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生心理健康聽後感
從心理健康全部搞,小學生心理健康情後,應該對幼小的心靈則以教育,因為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
❷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
讀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本書,深有感觸,特別是怎樣真正的讓學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關重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
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學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識。但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更新教育觀念,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學校開展的重要性,讓我感觸頗深。必須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讓它源於實踐,用於實踐,讀後感《《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
本書有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
內容上的系統性與科學性。概述了小學生心理心理健康的理論,並以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為主線,介紹了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認知、情緒、個性、學習等內容。
第二,
第二,突出實踐操作性。為克服心理學教科書理論性太強、太抽象等弊端,採用案例教學的形式,選擇小學生或者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帶有典型性和普遍意義的一些難題作為案例,使得缺乏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小學教師及普通家長,都可以將書中有關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方法,直接用來分析與解決自己面臨的小學生心理問題。講述小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活動特點,既可以幫助教師、家長更好地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也可以使小學生增進對自身的認識,順利度過人生的黃金時期,為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❸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認識班級、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環境和基本規則; 2.初步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重點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與訓練;
3.培養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我控制;
5.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樹立紀律意識、時間意識和規則意識。 小學中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識自我;
2.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樹立自信,樂於學習; 3.樹立集體意識,善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培養自主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以及開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解決困難的快樂,學會體驗情緒並表達自己的緒; 5.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培養學生對不同社會角色的適應; 6.增強時間管理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與興趣、娛樂之間的矛盾。 小學高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和興趣愛好,在各種活動中悅納自己;
2.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端正學習動機,調整學習心態,正確對待成績,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系,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
4.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正確面對厭學等負面情緒,學會恰當地、正確地體驗情緒和表達情緒;
5.積極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逐步認識自己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 6.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初中階段學習生活做好准備。
❹ 怎樣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出現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將對他們的一生的成長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括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成為社會有用人才的關鍵,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目前,小學生存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等,種種情況都表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必須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管理自己;認識、掌握周圍環境,同環境相適應;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應付危機,擺脫困難,增強面對環境與壓力的能力和勇氣;使學生去除特殊症狀、改善行為、化解負面的思想與情感;指導學生選擇、決策和制定行動計劃;鼓勵學生通過探索,尋求生活意義,認清自己內在的潛能,使其能過健康的有意義的、自我滿足的生活。
其次,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根據小學生特點,其教育內容一般包括五個方面: 1 、健康與身體發展問題; 2 、學校教育與生活問題(學習缺乏計劃性、學習習慣欠佳、讀書不專心、厭惡學習、逃學曠課等); 3 、人格問題(多愁善感、害羞、自卑、過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與人不能相處、情緒不穩定等); 4 、家庭與家屬關系問題(父母獨裁,對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與學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 、社會與道德問題(說謊、不禮貌、小偷小摸、常提綽號、打架、欺負女生等)。
其三,要掌握幾項原則。
1 、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協助和服務,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當對全體學生的教育工作做得有成效時,學生的問題便少發生,或容易解決。因此在制訂教育計劃時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確定健康教育內容時要考慮大多數學生共同需要與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活動時要創造條件,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特別是要給那些內向、沉靜、靦腆、害羞、表達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有效的教育。
2 、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平等的權利。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度,按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師生之間達到心靈溝通,從而產生一種 「 遇到自己人 」 的感覺。只有教師尊重學生時,學生才會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績和進步,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徵,是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如果被教師尊重和理解,他就會信任教師,願意向 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獲得成效的基本條件。
貫徹這一原則注意以下三點:
c 、運用同感的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受輔學生的理解。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 「 透過受教學生的眼睛看世界 」 ,要把對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饋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從而拋開心理上的防範,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東西都說出來。
3 、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 「 唱主角 」 。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應避免說 「 你聽我說 」 、 「 我告訴你 」 之類的命令式的口吻,應用鼓勵性、商量式的語氣說話。如 「 我能體會 」 、 「 原來如此 」 、 「 請繼續講 」 、 「 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 」 、 「 請聽聽我的意見 」 、 「 我想作一點補充 」 、 「 我同情你的處境 」 等。
