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第二學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小學第二學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發布時間:2021-01-23 05:06:28

『壹』 怎樣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出現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將對他們的一生的成長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括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成為社會有用人才的關鍵,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目前,小學生存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等,種種情況都表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必須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管理自己;認識、掌握周圍環境,同環境相適應;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應付危機,擺脫困難,增強面對環境與壓力的能力和勇氣;使學生去除特殊症狀、改善行為、化解負面的思想與情感;指導學生選擇、決策和制定行動計劃;鼓勵學生通過探索,尋求生活意義,認清自己內在的潛能,使其能過健康的有意義的、自我滿足的生活。
其次,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根據小學生特點,其教育內容一般包括五個方面: 1 、健康與身體發展問題; 2 、學校教育與生活問題(學習缺乏計劃性、學習習慣欠佳、讀書不專心、厭惡學習、逃學曠課等); 3 、人格問題(多愁善感、害羞、自卑、過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與人不能相處、情緒不穩定等); 4 、家庭與家屬關系問題(父母獨裁,對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與學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 、社會與道德問題(說謊、不禮貌、小偷小摸、常提綽號、打架、欺負女生等)。
其三,要掌握幾項原則。
1 、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協助和服務,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當對全體學生的教育工作做得有成效時,學生的問題便少發生,或容易解決。因此在制訂教育計劃時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確定健康教育內容時要考慮大多數學生共同需要與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活動時要創造條件,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特別是要給那些內向、沉靜、靦腆、害羞、表達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有效的教育。
2 、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平等的權利。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度,按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師生之間達到心靈溝通,從而產生一種 「 遇到自己人 」 的感覺。只有教師尊重學生時,學生才會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績和進步,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徵,是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如果被教師尊重和理解,他就會信任教師,願意向 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獲得成效的基本條件。
貫徹這一原則注意以下三點:
c 、運用同感的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受輔學生的理解。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 「 透過受教學生的眼睛看世界 」 ,要把對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饋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從而拋開心理上的防範,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東西都說出來。
3 、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 「 唱主角 」 。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應避免說 「 你聽我說 」 、 「 我告訴你 」 之類的命令式的口吻,應用鼓勵性、商量式的語氣說話。如 「 我能體會 」 、 「 原來如此 」 、 「 請繼續講 」 、 「 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 」 、 「 請聽聽我的意見 」 、 「 我想作一點補充 」 、 「 我同情你的處境 」 等。
4 、差異性原則。
承認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異,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生要進行分類指導,以滿足其不同心理需要。尤其是對有心理問題或行為問題的學生要進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個別指導。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接觸來真正了解一個學生,恰當處理學生的害羞、自卑、防衛心理帶來的溝通障礙。認真做好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提高個別教育的實效。根據不同個體制訂個別化教育目標。
其四,利用好幾條途徑。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種心理因素,優化學生心理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增進文化的同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滲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教育過程,也是學生心理活動過程、心理發展過程。同學校其他心理教育形式相比,課堂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上具有廣泛性、整體性。它不是針對某一種心理缺陷來有針對性地輔導、咨詢或訓練,而是對學生的整個心理世界而言的。既有興趣、情感因素,也有意志、個性成分。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隱形的,它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心理影響積淀在學生的心理結構之中。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靈活性。
二是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教育。
讓學生多參與教學活動,突出活動,但又不是純粹的活動,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去認識他們面對的一切,讓學生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學生心理素質發展不是靠 「 聽 」 得到的,它是通過主體自身的活動實現的。在各種活動中,學生所有心理器官都直接與客觀世界發生聯系,從而豐富心理世界,發展心理素質。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的有關活動,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動為主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活動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隨時抓住問題作為教育的契機開展生動、直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去實踐、體驗心理健康的知識等。通過這些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受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並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於生活。
三是利用好家庭教育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僅局限於校園內,應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改變家長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好的舊觀念,指導家長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使學生在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環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質。

『貳』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是:通過學校有意識的訓練使每個受教育者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你認為說的有道理不?

