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解綱要與指南提出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目標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指學前兒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以及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2、系統性原則是指選編的科學教育內容是按照由近及遠、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認知規律編排。3、技術①泛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廣義的還包括相應的生產工具和其他物質設備,以及生產的工藝過程或作業程序、方法。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按其層次,從上到下一般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即可以分解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目標和活動目標等四個層次。並且分別闡述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目標和活動目標等。1、觀察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啟發學前兒童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客觀世界的事物與現象,使之獲得具體的印象,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種方法。2、小實驗是在人為控制條件下,教師或學前兒童利用一些材料、儀器或設備,通過簡單演示或操作,對周圍常見的科學現象加以驗證的一種方法。3、科學小製作就是學前兒童在教師的指導下,用紙、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無毒無害的廢舊材料製作各種簡單的玩具或陳列品,使兒童在這種動手動腦的活動中積累簡單的科學經驗,掌握一些粗淺的科技知識和操作技能。4、分類亦稱「歸類」,是根據事物的異同,把事物集合成類的過程,即把一組物體按照特定的標准加以區分,抽取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徵,進行概括的過程。1、操作性問題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材料就是指輔助科學教育進行的,用來幫助兒童進行科學學習的各種工具。既包括教師向區角投放的供兒童自選活動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兒童自由探索的材料,還包括在教師專門組織的科學教育活動中為兒童投放的材料。3、集體教學活動就是教師根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課題,決定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法和技能,並創設相應的環境,提供合適的材料,面向全體學前兒童開展的科學教育活動。簡單的說,是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的集體性的科學教育活動。
⑵ 小學藝術教育該怎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論文
一、源頭活水清如許,東風細雨潤春蕾
藝術教育是我校的傳統教學項目、特色品牌項目。我校小學生民樂團自1999年7月建團至今,已經舉辦民樂專場音樂會數十場。曾經在北京中山音樂堂舉辦全國首家小學生民樂團專場音樂會,為山東省創造教育研究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舉辦專場音樂會,赴濟南舉辦山東省九五教育成就展專場音樂會,應邀在人民大會堂「首屆中國少年兒童藝術節閉幕式暨頒獎晚會」上進行演奏;在本市以每年一屆音樂會的學校傳統,已經連續推出了七屆。這一系列舉措,奏響了我校藝術教育的華彩樂章,有力的促進了學生藝術素養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
立足厚實積淀,著眼改革創新。2008年,我校改革藝術教育的教學形式,將原來的課外輔導方式改為校內選修課。我校的藝術選修課,本著「堅持教育公平原則,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藝術教育的受益者」的原則,學生通過選修課學習,每人至少具備了一種藝術特長。2010年又將民樂教學納入校本課程系列。把藝術教育推向了深化研究與提升階段。
二、藝術資源賽寶藏,雙師教學伴成長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校的藝術選修課在課程設置、內容選擇、學生選修、教師配置等方面廣開門路,兼容並蓄,開拓創新,做到了課時設置合理,教材開發適宜,學生安排有序,師資充裕優質,力求規范而高效。
1、開設藝術選修課
《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設置指導意見》指出:將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統籌安排、綜合使用,共占課時總量的16.8%,學校可以把學校課程和地方課程的課時綜合使用,集中或分散開設。
《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規定:小學階段的課程以綜合課程為主,鼓勵選擇綜合課程。
我校充分利用地方與學校課程的課時,集中安排綜合的藝術選修課,設置為每周2課時,每學年約64課時。
藝術選修課程以民樂教學為主,同時開設舞蹈、合唱、美術等科目,以滿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民樂選修的內容包括民樂基礎知識、樂器演奏基本技法、民樂歷史知識與經典作品、民樂演奏的團隊知識和禮儀知識、樂器養護知識等。樂器教學則按照打擊樂、笛子、嗩吶、笙、二胡、大阮、琵琶、古箏、柳琴等類別進行分組(班)教學。
在選修課時間,要求學生人人選擇一門有興趣的課程參與學習。學生選修採用個人自願與教師選認相結合的方式,學生依據興趣愛好提出各自的選修意向,選修課教師負責面試,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確定學生的選修科目以及各類課程的選修人數。已經選修的學生,如果中途興趣轉移或學習不適宜,可以重新選擇。
學校按科目、組別組建臨時走讀班,設置固定教學場所。如組建了二胡大(小)班、笛子班、大(中)阮班、琵琶班等,學生每次參加選修學習都要到指定的教室去,常年不變更。
