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教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 教學文摘 → 教學論文 手機版
【摘要】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龍」、「成鳳」,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培養 激發 良好 學習 習慣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我們想到的是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大有好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他們順利進行學習活動的保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古人雲:「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能在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雙贏的效果。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討。
第一、要從小節開始,持之以恆。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恆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 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自學的積極性就越高。 激發興趣就是要把學生已經形成的潛在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第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重視與保護孩子的自尊。多贊許,少責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認為沒人愛他,缺乏自信。平時多創設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平時,遇事常對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錯」。因為孩子自我評價往往依賴於成人的評價,成人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就會在幼小的心靈中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劉永勝教授總結的:「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的行字歌訣,就能幫助學生增強自學的自信心。特別對於學困生,學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發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關愛的營養不良,有學校教育的知識斷層。作為教師,有必要對學生調查研究,摸清情況,利用學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知識為依託進行針對性的個案研究,並找出能切實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行為的辦法來。這樣的個案研究,既是對學生的終生發展負責,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第四、幫助學生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據有關資料統計:89.6%的同學認為自己作業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業時沒看清題目要求就開始解答了。還有3.2%的同學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這些不良的習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能力、影響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不僅是教育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需要,也是幫助學生依靠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掌握能力的關鍵措施,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義。
第五、幫助學生養成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勤思好問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礎的需要,同時也是培養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一習慣的培養應孕育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
㈡ 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主題班會
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逸夫小學四年級(4)班
一、前言: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
在新的學年裡,我們將把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作為學校進行德育建設的有力切入點,以市局提出的「習慣養成雙十條」為主要內容,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1、什麼是習慣?
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是經過反復訓練而養成的語言、行為、思維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們頭腦中所建立起來的一系列條件反射
從心理上來說,行為一旦變成了習慣,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需要。當你再遇到這類情景的時候,不用過腦子就會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就會覺得很別扭。這說明行為已經具有了相對的穩定性,具有了自動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們去監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也就是平常說的「習慣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這種刷牙的動作只能行為,不能叫習慣。如果你起床後連想都不想,就自動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覺得嘴裡特別扭,這種刷牙就變成了習慣。
2、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期:幼兒園和小學階段。
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一二年級又是最佳期。據研究發現,到了初中再培養習慣就難多了。一旦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再想改正就難多了。
中國教育鼻祖孔子對從小養成習慣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說過,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 蔡元培先生也曾說過:「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則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索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應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就要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
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主要包含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提出十項要求,簡稱「習慣養成雙十條」,具體內容如下:
(一)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內容
項目 意義 目標細化要求
1、學會傾聽的習慣 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就能積極地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就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 1、上課不做小動作,不玩玩具及學慣用品,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2、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看他們發言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3、要傾聽老師講解,並按要求認真練習。
2、善於思考的習慣 善於思考,主要是指體現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法、思維品質,它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有利於培養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於增強人的發現、發明和創造能力。 4、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5、善於發現,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教師請教。6、課前預習知識,不明白的問題提前做好標記。
3、敢於提問的習慣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新課程教學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 7、勤於思考,敢於質疑,與人交流,不怕說錯。8、發言時,站得直,口齒清,講普通話,聲音要洪亮。
4、與人合作的習慣 合作學習是21世紀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並在思想的碰撞中迸發創新的火花。 9、主動和同學、老師合作,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共同解決問題。10、與同學交流時,要尊重別人的意見和觀點。
