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小學生四德怎麼寫介紹
美德、品德、道德、公德
修身立德,從我做起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孟堤口五年級的王清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修身立德,從我做起》。德出人口,意暖三冬;德出人行,律己恕人;德出人心,清香長存。雅節照千古,有德自然香。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留英學生出國留學期間,遇到一家非常和善的房東,他就像對待親兒子一樣,排除這位留學生所有後顧之憂,讓他安心學習。可是這位留學生每晚回家都使勁關門、劈劈啪啪的走路、大聲咳嗽。天長日久,這引起了房東的不滿,房東多次善意提醒都未能奏效,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將他逐出家門。他由於在這條街上出了名,一連遭到了六家房東的拒絕,此時他領悟了老房東那句意味深長的話「良好的習慣和修養是人的第二身份」。
孟子說過:「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只有懂得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人,長大以後才是社會的棟梁。古人強調德才兼備。我們現代人何嘗不是這樣呢?現在所有的愛國志士都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但實現中國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對我們在校求學的莘莘學子shēn shēn xué zǐ們來說,肩上的任務更重了。我們要把自己培養成祖國需要的棟梁,培養成實現中國夢的人才。
時代召zhào喚著我們,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自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積極認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自覺履行國家提出的四德要求,從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做起。為了尊重老師,每一堂課,我們都要認真地聽,老師布置的每一篇作業,我們都要一絲不苟地完成;為了關愛同學,無論誰有不會的題向我們求教,我們都要認真作答,無論誰有困難,我們都要伸出援助之手;為了孝敬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一定盡力實現,父母沒時間做的家務,我們要幫著完成;為了履行社會公德,我們在公共場合一定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大聲喧嘩,時時刻刻想著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
只有我們的道德提高了,我們才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人。我們才能真正扛起實現中國夢的大任。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了成為國家的棟梁一起努力吧!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② 小學生四德中的誠德之星怎麼寫
誠德指的是什麼
③ 新泰市第一實驗小學四德歌歌詞
那個女孩 作詞:王雅君 作曲:劉子千 演唱:劉子千 我看到那個女孩 傻的很可愛 也很乖專 短短瀏海 她喜歡一個男屬孩 卻不敢表白 可是愛 是愛 推她向前愛 她的未來 悄悄變化安排 醒過來 決定這次要去實現 不再等待 穿過了海岸 她來到陌生的人海 一顆。
④ 寫玳璋小學的作文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形象賞析摘要:《孔雀東南飛》的女主人公劉蘭芝是一位有著傳統美德的女性。她慎於言辭,端莊安閑,動靜有度,執事勤苦,符合漢代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要求。她不但有著無與倫比的外在美,同時也具備無可挑剔的內在美。在她的身上閃爍著現代女性意識:自尊、自強、清醒、剛毅,但是這一切不但沒有給她帶來好處,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劇命運。關鍵詞:劉蘭芝中國古代婦女道德為什麼一個體現封建婦女道德規范的婦女長期以來甚至到今天仍為人們所稱引喜愛呢?為什麼從劉蘭芝遵循「三從四德」的道德實踐中,人們仍能感受到什麼是善良、堅忍呢?很顯然,我們不能簡單地看待封建婦女道德的豐富復雜的內涵。