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現在都學些什麼課程
開設課程: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信息技術(計算機基礎)、體育、音樂、美術。
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
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少數地方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小學包含在九年義務教育內,小學教育不收取任何費用。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徵: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十七世紀初,這種學校逐漸增多,成為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歐洲各國和日本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也相繼成立。
教授學童識字的「小學」,古代也叫「蒙學」,包括教育階段及教育場所兩種含義。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為《蒙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
❷ 初中家長如何對學生法制教育
淺談農村初中階段法制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內容摘要:
面對農村中學的教育環境,以科研為先導探索適合農村中學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從組織管理到活動內容、活動形式的設定,都要依據學生的特點,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達到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農村中學 法制教育 方法 途徑
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依法治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治國方略,法律素質已成為公民的一項基本素質。國家有關教育的文件和法規也一直強調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識、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是學校德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發現學校的法制教育並不樂觀,一些學校學生違紀現象突出,校園暴力事件也時有發生。而且統計數字表明,近幾年青少年犯罪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並表現出了犯罪年齡下降、團伙犯罪和暴力犯罪現象突出等特點。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在不良環境的影響下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表明學校法制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面對新的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法制教育工作,普及法律知識、增強學生法律素質、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
我校地處農村地區,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總體偏低,學生違紀、違法現象時有發生,學校周邊環境也一度比較混亂,為了探索農村中學法制教育的方法與途徑,盡快改變農村中學的教育現狀,在各界的幫助下於1998年在我校成立了大興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並且在大興區司法局、大興區教科研、大興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校的《農村中學法制教育研究》課題被列為「十五」期間重點課題。我校對此課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在初中生法制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內外環境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學校在法制教育方面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逐漸摸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法制教育的新路子。
一.學校創設法制教育的環境,堅持法律學習制度。防止法制教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現象的發生。
(一)為了使法制教育要貫穿於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領域,學校成立法制教育工作小組,構建了法制宣傳的主要部門,建立健全了法制教育的管理制度,堅持面授為主,組織自學為輔的教育方式。充分發揮政教處、團支部、法制教研室等教育機構的宣傳培訓作用,層層培訓普法骨幹師資對師生進行法制教育。
1.加強對教師進行法律法規的教育
因為教師的法律素質直接關繫到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教師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直接影響其教育教學行為和他們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種表現,這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間接的影響。特別是有一些教師由於法制意識淡薄,體罰等違法、違規現象仍然存在,盡管這些教師從主觀願望上是為了學生好,但是方法確實不妥。所以,加強教師的法律、法規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強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
利用課堂主渠道作用加強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學校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通過思想政治課、心理活動課、校本課程等渠道,傳授法律知識,教授學法技巧。堅持定期學法制度和集中聽法制講座的形式,使學校法制學習制度化、經常化。採用集中學習輔導和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抓好學生的普法工作。
3.對家長進行普法宣傳
我校地處農村地區,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總體偏低,把家庭法制教育納入學校法制教育體系是十分必要的。結合本地區實際,我校積極開展家庭法制教育,以自然村為單位,分片覆蓋,採取書面形式向家長發送有關的法制教育材料,以家長和學生共同學習的方式,每學期組織一次家庭法律知識競賽,從反饋中再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最終達到穩步提高家長法律意識的目的,使家長提高法制觀念,依法關心子女的健康成長,優化教育環境,主動配合學校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發揮電腦的網路化功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
我校從2002年初在大興區政府、黃村鎮政府與大興區教委、大興區司法局、大興區法院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通了「大興區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網站主要由「法律法規」、「以案說法」、「基地動態」、「自護自救」、「畫說法律」、「工作研究」幾大板塊組成。通過網路這種快捷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在面對各種復雜的環境時,能夠有較高的自我認識、自主判斷、自我調控以及自我約束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守法意識。
二.構建法制教育宣傳體系。我校以政教處、班主任、政治教師為主,科任教師為輔,聘請法制輔導員開展科研課題的研究將法制教育納入課堂與活動中;學校還建立了法制廣播站、創辦了法制專刊《護花》;聘請村委會主任作為學生校外的法制監督員。積極鼓勵廣大教師在「學中研」「研中學」的科研氛圍,形成以科研促教學,以科研求發展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三 .採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1.在課堂上滲透法制教育。充分利用課堂,注意挖掘教材的法制教育因素,尤其在班會課、思想政治課學科教學時。教師要重視法制教育的實效性、切忌搞形式。我們要充分發揮思想品得課的作用,要求授課教師做到「一課一得」。在上課時,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學生的身邊事,讓學生進行討論,然後教師給予正反兩面的評析、引導,使學生辨是非、明事理,並因勢利導致,適時適量的進行法制教育,使他們初步認識一些與他們日常生活相關的法律知識。從而達到教育目的,在其它各科教學中也要滲透法制教育,不忽視任何能夠教育學生的機會。各學科的教師主動將法制教育滲透在各科的教學內容和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法律規范無處不在及遵紀守法的必要性。
2.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
大興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我校成立至今已有七年,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基地的建設不斷發展。七年中,邀請司法局、派出所等各方面領導及研究專業人員,為在校學生進行了幾十場以法律、法規為內容的講座。例如,我校邀請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的專家作了專題講座,聽了這個報告使教師更加認識到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要想減少青少年犯罪就要從「預防」入手,「防」就是防微杜漸,要預防和清除腐朽思想和不良習慣對青少年的侵蝕和污染,俗話說:「蠹眾木折」蛀蟲多了,必定會造成危害,對於一個人來說,接受不良思想和行為多了,人就要變壞,所以要時刻注意在思想上防「蠹」自覺地抑制和消除不良思想,報告會後,學校還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題召開了主題班會,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大錯不犯,小錯不犯」的思想是錯誤的,這對於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是十分有益的。
3.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組織在校學生到德育基地開展活動。
北京市監獄、北京市團河勞動教養所、北京市未成年管教所位於大興區境內,與我校只有一河之隔,是我校的德育基地。在近幾年的工作中,我校在上級教育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創造各種條件組織學生到基地開展活動:聽講座、參觀、與少年犯談話、觀看展板、演播。通過運用大量生動、形象「多媒體手段」,增強了參觀、展出、演播的直觀性,符合了廣大學生的心理和情感特點,對學生的教育深入人心。鮮活真實的案例對啟迪人的心靈、塑造人的靈魂有強大的感染力。例如,2000年,初三的一名學生,他的學習成績從初一就很優秀,在同年級幾百名學生中是一個每科成績都達到優秀的學習好學生,但他經常故意違反紀律,是一名「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問題學生。參加基地活動後,出現明顯的變化,畢業報考時,毅然選擇了北京市三警校。他說:「我想一個人只要學習好有知識就行了,但與少年犯談話中,我忽然明白自己曲解了成才的標准」。他畢業後,從事了管教工作