2、開發民樂校本教材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指導綱要》規定: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適合本校的課程。
按照「傳承文化,推陳出新,奠定基礎,發展特長」的理念,我校研發了《民樂教學系列講義》,如《二胡入門》《琵琶入門》《古箏入門》等。組織力量搜集、整理、改編民樂資源,建立學校的民樂曲譜庫,已匯集適合小學生演奏的優秀曲目一百餘首,其中既有傳統的成品曲目,也有經過簡化處理的改編曲目,還有融入現代音樂元素的創作曲目。我校自主研發的這套民樂教材被評為濰坊市校本教材一等獎。豐富的課程資源為選修課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樂校本教材中供學生學習與演奏的主要曲目有:
創作曲目:《希望》《黃土情》《沂蒙情》《自古英雄出少年》
改編曲目:《映山紅》《唱支山歌給黨聽》《春到沂河》《豐收凱歌》《阿里郎》《茉莉花》《好漢歌》
成品曲目:《北京喜訊》《春節序曲》《彝族舞曲》《彩雲追月》《豐收鑼鼓》《豐收年》《花好月圓》《拉德茨基進行曲》《喜洋洋》《賽馬》《鄉韻》《揚鞭催馬運糧忙》《我是一個兵》《山村來了售貨員》《雙手開出幸福泉》《戰台風》《阿里山的姑娘》《美麗的村莊》《雪絨花》《世上只有媽媽好》《火車進山寨》《火車向著韶山跑》……
3、實行雙師制教學
我校專門設立了藝術教育總指揮和總負責人,組建了藝術選修課的教學團隊,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選聘的教師陣容整齊,實力雄厚。學校還特設一名藝術總監,全面負責外聘教師對藝術選修課的教學水平;為每個教學班(組)配備指導教師和管理教師——聘用的校外藝術教師,均為我市的民樂專長人才,具有長期從事民樂基礎教學的豐富經驗和顯著業績;選用責任心強、具有較強組織能力和一定藝術特長的本校教師擔任管理教師,負責協助開展常規管理和教學活動。實行雙師制,保障藝術選修課的有序性、高效性。
藝術教育組長(總指揮)於政虎
藝術教育副組長(總負責)李國慶
民樂教學雙師制配置一覽表
組(班)別
指導教師
管理教師
藝術總監
打擊樂
三、掠浮去躁本道立,建章立制促發展
每當周二下午,學生參加藝術選修課,校園里琴韻悠揚,笛笙和鳴。高年級學生溫故習新,嫻熟自如;低年級學童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猛聽得鑼鼓鏗鏘聲驟起,又欣聞大珠小珠落玉盤,低回處令心悱惻,澎湃時激人暢揚。
人們走進校園,常驚羨於一朵朵盛開的藝術之花。其根基深植於我校始終遵循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正確方向,按照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特點,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著眼於興趣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以扎實的課堂教學予以保障,實現學生藝術技能和品格修養的雙豐收。
1、依據課標,切合實際,設定教學目標
落實《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的理念和要求,結合我校民樂發展的現實需要,確定民樂課程的教學目標:
(1)提高民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2)培養民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3)學習民族樂器的基本演奏技法。
(4)提高學生的民樂實踐能力。
(5)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6)尊重民樂藝術,弘揚民族文化。
2、分組指導,分層教學,發展興趣特長
我校選修課的課堂教學,按樂器類別劃分學習小組,實行分組指導。在各組中則實行分層教學,對年齡差異較大、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選用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在訓練要求上有所區別。小學生學習民樂應建立在興趣之上,通過引導、啟發、鼓勵、點撥等方法增加趣味性,注重民樂教學與歌唱、舞蹈、繪畫等姊妹藝術相結合,弓法、指法的嚴格訓練與唱譜子、講故事、做游戲、小組比賽、小規模演奏等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做到寬嚴相濟,張弛有度,循序漸進,在濃厚的興趣氛圍中逐步強化教學效果。
3、加強實踐,重視體驗,開放教學形式
我校努力保障藝術選修課的教學設施與活動經費,購置了大批訓練器材,並維護這些器材的正常使用。積極為學生創設藝術實踐的機會,定期策劃與組織大型民樂專場音樂會,經常性的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演出活動。例如,近幾年民樂團舉辦的重大演出活動有:2007年2月參加濰坊市電視台「春節晚會」錄制演出,同年5月成功舉辦「和弦童心專場音樂會」;受濰坊市教育局委派,民樂團於2008年4月19日成功舉辦「海峽兩岸青少年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為推動海峽兩岸中小學生藝術交流做出了貢獻,同年5月為赴濰考察的教育部專家團舉辦專場音樂會,得到高度評價;2009年5月,受濰城區教育局委託,成功舉辦濰城區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暨民樂團十年慶典專場音樂會,社會反響熱烈。2011年5月30日又一次成功舉辦了慶「六、一」童心神韻專場音樂會,受到了領導、專家的高度評價及家長的贊譽。學生通過參加一系列的演出實踐活動,切身體驗成功感,自信心得以加強,學習成果有效鞏固,極大地提升了綜合素質,得到了社會支持與家長擁護。
4、機制保障,評價引導,師生同步發展
師資力量是開設選修課的保障。我校將選修課教師納入教師成長計劃,實行校本培訓制度、目標責任制度和嚴明獎懲制度,通過制度引導與激勵教師積極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並同步成長為愛藝術、懂藝術、有特長的藝術教育骨幹力量。
為使學生長期保持對民樂學習的興趣與持久動力,我校設立了段位卡,實行等級考核與管理,開展多元化評價,並將評價結果放入學生的成長記錄袋。
四、桃李不言自成蹊,絲竹雅韻路正長
開設藝術選修課,為廣大學生提供了藝術學習與實踐的平台,使歷史悠久的優秀民族藝術走進了普通學生與一般家庭。學生在校園里受到了藝術熏陶,演奏技能得到訓練,藝術素養不斷豐富,並且磨練了意志品質,提高了道德素質。參加藝術選修的學生,普遍養成了認真嚴謹、吃苦耐勞、團結合作、自信自強的良好作風,並自覺遷移到在校學習的各項活動之中,學生的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創新等方面的能力特別強。近三年來,在省部級以上組織的藝術比賽、徵文評選、科技創新比賽中,先後有2000多人次獲獎。
