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生健康教育知識廣播稿

小學生健康教育知識廣播稿

發布時間:2021-01-24 13:18:02

❶ 心理健康教育 廣播稿

學校、公司

❷ 保健健康教育知識廣播稿350字

教育目的:讓學生了解沙眼的危害性及防治措施
教育內容:沙眼的防治
沙眼的防治
一、 並發症和危害性
(1)角膜血管翳:在角膜表層有血管伸入而有炎症的現象,形似垂簾,遮住光線,影響角膜的透光性,使視力模糊不清,當血管翳侵入全部角膜而形成血管翳時,就會嚴重影響視力。
(2)角膜潰瘍:由於角膜血管翳末端有較多的衣原體存留而發生浸潤,使上皮細胞破損脫落形成潰瘍。潰瘍面隨病情發展而逐漸擴大,反遺留班翳影響視力。
(3)眼瞼內翻倒睫:在沙眼病變過程中,瞼結膜及瞼板疤痕收縮,以致睫毛不規則而向內生長,同時瞼板肥厚彎曲,使眼瞼邊緣向內捲起,而引起眼瞼內翻。倒睫與內翻同時發生,眼睫毛倒生,刺磨角膜,使角膜變成毛玻璃樣混濁,甚至發生潰瘍,影響視力。
(4)慢性淚囊炎:由於沙眼衣原體侵入淚囊,使淚道阻塞而引起慢性發炎,指壓淚囊部有粘液或濃液流出。如角膜炎症增劇時,則危害性更大。
二、 防治措施
(1)搞好個人衛生與集體衛生:注意清潔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經常洗手,勤剪指甲,保持兩手清潔,特別要注意不用手揉眼,應用清潔手帕擦眼的好習慣。手帕、毛巾要經常洗曬干凈,不用公共毛巾,提倡一人一巾以及流動水洗臉的方法。不與別人合用洗臉水,別人用過的面盆,要洗擦乾凈後再用。
(2)治療方法:治療葯物以磺胺抗生素為主。15—20%磺胺醋醯鈉溶液(或成葯斑馬牌眼葯水)。

❸ 健康人生廣播稿200字

您好:
心理因素在人們行為中的作用很早就為人類所知道,但把心理教育作為一門應用科學卻是近代才有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方興未艾,各地的實驗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眾多的實驗研究卻缺乏理論指導,難以形成一種較為科學的體系和穩定的模式。因而,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關繫到這項工作的開展、深化、發展和完善。本文以此為目的,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進行探索,以期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完善。

一、構建「四結合」全方位、立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構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重在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問題的處置,大致有醫學模式、咨詢輔導模式和教育模式三大類。醫學模式重在治療和重建;咨詢模式重在探討心理問題及處置;教育模式重在教育、預防和發展。構建「四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於能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特點。換言之,它能有組織、有系統、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成其心理健康發展,而不是零散的、片面的、非系統的、不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標不僅僅在於治療,更注重預防與發展。這種「教育模式」區別於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和心理輔導。具體如下:

1、心理教育與心理測量相結合

心理測量主要是運用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測量理論和工具,根據學生和教師的需要和要求,對學生行為確定一種數量化的價值,便於學生的自我了解和自我認識,其內容主要是學績測試和人格測試。心理測量主要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務,它側重於描述學生心理發展的現有狀況,了解在咨詢、輔導、教育之後學生心理發展出現的變化與改善。學校在進行心理測驗時,首先要明確測驗目的,有的放矢地選擇測驗項目;其次要注重測驗實施過程的科學性和保密性;最後還要進行科學分析,解釋測驗結果,提出有價值的教育建議。此外,學校還要根據測驗結果反映出來的規律、特點和問題,高速和完善心理教育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相結合

根據各級教育部門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建立心理咨詢室。其形式有個別咨詢、集體咨詢兩種。心理咨詢應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為依託,它應在向全體學生開展廣播、電視、刊物等各類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與教育活動;同時,根據學校實際,心理咨詢還可以與專家、學者等專業人士合作,開展針對學生、家長特殊需要的心理咨詢活動。但是,心理咨詢只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補充。

3、心理輔導與心理行為矯正相結合

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而開展的心理輔導、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一方面,通過個別輔導矯正由於心理障礙而導致的問題行為,如恐懼、說謊、失眠、攻擊行為等。另一方面,以活動為依託對學生進行心理滲透的輔導,通過開展各種競賽活動、體育活動、審美活動等集體活動,以自我表現、陶治等方式,使學生自覺地、有意識的養成符合心理健康標準的良好行為。

4、心理教育與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結合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其一言一行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由於長期以來,大多數學校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忽視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班主任管理工作經常處於單向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融入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現代教育表明:缺乏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師不能算優秀教師,作為一名塑造靈魂的工程師,不但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心理教育能力,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四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點

下面從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原則、實施途徑等方面分析該模式的特點。

1、目標。 該模式要實現的目標具有以下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發展性。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其在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擇業、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問題的能力。

第二層次,預防性。面對的是部分在學習上、心理及生活適應上有可能發生問題或問題剛出現苗頭的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掌握有關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或避免心理疾患的產生。