4 、差異性原則。
承認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異,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生要進行分類指導,以滿足其不同心理需要。尤其是對有心理問題或行為問題的學生要進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個別指導。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接觸來真正了解一個學生,恰當處理學生的害羞、自卑、防衛心理帶來的溝通障礙。認真做好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提高個別教育的實效。根據不同個體制訂個別化教育目標。
其四,利用好幾條途徑。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種心理因素,優化學生心理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增進文化的同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滲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教育過程,也是學生心理活動過程、心理發展過程。同學校其他心理教育形式相比,課堂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上具有廣泛性、整體性。它不是針對某一種心理缺陷來有針對性地輔導、咨詢或訓練,而是對學生的整個心理世界而言的。既有興趣、情感因素,也有意志、個性成分。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隱形的,它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心理影響積淀在學生的心理結構之中。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靈活性。
二是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教育。
讓學生多參與教學活動,突出活動,但又不是純粹的活動,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去認識他們面對的一切,讓學生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學生心理素質發展不是靠 「 聽 」 得到的,它是通過主體自身的活動實現的。在各種活動中,學生所有心理器官都直接與客觀世界發生聯系,從而豐富心理世界,發展心理素質。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的有關活動,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動為主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活動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隨時抓住問題作為教育的契機開展生動、直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去實踐、體驗心理健康的知識等。通過這些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受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並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於生活。
三是利用好家庭教育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僅局限於校園內,應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改變家長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好的舊觀念,指導家長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使學生在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環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質。
❺ 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寬松的班級環境
在學校中,由於我們與學生所處的特殊地位和學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帶有很多強制性的管教方式。對學生的行為規定了許多(校規、班規、----),這也不準,那也不準,似乎學生的一切必須服從老師的意志,容易使學生覺得生活在沒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環境之中,結果學生要麼感到自己無能、羞怯、退縮,形成過分服從與依賴等不良心理品質,要麼形成反抗、仇視、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為特徵。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其生活適應能力越來越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活動能力。於是我就充分發揮學生的民主自製能力,通過在班級中建立一定的鼓勵懲罰機智,從而還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我以營造班級氣氛為關鍵,以民主、活潑的風格來組織班級生活,開展集體活動,無疑將有利於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班中定期開展評比活動,將一周學生的行規情況進行評比,定期開展才藝展示,各類故事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評比中得到一個寬松的環境。
二、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心情開朗、輕松、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和信心,對身體有良好的自我感受,這是穩定而良好的情緒狀態的標志。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人患得患失、喜怒無常、憂心忡忡、情緒狀態不穩定,而自己又不善於排遣和調節,就會導致心理障礙,嚴重者甚至精神失常。因此,要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生的情緒控制力是較差的,常常喜怒形於色。而且,由於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的遷就過多,容易形成沖動、自私的特點,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覺得委屈了自己。這樣就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緒狀態,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我在平時工作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狀態。本周,在我班就發生了一件另人意外的事情。我班的小徐,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但因為家庭因素,父母上月離婚後,對她打擊很重,覺得心情壓抑,但是她是住宿生平時都和同學在一起,和別人說這事會讓人笑話,壓抑在心中的憤怒無人傾訴,於是就在某天早上將別人的眼鏡丟在垃圾筒里。以尋求發現,事後她還不肯承認,在我的誘導下她終於承認,我立刻和其家長取得聯系,一邊批評教育,一邊做她的心理輔導,告訴她有不開心和壓抑要和老師家長溝通,而不要自己尋求一種不合理的方法解決,這是很愚蠢的。她終於在我們的開導下認識到自己這種行為的錯誤,並表示再也不做這樣的傻事了。
三、給學生傳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識
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還依賴於我們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讓學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狀況,以便對日常心理行為能進行正確地鑒別,分清是非。如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能辨別哪些是健康的有益的。對個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傳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識。
四、積極誘導學生構建並完善自我調控機制
在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非積極因素和動向是正常的,也是能夠預料到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正確引導學生及時發現並隨時鏟除消極心態,努力按社會的規范調節自己的情緒、需要和行為。在每一學期的期中、期末復習考試前,總有一部分同學視考試為無所謂的態度、消極怠學、虛度時光,一發現這些學生的消極思想後,就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多給予一些鼓勵等;於是這些同學又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
總之,班主任老師的工作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優化環境,教學生自我調整,做到防患於未然,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❻ 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後感·家長感言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發展需要,面向全體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並非是假設小孩子群體中大量存在心理問題,而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心理健康發展,個別孩子確有心理問題可以通過面向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矯正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寬容。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寬容地對待這一個孩子的一切。缺乏對孩子的寬容,心與心難溝通,老師與孩子難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進行。要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問題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和時機的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保密的原則。小孩子心理較脆弱,對涉及孩子的隱私,心理輔導教師應有保密意識,以取得孩子信任、保護孩子心靈。