六年級袁倩玉同學的家長在致學校的反饋意見中寫道:「音樂會的舉辦給予孩子們的不僅是一個展示過程,更體現了團隊合作的一種精神。對現在這些獨生子女來說,在家中個個都是小皇帝,團隊合作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讓他們懂得個人力量固然重要,只有團隊的合作才能達到氣勢恢宏的境界。感謝學校,感謝老師!」
徐冰怡同學的家長則高興地說:「在這樣的學校里,孩子不僅能受到藝術熏陶,而且還提高了寫作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
我校不僅積極開展藝術教學實踐,而且重視對藝術教育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的資料成果,多次獲得上級主管部門的表彰獎勵,其中《小學民樂教學研究》成果榮獲2009年度濰坊教育創新一等獎,我校被命名為濰坊市藝術教育傳統項目學校。
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別有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領導、濰坊市關工委的領導以及大連市中山區教育考察團、黑龍江省及山東蓬萊等地市的一些兄弟學校先後來校觀摩藝術選修課,紛紛給予高度評價。《新世紀文學選刊》《齊魯晚報》、濰坊電視台、濰城電視台等媒體專題報道了我校藝術教育的情況與成績。
在小學生中成功開展藝術教育,不斷豐富素質教育的內涵,使我校的辦學水平與社會影響力快速提升。我校被評為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科研興教先進單位、山東省教學工作示範校、濰坊市民樂教學傳統項目學校、濰坊市特色學校,濰坊市朝陽讀書雙十佳學校,榮獲國家級藝術教育突出貢獻獎、山東省「教育成就展」特別貢獻獎、濰坊市教育創新一等獎等榮譽。
台北市的來賓在觀賞了我校專場音樂會,東華大學教授李少如先生題贈:「樂美音諧,文化深蘊。」徐德蓮老師贊嘆道:「繞梁三日,濰坊之光!」
原山東省教育廳齊濤廳長特別為本校題詞,「特色立校,素質為本。」將激勵我校師生在素質教育的征程上,一如既往,勇於實踐,向著更高的目標大步前行。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對於孩子的素質教育要求越來越高,而伴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未來社會對於高素質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學校教育中,不但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開發小學生的智力,促進小學生全面自主地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學;興趣;能力
在小學教學中,美術教學在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小學生將來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小學階段是每個孩子美感啟蒙的重要時期,與以往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育相比,現在的美術教育拋棄了「填鴨式」的僵硬方式,更加註重學生全方面的均衡發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思維發展的極大推動力,學生對於一件事情有了興趣,那麼就會很自然地聚精會神地去做好,集中精力,積極思考。美術課對於小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畫畫!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這一點,從而激發孩子的創作靈感。利用美術教育輕松自由的條件,啟發、誘導、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通過一系列的有趣的活動,讓學生有愉快的心情,強烈的慾望,堅定的信心,自覺自願地去主動學習,然後引導學生進行美的體驗,美的創造。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深受小孩子的喜歡,那作為教師,我們就可以將喜羊羊或者灰太狼之類講給小孩子聽。這樣一來,美術就起到了培養學生興趣的作用,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都可以找到學習的動力,帶動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成績與效率。
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能力
美術活動始終離不開想像,沒有想像力就無法進行創造性創作。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對培養兒童的創造思維十分重要。小學美術教師,要提高兒童的創造力,使用啟發式教學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的理性思維得到挖掘和發展。讓他們展開想像的翅膀,使其創造力得以啟發和培養。由於兒童的控制力弱,想說就說,想做就做,喜歡使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像世界,有著天生的求知慾,我們應啟發他們,培養學生的想像力,發揮學生的表現才能,使兒童多思、多想、多問,自覺養成比較和概括的思維習慣,同時讓學生誇張想像,積極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吸取素材,從生活中學習,要把瞬息變化,美麗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藝術作品中去。學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時會有意無意地注意表演對象,並加以記憶。觀察得越多,記憶內容越豐富,這樣就會將那些本來無聯系的內容隨意地組合在一起,並進行一些細節的「添枝加葉」,時間一長,他們的想像力就會更豐富,就能在作品中體現兒童的個性思想。
三、發展學生積極的思維和創造能力
美術重在創造、求異。越表現出和別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點,越有個性,這就產生了創造性。而美術作品的這一特點來源於思維,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對周圍事物多提幾個「為什麼」進行思考,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為什麼要這樣畫?為什麼要這樣添?為什麼要這樣構思……這些都是一個創造過程,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具體途徑。
