考核認定高級職稱

第二十一條評委會考核認定。對紮根基層時間長、任職時間長、貢獻大的教育教學工作者,達到第十八條1項以上條件標准,由評委會以個人述職、實踐操作、業績展示等多種方式考核認定

(一)正高級教師

1、基層工作滿30年,在鄉村學校任高級教師滿10年或在州、縣(區、市)學校任高級教師滿15年

2、受聘為國家學術刊物編委3年以上或擔任全國本專業學會常務理事5年以上的。

(二)高級教師

1、基層工作滿25年, 在鄉村學校任一級教師滿10年或在州、縣(區、市)學校任一級教師滿15年的。

2、碩士研究生畢業。在鄉村工作滿5年、能全面履行崗位職責、年度考核均合格且有1次優秀的。

3、受聘為省級學術刊物主編3年以上或擔任全省本專業學會正、副秘書長5年以上的。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考核認定或直接聘用。博士研究生畢業,在州、縣(區、市)屬單位工作滿1年後,由用人單位(無人事管理權的由單位主管部門)對其德、能、勤、績、廉全面考核認定高級教師;在鄉村工作的可直接聘用(任)高級教師。

㈨ 如何搞好農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

「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堅持特色辦學理念、走特色辦學之路是學校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學校的現實生存的迫切需要,是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學校內涵發展的有效途徑。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逐步加快,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際間競爭的日趨激烈,傳統的基礎教育「千校一面」的狀況已難以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教育的個性化和辦學的特色化已成為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特色學校是學校的特殊性和個性在辦學過程中的體現,即既有一般學校的共性,又有其鮮明的個性。所謂特色學校,我們首先強調的就是,它要有一般學校所共有的特徵: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有良好的教育環境,有較好的教風、學風、校風,有較高的教育質量等。同時,還必須在「特」字上下功夫,形成不同於其他學校的個性特徵。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獨特性,這是特色學校的主要特徵。沒有獨特的教育,就沒有特色的學校。
學校的特色可以體現在教育、教學、教研等各個方面。本文結合本校的教育實踐,就農村中學如何創建美術教育特色學校的問題,談談自己的一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
正如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說:「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辦學理念是綱,是指針,更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它決定著一所學校的辦學方向、品位和層次。
特色學校的建設必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農村中學除場地、設備、師資、生源等比不上城市學校、重點學校外,還有一個突出問題是信息相對閉塞、觀念相對落後。因此,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及時吸收現代教育思想,要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根據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宏觀環境,轉變思維方式,以新的視野和新的角度進行新的謀劃,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確定高標準的辦學目標,樹立先進的辦學理念。
我校在辦學伊始,就根據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並結合本校的實際,確立了「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揮創造條件,創辦高水平、有特色的農村中學」的辦學目標。
二、要有正確的發展方向
特色學校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確定學校特色建設的方向是其中的一個關鍵性環節。學校特色發展的方向不是憑空虛構,也不是心血來潮而定的,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1)學校的發展歷史與傳統因素。學校的發展歷史和優良傳統往往是學校特色建設可以挖掘的重要因素。(2)師資因素。特色學校需要有優質的教師,優質教師是實施特色教育的重要條件。(3)條件因素。特色建設需要辦學條件作保障,辦學條件是創建特色學校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4)環境因素。特色建設要受到包括地理位置、社區文化等組成的環境要素的制約。此外,在充分分析學校實際的基礎上,還要以創新的意識,找出自身的個性和優勢,無中生有,有中出新,新中求變。
我覺得,關鍵的問題是找尋最佳的切入點。
基於以下認識:第一,現階段由於各方面條件的制約,農村面上中學生源、師資、設備等方面均比不上城市學校、重點學校,特別是隨著重點中學的擴大招生,農村普通高中學生普遍文化基礎差,知識底子薄,文化科方面的競爭能力低,要提高競爭力,為高一級學校輸送更多的人才,就必須揚長避短,選准切入點,在「冷門」學科上做文章。第二,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和高中的逐步普及,每年都有大量的初高中畢業生走上社會,解決這些學生的出路問題顯得較為重要,讓學生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掌握一技之長,畢業後能在當地經濟建設中發揮作用,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舉措。第三,我們澄海區是全國「美術之鄉」「工藝之鄉」,毛織、塑料、玩具是當地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而這三者都跟美術有很大的關系,美術在當地群眾中有較為豐厚的基礎,從當地實際出發發展美術教育,是大有發展前途的。我校辦學之初,就選擇美術教育作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努力打造美術特色教育的品牌。
三、要有科學的發展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辦好一所學校,首先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發展規劃。
