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孩子,家長需要怎麼樣抓好小學一二年級呢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在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量是相對比較少的,學習也沒那麼緊迫,因此應該給孩子留一些自由空間,等到關鍵時刻再抓也不遲。這種想法真的對嗎?等到孩子讀了三年級,很多家長大多會有一個共同感嘆,孩子的許多行為習慣已經養成,很多時候已經不再聽家長的話了,這時候再下決心要緊跟孩子,往往是十分困難的。
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剛上學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如果不注意好習慣的培養,可能就會慢慢養成很多不良習慣,這些可能對今後的學習起到重大的影響。學習也好,成長也罷,都需要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思維模式,有助於孩子在將來的高年級學習生活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⑵ 請問一年級的孩子,家長應該怎樣教育
一年級孩子的問題,是所有孩子都面臨的問題。很多一年級的孩子,從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小學生,這是人生的第一個轉變。他從一個無拘無束的孩子,突然變成一個學校里要守紀律的小學生了,這是個轉變。就這段時間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是爸爸媽媽的耐心。人生最重要的是養成好習慣,而這些最重要的習慣都是一年級養成的。所以這段時間千萬不能著急,因為人要改變的話,他需要個過程。
他說自己教育女兒的方法,是從一年級下的功夫。孩子上了小學,他就告訴她應該怎樣吃飯,應該怎樣寫作業,要掌握時間。回家第一件事先洗手,吃點兒東西活動一下,然後寫作業。寫作業的時候,眼睛離桌面必須有一定的距離,不能夠趴得很低,手拿鉛筆的時候姿勢一定要正確。寫得怎麼樣我不管,我只告訴你姿勢要正確。然後他拿一根小棒,他管它叫「教女棒」。這小棒很小,跟筷子一樣細。爸爸就坐旁邊,看孩子的姿勢不對敲她一下,腰彎了敲她一下,這都是很輕的,不是打孩子,就是提醒她。(強調:不是打,僅起提醒作用,另外不能訓斥).他也不給孩子檢查作業,讓她自己檢查,一切由她自己做。所有的這些規矩,他都告訴孩子然後跟她一起做。
堅持了半年時間,孩子就跟人家不同了,坐有坐樣、站有站樣,寫東西的時候姿勢很漂亮,字也寫得很漂亮。然後又堅持了半年,整整用了一年,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每天寫完作業第一件事,先把書都收拾好,把書包收拾好。然後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先把外面的衣服脫下來,放在最底下,然後一件一件脫,最後把襪子擱在最上面。第二天早上,因為襪子愛丟,先把襪子穿上再穿別的衣服。她的書櫃也非常整齊。所以我後來就跟很多家長說,你一年級就要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一個行為堅持21天,他就能成習慣,父母都要有點兒耐心。父母不要先給孩子扣帽子,只要您教育方法得當的話,他一定行 !
⑶ 一二年級的孩子家長如何教育方法
教育資訊 教育頭條 家庭教育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家長需要培養孩子哪些習慣?如何做才能有效?
小蜜蜂 2019.09.12
小學一二年級正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階段,也是孩子開始讀這個世界有認知的時候,他們對於外界的好奇心達到最高峰。作為家長,應該做什麼來培養孩子的一些比較好的習慣呢?還有需要培養孩子哪些良好的習慣?這個時期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多的事情都是需要家長去督促才能完成,因此家長要做好最基本的一些引導的動作和方法。
在小學的一二三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家長在這段時間的陪伴和教育方式非常重要。
一、家庭中要有合理的作息時間。
在一年級,常常看到在班上打瞌睡的孩子。老師在努力的把課上的形象生動,孩子也努力地強睜著眼睛,但是已經控制不住打瞌睡了。看到孩子那疲憊的樣子,老師真是心疼。
這樣的孩子家長,肯定是對孩子的作息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
睡眠不足的孩子,家庭中都存在著這些問題:
允許孩子長時間的看電視,電視節目結束的晚,所以睡覺也晚。
晚上跟著父母去做客,很晚才回家。
家庭中有娛樂活動,影響孩子休息,孩子即使上了床也沒有睡著。
孩子做功課特別拖拉,磨磨蹭蹭很長時間做不完。
睡眠不足導致孩子上課學習效率不高,常常處於迷迷糊糊的狀態,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為此也常常受老師的批評,從而在學習上失去興趣,造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
孩子的睡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小學的孩子需要9至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這個時間一定要充分的保障,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並嚴格執行,顯得非常重要。
家庭中合理作息時間制定,先要確定起床的時間。
因為孩子起床後要有充裕的時間,穿衣,洗漱,吃早餐,然後輕輕鬆鬆的去上學,不要把起床時間定的太晚,這樣孩子的早晨會手忙腳亂。
確定的起床時間之後,就推出孩子的睡覺時間了。
根據睡覺時間來決定孩子的寫作業,玩耍時間。
