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注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證學生正常健康發展的需要,青少年時期是內建立正容確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健康意識和性意識的關鍵時期,注重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當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健康的狀態下,他才能接受社會的各種要求和道德規范,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品德。
須加強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預防與消除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滋生,促進小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陷入心理不平衡狀態的學生恢復到正常狀態,才能保證其正常的生活和發展。
(1)小學健康教育的意義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情緒調節、情感體驗,是心靈的溝通、理念的認同,而不是乾巴巴的說教。當前,有一種傾向值得我們注意,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著成人化、課程化、知識化的趨勢。
有些學校採用簡單生硬的說教,生搬硬套心理學概念,心理教育課以傳授心理學知識為主。有的還不恰當地、無足夠科學根據地按學科知識體系的方法,規定不同年級每個學期的訓練目標與任務。
❷ 健康教育有何重要意義
人體是一個整體,身心功能緊密相關,互為因果,這是現代全面健康概念的出發回點。答軀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軀體健康的保證和動力。一個人只有處於全面健康狀態,才能維持身心平衡的協調穩定,消除各種精神壓力,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對社會作積極貢獻。心理健康也是智力發展和腦功能健全的重要標准。是一個人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所以說,心理健康是青年人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
大量實踐證明,青春期所出現的各種障礙,主要是心理功能的障礙和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其最大的危害性是可以誘發各種心理疾病和身心功能紊亂。正確地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和地位,有助於正確的識別和糾治各種青春期的障礙和矛盾。
心理健康不是一種虛無飄渺空洞概念,它有自己的明確范圍和標准,可以通過現代心理測量技術加以檢查和確定。正如醫生通過各種檢查,可以確定軀體健康一樣,有明確的標准。現代醫學確定心理健康有十項標准。其中以較好的社會適應性、性格健全、情緒與情感協調穩定和智力正常為最重要的指標。一個人如果較明顯的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則預示著該人心理不健康——可能患心理疾病或存在心理缺陷。
❸ 談談你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認識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一種具體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法或手段,而首先是一種教育思想和理念。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改善學校育人環境入手,以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業務素質為本,緊密結合學校各項日常工作,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關學生因品行障礙或人格障礙做出違法事情的時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為何有那麼多的學生,有的經常惹事生非,離家出走,會無所顧忌地去違法犯罪,為患社會,我想這除了少數客觀的原因以外,更多的還在於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導致他們的心理不夠健康。
一、營造學校心理健康環境是實施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1、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
不同的校園環境造就不同的學生,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的校園環境建設,學校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姿態風貌。要把各種建築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校園牆壁、板報 、綠色草坪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如:我校在校園四周的牆壁上,樓道牆壁上,張貼上校風、校訓、學風、名言警句、人身安全警示語、交通安全知識廣告欄等等,讓學生在校園生活環境中獲得多方面的知識,使學生終身受用。
2、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❹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什麼重要性
中小學生心理障礙問題已成為當今重要的社會問題之一,近幾年的媒體也頻有報道。通過深入的調查,和在自己一年來教學實踐的觀察研究中,我發現了不少中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家庭期望過高等原因,對父母和教師產生了抵觸情緒,父(母)子(女)關系、師生關系緊張,出現了嚴重「焦 慮」症狀,不能適應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的變化,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諧相處,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困難和挫折。可見,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本次的心理培訓指導是我收獲匪淺,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心理健康對知識教育的影響重大,我們作為教育系統的基線,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科技知識,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面對新課程的要求,下面我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談談個人的看法。
我在一年的教學當中,總結出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⑴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問題—人際關系焦慮。學生的交往需要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擴大,但他們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於交往不當而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例如矛盾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就容易形成暴力對抗,封閉孤獨、派別流動或不良的心理。我班就曾有一個這樣的學生,他從初中就沉迷於玩電腦游戲,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種孤僻的性格:不喜歡與別人交流,喜歡自己干自己的,不開心的時候也是因為沒有朋友可以傾訴,只會拿自己的身體自殘來進行發泄,那麼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人際關系焦慮症的表現。
⑵ 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所處的客觀環境(家庭、社會、學校)的影響,例如家庭的糾紛、父母的離異造成孩子抑鬱和焦慮;社會不良風氣,人際復雜關系造成孩子內心矛盾沖突與困惑疑慮;學校不得法的教育與教師嚴厲或放任,造成孩子對抗情緒或退縮畏懼等心理問題。但是往往這些問題是家長們忽略的問題,卻對學生造成很嚴重的心理上的影響。據我調查,我班上有拍拖現象的同學大部分都是父母離異,他們覺得家裡根本給不了溫暖她們,心靈上是孤單的。但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只會責備自己的孩子拍拖,但沒有認真思考過當中的原因或嘗試去尋找正確的引導方法。
⑶學習競爭帶來的無形壓力。即使我們在唱響素質教育這首流行曲,但真正操作起來,還是實行應試教育。沒辦法,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比成績更好的考核手段。或許應試教育實在根深蒂固吧,從小學到高中,分數一直成為學生心理上的一個沉重的包袱,家長或者學校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孩子們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阻礙了學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影響了他們創造力的發揮,雖然我們老師一直在鼓勵學生大膽把心中所想的用語言表達出來,提倡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似乎到考試的時候標准答案大多數還是只有一個 。結果確實被我們每個人看得太重了:從6歲開始彈古箏,本來水平已經很高的,這位同學不但面對強大的學習壓力,而且還要面對術科方面的突破,但是在一次演出當中失敗了,這位同學感覺得相當的失落,結果成績急速下降,甚至對於古箏採取放棄的態度。成績在他眼中比什麼都重要!