4.面向全體學生,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我校的活動育人以面向全體學生為目標,實施全員育人制度。每一年,我校都多次開展有益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科技、文藝、體育等各種文化活動,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影視作品,隨時到基地活動。我校創辦了大興區棒球隊;我校每年必舉行的活動有「紅五月活動」、「學雷鋒活動」、「法律宣傳周活動」以及各種重大節日、紀念日活動;利用活動的多樣性、豐富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學法的積極性。例如,我校多次舉辦「畫說法律」大型法制漫畫比賽,讓學生用手中的筆,筆下的畫,評論社會現象,真實而生動地反映生活,再現生活。用畫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認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校組織的文藝宣傳隊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把學生中發生的好人好事、不良行為進行自編自演,利用身邊的事例去教育學生,因為這樣的事例就發生在他們身邊,可信度強,教育效果好。另外還有法律知識競賽活動,組織各類徵文比賽、各種手抄報比賽、自我防護措施比賽、國旗下講話、黑板報、宣傳櫥窗展覽、學校法制專題廣播等多種活動形式。這些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5.實施「一二三」策略,開展「自覺生」和「自覺班」評選活動」
(1) 一就是一個檔案:建立一個偏差生檔案,使我們對學校行為偏差生一目瞭然,以便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2)二就是二個固定:有固定的幫教老師,實行跟蹤教育策略;有固定的社區德育管理委員,與差生是一個村的,通過依託社區來共同教育;(3)三個制度:定時談心制度-,幫教老師每周定時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家庭情況,掌握其思想動態、情緒變化,並及時加以心理疏導;家長接待日制度--班主任根據自己平時課務安排好記錄,作為班主任月考評的依據之一;每兩周總結制度--家校聯絡員召開全體偏差生會議,針對他們的前段時間的表現、思想及認課師的評議給予他們正面引導,肯定他們的閃光點,並及時提出希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爭當「自覺生」。
四.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
我校作為大興區法制教育基地,嘗試開發法制教育方面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既有利於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又有利於學校特色的發展。開發內容的設立,符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自身發展特點,有利於學生的教育和學校的發展。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抓好一個「導」字,引導和指導學生發揮主體性,採用學生討論、角色扮演、行為訓練、生活分析、參觀訪問、個案研究、模擬法庭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自身學法、守法、用法的覺悟,提高了自我保護和獨立的能力。在2004年12月23日上午,大興區進修學校中教研在我校召開了「校本課程開發」研討會。邀請了北京市教材審編姚蓉兒老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豐台區教研中心的劉潤澤老師和北京市學科帶頭人、東城區教研中心的常京娥老師,大興區進修學校的史文敏校長、王書明副校長、郭樹林主任,大興區教委的石玉貴副書記和黃村鎮教委周靜蘭主任以及全區各中學政治教研組長、骨幹教師共計50多人參與了研討會。專家對陳新紅老師展示的《感受父母之恩,回報父母之愛》和邢友良老師的《青少年吸煙的話題》這兩節課給予了現場點評。對兩節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大大加快了我校校本課程改革的步伐。現在我校校本課程的編寫工作已接近尾聲,正在修改整理成冊。校本課程的開發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興趣,受到同學們的喜愛。
五.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
我們知道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一個重要時期。伴隨著生理、心理上的變化,青少年的獨立意識、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出現逆反心理,看重哥們義氣,做事容易沖動,針對這一特點,我校配備了心理教師,設立了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咨詢箱,及時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給予心理輔導,教會他們一些自我調節的方法,讓他們正確看待哥們義氣,做事不沖動,不做違法的事。這對於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危險期」是十分必要的,並為其今後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學生易沖動的特點,我校心理咨詢室專門組織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比如針對學生亂起外號、亂叫外號容易引起同學之間矛盾這一現象,我們組織了有關「校園綽號問題大家談」的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亂起外號的危害,從而減少了這種不文明的行為,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團結。
六.實施後的效果
近幾年來,我校運用了恰當合理、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措施,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了,以前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局限性很大,認為自己不犯法,法律就與自己無關。現在,他們認識到法就在自己的身邊,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高,有一些學生以非常優秀的成績進入師大附中、101實驗中學、宏志中學、育才中學等市級重點學校,作為普通的農村中學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喜人的。自1998年以來,我校的違法犯罪率為零。尤其近兩年來,我校未出現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學生。幾年來,我校獲大興區目標教學先進校的稱號,連續七年獲大興區教委綜合評比二等獎,連續兩年獲大興區綜合治理先進集體。今年我校獲大興區教委綜合評比一等獎。在文藝、體育等方面也取得了好成績,培育了一批有特長的學生。這些都表明在我校進行法制教育採取的途徑和方法是可行的,是適合農村中學特點的。
在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遠。我們有決心進一步集思廣益,積極探索,常抓不懈,為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❸ 新野縣實驗中學的豐富的校本教材
近幾年來,學校重視德育活動,每期專門制定計劃,使學校德育活動月月有主題 ,周周有專題,活動豐富多彩,但如何也能使德育活動教育系列化、規范化、制度化,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感悟、有啟發、有總結、有記錄、有發展、也是學校領導啟動編纂《新野縣實驗中學學生成長手冊》主要原因。
正是出於以上幾點考慮,我校於2010年暑假初著手進行《新野縣實驗中學學生成長手冊》的編纂。
讓編輯的《學生成長手冊》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德育教育的規律
那麼如何讓《新野縣實驗中學學生成長手冊》編寫中能結合學校長期德育教育的實踐經驗又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使用,而不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呢?
1、讓一線班主任來編寫。學校成立了以校長張國雲、副校長劉殿生為總編,六位一線骨幹班主任為編委的編委會。這些長期從事德育教育一線的領導和老師最有發言權,最能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學生的所想所感。
2、明確編寫的指導思想。張國雲校長高屋建瓴指出:一要以思想教育為主,同時要兼顧趣味性,使學生樂讀;二要具有可操作性,確實能記錄學生的成長,使學生樂意填寫,一定不能成為學生新的負擔;三要注意七、八、九三個級段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在同一主題下,由淺入深的編寫;四要注意小的主題更切進學生實際,各級段不必完全一致。大的思想統一以後,六位編寫老師經過反復探討,也確定了編輯體例。在召開會議之後,編委會老師,明確了編寫的意義,編寫的指導思想,編寫的梯度,編寫的原則,編寫的分工,進行編纂准備。萬事開頭難,《學生成長手冊》的編寫,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
3、確定每月主題。首先的困難是德育主題的確定,其次是編輯體例,再次是七、八、九三個級段的照應銜接。劉殿生校長多年從事政教工作,經驗豐富,引領大家確立了根據學校政教工作的特點,結合各月的節日,確定了十二大教育主題。即九月安全規范教育、十月愛國主義教育,十一月法制教育、十二月青春期教育、一月理想教育、二月社會實踐教育、三月文明禮儀教育、四月民族傳統教育、五月感恩教育、六月愛校愛家教育、七月網路信息教育、八月環保教育。
4、編排每周活動。在大的教育主題下,每月分四周,每周又細分小的教育主題。力求使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具體而不空洞。即每周分五大板塊:人生導航、思索記錄成長、他山之石、勵志名言、人生忠告。需要學生填寫的,僅僅是「思索記錄成長」板塊。同時加入周周清成績單。
5、每月總結,家校互動。每月一次大的總結,總題為一月成長足跡回放:分為學海拾貝、心靈浪花、安全紅綠燈、家長的話、老師的話五個小板塊。再加上個人成長星級自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自我評價體系。
炎夏酷熱,蚊叮蟲咬,查資料、細設計、輸文字,揮汗如雨,艱辛的體力腦力勞動,在暑假即將結束時,終於使《學生成長手冊》付梓。
明確要求、規范《學生成長手冊》的使用
學校在開學初針對於《學生成長手冊》的使用提出了明確要求,規范使用。具體提議和要求有:
1、《學生成長手冊》是供學生個人使用的綜合素質評價工具,也是學生具有珍藏價值的個人發展記錄,更是班主任、課任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交流的渠道,因此,師生要充分認識它的使用價值和珍藏價值。
2、在使用前,各學部領導和老師都應領會《學生成長手冊》的要領,利用時間和學生一起討論使用。
3、《學生成長手冊》學生每周可抽時間閱讀本周內容,需填寫內容班會時間統一填寫,每月班主任填寫並安排交流一次。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改進。
4、《學生成長手冊》是學生心靈軌跡和學校生活的記錄,所以實事求是的填寫是重要原則。
5、學校每學期要組織2次班級和年級的抽查,對使用好的班級與年紀予以表彰。
6、班主任要根據《學生成長手冊》中反映出來學生思想動態,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學生、老師、家長、社會滿意是檢驗《學生成長手冊》的試金石
《學生成長手冊》的使用一年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學生說:人生導航板塊,富有情感,富有哲理,啟迪人,激勵人。他山之石板塊,故事新穎有趣,吸引人,教育人。思索記錄成長板塊,問題貼近我的學習生活,使我有心裡話可說,有內容可寫,給了我一個傾訴心聲的地方。並且,每學年一冊,三年下來,不僅將使我長了知識,培養了好的品德,而且是我初中三年生活的記錄,值得我永久珍藏。班主任老師說:《學生成長手冊》幫了我的大忙,不僅使每周班會有主題,而且使我了解了學生的思想動態。更重要的是,它引導學生在記錄自己發展軌跡的同時,使學生學會總結,學會反思,讓學生明白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在記錄、總結、反思、改進中再記錄、再總結、再反思、再改進,從而有利於學生現在的發展,而且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推進作用。家長說:過去不知道孩子在校怎麼樣,現在看了孩子的《學生成長手冊》,心裡清清楚楚,原來我們總找不到孩子的閃光點,不知道孩子那些地方有長進,通過《手冊》我們也看到了孩子進步的地方。
《學生成長手冊》也得到了我縣教育局領導的高度贊揚和肯定,我校是我縣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編寫《學生成長手冊》的學校,為我縣思想教育開了先河。許多兄弟學校紛紛表示,要以我校《學生成長手冊》為藍本,結合自己學校的特點,編寫自己的《學生成長手冊》。
讓《學生成長手冊》記錄學生的成長,為學生的人生成長導航。我們也將繼續改進、優化《學生成長手冊》,為學生的成長加油。 除了學生成長手冊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校本教材
❹ 校本課程怎麼寫
類似於科研課題的總結報告,只要補充校本教材的編撰誕生的情況以及目標綱要等介紹。
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❺ 安全教育是否是一門課程是不是校本課程小學有沒有開設安全教育的課程