家庭中的作息時間,這樣規定出來以後,家長不要因為大人的事情而擾亂孩子的作息規律。全體家庭成員都應該遵守。
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節奏感的環境里,睡眠充足,做事有條不紊,身體會非常的強健,精力也充沛,遇事兒沉著,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二、家長每天要抽出至少20分鍾的時間來跟孩子交流。
生活在愛的環境中的孩子,從小受到了愛的滋養,心思單純善良,心中有父母,做事不出格,陽光向上。
剛上學,孩子會在學校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鮮事,所以家長每天至少要抽出20分鍾的時間來,充分的跟孩子交流。
主要是孩子說,家長聽。
讓孩子說一說,白天在學校都學了些什麼。
這樣家長就能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也能側面看出孩子在學校是否上課注意力集中,如果孩子連在學校學了什麼都不知道,那他上課根本就沒有聽。
讓孩子說一說,學校有哪些高興的事兒。
這樣家長可以判斷出孩子的價值觀。孩子最感興趣的事兒就是他認為高興的事兒。
讓孩子說一說,自己有什麼方面需要家長幫助。
孩子如果能夠及時的說出自己的困難,請求家長的協助,長也可以把幫孩子幫到刀刃上。如果家長提出自己在學校受到的委屈,需要家長跟老師說,最好先讓孩子自己先跟老師說,孩子處理不了的情況下,家長再出面。這樣鍛煉孩子自己跟老師溝通的能力。
在交流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家長不要武斷地批評指責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愛跟你說了。
家長每天都願意跟孩子平等友好的交流,孩子能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您對他的重視。
家長也可以跟孩子談一談,自己這一天所做的事兒,這樣就相互走入了對方的世界,一起分享生活的樂趣,共同面對生活的困難,心靈也更加相通了。
三、家長引導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有句話叫心靈手巧,經常動手操作,愛做家務的孩子,心思都聰明。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必要的操作技能,鍛煉動手能力,而且也培養自己統籌安排事情的思維。可以說是全方位的鍛煉。
所以在家庭中家長做事的時候,不要總是自己忙個不停,也讓孩子出一份力,給自己幫幫忙,孩子跟家長一起勞動,可以在一種特別自然的狀態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家長做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助自己擇菜菜,洗菜。
吃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擺放碗筷。
吃完飯,孩子可以洗碗。
孩子可以擦地,倒垃圾。
洗衣服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助自己拿衣服。
爸爸在修理家中物品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幫自己拿工具。
有了孩子的幫助,你的事情是不是做的又快又好呢。及時的鼓勵孩子,讓孩子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和成就感。
即使孩子某些時候把事情砸搞砸了,做錯了,讓千萬不要喝斥指責孩子,孩子就是在反復的試錯當中長大的。沒有錯誤,就沒有成長。
在家中是爸爸媽媽的好幫手,在學校自己的學習也會很出色。
⑷ 我是小學一年級的家長,請教怎麼教育輔導孩子
(一)快快樂樂上小學
孩子上小學了,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重大事件和轉折點。除了在物質上做好一切准備外,家長和教師還要特別注意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情緒氛圍。讓孩子對小學生活產生嚮往、渴望學習、渴望與他人交往,要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好事,是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平時家長可以在與孩子交流中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的小學生,做起事情來就是不一樣了」,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為自己的成長而高興,為自己即將的小學生活感到自豪。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備上學用的各種物品,可以帶孩子走走上學的馬路,在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告訴他:「這些好聽的故事都寫在書里,等你上學認識了字,就能自己看了,還能從書里知道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的更好聽的故事呢!」,這些方法可以有效保持和延遲孩子的有益學習動機。與快快樂樂准備上學相對應的,我們也看到有些家長的入學教育是非常錯誤的,應與糾正。比如,學業成績是父母最重視的核心問題,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家長將這種渴望過多過早的轉嫁給孩子,動輒就嘮叨要好好學習,一定要拿第一名……這樣做會令孩子感到壓力驟增,與幼兒園的「玩」的反差太大了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情緒,對今後漫長的學業之路影響甚大。另外,有個別家長用學校和老師來嚇唬自己頑皮的孩子。比如說:「等你上學了,看老師怎麼管你」。還有家長片面強化學業的沉重和艱辛。