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留守兒童,到底該如何教育呢
對於留守兒童在教育上應該的關注留守兒童的情況,在學習上應該讓孩子們多多發言,給孩子們創造更多上台展示的機會,對於成績比較差的一些孩子一定不能放棄,要課下多給孩子做輔導,在生活當中要用實際行動給留守兒童們帶去溫暖,因為留守兒童在生活當中本身就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在教育方面更應該用情感去激發孩子的內心,讓留守孩子兒童的心理變得更加強大,知道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教育方面確實有很多難題,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的努力,好在現在網路非常的發達,可以通過網路讓家長和孩子很好的溝通,從而能夠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㈡ 淺談如何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邁的父母身邊,或託付給親戚來照管孩子,這些人便成了「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別人來照顧,反過來,還要關照小孩生活,對孩子的學習更無法過問。親戚都是本著不同的目的來看管孩子。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後勤部長」就可以了,至於孩子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師們去管教。這樣一來「留守兒童」日益成為社會,學校的難題,大部分「留守兒童」生活上缺乏照顧,主動上缺乏約束。然而導至性格孤僻,紀律散漫等問題。我認為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正確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班主任聯系,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了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狹隘、偏執性格缺陷,使我們的工作更加復雜了,那麼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我們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症下葯,因材施教,嚴禁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孩子,正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當孩子缺乏自信時,我們要熱情鼓勵並告訴他:「孩子,把頭抬起來,我相信你能行!」當懷疑孩子說謊時,千萬不要當面表現出對孩子的不信任,要通過多方調查,證實孩子確實在說謊,再進行交流溝通指導。當孩子與其他孩子發生糾紛時,要教育孩子主動承擔責任,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千萬不要支持孩子說謊,推缷責任。當孩子與我們對著干時,我們要充分冷靜,靜下心來思量後,再像朋友一樣與孩子親切交談溝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錯誤和缺點。當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我們要及時表揚,可以說:「孩子,你真棒!」「你真行!」的話語,並為他們鼓掌,如有可能適當給予物質獎勵。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為隱性,是不容易發覺的問題,如:性格孤僻內向、有自卑心理情緒、產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產生怨恨父母心理等,有少數孩子認為家裡窮,父母無能耐,才會出去打工掙錢。對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裡不關心,由此而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無情。學校和老師應給「留守兒童」以更多的關注、鼓勵、幫助。愛是教育的基石,對於長期生活在「孤獨城堡」中,處於父母「關愛缺失」的「留守兒童」,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教師應與「留守兒童」交朋友,多關心、愛護、照顧、理解他們。在安全上,要時刻提醒;在生活上,盡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要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要多予指導;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大班級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 總之,作為老師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去關心、愛護、教育、幫助這一弱勢群體。
㈢ 如何做好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
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工作的思考
摘要: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的產物,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必要的關愛、引導和教育,在學習、品行、心理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關繫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長。寄宿制學校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如集體生活、統一管理、學生願意親近教師等,學校應該充分發揮優勢,採取多種手段、利用多個渠道幫助留守兒童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寄宿學校;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對策
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全國上下的高度關注,為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各地採取了多種措施,比如說,建設寄宿制學校、實行留守兒童代理家長制度、建立留守小隊、成立留守兒童之家、組建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實行公安民警保護等等。這些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措施在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對學校開展留守兒童工作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留守兒童指的是那些父母雙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戶籍地而產生的一個特殊社會群體。大量留守兒童的出現是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必然產物。這些兒童在缺少父母的關愛、引導和教育的情況下,面臨著許多學習、家庭、社會和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不但會影響到他們將來的生活,還會讓中國未來的社會面臨著很大的不安定因素。而且隨著農村經濟制度改革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加,農村留守兒童也在逐年增加。
