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廈門前埔小學的特色辦學
開展科技、體育、藝術教育活動是漳州市實驗小學的良好傳統,也、可以說是優勢和特長,具有宏大的規模和蓬勃的格局,有過斐然的成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科技、體育、藝術教育活動」,我校稱之為「KTY」(用每個活動項目的拼音——Ke、Ti、Yi——的第一個字母拼組成)。現在我們在該項活動的基礎上,發揮特色,開發校本課程,其目標要求是: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廣泛普及與部分提高相結合,發展個性與培養特長相結合,提高整體技能素質與培養撥尖人才相結合。
開發校本課程的工作要點依次為:
(1)保證上足、上滿、上好「KTY」類的課程:自然、體育、音樂、美術等。保證教師專任化,現專任教師體育科6人,音樂科5人,美術科5人,自然科3人。與語數學科一樣,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教改活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體育組被評為市優秀教研組。學校還建立在形式上有別於語數科而在實質上等同語數科的教學質量考評制度。諸多的努力為的是保證「KTY」類學科的教學質量,為校本課程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積極組織、開展校本課程活動。以兩級組織形式進行。一是校級性活動,另一類是班級性活動。該活動把教師的特長和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機的結合起來。活動時間,百分百的學生都投入活動中。
科技、體育、藝術活動,鍛煉和造就了許多優秀人才,也為學校爭得了榮譽。近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的人一大批。學校體育傳統項目體操,年年在省級比賽中獨領風騷,游泳在省級比賽中也常取得好成績。在第12屆省運會上,我校體操隊共獲得6枚金牌,2枚銀牌,9枚銅牌。其中周巧玲同學一人就獨得4枚金牌。游泳小將鄭永光獲得1枚金牌2枚銅牌。他們為漳州人民爭得了榮譽與光榮。校田徑隊在市區比賽中屢屢奪冠;美術項目每年都會有一大批學生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教育部主辦的第七屆中小學生美術作品比賽中有13人獲獎。第八屆中小學生美術作品比賽中有34人獲獎,其中11人榮獲一等獎,學校連續4年榮獲「集體組織工作獎」。至今,我校已有21幅美術作品編入小學美術教材中;科技類的獲獎類項和人數更是讓人鼓舞。
2. 體育學科的特點是什麼
體育學科的特點是:
1、相對於其他體育形態而言,體育教育的基本特徵是其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學性。任何體育教育都是在教師(或指導者)的主導下進行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過程,亦即體育主體(對象)自身的學習和鍛煉過程。
2、體育教育以教學為主要途徑,以課堂教學或專門性輔導為主要形式,以身體練習和衛生保健為主要手段。這些特徵使體育教育同其他體育形態區別開來。
3、體育教育的具體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只是學校體育。若把體育教育(狹義的體育)與學校體育畫上等號,顯然是不妥的。這不僅在理論上難以自圓其說,而且會造成對學校之外的體育教育的忽視(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
4、體育教育中最普遍、規模最大的活動是學校體育和體育專業教育,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體現一種互動關系。
一、學科性質
1、現代教育制度形成以來,體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早期學校體育具有的人文教育色彩逐漸淡薄,主要表現是「增強體質」和「技能傳授」逐漸成為學校體育的主要目的,在實踐中甚至成為唯一的目的。
2、20世紀中期以來,隨著世界開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大幅度減少的體力活動使得體能在勞動中的意義迅速降低,這與急劇增大的職業勞動對科學技術知識的需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3、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通過學習體育獲得的各種知識、技能和能力,已不再為人們謀求生存和勞動所必須;另一方面,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
4、體育在現代社會中的獨特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體育課程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性質也越來越鮮明。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的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學科價值
在現代教育形成的過程中,體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進入學校並在學校中逐漸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也日益深刻地認識到體育學習對於人的發展所具有的多方面價值。
1、增進身體健康
體育課程學習對於學生成長最直接、最顯著的價值,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這種價值主要以兩種方式體現出來。一方面體現在身體形態和機能的變化方面,通過在教師指導下參加體育活動,學生能夠增強體能,使身體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為社會的存在物,人的運動實踐行為不僅始終影響、改變著自身機體,而且隨時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和各種心理感受。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和輿論環境中,通過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學生會感受到友誼、贊揚、批評、激勵等,並產生各種復雜的情感體驗。
體育運動過程是不斷面對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反復體驗挫折和困難,從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
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現代社會的發展擴大了人們社會交往的范圍,使人們的社會關系越來越復雜,是否具備與社會、環境和諧相處的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也具有顯著的作用。由於體育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使體育與健康課程在增強學生某些重要的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4、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
長期以來,存在著這樣一種對體育的認識,似乎體育就是運動,沒有什麼知識學習的問題。這種認識有失偏頗。知識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在過去的教育理論中,一般分為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思維科學知識,並根據這樣的理解來組織課程和教學。
但在當代,根據知識經濟對知識結構的研究,人們把知識分為事實知識(Know-what)、原理和規律知識(Know-why)、技能性知識(Know-how)和始源性知識(Know-who)。
三、學習學科的目的
為了實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滿足教育發展對體育課程建設的需要,體育課程改革把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服務,作為課程改革的總目標。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策略是:
第一,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改變課程過於注重運動技能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第二,重建新的課程結構。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內容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第三,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第四,倡導建構的學習。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踐,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第五,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運動成績的現象和過於注重甄別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第六,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2)小學體育特色教育項目擴展閱讀:
體育教育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教育科學、心理科學、人體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體育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3、掌握體育鍛煉、訓練與競賽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4、具有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5、熟悉國家有關教育、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學校體育改革和體育科學的發展動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體育教育 (體育學科專業名稱)
3. 小學體育教學的特點有哪些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小學體育教師用書
(水平三)內容介紹(供小學五~六年級使用)