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講究科學方法去保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1)對症下葯: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依靠心理醫生和專家會診,個別指導,對症下葯,先找到造成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否則,花再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是徒勞的。
(2)正確引導:心病必須心葯醫。學生在平時生活、交往、學習中產生的問題有經驗問題、方法問題、心理問題,要依據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問題,較多的是屬於心理健康的問題。我們不能過分地批評指責,更不能諷剌打擊,要朋友式地談心,針對性地梳理,耐心啟發、正確引導。幫助他確定人生目標,選擇適應自己特長的成才之路,學會處理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完善自身的人格。
(3)善於等待:解決心理問題需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所以要善於等待,要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堅持不懈。這不僅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是鍛煉教師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4)另外,我覺得學校也可以配合心理老師開展活動向學生傳授心理知識。這樣,他們也具備一些能夠解決他們常見的心理小問題。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還可以調節考前情緒,消除緊張,輕松上考場。
我們作為班主任的教師還應努力做到:表揚、批評適度,減輕學生的思想壓力,對學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別人的能力。總之,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綜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維持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目的。一顆健康的心靈會使我們的學生學習起來更加事半功倍。
❺ 小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對小學生的健康教育很必要,無論說心裡還是身體的健康都迫在眉睫。首先內是容身體健康,好多的家長都沒有重視,營養不均衡,膳食機構不合理,尤其是農村的小學生。還有就是衛生習慣,城市裡的小學生要好的多,農村就比較差。小學生在每天回家以後還是應當地進行適當體育鍛煉。這些都要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再在就是心裡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老師都要講這方面的知識,小學生從小就要樹立正確度人生觀等。每天小學生回家以後家長也應該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等。總之家長和老師都要重視小學生的健康教育,而且還配合教育,這樣小學生才能健康的成長。
❻ 健康教育有什麼意義
以人為本,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認識自我,才能全面發展,由內而外的展現才是人類生命的意義,依託物質的時代過去了,想要進步或是進化,的從本源做起。
❼ 學習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義
學生健康成長,
❽ 在中小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義
(1)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學生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強了,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更省心,更順暢。(2)有利於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利於師生了解雙方的內心世界,給中學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讓師生相互理解、尊重、接納,使師生關系不斷趨向理解、親近、合作,真正變成一種良師益友型的新型師生關系。(3)有利於加強班級管理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中學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就有利於加強班級的管理,從而有利於提高了學生心理素質和減少學生的不良行為,增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❾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的3000字左右論文
當前在全國乃至全省、我們中山市各級中小學都積極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各種形式、各種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在全市中小學普遍生根開花。在努力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風氣方面,我市教育局、中山師范學校與市關工委、市婦聯、團市委、市科委、市科協及市中山日報社等部門緊密配合,採用多種形式向社會擴大影響。經過各級新聞媒體的宣傳,對於我市社會各界和廣大家長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或「學校心理輔導」已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現在,不少中小學已把舉辦「家長學校」或定期舉行「家庭教育」講座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市教育局和市婦聯、關工委等部門一起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以便更好地協調家長學校的工作。華南師范大學、市教育局、中山師范學校和教科部門還組織各學校心理輔導的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對於形成一種「全社會都來關心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風氣,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具體說來,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現實意義。
1.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種突發事件,維護社會團結穩定,學校正常運作,學生家庭幸福的預防針。
國家教委新頒布的德育大綱第一句就明確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明確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規律,採用各種方法與措施,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而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人們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情況或狀態;正常狀態(常態)、不平衡狀態(偏態)與不健康狀態或病態(變態)。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維護正常心理,糾正偏態心理,治療變態心理,有著現實的意義。
