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理論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理論

發布時間:2020-11-25 05:59:38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理論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要徹底掘棄和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把主要經歷放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信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上.關鍵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一、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必要條件。

奧蘇伯爾認為:學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和經驗有很大關系。數學學科有其嚴密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大多數數學知識點都有其前期的基礎,後期的深化和發展。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准備是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所學的知識作適當的"降格處理"。
所謂"降格處理",有的是把新知識通過難度下降,使新知識變成學生似曾相識的東西。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有的是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完全陌生的內容是很少見的,對學習的內容總是既感到熟悉,有感到陌生。要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別點,順利的完成正遷移,通過類似的探索解決新的問題。

啟發學生思考:①能不能把與 直接相加?②可以怎麼計算?然後讓學生獨立完成。通過這樣的處理,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參與演算法的探究過程,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和通分的知識學會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重要手段。

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徵"這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 首先教師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他們進行分類,並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2. 教師拿起一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觀察、觸摸長方體有什麼特徵。
3.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到總結出長、正方體的所有特徵。
4.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棱,四人一個小組合作製作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
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還啟迪了思維發展,達到了數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三、設置認知沖突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重要因素

學生的參與慾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學生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學習的原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如"長、正方形的面積"這一課的教學,先出示12個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擺一個大長方形,有幾種擺法?然後提問長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有什麼關系?你能驗證嗎?通過這樣設計,層層深入,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是學生始終處於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參與慾望。

四、因材施教,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前提條件

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在教學中,我針對各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從實際出發,有題可做。

Ⅱ 小學數學教學法 和小學數學教學論 區別是什麼

小學數學教學法:1.數學教育,數學為本。本書注重從數學出發研究數學教育,凸顯數學的學科本質。力求為學生從事數學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2.盡可能選擇典型案例,使之能包容教學理念、教學原則、重要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技能。盡可能回答:(1)這樣的案例學習是否能提高學生對於小學數學的認識?(2)這樣的案例學習是否能讓學生理解小學數學教學規律和原理?(3)這樣的案例學習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教學技能?本書也注意適當選擇老一代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以期使學生了解不同教學時期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特點。通過對教學案例教育價值的挖掘、案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熱愛小學數學教育,對小學數學教育有深刻理解。並能將課程學習與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學中做、做q-學,學習以後做出來,做好以後說出來。3.體現「規范性和發展性統一」。本書注意吸收有定論的理論成果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規律性知識,又注意瞄準學科前沿信息,吸收有創新意義的思想資料和實踐成果。為學生拓展學術空間。小學數學教學論:由範文貴主編的《小學數學教學論》是高等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教材,主要內容為: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小學數學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小學數學學習理論、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小學數學教學手段、數與代數的教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統計與概率的教學、綜合與實踐的教學、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小學數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小學數學教學論》特色為:一是關注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即以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為主線,反映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提升師范生教育教學素質;二是結合案例學習相關理論,即密切聯系小學數學教學實際,突出案例教學,重在培養師范生的小學數學教學能力;三是滲透數學發展歷史,即概括性地介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的發展歷史,以增強師范生對數學發展過程的認識,從而養成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四是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即以小學數學知識為載體,介紹數學思想方法,使師范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素質。