安全教育是一門課程。是校本課程。小學開設有法制教育課程。法制教育裡面就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安全知識。因為安全是第一,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就無從談什麼評優表莫。
❻ 小學課程包括什麼
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思想品德、健康、社會、音樂、體育、美術、微機、禮儀等。
拓展資料
每個地方的課程都不同,課程是根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制定的,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建設方面涌現出一些先進典型,他們為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初等教育所做的「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等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的改革實驗,是農村小學地方課程建設的範例。
❼ 要考江西小學的教育學和心理學,書應該買哪個版本的有沒有圖片
【主編】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編著【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社【版次】2012年4月第1版 2013年1月第1版第3次印刷【開本】850*1168 1/16【頁數】4本【總重量】1245克【總定價】134.00元【目錄介紹】
1.綜合素質教材
第一章職業理念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
第一節教育觀(1)
考點聚焦(1)
考點梳理(2)
一、素質教育觀的基本要求(2)
(一)教育觀(2)
(二)素質教育觀(2)
(三)素質教育觀的產生與發展(3)
(四)小學素質教育(4)
二、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4)
(一)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4)
(二)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5)
三、素質教育觀的運用(6)
(一)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6)
(二)素質教育的實施障礙(7)
第二節學生觀(9)
考點聚焦(9)
考點梳理(9)
一、人的全面發展思想與學生觀(9)
(一)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思想(9)
(二)全面發展的學生觀(10)
二、「以人為本」與全面發展的小學生觀(12)
(一)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12)
(二)全面發展小學生觀對小學教育的具體要求(13)
三、教育公正與小學生的共同發展(16)
(一)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要以教育機會均等為基本原則(16)
(二)有差異的學生的共同發展(17)
四、教育公正與小學生個性發展(18)
(一)分階段教育與個性發展的辯證統一(18)
(二)教育公正與小學生個性發展的辯證統一(18)
五、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19)
(一)師生關系的含義及功能(19)
(二)師生關系的基本類型(20)
(三)辯證統一的師生關系(20)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20)
第三節教師觀(22)
考點聚焦(22)
考點梳理(22)
一、小學教師職業的認識(22)
(一)教師觀及教師專業觀(22)
(二)教師的傳統角色(23)
(三)現代教師角色的轉換(23)
二、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24)
(一)教師專業化概述(24)
(二)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過程(25)
(三)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25)
三、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26)
(一)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與師德修養(26)
(二)小學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26)
(三)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27)
強化訓練(29)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規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1)
第一節教育法律法規概述(31)
考點聚焦(31)
考點梳理(31)
一、教育法律法規相關概念(31)
(一)教育法律(31)
(二)教育法規(32)
(三)教育政策(32)
二、法制條件下教育活動中的法律關系(32)
(一)教育關系(32)
(二)教育法律關系(32)
(三)教育法律責任(33)
第二節我國主要教育法律法規解讀(33)
考點聚焦(33)
考點梳理(33)
一、教育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33)
(一)《教育法》的性質與地位(34)
(二)《教育法》的基本結構與內容(34)
二、教育單行法(39)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39)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45)
(三)《未成年人保護法》(49)
(四)《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0)
三、教育法規與政策(51)
(一)《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51)
(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52)
第三節教師的權利與義務(55)
考點聚焦(55)
考點梳理(55)
一、教師的權利(55)
(一)教師權利的涵義(55)
(二)確立教師權利的法律依據(55)
(三)教師的基本權利解讀(56)
二、教師的義務(59)
(一)教師義務的涵義(59)
(二)確立教師義務的法律依據(59)
(三)教師的基本義務解讀(59)
第四節學生的權利保護(62)
考點聚焦(62)
考點梳理(62)
一、法律法規關系中的學生(62)
(一)學生的法律地位(62)
(二)小學教育活動小學生權利保護的意義(63)
二、學生的權利與保護(64)
(一)學生的權利(64)
(二)學生權利的保護(65)
強化訓練(70)
第三章教師職業道德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75)
第一節小學教師職業道德(75)
考點聚焦(75)
考點梳理(75)
一、教師職業道德(75)
(一)教師的職業勞動特點(75)
(二)教師職業道德品質(77)
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78)
(一)制定背景(78)
(二)具體內容(78)
(三)《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解讀(79)
三、《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80)
(一)制定背景(80)
(二)具體內容與解讀(80)
第二節教師職業行為(81)
考點聚焦(81)
考點梳理(81)
一、教師職業行為規范解讀(81)
(一)教師思想行為規范(82)
(二)教師教學行為規范(82)
(三)教師人際行為規范(82)
(四)教師儀錶行為規范(83)
(五)教師語言行為規范(83)
二、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處理好的幾大關系(84)
(一)教師與學生的關系(84)
(二)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86)
(三)教師與同事的關系(86)
(四)教師與教育管理者的關系(87)
強化訓練(87)
第四章文化素養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91)
第一節教師的歷史與傳統文化素養(91)
考點聚焦(91)
考點梳理(91)
一、中國歷史重要事件(91)
(一)原始社會(91)
(二)農業社會(92)
(三)工業文明(98)
(四)現代文明(99)
二、世界歷史重要事件(101)
(一)上古人類文明(101)
(二)古代史(102)
(三)農業文明(102)
(四)近代史(103)
(五)第三次科技革命時代(108)
三、中國傳統文化知識(109)
(一)天文歷法(109)
(二)古代稱謂(111)
(三)傳統思想文化(111)
(四)古代地理(113)
(五)傳統科技文化(114)
(六)傳統藝術(114)
(七)科舉制度(114)
(八)傳統習俗(116)
(九)物質文化遺產(116)
第二節教師的科學素養(118)
考點聚焦(118)
考點梳理(118)
一、中國科學家的傑出代表(118)
二、西方科學家的傑出代表(119)
三、更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121)
第三節教師的文學素養(125)
考點聚焦(125)
考點梳理(125)
一、外國文學(125)
(一)古典文學(125)
(二)近代文學(128)
(三)現代文學(131)
(四)其他外國文學名著(134)
二、中國古代文學名家名著(135)
(一)詩歌(135)
(二)戲曲(137)
(三)中國古代散文(138)
(四)中國古代小說(139)
三、中國現代文學名家名著(139)
(一)中國現代詩歌(140)
(二)中國現代小說舉要(140)
(三)中國現代散文舉要(140)
(四)中國現代戲劇舉要(141)
第四節教師的藝術鑒賞素養(142)
考點聚焦(142)
考點梳理(142)
一、藝術鑒賞概述(142)
二、藝術鑒賞活動展開的基本條件(142)
三、藝術鑒賞的意義(143)
四、藝術鑒賞力的培養與提高(143)
五、藝術鑒賞中的心理現象(143)
(一)藝術鑒賞中的多樣性與一致性(143)
(二)藝術鑒賞中的保守性與變異性(143)
六、藝術鑒賞的審美心理(144)
(一)注意(144)
(二)感知(144)
(三)聯想(144)
(四)想像(144)
(五)情感(144)
(六)理解(145)
七、藝術鑒賞的審美過程(145)
(一)藝術鑒賞中的審美直覺(145)
(二)藝術鑒賞中的審美體驗(145)
(三)藝術鑒賞中的審美升華(145)
八、藝術鑒賞的一般規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運用(145)
(一)充分揣摩作品內涵(146)
(二)引導受教育者主動參與(146)
(三)為受教育者提供理性指導(146)
(四)自主探究,實現教育功能(146)
九、中外古代藝術成就(146)
(一)繪畫(146)
(二)文字和書法(148)
(三)雕塑(148)
(四)手工藝(149)
(五)建築(150)
(六)園林藝術(150)
(七)音樂(151)
(八)中國戲曲(152)
(九)中國電影(153)
強化訓練(155)
第五章教師基本能力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59)
第一節信息處理能力(160)
考點聚焦(160)
考點梳理(160)
一、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160)
(一)信息素養概念(160)
(二)小學教師應具有的信息素養(160)
二、信息檢索能力(160)
(一)信息檢索能力是信息素養的基本要求(160)
(二)工具書檢索信息能力(161)
(三)網路檢索信息能力(162)
三、網路信息交流能力(163)
(一)網路信息交流與面對面交流有很大區別(163)
(二)網路信息交流方式(163)
(三)小學教師在網路信息交流中應注意的問題(164)
四、信息處理能力(164)
(一)信息處理的定義(164)
(二)信息處理的任務(164)
(三)信息處理的功能(164)
(四)信息處理的邏輯方法(164)
五、教育測量數據的分析與處理(164)
(一)數據類型(164)
(二)數據描述(165)
(三)數據分析(166)
六、課件設計與製作(167)
(一)課件設計與製作的基本步驟(167)
(二)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167)
第二節邏輯思維能力(168)
考點聚焦(168)
考點梳理(169)
一、邏輯基礎知識(169)
(一)概念(169)
(二)命題(171)
(三)推理(174)
二、邏輯基本規律(190)
(一)同一律(190)
(二)矛盾律(190)
(三)排中律(191)
三、論證(191)
(一)概述(191)
(二)證明(192)
(三)反駁(193)
(四)論證有效性的分析(193)
第三節閱讀理解能力(196)
考點聚焦(196)
考點梳理(196)
一、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義(196)
(一)重要概念(197)
(二)技巧點撥(197)
二、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98)