5、自主讀書的習慣 閱讀是文化積累和文化建構的重要途徑,對人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1、養成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注重知識的積累。12、樂於讀書,願意和書交朋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13、不閱讀不健康書籍,不看不健康光碟,不瀏覽不健康網站。14、愛護書籍,不在公用書籍上亂寫亂畫。
6、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准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 15、讀寫姿勢端正,會正確執筆,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頭,執筆處離筆尖一寸。16、書寫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潔凈,不亂用塗改液和修正紙。文字和符號都要規范,格式要美觀。
7、自評互評的習慣 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學生學會激勵性的評價,既會評價自己,又會評價別人。通過評價,引發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反思,達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目的。 17、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學生學會激勵性的評價,既會評價自己,又會評價別人。
8、搜集資料的習慣 搜集資料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技能和習慣。 18、能利用查閱圖書、上網瀏覽、實地考察、走訪調查等渠道主動搜集與學習相關的材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19、對搜集的各種資料能進行分析、歸類、整合。
9、動手操作的習慣 新課程特別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養成動手操作的好習慣。 20、學生能獨立完成教科書上所要求的各類操作實驗,操作步驟正確。
10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認真、獨立、按時完成作業,是進一步理解、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環節。認真、獨立、按時地完成作業,對於培養學生的意志、學習態度乃至成人以後的勞動態度都具有一定的潛在影響。 21、能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完成並細心檢查作業。22、注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
(二)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內容
項目 意義 目標細化要求
1、舉止文明的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23、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24、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25、自覺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26、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26、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27、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嘩。28、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29、集合做到「快、靜、齊」,觀看比賽文明喝采。
2、誠實守信的習慣 對一個人來說,「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人格力量」。 30、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31、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32、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3、尊重他人的習慣 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一樣, 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 33、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34、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一邊聽一邊考慮自己的事。35、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36、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37、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38、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自己的家庭情況不能隨便告訴別人。
4、守時惜時的習慣 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從而養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 39、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40、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41、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畢。42、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
5、懂得感恩的習慣 學會感恩是人性的體現, 懂得感恩是責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為時代的呼喚,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 43、聽從父母、老師的教誨,不頂撞父母、老師。44、體會父母、長輩的艱辛,主動給老人洗腳、捶背、夾菜等。45、主動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46、孝敬父母,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47、要尊重環衛工人、交通警察的勞動。
6、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目前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 48、愛惜學慣用品,不在課本上亂寫亂劃,不隨便撕扯作業本。49、不隨便向家長要錢,不亂花錢買零食、玩具等。50、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浪費飯菜。51、節約用電、用水,做到人走燈滅,水龍頭用後隨時關緊開關。52、對自己、他人、集體的財物要愛護,輕開關門窗,輕拿輕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亂寫亂劃亂貼。
7、遵守秩序的習慣 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則。沒有秩序, 任何集體活動都無法開展。 53、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邊行。54、上下學排路隊,紅燈停,綠燈行,不亂穿馬路,不在馬路上追跑打鬧。過路口,注意避讓車輛。55、購物、上車時自覺排隊,不加塞,集會時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場合遵守紀律,不大聲喧嘩。56、愛護學校、公園花草樹木和公共設施,不亂踩綠地,不隨手摺花枝,不亂塗亂劃。
8、勤於動手的習慣 自己動手可以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能力。 5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疊被褥,自己洗衣物。58、利人利已,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9、鍛煉身體的習慣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工作、成才的基礎。鍛煉身體不但能讓身體結實健康, 還能磨煉人的意志。 59、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課內外文娛、體育、科技活動,上好「兩操兩課」。60、學習運動常識,做好自我保護。61、在運動中要聽從指導教師的安排,在活動中不做帶有危險性的動作,不參加危險性較大的活動。
10、講究衛生的習慣 講究衛生是每一個人應有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小學生養成講究清潔衛生的好習慣特別重要。它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 62、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指甲內無污垢,身體無異味。63、飯前便後洗手。64、定期整理和清洗書包。65、愛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見到廢紙等垃圾物要主動撿起放到果皮箱里。66、不在牆壁上亂寫、亂畫、亂貼、亂掛。67、不吃變質食物,不喝生水。
三、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9月15日-9月30日):
1、召開全體教師會。由校長作報告,提高教師認識,在思想上統一。
2、召開學生動員會。學習市局提出的「習慣養成雙十條」、《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能背誦雙十條內容,初步制定各班要達到的目標。
3、初步制定實施方案。學校在廣泛徵求全體師生合理化建議的基礎上初步制定本校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要針對市局提出的「習慣養成雙十條」,每一條都要列出具體可行的內容,目標操作性要強。
4、教辦根據各校情況統一制定全街道《聖城街道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實施細則》和《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記錄簿》,下發學校,各校根據教辦實施辦法進一步修改、完善本校的實施細則。師生人人手中一份良好習慣養成標准,
5、發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了解學生養成教育的內容,在認識上與教師保持一致,並與學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學生的最佳效果。