Ⅲ 如何做好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育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新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數學教育已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為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適應今天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通過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把新的理念帶進課堂,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一、小學數學教師角色的新理念1、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培養相協調。而我們原來的有些教育方法,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以及創新素質的培養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這一客觀事實,教師的職能應該做相應的改變,由封閉式的教學改為指導學生"開放式學習,"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另外,"雙基"是我們的特長,但"雙基"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數學運算的熟練和邏輯推理的嚴謹"雖然是雙基的兩個基本點,但歸納、猜想、創新的思維方式,廣闊的數學視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應該是"新雙基"的有機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2、課程中新內容的增設,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新課程中,增設了"數學活動,探究性問題,數學文化"這三個模塊式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增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因此,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和以創新為榮,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使思維具有超前性和獨創性。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數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准等。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3、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格首先,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把自身知識的更新視為一種責任,使"終身學習"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其次,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並通過他"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世界中,作為數學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按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二、小學數學教師應更新觀念1、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首先,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要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第三,教師要認識到:"數學素質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而"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要真正理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師要認識到在未來社會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獲取信息的方法比獲取信息本身更關鍵。教師給學生的應該是方法庫,工具庫。教學模式應是:知識,素質,創新能力的三維教學模式。2、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是由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組成。未來社會的知識結構應是:信息化板塊結構,集約化基礎結構,真線化前沿結構。教師作為社會化的人,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從課程改革來看,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將增加很多新的知識內容。有些內容是教師學過的,也有內容是教師沒有學過。為了適應教學,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信息技術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分自己的實踐知識。數學文化課的開設,綜合課程的開設,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數學史,了解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了解數學在其它相關學科的應用等。也就是說數學教師不僅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擴大知識面,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會更加復雜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以新的教育理論來支撐自己的教學工作。三、教師施教能力的提高1、教師要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新的課程標准在保證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能力的培養的前提下,刪減了用處不大的,而且對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內容。與此同時,增加了一些為了進一步學習打基礎,有著廣泛應用的,而且又是學生能夠接受的新知識。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了解減去什麼,增加了什麼?其次對新的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對知識點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學時要把握每一處出現時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體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幾次達成的知識作一次性處理。提前拔高。對新內容,應分析為什麼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樣教學能體現新教材的意圖,防止范圍,難度失控。