因為兒童本身潛意識的童真、稚拙的造型特點,學生往往會把水果畫成人畫,並賦予一定的面部表情;把畫一個人側面的眼睛可以畫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腳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識隨意安排,全身比例也可以沒有一定的規律。在他們眼裡,觀察到的不僅只是自然形態的模擬。也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縛,隨意性的人物誇張變形,呈現出具有獨特的童趣稚拙,他們習慣用手中的線條去描繪自己的現實生活。因此,創造力是孩子活躍的靈魂,是推動孩子智力發展,帶動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當前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藝術創造因其所具有的特性,在藝術教育以至在整個教育中都占著獨特的重要位置,我們要積極而充分地發揮它的作用。
四、發展學生全身心的協調能力
在美術作品的形成過程中,觀察、記憶、想像和理解能力不是孤立出現的,而是在眼、腦、手、體相互協同作用下,集中注意力才表現出來的。也就是說,美術課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多觀察、多動腦、多動手的基本活動,能使學生的腦、眼、手等多器官協調並用,鍛煉和調高學生觀察力、判斷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五、陶冶兒童的性情,塑造美好心靈
魯迅先生曾指出:「美術可輔助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上,亦可輔道德以為治。」美術教育用視透形象刺激人的思維意識,讓人潛移默化地接受某種道德觀念,是進行精神品質和思想意識的教育,能觸動靈魂的嚮往而達到優美崇高思想境界的效果。如靜物寫生,真實而客觀地反映現實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如畫校園題材的游戲,反映了學生天真爛漫和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讓學生為童年生活和學習而陶醉。產生愛學習、能與人友好交往,並會互相關心、團結向上的好品質。在進行一些《我的家鄉》《難忘的旅遊風光》《藍天白雲下的農村》等記憶畫訓練中,讓學生大膽表現祖國江山的美,家鄉改革開放的迅速發展,大自然的美好風景,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這些思想健康、情趣高尚、有益身心的各種活動中,使他們在感官上愉快、情感上受到感染,心靈上得到觸動,達到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靈的目的。
總之,在新形勢下,美術教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這對從事美術教育和教學的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學美術教育只有從兒童特點出發,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使學生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甘肅省通渭縣隴陽學區周店小學)
⑶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教育總目標有哪些
1、初復步感受、欣賞並喜愛環境、制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能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對藝術的敏感。
3、掌握一些簡單的藝術技能,發展藝術表現能力。
4、能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創造性地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5、在藝術活動中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與他人合作,能理解、接納欣賞、尊重他人的創作與表現,喜歡欣賞不同表現形式與風格的藝術作品。
⑷ 如何更好地給孩子藝術教育
一、新《綱要》中藝術教育新觀念
新《綱要》中將幼兒教育的領域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范疇,藝術教育作為領域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同時在不同領域的交叉融合過程中發揮中中介作用,是其它各領域所不同比擬的。
(一)強調主動性
新《綱要》藝術領域的「目標、內容與要求、指導要點」三部分中蘊含的基本理念是:幼兒藝術活動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動進行藝術教育活動的地位;強調幼兒藝術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這是必須領會並在實踐中進行貫徹的
基本理念。如果不能樹立這種新觀念就談不上真正的改革。眾所周知,現在幼兒園的孩子,將來長大了當藝術家的畢竟很少,而大多數幼兒長大後只能是藝術的欣賞者。教師的任務,首先是幫助所有的孩子,積極地參與藝術活動,使他們成為有一定水平的藝術欣賞者,能夠從藝術中享受到樂趣,而且要使這種樂趣得以鞏固,保留,並成為一種終身需要。
(二)激發創造性思維
幼兒期是創造力萌芽時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是個性發展的奠基時期,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和形成有著其他因素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幼兒創造力能使幼兒得到巨大的樂趣和滿足,因此,我們要充分地利用有趣的藝術活動這一手段,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例如,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決不是要求幼兒對教師傳授的一首歌曲或一個舞蹈進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在創造性音樂表演的過程中感受音樂。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李文馥教授在《新(綱要)與幼兒藝術教育改革》一文中就指出:如果哪一位教師還保持著原有的觀點和模式,那將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是會落伍的。
二、提供表現機會,享受創造的快樂
(一)獨特的表現方法