第三層次,治療性。及時矯正學生心理疾患,排隊其心理障礙,幫助他們作心理康復,

2、內容。 該模式的內容具有實踐性與針對性。中學階段,學生心理常受到這些問題的困擾。

①學習問題。如考試焦慮、成績不理想、升學受挫等等。

②人際關系問題。如交往恐懼、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不良等。

青春問題。由青春期的性成熟而帶來的心理問題,如性幻想、自慰、與異性交往的恐懼等。

③自我意象問題。如自戀、自傲、閉鎖等不良心理的出現。

④擇業問題。如人生目標渺茫,對未來社會生活感到茫然,缺乏就業心理准備等。

此外,還有來自家庭方面以及個人身體的疾患而引起的心理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確定中學各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如下:

初一年級:入學心理適應教育;學習興趣培養;良好個性品質。

初二年級:人際關繫心理教育;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受挫心理教育。

初三年級:「學習心理」知識教育;應試輔導;挫折心理教育;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的培養。

高一年級:高中學習心理適應教育;挫折心理教育;人際交往心理教育;人際交往心理教育;創造力的開發。

高二年級:異性交往心理教育;情商教育;自我心理障礙的排除;挫折心理教育;學習心理知識教育。

高三年級:「學習心理」知識教育;擇業心理教育;挫折心理教育;應試心理輔導;社會適應心理教育;就業心理准備;自我心理調控能力的培養。

3、原則。「四結合」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以下原則:

(1)目標性原則。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在於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優良心理品質,提高他們的生存、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潛能。

(2)科學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堅持內容、教育方法與手段的科學性。要以科學的、先進的心理衛生知識和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基本知識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在心理咨詢中,要以嚴肅認真的態度,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對待並回答青少年提出的問題,擯棄那種自以為是、主觀臆斷的做法。訓練各種良好行為,要採用科學的方法,建立目標,規定過程,有觀察、有對照和比較,並且要注重訓練效果。

(3)疏導性原則。教育者要循循善誘,疏通學生的心理障礙。對於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要認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利用各種機會因勢利導,將他們沉鬱在心中的種種不愉快的感受疏泄出來。如果教師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學生極易產生對抗情緒,壓抑在心頭的不良情緒越積越多無法得到疏通,往往就以扭曲的方式渲泄出來。這樣的結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

(4)差異性原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確定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時應遵循差異性原則,以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心理需要。如:進行人際關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時,對於不同年級的學生,所講的知識內容,所舉的教育實例都應有所不同,所設計的教育活動,訓練內容及方式也應有所調整.同樣,對不同特點的學生應進行分類指導。如:單親家庭的子女或有不同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往往需要特殊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與活動。

(5)活動性原則。根據實踐性與應用性的要求,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活動中,發揮活動的優勢,注重活動過程的教育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中,應創造性地設計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健康地成長。

(6)預防性和發展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應重在預防,通過優化學生心理品質,促進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盡量避免或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心理治療的效果再好,也只是補救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還在於防患干未然,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增強其心理自我調適能力、防禦能力,承受能力。

當然,我們不能把預防誤解為阻止問題的發生,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們很難預料和阻止。關鍵是我們能夠通過優化學生心理品質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質水平,盡量避免或減少問題的發生。一旦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由於他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自我調適能力和承受能力。所以說預防與發展實際上是同步的,都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4、實施途徑。 根據上述模式的要求,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

(1)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教育途徑。

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其課程的特色是在生理衛生課中增加心理衛生的內容,稱為生理心理衛生。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特點,通過心理衛生課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常識,使學生能夠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況,提高抵禦心理疾病的能力。

②開展團體咨詢活動。出現同類心理疑問的小組成員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自由議淪,利用團體的相互影響,啟發。引導和幫助,形成團體的共識,使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有所領悟和理解,進而改進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③開展多元化的集體活動。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可促進人際交往,建立團體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化,如體育比賽、知識競賽、登山、演講,交友聯誼會等等。

④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教師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來進行教學,在各科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尤其是學習心理方面的常識,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心理規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面向個體學生的心理咨詢途徑

首先,學校要宣傳心理咨詢的意義,改變心理咨詢意味著存在心理疾病的不正確認識,鼓勵需要咨詢的學生進行個別咨詢。

其次,設置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詢室。開設熱線電話,多渠道開展心理咨詢。

(3)潛在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①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實施心理教育,我們還可利用學校的隱性課程一一校園文化,把這無聲的教育與有聲教育相結合。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如設立心理教育專題板報,成立心理教育校刊,開設心理圖書閱覽室,開展「心理專題」手抄報等做法,可營造一種濃厚的心理教育氛圍,起滲透性、暗示性的作用,能提高學生的心理教育意識,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心理教育。

②成立家長學校,形成心理教育網路.學生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不僅來自於學校,也來自於家庭。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康的心理,不恰當的教養方式,不和諧的親子關系都會直接引起學生的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應延伸到家庭中去,建立採取「家長與學生同時接受教育」的策略,提高家長的心理教育意識。家長學校在心理教育方面的任務是:一是向家長宣傳普及心理教育知識,二是幫助家長了解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在這階段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三是向家長及時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動態及所出現的具體問題,使家長與學校積極配合,共同做好心理教育工作。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健康教育知識廣播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