比如說:「玩不了幾天了你,上學了你就沒時間玩了」學齡初期的兒童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有些話會引發孩子的恐慌和厭惡心理,恐懼老師、恐懼學習。有些孩子甚至還會引發生理上的不適症狀:比如發燒、失眠等,這樣會更加影響孩子的學業,形成惡性循環,家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避免這樣的不當言行。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很顯然,上小學後「時間」這個概念會更多地出現在孩子身旁周邊較之幼兒園的相對鬆散的作息時間,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床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床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持久性,小學生上一節課要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這個能力是需要練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堅持做完;什麼時間不應該做什麼事情,並能夠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比如作業一定要按時完成,完成作業後收拾利索才能去看電視和玩,避免完成作業就玩您就幫孩子收拾了,我們經常看到學生忘帶書或一些學慣用品,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家長沒給他收拾好,而忘記收拾書包應該是誰的責任。有些家長自從孩子上學後就不再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做是不科學的,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但要加以引導。要培養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養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規律,保證有充足的體力和精力來面對小學生活。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大有益處。而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主要在小學低年級。所以,孩子入學後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孩子正確的書寫習慣。執筆姿勢:拇指食指執筆,中指托住筆。坐姿:腰挺直,腳放平,做到四個一(胸離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拇指食指留條縫)。書寫要工整橫平豎直間架合理(依照書先看再描最後落筆)。為孩子選擇文具等也很重要,為孩子多准備鉛筆,避免自動鉛筆和功能多的文具,那隻會增加玩的機會。
2.培養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每天除了在學校內完成作業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應該先做完回家作業,包括口頭和筆頭的作業。做家庭作業時,先復習老師教的內容,再做作業。做作業時候要讓孩子養成認真讀題,不開小差,不看電視,不做做玩玩講講話。做完後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內容,並准備好第二天的學慣用具,做完一科作業就收拾好再做另一科作業,自己的事自己做等等。放學後先完成作業再玩,家長也不要坐在他身邊看著,應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的完成作業,不要怕他出錯。當孩子的作業出現錯誤時,要讓他自己檢查並改正錯誤。老師會要求家長對孩子的作業(或登記本),試卷簽名,目的有兩個,一是了解孩子學習的情況,二是字是否寫得規范,是否完成作業。不需家長指出錯誤,而應由孩子自己檢查,老師批改,以便老師了解孩子掌握知識的情況,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平時不允許孩子一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問家長,應在經過思考後實在想不出來了,才向他人求助,培養孩子學習上的韌性。這些也都是需要家長同學校共同配合,督促孩子做好。我們不希望越俎代庖,幫孩子做這些事。如,我們曾發現有一年級有個別孩子出現到學校後發現沒帶作業或學慣用品打電話叫家長送來,這樣既影響家長的工作,小孩也不能養成好的習慣。我們要求學生,學習時就認認真真的學,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的玩等。
3. 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在課余時間里,鼓勵孩子多看課外書,鼓勵孩子多閱讀。新課程標准要求一、二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5萬字。低年級孩子的思維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應選取圖文並茂的課外讀物;到了中高年級孩子思維已由形象思維逐步向邏輯思維過渡,可選擇邏輯性、說理性強的讀物給孩子閱讀。選擇的內容應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買給孩子閱讀,並督促他每天定量閱讀,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同時可以要求孩子為您講解讀書內容,既培養孩子讀書習慣,也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為今後的作文打基礎。家長可與孩子一起閱讀,一方面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一方面加深親子感情。還可以帶孩子到書店、圖書館去讓他們自由選擇書讀。學校也會開展一些讀書交流會、古詩誦讀、朗誦比賽等活動,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激發孩子與書為友,讓孩子踏著一路書香前行,在豐富的課外閱讀世界裡充實自身的文化底蘊。課外閱讀對現在獨生子女來說是一件收益無窮的事情,它將是陪伴孩子終身的朋友,孩子從書籍中學習詞語用法,把書本知識化為己有,寫文章時就能運用自如。