新《綱要》提出:要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這就明確了藝術的另一功能——即幼兒自我表現,情感表達的渠道。例如,幼兒對塗鴉的喜愛,正是這一功能的體現。幼兒時期,其心理發展的一大特色是自我中心,因此,他們常常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客體上,使僵化的無機世界生命化。例如,把牆上的一段裂縫看成上一隻「猙獰可怕」的怪物;把飄零的落葉看成是離開了大樹媽媽的可憐的孤兒;滿天的繁星是萬盞點亮的小燈;汽車前面應該有一對眼睛才看得見走路……。世界上很多畫家往往渴望孩提時那種最純真、最原始的作畫風格。這也說明幼兒有自己看世界的獨特方式,這種方式使幼兒的內心被深刻地展現出來。
(二)快樂積極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師在傳統的美術互動教學中往往使用「三部曲」:導入並出示範畫—講解示範—幼兒練習,最後是展示作品,幼兒相互欣賞。在這種模式下,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很呆板,作品千篇一律。同時,這種只強調技能的教育會不自覺地扼殺無數個梵谷、達芬奇。
新《綱要》中提出,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親自體驗和感受美術作品或自然環境中的線條、形狀和色彩的情感表現,同時也引導他們用線條、形狀、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審美欣賞和審美創造活動,形成幼兒對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把握,使其內心情感和外在形式達到同構,並由美術這種符號化的人類情感形式演化到生活的其他領域,豐富和發展幼兒的情感世界,按照美的標准和美的規律,將幼兒感受世界的審美能力轉變為他們的內心需要和自我發展的內在活動,進而成為幼兒行為的一種內在的自我調節,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完美的發展。「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己表達的創造和快樂……」這深刻地揭示了藝術活動自主的過程。幼兒自主性的創作,充分地表現了自己對周圍世界的看法,大膽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其中,幼兒不拘一格的新奇創意,大膽、無拘無束的表現出的童真、童心和童趣,是成人無法想像的。
三、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個性發展
(一)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新《綱要》中指出「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這表達了對全體幼兒的關注,也充分體現了當代的兒童觀,即「給每個幼兒均等的機會,通過教育教育讓每個幼兒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在以往的幼兒教育中確實存在著許多有失公正的地發。老師們偏愛那些模仿力強,很會領悟教師意圖的幼兒,把他們歸為能力強的、有才藝的一類,對他們另眼相看,指導得更為詳盡;而一些所謂「能力差」的幼兒,老師總認為他們是很難「開竅」的,就聽之任之,放手不管了。這樣就造成「好得更好」、「差的更差」,這對幼兒的成長是極不利的,也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教師要樹立科學的兒童觀,要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位幼兒,創設均等的機會,讓每位幼兒都能得到藝術的熏陶和培養。
(二)引導幼兒大膽的表露個性
新《綱要》中指出「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互相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新《綱要》中,主張讓幼兒感受快樂,體驗成功;主張幼兒大膽的表露個性,張揚自我;主張幼兒欣賞自己,更要學會欣賞他人……這是一種全新的幼教理念,我們教師如能正確地理解把握,把它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去,那麼對於幼兒良好的個性培養,對於幼兒未來的成長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般來說,在藝術活動中,幼兒對於自己的作品、表演很欣賞、很陶醉,而對同伴的表現關心甚少,這和他們的心理——「自我中心」的特點是相符的。因此,我們在每次活動結束時,都要適時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最初以老師為主,慢慢引導幼兒評價同伴的作品,逐步樹立起「我能幹,大家都能幹」的意識。在中、大班時,教師可專門設計一些合作性的創作活動,為幼兒創設條件,引導孩子們相互交流、相互協商。在這些活動中,讓幼兒逐步懂得「我能畫好,別人也畫的不錯,如果大家一起畫就會畫得更好」,從中來培養幼兒之間的合作意識,這對良好個性的養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四、落實新《綱要》的關鍵在於教師
貫徹落實新《綱要》最關鍵的環節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學改革必須依靠廣大教師,激發廣大教師參與改革的自覺性。新《綱要》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給教師留有廣闊的教育創新的空間,放手讓教師在這一空間中施展才華,得以成長。
(一)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是幼兒教育、教學過程及其特點的綜合概括和體現,它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直接影響師幼互動的進行、發展和效果,是師幼互動總體特徵的集體體現。研究表明,教師和幼兒的發起行為在性質上具有明顯的差異。教師發起行為總體而言,以中性行為為主,消極行為多於積極行為;而幼兒發起行為,無論是總體分布,還是環節上,積極行為都多於消極行為。幼兒期是人生發展的初期,他們的發展有共性,更有個性,因此,把兒童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轉換為現實性就是教師創造教育的任務。
(二)贊賞和鼓勵為主的評價
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測驗的方式來評估幼兒的發展狀況,並以此來考察教師是否完成了教育任務。這種評價方式顯然忽視了幼兒及教師的主體性,容易導致教師為呆板的內容、目標而教,幼兒則為接受既定的內容而學。在新《綱要》的第四部分「教育工作的評價」中明確指出:「評價過程是幼兒園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例如,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先引導幼兒以自己的眼光觀察、感受藝術作品的造型、色彩、構圖,觀察周圍環境中事物的結構、特徵、運用模式,並通過語言的描述,讓幼兒把通過感知所把握到的整體的藝術形式和自然形式在頭腦中形成表象,當幼兒開始運用色彩、形狀創造形象時,教師要啟發幼兒思考,對自己頭腦中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並加入自己大膽的想像,形成全新的形象,運用藝術語言在畫面上或手工作品中創造性地表現出來,使得幼兒的美術作品顯示出稚拙的情趣和成人美術無可比擬的獨特魅力,而教師對這種創造性的美術作品的贊賞和鼓勵必然會使幼兒對美術創作活動產生更大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地促進其創造力的發展。
