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研究計劃
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越來越多的發現,學生拿到一篇文章總是囫圇吞棗地讀,不加思索,很多學生依賴於老師課堂上的講解與分析,學完課文甚至讀得結結巴巴。學生考試最怕做閱讀題,每次檢測完做試卷的分析時,發現學生在閱讀理解這一塊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於學生的閱讀量少,沒有主動深入地去讀文章,閱讀方法不對。
新課程標准對小學生五年的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然而現實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卻不容樂觀,尤其是對於我們農村小學生來說,真正達到新課程標准閱讀要求的學生卻並不多,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在農村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沒有形成。學生課余時間,完成家庭作業就萬事大吉了,一有時間便投入到精彩的電視節中,很少有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課余時間進行閱讀的很少。
2、農村小學生閱讀是勉強的,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更成為他們的負擔,不願意也不習慣做筆記,即使做筆記也只是完成任務,摘抄一些詞語、句子,並沒有自己的體會與感想。
3、閱讀方法不正確,只讀不思,思而不深,拿到書只憑興趣凡有生動的情節或新鮮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地讀讀。
二、研究內容:
1. 學習興趣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求知的願望,是他們力求認識事物,渴望獲得知識的一種意向活動。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告訴我們,興趣是組成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興趣在動機中處於中心地位,是動機的最活躍的成分。
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由於受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制約,很容易使學生對訓練失去興趣;從而失去動機。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將試圖通過下列策略,培養學生的練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練習動機:
(1) 加強情感投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信任,關懷和鼓勵。這樣,不僅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而且教師的言行也將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生興趣,從而產生學習慾望;反之,任何傷害學生感情的言行,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增長厭學情緒。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充滿感情,親切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用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帶領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產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 選好閱讀材料,引發學習興趣
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在閱讀訓練中,教師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學生生活中的興趣點,並善於把學生雖有所感動卻有不甚明白的課外問題恰當地引入課堂。這樣不僅能保證閱讀教學組織地系統,嚴密,循序漸進和深入,而且閱讀知識新穎,奇妙,從而使學生開一把鎖,上一層樓,心馳神往地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嘗到學習的樂趣。
(3) 利用學習成果,發展學習興趣
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當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收獲或進步時,心情興奮,輕松和愉快,同時能對學習產生自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且要不斷強化使他們的成功慾望越來越強烈,學習興趣越來越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充分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慧水平。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
(4) 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參與掌握知識的感情,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訓練中,我們將通過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 閱讀習慣的訓練
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主性閱讀習慣是小學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1) 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閱讀習慣
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知識。在訓練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對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另外,要培養學生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2) 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於教師過多的主觀能動,使學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活動的參與率。因此教師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3) 大膽發言,敢於質疑,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遇到疑難是正常現象。有的學生善於質疑問難,能請教老師或他人;有的學生則遇到疑難不吱聲,怕別人笑話。實際上,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再者,閱讀本身就是一個理解的過程,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材料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訓練中要多創設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4) 課外閱讀的習慣
要學好語文光靠課內練習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教師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教師可布置一些對質和量要求有彈性的作業,注意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保護,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練習作業。這樣,通過閱讀作業,我們便可對學生的閱讀情況有個全面的了解。
三、研究措施: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同時,課程標准還指出:「小學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課外閱讀總量低段不少於5萬字、中段不少於40萬字、高段不少於100萬字)。閱讀教學是語文的半壁河山,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與方法、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分析探討「自主閱讀興趣方法」對農村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影響,探討農村小學如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解決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不高的問題,以便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基。
1、首先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計劃並規定課時,以確保學生在校有一定的時間閱讀課外書籍。
2、其次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幫他們找到課外閱讀的途徑和方式。還與家長聯手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家長也要認識到子女閱讀課外書是有益於、有助於文化學習的。教師要推薦適合當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讀物,並指導學生制訂切實可行的課外讀書計劃,搜取學習資料,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寶庫。
四、預期效果:
通過此研究:
(一)、學生形成強烈的讀書願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學生掌握一些科學讀書的方法。
(三)、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師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指導方法和教學方法,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五)、整個學校會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