寄宿制學校是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寄宿制學校能使留守兒童在集體的環境和正規化的教育下受到系統訓練,同時每天與同學和老師在一起也能增強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比親屬或隔代教育有利於留守兒童的成長。對於寄宿制學校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上的作用,很多專家學者將其視為關鍵因素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希望工程發起者徐永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明確表示:「寄宿制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難題唯一有效的補救措施。」在徐永光看來,寄宿制學校的規范化管理和集體生活,有助於父母不在身邊、缺失家庭教育的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集體生活更容易使孩子們覺得充實,同時可以降低留守兒童的安全隱患。著名女性研究專家、中華女子學院女性學系教授孫曉梅認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可行方案就是把留守兒童集中管理,讓留守兒童住進學校,統一食宿、統一學習,這也許能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個科學、健康的成長環境。2008年9月份,胡錦濤總書記在河南考察工作時提到:「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確實要引起關注。目前國家正在採取措施,通過多辦寄宿制學校,盡量讓這些孩子在學習上得到比較好的指導,在生活上得到比較好的照顧。」可見,寄宿制學校對於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搞好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工作不僅有助於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同時也是新時期、新階段寄宿制學校實施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分析了解寄宿制學校服務區留守兒童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形成原因既有助解決當地好留守兒童問題,又有利於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快學校發展。
一、我校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分析
最近幾年來,我校留守兒童人數呈逐漸上升趨勢,留守兒童佔在校學生數比例逐年增高,2008至2009學年,我校在校學生662人,留守學生數266人,佔在校學生數的40.2%,其中父母單方外出務工210人,父母雙方外出務工56人。留守學生中男生144人,女生112人。絕大多數的留守學生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祖輩生活在一起,一少部分委託其他親戚或熟人監護,極個別留守學生無人監護。我校留守兒童父母由於受文化素質影響,外出務工主要從事臟、累、險、重的工作。有將近三分之一多的留守學生父母多年來一直在山西、河南等地的礦山務工,還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家長在城市建築、磚廠、大理石廠、石棉廠等體力勞動強度大的行業務工,少量從事低強度工作的其工資收入也不高。
留守學生父母外出務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因生活貧困。主要包括因病致貧,因自然災害致貧,因家庭人口多、負擔大、經濟基礎差等原因外出打工的。二是經濟狀況勉強維持生活,但為了攢更多的錢以備後用,如攢錢用於孩子教育、建房、兒女婚嫁等,希望給下一代的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三是爭強求富意識強,想生活的更好或比周圍的人生活的好而選擇外出打工。四是家庭因人均耕地少,勞動力過剩,在家賦閑,沒有合適的職業可從事,沒有穩定收入而外出務工的。無論因為那一種情況外出務工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農村生產力低下,人均收入少所造成的。根據我們對學校所在地農民家庭收入的了解,本地大部分在家務農的農民一年下來大多數的收入在5000元以內,除去開支所剩無幾。而在外務工的農民工一年的收入能夠達到一萬元到三萬元之間,甚至更高。所以最終的結果就導致大量農民流動,成為農民工中的一員。而導致外出務工人員不能將子女帶在身邊、而將其留守戶籍所在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實行的二元城鄉戶籍管理體制不允許居民的戶籍隨意遷移,另一方面是由於外出務工農民收入普遍偏低,無法負擔子女在務工所在地的教育費用。近年來,盡管在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方面政策有所改革,但由於務工所在地生活費水平高,農民工工資相對較低,仍然難以負擔孩子的生活教育費用,他們還是無法很好的將子女帶在身邊。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城鎮人口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大部分在10000到20000之間。而農民工的人均收入才在10000到20000之間,可支配收入就不用說了,除了一些日常消費外幾乎沒什麼錢。另外還有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等問題,也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
二、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安全問題。在校寄宿期間,學校全權負責留守學生的管理和教育。由於這些孩子年齡小,年幼無知,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容易受到傷害,受到侵害後情況也比較隱蔽。加之沒有父母直接的關愛和教育,這些學生容易發生逃學,斗毆、交通事故、溺亡、人身傷害等人身安全問題,讓學校防不勝防。事故發生後,家長就會向學校索賠,甚至對簿公堂。而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的法律法規面前,學校是那樣的蒼白無力。在教育經費極為有限的農村學校,學校工作非常被動,形勢嚴峻。因此「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是當前農村教育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2、留守兒童的心理人格問題。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問題是留守兒童群體中最普遍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問題。由於留守兒童缺乏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存在嚴重的「親情飢渴」。