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中西小學教育

中西小學教育

發布時間:2021-01-22 15:19:05

❶ 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都有哪些

中美兩國文化歷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異。很多人認為中國基礎教育扎實,美國一些教育學者也在呼籲向亞洲包括中國學習基礎教育。筆者就此做一點剖析。

「數學神童」與「數學白痴」

先看中國人怎樣教育小孩。很多人認為,小孩像個空瓶,吸收能力特別強,於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往裡灌輸知識。教其背唐詩、誦古訓,盡管他們不一定理解,但先讓其被動吸收,然後慢慢消化,最後將這些知識融匯貫通。

美國人盡量讓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過讓其接觸大自然、認識真實世界,建立認知基礎。多讓幼童用五官感覺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用心去體會數字的意義,而不是只獲得正確答案。他們認為幼童不能像大孩子或成年人一樣抽象地學習,只有用真實世界的印象建立邏輯思維。中國孩子可以不加理解地知道3+4=7,將乘法表背得滾瓜爛熟,但那隻是鸚鵡學舌。

也許有人要問,小孩在玩中能學到什麼?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觀察他10 個月大的兒子時,發現孩子老是把麵包撕成碎片往地上扔,並且非常專注地觀察麵包的落點,小孩丟東西的行為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可很多父母在揀起這些東西時,會告訴小孩你不可以再亂扔東西,卻很少去想小孩扔東西的動機。皮亞傑發現那可能是小孩在探索和學習萬有引力的過程。為什麼麵包會落下去?氣球會浮起來?牛奶會流出去?小孩都在認識、體會這個世界。

在美國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可能會上演這種情景:當老師發問「7+8等於多少?」時,中國小孩馬上可不加思索地回答「15」,天才啊!而美國小孩可能手指不夠數,還要把鞋子脫掉,手腳並用,簡直笨得一塌糊塗!美國學生數學成績差出了名,似乎中國教育培養的是「數學神童」;而美國教育培養的是「數學白痴」。

然而那些「中國神童」長大後都到哪去了?縱觀近代世界科學史,西方尤其是美國教育造就大批頂級科學家。這里就有一個問題,學習到底是為分數,還是為應用和創新?

當然,今天在北美的華人第二代,雖然多少受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影響,但也不不亞於老美,工程師、博士後及專業人才比比皆是。

強調結果與重視過程

還有人認為美式教育注重廣博,中式教育窄而深。筆者覺得這種評價不夠准確。沒有深度的學習,美國人怎麼能包攬大多數諾貝爾獎?

美國教育重視閱讀而不要求背誦,因為廣泛閱讀可增加寬廣的背景知識,開拓視野,豐富想像力;而背誦可能被前人思維所束縛而難有創新。

美式教育讓學生做課題,通過探究性學習,對某個主題做較深入的學習。當學生對一個課題深入研究時,他需要翻閱大量資料,學習相關知識,思考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做實驗,寫論文,應對質疑和答辯。回過頭來,不但經過閱讀、寫作等綜合訓練,而且所學的知識大大超出教科書范圍。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對所有主題都做深入探究,重要的是通過探究,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有廣博的知識,又有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能力,博大精深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教育是全社會都要支持的事業,美國高中生進入英特爾科學獎競賽決賽者的很多實驗都在大學實驗室里完成,指導老師多是大學教授,成果有一定分量,不是小兒科,而這些獲獎者的考試成績同樣也很優秀。美國還把很多大學基礎課程下放到高中,給有能力的學生選修,成績可以被大學承認。

但美國基礎教育也存在很多問題,水準也參差不齊,在快樂童年觀念主導下,小孩沒學習壓力,過度放任而導致很多學生不刻苦用功,這對教育資源是極大浪費。有的在小學四五年級還記不住九九乘法表,高中畢業還離不開計算器,如此種種與素質教育差很遠。

中式教育多以應試為目的,強調背誦和記憶,僅在考試范圍內反復練習,達到熟能生巧。但是否真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值得探討。把高中的最後一年作為復習迎考的沖刺,是有效率的學習?那或許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

學生學習是在練兵,結果不應該看得過分重要。如果不注重了解過程,很難對所學知識應用自如,更難有所創新。美國學校講綜合評價學生,高考狀元被名校拒絕,並非新鮮事。想想今天世界頂尖的大學,美國佔了多少?他們的生源絕大多數來自美國高中生。一流的大學如果全是二三流的學生,一流能維持多久?

