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第二版)第八章第四節理解·反思·探究答案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是由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專家審定的高等院校小學教專育專業的必修課教材,緊密屬結合教與學的實踐,廣泛借鑒國內外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最新理念和成果,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全面闡述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全書分為心理發展與教育、學習心理與教學、教學設計與測評三編,內容包括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概述、心理發展的主要理論、小學兒童的認知發展、小學兒童的個性與社會性發展、心理發展的差異與教育、學習的理論觀點、學習動機的激發、知識的建構、技能的形成、學習策略及其教學、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性的培養、社會規范學習與品德發展、教學活動的設計等。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將內容繁冗的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理論進行重新梳理整合,注重用心理學理論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在編寫體例上,以案例導入,在理論闡述之後,設置了理解·反思·探究模塊和閱讀導航模塊,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拓展了空間。
②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4.六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什麼? 相當開放
③ 2013/2014年初等教育專業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第2版)試題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發展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學》,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名稱和內容體系。教育心理學之所以在這個時期從心理學的母體中獨立出來,是因為( )。
A、教育需要心理學 B、機能主義心理學興起
C、行為主義心理學興起 D、學習理論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使理論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論之上,就要貫徹( )
A、客觀性原則 B、系統性原則 C、發展性原則 D、教育性原則
3、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其研究必然是應用研究,因此要貫徹( )
A、客觀性原則 B、發展性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D、教育性原則
4、發展的速度可以有個別差異,可以加速或延緩,但發展的順序一般不能改變。說明心理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差異性 D、方向性
5、心理發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
A、學前教育階段 B、初等教育階段 C、中等教育階段 D、初中階段
6、兒童通過感覺和動作與客觀環境相互作用,是認知發展的( )階段。
A、感知運動 B、前運算 C、具體運算 D、形式運算
7、小學階段的兒童正處在自我意識發展的什麼階段?對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結果的評價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與獨立。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會自我 D、他人自我
8、學習的基本功能是( )
A、適應環境 B、發展自我 C、開發潛能 D、獲得經驗
9、根據學習的層次,比概念學習低一層的學習是( )
A、信號學習 B、規則學習 C、辨別學習 D、言語學習
10、認為學習的本質是自我實現的過程的學習理論是( )
A、文化歷史學派 B、行為主義 C、人本主義 D、建構主義
11、什麼情況下,動機對學習具有最大程度的促進作用。
A、動機強度較高 B、動機強度較低 C、動機強度適中 D、動機最強
12、一般來講,容易、簡單、枯燥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比復雜、思維捲入過多需要一定的創造性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樣 D、因個體的差異而不同
13、其目標是得到某種地位的學習動機是( )
A、認知的內驅力 B、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C、附屬的內驅力 D、內部動機
14、運用強化激發外部動機的前提是( )。
A、知道強化與被強化的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 B、強化是正強化
C、強化是權威人物給予的 D、強化要及時
15、「誘因對比效應」研究表明什麼情況下後繼強化有效?( )
A、前後兩次強化等值 B、前面的強化大於後面的強化
C、前面的強化小於後面的強化 D、後面的強化與前面的強化無關
16、成就動機可以區分為力求成功與力免失敗兩種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動機( )。
A、高 B、低 C、與力免失敗者一樣 D、與學習無關
17、最具有動機價值的歸因模式是( )
A、歸因於能力 B、歸因於努力 C、歸因於任務性質 D、歸因於運氣