學校規劃是學校管理工作的起點和指南。它為學校及其成員確定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共同的努力方向,以及實現它們的途徑、方法,學校的全部工作都將圍繞著規劃的內容進行。
學校規劃是實現學校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學管理的實質要求就是合理有效地安排使用學校的各類資源,以求得較高的工作效率和質量,而規劃、計劃正是從學校的整體出發,來全面地、綜合地、優化地對學校的各類資源及各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以使學校的工作科學、合理、有效。因而,規劃是學校科學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
我校十分重視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我們根據本校的實際和教育發展的趨勢,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以美術教育作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努力打造美術特色教育的品牌;第二步:以美術教育為「龍頭」,帶動學校第二課堂活動的蓬勃發展,逐步實現由單純美術教育向美術、音樂、體育、傳媒等全面發展轉化;第三步:逐步建成藝術特色校園,爭取用5—10年的時間,使校園藝術特色「文化」成型,成為市內藝術特色示範學校。我們的戰略思想是 「從單一到多樣,從外在到內在,從低級到高級」分層推進。
四、要有到位的教育管理
科學的發展規劃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付諸行動,計劃就會變成「一紙空文」。計劃制定之後,關鍵的問題是付諸實施。我校在藝術教育管理上力求做到「五到位」:
1、認識到位。農村地區普遍文化底子薄,文化氛圍不濃。發展美術特色教育的重要性,一開始並不能成為廣大師生的共識。不少教師認為,搞美術是不務正業,會嚴重影響到文化科的教學;不少學生認為,學美術沒有出路,沒有奔頭,藝術生低人一等。發展特色教育需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環境氛圍。為此,我們一方面做好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另方面為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我們在做好宣傳發動的前提下,努力營造美的氛圍,讓學生感受美、體會美、得到美的熏陶。我們多次聘請汕頭市、澄海區美術界名家到學校為學生舉辦專題講座或現場指導,開闊學生的眼界;開辟畫廊展示學生作品,舉辦畫展或藝術節(每年舉行一次);組織學生外出寫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自己繪制壁畫、出版黑板報以美化校園,為學生展示美術才能提供場地,提供機會。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美在生活中,藝術就在自己身邊,並不神秘,增強了學生學好美術的自信心,不斷壯大美術隊伍,現在,全校共有300多位學生參加美術興趣活動。必須大力發展美術特色教育,已成為全體萊中人的共識。
2、經費到位。發展美術教育,需要比文化科教學更多的資金、場地和設備。而農村中學辦學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經費不足。為此,我們想方設法,努力取得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取得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取得家長和學生的配合,多方籌措資金。另外,在辦學經費緊缺的情況下,我們對學校原有的教育資源作合理配置,優先保證美術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先後購置石膏像、幾何形體、有關器皿1000多件;配齊素描、色彩、速寫、創作等美術教材及資料300多冊以及有關的音像資料;開辟藝術教學樓,設置陳列室一間,訓練教室9間;並配備投影機、錄音機、射燈等設備;開辟專用畫廊和學生習作展廳各一個。10多年來購置美術設備共20多萬元。此外,每年還組織美術興趣小組學生到饒平等地深入生活,作畫寫生,學校從資金、人力、時間上加以保證。所有這些都為美術教育創設了良好的環境。
3、輔導到位。 特色學校的創建與特長學生的培養是密切相關的。一般來說,沒有無特長學生的特色學校。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美術特長,我校一方面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計劃開足美術課時,從初一到高三全部配齊美術教師,扎扎實實搞好課堂教學,使所有學生都能掌握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使美術教育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確保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另方面在高中部開辦美術專業班,提高美術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鼓勵有美術專長或愛好的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學校開放所有的場地和設備,充分利用課余、節假日和寒暑假時間,由教師精心指導,進行系統正規的專業訓練,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
4、責任到位。我校在深入調查,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訂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使教師明確各自的目標和責任,並實行「獎勤罰惰,獎優罰劣」(對取得成績的美術教師進行重獎,把教學質量差的美術教師調離崗位),充分調動了全體美術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5、管理到位。為加強對美術教育工作的領導,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抓教學的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務主任和美術備課組長為成員的美術教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深入實際,深入課堂,深入師生,真正發揮組織、領導、指揮、協調的作用,使美術教育的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學校各部門協調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美術教育工作。
