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生家庭教育誤區的規避

小學生家庭教育誤區的規避

發布時間:2021-01-24 14:13:50

⑴ 家庭教育的種種誤區,你中招了嗎

第一是過度保護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對孩子百般侍候,圍著孩子團團轉。父母雙方的長輩也不甘落後,更是捧星星、捧月亮,形成了「四二一」家庭模式。孩子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也不用做。孩子想干什麼,也要由大人陪著。過多、過分的保護,使孩子和社會之間豎起了一道保護牆,使孩子在無形中遠離了社會,長大以後就難以適應他所賴以生存的社會。過度保護、包辦代替,使孩子到了該長大的年齡卻總是讓人覺得他長不大,單向的愛使他們的行為能力都退化了。

第二是過度干涉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驅使兒童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也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步。兒童好動,難免會有一點危險,如果僅僅為了孩子的安全,處處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動,不僅禁錮了孩子智力的發展,而且束縛了孩子個性的發展。父母處處擔心孩子出亂子,這是父母懦弱膽怯的表現,它會無聲地傳遞給孩子,為孩子所繼承,所仿效。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膽小、怕事、神經過敏,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里是很難立足的。過度干涉會培養出一個性格暴烈和軟弱混合為一體的孩子,這種孩子在社會上別人騎在他頭上,也會一聲不吭、忍氣吞聲;可是在家裡卻稱王稱霸,拿父母當出氣筒。

第三是過度教育不少父母對目前流行甚熱的「早期教育」有誤解。早期教育必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教」而不是「塞」,不是「灌」,這樣才不致抹煞兒童的個性差異,或阻礙兒童創造性的發展。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小小年紀又要學外語,又要學打字,學繪畫,還要背誦唐詩,學彈鋼琴、彈吉他等等,還美其名曰「早期教育」,造成許多孩子還未上學就對學校充滿了恐懼。早期開發的應是能力,而不是「硬塞」給知識。

第四是過度營養幼兒厭食,又名「惡食」。引起幼兒厭食的原因很多,凡能夠影響消化系統功能的因素,均可導致厭食。但根本原因還在於不良飲食習慣。嬌慣使得孩子變成了家中的「小太陽」,過分溺愛,偏食、挑食嚴重,飲食缺乏規律性,進食不定時,不能一日3餐正常進食,飢飽無度,愛吃零食。夏季吃冷飲過多,喜食甜食或長期以甜食為主,平時不吃或少吃蔬菜,喜食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如巧克力、奶糖、奶油蛋糕。不吃或少吃葷菜,喜食醬菜、榨菜等。這些都造成幼兒消化功能紊亂,也影響了兒童發育所需營養的攝入。

第五是過度進補當今,各種滋補葯品如雨後春筍爭相上市,其「服務」對象除老年人外,還禍及兒童,已有「兒童專用滋補品」。不少家長愛子心切,也給年幼孩子服用,許多孩子服後食慾增加、生長加速,家長誤以為這是滋補的「神奇功效」,以致長期大量給孩子服用。然而,好景不常,有的孩子乳房增大,女孩發生陰道出血。已觀察到,不少小兒眼蜂王漿、花粉、雞胚、蠶蛹等補品後導致性早熟,這種情況且有日益增長趨勢。這主要是攝入較多外源性雌激素所致。作為家長,切不可好心辦壞事,花錢替孩子買罪受。所謂「補」,有缺才有補,孩子不缺,補又從何說起?

第六是過度施愛「愛的不是地方」。你知道怎樣使得你的孩子備受折磨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父母對孩子過度施愛,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百依百順,這樣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私,並且有逆反心理,認為父母的愛是很廉價的,是當然的。親子之愛應當是雙向的,父母在施愛的同時,也應讓孩子懂得回報。孩子對過愛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父母便很可能轉而運用「巴掌教育」,在這里強權與溺愛是可以並存的。強權與溺愛,雖然各走極端,但卻是殊途同歸,都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成長。調查表明,這樣教育下的孩子,有的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是好父母;更多的孩子最不喜歡的是家庭。許多孩子不把心理話告訴父母,父母的用心並未得到好報。這是為什麼呢?父母應該反思了,這是因為你不懂得兒童教育學、兒童心理學。