而其他監護人替代不了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所以留守兒童在遇到成功、失敗、進步、憂郁、悲憤、孤寂等問題時,無法與父母傾訴,往往只能自己處理。尤其是遇到挫折時,他們不願意與監護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極端,出現以下問題:(1)遇到挫折時,他們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自暴自棄、缺乏自信,上進心不強,不願意和人交流、不合群,性格孤僻、內向、不開朗、自卑和焦慮、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認同感。(2)、自尊心過強,內心較敏感,任性和自我中心,對老師、親友等的管教和批評容易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總感到有人在欺負他,斤斤計較,不合群。(3)、對父母產生怨恨情緒,認為父母為了賺錢而「拋棄」了自己,對父母外出不理解,有被遺棄的感覺。所以面對這樣一群學生,老師不敢過分批評。因為父母不在,批評過分,他們如果採取離校出走或自殺等過激行為,誰敢負責?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智慧面臨考驗。
3、留守兒童的道德品行問題。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的父母因為對留守在家的孩子有負疚感,因而在對待孩子的各種需求方面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委託監護人絕大多數也都是以讓孩子吃飽穿暖、不出事為目標,缺乏心理溝通和細致的關懷。長期以來,這種只注重簡單滿足的教育方式使他們養成了嬌氣、懶散、任性、怕困難、怕挫折、缺乏互助互愛體驗、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等性格特點,難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些學生在校寄宿期間常常表現得自由散漫,學習興趣不高,自覺性不強,上網,逃學,賭博、打架斗毆,隨意花錢、個別人的小偷小摸、早戀等現象時有發生。有些家長面對孩子在校發生的行為偏離問題,不但不批評教育孩子、不思考自己教育監管的不力,反而埋怨學校,對寄宿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阻力。另外,由於遠離父母,缺乏父母監督,即使在校寄宿期間管理很嚴格,雙休日的管理仍成為盲點和真空區,學校管不到,家裡全不管,於是這些學生便把雙休日作為輕松和放縱自己的機會。由此而產生「5﹤2」的特殊現象。
4、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幫助學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是黨和國家對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盡管絕大多數農民工選擇外出打工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能有條件接受好的教育,搞好學習,日後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與願違。因為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監督和關愛,再加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嚴重脫節,使一些原本聰明靈敏的孩子學習主動性變低,學習興趣變小,學習自信心變弱,行為上的某些偏差也導致他們中一部分人學習目的不明確,有的甚至認為讀書無用,只要混幾年,有點文化就行了,等自己年齡大點,有力氣了,就出去打工。另外,心理孤單以及對父母的思念,使他們在課堂上更容易注意力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於學習。久而久之,有些學生便會感到學習壓力增大,從而厭惡學習,導致成績下滑,有的甚至產生輟學的念頭。如何提高留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這也是寄宿制學校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5、寄宿學校自身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寄宿制學校建設有待加強,很多學校基本生活設施和教學活動設施配置需要提高,校園建設還沒有達到方便留守學生在校生活、解決留守學生在校困難的要求。二是寄宿學校當前普遍存在的師資力量薄弱,班級過大,沒有生活老師,留守兒童在校的很多問題由班主任一肩挑,教師負擔較重。三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特別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還有待改進和提高,教師對留守兒童教育失當問題普遍存在,對學生心理研究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搞好留守兒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還停留在口號中。四是學校關於做好留守兒童管理教育工作有關機制還沒有形成,工作不夠規范化、科學化。
三、做好寄宿學校留守兒童工作的建議
1、加強農村學校寄宿基礎設施建設,以優美的校園、優越的環境、優良的設施著實解決好留守兒童在校學習和生活的問題。學校應積極主動爭取社會各部門、各階層對留守兒童工作的支持。多方努力,加快規劃籌建學生公寓樓、餐飲中心、取暖降溫以及熱水供應等設施的步伐,讓每個義務教育階段上學的學生都能在學校裡面有好房子住、有熱水喝、又干凈衛生可口實惠的飯吃,有相應的設施供他們活動,為他們快樂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條件。像我縣最近幾年的教育強縣創建工作就很好地加強了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留守兒童工作的開展,為解決留守兒童在校的學習生活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把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列入學校常規,建立建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機制。落實專人負責,形成保障措施,切實關心留守兒童,把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的一項常規工作。制定具體實施計劃,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遠期有目標、近期有計劃、活動有措施、階段有總結,並把其納入學校年度工作計劃之中,把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聯系起來,逐步建立健全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對在校留守兒童進行全面登記,為他們設置家庭背景檔案,落實好他們的監護人,將他們的及他們的家長和監護人的有關信息做好詳實全面的記載,以便有針對性的對留守兒童進行管理和教育。