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本書是由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自2003年9月進入全國各實驗區進行實驗以來,許多實驗學校獲得不少成功的經驗,同時也有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為了使正在進行的教學實驗工作更符合體育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綜合了各實驗區學校對新教材試行中的經驗和建議,對新教材作進一步的介紹和分析。希望能幫助五、六年級教師在一個更廣泛的空間中對新教材有所感悟,有所把握,有所創意。
水平(三)《教師用書》全書共有十一章,根據內容性質可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
第二方面,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常識學習內容;
第三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建議;
第四方面,教師的教學工作指導建議。
現將四方面內容作一簡要介紹。
第一方面,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
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在水平(三)《教師用書》的十二章中佔了七章,由第二章至第八章構成。這一部分內容,是水平(三)《教師用書》的主體部分。請見下表:
以上七章學習內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強調教學內容的游戲性、活動性、選擇性和範例性。為了體現這些特點,這部分內容較多地採用了生動、形象、活潑的練習動作、組織形式和學習方法,教師用書提供的許多圖例(包括活動場景圖、動作過程示意圖、技術原理圖),也都帶有學習和生活的趣味。選編的教材內容都是示例性的,這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自主選擇的餘地和發展的空間。同時,在各章節教材內容中,還提供了相關教材內容的「教學案例」,這又為教師創造性地選擇與組合教材內容拓寬了思路。這套新教材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仍然以「田徑」、「體操」、「球類」冠名教材,體現出水平(三)《教師用書》在全新的課程理念中,對體育文化屬性的一種繼承。
下面我們把這七章內容分別加以介紹。
第二章 基本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基本體操教材由三部分組成:隊列和隊形、徒手操和輕器械操。
基本體操對培養學生身體的正確姿勢,矯正不良體態,促進機能發展,增進健康,以及提高學生合作交往與協同動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組織紀律、集體意識和心理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水平(三)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可以歸納成以下4項:
(1)學會簡單的基本體操動作方法,培養身體的正確姿態;
(2)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體驗活動的興趣;
(3)促進身體協調、勻稱發展,增進健康水平;
(4)提高學生集體活動的意識與行為,體驗個人與群體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體操的特點
水平(三)的基本體操教學內容,在水平(二)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和難度,其特點是:隊列隊形練習中的向左、右、後轉走動作,自然、流暢、活潑,不要求按《隊列條令》的轉法和節奏操練。行進中裂、並、分、合隊走的練習,是一組縱隊行進間由多變少或由少變多的隊形變換的練習。預令(口令詞)較長,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以及集體動作協調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學生廣播操》第二套,是國家專為全國小學生創編的。這套操具有與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點,如,操節多(共12節),各節操的節拍多(每節操4個8拍至8個8拍);變化多(每一節拍要做一個以上動作,而且左右肢體動作不絕對對稱,只在前後4拍或8拍的反復中動作相同)。整套操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和表現力。可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全套操的動作,還應啟發學生理解和表現該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潑歡快、朝氣蓬勃等豐富內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礎上發展的,是輕器械操的一種。它藉助變換握棍的位置和動作,增大動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強肌肉的伸展性和關節、肩帶的靈活、堅韌性,以及提高身體的協調性等;同時對於糾正身體不良姿態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結構簡單、節奏鮮明,易學易練。學生可以識圖自練。
3.基本體操的教學內容
(1)隊列和隊形——① 向右(左)轉走;② 向後轉走;③ 行進間列隊、並隊走;④行進間分隊、合隊走。
(2)徒手操和輕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學生廣播體操;② 輕器械操:棍棒操(共八節)。
4.基本體操的教與學法
(1)基本體操內容豐富,練習的形式和動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與學應針對教材的特色、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實際能力而定。
(2)高年級學生已具備較大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多採用探究法,自學自練法、合作交流法、結伴練習法等教與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3)基本體操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和加強指導,適時進行示範與點評。必要時,教師可改變動作的結構、內容的組合、運動量的大小、組織形式的變化或採用游戲方法來提高學習效果。
(4)隊列和隊形練習,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動作節奏感和整體協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隊列和隊形的動作方法,又要提高與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
(5)教材中的徒手操選用了原第二套小學生廣播體操,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用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新的小學生廣播體操進行教學。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廣播操進行創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進行棍棒操教學時,教師應建立收發器械的常規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徑教學內容介紹
1.田徑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
五、六年級田徑教學內容是一項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的基礎性教材,雖然冠名為「田徑」,與田徑運動項目名稱一致,但它的教材內容仍是一些較為簡單的跑、跳、投動作,沒有過細的技術和規定過嚴的方法。教材的內容與形式突出了多樣性、游戲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特點,注重學生學習目標的全面達成。通過田徑教學,要達到以下五條目標:
(1)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田徑運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田徑的興趣。
(2)掌握跑、跳、投的動作方法,培養學生身體正確姿勢,學會田徑運動的簡單技術和技能。
(3)發展靈敏、協調、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質,促進身體機能正常發育。
(4)營造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5)培養群體意識,增強責任感,提高合作與競爭能力,體驗田徑運動的樂趣。
2.田徑教學內容的特點
(1)小學五、六年級的田徑教學內容是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發展的,主要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跑、跳躍、投擲練習和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題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逐步掌握田徑運動的正確方法和合理動作。
(2)選編的田徑教學內容,無論是分解動作還是連貫動作,個人練習還是集體協作練習,都力爭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思想,如「小小設計師」、「搶占奔跑空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教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認知、學會生活。
(3)教學內容淡化了競技性,增加了游戲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內涵,如「青蛙過河」「學習解放軍,爭當神投手」「歡慶申奧成功」。這些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既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躍、投擲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將課堂延伸至社會,使田徑教學內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徑教材的教學內容
(1)跑
① 發展快速跑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快速起動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壘」游戲;障礙賽跑;不等距離的追逐跑)
② 發展耐力跑能力的練習(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