相信權威與追求真理

這幾年筆者回中國多次,許多親朋好友的小孩都天資聰明。但從他們父母眼神中透出的期望,從學校里的分數所折射出的殘酷,也使小孩的心靈充滿憂傷。這些孩子的好奇心在流失,自信心在減退,創造力沒有得到培養。被動的學習和主動的探索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不一樣的,前者在尋找標准答案,後者在追求真理。

我的女兒現在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學生,但她在中學時所掌握的某些學科的知識沒有中國國內的學生深入和熟練。今天的世界不是以你記憶多少知識論英雄,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的訓練和批判性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美國頂尖大學的絕大多數學生並非都智力超群,大學不僅是在選拔聰明學生,更重要的是尋找卓越的年輕人。

我女兒的一篇論文質疑普林斯頓大學一位教授的論點,她的思路就是想證明那位教授的假想不成立。她在期末把論文交給了哈佛大學心理學大師史蒂芬?品克,品克很感興趣,給了她A的成績。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教會了學生相信權威,揣測領導。像我女兒那篇論文是黃毛丫頭挑戰名校教授,豈不是不知天高地厚?而美國的教育讓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去探索追求真理。

中國人常說老師是一根蠟燭,燃燒自已照亮別人,而教育更重要的是點燃孩子心中的火種。有人說近代科學家以愛因斯坦為代表,近代發明家以愛迪生為代表,近代藝術家以畢加索為代表,有意思的是,他們小時候都不是老師喜歡的學生。不管這些大師是因他們的思維早已飛出學校的框框,還是因後天努力,他們都做出偉大成就。而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被埋沒多少,又有誰知曉?

東方和西方,中國和美國都有其長處和短處,多了解,多借鑒,多思考,才有益於發展。中國教育重於培養考試型的,西方著重培養能力型的,中國需要的是全能型的,西方則是注重專業性,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去發展。中國對有些偏才、怪才可能不太重視。

❷ 中西方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越多越好

中美兩國文化歷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異。很多人認為中國基礎教育扎實,美國一些教育學者也在呼籲向亞洲包括中國學習基礎教育。筆者就此做一點剖析。

「數學神童」與「數學白痴」

先看中國人怎樣教育小孩。很多人認為,小孩像個空瓶,吸收能力特別強,於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往裡灌輸知識。教其背唐詩、誦古訓,盡管他們不一定理解,但先讓其被動吸收,然後慢慢消化,最後將這些知識融匯貫通。

美國人盡量讓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過讓其接觸大自然、認識真實世界,建立認知基礎。多讓幼童用五官感覺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用心去體會數字的意義,而不是只獲得正確答案。他們認為幼童不能像大孩子或成年人一樣抽象地學習,只有用真實世界的印象建立邏輯思維。中國孩子可以不加理解地知道3+4=7,將乘法表背得滾瓜爛熟,但那隻是鸚鵡學舌。

也許有人要問,小孩在玩中能學到什麼?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觀察他10 個月大的兒子時,發現孩子老是把麵包撕成碎片往地上扔,並且非常專注地觀察麵包的落點,小孩丟東西的行為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可很多父母在揀起這些東西時,會告訴小孩你不可以再亂扔東西,卻很少去想小孩扔東西的動機。皮亞傑發現那可能是小孩在探索和學習萬有引力的過程。為什麼麵包會落下去?氣球會浮起來?牛奶會流出去?小孩都在認識、體會這個世界。

在美國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可能會上演這種情景:當老師發問「7+8等於多少?」時,中國小孩馬上可不加思索地回答「15」,天才啊!而美國小孩可能手指不夠數,還要把鞋子脫掉,手腳並用,簡直笨得一塌糊塗!美國學生數學成績差出了名,似乎中國教育培養的是「數學神童」;而美國教育培養的是「數學白痴」。

然而那些「中國神童」長大後都到哪去了?縱觀近代世界科學史,西方尤其是美國教育造就大批頂級科學家。這里就有一個問題,學習到底是為分數,還是為應用和創新?

