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小學接收傳統的國學教育好不好
近代教育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小學階段是學生一生中記憶的黃金時期版,應讓學生大量權背誦,一方面增大積累,熏陶感染,奠定根基;另一方面,則利於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在小學階段對小學生實施國學教育,不僅順應了時代需要,更有利於促進學生終身發展。雖然現在誦記的國學經典他一時可能不易明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他們應會對其有較深的理解,就會有頓悟的收獲,民族文化的精髓就會深深的紮根於他們心中。
B. 小學生國學教育現狀、問題與解決對策
小學生國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小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對國學初步了解,但中小學校國學教育缺位,小學生接觸國學機會少
2.小學生主動參與意識較強,但多帶有功利性目的
3.小學生所學國學內容上貼近生活,內容多樣,但無法形成系統,教材權威性讓人質疑
4.小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國學的意識
5.小學生學習國學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四、 對小學生開展國學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一) 加強中小學對國學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將國學融入校園文化中去
(二) 關注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合理引導小學生對國學教育的看法,避免盲目跟風或全盤否定的傾向
(三) 注重教材編寫,加強師資培訓
(四) 社會多方助力增加小學生接觸國學的機會
C. 小學生學習國學的重要性
十個理由告訴你
孩子學習國學的重要性
他們說你高冷,卻沒發現只不過是思想的不同
廣告
理由一
知識開蒙
孩子可以通過誦讀國學經典來識字,建立對漢字和漢語的親切之感,從而為孩子生命與文化對接搭建橋梁。
1
理由二
培養語感
孩子誦讀經典,可以很好地培養對漢語的語感。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是一體的,經由源遠流長的古漢語的浸潤,將會使一個人的現代漢語基礎更加牢固。
2
理由三
學習文言文
語文改革以來,中小學課本中的文言文比重不斷加大,中高考的傳統文化考核也呈現了加大的趨勢。如果孩子能夠早早讀一讀四書諸子,歷代美文,那麼學習文言文就會非常輕松。
3
理由四
提高人文素養
經典是文化結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孩子可以在其中汲取哲學的、歷史的、文學的、藝術的素養,從而豐富自身的人文學科素養,直接促進對歷史、政治、地理、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學習。
4
理由五
提升學習能力
在0-13歲時期,孩子的記憶力處於巔峰時期,而智力、情商處於萌發階段。此時學習經典,對於他們的記憶力錘煉、智力開發、專注力培養等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5
理由六
改善語言表達
語言是人的修養的名片。家長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夠談吐優雅地與人交往,讓孩子口誦名句,無疑是對孩子語言表達的凈化和提升。
6
理由七
端正行為舉止
行為舉止是做人的直接體現。善於做人的人,其行為是端正的,其舉止是得體的。僅有現代教育是不夠的,融合古代的君子、禮儀教育,這樣才能一張一弛、相互補充,使孩子的行為舉止更加得當。
7
理由八
孕育道德品格
做人始於調適言行舉止,成於培育道德品格。人之所以成人,在於道德意識的確立。一個人有了道德意識,才會去做好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覺醒道德意識、培育道德品格上,國學經典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8
理由九
提升藝術涵養
國學有其豐富的藝術內容,書法、國畫、圍棋,以及詩歌、戲曲、文學等等,都是陶冶藝術情操,提升藝術涵養的重要形式。以此豐富孩子的人生。
1
理由十
學習健康養生
無微不至的照顧不如讓孩子樹立健康意識,不如教給孩子養生的習慣和方法,這不僅在現代的健康教育上可以學到,在古代的養生健體文化中也可以學到。因而,國學也可以引導孩子強身健體,可以引導家庭形成健康養生的生活方式。
2
如今國家對國學教育愈發看重
從小打好基礎是重中之重
趕快行動起來吧
帶領孩子在國學的世界遨遊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文中內容為轉載,所涉及到各類葯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
首贊
+1
平台聲明
D. 在小學階段如何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有哪些行之高效的方式,方法
這個可以參考來:
養成教育(行為習源慣、禮儀品德、性格氣質)
自立教育(全面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經典教育(快樂讀經、高效讀經、熏陶讀經)
知識教育(識甲骨文、詩詞吟誦、中英雅樂)
游戲教育(回歸自然、身心協調、寓教於樂)
中國教育學會研究表明,經典誦讀對孩子的幫助主要表現在:1.培養良好習慣,奠定完善品格;2.開發記憶潛能,提升語文水平;3.提高專注能力,提高學習效率;4.奠定知識基礎,啟發理解能力。
全日制課程與活動安排:晨省昏定、課前靜心、生活綜合(常識、自理能力、養成、禮儀、勞動、手工)、德育、經典誦讀、德音雅樂、文字(自編教材、甲骨文、大篆、書法熏陶)、體育、英文經典與詩歌、游戲等。
家塾希望感召「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家長同仁,願意一同深入經典,言傳身教,教學相長。
另外家塾教學理念可以參考,網路同名blog
E. 什麼是小學國學教育