3、要加強對留守兒童開展以心理教育為主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學校要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特別要重點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開設心理課程,引導留守兒童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應配備一定數量的心理教育教師,設置心理輔導辦公室,指導留守兒童解決心理問題,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學校要積極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加強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形成全員開展心理教育的工作局面。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把課堂建設成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主戰場。要創設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形成的校園文化,通過定期組織健康教育講座、辦專題板報、在校園廣播中開設心理教育節目等形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養成健康的學習生活習慣。要積極組織教師與學生談心,及時了解學生道德發展和精神需求,彌補他們的親情缺失。教師在心理輔導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不能對學生造成傷害,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看問題,做工作。
4、教師要主動改進教育方式,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很好的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其身邊,所以他們對老師的依賴性相當大。老師不能因為留守兒童父母的人際因素而忽略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作為老師要把學生看作朋友,主動去接近他們,拿出更多時間與他們聯系,把他們的困難放在心上,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甚至給予特別的照顧,讓他們把你當作知心朋友,願意跟你說心理話、說真話,將心中的苦惱、憤怒、悲傷向你傾訴。平時多創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場合。當孩子們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老師應耐心為其講解。老師應注意通過適度的批評和恰當的表揚來調動留守兒童的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激勵,以觸動心靈,讓留守兒童在跌倒後爬起來,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正被關注而沒有被遺忘。
事實證明,一個好的教師,既應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應有健全的人格,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而受到教師良好的尊重、理解、寬容的學生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健康成長。
5、有目的有計劃的開設豐富多彩的留守兒童教育活動,讓孩子在豐富的學習生活中淡忘親情的欠缺,以熱情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①、學校全員積極參與留守兒童幫扶工作,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每一位「留守兒童」都與一位老師結對,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進行「一對一」幫扶,實行「三個優先」(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關心、活動上優先參與)、暢通「四個渠道」(談心活動、家訪活動、建立家長學校、通訊),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積極發動學校團隊組織開展學生之間的一幫一活動,如一名學習好的同學幫扶一名學習成績差的留守學生,一名家長雙方均未外出的團員或少先隊員幫扶一名留守學生等。
②、組織有益的文娛、社會實踐、參觀遊玩等活動,使他們始終有健康的身心和愉快的生活。
③、成立留守兒童家長或監護人學校,每學期要召開一到兩次留守兒童家長會,及時了解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的要求,科學指導家長或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法,探討教育的途徑,交流教育的經驗,充分發揮家、校的聯誼功能和作用。家長與學校共同負責留守兒童品德養成教育、知識傳授和素質教育,讓留守兒童在家庭和學校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④、建立每周一談(談心與輔導)、每月一通(家長與學生、代理家長與學生家長通信、通話)、每季度一評(知識競賽、文體競賽、思想學習評比與表彰)、每學期一聚(家庭團聚或文娛活動聚會、親情聚餐、社會實踐等)、每年一慶(慶祝留守兒童生日或其它進步)等長效活動機制,讓孩子與父母建立起心連心的聯系。通過這些活動,讓孩子感受父母的親情,幫助孩子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問題。
6、開展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研究。將留守兒童問題研究納入學校研究課題,遵循科學的研究原則,將對學生的個案研究與對留守兒童整體研究結合起來,經常性組織教師開展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活動,形成經驗材料,不斷總結提煉出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
總之,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任務,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學校留守兒童工作還會出現很多新的情況和問題,寄宿制學校應該進一步挖掘潛力,找准著力點,積極尋求新的辦法和思路幫助這個特殊的託付群體健康成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㈣ 如何教育留守兒童
隨著社會的發展,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在給新農村建設帶來源源不斷財富的同時,也給農村教育帶來一些新的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新課題。「留守兒童」由於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他們的學習和性格個性的表現都明顯有別於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現為: 一、學習成績較差,作業不認真完成,無心向學。 二、性格內向、孤僻、膽小怕事,遇到問題不敢向老師或親屬反映,長期積壓在內心深處,心理壓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礙。 三、不關心班集體,經常違反紀律且屢教不改,對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教育好這些學生,為他們創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從心理著手,矯正他們扭曲的心理。 「留守兒童」的根本問題就是心理問題,這得從心理入手。 (1)、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要對本班的「留守兒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們的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性格特徵、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學習動機和態度。留意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對他們不正常的行為表現及時干預,正確引導,並進行有關心理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 (2)、留守兒童因父母的遠離,使得他們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溝通,缺少父母的賞識,缺少了來自父母的壓力,自律能力相對較差,內心孤獨。對於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的這種情感空白,教師應更多地從情感入手加以彌補。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到學生的家庭里中去,經常和這些學生進行情感和語言上的交流,以填補他們缺少父母呵護的空白。同時,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每一同學都來關心、關懷他們,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和自悲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3)、愛是教育的基石。教師要經常利用休息的時間去家訪,了解、關心他們的生活,對生活困難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和他們的監護人互相溝通,使其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學習任務,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情感、語言上的交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建立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機。 (4)、教師和監護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們要讓孩子感到父母無時不在自己的身邊,滿足他們安全感。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經常以書信、電話的方式來加強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導他們學會把生活和學習中的苦樂告訴父母,使情感得以抒發。 此外,教師還要多與學生家長電話溝通,在思想上去掉他們那種「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不正確的思想,重視子女的教育,平時要多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行為上的約束,有了學校的溫暖關懷和幫助,孩子一定會對學習和生活樹起信心。 2、通過召開家長會反饋交流留守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操行情況,對留守孩子的監護人進行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培訓,增強其育人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隔代教育產生的負面影響。 3、實施「師生結對幫扶」和「生生結對幫扶」工程。針對個別經濟困難、學習困難的「留守學生」,為每位學生指派責任老師、責任同學,負責引導他們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總之,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有義務、有責任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的重任。留守兒童教育得到了解決,我們的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能有序地進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是小事,是涉及到千家萬戶的社會問題,不可輕視。
㈤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留守兒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而且將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且無法迴避的問題,由於這一人群仍在加大,問題更加凸顯,因此,我們必須把這些問題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1)政府應加大投資,興建打工子女學校,改善學生學習的硬環境。逐漸打破一切影響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條條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費,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學校里,由於孩子們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比較容易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對集體的歸屬感。針對當前雙親外出打工的中小學學生雙休日和暑假無人監管的情況,結合「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在有條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可以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後顧之憂」。同時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兒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讀學生,專門聘請教師來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可以開展夏令營、社會調查和勤工儉學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 盡量改善學生的寄居軟環境。從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學生寄居在祖輩家裡,由於兩代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教育難度很大。所以,我們首先從改善學生的寄居環境出發,建議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1)幫助代理監護人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定期對代理監護人進行專題講座,召開培訓班,使他們了解留守學生的特點,懂得留守學生的心理,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2)加強家校聯系。 ①通過家訪,加強與代理監護人聯系。寄居家庭更需要教師上門家訪,通過家訪,老師幫助代理監護人正確分析寄居學生的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教育措施。