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一、引導學生熟讀成誦,加強積累,形成文化積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具體安排誦讀的內容。對所安排的內容,要求學生熟讀成誦,牢記在心。學生誦讀的過程是進行語言材料積累的過程,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過程。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了每個人的社會責任;「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詮釋了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是誠信做人的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民族骨氣和浩然正義的典型寫照。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我們先人智慧的結晶,是值得我們自豪的精神資源。我們應該把它輸入到我們的血液中,融入到我們的生命中。
二、讓學生感受戲曲藝術豐富的內涵和悠長的韻味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一種文藝形式。但是當前大多數學生普遍都喜歡流行的影視文化,很少接觸戲曲。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親口嘗一嘗。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課程的優勢,精心組織活動。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戲曲的發展演變、經典的角色、戲曲的種類及特點等相關知識;也可以有選擇地讓學生觀摩一些著名戲曲藝術家的表演,從唱腔、念白中體味戲曲特有的韻味。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有選擇地收看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以豐富學生的戲曲知識。
三、讓學生領悟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書法是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審美能力、提高其文化修養的一種手段,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個人寫的字上通常可以考察出一個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養。語文教師應把書法教學納入整個小學教學計劃中。教學中,教師除了進行讀帖輔導、教師范寫、個別指導之外,還可介紹一些書法家的生平簡歷、趣事軼聞,相關碑帖的創作背景、經歷過程和風格特色及其在傳統藝術中的地位等。這一方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喚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另一方面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領悟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和豐富的內涵。
四、開展家校合作
在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採用家校合作的模式,不僅可以促進教育成效的迅速實現,而且還拉近了教師、學生以及家長之間的距離,便於今後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教師應當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教育實施的意義、方法以及目的等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家長轉變觀念,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並且以身作則影響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要定期舉辦家長學習班或者家園聯系會等,以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以及家長對教師教育工作的意見,為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提供活力。其次,為了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學校可以嘗試跟家長一起,開展學術沙龍或以某方面文化禮儀為主題的專題活動等,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再者,教師要結合學校的日常教學安排以及家長的時間安排,和家長一起,帶領學生參觀古典建築、拜訪老革命家、欣賞有意義的影片等,以拓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時間和空間,使得傳統文化教育成為小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作用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小學傳統文化教育中融入多媒體,無疑為教育手段的創新提供了新鮮的活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之餘,應加強自身的學習,以掌握更多的關於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並且盡可能多的搜集學生所感興趣的圖片、音樂、視頻等,為信息化課堂的開展做好充足的准備。