望採納
2. 小學的科學研究計劃
我的猜想:螺絲刀之所以比刀柄細是因為他們利用了輪軸關系,更好的上螺絲 我需要的材料:螺絲刀與刀柄粗細相近的螺絲刀,兩枚釘子。
3.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研究計劃
一、提出問題
在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越來越多的發現,學生拿到一篇文章總是囫圇吞棗地讀,不加思索,很多學生依賴於老師課堂上的講解與分析,學完課文甚至讀得結結巴巴。學生考試最怕做閱讀題,每次檢測完做試卷的分析時,發現學生在閱讀理解這一塊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於學生的閱讀量少,沒有主動深入地去讀文章,閱讀方法不對。
新課程標准對小學生五年的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然而現實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卻不容樂觀,尤其是對於我們農村小學生來說,真正達到新課程標准閱讀要求的學生卻並不多,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在農村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沒有形成。學生課余時間,完成家庭作業就萬事大吉了,一有時間便投入到精彩的電視節中,很少有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課余時間進行閱讀的很少。
2、農村小學生閱讀是勉強的,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更成為他們的負擔,不願意也不習慣做筆記,即使做筆記也只是完成任務,摘抄一些詞語、句子,並沒有自己的體會與感想。
3、閱讀方法不正確,只讀不思,思而不深,拿到書只憑興趣凡有生動的情節或新鮮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地讀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我們准備進行《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課題,希望通過該課題的研究,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積極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以達到葉聖陶先生曾經對閱讀教學提出的「自能閱讀,不待老師講」的最高閱讀境界。
二、步驟
1、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11.09——2011.10)
(1)對三個學段班級學生的閱讀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和記錄。
(2)設計小課題——《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方案、計劃。
2、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11.10——2012.01)
(1)組織實驗人員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並深入實踐研究。
(2)主研人員深入課堂調研、指導。
(3)給學生推薦有益的讀物;
(4)開展各種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5)撰寫經驗論文活動,完成教學設計集、論文集,定期通報研究成果。
(6將學生閱讀所得寫成的文章,編輯成冊。
(7)完成階段研究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8)舉行各種形式的經驗交流活動。
3、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12.01)
(1)收集、整理研究資料。撰寫論文在校內交流。
(2)總結、提煉研究成果。推薦部分學生參加作文比賽。
(3)形成詳細、具體的研究報告,申請結題。
三、研究內容:
1. 學習興趣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求知的願望,是他們力求認識事物,渴望獲得知識的一種意向活動。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告訴我們,興趣是組成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興趣在動機中處於中心地位,是動機的最活躍的成分。
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由於受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制約,很容易使學生對訓練失去興趣;從而失去動機。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將試圖通過下列策略,培養學生的練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練習動機:
(1) 加強情感投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信任,關懷和鼓勵。這樣,不僅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而且教師的言行也將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生興趣,從而產生學習慾望;反之,任何傷害學生感情的言行,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增長厭學情緒。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充滿感情,親切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用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帶領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產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 選好閱讀材料,引發學習興趣
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在閱讀訓練中,教師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學生生活中的興趣點,並善於把學生雖有所感動卻有不甚明白的課外問題恰當地引入課堂。這樣不僅能保證閱讀教學組織地系統,嚴密,循序漸進和深入,而且閱讀知識新穎,奇妙,從而使學生開一把鎖,上一層樓,心馳神往地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嘗到學習的樂趣。
(3) 利用學習成果,發展學習興趣
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當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收獲或進步時,心情興奮,輕松和愉快,同時能對學習產生自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且要不斷強化使他們的成功慾望越來越強烈,學習興趣越來越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充分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慧水平。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
(4) 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參與掌握知識的感情,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訓練中,我們將通過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 閱讀習慣的訓練
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主性閱讀習慣是小學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1) 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閱讀習慣
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知識。在訓練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對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另外,要培養學生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2) 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於教師過多的主觀能動,使學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活動的參與率。因此教師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3) 大膽發言,敢於質疑,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遇到疑難是正常現象。有的學生善於質疑問難,能請教老師或他人;有的學生則遇到疑難不吱聲,怕別人笑話。實際上,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再者,閱讀本身就是一個理解的過程,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材料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訓練中要多創設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4) 課外閱讀的習慣
要學好語文光靠課內練習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教師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教師可布置一些對質和量要求有彈性的作業,注意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保護,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練習作業。這樣,通過閱讀作業,我們便可對學生的閱讀情況有個全面的了解。
4. 小學科學研究計劃
三種液體流動快慢比較的研究計劃
研究的問題:水、食用油、洗潔精哪種液體流動會快些?