『叄』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舉措。一所學校特別是作為處於素質教育前沿陣地的深圳市小學,如何實施和開展這項工作並取得成效,進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這是我們需要長時間面對,摸索並思考的問題。筆者作為學校教學方面的負責人,在這一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理念,下面,就以學校實際管理工作的實踐,談談這方面的幾點認識。
一、營造人人參與其中的教育氛圍
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參與,一方面,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其教育態度與方式,同時,心理教育實踐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體教師當中形成重視心理教育,進而積極參與心理教育的氛圍就顯得十分重要。泰寧小學目前已經申請了《特區小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班級水平輔導方式探索》課題,成立課題組,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從理論上豐富教師的心理學知識與素養。學校一方面選擇部分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C證考核培訓,一方面利用班主任工作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支少而精,工作能力強的心理輔導教師隊伍。班主任隊伍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員,更是積極將所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充分的運用到自己的班級管理與學生工作當中去。而任課教師則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心理疏導,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教育。
二、建構心理健康教育網路
心理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在開設心理輔
導課的同時,學校還建立了心理輔導室,將對學生心理的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結
合起來。定期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能及時的
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為教師、家長的教育方式提供參考意見。重點針對學生當中存在的學業與升學適應問題,情緒情感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青春期成長問題等進行專題輔導。
心理輔導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規工作,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遇到煩惱的時候開始學會尋求老師的幫助。很多的在學業處於迷霧中的學生開始努力審視自身,認識自我,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有一個觀念開始形成:那就是健康的心理也是成才的必備條件。
心理活動課是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強調學生自身的體驗與感悟。輔導課「與煩惱說再見」、「男生女生交往課」「負面情緒的環節與消除」等,或討論,或活動,讓學生體味生活,感受真實的自我。讓心理活動課與他們一起分擔成長的過程中的煩惱,不僅給他們帶來了歡樂,更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正確處理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的困惑與疑問。
除了校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心理咨詢室的開設,還要聯合家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家、校、社會三者相結合的心理教育網路,多方面共同推進,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多方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滲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一節班隊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每學期初制訂好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計劃,組織評選「最佳心理健康教育個案報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案」等手段,引導班主任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水平。
2、滲透到團隊活動中。
要求學校團隊活動結合心理輔導。在舉行紀念革命烈士的活動中,學習革命先輩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增強奮發向上、立志成才意識;在開展少先隊大隊幹部輪換選舉的活動中,進行「對待落選的心理調適」、「幹部輪換與人際關系」的專題心理輔導,讓幹部們積極參與,培訓競爭意識,從「自我發現」、「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自我發展」等幾個方面,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品質。
3、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品質、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實現的。課堂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學校要求教師努力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心理教育:(1)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人格塑造,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2)以活動為中心,加強心理訓練,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3)以激勵為原則,對學生施以積極的心理暗示。(4)以方法為重點,使學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方法。(5)以自身為榜樣,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感染。「教學中是否滲透心理教育」已列入我校課堂教學評比原則中。
4、滲透到家庭教育中。
定期舉辦學生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教育,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學校開展心?健康教育,向家長傳授與現代教育相適應的家教方法。
四、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科教學工作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增強課堂學習活動中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與效果,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這是我校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推進的重點之一。它的作用在於不僅能夠促進教師教育理論素養的提高,而且能夠推動