(一)重要句子(198)
(二)技巧點撥(199)
三、篩選並整合圖表、文字、視頻等閱讀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201)
(一)圖表信息的篩選與整合(201)
(二)視頻材料信息的篩選與整合(203)
四、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204)
(一)結構和思路(204)
(二)技巧分析(206)
五、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207)
(一)歸納內容要點的途徑(207)
(二)歸納內容要點應該注意的問題(208)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208)
(一)作者的觀點態度(208)
(二)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度的途徑(208)
(三)作品的鑒賞與評價(210)
第四節寫作能力(214)
考點聚焦(214)
考點梳理(215)
一、常用文體知識(215)
(一)記敘文(215)
(二)議論文(217)
(三)說明文(219)
二、組織剪裁材料(221)
(一)確立中心,明確立意(221)
(二)材料來源(223)
(三)圍繞中心組織剪裁材料(224)
三、布局謀篇,安排文章結構(227)
(一)擬寫標題(227)
(二)記敘文寫作規范(229)
(三)議論文寫作規范(233)
四、語言表達准確、鮮明、生動,巧用修辭手法(235)
強化訓練(240)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課程體系(251)
中公教育全國分校一覽表(254)
2.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材
目錄
第一章教育基礎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
第一節小學教育的發展及其特點(1)
考點聚焦(1)
考點梳理(1)
一、小學教育概述(1)
(一)小學教育的概念(1)
(二)小學教育的任務(2)
二、我國小學教育的發展(2)
(一)古代的小學教育(2)
(二)近現代的小學教育(3)
(三)當代的小學教育(6)
三、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7)
(一)小學教育的特殊特點(7)
(二)小學教師的特點(9)
四、我國現行的小學學制(10)
第二節小學的組織與運行(10)
考點聚焦(10)
考點梳理(11)
一、學校管理概述(11)
(一)學校管理的概念(11)
(二)學校管理的基本要素(11)
(三)學校管理的基本內容(11)
(四)學校管理的過程(11)
(五)學校管理的原則與方法(12)
二、學校的組織機構(14)
(一)學校組織機構的含義(14)
(二)學校組織機構的結構類型(14)
(三)學校組織機構主要職能部門(15)
三、學校的運行機制(15)
(一)學校管理體制(15)
(二)學校規章制度(16)
第三節教育學基礎知識(17)
考點聚焦(17)
考點梳理(17)
一、教育概述(17)
(一)教育的概念(17)
(二)教育的構成要素及其關系(18)
(三)教育的屬性(18)
(四)教育的功能(19)
(五)教育的起源與發展(20)
二、教育學概述(23)
(一)教育學的概念(23)
(二)教育學的發展(23)
三、教育與社會的發展(27)
(一)教育與社會生產力的相互關系(27)
(二)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相互關系(28)
(三)教育與精神文化的相互關系(28)
四、教育目的(29)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29)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30)
(三)教育目的的理論(30)
(四)教育目的的層次(31)
(五)教育目的的影響因素(31)
(六)我國的教育目的(31)
五、教育制度(32)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32)
(二)教育制度的發展歷程(32)
(三)教育制度的影響因素(33)
(四)我國當前的學制改革(33)
第四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34)
考點聚焦(34)
考點梳理(34)
一、課程的概念(34)
二、課程的作用(35)
三、課程的類型(35)
(一)分科課程、綜合課程與活動課程(35)
(二)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35)
(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36)
(四)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36)
四、課程理論流派(36)
(一)學科中心課程論(36)
(二)活動中心課程論(37)
(三)社會中心課程論(37)
五、課程內容(37)
(一)課程計劃(37)
(二)課程標准(38)
(三)教材(38)
六、課程開發(39)
(一)課程開發的概念(39)
(二)影響課程開發的主要因素(39)
(三)課程開發的模式(39)
七、課程評價(40)
(一)課程評價的涵義(40)
(二)課程評價主要模式(40)
八、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40)
(一)基本理念(40)
(二)核心理念(40)
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41)
(一)新課程改革的總目標(41)
(二)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41)
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狀況(42)
(一)課程結構(42)
(二)課程內容(42)
(三)課程實施(42)
(四)課程管理(42)
(五)課程評價(43)
第五節教師專業發展(43)
考點聚焦(43)
考點梳理(43)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43)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含義(43)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特點(43)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標准(44)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44)
(一)專業理念(44)
(二)專業知識(44)
(三)專業能力(44)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45)
(一)三階段發展(45)
(二)四階段發展(46)
(三)五階段發展(46)
四、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46)
(一)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46)
(二)開展微格教學(47)
(三)進行專門訓練(47)
3.綜合素質標准預測試卷及專家詳解
目錄
2012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試題(1)
專家詳解(72)
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一)(7)
標准預測試卷(一)專家詳解(75)
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二)(14)
標准預測試卷(二)專家詳解(79)
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三)(21)
標准預測試卷(三)專家詳解(83)
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四)(27)
標准預測試卷(四)專家詳解(87)
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五)(34)
標准預測試卷(五)專家詳解(90)
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六)(41)
標准預測試卷(六)專家詳解(94)
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七)(47)
標准預測試卷(七)專家詳解(97)
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八)(54)
標准預測試卷(八)專家詳解(100)
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九)(60)
標准預測試卷(九)專家詳解(103)
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十)(66)
標准預測試卷(十)專家詳解(106)
4.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標准預測試卷及專家詳解
目錄
2012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試題(1)
2012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試題專家詳解(79)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一)(8)
標准預測試卷(一)專家詳解(82)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二)(15)
標准預測試卷(二)專家詳解(85)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三)(22)
標准預測試卷(三)專家詳解(89)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四)(29)
標准預測試卷(四)專家詳解(92)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五)(36)
標准預測試卷(五)專家詳解(95)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六)(43)
標准預測試卷(六)專家詳解(98)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七)(51)
標准預測試卷(七)專家詳解(102)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八)(58)
標准預測試卷(八)專家詳解(107)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九)(65)
標准預測試卷(九)專家詳解(110)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十)(72)
標准預測試卷(十)專家詳解(113)
2012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試題(1)
2012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試題專家詳解(79)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一)(8)
標准預測試卷(一)專家詳解(82)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二)(15)
標准預測試卷(二)專家詳解(85)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三)(22)
標准預測試卷(三)專家詳解(89)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四)(29)
標准預測試卷(四)專家詳解(92)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五)(36)
標准預測試卷(五)專家詳解(95)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六)(43)
標准預測試卷(六)專家詳解(98)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七)(51)
標准預測試卷(七)專家詳解(102)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八)(58)
標准預測試卷(八)專家詳解(107)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九)(65)
標准預測試卷(九)專家詳解(110)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標准預測試卷(十)(72)
標准預測試卷(十)專家詳解(113)
❽ 如何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法制教育21
(一)制訂和實施學校教學工作計劃