本文試從道德層面作粗淺分析,以期更全面發掘這一形象及作品的典型意義。一、劉蘭芝的道德風范劉蘭芝善良堅忍,勤於紡織,工於剪裁,也確實體現了勞動婦女的特點和品德。從婦女道德來看劉蘭芝,在日常生活中,她不失為一位合乎漢代「三從四德」規范的淑女、賢妻和孝順的兒媳。1.1劉蘭芝的言行舉止(1)其言:作品《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求遣之辭,義正言婉;拜別之辭,貶己自責;密誓之辭,情真義重;謝媒之辭,頗有分寸。皆有規短可尋而不容越,皆能依對象處境的不同而有別,合乎「四德」要求。所謂「擇詞而說,不遂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受母錢幣多,不堪母驅使。」是不忘長輩之善不言人過的措詞。「本自無教訓」「生小出野里」是嚴於責己,示卑弱以讓人。「兒實無罪過」,僅此一句,回復親娘的責備追問,吞下了多少委屈和苦衷。是「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的突出體現。(2)其容:漢代對婦容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不必顏色鮮麗」;「沐浴以時,身不含垢」。從焦母對劉蘭芝的指責和對「東家賢女」外兒的誇張看,大概劉蘭芝平日忙於家務紡織之事而不遑打扮,這在焦母這個以兒子為「貴家子」的俗氣之人看來,似乎有失體面,但劉蘭芝所為,未失婦容。一旦被遣,依漢禮儀應著嫁時之裝以「大歸」時,她「事事四五通」嚴妝而出,令人有「精妙世無雙」之嘆。「細步」處,儼然大家風范。臨別前對房中什物的撿點交待,可證平日操持的穩重和臨亂不苟;拜別焦家的禮節和言行,足見其雖內心痛苦而容止安詳。即使投身清池,也不忘脫履於岸,既可表明心跡,又可免無謂的牽連。真可謂「清閑寧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1.2劉蘭芝的家庭人際關系劉蘭芝「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未違「三從」之教。主要表現在:(1)對丈夫貞順。劉蘭芝首要的社會角色是妻子,她對焦仲卿恩愛始終,生死相依,無疑是出於夫妻情深。因為焦仲卿給予了她應有的理解、同情,在她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曾以微弱之軀,為她抵擋生活中的風雨,甚至到死,也未放棄對妻子的愛。但焦仲卿之所以如此,也離不開劉蘭芝對為妻之道的恪守。(2)對長輩的孝順。劉蘭芝兩頭均已喪父,但從她對焦劉二母的態度亦足見孝順之德。在平日的刁難虐待下,她仍不忘「供養卒大恩」;被遣前焦母的「槌床大怒」和堂上拜別時焦母的冷酷,都說明婆母在以「義絕」驅媳,但劉蘭芝言辭委婉,依禮行事,謹奉孝道。顯然,這不是內在的自然情感的流露,而是對「曲從舅姑」道德規范的遵循。(3)對幼輩的慈愛。劉蘭芝膝下尚無子,從她對小姑的情義,可以看到她「和於家」的品德:「卻與小姑別,淚落連如子。」灑下的是一片真情。「始扶床」「如我長」的感慨,「勤心奉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久,嬉戲莫相忘」的叮嚀,感人至深。二、劉蘭芝之死劉蘭芝在被遣之後拒絕家長和官吏對她的操縱,以死抗爭。她的死體現了婦女道德規范的人格標准,是殉情,也是殉道即「發乎情,止乎禮義」。1.1同焦母劉兄的沖突雖然從禮法制度上講,劉蘭芝同焦母劉兄的沖突,是長幼沖突,但從道德層面上分析,則是一場善惡沖突。因為劉蘭芝在她們面前,從無不是之處,而恰恰是焦母劉兄首先背棄了人倫道德。《孔雀東南飛》正是通過悲劇雙方善惡對照以寄託其道德評價的。1.2個體的道德信念源於自身的道德信念,是一定時代和社會的道德原則和基本規范內化的結果。劉向的《列女傳》分類編定的古代婦女事跡,是對「母儀」「貞順」「節義」「賢明」的形象解說;漢代詩歌《列女操》《貞女引》《高拘操》《雉朝飛操》和《杞梁妻歌》的風靡於世,正是婦女重品性操守風尚的曲折反映。同許多以毀容,斷發,自盡以全人格的東漢女子一樣,劉蘭芝「人賤物亦鄙」的嘆息,「進退無顏儀」的羞慚,「愁思出門啼」的悲憤,不也正是夫妻之情被毀,道德人格失落的雙重痛苦嗎?1.3劉蘭芝的道德理念在兄長令其出嫁的決定作出之後,劉蘭芝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順從兄長之意,嫁太守家以求終此一生,或可得榮華富貴;一是謹守與仲卿之約,寧為玉碎,不求瓦全。前者謂之「從父」之德,後者謂之「從夫」之義。正是這種情與義都處於兩難的人生選擇中,劉蘭芝選擇了後者。這種選擇,既合乎「願得一心人,白首不分離」的婦女生活理想,也合乎「從一而終」的封建婦女道德信條。三、劉蘭芝的形象劉蘭芝形象具有經久不衰的美學和倫理學價值,一個民族的道德是不可能斷流的。尤其是那些至今在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仍能發揮積極作用的道德規范和公共准則,更應在批判的基礎上繼承改造以發展新的文明。