當然,今天在北美的華人第二代,雖然多少受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影響,但也不不亞於老美,工程師、博士後及專業人才比比皆是。

強調結果與重視過程

還有人認為美式教育注重廣博,中式教育窄而深。筆者覺得這種評價不夠准確。沒有深度的學習,美國人怎麼能包攬大多數諾貝爾獎?

美國教育重視閱讀而不要求背誦,因為廣泛閱讀可增加寬廣的背景知識,開拓視野,豐富想像力;而背誦可能被前人思維所束縛而難有創新。

美式教育讓學生做課題,通過探究性學習,對某個主題做較深入的學習。當學生對一個課題深入研究時,他需要翻閱大量資料,學習相關知識,思考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做實驗,寫論文,應對質疑和答辯。回過頭來,不但經過閱讀、寫作等綜合訓練,而且所學的知識大大超出教科書范圍。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對所有主題都做深入探究,重要的是通過探究,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有廣博的知識,又有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能力,博大精深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教育是全社會都要支持的事業,美國高中生進入英特爾科學獎競賽決賽者的很多實驗都在大學實驗室里完成,指導老師多是大學教授,成果有一定分量,不是小兒科,而這些獲獎者的考試成績同樣也很優秀。美國還把很多大學基礎課程下放到高中,給有能力的學生選修,成績可以被大學承認。

但美國基礎教育也存在很多問題,水準也參差不齊,在快樂童年觀念主導下,小孩沒學習壓力,過度放任而導致很多學生不刻苦用功,這對教育資源是極大浪費。有的在小學四五年級還記不住九九乘法表,高中畢業還離不開計算器,如此種種與素質教育差很遠。

中式教育多以應試為目的,強調背誦和記憶,僅在考試范圍內反復練習,達到熟能生巧。但是否真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值得探討。把高中的最後一年作為復習迎考的沖刺,是有效率的學習?那或許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

學生學習是在練兵,結果不應該看得過分重要。如果不注重了解過程,很難對所學知識應用自如,更難有所創新。美國學校講綜合評價學生,高考狀元被名校拒絕,並非新鮮事。想想今天世界頂尖的大學,美國佔了多少?他們的生源絕大多數來自美國高中生。一流的大學如果全是二三流的學生,一流能維持多久?

相信權威與追求真理

這幾年筆者回中國多次,許多親朋好友的小孩都天資聰明。但從他們父母眼神中透出的期望,從學校里的分數所折射出的殘酷,也使小孩的心靈充滿憂傷。這些孩子的好奇心在流失,自信心在減退,創造力沒有得到培養。被動的學習和主動的探索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不一樣的,前者在尋找標准答案,後者在追求真理。

我的女兒現在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學生,但她在中學時所掌握的某些學科的知識沒有中國國內的學生深入和熟練。今天的世界不是以你記憶多少知識論英雄,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的訓練和批判性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美國頂尖大學的絕大多數學生並非都智力超群,大學不僅是在選拔聰明學生,更重要的是尋找卓越的年輕人。

我女兒的一篇論文質疑普林斯頓大學一位教授的論點,她的思路就是想證明那位教授的假想不成立。她在期末把論文交給了哈佛大學心理學大師史蒂芬?品克,品克很感興趣,給了她A的成績。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教會了學生相信權威,揣測領導。像我女兒那篇論文是黃毛丫頭挑戰名校教授,豈不是不知天高地厚?而美國的教育讓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去探索追求真理。

中國人常說老師是一根蠟燭,燃燒自已照亮別人,而教育更重要的是點燃孩子心中的火種。有人說近代科學家以愛因斯坦為代表,近代發明家以愛迪生為代表,近代藝術家以畢加索為代表,有意思的是,他們小時候都不是老師喜歡的學生。不管這些大師是因他們的思維早已飛出學校的框框,還是因後天努力,他們都做出偉大成就。而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被埋沒多少,又有誰知曉?