特殊教育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是學校整體工作計劃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分層次成體系的。第一個層次是整個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它是從全局出發所制訂的關於教學工作的總計劃;第二個層次是處於學校總計劃之下的教研室教學工作計劃;第三個層次是各學科的具體教學工作計劃。以上三個層次的教學工作計劃的有機結合,構成特殊教育學校教學計劃體系。學校領導通過建立這個教學計劃體系,來實現對教學工作的計劃管理。第一,特殊教育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應由校長親自主持,教導主任協助制訂,或者在校長領導下教導主任具體負責制訂。第二,計劃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教學分析、要達成的目標和具體措施等。第三,制訂計劃的過程要層層落實。上一個層次的教學工作計劃應成為下一個層次教學工作計劃制訂的依據和內容。教研室工作計劃應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教研室具體情況制訂,是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在教研室的具體化。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在整個學期內進行教學工作的依據,必須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內容與要求,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按照學校和教研室工作計劃提出的要求,認真制訂。第四,計劃的執行也要各級層層落實。在執行過程中和完成任務後,要進行檢查,檢查後要有反饋,好的經驗要強化和介紹,發現問題要糾偏。最後還要總結、獎懲。
(二)加強教學行政管理,穩定教學秩序
教學管理的重要職能是穩定秩序,正常的教學秩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特殊教育學校教學行政管理即教務常規管理,主要由教務處負責,其具體內容包括招生與編班、製表和教學檔案管理等。它是特殊教育學校教學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其職能是通過對各項教學活動的合理組織、指揮、調度和監督,建立穩定協調、有活力的教學秩序,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1.編班
所謂編班,就是把年齡和知識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學生,按照定額合理地分配,組成平行班,以便實施教育和教學。《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第2章第10條規定,特殊教育學校應根據有利於教學和學生身心健康的原則確定教學班學額,另根據1994年國家教委的規定,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盲班、聾班的學額為12 --14人,弱智班學額為12人。
2.製表
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運行管理主要是通過實施「四表」來控制和實現的。「四表」即學校活動日程表(校歷)、作息時間表、日課表(課程表)和各科教學進度表。四表的制訂要認真、嚴謹、科學、合理,既符合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同時應注意及時發現漏洞,彌補不足和糾偏。
3.教學檔案管理
教學檔案主要有教師業務檔案、學生學籍檔案和學校教學檔案。《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規定,對教師「學校應建立健全考核獎懲制度和業務考核檔案」,對學生也要建立完整的學生檔案。
此外,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行政管理還包括征訂教材、開發校本教材、組織期中或期末考試、評估考試質量等事項,也包括承擔文印、資料統計等教務行政活動。總之,特殊教育學校教學行政管理的工作是瑣碎、繁忙而又重要的,應在加強常規化管理的同時,促進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以保障教學工作的順利、有序進行,最終有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教師教學常規管理
特殊教育學校對教師的教學管理主要是分配任務之後,依據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及發展目標,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計劃、進度、備課、教案、上課、聽課、評課、作業布置與批改、個別輔導、單元教學把關、期中檢測、期末考試、教研活動、教學協作等諸環節提出明確的管理要求,並通過認真的組織與落實、檢查與反饋、評價與激勵等手段,進而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的行為。因教學過程的基本環節主要有備課、上課、布置作業、個別輔導、復習與成績考查,因此,特殊教育學校對教師的教學管理也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
1.備課
認真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應做到四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和備作業。教師通過備課,達到熟悉教學大綱,能夠從整體上把握住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在熟知特殊兒童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學全過程,寫出教案或教學筆記。教師的教案或備課筆記,應反映四個方面的要求: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能准確把握住教材的重點、難點;有練習與作業的設計,並能體現出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教學方法的設計應從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同時准備好教具、學具。總之,好的教案或教學筆記不僅能體現出教師在教學上的特點和風格,也能從中看出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
2.上課
上課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也是關鍵環節。對各類特殊兒童的課堂教學要根據其特點,有針對陛地進行。要遵循教學規律,重視直觀教學,加強個別教學和個別指導。課堂教學是特殊兒童接受教育康復的主要途徑,應將思想品德教育與「雙基」培養有機融於一體。學校領導和教師_都要明確一堂好課的標准。領導幹部按照這個標准來檢查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師按照這個標准來訓練自己的基本功。
3.布置作業
布置適量的作業,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進一步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但是,在老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作業的內容要有助於學生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第二,作業量要適當_切不可過多過難。第三,批改作業要認真、及時,發作業時要有講評,教師要著重指出共同性的問題;有些作業,最好能面批面改,使學生從批改中真正獲益。第四,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教師應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先復習,後作業,先審題,後解答;做完作業後要認真檢查;書寫要工整,要愛護作業本;要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等等。經過教師的指導和提醒,久而久之,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作業習慣。
4.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形式之一,是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的補充和延續。教師對學習成績優異和學習上存在困難的特殊兒童應加強個別輔導,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例如,教師在課後對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指導學生自學,解答學生疑難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消化教材,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5.復習與成績考查
要根據特殊兒童的特點重視復習課課堂教學的結構設計與復習方法的選擇。對特殊教育學校各類兒童學習的檢查、測驗和考試要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進行,《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第3章第31條對此作了詳細規定。首先,應在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的指導下,通過多種形式評價教學質量,尤其要重視過程性評價,嚴禁以學生的學業考試成績評價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工作。其次,學校每學年要對學生德、智、體和身心缺陷康復等方面進行1—2次評價,畢業時要進行終結性評價,評價報告要收入學生檔案。最後,對視力和聽力言語殘疾學生以及智力殘疾學生的考查、考試科目、辦法等分別做出了說明。
除了對以上教學過程的基本環節提出明確的規格要求,並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以外,特殊教育學校對教師的教學管理還應注意到以下情況。
1.新老教師應適當地區別對待
對新教師要加強管理,在教學業務上提出具體要求,在正式上崗前組織聽課、互相學習,並指定有經驗責任感強的老教師進行指導,使他們盡快適應學生、學校的情況,盡快提高各種技能。對於比較成熟有經驗的老教師,學校則不適合管得太死或太過具體,應在保證質量要求和完成任務的情況下,激勵其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領導應注意為他們的進一步專業發展鋪平道路,為他們解決切實的困難或問題,使其成為學校教學中的骨幹中堅力量。
2.在教學實踐中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特殊教育理念,切實提高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
特殊教育教師需要具備必要的教育技能、技巧,教學管理中也需要對教師這方面的能力進行考核與評估,但是,更重要的方面不是教師的具體技能如何,而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確,教師能否在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對日復一日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很好的反思,能否深與到各種教學研討或實驗教學之中,能否以研究者的視角置身於教育教學情境之中,等等。
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教學管理的導向應有助於教師樹立起正確的特殊兒童觀和先進的特殊教育觀,應有助於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應有助於教師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分析和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從而切實提高其教育教學能力。
3.關注教師集體的進步,構建和諧的團隊文化
「即使從每位教師都獨自面對自己的特有責任和職業義務這個意義上看,教師職業基本上是個孤立的活動,但是為了改進教育質量並使其更好地適應各個班級或各類學生的具體特點,集體工作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級階段。」①特殊教育教學對象的復雜性和教學任務的艱巨性要求教師在付出個人努力的同時,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教學管理應促成教師間的積極合作,應使教師不僅習慣於一個人工作,也習慣於與他人的合作,在合作中獲得更大進步和更好發展。
(四)學生學習常規管理
特殊教育學校由於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在進行學科教學與康復訓練等各項活動中,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常規管理,堅持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以過程性管理為主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
1.堅持教育的養成性,抓好教學工作的日常管理