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要求,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切不可因應試是否需要作棄取。對刪去的內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識點是內容刪去了,但其思想可能還會有所體現。2、教師要提高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課程標准中,已將計算器的應用引入教材,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將進入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腳本,能使用常見的數學教學軟體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能評價課件的好壞,有能力選擇好的課件。有能力在網路上獲取教學中所需的信息資料等。在助學方面:教師能夠組織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實驗。例如利用動畫技術演示幾何圖形變化規律,創設動畫情境等。通過實踐探索,使學生體驗數學的思維過程。教師要能為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意識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師還要能指導學生使用計算器進行繁雜的計算,節省計算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四、在備課中體現新的理念1.選擇現實的、有意義的素材。由於教材編寫具有時代性,限於當時的社會背景,根據那個年代學生的條件及當時社會對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編寫的內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時期的使用。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再好的教材經若干年也會滯後的。因此,我們手中的教材有些編排順序、准備題、例題、呈現方式及例題的情境已不能適應我們今天的學生學習了。這就要求我們備課時,在基本不改變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同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或內容為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日常生活密切聯系。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會樂於參與,他們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例如改變例題的敘述情節,省編義務教材第七冊第43頁的歸總應用題是先通過准備題總結出「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的數量關系式,然後出示例題。這樣的課,用以前的眼光來看是無可非議的,就現在來講邏輯思維也是很好的。但我們所教的孩子不一樣了,他們可能對3小時抽水420噸,5小時抽水多少噸已不會感興趣了。我想如果改成「老師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們班55人一分鍾共做多少題」?根據你自己的做題情況編一道數學題。學生四人或兩人小組討論片刻,爭相回答。有的學生說:「我一分鍾做了20道題。照這樣的效率,估計全班55人能做1100道題。」有的說:「我兩分鍾做了30道題。估計全班55人,可能做825道題。」再讓他們說說是怎樣計算的?由於這道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過的事實建構的,所以對例題的結構、數量關系比你去刻意地去教,掌握的要好得多。學生很容易掌握了這類題的解題思路。2.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於運用。」這句話揭示我們,教材不是聖書,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內容。為了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備課時我們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重新組合教學內容,安排最佳的呈現形式。因為,教材的編寫往往是根據知識的結構展示其發生、形成、發展的順序。而我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不一定適應教材中的呈現順序及呈現方式。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這節課時,根據學生原有知識、生活經驗和本節課要討論的問題之間的距離,改變了教材內容中的呈現方式。把用一個實物、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表示的單位"1"與用多個物體為整體表示的單位"1"的內容相對比,同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據自己的能力在小組的協助下主動參與解決問題。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經歷主動探究「分數的意義」的過程,建立分數的概念。並理解單位"1"的含義,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3.改變新課的導入方式。現行教材中的准備題,是為新知學習鋪路搭橋。其內容一般是與本節課新知識密切相關的舊知識,目的是使學生的思維快速進入新知境界。然而,從新的教學理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縮小了探索空間。加之,教材中的例題在提供答案的同時,也提供了思考過程,在出示例題的同時,就有怎樣想,它既約束了教師的思維,又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隨著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由知識傳授為主轉向個性、才能的發展為主,導入階段的目標也應隨之由為知識學習作準備為主轉向情感誘導為主;由關注知識技能領域向關注發展性領域轉變。因而,強化情景創設功能,讓學生體會今天學的數學就在身邊,形成探索的慾望,是導入階段的方向。我們備課時在關注新課導入方式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數學內容雖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適合小學生接受的原型。例如,「正比例教學」中,可在有陽光的日子帶著學生去室外,用桿高與影長的關系,測量樹高、旗桿和周圍的物體。教學「比例尺」時,可讓學生根據比例把自己家的房子畫在紙上,設計自己喜歡的建築物。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設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這樣符合學生積極探索的心理需求。五、在課堂中體現新理念1.創設沒有精神壓抑的學習環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這一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這一過程創設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1)轉變教師的角色。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學習探索過程。