東方和西方,中國和美國都有其長處和短處,多了解,多借鑒,多思考,才有益於發展。中國教育重於培養考試型的,西方著重培養能力型的,中國需要的是全能型的,西方則是注重專業性,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去發展。中國對有些偏才、怪才可能不太重視。

❸ 中西方教育的差異

❹ 廣州中西結合教育的學校有哪些

中黃國際白雲小學以真正的IB中國教育獲得了IB授權。然而中黃國際白雲小學並專沒有放棄中屬國的傳統教育,而是利用西方的開放式教育培養孩子獨立的思考能力,實踐能力,不同於其他外國語學校。一類是把「洋課程」原封不動照搬到自己的學校;一類是把國家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做一番整理包裝,或請來幾個外教上上英語課或部分課程,實則換湯不換葯;一類是在「洋課程」和國家義務教育課程兩者間做加減法。

❺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相比的優點

中西教育的根本差異

前不久留美教育博士劉萍對中美教育作了一個比較並得出「美國初級教育不如中國」、「中國的初級教育基本功扎實」的評價(見「一個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2001年5月28日貼於「教育與學術」)。我認為她的看法是很片面的。作為一個教育學博士,如果她的觀點廣為傳播,會誤導許多人甚至整個教育界。本人在中國(學士和碩士)和北美(博士)都學理工科,且孩子在北美上學近十年。我想談談我的感覺和看法,供教育界人士或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因時間匆忙,不便展開來寫,這里僅討論幾個重點並以實例於以說明。

例一、盡管西方初級教育(小學和初中)比起中國來學習內容少、節奏緩,可我十多年來在北美的學校和公司里接觸到的老外在業務上多數都很優秀,平庸者比例小於中國的大學畢業生,而且普遍敬業精神強。他們的表現一點也無法讓我想像他們的基本功不扎實。我真的看不出他們在中學只作過1000道數學題和我們曾作過5000道數學題的差異。說什麼「西方的先進科技都是靠移民」,未免太過誇張了,太夜郎自大了。這樣的評價也只能在中國人的「坊間」流傳,根本不可能被西方主流傳媒認可。

例二、文革後公認77,78級學生最優秀。這種優秀不僅表現在學習而且在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但恰恰這兩級學生的中小學階段都是在文革中度過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停課鬧革命,在「社會大學」中自覺不自覺地學習五花八門的各種知識,根本沒上什麼課更別說受什麼嚴格的科學教育了。很多人都是靠的高考前惡補幾個月考進大學。

例三、我本人72年(15歲)在四川考高中時正值「修正主義主義教育路線回潮」,我們也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小學後三年和初中三年的課程全部補齊,而且弄得清清楚楚。

例四、君不見許多人小學和初中成績很好,但一到高中便垮了下來。這樣的人考大學一般無望。但那些小學和初中成績一般,但高中成績往上沖的人一般都是考大學的料。

這些例子這正好說明了人類獲取知識的最佳模式和人體智力發育的自然規律,那就是:

❻ 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方式到底有什麼區別

球上的區別,別以為是個笑話,真的你想一下,教育就是解放思想,開啟民智,而性解放是最基本的教育啊😄

❼ 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不同 和各自的優缺點

優點
中國:從小學到高中,知識面涉及廣,深,大學教育較開放,重理回論
外國:升學選擇叫多答,體制透明,實踐大於理論,大學接觸社會更多,重實用

缺點
中國:升學體制單一,教育過於深奧和廣博,不僅難以掌握吸收,而且實踐較少,大學風氣較差,體制現在還不是很透明
外國:教育過於簡單(初中都不知道3X7=幾),大學教育比較完美,但私立學費高昂

全部手打,很認真的回答,望給分。

❽ 中西教育差異

最大區別:中國培養的是考生(只注重解決「已知」的問題,而國外發達國家回,以美國和答德國為例,主要培養的是學生(「探索未知問題」)。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希望,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不斷創新的民族,已知答案的問題不需要重復解決,而這恰恰是我們教育的失敗之處。
迄今為止,中國始終沒有培養出本土的世界一流的學者,這就是一個例證!

