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中小學教育教師技術

中小學教育教師技術

發布時間:2021-01-26 20:37:32

⑴ 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

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通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體現了當代最偉大、最活躍的生產力。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普及,不僅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變教與學的方式;而且,對教育思想觀念、教育理論、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基於信息技術的教育打破了時空界限,提高了人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了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教育技術就是運用教育理論及各種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發展和應用教育技術是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普及教育技術,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普遍的共識和不可逆轉的趨勢與潮流。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對教師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嚴峻挑戰,教師教育必須加快信息化的發展步伐。加快教師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高教師教育水平,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為此必須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重視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積極探索和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師教育新模式,用信息化帶動教師教育的現代化,實現教師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以盡快達到教師專業化的要求。
我認為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核能力
首先在健全學校的教育技術的設備。先進有效的教學設備 是教育技術發展的基礎。因為國家財政必須加大教育技術的投入力度。
其次,要更新傳統教育教學觀念,不僅在教師教育中, 而且要在學習中適當地引入一些輔助技術。各個地區的學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的性質,選用合適的方法,來實現課程知識的傳遞。要加學生對新的教育形式的適應性,以形成良性的互動。
總之,教育技術是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它的用途在於促進教育的簡捷與高效。每一位教師都應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以適應現代化的教育。

⑵ 中小學教師有哪些職稱評職稱要什麼條件

中小學教師職稱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

1、正高級教師:

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為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發揮了指導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輔導員等工作任務,教書育人成果突出;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並在高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2、高級教師:

具備博士學位,並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碩士學位、學士學位、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並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城鎮中小學教師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任教經歷。

3、一級教師:

具備博士學位;或者具備碩士學位,並在二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學士學位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並在二級教師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二級教師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歷,並在小學二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4、二級教師:

具備碩士學位;或者具備學士學位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見習期1年期滿並考核合格;或者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三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歷,並在小學三級教師崗位任教3年以上。

5、三級教師:

基本掌握教育學生的原則和方法,能夠正確教育和引導學生,具有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的基礎知識,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教育教學崗位見習1年期滿並考核合格;或者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歷,並在小學教育教學崗位見習1年期滿並考核合格。

(2)中小學教育教師技術擴展閱讀:

破格申報中學高級教師職務任職資格,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二:

1、教學效果好,教育質量高,得到縣(市)級以上同行的公認,並獲得一次一等獎或兩次二等獎;

2、承擔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教育部門領導的學術團體組織的公開課、示範課或觀摩課三次以上,並獲得好評;

3、受到市(廳)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表彰

4、結合教學實際,積極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公開發表不少於三篇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研究文章,或在素質教育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在省級交流或推廣,或因教學成績特別突出,受到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表彰。

凡破格申報晉升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在具備上述條件的同時,必須參加由評委會組織的專家答辯,成績合格者,方可提交評委會評審。

⑶ 結合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談談自己作為准教師如何提高這方面的專業素質

教育是一門專業,教師是從事專業的技術人員。教師若沒有教育專業能力,或專業能力過低,就不能勝任教師這個專門的工作。但從目前我國教師專業能力情況來看,專業化水平不高,情況不容樂觀。
我認為應該可以從這以下幾方面提高這方面的專業素質:
1.首先要在思想上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對教師的重要性有了這種意識才能更好的貫徹落實同時也會通過不斷地學習來完善自身素質.
2.對教育技術必須能了解理解甚至掌握!
3.要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來制定正確描述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的教學活動!
4.要能夠讓學生們正確有效公平的利用學習資源!
5.提升教師自身專業化水平
由於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較低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而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關鍵是要提高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這是因為教育技術能力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設計,而教學設計是把教學理論、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橋梁科學
6.延伸閱讀,促進教師自覺學習
老師的自我學習也是提升自身素質的一種方法只有教師不斷的汲取新的知識學生才能從老師那邊獲得新的知識。