在平時,學校還應建立家校聯系卡制度,要求老師向學生公布電話號碼,當學生求助而代理監護人又無法提供幫助時,可以通過聯系卡或電話跟老師取得聯系。 ②老師應時時與遠方父母保持聯系。老師是代理監護人、學生、及學生父母之間的橋梁,當寄居生活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時,老師應該及時聯系孩子父母,根據孩子的特點,重新選擇寄居家庭,盡一切可能減少寄居學生的心理障礙,以避免出現更大的損失。3)遠方父母要和代理監護人、孩子經常保持聯系。其實,孩子的許多問題都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產生的。因此,學校在每學期要發出「給遠方父母的一封信」,告訴他們不應該用一個「忙」字推脫,要經常來信來電。每次來電來信,不能一味地訓斥或威脅,而應注重溝通方式,進行耐心地詢問、了解,幫助孩子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鼓勵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父母對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與代理監護人之間應加強聯系,了解各種信息,交流施教方法。 (3)針對當前家庭、農村社區和學校之間缺乏有機的合作與溝通狀況,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區和學校聯動的運作機制: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培養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學校要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會應建立農產鄰里管護網,做到每個留守兒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社區的關懷;家庭、村委會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了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從制度上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網,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形成農村社區,多方面關心留守學生。農村有著大量的人力資源優勢,每一個農村小組都可以建立一個學習型社區,讓村委會和學校建立聯系,讓村幹部和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留守學生的教育。 。 (4)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創收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系,隨時了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5)學校把「留守學生」當作一項課題研究。首先,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特別是把教師培養成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是目前學校必須加強的一項工作。本課題的研究一方面是使「留守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發展,同時也使教師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其次,作為學校生源重要組成部分的「留守學生」,他們的表現情況如何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加大對他們之中在心理、性格、行為、學業上有問題或有困難的學生的教育矯治,有利於整體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校內涵式的持續發展,實現學校辦學目標。要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形成對留守學生的系統管理。首先建立家長聯系卡,責任明確到班主任。班主任把本班的留守學生的詳細資料包括學生的住址、家長的聯系電話、監護人、學習、思想、心理等方面內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長聯系卡。班主任經常與父母聯系,介紹學生的平時情況,定期通電話家訪,跟蹤思想教育。一方面向這些隔代撫養者反映該生在校情況,另一方面指導他們如何配合學校教育管理好孩子。其次建立心理有偏差學生的檔案。此類學生的檔案主要包括班級的《心理偏差學生名單》和《偏差學生轉化談話記錄》兩份表格。班主任把學生分配到任課老師,實行導師制,讓任課老師一起做此類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學校而言,任課老師也是德育的重要資源,也是心理老師,他們對學生品德發展有重要影響,正如彼得斯所說:「不管你是不是願意,每一位教師都是道德教師。」
㈥ 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
越來越多的農民工父母為了謀生外出打工,但卻把的子女留在了農村家裡,由老人或親戚照看,造成「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的現象,使學生成為留守兒童。
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下面本人就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學校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做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留守兒童存在哪些問題第一,安全問題。
留守兒童雖然有監護人,如長輩家屬、親戚以及代理家長等,由於年齡、經濟、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管。
因此在課余和節假日等老師無法監管的情況下,留守孩子則成了絕對自由的人,兒童的安全問題成為很大的隱患。
第二,心理人格問題。
據由於留守孩子缺乏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存在嚴重的「親情飢渴」,而其他監護人替代不了父母應該要履行的完整的監護職責。
尤其當遭遇挫折時,不願意與監護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極端。
第三,道德品行問題。
留守兒童一般為學齡前兒童、小學生、初中生,正處於心理成長的關鍵時刻。
如果是有祖父母來隔代撫養教育,往往意味著由較低文化家庭成員來撫養孩子;
留守孩子由於長期處於這種狀況中,在行為習慣上容易發生消極變化,且難以及時得到糾正,有的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違法亂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的健康成長。
第四,學習問題。
隔代撫養的孩子,無法在學習上得到家長的幫助和指導。
而雙親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樣很難得到父母在學習上的輔導。
因為留在家的父親或母親一個人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工作,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二、學校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