五、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指出:「要把教育科學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擺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學校的提升和發展必須依靠教育科研。離開了教育科研,學校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只能在原地打轉。隨著時代對於教育要求的逐步提高,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科研顯得越來越重要。教育工作既要有規律性,也要有創造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往往能通向特色之路。而學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支撐點,從理論的角度來審視學校工作的立足點,則需要教育科研。對於創辦美術特色的學校來說,教育科研尤其重要。許多問題,比如說,國家統一美術課程和地方學校課程的關系、培養美術專業人才和提高學生整體藝術素質的關系、學校美術教育與地方傳統文化傳承的關系、美術生文化科和專業科的關系、美術理論和美術實踐的關系等等,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些全新的課題,沒有較多現成的做法和經驗可供學習和借鑒,需要我們去積累,去探索,去研究。可以說創建特色學校的過程也是一個進行教育科研的過程。
對此,我們有著清醒的頭腦和認識,從一開始,就大力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成立美術教育科研領導小組;加強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組織美術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六個一」活動(讀一本藝術教育專著,研究一個小課題,上一堂研討課,製作一個多媒體課件,撰寫一篇案例分析,發表或交流一篇教育教學論文)。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校還承擔了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子課題的實驗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探索了有效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途徑和方法;明確了美術教育必須處理的三個關系(課內與課外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和一個必須遵循的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明確了把當地工藝美術引進課堂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普遍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可行性原則);編寫了當地工藝美術引進課堂教學的校本課程;出版了<<萊蕪中學學生美術作品選>>;創造了美術課堂教學新的結構模式(名作欣賞——技法點撥——美術實踐——師生互評——歸納總結——延伸拓展),寫出了一批較有質量的教學論文(案例、課題報告)。本區的課題實驗獲全國特等獎,本校承擔的子課題獲區藝術教育實驗點先進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工作者、藝術教育先進教師三個獎項。我校課題實驗的成果已在當地推廣應用。
經過10多年的努力,我校的美術特色教育已初具規模,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
1、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學校從一所默默無聞的普通農村中學變成澄海區 「一級學校」「美術教育的窗口」,「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定點學校」。
2、改善了辦學條件,美化了育人環境,帶來了學校面貌的深刻變化。2004年4月學校被評為汕頭市「綠色學校」。
3、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自1997年首次參加高考以來,我校的各項指標均列區面上高中前茅。中考的成績也穩步提高,2004年中考的各項指標列區同類學校第一名,共有23位考生被金山中學、澄海中學等重點中學錄取。
4、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美術做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調動了學生學習術科的積極性,現在學校田徑隊、武術隊、籃球隊、合唱隊、舞蹈隊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蓬勃開展起來,既活躍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發現和培養了人才。
5、為學生開辟成才之路。10多年來,我校已有一批學生作品在縣級以上的書畫攝影比賽中獲得等級獎;在中考中已為省藝師等藝術院校或專業輸送了200多名學生,參加高考10年來共有300多位美術考生被各級各類高等院校錄取,沒有考上大學到社會從事美術工藝工作的也成為「搶手貨」。
6、鞏固了普九的成果。我校堅持辦好美術特色教育,比較有效地解決了一部分學生(特別是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升學和出路問題,讓學生和家長看到了希望,提高了對學生的吸引力,流失的學生逐年減少,較好地完成普九的各項指標。另外,特色教育的成果對於提高高中的競爭力也是很有意義的,我校近幾年高中人數逐年增加,規模逐漸擴大,到今年已發展到12個班,700多名學生。
實踐證明:農村中學創建美術教育特色學校是切實可行也是行之有效的。
結合本校的實踐,我認為,要創建美術特色學校,必須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要從各校的硬體和軟體、歷史和現實、內部和外部、優勢和劣勢等實際出發,切忌亦步亦趨,盲目跟從。
2、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創建特色學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要科學規劃,分步實施,逐層推進。
3、要處理好幾個關系。(1)「特」與「全」的關系。要堅持面向全體和全面提高與培養專長並重的原則,在全面的基礎上提高。(2)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特色學校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著眼於教育整體改革的全局,以全局通領局部。(3)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學校特色建設不是對過去的辦學傳統的徹底摒棄,而應在繼承中創新,對傳統教育中的弊端加以革除,對科學的東西加以繼承和發揚。

閱讀全文

與中心小學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