(二)分步實施、強化整改階段(06年10月-07年1月):
時 間 習慣養成教育整改內容 習慣養成教育鞏固內容
學習習慣 行為習慣 學習習慣 行為習慣
第六周 1、學會傾聽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
第七周 2、善於思考的習慣 2、誠實守信的習慣 1、學會傾聽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
第八周 3、敢於提問的習慣 3、尊重他人的習慣 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2、誠實守信的習慣
第八周 1、對前段的整改內容進行檢查評比。2、各班及學校召開交流會。
第九周 期中檢測 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3、敢於提問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2、誠實守信的習慣3、尊重他人的習慣
第十周 與人合作的習慣 守時惜時的習慣 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3、敢於提問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2、誠實守信的習慣3、尊重他人的習慣
第十一周 自主讀書的習慣 懂得感恩的習慣 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3、敢於提問的習慣4、與人合作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2、誠實守信的習慣3、尊重他人的習慣4、守時惜時的習慣
第十二周 認真書寫的習慣 勤儉節約的習慣 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3、敢於提問的習慣4、與人合作的習慣5、自主讀書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2、誠實守信的習慣3、尊重他人的習慣4、守時惜時的習慣5、懂得感恩的習慣
第十三周 自評互評的習慣 按規則行動的習慣 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3、敢於提問的習慣4、與人合作的習慣5、自主讀書的習慣6、認真書寫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2、誠實守信的習慣3、尊重他人的習慣4、守時惜時的習慣5、懂得感恩的習慣6、勤儉節約的習慣
第十三周 1、對前段的整改內容進行檢查評比。2、各校及教辦召開交流會。
第十四周 搜集資料的習慣 自己勤於動手的習慣 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3、敢於提問的習慣4、與人合作的習慣5、自主讀書的習慣6、認真書寫的習慣7、自評互評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2、誠實守信的習慣3、尊重他人的習慣4、守時惜時的習慣5、懂得感恩的習慣6、勤儉節約的習慣7、按規則行動習慣
第十五周 動手操作的習慣 積極鍛煉身體的習慣 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3、敢於提問的習慣4、與人合作的習慣5、自主讀書的習慣6、認真書寫的習慣7、自評互評的習慣8、搜集資料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2、誠實守信的習慣3、尊重他人的習慣4、守時惜時的習慣5、懂得感恩的習慣6、勤儉節約的習慣7、按規則行動習慣8、自己勤於動手的習慣
第十六周 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自覺講究衛生的習慣 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3、敢於提問的習慣4、與人合作的習慣5、自主讀書的習慣6、認真書寫的習慣7、自評互評的習慣8、搜集資料的習慣9、動手操作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2、誠實守信的習慣3、尊重他人的習慣4、守時惜時的習慣5、懂得感恩的習慣6、勤儉節約的習慣7、按規則行動習慣8、自己勤於動手的習慣9、積極鍛煉身體的習慣
第十七周 1、對前段的整改內容進行檢查評比。2、各班及學校召開交流會。3、表彰、獎勵。 1、學會傾聽的習慣2、善於思考的習慣3、敢於提問的習慣4、與人合作的習慣5、自主讀書的習慣6、認真書寫的習慣7、自評互評的習慣8、搜集資料的習慣9、動手操作的習慣10、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1、舉止文明的習慣2、誠實守信的習慣3、尊重他人的習慣4、守時惜時的習慣5、懂得感恩的習慣6、勤儉節約的習慣7、按規則行動習慣8、自己勤於動手的習慣9、積極鍛煉身體的習慣10、自覺講究衛生的習慣
第十八周 以上十條內容 以上十條內容
此階段最為重要,各班要做好:
1、各班從學生年齡認知特點出發,明確各年級階段養成教育重點。其中低年級突出:文明禮貌教育,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中年級突出:集體主義教育、培養良好行為習慣;高年級突出:社會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認識水平,勤奮向上,自尊自愛。
2、注意在學科教學中,進行養成教育訓練。課堂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主渠道主陣地,課堂上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嚴格教學常規,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各班平日:堅持誦讀詩文訓練、三筆字訓練和口算練習。每周:寫一篇日記或閱讀筆記。每月:進行一次學習情況評價,評價材料裝入學生成長檔案袋。
3、針對不足,矯正培養。各班對照《實施細則》,查找不足,注重不同類型的學生,採取針對性措施,進行矯正培養,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力爭做到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個文明小公民
4、各班要堅持以評價促養成,以活動促養成。堅持每日每周的自評、互評、師生共評和家長參評的形式,不斷通過主題演講、專項討論、知識競賽、我為班級添光彩、爭做文明學生、重大節日慶典等多種渠道、多種活動讓學生熟知標准並付諸行動,注重過程評價,鞏固已形成好習慣,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從而遂漸形成良好習慣。
5、組建「偵察隊」,指定實施計劃。以中隊為單位,組織發動少先隊員從公共衛生、個人衛生、飲食衛生、舉止文明、勤儉節約、按規則行動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習。
6、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寓教於樂。可採用競賽、演講、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導隊員熟記雙十條內容。
7、培訓學生骨幹,自覺執行《細則》。對部分較差的學生進行強化訓練。
8、表彰、獎勵。學校將每月組織一次評比檢查。學期結束,學校對檢查評比進行表彰,評選優秀教師、優秀學生及先進班集體。
本階段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主要材料有:(1)班級好習慣集錦。(2)不良習慣的矯正個案。(3)在活動中改正快,表現突出的同學和班級(4)良好習慣養成記錄簿:我改掉了哪些壞習慣。(5)教師的論文和反思(6)班主任經驗交流材料。
(三)鞏固養成階段 (07年1月-07年7月 ):
為了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使個人終生受益,最終形成個人良好地品質,學校仍將每月進行一次檢查評比,成績記入各班主任量化考核當中,以此督促活動落到實處。
四、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方法
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經驗總結法
l、講道理:學校講,班主任講,讓生明白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明白養成好習慣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復訓練:習慣的培養是不能單靠說教的,要靠嚴格的訓練:訓練過程中重要的四個字:嚴格、反復,要翻來覆去,沒完沒了地進行訓練。好的習慣不是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夠形成的,如讀寫姿勢正確一項,就必須每次寫字都要提醒學生坐正立直,堅持很長一段時期,反復訓練,慢慢地孩子就養成了好習慣。不能企圖只提醒兩三次學生們就能做好。
3、自我約束:利用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記錄簿,記錄在養成某個好習慣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難的心情和養成好習慣的措施。
4、教育活動:是載體,是動力。學校和班級要有計劃有組織的在不同時間段多渠道、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
5、成立「養成良好習慣」小隊,在學校、社區、家庭中爭做小宣傳員,宣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時監督同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6、抓好「三個常規」(一日常規、紀律常規、衛生常規)一天一檢查,「四個規范」(語言、行為、儀表、環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師、各任科教師)共同目標,「三條渠道」(學校、家庭、社會)相溝通。
五、習慣養成教育評價方法
建立評估制度。評估指標進行量化評分。
六、習慣養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領導小組。組長:丁榮明 副組長:黃春霞 成員:刁淑敏、魏瑞愛、林鳳玲、劉效成。
2、少先隊組織學生一天一檢查,一周一總結。將檢查結果每周一在「紅領巾廣播站」公布。
七、良好習慣養成應注意的問題 :
1、高度重視,常抓不懈。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不是靠某個人就能辦好的,它需要學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齊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各學校要高度重視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把習慣養成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建立長效評比機制,促進工作長期開展。要建立周例會通報制度,將習慣養成作為重要內容每周一次情況通報,並通過各種比賽活動,進一步調動教師、學生的積極性。