所需的材料:水、食用油、洗潔精、滴管和平板玻璃一塊。
研究的步驟:
1、把平板玻璃搭在高台上,形成一個斜坡。
2、用滴管把水、食用油和洗潔精__滴__在玻璃板__的位置上。
3、觀察3種液體流動的快慢。
三種液體流動快慢的研究紀錄單
液體名稱 水 食用油 洗潔精
猜測
實驗結果
研究結論:
食鹽和小蘇打溶解能力比較的研究計劃
研究的問題: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樣嗎?
所需的材料:20克食鹽和20克小蘇打各一份、2隻各盛有30毫升水的燒杯、兩根攪拌棒。
研究的步驟:
1、將20克食鹽和20克小蘇打平均分成6小份。
2、取一小份食鹽加入其中一隻盛有30毫升水的燒杯中,用攪拌棒充分攪拌。
3、等食鹽完全溶解後再加入第二份食鹽,繼續攪拌。食鹽再完全溶解後,再加入第三份食鹽,再充分攪拌……直到食鹽不能溶解為止。把加入的食鹽的數量記錄下來。
4、按照同樣的方法把小蘇打一份一份加入到另外一個盛有30毫升水的燒杯中,用攪拌棒充分攪拌。當小蘇打不能溶解時,記錄加入的小蘇打的數量。
5、比較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數量。
食鹽和小蘇打溶解能力的比較記錄表
被水溶解的物質 30毫升水能溶解物質的數量
食 鹽
小蘇打
溶解能力的比較
5.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問題研究計劃
在平時與部分家長的交談中,經常聽到他們說:「我的孩子腦袋特靈,老師講的知識一聽就懂,就是計算時太粗心了。我們家長為此想了許多辦法也無濟於事„„」。「『你為什麼不檢查?』『你太粗心大意了!』『下次要記得認真檢查哦!』„„學生解題態度是認真的,解題完畢也在不斷檢查,可還是發現不少問題!」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普遍擔憂是,沒有扎實的計算基礎,孩子們在今後的學習活動中到底能走多遠?看來,計算水平的高低已經成了部分學生學習的攔路虎,也嚴重地影響到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深知「計算能力」對於學生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它既關繫到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關繫到他們在數學學科的進一步學習,而且能影響到學生將來的進一步發展„„基於以上的認識,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結合我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課前五分鍾口算,切實打好基礎。 口算,也叫心算,是不藉助計算工具,依靠大腦思維記憶直接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在四則計算中,人們常用的是口算和筆算。筆算離不開口算,筆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確與熟練程度所制約。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必須打好口算的基礎。 學生進行口算需要觀察數目的特徵,根據已學過的運算定律、運演算法則,在理解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簡捷的方法求得結果。為了算得又對又快,口算時,學生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記住數目,迅速地進行運算,因此,口算能促進學生的思維,有助於理解力、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發展,還能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每天的數學課堂上,拿出3—4分鍾的時間進行口算練習,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每天練的數量和類型教師心中有數,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由慢到快。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基礎性內容的口算十分,它是其它計算的基礎,要讓學生達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程度,對那些連乘法口訣都背不熟的同學,還應安排成績較好的同學與他結成對子,利用課外時間幫他補課,讓他迅速跟上。
二、加強記憶性訓練。 教學中,有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數據,要求學生記熟,達到爛熟於心的程度,若學生記熟這些數據,對進行分數、小數的計算,對許多幾何圖形的計算可收到快束、准確之效。
1、常用的特殊積。如:25×4=100,125×8=1000。
2、常用分數、小數對應值 。
3、熟記1-25的平方數;
4、熟記2π到10 π的值 。
三、要讓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基本的運算技巧。 整數的混合運算是多種多樣的,但記住一些常用的運算數字,就可大大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如:15、 11、99、999ּּּ的速演算法及同頭湊10法(如36×34,17×13,81×89,45×45)等。 四、練習形式多樣化。(1)基本技能的訓練。
在分數四則的計算中,經常可以遇到計演算法則正確可是計算結果錯誤的現象,其中有錯在約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有錯在100以內的口算計算的,有不會運用定律性質進行簡便運算的,這些都是由學生基本計算能力差所產生的。對某些差的學生,必要進行復習和補缺補漏。事實證明,分數四則計演算法則本身難度並不大,學生出現的錯誤往往是基本技能上的問題,因此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基本功。而練這些基本技能時,要加強單式計算的訓練。單式計算是指另一種法則的計算,這些練習是結合新課教學進行的。學生通過單一的法則計算練習,容易熟練掌握一種法則的計算方法,這種單式計算題的內容要全面,要讓學生有機會練習有關的各種類型的題目,並都能熟練掌握。如小數加減法,應當練整數,小數數位都相同的或都不相同的,也要練整數與小數或帶小數相加減的,讓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基本法則,對較難掌握的或沒有掌握好的部分要增加練習機會。在學小數乘除法時,還附帶著練一點加減法的題目,以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計算方法。
(2)容易混餚的內容對比練。除講清算理外,進行對比練習學生印象深訓練效果好。如分數四則學完後,把學生易混的問題對比。如:異分母加減法要先通分,乘除法不必通分;加減法計算前不約分,乘除法計算前要約分,乘除法要將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後再計算,加減法不必化成假分數計算等。編成對比的題目給學生練。再如求比值與化簡比,也可能用同樣的題目。如二又二分之一比一又四分之一,讓學生得出兩種答案(比值是4,化簡比是4:1),幫助他們區別二者的不同。