比如,教師可以就不同民族的不同特色為出發點,利用視頻不同民族的舞蹈、服飾、語言等,與此同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觀看之後,模仿其中的相關舞蹈片段,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在興致盎然的觀賞中了解到更多關於傳統民俗的知識,也可以在熱情的表演中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匯集而成的一種反映民族風貌和民族特質的文化,是人類的寶貴財富,讓小學生從小就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乃至中華民族的振興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地總結實踐經驗,探索出更多的利於傳統文化教育順利開展的良好策略與方式,從而真正地發揮出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Ⅱ 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有趣的活動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綉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藉助於剪刀,剪完後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後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松軟的混和體上,然後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
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在過去,這可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准。而職業的剪紙藝人則常常是男人,因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勞作並掙工錢。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京劇臉譜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京劇臉譜,京劇是一種中國才有的藝術,在幾百年前就有了。一看到塗紅畫綠的臉譜,你一定會想到戲曲。
中國的戲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它有音樂、美術、雜技等多種因素。人物的造型包括頭、面部化妝和服裝兩大部分。比如眉毛的勾畫就有雲紋眉、火焰眉、鳳尾眉、螳螂眉等多種畫眉毛的方法。這種就改變了眉毛的自然形狀,便成為圖案化的眉毛了。眼睛也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來畫,有蝶翅眼、喜鵲眼等很多樣子。
臉譜是每一種顏色的臉都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紅色表示赤膽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剛義;黃色表示武將驍勇善戰、殘暴、文士內有心計;綠色表示俠骨義腸、性格暴躁;藍色表示剛直勇猛;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陰險奸詐;粉紅色表示老年梟雄;金和銀色多用在神、佛、鬼怪,象徵虛幻。
京劇臉譜藝術經過了長期無數人的努力終於有了今天五彩繽紛、輝煌燦爛的藝術境地,成為世界藝苑一奇葩。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貼門神
舊時農歷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道教因襲這種信仰,將門神納入神系,加以祀奉。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中國結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中國結經過幾千年的結藝演變現已成為廣大群眾喜愛的精製華美的藝術品。
中國結最大的特點是每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線編制而成,每個結都有它的編造規律,每個結又都根據其形、意而命名,如果把不同的結相互結合,再與其他的吉祥飾物搭配起來便形成了造
型獨特,絢麗多彩,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吉祥裝飾品,不同造型的組合表示一種強烈濃郁的美好祝福,贊頌與傳達忠心至誠的祈禱和美好心願,每個結都體現著我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願我國的民族文化藝術發揚光大走向世界。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中國皮影戲歷史悠久,相傳起源於漢朝(公元前200年),興盛於隋唐,到公元十世紀宋朝進入極盛時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上已有多處皮影戲演出情景。據考證,陝西關中地區為皮影發祥地,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皮影俗稱「燈影戲」,又有「電影始祖」之美稱。是中華民族傳統戲劇之一相傳皮影起源於漢代(公元前200年),興於隋、唐、宋、十三世紀穿入西方.
陝西是皮影發源地,尤其在關中一帶(西安)十分廣泛,僅傳統戲劇目就有數百本,唱腔就有幾十種之多。
皮影戲的演出,東路唱腔以碗碗腔花腔為主。而西路唱腔則以弦板、秦腔為主。皮影的製作: 皮影製作十分精細、皮影選用上等牛皮,經刮、磨、洗、刻、著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餘刀而成。皮影的藝術創意汲取了中國漢代帛畫、畫像石、畫像磚和唐、宋寺院壁畫之手法與風格。中國不少地區都有皮影,其中陝西皮影造型精巧別致,刻工細膩,施色考究,堪稱中國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演出時用細長棍支撐牽製表演。 皮影的演出:
物體遮光成影的現象早為古人察知,「雲破月來花弄影」能成美麗形象;竹影映窗啟發墨竹技法,李白「對影成三人」的名詩都是觀察自然光影情趣的藝術加工。
早在兩千多年前《墨子》書中已對光影現象作科學研究,群眾則早已用紙或皮張剪成人形,以光投射其影於牆取樂,唐人小說即有術士剪紙成月形貼於壁上並引唐明皇游月宮的神話,即是民間影戲的反映。為使影子活動而加關節,為讓影像美觀而加鏤刻成花,為求影像空靈而用處理成半透明的驢皮加彩,發展成皮影戲。
過年的來歷
今年是農歷大年三十呢,大家都會歡歡喜喜地過年,但恐怕不少人都不知道過年的來歷吧。今天我就告訴大家!