18、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傾向於歸因於( )
A、能力 B、努力 C、任務性質 D、運氣
19、對於學習差的學生最好把失敗歸因於( )
A、學習方法 B、能力 C、努力 D、運氣
20、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
A、產生成就感 B、觀察榜樣 C、相信自己 D、認識自己
21、新學習的內容只是原有知識的一個特例,它的吸收不改變原有知識的屬性的同化是( )
A、類屬同化 B、相關同化 C、總括同化 D、並列結合同化
22、人們在保持知識時採用各種記憶術,實際是應用了記憶的( )
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編碼 C、過度學習 D、人為增加線索
23、遷移的概括原理理論認為實現遷移的原因是兩種學習之間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奧蘇倍爾 D、賈德
24、表徵知識的基本單位是符號,那麼表徵技能的基本單位是( )
A、概念 B、產生式 C、網路結構 D、模塊
25、智力技能的操作對象是( )
A、身體的運動系統 B、大腦 C、符號化觀念 D、具體的物體
26、技能學習的最基本的條件是( )
A、講解 B、示範 C、練習 D、反饋
27、根據加里陪林的觀點,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夠缺少( )
A、知識 B、言語 C、練習 D、示範
28、在沒有進行練習之前,技能即產生式系統還停留在什麼狀態?只有經過練習才能達到自動化成為真正的技能。( )
A、程序性知識 B、動作連鎖 C、言語 D、陳述性知識
29、問題的核心成分是( )
A、障礙 B、條件 C、結果 D、起始狀態
30、解決問題選擇操作步驟時人們最常用的策略是( )
A、演算法式 B、啟發式 C、爬山法 D、手段——目的策略
31、影響問題解決的客觀因素指( )
A、問題情境 B、客觀環境 C、問題的給定信息 D、問題的背景
32、定勢是影響問題解決的重要的主觀因素,證明這一結論的實驗是( )
A、水下射靶實驗 B、羅森塔爾實驗 C、鄧克爾的點蠟燭實驗D、盧欽斯量水實驗
33、創造力的測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
A、測驗法 B、實驗法 C、專家評定法 D、觀察法
34、培養創造力的關鍵是( )
A、給學生以心理上的自由 B、提供榜樣 C、思維訓練 D、人格培養
35、學習者用來調節自己的注意、記憶、思維等過程的技能就是( )
A、學習策略 B、認知策略 C、學習方法 D、元認知
36、品德是一種( )。
A、社會現象 B、意識形態 C、道德准則 D、個體心理特徵
37、品德形成的標志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評價能力的形成 C、價值內化 D、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38、能夠對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進行感知和體驗的心理現象是( )
A、社會認知 B、移情 C、親社會 D、關懷取向
39、用一種客觀標准或大眾標准分析和評論審美對象的審美傾向是( )
A、客觀型 B、聯想型 C、性格型 D、主觀型
40、有人說學生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是教師或家長期望的結果,能夠解釋這句話的原理是( )
A、暈輪效應 B、羅森塔爾效應 C、同化理論 D、關系轉換理論
41、教師素質中的條件性知識就是( )
A、教育機智 B、教學行為 C、實踐知識 D、教育與心理科學知識
42、教育能力以什麼為基礎?( )
A、條件性知識 B、學科知識 C、實踐性知識 D、心理學知識
43、目前教育領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標分類系統是( )
A、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B、布壚坶的教育目標分類
C、加涅的層次累計觀點 D、奧蘇倍爾的知識分類系統
44、如果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缺乏同化新知識的原有知識結構,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教材處理技術?( )
A、符號標志 B、附加問題 C、先行組織者 D、任務分析
45、以某個教學單元為評價的內容,在編制測驗時一個單元里所有的基本知識點和各知識點的不同層次都要包括在內的評價是( )
A、診斷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終結性評價 D、配置性評價
46、學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是( )
A、發現教學 B、 情境教學 C、個別化教學 D、愉快教學
47、加工信息時主要依賴來自客觀環境的線索,對社會科學、兒童教社會工作、文秘公關等與人交往的職業感興趣的個體的認知風格屬於( )
A、場獨立 B、場依存 C、沖動型 D、沉思型
48、群體成員中原有的傾向性通過群體討論會得到強化而成為支配性意見的現象是( )
A、群體極化 B、群體思維 C、去個體化 D、從眾
49、學生自由結合的班級中的凝聚力強的小群體被稱為( )
A、非正式群體 B、同輩群體 C、同伴關系 D、集體
50、以個人對任務的充分理解為前提的紀律是( )
A、任務促成的紀律 B、集體促成的紀律 C、教師促成的紀律 D、自我促成的紀律
51、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為參照標准,根據其在團體中的位置來做出判斷和報告評價結果的評價是( )
A、常模參照評價 B、標准參照評價 C、配置性評價 D、正式評價
52、一個測驗或測量工具能夠正確測量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徵的程度被稱為( )
A、效度 B、信度 C、區分度 D、難度
三、多項選擇題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
A、教的心理活動 B、學的心理活動 C、教與學的互動機制 D、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2、小學兒童在認知發展方面正處於具體運算階段,具體特點是( )