實現由傳道、授業、解惑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轉變。人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友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心理輕松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產生愉悅的求知慾望,無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意。例如,在學生討論、爭議不休時,我們可以說:「能讓老師發表一下意見嗎?」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商量」的口氣,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討論。既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又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沒有精神壓抑的、以人為本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同時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2)教師要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感人心者,莫乎於情」。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誠於衷而行於外,應滿腔熱情、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以自身的工作態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恰當地組織教學。教師要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通過對一個個問題導語,一個個環節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話語,激發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從而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興趣。2.創設開放式的教學過程。由於開放式教學過程能給每個學生提供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個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得到發展。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開放式的教學過程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機會,教師要盡量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和有思維空間。例如,我在「分數的意義」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課前讓學生自己准備學習材料(學生們准備材料特別充分,有的自畫10個小紅旗,有的畫6隻小動物,有的畫12個三角形,畫8個小圓片,畫9個小正方形,有的剪了一個大圓,長方形、正方形紙、鉛筆、蛋糕、小棒、小正方塊等等),通過讓學生自己准備學習材料,使學生對新的學習內容有了心理准備。實踐活動中選擇的素材又是他們自己所熟悉的、喜歡的。課一開始,通過兩三分鍾對學生的了解:「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還想了解哪些知識?」「用你們手中的材料分一分能得到分數嗎?」要求每位同學至少分一種材料,並把你的成果在小組中交流,在交流中說出操作的思維過程。在小組合作交流後(約5分鍾),每組推選一位同學到前面與全班同學們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之間互相提出問題,並在交流,爭議中解決問題。如有一位學生在演示把6支鉛筆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也可以是,這時另一名學生站起來質疑:「為什麼和都可以?」另一位學生馬上站出來說:「因為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是2隻鉛筆,平均分成6份,2份就是,也就是2隻鉛筆。」交流時,台上學生講,台下學生不時地爭著補充、修正。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交流中,學生體驗了求得同一種結果可以有多種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探索活動中經歷豐富的(交流合作、成功、興趣、愉悅)情感體驗。3.設計不同層次的開放性練習題。為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要求,使全體學生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練習題或選擇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素材,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設計每個同學都有參與機會的開放性練習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例如,我在教學「統計初步知識」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題:「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周圍事物了解的情況設計一張統計表。」這時,同學們積極地動起來了,有的自己獨立設計;有的兩、三人合作,有的收集信息,有的整理數據。有的設計了「四(1)班財產統計表」、有的設計了「四(1)班教學用具統計表」、有的設計了「四年級各班人數統計表」「四(1)班各組人數統計表」「中山路小學各年級統計表」「某小組家庭住址統計表」「某小區人數統計表」「四(1)班數學成績統計表」「近一周天氣變化情況統計表」等等。這樣設計的開放性練習,使所有的學生都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又如,請你用長24cm,寬12cm的鐵板,為客戶設計一個高3cm的無蓋鐵盒。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設計了不同規格的鐵盒。在交流中講出自己的設計意圖。通過這種開放式的探索活動,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興趣。數學知識源於生活,並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幾乎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只要我們教師留心,就可利用生活中的問題設計出很多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開放性練習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Ⅳ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理論主題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2、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3、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 4、當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Ⅳ 小學數學五步教學法指是什麼