特殊教育學校教學管理不僅對教師教的過程有明確的要求,同時對學生學的過程也要提出工作規范和質量要求。應堅持教育的養成性,從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出發,建立以班主任為核心,以各科任課教師、生活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管理體系,切實抓好學生在學習、康復訓練等各種活動中的常規管理。教師應對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提出明確的要求,並貫穿於日常教學之中,從而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主要由課前預習、上課、復習、作業、小結等環節組成,應對以上環節提出質量要求,並進行學習目的、態度和方法的指導。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在課前准備、上課過程、下課及課間活動等方面提出要求並進行指導,以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環境並形成良好的習慣。
2.缺陷補償與潛能開發並重,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特殊教育學校在工作指導思想上,應以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在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後,應建立以教研組長為核心的學科質量管理體系,轉變教學觀念,研討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確定各科教學及康復活動的「最近發展區」,研討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途徑、方法、手段,實施課程改革,開放校本教材,改革和完善學科評價體系,使素質教育的精神貫穿於學校教學、康復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缺陷補償是特殊教育學校擔負的重要職責,是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共同要完成的任務,是滲透於課程和活動內容之中自然進行的,應抓住每一個場合和機會予以強化。在關注缺陷補償的同時,還要注意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要從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從情感態度到價值取向,從認知水平到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五)領導自身的工作
建設健全的教學管理制度,組建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教學管理隊伍,是提高特殊教育學校教學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校長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扮演何種角色、對學校整體教學質量是否關注、其自身業務素質如何,等等,就成為影響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應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業務素質。不懂教學的校長是名不副實的校長,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不僅應具有先進的辦學理念,還應掌握現代教學理論及相應的管理才能,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應深入教學一線,做好教學管理的常規工作。
第一,校長應根據學校制定的教學檢查制度,有計劃、有目的地深入課堂聽課,指導和檢查各科教學,了解本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各科教學的進展情況。為了掌握教學的真實情況,校長除了聽課以外,還可以適當地兼一些課。
第二,要有目的、有重點地檢查課堂教學、備課筆記、各種作業,抽測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組織教師互相聽課觀摩、召開家長會等,從多方面了解教學情況,聽取不同意見和建議,改進對教學工作的管理。
第三,校長應帶領教導主任下到教研室參加集體備課和專題研究,具體指導和檢查教研室工作,以掌握學校教改動態。
第四,校長應掌握科學的方法,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評價。
最後,校長應不斷總結教學管理的得與失,通過總結吸取教訓,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以便為日後正確決策提供較為科學的依據。
❾ 如何做好小學德育教育工作
一、堅持育人為本,堅守育人陣地,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育人方向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化「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推進素質教育,促進中小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加強中小學意識形態工作,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錯誤思想和錯誤價值觀的影響和滲透,幫助中小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納入各級各類教育的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各環節,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校園文化之中。各中小學校要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式和實踐載體,促進廣大師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與認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規范開展「升國旗、唱國歌、向國旗敬禮」等儀式教育,學校每周組織一次升國旗唱國歌活動,每月組織一次國旗、黨旗、團(隊)旗下演講教育活動。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二、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傳統美德,著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3.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各中小學校要大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弘揚,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發揮好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在育人中的積極作用,讓廣大師生汲取其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理念、鮮明特色、獨特魅力,增強廣大師生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4.著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充分挖掘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發揮其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推進中小學校中華經典誦讀工作,營造中小學校「學經典、誦經典、愛經典」的良好氛圍。常態化、品牌化組織開展「品味書香、誦讀經典」等活動,引導廣大中小學生在經典作品的滋養中了解中華文明,增強民族意識,養成行為規范,提高文明素質。重視家風家訓教育,組織開展「講家訓、寫家書、傳家風」等主題實踐活動,培養中小學生在感悟中華傳統優秀家風家訓中傳承傳統美德。開展形式多樣的孝德、友善教育活動,倡導孝敬父母、尊重師長、幫助同學,讓學生心中有愛、心中有責,懂得友善、學會尊重。三、加強法治教育,培育文明教養,著力提升學生法治素養和道德修養5.加強中小學生法治教育。堅持規則教育、習慣養成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堅持課堂教學主渠道,推進中小學法治教育。要將法治教育納入學校總體教育計劃,做到「教材、師資、課時、經費」四落實。小學階段要重點開展法律啟蒙教育。初中階段要讓學生學習憲法的基本知識,理解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習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高中階段要讓學生形成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進一步加強憲法的宣傳教育,組織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教育活動,組織開展中小學生普法活動,培養中小學生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行為。
6.培育中小學生文明教養。加強中小學生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提升學生的基礎道德修養。加強中小學生行為習慣和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教育學生言談有禮、舉止有度、待人有誠、行事有信。指導學生上好每一堂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學生節水、節電、節糧與環境保護等宣傳教育,引導學生珍惜資源,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低碳環保的生活習慣。組織開展多形式的集體活動以及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培養學生愛勞動的習慣。四、健全招生機制,完善評價體系,著力改進育人模式7. 深化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各類高中招生要完善以升學考試為基本依據、綜合素質評價為重要參考的招生機制,健全多元評價、多途徑錄取的招生制度,用多把尺子衡量人才,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義務教育階段要堅持公辦中小學免試就近入學的招生機制,完善民辦中小學的招生制度,嚴格控制中考難度,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8. 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充分發揮評價在德育工作中的導向作用,構建科學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形成實施素質教育的長效機制。建立規范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定檔案和評定程序,完善對中小學生品德與習慣、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藝術、創新與實踐等素養的評定。堅持實施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及社會公告制度、中小學學生藝術素養監測制度,推動學校和教師關注全體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
五、立足全面發展,重視身心健康,著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9.加強體育與健康教育。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開展冬季長跑、校園足球等陽光體育活動,確保中小學生每天在校體育鍛煉不少於一小時。促進學生體質體能素質提升。貫徹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積極開展學生常見病、傳染病的預防教育,加強禁毒教育和預防艾滋病教育,提高學生「拒毒防艾」的意識和能力。著力開展學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和應急救護知識技能普及培訓,增強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提升學生的自救自護能力。
10.改進藝術與科普教育。堅持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藝術教育發展推進機制。改進藝術學科教學,完善以藝術學科為主體、各學科相互滲透的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的培養。貫徹實施國家《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拓寬科普教育途徑,豐富科普實踐活動內容。堅持深化開展全市性中小學生藝術節、科技節和高雅藝術進校園等品牌活動,為中小學生素質提升搭建平台。加強唯物論、無神論和反邪教等宣傳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崇尚科學,反對迷信。