A、憑借「象徵性」格式思維 B、守恆 C、去自我中心 D、多維思維
3、學習的本質屬性是( )
A、變化是持久的 B、變化既是外顯的行為也是內部的心理結構
C、變化是經驗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葯物或疲勞 D、學習是經驗的獲得過程。
4、學生的學習特點是( )
A、以間接經驗為主 B、有他人的指導 C、有計劃、有結構 D、以語言為中介
5、根據學習的內容分類可以把學習分為( )
A、意義學習 B、行為規范的學習 C、技能的學習 D、知識的學習
6、行為主義是最早的學習理論,它為學校的教學做出的主要貢獻是( )
A、個別化教學 B、非指導性教學 C、交互教學 D、行為矯正、
7、構成動機的主要成分是( )
A、歸因 B、成就動機 C、誘因 D、需要
8、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生取得學業成就的課堂的主要學習動機有( )
A、認知的內驅力 B、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C、附屬的內驅力 D、強化
9、根據強化對行為反應的作用,一般把強化分為(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零強化 D、懲罰
10、某些信息的刺激特性會作為誘因喚起人們的特殊好奇心,刺激的特殊性表現在( )
A、變化 B、誇張 C、復雜 D、含糊不清 E、新奇
11、學校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的措施主要有( )
A、創設問題情境 B、合作學習 C、強化 D、反饋
12、表徵知識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 B、命題 C、表象 D、圖式
13、知識學習的內部條件有( )
A、材料的邏輯意義 B、動機 C、編碼策略 D、已有的知識結構
14、根據知識包含的上下關系和並列關系將同化分為( )
A、相關同化 B、並列結合同化 C、總括同化 D、類屬同化
15、在動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動作階段,所需要的內外部條件是( )
A、示範 B、講解 C、反饋 D、練習
16、智力技能形成的標志是( )
A、智力技能的應用能夠舉一反三 B、智力技能的進程壓縮
C、內部言語成為智力技能活動的工具 D、智力技能的操作脫離了具體的支持物
17、根據問題的性質可以把問題分為( )
A、抽象問題 B、排列問題 C、轉換問題 D、結構問題
18、只有符合哪些條件才算是問題解決?( )
A、能夠回憶與想像 B、有認知成分參與 C、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D、目的性
19、根據認知心理學家的觀點,問題解決需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
A、提出問題 B、表徵問題 C、選擇操作 D、執行操作 E、檢驗假設
20、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觀因素有( )
A、知識經驗 B、慣性思維 C、認知水平與特性 D、人格特徵 E、問題的表徵
21、如果希望有創造力,就必須具備哪些知識( )
A、網路化的陳述性知識 B、相對自動化的技能
C、受意識控制的策略性知識 D、學科知識
22、學習策略包括( )
A、認知策略 B、資源管理策略 C、計劃策略 D、元認知策略
23、問題表徵策略主要有( )
A、外顯表徵 B、符號標記 C、作圖示意 D、內隱表徵
24、學習策略的教學應該堅持( )
A、生成性原則 B、特定性原則 C、教育性原則 D、主體性原則
25、品德與態度共同的成分是( )
A、認知 B、情感 C、意志 D、行為傾向
26、品德的功能結構理論認為品德的構成部分是( )
A、生成結構 B、定向結構 C、執行結構 D、定型結構
27、品德形成的內部條件包括( )
A、認知發展水平 B、性別 C、助人能力 D、依戀感
28、審美情感是對應於不同層次的審美認知產生的不同性質的美感體驗,它們分別是( )A、直覺美感 B、形象美感 C、理性美感 D、倫理美感
29、審美的准備階段需要有什麼內部條件?( )
A、審美經驗 B、審美期待 C、審美能力 D、審美對象出現的信號
30、教師的專業素質在認知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現在( )
A、知識結構 B、智力水平 C、教學技能 D、事業責任感
31、教師的教育能力包含的主要成分是( )
A、理解學生的能力 B、教學監控能力 C、教學反思能力 D、口語表達能力
32、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有( )
A、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B、微格教學 C、教學反思 D、關注自身
33、教學設計的原則是( )
A、系統性 B、靈活性 C、可行性 D、教育性
34、教學目標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有條件的,綜合多個實驗結果,我們認為教學目標有效的條件是( )
A、學生對目標有意識 B、目標明確具體、數量適當
C、置入目標的時間恰當 D、教學目標能夠回應教學過程
35、分析教學對象的主要內容是分析( )
A、學生的起始能力 B、學生的背景知識 C、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興趣 D、學生的家庭背景
36、教學中常用的評價方式有( )
A、自主評價 B、互相評價 C、共同評價 D、個別評價
37、個別化教學的主要方式有( )
A、程序教學 B、計算機輔助教學 C、掌握學習 D、發現教學
38、陳述性知識的教學程序根據學生學習的感知、理解、保持的規律應該是( )
A、組織與呈現教材、促進知識理解、指導復習
B、呈現先行組織者、設計附加問題、激活原有知識
C、示範講解、變式練習、反饋
D、組織與呈現教材、激活原有知識、練習
39、學生的認知差異主要表現在( )
A、智力水平 B、知識結構 C、認知風格 D、信息加工方式
④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第2版)試卷
一、填空題