2、目標要一致。習慣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注意橫向和縱向之間的聯系,各方面要求要協調一致,班級的要求與學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課教師的要求與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級與高年級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與學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則的話,學生就會無所適從。
3、行為引導,反復訓練。任何一種良好習慣的形成與鞏固都要經過一個相當復雜的發展過程,小學生自製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師在向學生講清「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同時,還應狠抓行為的訓練過程,可以根據訓練內容進行專項訓練,做到整改一條,鞏固一條;再訓練一條,再鞏固更多。通過反復抓,抓反復,真正實現學生錯誤認識向正確認識的轉化,再由正確認識向正確行為、良好習慣的轉化。
4、師生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兒童的行為是從模仿開始的,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時時處處為學生做表率。作為教師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習慣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壞習慣需要矯正?
5、注重體驗,激勵帶動。養成教育貴在主動發展。各校要通過引導學生開展「爭當合格小公民」、 「誠信回歸,學做真人」、「告別零食,告別游戲機」、「小手牽大手,共創清潔園」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道德、選擇行為、進行自我批評與合作競爭,從而自覺遵守規范。與此同時,組織開展「學、比、評、查、獎」活動,樹立典型,激勵全體學生趕超先進。
6、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 要各校要採用召開家長會,建立家校聯系手冊,百名教師訪千家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指導和督促家長從自身做起,配合學校共同抓好對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齊抓共管的局面。
習慣養成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們要認真總結以前的經驗和做法,根據新時期的要求和學校實際,進一步發展完善教育方案,創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㈢ 小學生怎樣養成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
你好
一、養成教育的意義: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一二年級又是最佳期。中國教育鼻祖孔子對從小養成習慣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說過,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 蔡元培先生也曾說過:「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則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索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應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就要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二、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
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主要包含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提出十項要求,簡稱「習慣養成雙十條」,具體內容如下:
(一)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內容
1、學會傾聽的習慣((1)上課不做小動作,不玩玩具及學慣用品,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2)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看他們發言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3)要傾聽老師講解,並按要求認真練習。)
2、善於思考的習慣((1)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2)善於發現,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教師請教。(3)課前預習知識,不明白的問題提前做好標記。)
3、敢於提問的習慣((1)勤於思考,敢於質疑,與人交流,不怕說錯。(2)發言時,站得直,口齒清,講普通話,聲音要洪亮。)
4、與人合作的習慣((1)主動和同學、老師合作,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共同解決問題。(2)與同學交流時,要尊重別人的意見和觀點。)
5、自主讀書的習慣((1)養成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注重知識的積累。(2)樂於讀書,願意和書交朋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3)不閱讀不健康書籍,不看不健康光碟,不瀏覽不健康網站。(4)愛護書籍,不在公用書籍上亂寫亂畫。)
6、認真書寫的習慣((1)讀寫姿勢端正,會正確執筆,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頭,執筆處離筆尖一寸。(2)書寫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潔凈,不亂用塗改液和修正紙。文字和符號都要規范,格式要美觀。)
7、自評互評的習慣((1)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學生學會激勵性的評價,既會評價自己,又會評價別人。)
8、搜集資料的習慣((1)能利用查閱圖書、上網瀏覽、實地考察、走訪調查等渠道主動搜集與學習相關的材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2)對搜集的各種資料能進行分析、歸類、整合。)
9、動手操作的習慣((1)學生能獨立完成教科書上所要求的各類操作實驗,操作步驟正確。)
10、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1)能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完成並細心檢查作業。(2)注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
滿意請採納
㈣ 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有哪些好方法
兒童、青少年應該養成的好習慣
(一)生活習慣
生活是人生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兒童綜合素質的體現。它包括飲食、起居、排便、衛生等習慣,做到按時睡眠、起床、安靜睡眠並有正確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咽,飯前便後正確洗手、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等。玩具玩完後必須放回原處,逐漸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清潔,講衛生,有條理的好習慣。
我不小、我能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早晚自己穿衣、洗漱、鋪床疊被
(2)用完的用具放回原位,桌面鋪位干凈整潔。
(3)自己整理書包、書桌、書櫃、房間。
(4)自己的小件衣服自己洗
(5)幫助父母學做家務事
(二)文明禮貌習慣
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父母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 "謝謝」 「對不起」 「請原諒」。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打招呼,別人問話要先學會傾聽,並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道德習慣
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兒童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種行為規則,尊敬關愛長輩,不隨地大小便、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務,遵守交通規則,能換位思考、團結友愛等等。
(1)誠實、守信、不說謊話,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2)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不打架、不罵人
(3)與客人主動打招呼,多用禮貌用語
(4)遵守公共場所秩序,不大聲喧嘩、追逐打鬧
(5)講究衛生、穿戴整潔、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四)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兒童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兒童的成材直接相關。它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學習好的孩子學習習慣都比較好,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多數並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不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專心認真,經常進行廣泛的閱讀,知道珍惜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等。
1.提前預習的習慣
幫助學習"暫時落後"的孩子迅速趕上去的最佳途徑是預習.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
2.及時復習的習慣
據研究證明,人的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上課時認真聽課就是把知識從人的大腦中由瞬時記憶變成短時記憶,及時復習可以使知識從短時記憶轉化時長時記憶.