⑷ 中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術能力有哪些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為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有關精神,特製定《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試行)》。本標准適用於中小學教學人員、中小學管理人員、中小學技術支持人員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與考核。
第一部分 教學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一、意識與態度
(一) 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
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
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應用意識
1.具有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
2.具有在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行教學改革研究的意識。
3.具有運用教育技術不斷豐富學習資源的意識。
4.具有關注新技術發展並嘗試將新技術應用於教學的意識。
(三)評價與反思
1.具有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2.具有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具有對教學效果與效率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四)終身學習
1.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完善自身素質結構的意識與態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實現專業發展與個人發展的意識與態度。
二、知識與技能
(一)基本知識
1.了解教育技術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術的主要理論基礎。
3.掌握教育技術理論的基本內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術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見教學媒體選擇與開發的方法。
3.掌握教學系統設計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學資源管理、教學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學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
三、應用與創新
(一)教學設計與實施
1.能夠正確地描述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並能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
2.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途徑。
3.能為學生提供各種運用技術進行實踐的機會,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4.能應用技術開展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學過程的評價。
(二)教學支持與管理
1.能夠收集、甄別、整合、應用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以優化教學環境。
2.能在教學中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學中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學中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
(三)科研與發展
1.能結合學科教學進行教育技術應用的研究。
2.能針對學科教學中教育技術應用的效果進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業務知識,發展自身的業務能力。
(四)合作與交流
1.能利用技術與學生就學習進行交流。
2.能利用技術與家長就學生情況進行交流。
3.能利用技術與同事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廣泛開展合作與交流。
4.能利用技術與教育管理人員就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溝通。
5.能利用技術與技術人員在教學資源的設計、選擇與開發等方面進行合作與交流。
6.能利用技術與學科專家、教育技術專家就教育技術的應用進行交流與合作。
四、社會責任
(一)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別、不同經濟狀況的學生在學習資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機會。
(二)有效應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
(三)健康使用促進學生正確地使用學習資源,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四) 規范行為能向學生示範並傳授與技術利用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和倫理道德觀念。
第二部分 管理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一、意識與態度
(一)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
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
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應用意識
1.具有推動在管理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
2.具有推動在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意識。
3.具有支持教師運用教育技術不斷豐富學習資源的意識。
4.具有密切關注新技術的價值並不斷挖掘其教育應用潛力的意識。
(三)評價與反思
1.具有促進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2.具有促進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具有促進對教學效果與效率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具有對教學管理的效果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四)終身學習
1.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識與態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實現管理能力與個人素質不斷提高的意識與態度。
3.具有利用教育技術為教師創造終身學習環境的意識與態度。
二、知識與技能
(一)基本知識
1.了解教育思想、觀念和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
2.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應用范疇。
3.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
4.掌握績效技術、知識管理和課程開發的基本知識。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
2.掌握資源管理、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學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
4.掌握課程規劃、設計、開發、實施與評價的方法。
三、應用與創新
(一)決策與規劃
1.制定並實施教育技術應用計劃以及應用技術來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條例與法規。
2.能夠根據地區特點和實際教育狀況,宏觀調配學習資源,規劃和設計教育系統。
3.能夠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和統計數據輔助決策過程。
(二)組織與運用
1.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保證教育技術應用計劃的貫徹和執行。
2.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促進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創建。
3.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學活動。
4.能運用技術輔助教學組織和教學實施。
(三) 評估與發展
1.能使用多種方法對教師和管理人員的教育技術應用效果進行評價。
2.能運用技術輔助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評價。
3.能採取多種措施推動技術體系的不斷改進,支持技術的周期性更新。
4.能充分利用技術手段為教師、學生和管理者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5.能充分運用技術改善教育教學條件,並為教師提供教育技術培訓的機會。
(四)合作與交流
1.能利用技術與教學人員就教學工作進行交流。
2.能利用技術與技術人員就學習支持與服務進行交流。
3.能利用技術與家長及學生就學生發展與成長進行交流。
4.能利用技術與同事就管理工作進行合作與交流。

四、社會責任
(一)公平利用能夠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
(二)有效應用
1.能夠促進學習資源的應用潛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2.能夠促進技術應用達到預期效果。
(三)安全使用
1.能確保技術環境的安全性。
2.能提高技術應用的安全性。
(四)規范行為
1.努力加強信息道德的宣傳與教育。
2.努力規范技術應用的行為與言論。
3.具有技術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並能夠以實際行動維護這種知識產權。
第三部分 技術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一、意識與態度
(一)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
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應用意識
1.具有研究與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識。
2.具有利用技術不斷優化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的意識。
3.具有積極輔助與支持教學人員和管理人員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
4.具有不斷嘗試應用新技術並探索其應用潛力的意識。
(三)評價與反思
1.具有對技術及應用方案進行選擇和評價的意識。
2.具有對技術開發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具有對技術支持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具有對教學資源管理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四)終身學習
1.具有積極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術以提高業務水平的意識。
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不斷提高個人素質的意識。
二、知識與技能
(一)基本知識
1.了解教育思想、觀念和技術的發展趨勢。
2.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應用范疇。
3.掌握現代教學媒體特別是計算機與網路通信的原理與應用。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
2.了解教學系統設計與開發的方法。
3.掌握教學媒體的設計與開發的技術。
4.掌握教學媒體的維護與管理的方法。
5.掌握學習資源維護與管理的方法。
6.掌握對教學媒體、學習資源的評價方法。
三、應用與創新
(一)設計與開發
1.參與本單位教育信息化建設方案的整體規劃與設計。
2.能夠設計與開發本單位的信息化學習環境。
3.能夠收集、整理已有學習資源並設計與開發符合教學需要的學習資源。
(二)應用與管理
1.能夠為教學人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
2.能夠為管理人員的管理和評估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
3.能夠對學習資源與學習環境的使用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維護。
(三)評估與發展
1.能夠對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的開發與應用效果進行評估,並提出發展建議。
2.能夠對自身的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進行評估,並反省自身的技術服務和業務水平。
3.能夠參與本校教師教育技術應用效果的評估工作,並提出發展建議。
4.能夠參與制定本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方案並實施。
(四)合作與交流
1.能利用技術與教師就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交流。
2.能利用技術與管理人員進行交流。
3.能利用技術與學生及家長進行交流。
4.能利用技術與同行及技術專家進行交流。
四、社會責任
(一)公平利用能夠通過有效的統籌安排保障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
(二)有效應用
1.能不斷加強信息資源的管理。
2.能不斷提高教育技術應用的有效性。
(三)安全使用
1.努力提高技術應用環境的信息安全。
2.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術服務。
(四)規范行為
1.努力加強技術環境下信息資源的規范管理。
2.努力規范技術應用的行為方式。