❾ 中西方學校教育差別

談及中西方教育的差別,我有一些感受。我沒有去過國外,對西方教育的了解主要是從書中和各種媒體中獲得。我眼中的中西方教育的顯著差異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因材施教。雖然在我國每天都在提因材施教,但並沒有幾個人理解因材施教的真諦。反而是西方的教育在這方面體現的較好,更適合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

二. 賞識教育。在中西方都有賞識教育,中國的賞識教育比較模糊籠統,對孩子做的比較好的地方往往是用一句「你真棒」加以贊賞,而西方是把棒在哪裡告訴孩子。中國家長有耐心的少,光心裡著急是不夠的。

三. 懲罰教育。在中西方都有懲罰教育,在中國孩子受到懲罰都是以大人的眼光來判斷,比如孩子把東西拆壞了,家長往往要打罵孩子,而在西方家長認為孩子並沒有錯,反而鼓勵孩子多動手。

四. 愛心教育。我在書中了解的和我親眼看到的西方人的愛心有勝於我們。

中西方的教育各有優缺點,如能取長補短,也許會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中國的基礎教育有很多優點,這幾年國外也在借鑒我們的教育方法。

一、學校的教育
1、中西方教育的本質區別:
西方教育是一種嘗試教育,先讓學生嘗試進行體驗,在體驗中發現難點,然後在解決難點中積累經驗,最後,得出結論,那是真正屬於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國教育是一種灌輸式教育,先將成人的經驗告知學生,讓學生按已有成功經驗去操作(並非所謂的真學習)按部就班,在經驗的指導下學習實踐,同樣,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結論,但是往往很難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兩者的最大差異就在於西方教育以人為本,從人的學習的本能出發,符合學習論,而中國教育是一種消除錯誤的「生產」教育,將學生當作產品,希望在生產線上生產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視「學習是可以犯錯的」這一規律,使得學生缺乏應有的創新思維。

2、從教師在課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異: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於人文思想展開的,從小開始培養人的實踐和分析能力,鼓勵思想的自由,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學生一起去探討問題,對於學生的疑問,經常一指圖書館,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資料,自己做出判斷,盡可能的不去影響學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護了人類創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感覺開心,使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學習,這在西方是老師常常思考的問題。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堂積極發言,學以致用。

在中國,課堂屬於老師,老師在講台上濤濤不絕的講課,學生認真的聽講、記筆記,對課本的答案和教師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種傾向性的灌輸式教育。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緊密溝通,造成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牢而不固。

3、考生成績的計算方式也是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一個顯著差異:
在西方學生成績的計算方式是:課堂紀律和出勤率佔15%,課余作業成績佔15%,小組互動討論佔20%,論文寫作和答辯佔50%,從這幾個方面來綜合評估學生的綜合情況,比較客觀和公正。由於西方教學的目的是運用,而不是分數,所以分數只是一個參考值。

在中國,成績是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從。一些綜合分數低,而偏科成績比較嚴重的學生,反而被埋沒了。成績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來定,主要是筆試,比較單一,另筆試的成績很容易被復制。像高考這種一考定終身的方式很容易因為發揮失場,而與大學教育失之交臂。高分低能那是我們國人的最大悲哀呀!