(2)跳躍
① 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方式跳繩;跳竹竿:「協同跳」游戲;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練習;助跑起跳,直腿擺動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遠(包括:立定跳遠;「青蛙跳荷葉」游戲;助跑幾步,一腳跳起雙腳著地;急行跳遠)
(3)投擲
① 發展投擲能力的練習(包括:滾;拋;擲;投;推;撇等)
② 發展擲遠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肩上投擲;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背後過肩投擲;推擲實心球等)
③ 發展投准能力的練習(包括:固定目標投准;活動目標投准)
4.田徑的教與學法
(1)重視學生的體驗。在一些比較簡單動作的教學時,教師只要提示動作要領、方法與要求,對於動作細節不要提出過高、過細的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引導他們自主選擇練習內容,自己參與動作演練,自我感受活動過程,主動探索練習方法和比賽戰術,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積極的運動體驗。
(2)精心設計練習的形式。教師要運用多樣化、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充分體現田徑教學的多種功能,達到全面鍛煉、愉悅身心的目的。如,在學習「搶占奔跑空間」游戲時,可採用多種方法完成;進行「消滅老鼠」游戲,可採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場地完成。
(3)不斷變化練習的方式。在教學組織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練習的方式與方法,如調整練習的距離、高度、速度、重量,對前進的路線,器械的擺放,分組的形式,合作的組合等等都可以進行變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4)創設個性發展和群體合作學習的良好環境。教材中有許多發展學生個性和群體合作學習的練習,如「個人搶占空間」、「集體搶占空間」、「障礙賽跑」、「三人追拍」、「四人協作跳」和「提速火車」等等。這些活動是完成課程目標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練習方法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和群體意識、群體行為的培養,如自我展示、頑強意志、互相幫助和集體精神等。
(5)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貫徹因人而異的原則,尤其是高年級女生中許多同學已進入青春發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適合她們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練習中的各種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要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方面都獲得全面和諧地發展。
(6)注意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力。教學中教師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注意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小小設計師」是將單一的往返跑與創造性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設計跑步圖形;又如「青蛙跳荷葉」,是把雙腳連續向前跳的動作與蛙跳的動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想像,形象生動地模仿青蛙輕巧落地的動作,從而幫助他們掌握跳遠落地的緩沖動作。
(7)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教材中多數教學案例都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發現、實踐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在這一段時間內學生是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角,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決定難易程度,自己掌握學習進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辦代替。
第四章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教師用書》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材內容分為四項:技巧、支撐跳躍、低單杠、實用性攀爬。這些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實用性強,項目較多,器械的高低、寬窄變化較大。有些動作要使身體倒置、跳起、騰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難度的練習,甚至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這樣的條件下引導學生鍛煉,首先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群體的幫助,克服種種不適、緊張等心理障礙,不僅掌握了技術動作,而且提高了學習情緒,增強了意志品質,並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練習程序和群體活動規范,也為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練。再次,當學習獲得成功和進步以後,學生在體驗到自我價值的時候,會產生自我展示的願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五條:
(1)初步掌握技巧與器械體操的內容,在單個動作基礎上,學會做組合動作。
(2)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增強肢體肌肉力量,改善身體機能水平。
(3)培養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體驗在運動時的心理感受,克服膽怯、畏難等心理障礙。
(4)增強保護與幫助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群體學習生活的樂趣。
(5)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促進身體、心理的和諧發展。
2.技巧與器械體操的特點
(1)五、六年級既是小學最高的年級段,又要為即將升入初中作好各種准備,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五、六年級教學內容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內容有所增加,難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級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和重新組合。同時,五、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教學內容在某些具體的名稱上更趨於接近,體現了小學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與初中體操教學內容相銜接的特點。
(2)隨著文化知識學習和社會經驗的逐漸增加,五、六年級學生對動作的掌握不再滿足於表面上粗略的學習,而是開始追求動作內在關系的把握,表現出教學內容的技術因素有所增加。盡管這些技術要求還是很簡單的,但反映了該階段學生學習的一種傾向。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傳授技術的「度」,既不能過多地追求技術細節,偏離小學教學的實際,又不能否定技術動作的規范,使學習缺乏深度。
(3)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五、六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學內容各個項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現了以靜力性練習為主的倒立動作,單個動作和組合動作的難度和強度都比三、四年級有所加大;同時,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間的差別。開始進入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逐步明顯,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學習內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剛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學習內容更適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4)教學內容的選取更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五、六年級的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有許多動作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從高處跳下,從低處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種障礙,出現意外或失去重心時的應急措施等。這些貼近生活的模擬性練習,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實用價值。
3.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
(1)技巧
① 各種滾動與滾翻動作(包括:發展滾動能力的練習——握踝前後滾動、抱球前後滾動、夾物前後滾動、抱頭直體左右滾動、抱球直體左右滾動、抱頭屈體左右滾動、抱球跪撐屈體左右滾動、屈肘跪撐左右滾動、抱腳團身左右滾動等;發展前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前滾翻、雙腳夾球前滾翻、雙手抱球滾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撐前滾翻、雙手抱球肩側前滾翻、跳箱蓋上前滾翻、滾翻時低頭,以單肩支撐由高處向下前滾翻、連續前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前滾翻、模擬被絆倒接前滾翻、前滾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滾翻、越過障礙前滾翻、雙人「車輪」前滾翻等;發展後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後滾翻、雙腿夾物後滾翻、連續後滾翻成直線、「波浪」式後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後滾翻、後滾翻接球等)