首先,婦女道德是一定社會特定生產方式的產物,「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婦不織或受之寒」的自然經濟,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幾代同堂的家庭結構,聚族而居的村社環境,必然使謹夫婦,敬爹娘,和家人,睦鄰里,存後人的道德觀念有發生和存在的土壤。其次,家庭作為婦女道德的實踐范疇,是長幼血緣親情和男女天然關系的結合體,因而作為封建婦女道德的主體的婚姻家庭道德必然要地吸收和融注本民族長期形成的,諸如仁愛、寬容、惻忍、孝順等。第三,作為道德實踐的主體,古代婦女處於社會和家庭的最低層,因而地繼承和弘揚起中華民族厚德載物,於柔弱中求自強的精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婦女的這種自強和犧牲,不僅不會驚憂社會的安寧,反而會維系人類文明的延續,經過長期的歷史選擇而積淀為民族的共同心理和風俗習慣。四、結論長期以來,我們對劉蘭芝形象的道德內涵僅以「善良」「勞動婦女美德」概括之而語焉不詳。實際上劉蘭芝不是受到封建家長迫害的一般古代婦女形象,而是一位「在忠實於家庭義務方面達到悲劇美最高峰」的古代婦女的典型,是體現封建時代完美的「婦德」的形象。她由淑女而賢妻而烈女的道德實踐,概括了中國古代婦女道德的基本內涵。她的生活道路,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的悲劇命運。這便是劉蘭芝形象在具有深刻社會批判意義的同時所具有的美學倫理學價值。來源:《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08年第11期供稿文/管文傑劉蘭芝的柔情與貞烈,「自古紅顏多薄命」,人們看這句話時,多與權勢、名利聯系在一起,實際上這句話也適宜於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劉蘭芝是漢代末年廬江郡的一個小家碧玉,「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看樣子她是一個家教嚴謹,多才多藝而又知書達禮的閨閣少女。十七歲的那年嫁給廬江郡的一個公務員焦仲卿為妻。焦家人口簡單,丈夫之外只有守寡多年的老母和一位小姑子,也算是當地的小康之家。劉蘭芝嫁到焦家以後,起早睡晚,辛勤操持家務:提水、燒飯、洗衣、織布,一天到晚忙個不停,把一個四口之家打理得有條不紊。焦仲卿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工作餘暇便暗在妻子身邊,喁喁低語,情話綿綿,偶爾也彈箏奏樂,輕聲合唱一曲,伉儷情深,其樂融融,鄰里之間對這對郎才女貌的小夫妻,莫不十分羨慕,然而焦母心中卻非常不是滋味。焦母始則蠻不講理地加重媳婦的工作量,繼而百般挑剔媳婦的不是,終於完全喪失理性,認為媳婦簡直就是破壞焦家和諧氣氛的狐狸精,強迫兒子非把劉蘭芝休回娘家不可。焦母當時要休去劉蘭芝的理由就是認為媳婦沒有禮節,凡事愛自做主張,使我老人家心裡不快活。這在今天看來簡直會是天大的笑話,然而這在古代卻是重要的理由,古代有所謂「七出」之餘,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條都可以休妻。《禮記·本命》中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焦母守寡多年,母子相依為命已經成為長久以來的習慣,家中忽然多出一個媳婦,使母子之間彼此依賴的態勢,頓時產生大幅度的變化,失去了心理平衡,遷怒於媳婦。當時焦仲卿認為媳婦的行為並無不當之處,為何得不到母親的愛護呢?他反對母親這樣做,在母親面前發誓:「倘若遣去媳婦,此生誓不再娶!」但是焦母卻使出了最後的殺手鐧,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以死相威脅,在最後關頭焦仲卿還是敗下陣來,屈從了母親的意思。焦仲卿與劉蘭芝的墓地,東西植松柏,南北種梧桐,若干年後,枝丫繁茂,濃蔭覆地,有一種雙棲雙飛的鴛鴦鳥,夜以繼日地穿飛上下,婉囀和鳴;青年男女紛紛來到墓地參拜,祈求獲得美滿良緣,至今安徽省舒城縣城南的華蓋山,還有鴛鴦墳的遺跡!焦仲卿是廬江郡的一個小吏,大約是如今安徽省廬江縣、潛山縣與舒城縣一帶地方。這是一個令人感傷的悲劇愛情故事,有一位民間詩人就此寫成了一篇《孔雀東南飛》的五言詩,南朝徐陵把它收集在《玉台新詠》中。詩中對劉蘭芝的形貌作了這樣的描寫:「指若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說到她的服飾,作了這樣的描寫:「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著流紈素,耳垂明月當。」《孔雀東南飛》中用了許多筆墨。來描寫劉蘭芝的才情、品性、美麗與裝扮,目的在強調如此難得的佳人,竟然無法博得婆母的青睞,益增世人同情惋惜之意。已經一千七百多年過去了,而今銀幕上與舞台上,仍然不斷的在搬演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依舊能夠賺人熱淚,可見其不朽的因由,斷非偶然或浪得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⑤ 什麼是小學生四德怎麼寫介紹