總之,新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我們指明新時期幼兒藝術教育的方向,提出了新的標准和要求,我們必須提高認識,揚棄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將幼兒藝術教育提高一個新的台階。
⑸ 藝術領域的總目標
一般這個問題涉及到的是幼兒園領域的藝術學習的目標,分類詳解如下:
參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我們將藝術領域教育的總目標制定如下:
1.初步學習感知周圍環境和藝術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內容美,具有對美的敏感性。
2.積極投入藝術活動並學習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發展審美情感的體驗和表達能力,促進人格的完善。
3.初步學習多種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運用造型、色彩、構圖、節奏、旋律等藝術語言表現自我和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審美表現和創造能力。
根據上述藝術教育的目標,我們分別制定了大班音樂教育目標與美術教育目標。
(一)大班音樂教育目標
1.根據不同的合作歌唱的要求,控制、調節自己的歌聲;學習領唱、齊唱以及簡單的兩聲部輪唱、合唱;學習使用不同咬字、吐字及氣息斷連方法表現歌曲的不同意境;在集體歌Ⅱ昌活動中建立默契感,體驗配合默契的快樂。
2.能比較准確地按照音樂的節奏,做各種稍復雜的基本動作、模仿動作和舞蹈動作組合;進一步學習如何更有效地豐富自己的動作表達語匯;能使用已經掌握的空間知識,進行創造性的獨立動作表現和人際動作交流與配合;能為不同的舞蹈表演選擇不同的道具和服裝。
3.學習使用更多種類的打擊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為求得新穎的音色而探索熟悉樂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學習製造簡單的打擊樂器,並按照音樂的性質提出配樂的建議;學習即興指揮,並按照他人即興指揮的手勢迅速、准確、積極熱情地作出演奏反應。
4.進一步學習使用其他各種非音樂的藝術手段,提高體驗和表達音樂情趣的能力;更加細致地感知和體驗音樂舞蹈作品的獨特風格和情趣,逐步養成比較自覺地從音樂舞蹈欣賞過程中獲取認知滿足和情感體驗滿足的習慣。
(二)大班美術教育目標
1.美術欣賞教育目標。
(1)學習欣賞感興趣的繪畫、工藝、雕塑、建築等美術作品,並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欣賞活動,具有初步發現周圍環境和美術作品中美的能力。
(2)學習欣賞並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調及其情感表現性,構圖的對稱、均衡、節奏與和諧美。了解作品的簡單的背景知識,進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題意義,知道美術作品如何反映現實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並學慣用語言、動作、表情等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想像和情感。
(3)欣賞並學習從形式和內容的角度評價同伴的美術作品。
2.繪畫教育目標。
(1)利用多種繪畫工具和材料,運用不同技法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體驗創造的快樂。
(2)學習完整地表現感受過的或想像中的物體的動態結構和簡單情節。
(3)注意深淺、冷暖顏色的搭配,並初步學習根據畫面的需要,恰當地使用顏色表現自己的情感。
3.手工教育目標。
(1)較熟練地使用和選擇手工工具和材料,表現自己的意願。
(2)用多種點狀材料拼貼物象,表現簡單的情節。
(3)用多種技法將紙折成物體的各個部分,組合成整體物象。
(4)用目測的方法將紙等面狀材料分塊剪、折疊剪,來拼貼平面的物象或製作立體的物象。
(5)學慣用伸、拉的方法並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結構較復雜的物象,表現主要特徵和某些細節。
⑹ 如何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施美術教學
《綱要》的理論知識是我們平時教育活動目標制定,內容選擇的支撐點,也為我們的工作指引了方向。因此如何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施美術教學活動是我們幼兒園教師必須遵循的教學原則,也是我們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我就這個問題,提出幾點看法:
一、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感受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周圍的色彩、對環境的美有最初的體驗。
農村與城市有著不同的景緻,樓房的建築風格,街道的走向都不相同,農村沒有城市那些高樓大廈,也沒有立交橋,但農村氣候宜人,自然風光秀麗,如果我們老師善於挖掘、利用我們農村大自然做教學素材,那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活教材。我們要時刻把握這個得天獨厚的好教材。如: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帶小朋友熟悉周圍的環境,同時,對小朋友日常接觸到的事物有意識的啟發,如藍藍的天、綠綠的草地、吐芽的枝條、美麗的花朵、可愛的小蝌蚪、胖胖的蠶寶寶、唧唧喳喳的鳥鳴聲、背著書包歡快上學的哥哥姐姐。要求小朋友對所看到的事物進行最直接最簡單的描摹,有很多小朋友會相互議論著「白雲很美。」「雲姐姐,你別走,我要和你拍照。」「小鳥唱歌很好聽,我要和你做好朋友。」「我家有蠶寶寶,很可愛。」我們要因勢利導:「這么好的景色我們為什麼不把它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呢?」星期天讓爸爸、媽媽帶你們去海邊玩,海邊的景色更美,看誰撿到最多的貝殼和認識最多的魚,回來告訴老師。星期天,孩子大部分都去了海邊,回來還帶好看的貝殼送給我。這樣,真的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大自然的美和樂趣,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更好的激起創作的熱情。在課堂上作起畫來得心應手,內容非常豐富:鳥兒在樹上唱歌;海鷗在湛藍的海面上飛翔;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爸爸和媽媽拉著她的手一起觀賞美麗的花朵等等。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也感受到周圍環境、生活的美。