② 各種簡單的倒立動作(包括:肩肘倒立——雙人配合練習、腳蹬牆成手倒立、腳蹬牆手倒立後作前滾翻等)
③ 保護與幫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牆手倒立、靠高墊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撐跳躍
① 發展支撐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練習;分腿立撐練習;分腿立撐,推手挺身跳起練習;上步助跑,起跳練習;「撐駱駝」練習;助跑,起跳,支撐,分腿練習;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練習等)
② 山羊分腿騰越(包括:在保護與幫助下練習;在安全條件下練習;完整動作練習)
(3)低單杠
① 發展懸垂能力的練習(包括:仰卧懸垂臂屈伸;屈臂蹲懸垂擺動;屈腿懸垂擺動;穿臂前後翻;蹲懸垂,穿杠成倒懸垂;高杠屈臂懸垂)
② 發展支撐能力的練習(包括:雙杠支撐移動;低單杠支撐左右移動;跳上成正撐,前翻下;跳上成正撐,上體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實用性攀爬
① 各種攀爬練習(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滾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礙物;攀爬輪胎架)
② 手腳並用爬竿(繩)(包括:爬垂直竿(繩);爬斜竿(繩)等)
4.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與學法
(1)關注每一位學生,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包括體育能力較強的、較差的和一般的學生。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因為成績好,並經常作為教師的助手而受到重視;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是教師傳統關注的對象。而作為班級人數佔大多數的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因為人數多,又沒有更多的特殊情況需要教師「操心」,會有意無意地被教師所忽視,這個現象應該引起注意並加以改進。雖然從表面上看,對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的忽視不會影響教學質量,這些學生大多數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但從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要求分析,這種忽視是不能允許的。因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注意、關懷和幫助。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不僅要關注那些體育能力較強和較差的學生,也不能忽視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例如,有的教師在體育課中建立了體育委員「輪崗值日」制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期都當一回體育委員。這就改變了以往體育委員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值日委員」崗位上,學習服務、學會溝通、鍛煉自己、展現自我。
(2)注重講解、示範的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什麼、怎麼講、講到哪兒為止,都是講解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技巧教學時提問學生「什麼時候交叉腿」,「轉體方向怎麼判斷」,「後滾翻推手時間和方法」。這些帶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提問,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意識。講解時,還要講清動作的重點,指出難點。要防止主觀臆斷講解。還必須鑽研在課的哪一環節,用多少時間、什麼方式、怎麼精講,要隨時反饋講解的效果。還要善於運用術語,例如,教學初,可結合掛圖講解動作的術語,使學生初步了解動作術語的形象概念;演示時,可結合動作,重點提示術語,使學生看見動作後,知道「是什麼名稱,在身體什麼部位,該怎麼做」;練習中,可讓學生根據術語做出動作,使他們建立從術語到動作的聯系。
示範方法的運用也要講究啟發性。示範時,應力求穩、輕、美,使學生在動態的示範中得到健與美的享受。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採用不同的示範方法,例如,練習初的完整示範或邊示範、邊講解;改進動作時的重點示範;小結時的演示性示範等。
(3)重視練習的幫助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練習活動,往往都是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進行的。由於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大多數與學生平時生活和學習的正常身體姿勢和位置不同,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不習慣的感覺;有些動作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猶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練習的幫助性是學生在學習動作和鍛煉身體過程中,增強信心、增添勇氣的必要手段。同時,在互相幫助的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教師或同伴的互相協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體之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材內容對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備活動之外,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特別應加強頭、頸、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動。
第五章 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目標
球類活動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項目。孩子們都喜歡玩球、打球和賽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們羨慕和崇拜的偶像。球類活動不僅具有對抗性、趣味性等特點,而且強調集體合作,靈活多變地運用各項技戰術,對鍛煉人的體力,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聰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體條件的限制,難以運用成人規范的場地、器材和嚴格的規則進行球類活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縮小了場地與用球、簡化了規則,稱之為「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本章選用了小籃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項作為水平(三)的教學內容。
本章的教學目標有如下五條:
(1)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球類活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性。
(2)學習簡單的球類活動基礎知識,初步掌握簡單的球類活動基本技術和技能。
(3)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與協調素質,提高與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
(4)通過球類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自尊與自信心。
(5)增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關心集體、尊重對手、遵守紀律的良好體育風尚。
2.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特點
(1)在水平(二)的基礎上,提高了小球類的基本技術、集體配合和簡單規則的要求,並逐步建立戰術概念。
(2)加強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對抗性活動和游戲,逐步向小球類的簡易教學比賽過渡。
(3)球類教學內容突出了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注重學生的運動參與、自主學習、集體意識、合作交往、情緒調控的能力培養。
(4)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保留了球類活動的特徵,降低了技術難度要求,體現對體育文化的傳承。
3.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內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礎知識(包括:小足球場地及設備規格、足球基本規則——擲界外球、踢球門球、踢角球、罰點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顛球與游戲;運球與游戲;踢球與游戲)
(2)小籃球
① 籃球基礎知識(包括:籃球場地及設備規格;籃球基本規則——推人犯規、拉人犯規、阻擋犯規、腳踢球違例、拳擊球違例)
② 籃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耍球游戲;傳球游戲;運球游戲;投籃游戲)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礎知識(包括:羽毛球場地;羽毛球基本規則;發球違例的幾種情況)
② 羽毛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戲;低手擊球游戲;高手擊球游戲)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礎知識(包括:檯面的區域;擊球時間劃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術與游戲(顛球游戲;擋球游戲;發球游戲;攻球游戲)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與學法