⑵ 家庭教育中的幾個誤區及對策

誤區一:
「老師,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有交給您了!」
——家長誤認為能「管」住孩子,就是成功的教育
誤區二:
「兒子,別那麼傻,這本你爸從北京買來的資料不要帶到班上去,給同學們看了,你考試就得不到第一了。」
——教孩子不正當的「競爭」意識
誤區三:
「為了你讀重點,我們都省吃儉用,你再學習不好,怎麼對得起這些錢呀!」
——激勵孩子的辦法比較消極
誤區四:
「孩子成績不好,花錢請家教,成績就會上去了。」
——不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⑶ 家庭教育存在的八大誤區

1.「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非人性的教育只能產生非人類。
2.不重視性教育。家長不重視性教育或是對性教育躲躲閃閃,孩子到了一定時期便會陷入矛盾之中,內部壓力得不到合理釋放便會演變成犯罪。
3.貶損,挖苦,攀比。這是繼第一種方法後的又一種非人類培養法。
4.父母關系緊張。這是導致青少年缺乏安全感的罪魁,也是青少年到社會上發泄不安全情緒的原因。
5.給錢不給情。 許多父母日理萬機,沒有時間陪子女,他們只給子女錢,不給子女情,結果等他們老了,子女們把他送進敬老院,從來不去看望他們,對他們也是只給錢不給情。
6.「親生後母」現象。 許多母親在孩子一二歲的時候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那裡,等許多年後再接回來,可是母親卻發現自己對孩子一點感覺都沒有,孩子對她來說就跟外人一樣,這就是親生後母現象,這是因為孩子跟母親建立情感連接恰恰是在0--3歲,這個時期情感連接如果沒有建立,那麼孩子跟母親就如形同陌路一樣。
7.溺愛,在孩子身上寄予過高的希望。 溺愛其實跟缺愛的效果是一樣的,都會是一個人變得冷冰冰的,孩子被寄予了過高的希望後往往會不堪重負,他們會把壓力釋放到社會上去。
8.父母本身作風不正。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作風不正,可憐了他們的孩子了。