(3)新舊知識交叉練。就是在講解新課的過程中適當練一點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問題上,教師更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千萬不能讓學生學到後面丟了前面。我們有過許多教訓,學分數四則計算時,往往遇到小數計算問題拉後腿;學分數加減混合計算時,也是如此。而學生在學分數乘除法,往往又把加減法中的通分帶到分數乘除里來了。原因就是沒有經常地進行必要的復習鞏固,違反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因此,在備新課時,就應當想一想有哪些學過的內容需要結合起來練。高年級學生學過的東西多,需要復習的舊知識也越多,交叉處理新舊知識的練習尤為必要。
(4)在計算訓練中,注意總結規律。
在計算訓練中,要重視幫助學生總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這樣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要重視幫助學生總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這樣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有利於幫助學生熟練的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計算,更快提高計算技能。如分數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一般是用小數計算比較簡便,但判斷某一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學生往往感到困難,因此在教分數化小數的方法時就要為解決這個難點准備條件,讓學生把以2——20作分母,1作分子的最簡分數逐個化成小數。這樣,一方面分數化小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實際計算的結果中總結出這樣一條規律來:「凡分母里只含有2或5的質因數的分數。」由於分母中含有質因數了的分數比較常見,即應特別指出,凡是3的倍數作分母的最簡分數是不能化為有限小數的。這樣學生算分數加減混合計算題的途徑就明白的多了。
五、持之以恆,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過長期不懈的訓練,才會形成技能,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的熟練程度決定筆算的速度和准確性。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每天晚上都進行10——20道口算訓練,並根據內容和題量規定口算時間;為了不使學生感到單調乏味,經常改換口算形式,如和爸爸媽媽進行口算競賽,聽算,比正確、比速度、比運算的靈活性和合理性等等。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針對小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計算題,不喜歡做或做不對稍復雜的計算、簡算等題目的弱點,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小學生的思維障礙,克服影響學生正確計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進行練習,鼓勵學生採用一題多解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意志。 此外,每個月舉行一次班級里的口算比賽,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選出口算能手,參加每學年一次的學校里的口算比賽。平時,學完筆算後,把那些算得認真、仔細的學生作業貼在學習園地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樹立信心,不斷總結。
小學生在計算時出錯也是正常的,出錯是發展中的學生的權利。「無需視錯誤為『洪水猛獸』,只要認真分析錯誤,想方設法地了解
學生的思維過程,師生一起尋找錯誤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糾正就可以了。」其實,出現了差錯,正說明學生是獨立思考的,某種程度上說是件好事,教師要視學生的某些差錯為一種寶貴的資源。所以我在和學生找錯糾錯時,主動地為學生創造寬松的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我對學生的評語、話語始終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啟發性,使學生在面對錯誤時始終受到鼓舞和激勵,學生在注意力集中而心靈又絕對放鬆的狀態下,愉快地把錯誤消滅於萌芽狀態之中。
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計算水平,我認真做好學生計算前的各項准備工作和記錄,及時批閱學生的每一次練習,不斷地給學生鼓勁,積極學習和借鑒先進教改經驗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動態,關注教學改革實踐和研究成果。我以正面引導為主,以培養學生的良好計算習慣為目標,以適量的計算練習為載體,以「計算星級評定」為動力,努力挖掘學生在計算方面的潛能,培養學生計算的信心,與學生一起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學生共同研究、總結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得」與「失」,從而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計算教學模式。
總之,老師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學生「計算能力」的脈搏,才能讓孩子們飛得更高,在今後的學習中走得更遠„
6. 如何培養小學生作文能力課題研究計劃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以寫作為樂。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根本上是讓他們對寫作感興趣,以寫作為快樂。一旦他們對寫作有興趣,他們就會「想寫,愛寫,願意寫」而不是將寫作作為一種負擔。