11.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小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制度,積極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檢測工作。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熱線的運行機制,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平台。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每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少於2課時,進一步加強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重點要提高全體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的能力。加強生命意識教育,強化「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困難,對待挫折,珍視珍愛生命。六、改進課堂教學,優化教材教法,著力推進課程育人12.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圍繞「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基本價值理念,立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義務教育階段要加強各類拓展性課程建設,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普通高中要探索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推進選課走班、分層分類教學。中等職業學校要全面構建多樣化的選擇性課程體系,完善「工學交替」的教學機制和「做中學」的學習機制。牢固樹立「學科德育」理念,挖掘每一門課程的德育內容,發揮每一門課程的教化功能,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的落實。
13.開足中小學德育課程。強化全科德育理念,明確每一門課程的德育要求,開發每一門課程的德育功能。嚴格德育及音體美課時管理,充分發揮音體美課程在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中的作用。統籌整合德育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深入挖掘杭州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化、鄉土風俗人情等教育資源,大力宣傳弘揚地方鄉賢文化。鼓勵學校立足時代特徵、地方特點深化課程改革,開發開設有特色的德育選修課程。
14.重視德育教材建設。優化教材教法,在學科教材更新和課堂教學中強化德育要求。切實加強德育教材建設,各地各學校按要求用好國編、省編德育教材。建立健全教材更新制度,做到各學科教材定期修改更新、教師講義經常性更新、學科教師上課教材二次開發,有效促進教材及講義及時跟上學科知識進步的步伐,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跟上中央和省、市委的最新要求。七、堅持五美並舉,建設美麗學校,著力推進文化育人15.推進美麗學校(文明校園)建設。以「環境雅緻、內涵豐富、師生和諧、特色鮮明、人民滿意」為建設目標,以引領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多元發展為重點,實施「美麗學校(文明校園)」創建工程、「美麗課堂」構築工程、「美麗班級」建設工程、「美麗教師」培養工程和「美麗學生」培育工程等五項工程。大力推進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把文明班級、文明宿舍等系列創建活動作為主要載體有機融入 「美麗學校」建設行動,促進校園環境外在美與學校品質內在美的有機結合,推動學校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和諧統一。通過「美麗學校(文明校園)」的創建,推進學校內涵建設,推動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使學校真正成為社會認可、人民滿意、學生熱愛的優秀育人集體,使「美麗學校(文明校園)」建設成為教育系統貫徹落實美麗杭州建設的生動實踐。
16.著力打造高品質校園文化。充分發揮文化對育人的浸潤、陶冶作用。遵循寓教於「樂」、寓教於「美」、寓教於「用」的原則,從學校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校園環境進行文化設計。積極培育學校核心價值觀和學校精神,科學提煉學校的校訓、學風、教風、班風。要把學校「軟文化」與「硬制度」有機結合,使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內化為師生的自覺行動。組織開展校園藝術節、田徑運動會和科技節等活動,大力支持學生社團活動,因校制宜舉辦好校園文化節和社團文化節,通過多姿多彩的社團和俱樂部活動,增進學生和教師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責任和能力。
17.加強網路環境下的育人工作。要不斷探索網路環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路虛擬世界,合理使用互聯網、手機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加強網路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文明上網,樹立網路責任意識,增強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防止網路沉迷或受到不良影響。加強網路法制教育,培養學生依法使用網路的意識,自覺抵制網路不法行為。加強網路正面引導,推進德育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設,充分利用各類積極健康的網路教育資源,凝聚廣大師生,形成良好互動。八、改進時事教育,深化第二課堂,著力推進實踐育人18.改進和加強時事教育。開展以當前國內外形勢、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省、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及社會熱點問題為主要內容的時事教育,促進廣大中小學生了解世情國情省情市情,更客觀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社會、了解世界。加強時事教育資源開發建設,建立健全學校教師時事學習制度,用好國家和省、市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結合學校課程和本地本校學生的實際開發時事教育資源,滿足開展時事教育的需要。加強時事宣傳陣地建設,利用好學校宣傳欄、校園網、新媒體、電子顯示屏等宣傳載體,加強時事宣傳,所有中小學校都要設立時事宣傳欄,並安排專人及時更新。
19.廣泛開展各類道德實踐活動。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把握關鍵節點和重大節慶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重點落實好在清明節期間開展祭掃革命先烈活動、在「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開展「學習雷鋒、做美德少年」活動、在「七一」建黨節期間開展「童心向黨」歌詠活動和在國慶節期間開展「向國旗敬禮」活動。組織開展紅色旅遊、生態環保、公益志願服務等富有思想道德內涵的節假日學生活動。組織開展三好學生、美德少年、優秀團員和優秀少先隊員等選樹活動,為青少年樹立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榜樣。
20.強化社會實踐教育。完善中小學生參加社區服務制度,組織學生廣泛參加各類志願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加強勞動教育,教育學生主動承擔家務勞動,組織學生在每個學段至少參加一次學工學農生產體驗勞動。逐步完善中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體制機制,普通高中學校要按規定開設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義務教育階段要確保課程計劃內三四年級每學年不少於五天、五至九年級每學年不少於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時間。中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納入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21.深化第二課堂工作品牌。進一步完善杭州市第二課堂管理辦法,健全申報考核機制,推行淘汰制,實施動態化管理。重點要加強第二課堂場館教育資源和新課程改革的有機銜接。推動第二課堂教育資源課程化、體系化,推進「一館一課程」建設。進一步加強城鄉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社區青少年俱樂部等青少年專門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堅持面向學生、服務學生的宗旨,加強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中小學法制教育基地、中小學質量強市教育基地等實踐育人基地建設,把實踐育人基地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總體規劃,強化經費保障,規范有序管理。九、規范辦學行為,加強師德建設,著力推進管理育人22.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堅持依法治校,依法辦學,要按規定開齊開足開好各類課程。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科學安排學生作息時間,減輕中小學過重課業負擔。小學階段實施零起點教學,小學低段取消書面家庭作業和統測,禁止按學業成績給學生排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分快慢班、實驗班。各中小學校不得在節假日違規組織學生補課。進一步完善督學機制,強化督學責任區工作,建立健全專項督查和隨機督導檢查相結合的長效督查機制,促進學校健康發展。
23.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廣大教師要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堅持依法治教,恪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人師表,熱愛學生,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堅持典型引領和底線規范相結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組織開展「爭做『四有』教師,踐行核心價值觀」主題活動,大力宣傳「最美教育人—感動杭城教師」先進事跡。實行新教師入職宣誓制度和教師師德承諾制度,建立教師個人師德檔案,完善學校、家長、社會廣泛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
24.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大力推進全員育人,明確學校每一名教職工和各項工作的德育職責,努力把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做深做實。各中小學校校長要肩負起育人工作的首要責任,把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聚焦到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上來。加強德育骨幹隊伍建設,培養一批理念先進、作風務實的骨幹隊伍,整體推進我市德育工作水平。每年開展杭州市育人工作先進典型宣傳活動,並對在育人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予以通報。高度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和班主任工作,推進班主任工作室建設,研究制定班主任工作長效激勵機制,切實提高班主任待遇。2016年起,每兩年開展一次對15年及以上班主任齡的現職班主任的考核,對作出重要貢獻的班主任予以通報。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網路,著力推進合力育人25.加強對家庭教育指導。完善黨委政府領導,婦聯教育部門協同負責,有關部門支持配合的家庭教育工作機制。加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站等建設。實施「百萬家長進家校」行動,充分發揮「杭州市家庭教育熱線」、「名師公開課」家庭教育專欄等家庭教育咨詢服務和教育平台的作用,加大對各年齡段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普及力度,積極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進一步強化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第一監護人的職責。進一步重視和改進家訪工作,班主任每學年對學生家庭訪問不少於一次,鼓勵其他任課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家訪活動,通過有效的家校溝通,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調一致。