先說什麼是國學,一般而言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范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於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
國學教育指的是指對對象通過中國傳統文化及學術的引導學習,融會貫通,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當下達到提升個人道德修養,在浮躁的社會中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狹義的指的是對孩子通過經典誦讀等手段培養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可分三個階段走:(一)從孩童四五歲誦讀〈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背誦些淺顯易懂的唐詩宋詞。(二)誦讀〈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三)積累了一定量的漢字後,讀古典名著。
國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F. 你地區對小學生如何進行國學經典教育的,效果如何
第一、讓國學經典教育走進校園,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把國學教育與早間操活動、早晨讀、環境創設、校園活動、民間游戲等各個方面相互滲透和整合,走進了孩子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各個角落,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和在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規范著孩子們的日常行為,同時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培育高尚德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開展國學活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傳承文明是教育的重要責任。良好生活行為習慣是健康生活的基礎。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們行為處事的道德標准。在開展小學國學經典活動時,我堅持古為今用,挖掘潛在的積極因素,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來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我班有一位孩子上學經常遲到,家長生氣的跟我說這幾天早上起床他總是磨磨蹭蹭的,還鬧著不洗手,不刷牙不洗臉,於是我抓住契機,將《弟子規》納入健康教育,除了讓其誦讀《弟子規》外,還講其中涉及到行為習慣養成的故事。通過這樣的教育,讓孩子明白了應該從小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習慣會成就好人生。
除此之外,我還通過講國學故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國學故事能讓小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我藉助蘊含中國經典文化要義的故事的敘述,讓小學生逐漸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國經典文化。國學是一座豐富的寶藏,它蘊含有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向,而科學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軀幹上的一個有機活體。其中《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其中還包括著天文、地理等。在科學領域中,我將《三字經》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知識滲透到科學領域中,讓小學生感受優秀的文化精神和智慧結晶。通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教育學生學生要善待他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三、從語言活動入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小學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國學經典內容豐富,往往簡短的幾句話就包含了很深的意義。因此我又豐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語言教學活動與國學經典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此來促進小學生語言的發展,也達到強化復習與記憶國學的效果。
第四、讓音樂與國學整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國學由於以古文化為主,枯燥無味,不但學起來較難,而且學生對這些也不感興趣。因此,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編節奏,把那些國學經典作品很長,讀起來拗口的句子編成歌曲,讓小學生在節奏中輕松學會誦讀國學,感受音樂的美妙。通過將音樂教育與國學經典教育融合為一體,使教育教學活動更加富有情趣,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小學學習國學,應根據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掌握小學生的學習的規律,循序漸進地開展培養與訓練,主要在於通過聽、讀及直接感知來加深對經典著作的理解。聽、讀是基礎,「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釋,自曉其義也。