4、從知識層面來說,西方教育更容易發掘天才:
西方教育重視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注重對知識的靈活應用,重視「廣」和「博」,對學生的教育是點到為止;西方的基礎教育在達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礎上,允許學生有較大選擇的自由。比如,一位學生對物理、化學或生物不感興趣,感覺有很大的困難,可以只選修比較基礎的課程,而選修較多的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課程,只選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門,同樣可以達到高中畢業要求,也能進入頂尖大學,同樣有機會成為「精英」。

中國教育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注重知識的灌輸和知識的熟練掌握,重視「精」和「深」,以數學為例,中國教育使用題海戰術,教師讓學生重復練習,直至「爐火純青」的地步;所以說,中國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識學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國教育要求數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學得不好都有可能對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響。

二、家庭的教育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和做人的比拼。由於歷史傳統、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和做法——

● 西方家長從小就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煉,他們並不煞費苦心地設計孩子的未來,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發展,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摩托車,分擔家裡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鏟雪、秋天掃落葉等。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中國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在家庭里到處彌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生活上加倍關心外,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似乎學習好就是萬能的,而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識等則關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顧。從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長幾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來,做飯、洗衣服、打掃、攢錢供孩子讀大學、出國、結婚、養兒育女等。盡管我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這樣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難以讓孩子得到幸福,因為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和做人的比拼。

● 西方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因而很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長把快樂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來實施。他們經常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也願意跟家長商量。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對於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關重要。

而中國家長對子女的關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關心甚至根本無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和性格、意志的磨煉。其結果是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過低,以至經不起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喪、頹廢、自暴自棄,動輒離家出走,甚至輕生厭世。

● 西方家長重視從日常行為與情感中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注重從內心情感去尊重別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習慣的培養。

而我國家長和幼兒教師往往脫離孩子心理發展的實際,例如幼兒園時就提出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偉大理想主義的教育,忽視基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人際交往等與孩子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做人的教育」。我們一直談教育要循序漸進,這不僅適用於智力教育、知識教育,同樣適合於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現在我們的孩子道德觀念淡漠,社會性發展差,這與家長忽視對孩子最基礎的「做人教育」不無關系。

● 西方家長「鼓勵創新」,鼓勵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樣的獨立研究和動手的能力,能以寬容的心態去營造一個利於培養孩子創造力的環境和氛圍。他們對孩子所做的種種探索行為往往持積極、肯定的態度,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見解,並對其中的疑問進行積極的探索。即使家長認為孩子的某一行為並不具有積極的效果,他們也不會過多地干涉,而是讓孩子在自己進行的探索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予以糾正。

而中國家長往往「滿足於克隆」,教導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對孩子的探索活動大部分是持否定態度的。他們往往把孩子自己進行的「探索活動」視作「胡鬧」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國孩子拆了家裡的鬧鍾,若能裝回,多數家長會稱贊孩子,若是裝不回,許多家長會與孩子一道把鬧鍾裝上,甚至鼓勵孩子再拆、重裝一次。但中國孩子若拆了家裡的鬧鍾,就算自己能裝回,恐怕也沒幾個敢告訴家長的。孩子往往在家長的嚴格管教下被熄滅了創造性火花。

從以上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從宏觀到微觀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外國家長重視的恰恰是中國家長忽視的。西方家長教導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做錯事自己糾正,自尊並尊重別人,全身心鍛煉,按興趣學習。他們鼓勵孩子成為夢想家,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中國的家長們,您不妨借鑒一下。

三、社會環境的影響

中國最缺的,是責任教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社會、民族負責!教育不是只在學校,還在家裡,在周圍環境,在社會氛圍。而現在,常見到家長,學校,周圍環境在推卸責任:

家長說:「我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好他就是學校的責任」;
學校說:「他逃學都是因為周圍的網吧,歌房太多了」;
網吧老闆說:「我只是開一家店掙點錢養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學來玩的」。

來看看美國,經常可以見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個小孩並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麼教師。為什麼?就是因為:「美國人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個美國人的責任」;在英國,每一個歐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們總是在自覺的監督年青人的行為,好像警察一般。這兩個國家已經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交給了每個公民,每個公民也在為國家的未來負責。

閱讀全文

與中西小學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