26.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各級宣傳部門和文化廣電新聞單位要堅持團結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樹立積極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為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新聞報道要切實強化未成年人保護意識,嚴格依法報道,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的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等合法權益。切實凈化網路空間,鞭撻各類丑惡現象,幫助廣大中小學生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
27.有效整治學校周邊環境。綜治、公安、文化等部門要與教育部門建立校內外聯動機制,建立健全警(派出所)校(中小學)會商制度,重點整治違規經營的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營造有利於學校教學和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
28.積極實施對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在司法活動中有效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司法行政部門要拓寬青少年法律援助渠道,選派有法治教育經驗、思想品德優秀的業務骨幹充實法制副校長隊伍,依託各類校外實踐實訓基地和活動中心,組織開展「模擬法庭」「少年法庭」「我當交警」等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法治實踐活動,幫助學校開展法治教育。
29.加快社會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各級文明辦要牽頭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統籌協調工作,將青少年德育工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全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體系,加大指導督促力度。各級公安、司法、文化部門要和教育部門緊密聯系,強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預警機制,關注特殊學生群體。各級共青團、少先隊組織要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把握青少年特點,更好地把青少年組織起來,更好地團結教育青少年。民政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做好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對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要登記在冊。博物館、科技館等文化場館要免費向中小學生開放。支持和培育社會組織參與教育服務,拓展教育公共產品供給渠道。
30.切實加強對德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動研究、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群團組織通力協作、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政府要強化育人工作保障,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督導檢查,將其納入教育綜合督導的重要內容及責任區督學的工作范疇,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各級教育督導部門督導評價結果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要把各地黨委、政府和市直有關單位重視支持中小學德育工作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分析內容。教育系統要加強對各中小學德育工作開展情況的考核評價,並將考核結果作為校長考核、學校發展評價以及各類評優評先評教評課的重要依據。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加強德育評價,更好地發揮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引導作用。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有關方面,都要根據各自擔負的職責和任務,採取有效措施,狠抓貫徹落實,勇於開拓創新,注重工作實效,切實把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❿ 新形勢下班主任怎樣開展法制教育
一、建立全面的法制教育網路體系
學校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作,涉及范圍廣泛,需要社會的支持,家庭的配合,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相互協調,建立一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全方位的法制教育網路體系,從而形成合力,共同承擔法制教育責任。
建立法制教育網路,首先,學校要組織有關教師和兼職輔導員或法制副校長等法制工作者結合我國普法要求和本校實際,研究分析新形勢下學生的思想狀況,共同研製法制教育大綱,編訂貼近學生生活的校本課程,做到學生有教材,教學有依據,由此形成一支法制教育的骨幹隊伍;根據本地實際挖掘並引用社會教育資源,建立校外法制教育活動基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體系。 其次,學校成立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共同挑起法制教育的擔子,定期召開學生家長會,加強與家長溝通交流,引導他們關注子女的健康成長,充分認識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家裡能言傳身教,做出表率,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使之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從而通過家庭支持、家長配合,使之形成家校合力。
再次,學校還要協同社會力量,聯系居委會、村委會等社區有針對性地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力度,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區活動,了解社區存在的有關法制方面的問題,並邀請兼職輔導員或兼職法制副校長作社會法制形勢報告和專題講座,讓廣大學生在社區活動中了解社會法制動態,更好在接受教育。只有各方通力合作,形成一張密切配合的法制教育網,良好的治安環境和社會風尚才能形成,學校的校風才能進一步純化,全民族的素質才能提高。
二、健全有力的學校法制教育有序管理體系
在國家積極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日益成為社會風尚,新形勢下,許多學校適時提出了依法治校的新理念,這將進一步促進法制教育良好環境的形成。但要有效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學校仍須將法制教育納入每年或每學期的德育工作計劃中,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活動計劃,努力做到活動有計劃、課時有保證,(可使用班會課,團隊活動課等)、課堂有教師,(最好是班主任或政治課教師),強化學生的法制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把法制教育落實到日常具體的工作中,努力形成有序管理體系,如:在保護學生信件往來和自由權利方面,班主任不扣留、私拆學生的信件;在批評教育學生時,老師要合理合法地處罰學生,不得體罰學生,不得侵犯學生受法律保護的人格尊嚴,名譽等權利;在保護學生隱私權方面,對學生分數排位特別是後進生要嚴加保密,盡量做到不公開排隊、不分檔;在收費方面,學校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規規定的標准,不得擅自更改或變項提高標准。學校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的落實,在校園內形成講求民主和法制,嚴格按章、按法辦事,自覺維護校紀校規和國法的良好氛圍,使置身於其中的全體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不知不覺地養成認真學法、自覺守法、善於用法、勇於護法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這樣,才能形成學校法制教育的有序管理體系,才能實現學校法制教育的培養目標。
三、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
在學校,讓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是課堂,開展法制教育活動的主陣地仍應是課堂。有效開展法制教育活動需要有一定的課時保證和科學的計劃安
排,需要有穩定的師資隊伍,班主任和政治課教師理應成為學校法制教育課的主要承擔者,政教處(德育處)、學生會、團隊等行政領導成為法制教育的組織者,也可作為承擔者。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克服教學中的形式主義和空洞泛味的說教,要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克服教學中的框框條條的過度理論化。在教學形式上,要視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不同特點,採取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方式。如,請法律工作者來講授與走出去考察結合起來,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與熱點典型案例的分析結合起來,課堂教師的教學與課外聘任的專職輔導員的輔導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方法上,要注重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積極採用講解與討論相結合,質疑與解答相結合,交流與考查相結合等方法,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通過上述措施的落實,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擴展學生的法制視野,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四、開展生動活潑的法制教育第二課堂
法治社會,法律的作用無處不在,在現實生活中,每人每時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與法打交道。因此,學生接受法制教育光靠課堂的有限時間和有限空間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積極廣泛開展靈活多樣的法制教育第二課堂,進一步提高教育的效果。如,利用每周團隊活動、班會等活動課舉行法制徵文比賽、模擬法庭、學生行為自律仲裁庭、案例分析會、放映法制影片等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利用黑板報、校廣播台、校電視台、牆報畫廊等宣傳陣地,進行法制教育宣傳活動;利用法制教育基地,組織學生旁聽法庭審判、收看電視等活動。通過上述活動載體寓教育於活動中,既增強了學校法制教育實效性,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法制知識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學校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必須堅持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結合。既要克服教育中缺乏實際內容的形式主義,又要克服教育中機械僵化的教條主義,持之以恆,長抓不懈,學校法制教育終將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大潮中結出豐碩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