(1)五、六年級的小球類教學,教師要有目的地提高體育文化的內涵,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游戲和競賽活動中學習規則,掌握安全活動的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懂得安全地參加球類活動。
(2)五、六年級學生對球類運動的學習正處於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接觸球,讓學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對場地器材條件較困難的地區和學校,可因地制宜地開發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製麻繩球、藤球、棕球等用於小籃球、小足球活動。
(3)充分發揮球類游戲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要講究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採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積極、快樂地學習。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合作的互動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互相觀察、互相模仿、互相幫助的同時,應提倡師生之間共同參與,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例如,針對小球類活動對抗性較強,運動量較大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體驗身體疲勞時的心理感受;針對小球類活動對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自信、自強,培養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針對小球類活動的群體性特點,教師可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同伴和群體之間的協作配合,以增強他們對人際和社會交往的適應能力。
4. 師范附屬小學校。特色體育活動是什麼
1、視活動形式,輕視活動效果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有:課間廣播操、各種體育活動比賽等,但其中不少是流於形式,缺乏實效。如學校廣播操一練幾年都是老一套,學生所做動作都變了味,觀其學生懈怠的神情,機械性的動作,特別是中學生,小學還好一些,這種情況又有何等價值可言呢?至於學校開展的運動會與文體活動,猶如夏天的一陣暴雨氣勢不小,來的快消失的也快,很難給學生產生效果,學校收獲的是有了開展文體類活動的檔案材料,大多數學生得到只是飽收了同伴表演的眼福。其結果是:活動過後學生再也沒有時間去體驗,去真正意義上的運用鍛煉來健身。 2、重視球類項目,輕視其它項目中學生在校所學的體育運動項目種類可謂不少,其中可選擇用來健身的運動項目有中長跑、武術、韻律操、器械體操和各種球類運動等。目前在學校課外體育活動中,主要以球類活動開展的最為頻率,而每次活動中,卻出現「臨淵羨魚」者多,參與者少的尷尬局面;也許是球類運動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易於組織管理的特點,從而使學校忽視了對其它體育項目的組織與安排。 3、重視非畢業班,忽視畢業班在「全體發展,個性發展、主動發展」等素質教育態勢面前,各中小學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似乎有所增多,但也僅是學校局部年級的部分學生在參加活動。在調查中了解到初一、高一年級學生參加學校開展的活動總數的七層以上,畢業班的學生幾乎沒有課外活動安排,還有部分中學的畢業班體育課竟然少了1節,反而剝奪了學生所有的體育活動時間,學校如此一手抓素質,一手抓應試教育的理念及工作方式,長期下去學生的身心健康豈不令人憂哉! 4、重視特長生,忽視後進生當前學校通過開展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建康水平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那麼如何盡快凸顯學校體育工作的成效呢?轉而多數學校只偏面的重視對體育特長生和體育骨乾的重點培養,其目的是為學校參加各種體育賽事爭奪名次。學校這種厚此薄彼僅局部於重視開展少數人的體育活動或訓練,而忽視了對後進生終身體育習慣及興趣的培養,與學校發展全體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和自我健康能力的教育目標要求有著明顯的脫節。 5、重視男生活動,忽視女生活動在學校課外體育活動場所,很難見到女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或鍛煉的身影,糾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女生缺乏參與運動鍛煉的主動性(女生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二是教師對女生的課外體育活動缺乏組織安排。男生對體育活動興趣與愛好易顯於行動上,較為主動,而女生雖有一定的參與慾望,但不外現,在觀望中期待,顯的較為被動,以至教師在安排活動時只重視男生,而忽視對女生的精心安排與耐心組織,久而久之女生也就失去了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慾望與興趣。
5. 華陽小學的體育特色
培養全面發展的孩子,首先讓孩子有健康的身體。該校是廣州市傳統體專育項目運動學校(游泳、乒屬乓球)及廣州市青少年學打羽毛球示範學校。除按照國課程計劃開設好各年級體育課外,每天還設立半小時的全校大課間時間,讓每個孩子擁有充分鍛煉的機會。並著重抓好藝術體操、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社團等特色隊的建設,讓有愛好、有特長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並在每年舉辦體育節和運動會。
6. 小學體育教學的特點是什麼
1.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基本體操教材由三部分組成:隊列和隊形、徒手操和輕器械操。
基本體操對培養學生身體的正確姿勢,矯正不良體態,促進機能發展,增進健康,以及提高學生合作交往與協同動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組織紀律、集體意識和心理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水平(三)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可以歸納成以下4項:
(1)學會簡單的基本體操動作方法,培養身體的正確姿態;
(2)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體驗活動的興趣;
(3)促進身體協調、勻稱發展,增進健康水平;
(4)提高學生集體活動的意識與行為,體驗個人與群體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體操的特點
水平(三)的基本體操教學內容,在水平(二)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和難度,其特點是:隊列隊形練習中的向左、右、後轉走動作,自然、流暢、活潑,不要求按《隊列條令》的轉法和節奏操練。行進中裂、並、分、合隊走的練習,是一組縱隊行進間由多變少或由少變多的隊形變換的練習。預令(口令詞)較長,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以及集體動作協調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學生廣播操》第二套,是國家專為全國小學生創編的。這套操具有與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點,如,操節多(共12節),各節操的節拍多(每節操4個8拍至8個8拍);變化多(每一節拍要做一個以上動作,而且左右肢體動作不絕對對稱,只在前後4拍或8拍的反復中動作相同)。整套操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和表現力。可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全套操的動作,還應啟發學生理解和表現該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潑歡快、朝氣蓬勃等豐富內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礎上發展的,是輕器械操的一種。它藉助變換握棍的位置和動作,增大動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強肌肉的伸展性和關節、肩帶的靈活、堅韌性,以及提高身體的協調性等;同時對於糾正身體不良姿態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結構簡單、節奏鮮明,易學易練。學生可以識圖自練。
3.基本體操的教學內容
(1)隊列和隊形——① 向右(左)轉走;② 向後轉走;③ 行進間列隊、並隊走;④行進間分隊、合隊走。
(2)徒手操和輕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學生廣播體操;② 輕器械操:棍棒操(共八節)。
4.基本體操的教與學法
(1)基本體操內容豐富,練習的形式和動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與學應針對教材的特色、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實際能力而定。
(2)高年級學生已具備較大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多採用探究法,自學自練法、合作交流法、結伴練習法等教與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3)基本體操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和加強指導,適時進行示範與點評。必要時,教師可改變動作的結構、內容的組合、運動量的大小、組織形式的變化或採用游戲方法來提高學習效果。
(4)隊列和隊形練習,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動作節奏感和整體協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隊列和隊形的動作方法,又要提高與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