相傳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時候就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樣逃離村莊的時候,有位白發老人留了下來。當「年」准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爆竹聲,「年」混身顫栗,再也不敢進村了。然後那位白發老人身披袍出現在「年」的面前,「年」竟然倉惶而逃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
Ⅲ 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小學生家庭感恩行動活動內容有哪些
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教育肩負著選擇、傳遞、宏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使命。小學生既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又是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范的教育者。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水平,上庄完小結合課題,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積極從師生身邊細小處著手,在行動中培養學生莊重大方、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舉止,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提高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人人講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的良好風尚,文明禮儀之花「香飄」校園,全體師生以良好的精神風貌迎接十一屆全運會的召開。
一、了解文明禮儀歷史,增強中華經典詩文誦讀的熱情度。
文明禮儀教育結合我校《與古詩同行,讓習慣滋生》課題組編寫的校本課程《徜徉詩海》,學生誦讀膾炙人口的優秀中華詩文經典,熟背《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但是不是每個學生都對古詩文喜歡,也不是每個學生都具備積極參與的態度,要提高學生的認同感,就要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歷史。為此我校通過編制詩詞操、小游戲、創作詩詞歌曲、誦讀比賽及誦讀展示等活動,了解中華經典詩文的歷史,中國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二、樹立文明禮儀榜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在文明禮儀教育中,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運用榜樣進行教育,生動形象,說服力強,能夠使學生在耳聞目睹榜樣的事跡中獲得道德啟迪,在接受榜樣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認同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要求和規范。各班指導學生組成文明禮儀調查小組,尋找身邊的文明禮儀細節,發動學生網上查找文明禮儀小故事,各班組織文明禮儀故事會,根據所學文明禮儀知識設計製作 「我身邊的不文明行為調查和采訪」 調查表,對學校文明情況和存在的不文明現象進行調查,在認真整理分析的基礎上撰寫調查報告,反饋給學校,為創建文明校園獻計獻策。同時我班評選表彰十位「文明禮儀之星」,利用宣傳角展示他們的風采,樹立文明禮儀榜樣,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及時的鞭策和鼓勵。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和宣傳禮儀整個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推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系列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形成人人爭當文明學生的良好風尚。
三、開展文明禮儀活動,有效養成文明行為。
開學初,為了規范學生的行為,利用學校開展「上庄完小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全體師生認真學習「穿著禮儀」、「行走禮儀」、「 尊師重孝禮儀」、「上課禮儀」「課間禮儀」「 同學禮儀」、「 升旗禮儀」、「 集會禮儀」、「 乘車禮儀」、「 餐桌禮儀」,通過規范的指導和訓練,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舉止。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常規教育和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如班隊會、板報、廣播、作文、宣傳欄、手抄報、講相聲、小品表演等形式宣傳禮儀知識,引導學生系統了解基本的禮儀常識,學會以禮待人、文明處事。開展豐富多彩、直觀形象的禮儀教育活動,如禮儀知識競賽、禮儀示範表演、文藝演出、禮儀長廊、文明禮貌用語徵集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文明禮儀的方式方法,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開展了「文明禮儀的班級環境」評比活動,營造文明禮儀的濃厚氛圍,班級的角角落落,處處是溫馨的文明用語和親切的行為提示,細細的文明小溪涓涓流進學生的心田。
四、營造文化校園環境,濃厚禮儀教育氛圍。
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實行全員育人,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學校課題組經過反復研究,編制《小學生文明禮儀兒歌》,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凈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於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
五、提出禮儀要求,指導學生去實踐。
利用三八婦女節,開展孝敬父母的活動。為了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學校特舉辦關愛媽媽主題活動:了解媽媽(奶奶、姥姥)的生日;了解媽媽(奶奶、姥姥)的愛好;幫助媽媽(奶奶、姥姥)做一件家務;清晨,對媽媽說一聲:「我愛您」;睡覺前為媽媽洗腳;為媽媽繪畫、寫祝賀語、唱一首歌、講一個故事,幫媽媽捶背等。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母親,真正從內心感到母親對家庭的付出,對自己的關愛,培養學生尊重長輩、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以及關心他人、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小孩子們就以實際行動實施了禮的行為。
今年的9月10日是我國的第二十五個教師節,為迎接神聖的教師節, 學校 開展「感恩老師,讓心靈飄香」活動,內容有「畫畫我的老師」 並對老師說一句謝語; 班級內舉辦一次故事會,講一講自己收集到的尊敬老師的例子;「我們來當一天班主任」的體驗活動,為老師做一件小事的服務活動等。通過這次尊師重孝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發揚光大尊師重教傳統,使學生學會感恩師長,感恩師長的愛心,感恩老師的勞動,感恩老師的教誨,將尊師重孝深植學生心中。加強師生交流,增進師生感情,改善師生關系。
紅花需要綠葉的襯托,種子需要陽光的照耀,校園需要文明和諧的春風。結合我校「與古詩同行,讓習慣滋生」的課題,通過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活動中去體驗、感悟禮儀對一個人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形成人人講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的良好風尚,讓學子在這茫茫學海中,揚起理想的風帆,做新世紀的太陽,讓文明禮儀之花「香飄」校園,讓他們終生受益。
Ⅳ 小學傳統文化開展的重點難點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一:小學四年級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我任教四年級兩個班的傳統文化,學生們比較喜歡這門學科,但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大多數孩子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基礎,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但有的孩子不喜歡誦讀.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游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詩詞誦讀(一)、古城建築、、文學巨匠(一)、文學巨匠(二)、詩詞誦讀(二)、文學巨匠(三)、傳統工藝、陶瓷藝術共十個單元,34個課時。