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持續的原則。隨著孩子的成長,其生活狀況在發生改變,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遭遇的煩惱、失敗、挫折、打擊,心理健康教育應伴隨孩子成長的漫長歷程。要更加重視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也要不斷的學習心理知識,貼近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
(6)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想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 團體輔導。團體輔導採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
2、 心理輔導室。心理輔導室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也接受學生的主動咨詢。心理輔導室的工作需要專業化,老師應培訓上崗。心理輔導室要有專任老師負責和專門的工作計劃,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
3、 個案教育。小學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兩種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個案的對象應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學生、智力臨界學生、模範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研究的需要而定。
❼ 如何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體會
教育家洛克有句名言:「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全的身體」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現代社會不僅需要一個有充足的精力,有和諧的人際交往能力,有拼搏進取的意志,且身心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教育部制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提出的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教育教學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因此,在小學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十分必要和尤為重要的。
一、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1、利用童話、寓言故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童話 、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動活潑,富有童趣,深受學生喜愛。另外,童話、寓言故事能把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和社會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用具有代表意義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線寶寶等)傳遞給學生,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情感。因此,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選編培養學生同情心、毅力、樂觀向上、誠實、獨立等心理品質的國內外優秀童話、寓言故事,推薦給學生閱讀,並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讓他們各抒己見。教師通過學生對事物的不同看法來判斷他們的心理狀況,並採取相應的教育對策。
2、利用錄音、錄像、碟片等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
利用錄音機、VCD、電視、計算機、等各種手段進行教學,創造良好氛圍,激發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使學生一個個精神飽滿,興趣盎然,全神貫注,這就有利於他們更好的理解和提高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而且,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手段能使這個教育過程更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用錄像播放「丑小鴨和白天鵝」的片子,在觀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身的優點和缺點,鼓勵學生勇敢地和別人真誠溝通。
3、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通過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置身其中,如身臨其境,形成情感互動、感悟體驗的氛圍,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提供、創設和模擬學生的生活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去鍛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
4、通過角色扮演,感受真實生活
角色扮演,就是由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如扮演班長、班主任、教師、服務員、主持人等角色。讓學生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來調節、變換自己的角色,適應不同社會環境,學會社交技巧。角色扮演訓練法對於消除學生心理困擾,促進學生的心理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角色扮演中,學生通過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現時生活情景,可以宣洩和釋放壓抑的情感,達到排除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的目的。角色扮演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要求扮演者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認識事物,思考問題,開展行動。這樣,從扮演者來說,角色扮演的過程也就是一個理解他人的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內化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
二、要與各科教育教學相結合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小學生中開設的一門新型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按照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和組織教學,並營造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從而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避免和減少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強化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事實上,各科教學本身都含有心理教育的內容,因此,只要老師平時把心理教育的內容能滲透進去,加入心理教育的導向,就可使授課內容深入一層,從而把心理教學與其它各科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例如:語文課就含有許多情感教育的因素;通過勞動課、體育課又可以進行耐挫折教育,鍛煉小學生的意志力。
思想品德課有很強的心理教育功能,二者在教學內容上有著許多交叉重疊關系。例如:在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品質方面,思想品德課與心理教育課具有共同的任務和目標。因此,對小學生的心理教育要特別注意藉助思想品德課來進行。
另外,活動課、少先隊活動、班主任工作也要與心理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還可以通過組織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科技、體育、藝術等活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珍惜和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並力求學生學會自尊
每個人都有自尊感,強烈的自尊感可以激發學生去學習、去愛、去創造的能力。一旦失去自尊,便會失去做人的尊嚴,隨之而至的就是自卑自賤、自暴自棄。對於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學生來說,損害自尊心所造成的消極後果是不能低估的,珍惜和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是師輩們義不容辭的義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十分注意珍惜和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主要做法有:(1)不當眾批評,指責學生。誰犯錯了,誰的學習退步了,我都不會當全班的學生批評、斥責他,而是在課後找他們語重心長地誘導他。在態度上從不粗暴,在感情上不厭惡,耐心地幫他們找出症結,用師愛的甘泉洗去他們精神上的污垢。(2)在學習和活動中尋找可贊賞的東西。(3)認真對待學生的不良情感。(4)用非語言的方式表達我對學生的愛(微笑、眼神、撫摸)。(5)優化競爭心態,求上進,不要嫉妒也不能自卑。此外,我要求學生要想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如:班上的李浩同學,他思維能力好,犯錯敢於承認,但自控能力差,紀律性不強,常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當有學生向我投訴他時,我沒有當眾指責,也沒有大聲訓斥,而是找到他,單獨與他交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真情去感化他,誠心贊賞他機靈,思維能力好的優點,教育他如果能把這些優點用在發展自己上定能做個很棒的學生。在我的真誠關懷和幫助下,他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做到行而先思、學而思進,學習和表現進步很大,還被評為「優秀少先隊員」。