首先:讓他們知道寫作來源於生活。兒童時期就是一個玩的階段,我們必須引導他們從游戲中激發靈感,從生活中開啟思維。比如讓他們寫《最開心的一件事》或《最難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訴他們可以寫自己曾經做游戲的經歷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師也可以與他們一起做一些游戲,讓他們游戲的同時記錄游戲的過程和感受。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鼓勵他們寫作。要想讓學生樂於作文,首先必須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小學生的特點是敢於幻想,我們應該鼓勵支持他們大膽的去想像,去比喻,而不是對他們的「異想天開」一概否定,我們要肯定他們的想法與進步,及時的表揚他們讓他們對寫作充滿信心,這樣他們才會對寫作感興趣。另外,為了豐富他們的寫作材料,應該多的舉行一些課外活動,比如帶他們去寫生,讓他們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為寫作提供素材,讓他們在玩中學習知識,從而充分提高他們的興趣。
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寫作材料。
寫作源於生活。俗話說:「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好的觀察能力可以發現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發現美與丑。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卻缺乏觀察能力,不會觀察。因此,教師要創設條件,指導學生觀察。比如說,為了讓學生有物可以觀察,就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塊生物角,讓學生親手在花盆中種上小草,由專人負責,澆水施肥,並觀察它每天的變化;買個小魚缸,養幾只小蝌蚪,讓他們觀察它們如何變成青蛙的。另外,課余時間可以帶學生去農田觀察莊稼的生長或者去樹林觀察昆蟲的成長,讓他們學會留意身邊的一草一木,發現它們細微的變化。正因為通過細致地觀察,學生才能抓住特點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生動。
三、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書是人類「智慧」的載體。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於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於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
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要騰出課堂教學的時間用以自讀,學生閱讀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疑難,有什麼體會,可以隨時表達。氣氛寬松,探討熱烈,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鼓勵發揮想像力。
課外閱讀方面,我們借鑒著名學者郭啟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種讀書法:
1、信馬由韁法。抓到什麼讀什麼,有興趣就讀,沒興趣就歇。因為漫無目標,所以可行可止。思想無負擔,放鬆近乎愜意。
2、蜻蜓點水法。只在書上款款飛,一點,二點,三點,如打水漂。淺嘗輒止,是因為無意飽餐。據說郭沫若、老舍和楊絳都用過類似的讀法,稱作跳躍式瀏覽。
3、囫圇吞棗法。
4、改弦易轍法。一冊書讀來無味,絕不強求,馬上換書。再無味,再換,至三番乃止。
四、引導學生善於積累。
養成摘抄的習慣。有句俗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豐富詞彙,除了誦讀,還應該學會摘抄,做到讀抄結合,相得益彰,才能擁有大量的詞彙。學生摘抄的語句通常都是他們自己喜歡,能夠引起他們情感共鳴的語句,這樣的語句才會使他們用的得心應手,能夠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有不斷的積累,才不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象。能到達金字塔的動物只有鷹和蝸牛,蝸牛不僅僅靠的是意志,還有就是它的日積月累。所以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的積累,使他們的作文水平可以穩步提高。
總之,學習語文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而一個好的寫作能力更是關繫到學生的以後發展,所以應大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7.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課題研究計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興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學生對寫作訓練有濃厚的興趣是教學的最大成功。
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近大自然、親近生活和活動的場所,增加作文的素材,發揮潛能,陶冶情操,增進學識,鍛煉能力。
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 在課堂作文訓練中,教師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主導活動,找准小學生生活的熱點、焦點,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縮小作文和生活的距離,實現「生活向作文的轉化」,讓作文成為兒童生活的有趣部分。作文內容要讓學生想表達,要讓學生寫他們感興趣的作文,讓學生漸漸喜歡習作。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習作評價方式,如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實在不行的暫不打分等方式,實行自批互批,家長批,社會批,面批,重批等。讓所有的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不同程度地獲得成功,這是我們的習作教學所要追求的。
在培養良好的讀寫習慣上下功夫。良好的習慣有賴於長時間的培養,但一旦習慣養成就會接響一生。為了兒童一生的發展著想,在我們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要把培養良好的讀寫習慣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著重培養下列習慣:獨立主動地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的習慣;重談、跳讀、精讀、猜讀的習慣;將觀察到的情況用一句話記錄,作素材筆記的習慣;做資料卡式剪報等詞句段積累的習慣;認真讀題審題的習慣;限時作文、快速作文的習慣;讓耳朵做「老師」,自己當堂修改,請別人修改的習慣;保存作文本重讀整理的習慣;主動應用語言實踐的習慣。
8.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研究計劃