3.主動識字的習慣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困難是識字,而大量、機械的識字不但枯燥乏味,還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多採用兒童詩識字、韻語識字、詞串識字、閱讀識字等途徑,能為學生識字提供多樣的語境,有利於激發孩子主動識字的願望.
4.經常閱讀的習慣
當孩子有閱讀的願望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盡可能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材料,如兒歌、童謠、童話、故事及淺顯的五言古詩,也可以是幼兒園已學歌曲的歌詞、民歌、民謠和一些外國的優秀兒童作品、中國的《三字經》等.選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讓"閱讀"成為"悅讀".
5.口語交際的習慣
家長或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教育"的覺悟和意識,引導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說規范的語言,培養孩子准確把握語言的能力.
6.善於提問的習慣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輔導孩子學習時,多啟發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予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能著急.
7.規范書寫的習慣
盡管電腦日益普及,但硬筆書寫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傳遞信息和知識的技能,寫一手好字或者寫一手規范的漢字仍是一個優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在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問題上,家長要有書寫意識,一方面強調寫字姿勢,握筆姿勢,另一方面滲透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如字的基本構成、間架結構、占格問題等.因為兒童容易受暗示的影響,所以書桌整理得越干凈,越能靜下心寫好字,減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錯字、別字、漏字等現象.
㈤ 養成教育包含哪些內容
通過養成內在不斷自我更新的習慣,把學生從低級的學習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從而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最終實現教育的終極:不教而教;從孕育良好的品質與道德行為入手,健全人格,協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培養平和穩定的心理狀態。
養成教育又不僅僅是行為道德習慣的教育,它的內涵和外延要更廣更深,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人文教育系統工程,是大教育,但具體操作層面上的落點當然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養成教育理念與實踐體系很可能是一種重要的辦學理念。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的工作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都已明確指出,德育對於中小學特別是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推行養成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於在中小學推行德育的明確要求。
(5)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內容擴展閱讀
良好的習慣不是靠一天兩天,說養成就能養成的東西。對於課外注重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既有階段性,又有側重面。即在某個階段主要解決什麼不良行為或形成什麼良好習慣,都有一個側重。這個側重每位老師心中都要有數,以便統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
階段性的潛伏期,我們視養成其習慣難易程度而定。容易糾正的不良行為,或能很快養成良好習慣的行為,如:熟人見面互相問好,潛伏期短些;對於一些較難改正,頑固性的壞行為,或短時間較難形成良好習慣的行為,如:一些本性的行為,潛伏期一般要長一些。其目的是一個——實現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
㈥ 習慣式養成教育都需要做什麼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處於童年晚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發展處在一個從幼稚走向逐漸成熟的變動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可以使學生一生受益。
1、應要求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改變學習的無序狀態,減少學習的隨意性,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自發轉為自覺。
2、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的習慣。
3、養成上課主動作筆記的習慣。記筆記要求學生記重點、記難點,根據自己情況記要點,而不是照搬板書。
4、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往往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
二、轉換課堂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知識含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有了相當的發展,能運用概念進行抽象思維,求知慾特別旺盛。他們不滿足於課堂上拖沓的節奏和單一的信息刺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發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識,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為進入中學打好基礎。
三、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決定學生到中學後能否很快適應的主要因素。在小學高年級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教師要改變那種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 先在觀念上要為學生灌輸獨立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和
教師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是自己的職責,自己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一分勤勞一分收獲
2、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捨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像的空間,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
3、把教育的觸覺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從小學會樂觀積極地對待生活,增強自信心,積極地面對困難,去爭取學習上的勝利。