盡管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過聽教師范讀,小學生跟讀乃至自讀,把經典著作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個過程還是有利於小學生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直接感知是關鍵,也就是要為小學生創造良好的國學學習環境,豐富小學生對生活的感性認知。結合生活情境講解國學,經典來自於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給小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增長小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視野,擴大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小學生思維發展,使他們更加喜愛學習國學,更深切體會國學的深意。故此,在小學開展國學課程建設必須立足小學生的視野,才可能取得成效,不然反而可能適得其反,使小學生從小產生枯燥乏味的國學認知體驗。
G. 小學生應該學習哪些國學知識
小學生應先從簡單的入手:《三字經》、《增廣賢文》、《千字文》、《百家姓》、《孝經》、《弟子規》。
20世紀初,隨著西學的沖擊和刺激,為了有別於西學,才提出了「國學」這個概念。
現在一般把國學劃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義理之學 哲學,包括諸子百家、宗教。
第二考據之學 史學,包括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辯偽學、輯佚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等等。
第三辭章之學 文學,包括藝術、書法、繪畫、雕刻等。
第四經世之學 政治經濟學,包括兵法、天文、算學、地理、易學、農學、工藝等等。
小學生主要了解了解國學的歷史就可以了。
第一,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注重早教的民族。
第二,必須要明白什麼是正確的教育。
第三,任何教育,家長和老師的身體力行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推薦去看由南公懷瑾先生親自選定的國學經典:兒童中國經典導讀1-18冊。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H. 小學 國學教育 四歲小孩怎樣教育
為人父母者希望子女未來具備良好的人格特質(果),現在就應該多加贊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幾次愉快的贊美肯定他,必然先入為主地深深印入幼兒純凈的心靈,形成終身不移的人格特質。良好習性的養成,優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親輕松愉快的贊美肯定中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經此贊美肯定後,會發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需要父母親加倍的贊美肯定來彌補,以導正或減輕其不良習性於無形中,這可是幼兒教育的秘訣,賢明的父母們,請千萬別錯過這短短的三年啊!
當幼兒漸漸成長到四歲後,已慢慢學會語言的應用,學習能力亦逐漸地增進,此時即應該銜接「童蒙養正」的教育。養正,是指培養其端正的心性及行為。不論是心理學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長的經驗,我們了解:四歲至十三歲這階段的兒童,因其知識未開,理解能力薄弱,仰賴父母之處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純凈,正是一生當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如何把握其記憶的特長而善加教育,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問題。
古聖先賢們高瞻遠矚,不約而同地選擇四書五經及老莊等重要國學經典為主要教材,並以歷代公認的優美古文詩詞等為輔佐教材,來教導兒童反覆熟讀,進而鼓勵其背誦。如此充分發揮其記憶力的特長,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趁他心性純凈時,常常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潛移默化其氣質。經典的價值亦將隨伴其人生經驗的成長而茹吐芬芳、綻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難題。而長期的誦讀薰習,可以養成他閱讀古文的能力。
至於如何教導兒童讀經國學教育呢?方法很簡單,只要父母、老師善於利用課餘時間,引導鼓勵或贊美獎勵兒童反覆多讀、熟讀,他們自然就會背誦得非常流利。若父母親能抽空陪孩子一起讀,不但本身受益,同時也是最佳的親子活動。根據老一輩人的經驗,若能把握這段記憶力最好的十年,每天能讀誦3O分鍾,持之以恆,要背誦二、三十本書是輕而易舉的,並且可利用寒暑假期間來加強復習。
參考:網頁鏈接
I. 小學生應該讀的國學經典有哪些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詩經》版、《史記》、權《論語》等。
J. 為什麼國學對小學教育的促進作用
國學實際上是近代從日本傳過來的一個外來詞,最初指的是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這一百多年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在中國當下的文化語境中,國學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漢民族的傳統文化,而是包括各民族傳統文化在內的所有中華文化,因此季羨林先生曾經提出過「大國學」的概念,饒宗頤先生提出過「華學」的概念。
其次,小學教育實際上需要一種「兒童本位」的教育理念(民國時期周作人曾經提出過此類概念),而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實際上就是一種「兒童本位」的文化,非常強調對幼童的教育,所謂「人之初,性本善」,說的就是要加強對未開蒙兒童的教育。
小學生加強國學教育的必要性是有的,不過我們國家現在仍然需要加強的是師資的培訓以及授課內容的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