4. 培養孩子自理習慣。生活不要包辦,養成孩子自己查看課表、整理書包、帶好一切學慣用品;作業本保持整潔,不亂塗、亂撕等。體育課需穿褲子、運動鞋、不能穿裙、涼鞋、不能帶小刀、尺子、鑰匙等物品。如果孩子有特殊情況的應向老師說明。美術、音樂等科目要按老師要求帶好相應用具。校服(每星期一、五或學校集體活動如:春遊、秋遊、開學典禮等)。校服最好綉上名字,以免混淆和丟失。這些習慣的養成與否,對孩子今後的學習以及今後一個人成功都有重大的影響。培養好的習慣,就是尋找一種成功的方法,習慣是經過反復增長、反復訓練養成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監護人是家長,第一任老師也是家長,學校和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第二任老師。教育孩子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配合。
⑸ 一年級家長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可能有不少家長認為:小孩進入小學,主要是來學習系統的文化知識的。這個觀點對不對呢?我感到這個觀點起碼是比較片面的,是不可取的。不錯,小孩進入小學是要開始學習系統的文化知識了,我們的家長進行學習輔導也是必要的,但這絕對不是小學教育的全部,也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小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兒童今後的全面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這個基礎,不僅包括學習的基礎,還包括做人的基礎,生活的基礎。如果說得簡潔點,就是要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這是我們小學教育的任務,也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目標。因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先談學會做人。學會做人的內容很多,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講,就是要學會對人有禮貌,學會尊重人,學會關心人,學會與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再具體一點,就是要對長輩、老師、同學有禮貌,學會尊重父母、尊重老師和同學(學會傾聽、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學會體貼、關心父母(不給父母添麻煩、盡量減輕父母的負擔、關心父母的身體和情緒狀態、學會詢問和安慰父母……),學會關心老師,學會幫助同學,學會同情弱者,學會與同學友好相處(一起游戲、活動),不爭吵,不鬧別扭。這些都是做人的基礎,打好了這些基礎,將對小孩一生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事實證明,凡是會尊重人、關心人,會與人相處和交往的人,都有非常良好的人際關系,都有比較高的生活質量,都有比較高的事業成就。而不會尊重人、關心人,不會與人交往和相處的人,往往在家庭和單位里,都人際關系緊張,到處碰壁,生活質量很差,事業也常常受到緊張的人際關系的干擾,心情壓抑,即使事業有成也沒有一點幸福感。這些都說明,從小進行做人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西方教育家有一項研究:教育家對幾千個智力超常的孩子進行了長達30多年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這些智力超常、成績超群的孩子,走上社會以後,取得的成就並不一樣,有些人沒有什麼建樹,成績平平,甚至工作和生活都很糟糕,有些人成就突出,工作和生活都很優秀,且都有幸福感。經過研究,前一類的人在人格上都有些缺陷,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較差,情感素養較低;但後一類的人人格健全,人際關系好,情感素養高。 再談學會生活。這方面的內容也很多,我們對小朋友的基本要求是: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基本的生活技能。習慣是什麼?習慣是不用意志努力的、自動化了的行為。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將使人終身受用。一年級小朋友要培養的生活習慣有:早睡早起的習慣(晚8點,早6點),早晚刷牙的習慣,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保持衛生的習慣,勤剪指甲的習慣,物有定所的習慣,等等。一年級小朋友要培養哪些生活技能?自己穿衣脫衣的技能,自己穿鞋系帶的技能,自己刷牙洗臉洗腳的技能,自己盛飯的技能,等等,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做。以上這些,從現在起就要重視培養。而這些方面,根據我們的了解,小朋友們存在的問題是很大的,不少小朋友至今不會自己穿衣脫衣,不會系鞋帶,不會刷牙洗臉,不會盛飯,本來應該自己做的事全由我們的家長包了,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下去,後果是十分嚴重。 最後來說說學會學習。