1、加強家長與留守兒童的聯系。
學校和老師應當為搭建溝通的橋梁,起到積極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家長與子女間的聯系是雙向的,如果與家長聯系困難,那至少學生一方的資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動溝通多了,親情也就溫暖直達了。
2、營造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
學校通過校內廣播、刊物、宣傳欄、集體活動等形式,積極傳播良好的學習方法。
學校周邊的環境,如網、游戲室、錄像廳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營業性場所應教育學生遠離。
3、鼓勵學生住校,專設教輔老師。
學校應鼓勵留守兒童住校,採取集中管理老師有更多機會與學生溝通,學生節省大量上學時間。
針對寄宿學生,專設教輔老師,由班主任或班級科任老師擔任,其主要職責是關懷學生放學後的生活情況,並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學習態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後學習方法。
4、積極推行家訪制度。
制訂「分工家訪,共享信息」的家訪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分頭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了解班上每個學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親在哪裡打工,從事什麼工作,平時跟孩子採取什麼樣的聯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監護人是誰,對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採用什麼方法等。
家訪後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級老師開會共享,針對其中的難題,大家一起商討。
5、提升教師自身修養。
老師們做什麼,學生們學什麼。
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學生模仿。
因此除學校一直強調的專業水平提升外,不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師都必須普遍重視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個人修養。
這種修養的提升,雖非一日之功,但如果從學校、從教師個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視,是能夠在短期內起到相當明顯的變化,從長期的潛移默化看,效果更是驚人。
總之,為留守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學校、家庭、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應提高認識,協調一致,為此做出積極努力,使留守兒童和所有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受到同樣的關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㈦ 教師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一、充分認識留守兒童,關注留守兒童
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嚴重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臨時監護人責任不明確。監護人不管是祖輩,還是其他親朋好友,都將其臨時監護責任理解為讓孩子們吃飽穿暖,不出事。重養輕教,重身體、輕心理,忽視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二是臨時監護人教育精力不夠。大多數留守兒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為監護,監護職責淺層化。三是臨時監護人教育能力不足。特別是祖輩教育孩子由於觀念和方法滯後,存在明顯嬌生慣養、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傾向。同時,這些祖輩多是文化素質較低的老年人,他們當中大部分是文盲,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和對孩子進行法制、安全、衛生教育,嚴重影響留守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四是單親教育對孩子成長不利。父母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親教育缺失」或「母親教育缺失」。如父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膽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樣自信刻苦;母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不細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樣善良、有愛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五是精神關愛明顯缺乏。由於父母外出,有的幾年不歸,留守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他們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不少人被親情的渴望長期困擾。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了孩子與他人的社會交往,導致孩子缺乏對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
「留守兒童群體所存在的問題如學習表現不佳、性格和行為等明顯偏差等不能完全歸咎於有關兒童群體的留守狀態,非留守兒童群體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陸士楨分析說。但他認為,父母外出務工所形成的子女留守狀態催化或加重了有關兒童群體原先處於萌芽階段的各種問題。面對流動人口非常流動時期,學校應及時轉移德育工作重點,把德育工作重點放在留守兒童的管理和教育上,同時帶動起非留守兒童的教育。
二、建立健全制度,提供保障機制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備查制度。學校要對在校留守兒童進行全面登記,了解和掌握本校留守兒童基本情況,以利於對留守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學校(年級)應每季度召開(聯系)一次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會議,通報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提出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針對性建議。班主任每學期要對全班每位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上家訪,了解指導監護人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學校要開通「幫扶熱線」,暢通家校聯系渠道。