(5)教材中的徒手操選用了原第二套小學生廣播體操,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用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新的小學生廣播體操進行教學。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廣播操進行創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進行棍棒操教學時,教師應建立收發器械的常規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徑教學內容介紹
1.田徑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
五、六年級田徑教學內容是一項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的基礎性教材,雖然冠名為「田徑」,與田徑運動項目名稱一致,但它的教材內容仍是一些較為簡單的跑、跳、投動作,沒有過細的技術和規定過嚴的方法。教材的內容與形式突出了多樣性、游戲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特點,注重學生學習目標的全面達成。通過田徑教學,要達到以下五條目標:
(1)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田徑運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田徑的興趣。
(2)掌握跑、跳、投的動作方法,培養學生身體正確姿勢,學會田徑運動的簡單技術和技能。
(3)發展靈敏、協調、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質,促進身體機能正常發育。
(4)營造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5)培養群體意識,增強責任感,提高合作與競爭能力,體驗田徑運動的樂趣。
2.田徑教學內容的特點
(1)小學五、六年級的田徑教學內容是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發展的,主要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跑、跳躍、投擲練習和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題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逐步掌握田徑運動的正確方法和合理動作。
(2)選編的田徑教學內容,無論是分解動作還是連貫動作,個人練習還是集體協作練習,都力爭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思想,如「小小設計師」、「搶占奔跑空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教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認知、學會生活。
(3)教學內容淡化了競技性,增加了游戲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內涵,如「青蛙過河」「學習解放軍,爭當神投手」「歡慶申奧成功」。這些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既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躍、投擲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將課堂延伸至社會,使田徑教學內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徑教材的教學內容
(1)跑
① 發展快速跑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快速起動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壘」游戲;障礙賽跑;不等距離的追逐跑)
② 發展耐力跑能力的練習(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
(2)跳躍
① 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方式跳繩;跳竹竿:「協同跳」游戲;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練習;助跑起跳,直腿擺動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遠(包括:立定跳遠;「青蛙跳荷葉」游戲;助跑幾步,一腳跳起雙腳著地;急行跳遠)
(3)投擲
① 發展投擲能力的練習(包括:滾;拋;擲;投;推;撇等)
② 發展擲遠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肩上投擲;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背後過肩投擲;推擲實心球等)
③ 發展投准能力的練習(包括:固定目標投准;活動目標投准)
4.田徑的教與學法
(1)重視學生的體驗。在一些比較簡單動作的教學時,教師只要提示動作要領、方法與要求,對於動作細節不要提出過高、過細的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引導他們自主選擇練習內容,自己參與動作演練,自我感受活動過程,主動探索練習方法和比賽戰術,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積極的運動體驗。
(2)精心設計練習的形式。教師要運用多樣化、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充分體現田徑教學的多種功能,達到全面鍛煉、愉悅身心的目的。如,在學習「搶占奔跑空間」游戲時,可採用多種方法完成;進行「消滅老鼠」游戲,可採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場地完成。
(3)不斷變化練習的方式。在教學組織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練習的方式與方法,如調整練習的距離、高度、速度、重量,對前進的路線,器械的擺放,分組的形式,合作的組合等等都可以進行變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4)創設個性發展和群體合作學習的良好環境。教材中有許多發展學生個性和群體合作學習的練習,如「個人搶占空間」、「集體搶占空間」、「障礙賽跑」、「三人追拍」、「四人協作跳」和「提速火車」等等。這些活動是完成課程目標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練習方法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和群體意識、群體行為的培養,如自我展示、頑強意志、互相幫助和集體精神等。
(5)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貫徹因人而異的原則,尤其是高年級女生中許多同學已進入青春發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適合她們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練習中的各種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要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方面都獲得全面和諧地發展。
(6)注意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力。教學中教師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注意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小小設計師」是將單一的往返跑與創造性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設計跑步圖形;又如「青蛙跳荷葉」,是把雙腳連續向前跳的動作與蛙跳的動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想像,形象生動地模仿青蛙輕巧落地的動作,從而幫助他們掌握跳遠落地的緩沖動作。
(7)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教材中多數教學案例都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發現、實踐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在這一段時間內學生是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角,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決定難易程度,自己掌握學習進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辦代替。
第四章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教師用書》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材內容分為四項:技巧、支撐跳躍、低單杠、實用性攀爬。這些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實用性強,項目較多,器械的高低、寬窄變化較大。有些動作要使身體倒置、跳起、騰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難度的練習,甚至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這樣的條件下引導學生鍛煉,首先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群體的幫助,克服種種不適、緊張等心理障礙,不僅掌握了技術動作,而且提高了學習情緒,增強了意志品質,並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練習程序和群體活動規范,也為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練。再次,當學習獲得成功和進步以後,學生在體驗到自我價值的時候,會產生自我展示的願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五條:
(1)初步掌握技巧與器械體操的內容,在單個動作基礎上,學會做組合動作。
(2)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增強肢體肌肉力量,改善身體機能水平。
(3)培養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體驗在運動時的心理感受,克服膽怯、畏難等心理障礙。
(4)增強保護與幫助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群體學習生活的樂趣。
(5)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促進身體、心理的和諧發展。
2.技巧與器械體操的特點