這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三點: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要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任務主要靠我們老師在學校來完成。我們的建議是:重點抓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一要想方設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來自哪裡?來自外在的鼓勵,來自知識本身的吸引力,來自學習的成功體驗。針對期初拼音學習的情況,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家長不要性急,要有耐心,要有寬容之心,要有發展的眼光,不懂拼音的家長不要教小孩拼音,以防教錯。二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家主要是良好的讀寫習慣(防止近視),閱讀習慣(幫助選書買書,指導閱讀),思考問題的習慣,朗讀的習慣,整理文具的習慣。 根據我們以往的了解調查,在做人、生活和學習方面,我們的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學習。不少家長不重視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有些孩子,在家沒有禮貌,任性放肆,不會尊重人、關心人,對別人缺乏同情心,不能與人友好相處;有些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另外,在學習上,重視知識的多,關注興趣和習慣的少;關心分數的多,注重能力的少;責怪批評多,鼓勵引導少。導致孩子的求知慾下降,習慣不好,能力偏差。我們要改變以上現象,把打好孩子做人的基礎作為家庭教育的核心來抓,把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技能作為家庭教育經常性工作來抓,把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作為家庭學習輔導的重點來抓。教孩子學會做人比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孩子不斷努力的內在動力,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終身受用的素質。 首先,我們在思想上要重視家庭教育,不要認為孩子上學了,我們培養孩子的責任就沒有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孩子在家的時間最長,在所有外在因素中,家庭教育是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我們多年教學的體會是:凡是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孩子的發展一般都比較好;凡是家庭教育有缺陷的,孩子的發展一般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教育科研部門的的調查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再次,我們要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包括物質的環境:要有安靜、明亮的學習室,桌凳的高矮要適當,要減少各種干擾(聽覺的、視覺的)。還包括良好的家庭人際環境:要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家庭氣氛和諧,家庭活動健康有益。 第四,我們要為孩子做良好的榜樣,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我們堅決不做。(不打麻將,不無節制地看電視,言行文明,尊敬老人……) 第五,要講究教育方法和藝術。主要是:要重視激勵(努力發現和放大孩子的優點、特點,少批評,少抓小辮子,多寬容。要重視引導(順性啟發,引導思考,學會判斷):要加強針對性(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適當);要加強訓練(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隨機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抓起。如不挑食、偏食,不吃剩飯;上學放學打招呼。要嚴而有格)。要注意尊重(少強制,要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說話講究策略,要善於與自己的孩子成為知心朋友,要讓孩子信任自己,甚至敬佩或崇拜自己)等;力避正面沖突,消除對立情緒。(我們的任何教育都要使我們的孩子樂意接受才會有效。)
⑹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要怎麼教育
家長的角度
1
我國傳統的家長總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旦成績不好,就是孩子不努力,於是一個棍子就上來了。我認為家長應當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孩子在初學習的時候,會有學習困難,特別是上學期離開了家不習慣。所以孩子剛入學的兩個月,家長應該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氛圍,不能過分看重成績。
⑺ 家長如何教育小學一年級孩子
不要因為他們小,就另眼相看。
不要許下空頭諾言,說到就要做到。因為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答任老師。
學習有個中上等就行,畢竟只有一個第一。
行為習慣的養成一定要當做重中之重。這樣你會一勞永逸。
要多誇獎,少批評。「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先說這么多吧!