四德是美德、品德、道德、公德。修身立德,從我做起。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內愛的同學們:
⑥ 小學生關於四德的手抄報內容
近日,龍泉中心校以「四德工程」建設為契機,認真開展四德教育,並以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踐行四德,倡樹文明新風。 認真開展四德教育。舉行讀一本體現四德內容的好書活動,記讀書筆記,寫讀書體會,向全班同學推薦自己所讀的這一本好書;召開一次主題班會,各班設計形式多樣、內容活潑、淺顯易懂、富有趣味的適合年級特點的主題班會,使學生理解四德教育內容,了解實施「四德工程」活動的意義;舉辦一場以愛心、誠信、孝德為主題的作文競賽,讓學生在寫作的同時感受愛的力量,加深對愛德、誠德、孝德的理解;舉行以四德為主題手抄報展評,這些活動的舉辦在遷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們自身的行為,引導他們在實際行動中踐行四德精神。 在開展思想教育的基礎上,龍泉中心校舉行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體現四德。一是踐行「愛德」。開展貧困生家訪及捐助活動。班主任與校領導、級部領導一起到貧困生家中走訪,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在此基礎上,設立愛心基金,發動教職工和廣大團員青年學生,積極捐錢捐物,把愛心送到需要幫助的同學手中;積極參加「小手拉大手」、 「星期六環境衛生義務清掃日」、「廢舊電池分類回收」活動,保持家園環境衛生整潔;積極參加「愛心認領」行動,掛牌認領一株樹木、一片綠地或一處公共設施,利用休息日、節假日到認領處進行義務養護、管理,做一個充滿愛心的人。二是踐行「誠德」。嚴格遵守校規校紀,知錯就改,嚴於律已,「爭當紀律標兵」。不照抄他人作業、考試成績真實有效,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三是踐行「孝德」。在星期天和節假日,為父母端一杯茶,洗一次腳,做一頓飯菜,進行一次談心,製作一個感恩小禮物,常說感恩話、多做孝敬事、養成孝敬美德。走進敬老院,關愛老年人,積極為老教師、孤寡、貧困老人做好事、送溫暖、獻愛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培養之恩、社會的培育之恩,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四是踐行「仁德」。 認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廣泛參加「讀好書、唱好歌、做好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文明禮儀伴我行」等教育實踐活動,並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公益行動、團隊活動及校園文化活動,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做一個講文明的人。
⑦ 小學生四德中的愛德是什麼意思
古代24孝故事精典全文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
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
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
「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
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 「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 「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19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2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2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23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