(1)五、六年級既是小學最高的年級段,又要為即將升入初中作好各種准備,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五、六年級教學內容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內容有所增加,難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級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和重新組合。同時,五、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教學內容在某些具體的名稱上更趨於接近,體現了小學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與初中體操教學內容相銜接的特點。
(2)隨著文化知識學習和社會經驗的逐漸增加,五、六年級學生對動作的掌握不再滿足於表面上粗略的學習,而是開始追求動作內在關系的把握,表現出教學內容的技術因素有所增加。盡管這些技術要求還是很簡單的,但反映了該階段學生學習的一種傾向。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傳授技術的「度」,既不能過多地追求技術細節,偏離小學教學的實際,又不能否定技術動作的規范,使學習缺乏深度。
(3)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五、六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學內容各個項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現了以靜力性練習為主的倒立動作,單個動作和組合動作的難度和強度都比三、四年級有所加大;同時,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間的差別。開始進入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逐步明顯,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學習內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剛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學習內容更適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4)教學內容的選取更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五、六年級的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有許多動作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從高處跳下,從低處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種障礙,出現意外或失去重心時的應急措施等。這些貼近生活的模擬性練習,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實用價值。
3.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
(1)技巧
① 各種滾動與滾翻動作(包括:發展滾動能力的練習——握踝前後滾動、抱球前後滾動、夾物前後滾動、抱頭直體左右滾動、抱球直體左右滾動、抱頭屈體左右滾動、抱球跪撐屈體左右滾動、屈肘跪撐左右滾動、抱腳團身左右滾動等;發展前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前滾翻、雙腳夾球前滾翻、雙手抱球滾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撐前滾翻、雙手抱球肩側前滾翻、跳箱蓋上前滾翻、滾翻時低頭,以單肩支撐由高處向下前滾翻、連續前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前滾翻、模擬被絆倒接前滾翻、前滾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滾翻、越過障礙前滾翻、雙人「車輪」前滾翻等;發展後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後滾翻、雙腿夾物後滾翻、連續後滾翻成直線、「波浪」式後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後滾翻、後滾翻接球等)
② 各種簡單的倒立動作(包括:肩肘倒立——雙人配合練習、腳蹬牆成手倒立、腳蹬牆手倒立後作前滾翻等)
③ 保護與幫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牆手倒立、靠高墊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撐跳躍
① 發展支撐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練習;分腿立撐練習;分腿立撐,推手挺身跳起練習;上步助跑,起跳練習;「撐駱駝」練習;助跑,起跳,支撐,分腿練習;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練習等)
② 山羊分腿騰越(包括:在保護與幫助下練習;在安全條件下練習;完整動作練習)
(3)低單杠
① 發展懸垂能力的練習(包括:仰卧懸垂臂屈伸;屈臂蹲懸垂擺動;屈腿懸垂擺動;穿臂前後翻;蹲懸垂,穿杠成倒懸垂;高杠屈臂懸垂)
② 發展支撐能力的練習(包括:雙杠支撐移動;低單杠支撐左右移動;跳上成正撐,前翻下;跳上成正撐,上體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實用性攀爬
① 各種攀爬練習(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滾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礙物;攀爬輪胎架)
② 手腳並用爬竿(繩)(包括:爬垂直竿(繩);爬斜竿(繩)等)
4.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與學法
(1)關注每一位學生,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包括體育能力較強的、較差的和一般的學生。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因為成績好,並經常作為教師的助手而受到重視;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是教師傳統關注的對象。而作為班級人數佔大多數的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因為人數多,又沒有更多的特殊情況需要教師「操心」,會有意無意地被教師所忽視,這個現象應該引起注意並加以改進。雖然從表面上看,對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的忽視不會影響教學質量,這些學生大多數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但從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要求分析,這種忽視是不能允許的。因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注意、關懷和幫助。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不僅要關注那些體育能力較強和較差的學生,也不能忽視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例如,有的教師在體育課中建立了體育委員「輪崗值日」制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期都當一回體育委員。這就改變了以往體育委員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值日委員」崗位上,學習服務、學會溝通、鍛煉自己、展現自我。
(2)注重講解、示範的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什麼、怎麼講、講到哪兒為止,都是講解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技巧教學時提問學生「什麼時候交叉腿」,「轉體方向怎麼判斷」,「後滾翻推手時間和方法」。這些帶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提問,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意識。講解時,還要講清動作的重點,指出難點。要防止主觀臆斷講解。還必須鑽研在課的哪一環節,用多少時間、什麼方式、怎麼精講,要隨時反饋講解的效果。還要善於運用術語,例如,教學初,可結合掛圖講解動作的術語,使學生初步了解動作術語的形象概念;演示時,可結合動作,重點提示術語,使學生看見動作後,知道「是什麼名稱,在身體什麼部位,該怎麼做」;練習中,可讓學生根據術語做出動作,使他們建立從術語到動作的聯系。
示範方法的運用也要講究啟發性。示範時,應力求穩、輕、美,使學生在動態的示範中得到健與美的享受。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採用不同的示範方法,例如,練習初的完整示範或邊示範、邊講解;改進動作時的重點示範;小結時的演示性示範等。
(3)重視練習的幫助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練習活動,往往都是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進行的。由於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大多數與學生平時生活和學習的正常身體姿勢和位置不同,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不習慣的感覺;有些動作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猶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練習的幫助性是學生在學習動作和鍛煉身體過程中,增強信心、增添勇氣的必要手段。同時,在互相幫助的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教師或同伴的互相協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體之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材內容對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備活動之外,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特別應加強頭、頸、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動。
第五章 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目標