⑻ 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家長該怎麼教育
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重於一切。
特別是習慣養成的問題,這是讓孩子受用終生的大事,千萬不能馬虎。
⑼ 一年級家長如何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我們的孩子上一年級了,和幼兒園不一樣了,可能有些家長在今後的日子裡在教育孩子方面會感到迷茫、困惑,下面我就這方面做一些指導,希望我們共同探討,有不妥之處請多指正。
盡管家庭是孩子人生發展的的起點和基礎,我們的家長已經為他們的發展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備。但是從孩子進入一年級,開始接受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學校教育。對於孩子,仍然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新起點,必然引起孩子生活節奏、生活習慣和學習活動的一系列變化並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因此,為了使我們的孩子有更大的發展,也為了我們攜手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希望我們的家長支持教師工作, 「三忌」:(1)忌過分保護。一根獨苗,捧在手中,貼在胸口,含在嘴裡,樣樣事情包辦代替(背書包,拿水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點簡單的勞動技能,會開、關門窗,掃地、抹桌椅等,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減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顧,逐步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從中要做好老人的工作。(2)忌過分寵愛。現在的孩子,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往往明知無理,但經不住孩子哭鬧,只能樣樣事情依著他,從而導致了孩子以我為中心,在不正常的環境中成長的現象,可是進入學校以後,是有約束和壓力的,或許孩子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批評,作為家長,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行為要讓孩子受一些批評。(3)忌過分期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希望孩子樣樣都爭第一名,心願是好的,但要提醒家長,不與幼兒園比,幼兒園學習負擔與一年級決然不同,次次測驗得100不可能,孩子努力了就行。
四重視:(1)重視孩子的禮儀教育:在家尊重長輩與父母(來去要打招呼);看見老師、同學養成招呼的習慣。讓我們的孩子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學校和老師。(2)重視孩子的合群教育,有時小夥伴之間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碰撞傷了,孩子之間你打打我,我招招你,拿了自己喜歡的物品等等,家長決不能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發現情況,及時與老師聯系,老師無法解決的,與校方聯系。(3)重視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的教育。課間游戲、午間休息做到文明安全;放學後,結伴而行,不隨便和陌生人答話,過馬路要當心,家長晚來接孩子,要告訴孩子不亂跑,在校門衛等候。(4)重視孩子的集體活動。養成嚴格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學校開展集體活動要准時守紀,要支持孩子去參與。
家長行為四注意:一是注意來校時,衣著整潔;二進校後不抽煙,不亂丟煙蒂;三是不穿背心和拖鞋進校;四是不在背後及校門口隨便議論老師,有話面談。這可以說是家長素質的體現。
尊敬的家長,學校教育不萬能,但學校會盡力,家庭教育不可少,望家長重視,一個學校要發展和生存,必須有家長們的關愛,我們真誠希望家校攜手,並軌同行!
家長應當從哪裡入手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呢?
第一、抓作業.要規定孩子放學後必須做完作業,必須檢查.口頭作業、復習、預習作業也不容草率.
第二、抓態度.要求學習專心、細心,勇於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書寫要工整、清潔、准確,不能"虎頭蛇尾"或"龍習鳳舞".
第三、抓技能.如想問題、做作業時,要求准確面迅速,在質中求快;語言表達務求清楚、生動、手工操作、口頭背誦務求熟練.
第四、抓能力.主要是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與思維力.在課餘一切學習中都要注意認真培養上述能力.
孩子年紀小,培養的開始應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即具體要求、具體督促、具體檢查.有的家長要求一大堆,卻不認真檢查落實.時間長了,孩子摸透了家長的脾氣,進而鑽了家長控了.只有對孩子要求具體,檢查認直,才能使孩子感覺家長要求的嚴肅性,進而約束自己把要求化為行動.實踐證明,對孩子的學習只要能堅持正確要求,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定能夠養成的,學習成績也會迅速地得到提高
轉自心語筏
⑽ 一年級的孩子怎樣教育
一年級真是的一個很矛盾的年齡,不能管的太嚴也不能管的太松,太嚴苛了可能把孩子的天性給遏制住了,孩子沒有辦法打開自己的心扉。太放鬆了可能會造成不良的態度。 作為家長,我覺得一年級的時候並不是讓孩子一定要學到多少知識,而是把重點放在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學習態度上。這兩點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會影響著孩子的前途。 比如,一些禮貌上的問題、待人接物、怎樣與小伙兒伴相處等等,在小孩子身上這體現了禮貌性,可是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這就是適應社會的一種手段,我個人覺得如果能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將會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資本,等別人開始學這些的時候,你的孩子本身自然而然的就存在了。 良好的學習態度也很重要,首先要讓孩子有一個時間觀念,比如一天上多久的花朵網,在花朵網上一天做幾個學習課件,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孩子一定要完成,這就是段煉孩子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的最大化。就算孩子還想在花朵網上多學習一會,那也不要允許,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事,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產生什麼後果就要讓他學會去承擔。比如你規定孩子在8點鍾以前完成家庭作業,因為他愛玩,東瞧瞧西望望,所以沒完成,那麼時間到了,你也要狠下心來,到了學校老師可能會批評他,讓他領會到自己要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習慣一但養成,是很難會改變的。包括好的習慣和壞的習慣,比如孩子有一個月讀一本課外讀物的習慣,如果有一天他沒有讀他會覺得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