⑷ 家長如何避免家庭教育的幾個誤區

家長應該避免家庭教育的幾個誤區:
一、缺乏民主
1、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輩份上的差別,但在人格上無大小,建議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與自尊心,切忌對孩子進行心靈施暴和體罰。不訓斥孩子,經常訓斥會形成厭煩的氣氛。不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2、糾正缺點不要籠統,總體否定。盡量應用表揚、鼓勵的方法。應具體就事論事。問題出在孩子身上,責任應由大人承擔。
3、不要顯示權威,而要提出具體辦法。尊重孩子的意見。要允許孩子提意見,切忌在家庭生活中搞父母"一言堂"。
4、決不打擊孩子,如說「我有你這孩子真倒霉」一類的話。每個孩子都有不足之處,某方面不行,並不代表其他方面不行。家長如果經常拿自己孩子的弱項與別的孩子的強項比較,就會使孩子失去競爭或迎頭趕上的勇氣,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消失殆盡。同時,家長對孩子的數落,也極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並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出了問題或學習成績差,應該從孩子實際的基礎出發,尋找原因與差距,而不是拿孩子與別人比。
5、多說「你自己決定」。過分關愛,一方面使孩子逐漸養成了一種只能聽好話不能聽批評的心理與行為定勢;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境下,強化了某些不良行為的表現。因此,家長不能一味地在保護上加碼,而要從孩子的長遠發展出發,著重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安全系數。
6、常與孩子交談。父母要勇於向孩子認錯。與孩子的朋友建立聯系,邀請他們到家裡來玩。處在中學階段的孩子,經常喜歡結伴讀書、遊玩、打球,他們有共同的內部語言。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交朋友是正常的,只要是有益的交往,如打球、讀書,追求共同的志趣,父母都應大力支持。了解孩子經常來往朋友的姓名、住址、電話,以備必要時聯系。告訴孩子與朋友一起活動的時間要有所控制。當孩子的朋友到家裡做客時,避免品頭論足,說三道四。如果孩子與異性交往,父母不必慌張,應以輔導代替阻檔。
二、自私狹隘
1、以孩子的行為好壞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是家長自私的表現
似乎孩子讀書對父母更重要,而不是對孩子更重要,一旦孩子認為自己學習原來是為了父母,他的學習動力也就有了偏差,就嚴重背離了中學生學習動力的科學性。因此,父母應該學會分享孩子獲得進步的快樂,應該為孩子進步高興,而不是為孩子使我們光彩而自豪。
2、拿孩子發泄怒氣,是家長自私的極端表現
雖然,任何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滿,都有消極情緒需要發泄,但絕對不應該以孩子為攻擊的對象。我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哪怕有時臉都氣青了,胃都痙攣了,要知道,做出這種犧牲正是為了孩子,正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家長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教育責任,為了孩子成人、成才,在教養孩子方面,多投入一些時間和精力。多閱讀一些家庭教育書刊,掌握孩子成長的特點和規律,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避免教育的隨意性。給孩子做出好樣子。自己要正派進取,求知敬業,艱苦樸素,文明禮貌,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多和孩子一起活動,做孩子的好朋友。
三、片面教育
隨著升學競爭的日益激烈,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智力培養,有時甚至把孩子的智能高低當作教育的唯一目標。許多家長不惜重金為孩子創造各種各樣的學習條件。這種以智能為中心的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帶來這樣或那樣的缺失,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知識傳授多,智力開發少。嬌慣寵愛多,嚴格要求少。物質滿足多,精神給予少。希望期望多,因材施教少。身體關心多,心理指導少。關心智力因素多,培養非智力因素少。硬性灌輸多,啟發誘導少。腦力勞動多,體力勞動少。家長分歧多,統一一致少。個人著想多,社會著想少。
良好的智力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前提,而發展的成功往往需要諸多方面的努力。家長在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不要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並關注其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養成。
四、盲目教育
許多家長容不得別人揭自己孩子的短,卻經常說別人的孩子的不是,甚至貶低別人的孩子,認為孩子還是自己的好。如果老師批評了孩子的毛病,家長便東找原因,西找原因,為孩子開脫,卻不從孩子自身找原因。作為父母應正確對待他人對孩子的批評,不要護短。對於當面指出孩子缺點的人,只要不是故意找茬,應持一種真誠的態度,虛心求教,弄清原委,以便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放棄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任其好歹。放棄教育的後果是十分消極的。如果家庭條件差再缺少教育,孩子的發展後果不堪設想。
一定要教育孩子懂得愛,學會愛,使孩子明白:愛不僅僅是索取,還有奉獻。適度培養孩子的回報意識,使他們在家知道回報父母的愛,長大知道回報社會的愛,只有這樣,才可能使其成長為一個尊重自己,關心他人,有高度責任心的公民。及時賞識孩子的愛家行為。為此,父母可根據孩子的特點設計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促進孩子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長。孩子的家務勞動時間: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英國0.6小時,法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中國0.2小時。
五、喪失自我
家長喪失自我主要指家長放棄自我努力,喪失了一個人為理想而艱苦奮斗的精神追求,拿孩子賭明天。做父母的如果喪失自我的努力,只希望孩子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對孩子的影響是消極的。家長作為一個成人在社會中立足奮斗,對孩子的影響和作用,不僅僅是經濟供養者、監護人,而且是做人的榜樣,行為的表率。孩子高尚的品德,聰明的頭腦,強健的體魄,美好的心靈,勤勞的習慣等,都源於家教,源於父母。家長的語言是有聲的行動;家長的行動是無聲的語言。
教育別人的人首先要受教育。父母要想使孩子有出息,講文明,懂禮貌,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就要以身作則;要想使孩子刻苦學習,提高成績,父母也要多讀書,勤看報。此外,父母還要勇於克服自身的不良嗜好,經常參加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動。作為中學生的家長,您不僅在待人接物方面應給孩子以直觀示範,更應具備優秀的人格魅力:平等、民主的修養;誠實的人格修養;至上的道德修養;敬業愛崗吃苦耐勞的勞動修養;不斷進取,刻苦求知、探索的科學修養。