㈦ 怎樣進行小學生的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禮儀等行為習慣為出發點、洗涮、參加升降國旗,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在馬路上不打鬧、學習,課前要預習;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真假的能力;養成防火。三、「安全行為習慣」教育。而這些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培養體育愛好,從學習習慣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抓好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也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拓展自我生存空間。 1、知榮恥的好學生、實施內容、「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教育,具備安全生存,進行一系列的德育專項治理活動; 9,說明去向、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以有利於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等,深入開展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1,摒棄假惡丑; 8,外出時向父母道別,學會處理人與人,具備安全生存、「再見」,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生活有序,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上台階、有客人來訪、會共處,不以強欺弱,不闖紅燈中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中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各班主任,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心中有他人的意識、「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要愛惜身體、不隨地大小便;不吸煙、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禮節,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 3,課堂專心聽講,先讓長輩就座、守公德的好公民,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以培養全體學生良好的生活; 5、雜物、積極回答、學習能力和文明行為,創特色、勤於思考,不吃零嘴等等,是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及時回家、校門及圍牆、明禮誠信,要嚴肅、文明生活和自主學習的基本素養、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會自理、保護花草樹木、各處室、貼近生活,在家庭做一個有孝行、禮貌意識:(一)把學習習慣抓實學生在學校里最多的活動就是學習。 2、心中有集體、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同學要互助、守公德的好公民、勇於提問。三、整理內務行動要快。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在家庭做一個有孝行,課後按時完成作業,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訓練、莊重,主動發展,提高分清是非。 三,不睡懶覺,不隨地吐痰、學習能力和文明行為,要開展必要的禮儀、不打鬧。五,以每兩周為一個周期、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3; 7、抓好「四種習慣」的養成,跟老師說話要起立,而且和每個老師息息相關、日積月累、文明生活和自主學習的基本素養、紙屑,學會處理人與人、不早退,進行一個主題的專題治理,引導學生增強禮儀,且具有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學生,上台階,抓好普遍性學習習慣和不同學科學習習慣的養成、按時到校。播種一種行為,學校在日常學生德育管理的基礎上,促進學校良好校風,良好的學習習慣; 2、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使他們在學校做一個有個性、心中有集體、專項治理活動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管理的需要;要教育學生愛護環境,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行為習慣,聽父母教導、目標任務 重基礎;不亂扔瓜皮,生活有序 ,要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切實從小事做起、勤儉自強。要強化學生勞動習慣的養成;愛護公物、自強自立的好習慣:我們的德育工作要體現時代感;堅持與時俱進、擔責任的好孩子,學會處理人與人,樂於發現和探究;節約水電,使學生終身受益、愛惜糧食,收獲一種性格,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會共處、文明、政工處,更不同校外人員勾結尋釁滋事、學風的形成,端水送葯;堅持貼近實際、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健康向上、團結友愛的精神; 4、善惡,不頂嘴、人與社會、社會公德教育和誠信教育、活動基本原則,繼承和創新的原則,正確引導學生的道德行為,受到贊揚時說「謝謝」、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不敲詐。 4、知榮恥的好學生。引導廣大學生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人與社會,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知榮恥的好學生。五,培養良好道德品質,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禮節。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進行一個主題的專題治理,要使用「歡迎光臨」,針對學生管理中的突出問題;不打架滋事,天天洗腳,引導廣大學生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擔責任的好孩子。這樣可以使學生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會自理,與生活實踐相聯系,強訓練,性格決定命運、尊重長輩、會自理、不勒索別人的財物、心中有他人的意識、吃飯不獨占獨吃,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與核心,收獲一種習慣;不攀越欄桿,進出校門,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周到、如何做人處世的基本道理,穿戴整潔、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人與社會,培養良好道德品質,以每兩周為一個周期、中午問好!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使他們從小就懂得如何生活,使他們在學校做一個有個性、遵守公德,學校在日常學生德育管理的基礎上。引導廣大學生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即學習行為習慣。二,創特色;要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為切入點,還能堅持做一些家務勞動,經常洗澡、目標任務 重基礎、防電,具備安全生存,接待熱情。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教育和訓練應當作為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基礎性工作,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安全法制意識。這樣能培養學生學習的意識、美醜,提高主動參與社會交際的能力,常剪指甲,在社會做一個有教養,在家庭做一個有孝行。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學生成績進步的法寶; 6;堅持學校行政值日,不亂塗亂畫。 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培養學生自尊自信、安全行為習慣,積極鍛煉身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要堅持與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相一致、不喝酒;這樣學生養成勤勞儉朴。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更不隨意叫家長或親友到學校無理取鬧、擔責任的好孩子,努力培養出有較強的學習興趣,在社會做一個有教養,早起床,正確支配零用錢、貼近學生的原則,針對學生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注意引導他們在生活中身體力行,進行一系列的德育專項治理活動,不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生是社會未來的主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三)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叫同學綽號。大力普及「愛國守法,必須靠潛移默化,更是學校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積極進取,早上問早;堅持課內課外統一的原則; 起床、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會學習。二,不偷竊。二、「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上課有準備,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會學習、主要內容 (一)抓好學生品行習慣的養成,父母生病要問候。中小學德育是從抓養成教育開始的;播種一種習慣。 (二)抓好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防溺水的良好習慣,進辦公室前喊「報告」、果殼、禮貌活動,從身邊做起、衣著整潔。四、心中有集體,從培養一系列的具體行為習慣著手的、穿衣;注意飲食安全; 10,科學學習方法的獲得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習慣主要包括主動學習的習慣、團結友善、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那麼,提高學習效率、認真聽課的習慣、禮貌待人、形成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重要基礎、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專項治理活動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管理的需要,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講話態度誠懇、文明禮儀行為習慣,使他們在學校做一個有個性; 不遲到, 一、各任課教師齊抓共管的原則,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生產勞動,在社會做一個有教養,不騎車帶人、守公德的好公民、會共處。在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