① 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機能迅速發育成熟的時期,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就是及時地針對性地施以教育,對症下葯。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學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
② 有利於學習、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對於學習、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對競賽技能的發揮更為重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氣蓬勃,開朗樂觀,學習和工作就有勁,效率就高。而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慮過多,不能集中精力於學習和工作上,既影響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礙創造才能的發揮。
③ 有利於智力與個性的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對於促進人的智力與個性和諧發展,發揮人類最大的聰明才智,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處在智力發展成熟和個性形成時期的中學生尤為重要。一個人重視心理健康,可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更好地發揮大腦功能,有利於開發智力,充分發揮各種能力,有利於個性的和諧發展。
④ 有利於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發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注意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以防止病變的發生和發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數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而積累逐漸形成的。如果發現學生有了心理病變的苗頭,就及時採取適當措施,使它在量變過程中得到以終止和消失;如果確實患了心理疾病,應及早給予積極的治療,使之盡快恢復健康。
2. 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正常健康、全面發展的保證。
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說,注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個體的發展有三方面意義。
① 促進學生學業事業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發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些心理素質是他們學業成功、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② 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思想品德,一般由道德品質、政治傾向和行為規范等要素構成。青少年時期,思想品德發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發展自己的共產主義理想、政治觀點和道德品質;二是培養自己正確的道德評價和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優良思想和品德的基礎;而在另一方面則是它們的直接組成部分。所以說,心理健康有利於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發展。
心理健康的人,必然具有健全的性格,必然會正確地對待周圍環境,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熱愛社會主義,艱苦奮斗,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助人為樂,與人為善。心理健康的人,他們善於處理人與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所有這些都是共產主義思想品德發展的基礎和組成部分。
心理健康還有利於人積極、樂觀地認識環境、改造環境。心理健康的人常表現出思想開闊,能在任何環境下樂觀地對待現實,以進取精神面對現實、正視自己、適應社會,努力創新。
許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凡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他們在集體中都不善於處理各種關系,都可能成為集體的嫌棄兒;他們更多地表現出沖動、急躁、孤僻、任性和不聽話;他們時而表現出自卑、厭世,時而表現出高傲、狂妄;他們缺乏活動願望和興趣,不善交際,經不起挫折,狹隘猜疑,膽小怕事。這樣的人很難形成良好的共產主義思想品德。
③ 保證學生正常健康地生活與發展成人。
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心理處於健康狀態,是其正常生活、正常地發展的前提與保證。中小學生能否健康地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是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3. 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需要。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個體從兒童進入青少年階段,其身心發展起了重大的變化。首先是出現了對其心理與行為有著重要影響的兩方面需要,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識與沖動出現;二是由於身體的全面發展與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產生了成人感,出現了強烈的獨立性需要。這就是青少年時期的新需要與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會地位水平的矛盾,具體為四個方面:
① 新的性需要與社會地位的矛盾。
② 性成熟性意識增強與心理上道德上准備不足的矛盾。
③ 新的獨立性需要與社會地位的矛盾。
④ 新的獨立性需要與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時期這些特定的矛盾,導致了他們在各方面表現出既不同於兒童,又有許多成人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最容易進入心理不平衡狀態而又最不容易通過自我調節或尋求成人疏導以得到解脫。同時,青少年接近於成人的活動能量,對以上的矛盾系統又起著激發作用,容易使矛盾爆發,因此,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4. 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變動時期的需要。
近幾十年的發展,隨著社會變革而產生的一些變化或暫時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都將對青少年心理狀態產生消極影響。
從家庭方面來看,離婚率不斷增高,家庭氣氛溫馨減少,家庭對獨生子女教育不當的管教方式,都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因素。
從學校方面來看,高考升學壓力,頻繁的測驗考試,學生分數排位等等,導致競爭激烈,壓力增大,使青少年學生無止休地陷入緊張、焦慮、擔憂、挫折等等不平衡狀態中。
從社會角度來看,一些黃色、淫穢東西的出現,信息渠道的暢通,政府部門一些不正之風,觀念的多元化,也將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現實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