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越來越多的發現,學生拿到一篇文章總是囫圇吞棗地讀,不加思索,很多學生依賴於老師課堂上的講解與分析,學完課文甚至讀得結結巴巴。學生考試最怕做閱讀題,每次檢測完做試卷的分析時,發現學生在閱讀理解這一塊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於學生的閱讀量少,沒有主動深入地去讀文章,閱讀方法不對。
新課程標准對小學生五年的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然而現實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卻不容樂觀,尤其是對於我們農村小學生來說,真正達到新課程標准閱讀要求的學生卻並不多,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在農村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沒有形成。學生課余時間,完成家庭作業就萬事大吉了,一有時間便投入到精彩的電視節中,很少有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課余時間進行閱讀的很少。
2、農村小學生閱讀是勉強的,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更成為他們的負擔,不願意也不習慣做筆記,即使做筆記也只是完成任務,摘抄一些詞語、句子,並沒有自己的體會與感想。
3、閱讀方法不正確,只讀不思,思而不深,拿到書只憑興趣凡有生動的情節或新鮮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地讀讀。
二、研究內容:
1. 學習興趣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求知的願望,是他們力求認識事物,渴望獲得知識的一種意向活動。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告訴我們,興趣是組成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興趣在動機中處於中心地位,是動機的最活躍的成分。
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由於受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制約,很容易使學生對訓練失去興趣;從而失去動機。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將試圖通過下列策略,培養學生的練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練習動機:
(1) 加強情感投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信任,關懷和鼓勵。這樣,不僅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而且教師的言行也將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生興趣,從而產生學習慾望;反之,任何傷害學生感情的言行,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增長厭學情緒。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充滿感情,親切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用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帶領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產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 選好閱讀材料,引發學習興趣
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在閱讀訓練中,教師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學生生活中的興趣點,並善於把學生雖有所感動卻有不甚明白的課外問題恰當地引入課堂。這樣不僅能保證閱讀教學組織地系統,嚴密,循序漸進和深入,而且閱讀知識新穎,奇妙,從而使學生開一把鎖,上一層樓,心馳神往地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嘗到學習的樂趣。
(3) 利用學習成果,發展學習興趣
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當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收獲或進步時,心情興奮,輕松和愉快,同時能對學習產生自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且要不斷強化使他們的成功慾望越來越強烈,學習興趣越來越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充分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慧水平。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
(4) 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參與掌握知識的感情,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訓練中,我們將通過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 閱讀習慣的訓練
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主性閱讀習慣是小學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1) 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閱讀習慣
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知識。在訓練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對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另外,要培養學生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2) 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於教師過多的主觀能動,使學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活動的參與率。因此教師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3) 大膽發言,敢於質疑,敢於表達