這樣藉助自然環境的美術教學,不僅讓幼兒感受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周圍環境、生活的美,還讓幼兒的視覺、聽覺、知覺碰撞在一起,全方位的激發幼兒的藝術細胞、充分調動幼兒的創作激情。例如: 漳浦二幼陳文宛老師到我園送教下鄉,上了一節油墨畫《春天-桃花》。桃花是我們當地很容易就可以觀賞到的植物,她結合季節性和地方性,把中班領域藝術活動《春天-迎春花》生成《春天-桃花》,活動內容取材於幼兒周圍的生活環境,通過獨特的畫種-油墨畫,讓幼兒在藝術活動中感受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周圍環境、生活的美。事先創設了可以讓幼兒參觀的桃花展(幾副栩栩如生的圖片)讓幼兒感受春天桃花盛開的意境美,幼兒看到栩栩如生的「桃花」。在繪畫結束時,師生一起隨音樂《春野》舞蹈,再次讓幼兒陶醉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意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環境的美、生活的美。這節課陳老師很成功地讓幼兒的視覺、聽覺、知覺碰撞在一起,全方位的激發幼兒的藝術細胞,充分調動幼兒的創作激情並充分的讓幼兒體驗到生活的美、藝術的美。
二、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
美的創作來自對美的體驗,而美的體驗來源於豐富的生活內容,我們應當創造多種條件,提供多種感人至深的生活信息,創造美的圖畫,如:大班主題畫:《我的媽媽》《三八節》《快樂的新年》《元宵節》《端午節》等,都是孩子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有感情的,孩子在描繪這些內容時總是充滿真摯而親切的情感。所以,大班主題畫,我都是選擇孩子熟悉的物體,畫他生活中最有感受的事物,如《我的媽媽》《我的朋友》《我的老師》等。三八節,我讓幼兒畫主題畫《我的媽媽》,我讓小朋友描述媽媽長得什麼樣子時,他們都說「我的媽媽很漂亮,我要把媽媽畫得漂亮些。」我趁機滲透愛的教育,我說「媽媽每天為你們做哪些事情?你們愛媽媽嗎?」媽媽每天很親苦,你們要聽媽媽的話,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這些美術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媽媽的愛,能從小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朋友間要互相團結友愛。把美術與生活緊密的結合,更好的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
三、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想像,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作的快樂,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利用多種手段鼓勵幼兒大膽創新,作品富有個性。
首先,在美術活動指導中,我們教師不能用領導者的身份凌駕與幼兒之上,而是以參與者的身份,做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不斷的給幼兒提供嘗試創作的條件,引導幼兒的思維經歷單向、多向、正向、逆向、側向等過程,使作品呈現豐富多彩。使他們的畫更趨多元化、豐富化。如:在引導幼兒繪畫《月亮姐姐》時,我給幼兒觀看關於一些太空的動畫片後。組織幼兒討論到太空後你會看到什麼?孩子們發揮了無窮的想像,有的說:「我看到月亮姐姐在梳頭,很漂亮」有的說:「我看到月亮姐姐在數星星。」有的說:「我看到月亮躲在樹後面,跟我們捉迷藏。」等等。在充分討論後讓孩子把他們說的畫下來,畫完後把自己的作品編成故事並講給小朋友聽,他們講的津津有味,小朋友也聽得入迷,豐富的想像力超乎我的意料,可以達到幼兒和我們老師互動的效果。
其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一次美術活動《美麗的花園》中,我示範講解好以後,幼兒開始操作了,看著有些孩子的作品總不如我想像的那麼好,我就忍不住拿過畫筆,邊說邊畫:「太陽要畫圓,才好看!花瓣要靠在一起。」
正當我為自己改過的作品而自豪時,一個怯怯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老師,別幫我,我能行!」我有點臉紅了,原來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也許他們並不需要老師過分的幫助。我常認為孩子會喜歡老師的指導,並且已經在我的指導中明白了,領悟了。可細細想來,他們的話又提醒了我,這是我的作品,這是我的想法,你為什麼要破壞我的作品呢?當我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認為精彩的一筆時,孩子就覺得,那已經不是他獨立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屬於他了,他也希望自己有自己獨立完成的作品。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是發生在我一個人身上,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屢見不鮮,老師為了讓幼兒的作品更趨完美,總在不經意間,從自己的審美出發,為孩子的作品添一點,改一點。目的也是讓展示的作品更好,但從幼兒的發展目標來看,結果卻是大相徑庭。《綱要》明確指出,在藝術活動中,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展示評價時,給孩子一個開放自由的平台,鼓勵他們起來說說,他們畫的是什麼?表達什麼?表達出自己內心的一種積極情緒。
總之,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只有時刻牢記《綱要》精神,以一顆童心走近孩子的心靈,去感悟他們的內心世界。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激發幼兒想像,鼓勵他們大膽地表現,通過美術活動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讓他們在有趣的藝術活動中快樂成長,讓每個孩子臉上都綻放自信的笑容吧!