1.達爾文根據長期觀察自己孩子的心理發展的記錄而寫的 一書是兒童心理學早期專題研究成果之一,它對推動兒童心理的傳記法(或日記法)研究有重要影響。
2.科學的兒童心理學產生於 。
3.德國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 是兒童心理學的真正創始人。
4. 是美國心理研究運動的創始人,享有「美國兒童心理學之父」的稱號。
5.心理學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 標志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
二、選擇題
1.( )的《兒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書可以說是我國第一本兒童心理學專著。
A 黃翼 B 孫國華 C陸志偉 D陳鶴琴
2.通過書面形式,以嚴格設計的問題和表格,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回答,從而收集資料和數據的方法叫( )。
A 問卷法 B 觀察法 C 個案法 D 書面調查法
3.在一特定時間同時觀測不同年齡的不同個體來探究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的研究方法稱為( )。
A縱向研究 B追蹤研究 C橫向研究 D橫斷研究
4.我國第一份公開發表的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術雜志( )在1985年創刊。
A 《心理發展與教育》 B《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
C 《心理發展》 D 《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學》
5.根據觀察的時間安排可以把觀察法分為( )。
A全面觀察 B集中觀察 C 重點觀察 D分散觀察
三、判斷題
1.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是兒童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 )
2.普萊爾提出了個體心理發展的「復演說」。( )
3.美國的格塞爾把實驗法引入兒童心理學領域,進行了有名的兒童情緒條件反射實驗研究。( )
4.自然實驗的主要優點在於它的控制比較嚴格,所獲得的數據的可重復性高,數據比較可靠,結論經得起考驗。( )
5.以贊科夫為代表進行了「教育與發展」的實驗研究,使教育心理學與發展心理學日益相結合。 ( )
四、思考題
1.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是什麼?
2.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常見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更詳盡內容請參考http://www.szpxb.com/html/news/201603/news_10286.html
⑤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反思(至少2000字),謝謝。
一、小學教學的要求有利於提高兒童心理的有意性和自覺性。學習的社會性要求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義務感,也培養了意志力,這些對兒童個性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集體生活的要求提高了交往能力和社會認知水平,也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自我意識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二、兒童會表現出觀察的目的性、精確性、順序性、判斷力都比較差。培養兒童的觀察力應教會孩子明確觀察目的,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學會對觀察結果進行處理,並養成觀察習慣。
三、第一,小學生的記憶從幼兒期的無意記憶佔主導地位發展到有意記憶佔主導地位,是小學兒童記憶發展的第一個特點。第二,從機械記憶佔主導地位發展到意義記憶佔主導地位,這是小學兒童記憶發展的第二個特點。第三,小學階段從具體形象的記憶為主導,逐步發展到對詞的抽象記憶,這是小學兒童記憶發展的第三個特點。小學生記憶力的培養1、有意識記的培養
(1)要使學生明確了解自己活動的目的任務,並願意為達到目的任務而努力。
(2)向學生提出適當的長遠的識記憶任務。
(3)教會學生獨立地自覺地檢查自己的記憶效果。
(4)充分利用無意識記
2、意義識記的培養
(1)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2)對高年級學生要教會他們良好的記憶方法。
(3)考慮記憶恢復現象
(3)適當訓練機械記憶能力
3、加強復習,防止遺忘
四、六年級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佔主導地位,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具備了人類思維的整體結構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存在不平衡性。
五、豐富兒童的語言、豐富兒童的表象、進行專門的想像訓練。
六、1、善於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使要求學生注意的對象具有新穎性、較大的強度、運動變化性、突出注意對象與背景的差異;2、運用有意注意的規律,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激發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培養抗干擾能力。3、運用兩種注意交替的規律組織教學。
七、因為小學生的心理活動具有很強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容易被認識對象本身的特點所吸引,使用直觀教學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注意,並且也能幫助學生進行感知、思維、記憶和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