㈧ 如何加強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正如一位教育家說的那樣,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在增殖,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新課程計劃也提出這樣的要求:「初步養成關心他人,關心集體,認真負責、誠實、勤儉、勇敢、正直、合群、活潑、向上等良好品質和個性品質,養成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我認為可以劃分為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家庭行為習慣等,個人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是要培養與人合作的精神,獲取和完善獨立探索中的未知,矯正自主學習中某些心理偏差和行為偏差。一、對學生行為特點的思考:行為是人的心理、意識參與外部活動時其外部表現的組合。心理、意識是行為的內部基礎,活動、行動是行為的外部載體,行為是心理、意識、活動、行動的表現與結果。統觀現狀,學生行為特點主要表現為:1、活動性:一為它總是憑借活動的動作與行動表現完成的;二是行為的表現與完成有一個活動過程。因此,必須引導學生在多種活動中,教育、矯正和評價習慣。2、意識性:行為都受一定的心理、意識來支配,無意行為也在潛意識的操縱下產生。運用合理的心理輔導藝術,有利於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支配言行。3、適應性:行為是個體適應環境的工具,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不同個體行為的適應性水平則不同,同一個體的行為水平也有差別。無論是社會、學校還是家庭都必須為學生創設有利的環境,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的形成。4、復雜性:人的心理紛繁復雜、所處的環境也五彩繽紛,因而心理與外在環境相互作用下的行為,自然具有復雜性。對學生的培養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恆。5、良莠性:行為有優劣、好壞、良與不良之分。學校教育應當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預防其不良行為。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是一種普遍存在,主要是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過程的差異。它的現實表現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不同的個體在不同的領域里會有不同的特長和才能;二是不同的個體在同一領域里會有不同的發展水平。由於智力差異、原有知識水平的差異和認知方式的差異的存在,學校教育要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一是要提高其心理素質,讓它在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二是組織多種活動,使學生都有主動參與的機會。二、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思路與方法:1.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葉聖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麼,往單方面講,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練習和不斷重復固定下來的學習方面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定型化、自動化了的行為方式。習慣養成後,就會使人不必耗費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學習任務,並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緒體驗。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使學生順利地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1)培養學生質疑問難,勇於提問,敢於挑戰的學習品質,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前提。(2)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自覺研討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時應注意結合各學科的具體任務,教給學生具體的學習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學過程中,如果遇到較難解決的問題,還應教會學生形成善於與他人研討交流的習慣,以此相互砥礪啟迪,集思廣益、博採眾長。(3)聯系學生實際,文道有機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先生說:「習慣是從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習慣,而且都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復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大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教師要在學生有了學習要求的情況下去教;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要求記;要在學生明白行動規則的條件下再要求去做。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習慣,努力創設和諧的教學氣氛,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這不僅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復一日,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受益無窮。2.優化環境,家校同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小學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環境,環境不同造就他們不同的思想品質、性格特徵,根據一些資料記載和教學經驗所得:小學生不良行為的根源不在自身,而在於現實社會中不良環境,以及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我的體會是:A.注重榜樣的示範作用,榜樣的示範作用是巨大的,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本身的示範作用就尤為重要。教師隨時隨地都給學生留下端莊的儀表,整潔大方的形象。臉上的表情寫滿了一個人情緒。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有生命、會思想的孩子。教師應時時以飽滿的情緒,高漲的熱情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性格示範:教師良好的性格是積極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師對現實生活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有助於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熱愛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師有穩定情緒,有助於學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師堅韌的意志有助於學生形成堅毅的品格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行為示範:教師的行為應充分表現其教育性,在講課時應體現語言美,操作時表現出諧調美,板書時表現出文字美,教態中展現氣質美,讓學生在潛移化中接受教育。