⑺ 請問新、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它們的區別是什麼相互的利與弊又是什麼
一、春風化雨,《綱要》帶來教育內容關注點的改變。 《綱要》將帶給幼教的改變無疑是巨大的,其中最令我們感觸深切的是對教育內容關注點的改變。《綱要》中將幼兒學習的范疇按學習領域的維度,相對劃分為我們所熟悉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個領域。縱觀整個《綱要》,每個領域。縱觀整個《綱要》,每個領域中都...沒有列出單獨的知識點或技能,而是從活動的角度附帶提出知識或技能的要求。這應該是《綱要》遵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強調幼兒的主動學習,改革教學方式,希望教師不要把關注點過分集中在具體的知識或技能的教育學上,僅僅以固定知識點的達成為目標來設計教學活動,而是著力組織適合幼兒的活動,創造適宜的教育環境,從幼兒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教學賴以展開的資源,通過作用於幼兒的活動來對其發生影響,讓他們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 理解教育內容關注點的改變應避免兩點: (1)過分關注知識或技能。這是我們正在改變的過去的做法。同樣一篇優美的童話,如果我們的關注點在知識和技能上,那就會為此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反復練習某個詞語或段落,機械地記下故事情節。如果我們意識到詞語是幼兒在使用語言過程中自我建構的東西,只有使用才會有意義,那麼,就會按《綱要》所述:「使幼兒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與理解」,為此努力創設相適宜的環境。 (2)不敢涉及知識與技能。近日看到一次小班的公開教育活動,目標是通過修補圖書玩具,體驗到愛物惜物的情感。 教師在不敢涉及知識與技能的指導思想下,僅為幼兒提供一些破舊圖書和玩具任其自由修補。幼兒面對操作材料一籌莫展,大部分孩子都在看圖書,擺弄玩具或材料。活動是失敗的,其失敗處就在於缺少於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支撐,幼兒沒有使用膠水、膠布、紙條以及修補圖書玩具的相關經驗,活動中獲得的可能性也很少,因此也就談不上愛物惜物的情感發展了。實際上,沒有知識和技能支撐的活動是不存在的,關鍵是在活動過程、環境中,要通過幼兒的主動構建來獲得包括知識和技能在內的整體發展。 二、藉風其舞,《綱要》帶給我們以人為本的教育之根。 關注生命,關注個體,這是文明的標志,社會進步的標志。《綱要》從一開始便明確凸出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這應該是我們在進行任何教育活動的立足之本,應紮根於每一位幼教工作的心中,成為我們在幼教這塊土地上藉風起舞之根。《綱要》的所有條文都體現出對幼兒權利的尊重,對每個幼兒個性、能力結構與學習特點的尊重,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尊重,對教育規律及其教育過程,特別是教育過程中人的尊重。 杭州師范黎安林老師認為:《綱要》細致到五個領域的次序安排上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健康,作為個體生存質量好壞的表現,理應受到人們的關注。健康的身體,特別是生命的安全,是一切發展的物質基礎。語言,是人際維系的紐帶。社會,是人的生存、發展的本質。科學,是生存者的個體的帶有本能性質的反映。藝術,是生命激情的形式,是人性生活的孵化器。這五個方面,都是人們的發展不可或缺的,但其作用有大有小,《綱要》從人的需要、發展需要出發,因而安排有先有後,先是健康的語言,社會、科學、藝術。 二、迎風而上,勇敢迎接《綱要》帶來的挑戰。 《綱要》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欣喜,它更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洗禮、一場重大的變化、一個艱巨的挑戰。 它的挑戰性首先體現於教師。教師是幼兒園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質量幼兒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創造者。新《綱要》要求教師以新的基礎教育理念來審視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理性地建構自己的教育的觀念。需要 教師創造與兒童生命特性相適應的教育,它應源自於教師對生命的熱愛、珍惜與敬畏,對生命規律和生命潛力的認識理解與尊重,對生命早期智慧的敏感、驚喜與理解;也源自於教師深刻懂得生命的整體性,懂得愉快的童年生活對於生命發展的獨特價值,懂得這一階段教育對每個幼兒個體生命的重要影響。《綱要》還要求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成為有專業素養的專業形教師。 《綱要》的挑戰性也體現於管理。怎樣從檢查書面計劃筆記了解師幼互動的實際情況,從教學評比觀摩到促使教師反思澄清和提升認識,怎樣從固定的作息與教育目標到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與創造,怎樣促進教師樹立明確的教育方向和正確的價值觀,促進教師專業的成長、相互的學習、合作、支持與溝通,都是幼兒園管理所面臨的挑戰。 《綱要》的挑戰性還體現於發展。在當今社會經濟體制下,幼兒園的生存發展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綱要》所體現的現代教育思想否定著傳統的應試教育,在應試教育制度沒有徹底改變的情況下,被人們接受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加強溝通與宣傳是幼兒園發展必須面臨的挑戰。
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藝術領域的目標中滲透什麼理念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