⑸ 中小學教師非技術崗位都有哪些

中小學教師非技術崗位主要是工勤崗位,工勤崗位對學歷要求不高,一般有高中學歷就可以,主要是在食堂等後勤部門工作,工資待遇比專業技術崗位低很多,執行另外一套工資標准。

⑹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英盛觀察】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三個階級之分(初級、中級、高級),具體如下:
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初級)
1.硬體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鍵盤、滑鼠、光碟機、U盤、列印機、顯示器等);
②了解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基本組成與結構;
③會正確開關計算機;能夠正確使用校內所配備的各類電教教學設備。
2.軟體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計算機操作系統用戶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啟動運行應用程序);
②熟練掌握一種漢字輸入法,每分鍾可輸入15個漢字;
③掌握在計算機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夾及復制、粘貼、刪除、移動文件等操作;
④會使用Winrar、Winzip壓縮軟體進行壓縮與解壓處理;
⑤會使用Word辦公軟體進行文字輸入並進行簡單的內容、格式編排和列印;
⑥能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⑦會在互聯網上瀏覽信息,搜索教育、教學資源,會在網上進行上傳、下載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學素養:樹立與教育信息化相適應的信息意識;能夠對各類信息化教育資源進行價值判斷,選擇與任教學科相適應的信息化教育資源並應用於課堂教學。

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中級)
除具備初級能力外,還須達到:
1.硬體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體媒體設備種類與功能(如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每種設備適用於何種環境以及適用於傳遞哪一類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體硬體技術在教學中的發展趨勢。
2.軟體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處理軟體(如Word等)熟練編排所任教學科的試卷;
②會使用電子表格軟體(如Excel等)進行較高級的數據分析、篩選及其它數學運算;
③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製作課件,能將聲音、圖片、視屏、動畫等各類素材進行整合運用。
③能初步運用多媒體工具對信息加工處理(如對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形式的信息進行加工、編輯和處理);
④熟練使用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板(BBS)、網路尋呼工具(QQ、MSN等)、個人博客(Blog)進行表達和交流;
⑤會安裝與卸載常用的應用程序。
⑥了解計算機病毒的一般特徵也預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學素養:能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編制適於所任教學科信息化教案及課堂實施方案;將各類教育資源與日常教學進行整合並合理應用,善於利用教育資源突破教育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指導學生獲取信息化學習資源(如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資源或相關輔導材料,利用網路教學平台進行學習)。
4.等級要求范圍:我市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校級班子成員及45周歲(含)以下教師均應達到信息技術中級應用標准。

三、信息技術能力應用標准(高級)
除具備初、中級能力外,還應達到:
1.硬體操作技能:
①熟練掌握計算機網路架設所需的各類硬體知識;
②能對機房及電子備課室計算機等設備進行簡單故障排除;
③能對學校常用電教設備進行維護和簡易故障排查;
2.軟體使用技能:
①對計算機操作系統及網路操作系統有較深的了解(會安裝、使用、備份與還原操作系統);
②熟練使用常用軟體對素材進行加工、處理(如利用文字處理軟體對信息進行編輯,利用統計軟體對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等);
③熟練掌握常用辦公軟體的操作技巧;
④熟練掌握1-2種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幾何畫板等),能夠製作網路課件;
⑤為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及各類資源系統軟體的架設和WEB發布提供支持等;
3.信息化教學素養:認識網路教學信息的傳遞手段,以及教學媒體的類別和功能;能夠根據不同信息化教學媒體的特點,設計實現不同教學目標的學習活動與學習模式(如利用網路多媒體技術實現探究性學習、研究型學習與案例學習等學習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和網路環境開展教學交流和活動。

⑺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中級)考試考什麼內容

考試類型來與初級考試相比主觀題源比例加大了。比如有FREEMIND(思維導圖)、根據所給課文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設計,教學評價相關內容,網頁課件修改,PPT,博客建立友情鏈接和發表評論,還有EXCEL和WORD相關操作(難度比一級難),文件的壓縮與解壓縮,文件的移動(如移動到指定文件夾)。

⑻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講解、啟發、示範、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應具備的能力;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為發展性要求,主要針對教師在學生具備網路學習環境或相應設備的條件下。

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所應具有的能力。本標准根據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與專業發展主線,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區分為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8)中小學教育教師技術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求規定:

1、依據課程標准、學習目標、學生特徵和技術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確定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契合點。

2、設計有助於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信息化教學過程與學習活動。合理選擇與使用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3、預見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可能遇到的問題,制訂應對方案。利用技術支持,轉變學習方式,有效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教育教師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