球類活動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項目。孩子們都喜歡玩球、打球和賽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們羨慕和崇拜的偶像。球類活動不僅具有對抗性、趣味性等特點,而且強調集體合作,靈活多變地運用各項技戰術,對鍛煉人的體力,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聰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體條件的限制,難以運用成人規范的場地、器材和嚴格的規則進行球類活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縮小了場地與用球、簡化了規則,稱之為「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本章選用了小籃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項作為水平(三)的教學內容。
本章的教學目標有如下五條:
(1)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球類活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性。
(2)學習簡單的球類活動基礎知識,初步掌握簡單的球類活動基本技術和技能。
(3)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與協調素質,提高與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
(4)通過球類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自尊與自信心。
(5)增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關心集體、尊重對手、遵守紀律的良好體育風尚。
2.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特點
(1)在水平(二)的基礎上,提高了小球類的基本技術、集體配合和簡單規則的要求,並逐步建立戰術概念。
(2)加強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對抗性活動和游戲,逐步向小球類的簡易教學比賽過渡。
(3)球類教學內容突出了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注重學生的運動參與、自主學習、集體意識、合作交往、情緒調控的能力培養。
(4)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保留了球類活動的特徵,降低了技術難度要求,體現對體育文化的傳承。
3.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內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礎知識(包括:小足球場地及設備規格、足球基本規則——擲界外球、踢球門球、踢角球、罰點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顛球與游戲;運球與游戲;踢球與游戲)
(2)小籃球
① 籃球基礎知識(包括:籃球場地及設備規格;籃球基本規則——推人犯規、拉人犯規、阻擋犯規、腳踢球違例、拳擊球違例)
② 籃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耍球游戲;傳球游戲;運球游戲;投籃游戲)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礎知識(包括:羽毛球場地;羽毛球基本規則;發球違例的幾種情況)
② 羽毛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戲;低手擊球游戲;高手擊球游戲)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礎知識(包括:檯面的區域;擊球時間劃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術與游戲(顛球游戲;擋球游戲;發球游戲;攻球游戲)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與學法
(1)五、六年級的小球類教學,教師要有目的地提高體育文化的內涵,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游戲和競賽活動中學習規則,掌握安全活動的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懂得安全地參加球類活動。
(2)五、六年級學生對球類運動的學習正處於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接觸球,讓學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對場地器材條件較困難的地區和學校,可因地制宜地開發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製麻繩球、藤球、棕球等用於小籃球、小足球活動。
(3)充分發揮球類游戲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要講究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採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積極、快樂地學習。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合作的互動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互相觀察、互相模仿、互相幫助的同時,應提倡師生之間共同參與,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例如,針對小球類活動對抗性較強,運動量較大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體驗身體疲勞時的心理感受;針對小球類活動對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自信、自強,培養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針對小球類活動的群體性特點,教師可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同伴和群體之間的協作配合,以增強他們對人際和社會交往的適應能力。
7. 什麼是小學體育特色課程有確切的定義沒有
總體目標:以「培養體育特長,增強學生體質,打造體育品牌」為特色辦學理念,以特色體育項目為突破口,以大課間體育活動為抓手,以點帶面,從體育的崛起,帶動五育並舉,以體育德,以體益智,以體強志,以體養性,以體興校,使學校形成鮮明的辦學風格,學生有特長的基礎上,
以體育常規課堂和競技體育協同發展為重點,通過「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的推進,使我校成為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全面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打造精品學校奠定堅實基礎。
8. 六年小學生活中,我們獨立攻克過難題,搞過特色活動,如體育,美術,語文實踐活動……每逢我們成功的時候
猛、關羽的忠誠和善戰、諸葛亮的足智多 謀
謀都令我非常著迷,可是,一張書簽只能
畫一個人物,畫誰呢?我一時拿不定主意
了,還是聽聽家人和同學們的意見
吧!「老爸,三國中的人物您最喜歡誰
啊?」我問爸爸,爸爸毫不猶豫地回
答:「當然是關羽啦!他為人忠誠,武功
高強,受人尊重,誰不喜歡他啊!」,媽
媽和爸爸的答案一樣,看來大家都「英雄
所見略同」!第二天上學,我又去問了班
上好幾個同學,多數同學都最喜歡關羽。
看來,就是他了----關羽!周末比賽的時
間終於到了,那天放學回家,作業做完,便開始了「書簽製作工程先准備 光滑的硬紙,按
照6cm×12cm的規格剪下了一張書簽,然
後拿出了彩筆和鉛筆,開始精心設計我心
9. 如何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開展花樣跳繩論文
首先,我要不斷地學習,提高個人花樣跳繩能力並時刻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其次,建立以花樣跳繩的班級文化,校園文化、學校宣傳櫥窗里要有跳繩的有關知識;紅領巾廣播要有花樣跳繩專題。再次,要求學生人手一繩,組織藝體老師編排大型繩操,指導學生掌握有關跳繩的有關知識、技能。除此之外,在校內還要爭取全體老師的支持和參與,在校外要贏得社會和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2)落實規范:特色活動的教育科研不同於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也不同於一般的教研工作,它是一種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特色活動領域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的認知活動,如不按照這種規范去操作就不可能收到一定的實效。因此,要首先制定《花樣跳繩特色活動實施方案》確立了活動的目標、措施、實施辦法、步驟等。其次,選擇所要實驗的班級,最後,要注重過程管理及計劃的實施,這樣,才能使花樣跳繩的特色活動研究更具有規范化、科學化等。 (3)優化教學:花樣跳繩既然是學校的特色活動,那麼在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依據「課內打基礎課外展特長」的原則,把體育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作為課題的重點來突破。① 優化課堂教學:提供多種跳繩方法,並根據不同年級安排由易到難的動作,首先主要做到以激發興趣為基礎,以技能、技術與身體機能為提高,以表演、比賽為鞏固,如:在進行低年級教學時,主要是從發展學生興趣著手來設計教學方法,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評價,學會比賽等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② 強化技能訓練:花樣跳繩特色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特長與基礎的關系,普及與提高的關系,在普及跳繩活動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我認為更要進一步強化課外的訓練,要成立了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有計劃訓練。為了更好地提高繩的技能水平,我們還應該給每位運動員提供展示的平台。 (4)強化考評:考評是一種能促進體育活動踏實開展的有效手段,我們要通過強化考評來規范花樣跳繩活動開展,達到增強學生的體質。 (5)特色表演:為了要讓花樣跳繩特色活動的進一步深化,我設計花樣跳繩的活動方案,並成立花樣跳繩隊,並把它與舞蹈藝術相結合,讓它真正地走上了舞台,我校的花樣跳繩隊多次參加比賽、演出受到了學校領導和學生的一致好評,真正地做到提高學校特色跳繩活動的實踐價值與社會價值,並真正贏得社會和家長的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