『肆』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某某中心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市場經濟大潮中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今學生成長的需要,是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指導和規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本區域中小學學校教育實際,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三個面向」方針堅持育人為本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別差異,根據個別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 培養目標
1.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空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2.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對於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四、主要內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1.小學低年級:
(1)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2)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小學中高年級
(1)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
(2)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學生交往,建立開朗、合群、樂學、自主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五、具體實施的方法和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標上的發展性輔導為主,治療性為輔;方式以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心理結構上知行結合,行動為主。
第一、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這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要列入教學計劃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的學生活動為主,內容上選取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的施加積極的影響,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以教學班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學生接受輔導的面廣,有利於整體提高。
第二、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的專業助人的活動,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心理咨詢、知心老師信箱、家訪、班主任電話、個案研究等。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的分析成因與問題的性質,依據診斷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結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第三、團體輔導
小組輔導也稱團體咨詢(心理興趣活動小組),是一組學生在輔導老師指導下討論訓練並有效地處理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小組人數少則四五人,多則十一二人。其成員多為同年級的、同年齡學生,且有類似的待解決的心理困擾。小組輔導適用條件是:學生的心理問題與人際交往有關,且小組成員願意在團體中探討他們的問題。一個小組通常要活動十多次,每次時間為一課時,小組輔導兼有班級輔導與個別輔導的優點,是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心理輔導方式。小組由學生自願結合形成,推舉熱心於活動、態度熱情、工作負責的同學當組長,每學期活動七、八次,有較好效果。應該強調指出的是,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心理輔導的一條重要途徑。
第四、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在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和各科教師的協同努力中,通過班級活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使團體成長為學習型組織,使團體的每個人在團體中成長的過程中成長。結合班會活動、課外活動、團體活動來進行,是這一途徑的特色。新生入學時的「始業輔導」,畢業時的應試心理、志願選擇輔導也屬於這一類。能把心理輔導與班級、團隊活動,以及學校的其它例行活動結合在一起,便於發揮這幾項工作在統一育人活動中的整體功能。
第五、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
通過有關的知識講座,結合校本課、校刊,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無疑是有必要的。
第六、在各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履行好班級團體領導者的角色,通過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和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成長。
第七、利用社會、家長、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網路、社會主要事件,任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家長學校、家訪、家長會對家長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疏導,幫助其重視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進步生愛心捐助,一對一結對子,感恩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伍』 班級心理健康工作計劃,小學心理健康工作怎麼制定計劃

當今,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遇到挫折容易走向極端。比方,報紙上經常有這樣的報道:某某學生離家出走、有的患有精神失常症,甚至有的輕生自殺等。這與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學生沒能進行及時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教育不夠有關。所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一種內在的自信心和樂觀的情緒,培養學生受到挫折後的恢復能力。那麼,在學校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級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基層組織,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於學校的班級管理之中。本文從四個方面進行論述,談談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德國教育家斯普郎格認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知識的傳授必須與社會發展、人的價值觀念、人格的完善、心理的健康、自我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因此,教師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為學生創設一種能夠進行創造學習和活動的良好氛圍,使他們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所具有的能夠成為一個「最好的學生」的潛在能力。這樣,不僅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品格,使之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個性,優良的品質,較完美的人格,也有助於能在良好的心境中學習新知,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教會學生學會自我控制。著名的心理健康專家喬治·斯蒂芬森博士告訴我們:當你苦惱時,可找你所信任的知心朋友傾心交談,當你的情感遭到激烈震盪時,宜將感情轉移到其它活動中去,忘我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當你遇到較大刺激時,最好暫時離開你所面臨的情境。因此班主任要深入學生中去,留心觀察,耐心指導,在平時學習生活中注重引導學生,始終保持健康的心態。蘇霍姆林斯基教給我們:「教會孩子能從周圍世界(大自然、藝術、人際關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摯,並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使每一位學生能辨真偽、知榮辱、識美醜、揚善惡。能按社會認為模範的准則來約束自己。勇敢地面對現實、面對挑戰,成為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此所謂: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三、定期召開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定期召開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班會。例如:「如何面對挫折」、「順境成才與逆境成才」、「我自信,因為……」等。這需要班主任事先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一些名人、偉人遭受挫折,戰勝困難的典型事例供學生們學習,從心理、情感、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向學生講述「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所以,教師可以言傳身教,講述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如何處理終至成功的,用來感染和激勵學生。還可讓成功的學生講述自己的事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營造氣氛,製造聲勢,實踐證明,效果很好。四、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懂得和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應僅僅局限於學校。美國著名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主張學校與社會聯系。青少年成長是接受來自家庭、社會和學校多方面的教育。因此,要使一個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必須重視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的協調一致,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教師要及時與家庭相溝通,建立家校聯系卡,共同探討,統一教育。班主任應定期召開家長會,提醒家長注意對孩子進行意志品質的磨練。孩子在學校的競爭中受挫折、失敗是正常的,這不是壞事,只要有信心,跌倒了爬起來後走的更穩更快。還要指導家長讀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學會正確引導孩子向健康方向發展。「要從小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這樣培育出來的孩子,走上社會就能夠成為獨立的社會的人。」社會的發展要求學校教育重視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優秀素質人才,而「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於健康的心理。」所以,面對這種要求,教師的整個教學應具備一個良好的心理策略,提高工作的預見性,把握教學各環節中學生的情感因素與心理效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日常的班級教學管理中去,從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閱讀全文

與小學第二學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