四、要引導學生善於調控情緒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生常常會有愉快的時候,也有傷心落淚之時,有欣喜若狂的興奮時刻,也有鬱郁寡歡的苦悶時候,這些都是不同的情緒表現。那麼,怎樣調節自己的情緒呢?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1)對社會、對生活應該有積極的態度。(2)具備知足常樂的心理。(3)克服急躁情緒,碰到任何事情都要頭腦冷靜。(4)學會合作,與人為善。(5)鼓勵自己不怕挫折,迎著困難上。(6)學會一些調整自己情緒的方法: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要善於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這樣會給自己帶來良好樂觀的精神狀態,有助於自己在學習上,交往中常勝。我教給學生如下方法來調整自己的情緒:A、暗示法B、迴避法 C、轉移法 E、淡化法 F、寫日記D、向別人傾訴 G、聽音樂或運動。告訴學生這些方法要經常自我訓練,定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發展。
五、爭取家長、社會對學校心理教育的配合
學校在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要注意同家庭、社區建立聯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教育網路。
與家長的聯系有多種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家訪,它能使家長、學生和教師三者都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面對面地進行交流。這樣可以拉近家長、學生與教師三者之間的距離,增進三者之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使我們達到心理教育的預期效果。
學校還要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同家長建立聯系,幫助家長提高認識,充分發揮家庭與學校的聯系以及社會的作用,向家長滲透有關心理教育的內容,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心理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時,要充分利用社會現實中積極向上的生活素材。利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對小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讓小學生更多地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受到熏陶,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和睦、民主、寬松的家庭環境,以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旦發現他(她)的優勢,就要及時進行鼓勵、表揚,使孩子增強自信心,激發進取心;同時,也要認識到孩子存在的弱點、缺點,幫助他(她)不斷克服缺點,磨礪自己的意志力。學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場所,廣大教師應負起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責任,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同時,要結合學科教學,努力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等良好心理素質。社會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大課堂,應多讓學生到社會實踐中磨練,培養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總之,只有充分發揮家校聯系和社會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總之,培養小學生心理素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能孤立地進行,不能把它與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割裂開來,更不能單純為抓「心理」而抓「心理」。它要求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協同工作,寓心理教育於學校的各項工作、活動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合力,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❽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對身體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趨重視。"心理健康"的術語和內容也通過各種途徑為人們所逐步認識和了解,特別是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已被納入到正式的學校教育中去,為孩子的健康,順利成長奠定良好基礎。對此我談一下我的淺顯認識。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小,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深淺適度,精講巧練,符合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經驗。
語文教學,關鍵在於一個「活」字,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容忍、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執,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
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於為學生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得課堂成為平等、和諧、圍爐夜話般的溫馨境地,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想說就說,敢於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上來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還不能自覺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於對物體進行綜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確,無意性和情緒性明顯;在注意上,小學生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此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也在發展,但還達不到完善的程度。
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精心設置,有意注意、無意注意交替出現,教學中可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學具,也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例如多媒體電腦等,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我們還可以推出課本劇,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創造、加工並演出,合適的篇目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從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語文實踐中。
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了知識。
(8)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想擴展閱讀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抑鬱、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
2、充分了解自己
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超負荷的工作,會力不從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如果個人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❾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2、城鎮中小學和農村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3、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4、小學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
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環境的轉變,社會不良風氣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態令人堪憂。高素質人才不僅要具備知識,更要具備一個健康的心理。
小學是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社會觀的形成。
(9)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想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2、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
3、個別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進行個別輔導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
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
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參考資料來源:教育部 關於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