一、實驗課題的提出
針對小學數學教學兩多兩少兩忽視(課內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課外學生作業多,自由活動少;忽視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知識過程的教學,忽視學生思維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的現象,從1988年起,我們開始倡導「五階段練習教學法」,並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實驗,旨在徹底改變小學數學教學重講輕練、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學生是否認真聽講輕學生是否主動參與的現象,切實減輕學生課外負擔,真正體現現代教學思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五階段練習教學法或稱五階段問題解決教學法,就是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通過五個階段的練習(或問題解決),去主動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想、培養能力。它的課堂結構是:
附圖{圖}
二、實驗的依據
本課題研究與實驗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上的主要依據有如下四點:
第一,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規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規律。因此課堂教學的各個階段都應強調學生的實踐(練習),在實踐的基礎上認識客觀事物(數學知識)。
第二,小學數學教材和小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特點。小學數學教材的特點是:範例傳授新知;小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途徑是:解答例題與習題。基於這一顯爾易見的事實,我們的教學應該強調以學生練習為主,以老師講授為輔。
第三,現代教育理論。1982年北京教育行政學院編的《普通教育學》指出:學生掌握知識技能一般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等基本階段。依據這一觀點和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我們把一節課分成新知導入、新知形成、新知理解、新知運用、後知孕伏等五個階段。新知導入的練習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心向;新知形成的練習要引導學生主動獲取新知;新知理解與應用的練習要側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後知孕伏的練習要為後繼教學奠定較好的基礎。
第四,數學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1984年4月,美國數學教師協會公布了題為《關於行動的議程》的文件。該文件指出:「數學課程應當圍繞『問題解決』來組織。」「數學教師應當創造一種使『問題解決』得以蓬勃發展的課堂環境」。爾後,美國數學科學教育委員會、數學科學委員會以及2000年數學科學委員會指出的《人人有份》(Everybobycounts)這份報告中指出:數學教學將從「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激勵學生學習為特徵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模式。圍繞「問題解決」來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模式,這將是數學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基於此,我們試圖用五階段練習教學法的實驗構建一種以激勵學生自我學習為特徵的教學實踐模式。
三、教學的基本程序與實施要求
五階段練習教學法的基本精神是:通過練習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確保學生主動獲取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能力。它的基本做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前精心設計五個階段的練習與指導措施,課內激勵與指導學生練習與思考。它的教學基本程序如下:
1.舊知遷移練習
在學生接受新知識前,教師應該考察學生是否具備了與新知識有關的知識與技能,這是開展新知探索的必要前提。舊知遷移階段的練習就是為了達此目的而安排的,同時也為學生學習新知作鋪墊。如應用題「相遇問題」的教學,在舊知遷移階段,教師可設計如下三道題:(1)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基本關系式是什麼?(2)用簡便方法計算:18×4 12×4。(3)甲乙兩個小朋友相距10千米,甲每小時行3千米,乙每小時行2千米,兩人同時相對行走1小時後還相距多遠?2小時後呢?這三道題中,第一題主要為學生小結相遇問題的求解公式「速度和×時間=共走的路程」進行鋪墊,第二題則為比較例1的兩種解法進行孕伏,第三題為導入新課作準備,並啟發學生理解「相遇」的意義和必備條件。
在舊知遷移練習的基礎上,如何巧妙地導入新課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在組織本階段教學活動時應考慮的重點。舊知遷移階段的教學時間要控制在5分鍾之內。
2.新知形成練習
「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所以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思維活動)的教學,而不僅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知識)的教學。」故新知形成階段的練習一定要呈現概念的形成過程,或結論的發現過程,或公式的推導過程,或解題思路的優選過程。
我們認為,把練習僅僅局限於學生解答練習題的活動上,這是對「練習」含義的一種狹義理解。士兵在長官帶領下的所有訓練叫做練兵,所以我們認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探索、思考、實驗、操作、解題等活動均可視為練習。因此新知形成階段的練習,依教材內容的特徵,教師可設計閱讀思考題、新知探索的台階題、新知探索的實驗操作題或新知發現題。如「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教師可設計如下一組練習題:
(1)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2)想一想:正方形或長方形對折後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3)量一量:任意畫一個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的每一個內角,看三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度?(4)拼一拼:把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拼在一起,看拼成了一個什麼角?
「猜一猜」是為了在新課一開始,提出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起學生已有認知結構與當前研究課題的認知沖突,促使他們以躍躍欲試的態度去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後面的「想一想」、「量一量」、「拼一拼」等練習,既展現了數學家發現與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過程,又為學生主動獲取新知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新知形成練習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的探索、練習活動進行具體的指導和適當的提示,誘導他們在練習的基礎上小結出新的知識與技能。這一階段的時間以15分鍾左右為宜。
3.新知鞏固練習
學生通過上一階段練習形成的知識,一般來說還不完善、不準確,認識也還比較膚淺。新知鞏固練習就是要學生通過練習與思考,比較全面、准確地認識新知、理解新知。
新知鞏固練習的設計,練習題要緊扣新知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教師可通過變換教材上範例的條件、結論,或轉換新知的表述形式、內容,設計出一道道練習題,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去認識新知的本質特徵。如「比的意義」的教學,在新知鞏固練習階段,教師可設計如下思考題:「4比7的結果是『4/7』,而4比7也可以寫成『4/7』,這兩個4/7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並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通過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學生可以從意義上、從表示方法上、從讀法上弄清二者的聯系和區別。