⑸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常見誤區

在上海召開的全國省區市婦聯主席工作會議上傳出信息:過度溺愛、過高期望、過多保護專、過重屬壓力正成為我國當前家庭教育的四個誤區。首先,家長沒有在觀念上做到尊重兒童,不能與孩子平等相待,「管教孩子」的態度仍是居高臨下;其次,在家庭教育目標上重智輕德,而對怎樣讓孩子富有愛心、責任心則重視不夠;第三,在 方法上「重養育輕教育」,更多滿足於讓孩子吃飽穿暖,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第四,在時間上重視學齡後的教育,輕視學前教育。

⑹ 家庭教育的誤區有哪些

一、認為把道理講清就可以了
這是作為家長最容易陷入的一個教育孩子版的誤區。通過的做法權是,對著孩子不斷的講一些道理,認為只要把道理講清了,孩子就應該會理所應當地按道理去做。但實事上,我們所講的道理孩子根本聽不懂,所然我行我素。

⑺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教育誤區

概況 2012年10月底,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布的一份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狀況的報告顯示,92.3%的家長稱教育孩子很難,其中「棍棒」教育受追捧、父母與孩子間平等交流方式缺失造成家庭「冷暴力」、教育投資不惜重金但重智力輕情商等「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三大焦點話題引發熱議。
現象《重慶市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發展報告》顯示,如何看待家長打孩子現象這一問題上,42.4%的人認為是輕微的處罰、嚇唬一下有必要,21.7%的人認為該打時就打、讓孩子長記性。認為教育孩子不能採取打的方式的只有36.2%。
交流 根據《報告》,在家庭交流中,25.7%的家長通過表揚鼓勵的方式跟孩子交流,23.4%通過說理的方式交流,民主討論的只佔了5.1%。記者調查發現,受中國傳統家庭文化影響,許多家長持有「一家之長」心態,習慣於對孩子「發號施令」。而如今的孩子獨立思維能力較強,平等交流方式的缺失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逆反情緒,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形成家庭「冷暴力」。
教育投資重智力 《報告》顯示,在重慶的家庭中,教育開支佔到家庭開支的35.2%,成為家庭第一開支,而醫療、儲蓄分別以17.9%和12.5%位居其後。記者發現,很多家長都不惜重金投資在孩子教育上,然而由於教育投資在「智力」教育和「德體美勞」教育嚴重失衡,許多家長對培養子女的健全人格都有所忽視。 概況 重慶市社科院研究員孫元明認為,「棍棒式」教育和「蜜糖式」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兩個極端在這種情境下,傳統「棍棒教育」有所抬頭,「狼爸虎媽」的嚴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孫進不認同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家長的暴力懲罰方式會讓孩子習得通過武力解決問題,經常打孩子會造成孩子的膽怯敏感不自信,不利於陽光向上人格的形成。可以通過減少零用錢、減少禮物的贈與等物質刺激進行懲罰,從而使他們知道自身行為的底線在哪。
交流 針對交流問題,孫進表示,表揚鼓勵和耐心說理都是單向的交流方式,而民主討論需要雙方平等交流,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放下身段去傾聽孩子的想法。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對事情的看法趨向成熟,父母的角色理應從主導地位向聽眾轉變,讓孩子有更多自主選擇和發言的機會。「專斷的交流模式不僅阻礙這種能力的形成,更不利於自信心的樹立。」
教育投資 孫進副教授說,唯分數論、唯學習論導致家長把關注點集中在了學習考試上,忽視了對孩子內在興趣的尊重和培養。家庭教育應包括德智體美勞多方面,長期以來,家長對孩子的智力投資過高,健康、道德等教育較為忽視,智力教育和德體美勞教育嚴重失衡。很多學生一進入社會就表現出高智商、低情商,甚至是社交障礙、合作能力差等問題,就是忽視了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
「社會不需要考試機器,它需要的是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這就需要父母懂得如何『理性施愛』。」孫元明說,除了對孩子進行均衡教育外,從小就要教孩子懂得以理服人,學會用理論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鼓勵孩子對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斷,形成自己的見解,並勇於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家庭教育誤區的規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