人格示範:學生是教師的影子,教師的人格時時處處影響著學生。教師要做到誠實守信,求真正直。凡是答應學生的事情一定要保證做到,決不食言。B.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者,製造人才之所也。」尤其是現代社會,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十餘年左右,乃至更長的時間在學校這個環境中生活。因此,學校的狀況如何,對學生的學習、成長關系極大。因此,我們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如窗明幾凈,教室走廊地面發光見影,學生自然就不會隨地吐痰或亂扔紙屑,教學設備先進,管理規范,學生自然不會亂刻亂畫,教室物品擺放整齊,學生物品也會擺放得整齊有序等等。我們還充分運用學生自己的宣傳陣地,如板報、特色專欄、名言警句欄、優秀作業欄等等,引導學生學會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怎樣學習。一是利用晨會課學習《日常行為規范》、《第二中小學三字歌》,聯系現狀,引起學生反思;二是在國旗下講話中或組織班會、隊會進行專題討論,現身說法,深入領會,提高認識。三是做好專欄導向。宣傳好的典型,刊登學生來稿,注意針對性,啟發性,幫助學生在良好的育人環境中養成習慣,產生效果。優化家庭環境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課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長,又是孩子的第一個教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家庭環境的狀況和父母的言行,對子女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這一方面是由於子女與父母之間是有一種特殊的血源關系的感情紐帶聯系起來的,這是父母影響孩子、孩子向父母學習的最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也由於父母與子女朝夕相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子女是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傳統習慣、生活作風、品德等,對孩子的個性,習慣和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孩子是否誠實、文明、謙虛等等,無不與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潛移默化有關。再一方面,還由於家庭的影響具有早期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其特殊作用是其他影響所不能代替的,不論在學校接受教師、同學的影響,還是走向社會接受領導、同事的教育,都是暫時的、可離的,而家庭影響則是長期的、終身的。作為父母,既要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購置必要的書籍、學慣用具等,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還應在言談、行為、思想、信仰、習慣、愛好等方面提供優良的示範。總之,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以身作則,才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因此,在整個行為訓練和習慣養成過程中,我們注重與學生家長緊密聯系,強調互訪,要求互勵,注重互諒,以其獲得更佳的效果。我們將學生守則及一些規范中的內容化為可實踐的東西,讓學生分階段,有重點地在家中「練習」,並定期召開家長會,或通過家校聯系本,讓家長把「練習」結果向老師匯報,如外出回家打招呼,尊敬長輩等。我們與家長結對子,滲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方法指導,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具體分為四步:第一步,師生共同填寫家庭基本情況,教師填寫不良行為習慣發生的時間和主要事實、教學效果;第二步,家校共同分析原因,進一步研究矯正措施,使看法趨於一致,形成教育合力;第三步,進行效驗跟蹤記載;第四步,開展矯正評價。社會風氣。社會風氣是一個社會精神文明的綜合指標,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習慣、志氣、愛好等,對社會成員和社會團體來說,社會風氣表現為一種無意的社會外部控制,對改變人的思想和情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良好的社會風氣對人們學習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有決定意義。這種決定意義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正確的學習態度。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助於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二是良好的學習情緒。學習情緒是伴隨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活動而出現的一定心理反映。這種心理反映,對人們積極努力學到更多的知識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三是堅定的學習信念。信念是人們對於生活、事業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學習信念的產生和形成,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緒,二者結合起來,共同支配著人們的行動,刻苦學習,實現理想和目標。可見,良好的社會風氣,是人們學習的重要環境之一。小學生年齡小,明辨是非能力差。不良的社會風氣,會腐蝕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良好的社會風氣,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因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3.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以學生為本,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素質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主人意識」以至健康成長。學生行為習慣的好壞直接反映了學校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業成就的保證之一。陶行知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可見,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糾正行為偏差的能力。(1)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在教研活動、學科教學以及點點滴滴的日常管理中,我的體會是:A.藉助兒歌,自評和互評相結合。我們把行為規范化成「三字經」,每條為一顆星,在班內設置奪星欄,逐條學習評比,每周評一次,學校定期檢查總結評比,通報情況。B.幹部負責與學生督促相結合。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還要充分發揮班幹部的作用,千方百計激發他們的責任心與使命感。加強對小衛生檢查員、作業量督促員、圖書管理員、值日長等小幹部的培養,讓他們對全班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文體、常規等情況進行記載總結,指出不良習慣,必要時進行協調處理,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C.持之以恆,及時強化。學習行為一經規范,就要按規范嚴格要求,加強訓練,經常對照,督促去做。在培養規范化行為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要及時予以強化,老師在日常的訓練中要善於觀察,發現正反兩類典型。抓兩頭,促中間,樹榜樣,同時重點幫助習慣差生,促其改正,要求學生時時處處規范言行,長期這樣,才能慢慢見效。(2)提高學生自我導向能力。引導學生自己問自己:今天在學習、生活等各類活動中應注意糾正哪些不良行為習慣。做到胸中有數、井然有序、有的放矢。促使學生在積極地尋求自我目標的心理過程中,不斷提高自我導向能力。(3)提高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引導學生在行動中強化認識,自覺地、有目的地用實際行動做到自己認可的程度。(4)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引導學生對行動進行對照、綜合、鑒別,對一天行為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在全面剖析自我、客觀公正地評價自我、肯定否定自我的心理過程中,找出值得肯定、發揚的,需要改進的,在自我認識、自我比較、自我反醒中提高自我評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