新知鞏固練習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釋疑、解惑」。教師要善於在學生練習的基礎上捕捉有利時機進行提高、誘導。這一階段大致安排10分鍾左右的時間。
4.新知應用練習
這一階段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堂作業,時間一般安排10分鍾左右。
設計這一階段的練習要體現三多:多層次,練習題由淺入深,呈台階式;多形式,動態練習與靜態練習有機結合,創造生動活潑的練習氣氛;多題型,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練習題還要盡量與日常生活或工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掛鉤,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是學生一開始做課堂作業,教師的講解就完全結束了。這樣把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截然分開,信息反饋閉塞,學生做題中出現的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時間一久,兩極分化現象就特別嚴重。因此五階段練習教學法強調教師在學生解題後要進行講解,要用學生中的普遍錯例把有關問題講清講透,要扶植學生中的獨特見解,鼓勵學生中的創造性思維。
5.後知孕伏練習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每一知識塊都處在一定層次的系統中。這樣,無論從縱的還是橫的聯繫上看都存在教學上的先後順序問題,所以每一節課的教學都應做到知識上前有聯系,後有孕伏。據此,五階段練習教學法要求教師在下課時布置幾道與本節新知識緊密相關的後知孕伏題,讓學生在課外去做,從而為後繼教學奠定較好的基礎。如「小數的性質」新授課的教學,後知孕伏階段的練習可這樣設計:(1)31.30與31.31誰大誰小?(2)1.39十分位上的數字是幾?1.40十分位上的數字是幾?(3)1.39與1.40誰大誰小?1.40與1.41呢?顯然,這三道題是在為下一節課上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知識鋪墊。
把一節課分成五個階段進行教學,這勢必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注意各個階段之間必要的過渡和銜接。用五階段練習教學法進行教學,要注重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使各個階段的安排科學合理,結構嚴密緊湊,一環緊扣一環,從感性到理性,從舊知到新知,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從基礎到發展,層層鋪墊,循序漸進,最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實驗的設計
1.實驗過程的設計
整個實驗分五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探索階段(1988年9月—1989年6月),這一階段主要是根據教育教學理論與教學現狀,設計出基本的課堂教學結構與實施要求;第二階段:零星實驗階段(1989年9月—1990年6月),這一階段主要是對設計出的基本教學程序與實施要求,用課堂教學的實踐來檢驗和修正;第三階段:初步驗證階段(1990年6月—1991年6月),選一個基礎較差的班用「五階段練習教學法」教學一年,看教學效果如何;第四階段:對比實驗階段(1991年9月—1993年6月),嚴格考察「五階段練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方法之間的教學效果有無顯著差異;第五階段(1994年9月—1996年6月),實驗推廣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對我們的實驗在全縣、全省、全國進行推廣。
2.實驗方案的設計
上述五個階段的實驗,我們在實驗開始時都認真的制定了實驗方案。為了節省篇幅,下面只簡要地介紹一下第四階段的實驗方案。
(1)實驗目的:考察「五階段練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方法之間的教學效果存不存在顯著差異。
(2)實驗對象的選擇:在一所普通小學(安鄉縣城關鎮城東小學)五年級四個班中選出的兩個班;分別作實驗班和對照班。
(3)實驗課題組的成員組成:實驗課題組組長由實驗倡導者潘能鈞同志擔任,實驗班的任課教師由謝先榮老師擔任,教育局管教學的副局長、教研室主任、實驗學校的校長都是實驗課題組的成員。
(4)實驗因子的控制:實驗的自變數是:五階段練習教學法,對其它主要無關變數採取如下控制辦法:
a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教學由兩個教學水平、過去的教學效果基本相同的小學高級教師擔任。
b為了排除師生心理因素的干擾,採取「雙盲」實驗,即讓學生和不從事實驗的教師都不知道在進行對比實驗,只講學校要重點考察這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及其效果。
c實驗班與對照班採用相同的教材,授課時數完全相同。
d教學要求相同,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教學都要完成「大綱」中規定的內容,達到「大綱」中提出的各項要求。
e嚴格控制實驗班學生的課外作業時間,每天作業時間不超過15分鍾。對照班學生課外作業時間可不受限制。
(5)統計分析的方法:使用獨立樣本的檢驗方法,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測驗平均成績進行差異檢驗。
五、實驗結果
初步驗證實驗階段由城東小學謝先榮老師在該校四·二班進行了一年的實驗。該校當時四年共三個班,實驗前四·二班是全年級成績最差的一個班。從下表可以看出實驗一年後,該班成績提高十分顯著。