(三)教材編排原則: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 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四、教學重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3.欣賞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
4.領略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五、教學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良好情操。
六、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七、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2.要注重學習方式的主動性。
3.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內容:
1 總體了解本學期內容。
2 《千字文》(一)
3 《千字文》(二)
4 《千字文》(三)
5 《古詩兩首》
6 《古詩兩首》
7 《古詩兩首》
8 古城
9 塔
10 橋
11 樓閣
12 我當小導游
13 屈原
14 李白
15 杜甫
16 蘇軾
17 關漢卿
18 曹雪芹
19 古詩兩首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二:二年級傳統文化教學計劃(915字)
一、指導思想: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一山一水一聖人」為代表的齊魯文化最為突出。本套課程設計,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游歷名人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綜合文化素質,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本套教材包含「經典驛站」、「藝術樂園」兩個單元。
「經典驛站」:學習、了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中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包括:《聲律啟蒙》、《增廣賢文》、《弟子規》、《幼學雜詩》、《中華改良雜字》、《千家詩》、《神童詩》《隨園詩話》、《世說新語》節選部分內容,共17課。
「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摘抄部分格言警句供同學們欣賞。 教材的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的精華部分);「溫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的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成長袋」(為學生提供一個總結評價、積累沉澱的空間)。
三、教學措施
1、要精心備課,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全面搜集教學材料,做到講解全面,便於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經典。
2、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結合少年兒童的個性生活體驗,為他們學習中華民族文化拓展了廣闊的空間,營造了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3、拓展學生的認識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4、教學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己的誦讀、感悟、參與和交流等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嘗試和實踐的過程中豐富情感,獲取知識技能。
5、努力作到四個「優化」,即優化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教學方法,優化師生關系,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圍繞以活動反饋機制為主題,以活動串起學生表現,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三:一年級傳統文化教學計劃(837字)
一、指導思想
《傳統文化》是經山東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地方課程,學習傳統文化,在研讀中華經典的同時,注重國學思想精髓與當代教育思想的結合,並融入學生創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學習等內容。通過這些經典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熱愛學習,孝敬老人,關愛他人等道理,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兩個單元《經典驛站》和《藝術樂園》,共有十八課。當你暢游於這套教材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經典驛站」里,你會感悟到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你還會學到讀書的方法和道理,會欣賞到具有濃郁民族文化氣息的風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華之作;在「藝術樂園」里,你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國的民族藝術„„
三、教學目標
1、能夠熟讀、背誦這些經典名句。
2、能夠理解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學習了這些經典文章之後,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聽到古代聖賢語重心長的教誨,並能在實際中學以致用。
四、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松並有韻律感的吟誦,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五、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游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四:小學三年級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721字)
一、學情分析
現在,大部分學生家長忙於自己的工作需要,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心不夠,養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和學習習慣,致使學生的學習水平、生活習慣等方面差異很大。這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一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對《三字經》、《弟子規》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論語》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傳統文化致使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部分主要學習、了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讓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三個部分。
「名人長廊」部分主要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鑒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部分引領學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重點「經典驛站」「名人長廊」這兩部份。本學期,我們重點學習「名勝佳境」「藝術樂園」這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溫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范和道德標准;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
1《三字經》(節選一)
2《三字經》(節選二)
3《三字經》(節選三)
4《百家姓》(節選)
5國慶節放假
6《牛郎織女》
7《孟姜女》
8《梁山伯與祝英台》
9《白蛇傳》
10《農歷》
11《二十四節氣》
12《十二生肖》
13《題菊花》
14《酌貪泉》
15《夏日絕句》
16《武術》
17《蹴鞠》
18《圍棋和象棋》
19-21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