9.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研究計劃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只有當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需要和願望,才會出現一種激勵、推動自己去學習數學的心理力量,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和願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考慮,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這樣設計:今天老師要給大家分月餅,請大家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並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後做。如果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兩個手指。我接著說,現在只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學生都難住了,有的學生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麼意思,回答說,這表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於是我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慾望。 又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先創設了一個超市,出示一些商品和它們的單價,讓學生進行購物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能讀出商品的標價,接著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結合教材進行觀察和討論,「這些數有什麼特徵?」、「這些數又叫什麼數?」等問題。這時學習小數已成為學生的自身需要。當學生學會讀小數後,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數點右邊的數和小數點左邊的數在讀法上有什麼不一樣?這個問題又激起了學生的探求慾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始終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數學教學各個環節中,都應精心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學習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二、重視課堂的有效評價語言,激發學習興趣。 和諧的課堂評價能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有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們都會使用評價,評價可以是口頭語言,也可以是稱贊的目光、親切的微笑等體態語言。如「你的想法很獨特,大家可以來討論一下。」假如學生提出的問題果真有價值,老師應該馬上肯定:「你的問題很有價值,老師很重視。」條件許可的話,可以組織學生一起來探討。有時,我們會在課堂上聽到「好的」、「不錯」類似這樣的評價。對教師來說是簡單了,可對於學生而言卻缺乏針對性,甚至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習主動性減弱。有效的評價既能指明優缺點,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力量。 三、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都曉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對該老師上的課青睞有加。現代教育家認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系基礎上,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師生關系的和諧,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從高高的講台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於和教師交往,增加學習興趣。有一次我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做我布置的練習。一生突然大聲說:「有一隻鴿子的信送不出去。」我微笑著詢問是哪一隻,其他小朋友爭先恐後地回答:「15-9」。 孩子們發現了老師出題的失誤並大膽的指出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設想當時如果我對貿然出現的聲音立即批評,不僅使那位學生的思維停頓,連其他孩子的學習熱情都會受到影響。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捨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 四、讓學生具體實踐動手操作,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動手實踐,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知識並有效地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去動口數、動口說、動手擺、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變枯燥被動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激趣樂學。而且通過讓學生具體實踐,動手操作,能不斷地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並且在參與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了發展,收到較大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有趣的拼圖」時,通過以下四組活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滾一滾」,請小朋友按順序分別從學具袋中拿出長方體、正方體、球和圓柱各一個,把它們一起放在滑板頂端,觀察一下這四個物體同時往下滑,會有什麼情況出現。這樣一來,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滾」的過程中發現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