Ⅵ 小學數學專業知識中關於數學理論考什麼

望樓主採納。
簡述什麼是教師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過程的再認識、再思考、再探索、再創造。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以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教學行為、教學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促進能力發展的一種批判性思維活動。

2.在學生數學學習評價中,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應體現哪些原則?

互動性原則、多樣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3.課堂教學要素評價法中確定的評價要素有哪些?

課堂教學要素評價法中確定的評價要素有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師生行為、教學藝術、教學效果。

5.簡述發展性教師評價的主要思路。

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策略多樣化、評價標准個性化。

6. 數學學習評價的價值取向是什麼?

數學學習評價應促進學生發展;數學學習評價要體現多元化;數學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差異。

7.反思型教師的優點有哪些?

①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持有「健康」的懷疑;②有開放的心態,易於接受新思想;③經常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思考,善於調整和改變策略與方法;.④教育教學中,既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經常進行積極的反思。

8.小學數學考試命題如何體現「基礎性」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有些學校在考試命題時,出現了忽視基礎的傾向,這是很危險的。我們千萬不能忘記,基礎性是中小學教育最重要的最本質的屬性。從「人的發展」的角度,我們要多方位地、較全面地構築「基礎」的框架:1、知識與技能基礎。 2、過程與方法基礎。3、能力基礎:具體的是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決不單單指語文學科)、團結協作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等6大能力基礎。4、情感、態度、價值觀基礎。

9.簡述發展性學生評價的主要特徵?

數學學習評價應促進學生發展;數學學習評價要體現多元化;數學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差異。

10.在新課程背景下要營造出「大氣」的課堂,三個「不要」指的是情節不要太多,環節不要太細,問題不要太碎。

11.簡述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范疇。

答: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范疇:包括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學生數學學習評價、數學考試評價以及以自我反思為主的教師發展性評價。

12.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准中的「兩實」、「兩氣」指的是什麼?

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准中的「兩實」、「兩氣」指的是:真實、扎實、大氣、靈氣。

13.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有哪些具體的要求?

答: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具體要求: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重視評價結果的處理和呈現。

16.在學生數學學習評價中,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應體現哪些原則?

答:在學生數學學習評價中,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應體現的原則:互動性原則、多樣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17.課堂教學要素評價法中確定的評價要素有哪些?

答:課堂教學要素評價法中確定的評價要素有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師生行為、教學藝術、教學效果。

18.新課程下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策略有哪些?

答:新課程下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策略:分項評價,激勵評價,跟蹤評價,延遲評價,協商評價。

19. 小學數學教師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答:小學數學教師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1)課後備課;(2)教學後記;(3)教學診斷;(4)反思日記;(5)教學案例;(6)觀摩分析。

20. 你認為實施課堂即興評價應遵循哪些原則?

答:實施課堂即興評價應遵循的原則:立足激勵原則;關注人性原則;評價方式要多樣化。

21.新課程小學數學考試評價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新課程小學數學考試評價的基本原則主要有:關注學生學業的原則、發掘學生潛能的原則、滿足學生需求的原則、建立學生自信的原則、推動師生發展的原則。

22.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目的是什麼?

答: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目的是:1、提供反饋信息,促進學生的發展;2、收集有關資料改善教師的教學;3、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就和進步進行評價;4、改善學生對數學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23. 傳統小學數學考試評價存在哪些不足?

主要表現在「五個過」:評價內容過多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評價標准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評價方法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評價主體過多地處於消極的被動地位;

Ⅶ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著有哪些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著有:《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皮亞傑教育教學論著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兒童怎樣學習數學》》等。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巨大發 展潛能和個性差異,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善於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為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建立必須具備的條件。為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注重加強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能力
學生的實際能力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這一點常常被忽視。眾所周知,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 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
2.努力探尋學生的潛在能力
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素質教育研究的重點。我們知道,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學習新知時所具有 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 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 揮其創造性和智力潛能
3.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對於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 、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 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Ⅷ 關於小學數學的教育的論文

在教學時試圖通過「提問——思考——發現」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學生高參與的課堂氛圍。但從課堂實施效果來看,喜憂參半!

一、 快節奏的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高參與的基礎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里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於受「希望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喂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願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症結所在。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里快節奏地講解授課內容時,學生們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教學是門永遠帶有遺憾地藝術。我們的課堂中應該以快節奏方式來維持一定的學生參與度,當我們感到學生參與程度在下降、學習活力在減弱、注意力在轉移時,應盡快向下推進課程,讓學生們感到課在不斷地推進,總覺得有事要做、有問題要思考。老師講解、問題解釋和學生練習、答寫只要有約一半的學生明白、完成就盡快變化,哪怕對反應相對遲緩的學生來說,我們也不能減慢速度去適應他們,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漲地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趕上教學的節奏。

Ⅸ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