3、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制度。班主任及科任教師每學期要向學校報告留守兒童基本情況、成長狀況。對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問題要及時研究討論,尋求對策。
4、建立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制度。要通過師生之間一對一、學生之間一對一等多種形式,與留守兒童結成學習、生活幫扶對子,使留守兒童得到學習、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關懷和幫助。
5、建立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制度。要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學生喜聞樂見又積極參與的少先隊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文體活動等,為留守兒童增進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師生間的關愛互動、社會環境人際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諧的情感交流平台。
三、納入寄宿制管理,加設一層保護
一些調查結果表明,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其實更加弱勢——對父母有天生依賴的孩子們缺少關愛,缺乏交流,不論從生活狀態還是從心理狀態看,他們都經歷著一種雙重的沖突。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落實專人負責,落實保障措施,切實關心農村留守兒童,把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列入學校常規,選拔富有愛心和耐心的教師負責寄宿生管理工作。除了建設好寄宿制學校,還應為留守兒童創建活動中心,給他們以「家」的溫暖。把留守兒童動員到活動中心來,學校盡可能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淡化留守兒童的孤獨情緒。在專門的活動中心裡,配備電腦室、棋藝室、圖書室等設施,利用周末等空閑時間,安排專門教師扮成「臨時父親」或「臨時母親」,營造家庭氛圍。
四、建設小班化教育,強化班主任工作
在義務教育階段,父母和教師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社會化他人」。在通常情況下,在這兩個人中,誰跟他關系密切、誰更使他信賴,誰的影響就大。當父母與兒童之間產生隔閡或較為疏遠時,教師的影響相對來說就大。同時,對於小學生來說,依戀性情感還是他們基本的需要之一。他們早期的親子依戀、師生依戀等會影響其以後的人際關系。父母長期外出,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父母的權威性基本上失去了其本原性意義,從而外在地加強了教師這一影響權威對孩子的影響。所以,留守兒童對教師親密程度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把對父母的情感依賴與需求、對權威的認同向教師轉移,並且重疊於教師,特別是向班主任轉移。而有的學校五六十人,多至七八十人的大班額教育,教師在教學上的事務都忙不過來,哪還顧得上學生的思想品德上的事呢?大多是出了事才解決。建設小班化教育,教師能勻出精力進行個別教育、班集體建設、情感交流等人文管理。學校應選派管理能力強、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應計入教師工作量,並在教師績效上、評優、評先、評職稱上予以傾斜照顧,激發班主任工作熱情。
㈧ 留守兒童應如何進行教育
1、加強農村學校寄宿基礎設施建設,以優美的校園、優越的環境、優良的設施著實解決好留守兒童在校學習和生活的問題。2、把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列入學校常規,建立建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機制。3、要加強對留守兒童開展以心理教育為主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4、教師要主動改進教育方式,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5、有目的有計劃的開設豐富多彩的留守兒童教育活動,讓孩子在豐富的學習生活中淡忘親情的欠缺,以熱情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①、學校全員積極參與留守兒童幫扶工作,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每一位「留守兒童」都與一位老師結對,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進行「一對一」幫扶,實行「三個優先」(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關心、活動上優先參與)、暢通「四個渠道」(談心活動、家訪活動、建立家長學校、通訊),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積極發動學校團隊組織開展學生之間的一幫一活動,如一名學習好的同學幫扶一名學習成績差的留守學生,一名家長雙方均未外出的團員或少先隊員幫扶一名留守學生等。
②、組織有益的文娛、社會實踐、參觀遊玩等活動,使他們始終有健康的身心和愉快的生活。
③、成立留守兒童家長或監護人學校,每學期要召開一到兩次留守兒童家長會,及時了解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的要求,科學指導家長或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法,探討教育的途徑,交流教育的經驗,充分發揮家、校的聯誼功能和作用。家長與學校共同負責留守兒童品德養成教育、知識傳授和素質教育,讓留守兒童在家庭和學校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④、建立每周一談(談心與輔導)、每月一通(家長與學生、代理家長與學生家長通信、通話)、每季度一評(知識競賽、文體競賽、思想學習評比與表彰)、每學期一聚(家庭團聚或文娛活動聚會、親情聚餐、社會實踐等)、每年一慶(慶祝留守兒童生日或其它進步)等長效活動機制,讓孩子與父母建立起心連心的聯系。通過這些活動,讓孩子感受父母的親情,幫助孩子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問題。
6、開展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研究。將留守兒童問題研究納入學校研究課題,遵循科學的研究原則,將對學生的個案研究與對留守兒童整體研究結合起來,經常性組織教師開展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活動,形成經驗材料,不斷總結提煉出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
㈨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一、端正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
很多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之愛,學習沒有動力,學習態度很差。爺爺奶奶管教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很多都學習成績不好。我們應該試著端正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多給他們打氣,告訴他們只有勤學苦讀才能出人頭地,擺脫留守的現狀,才能去城裡和父母相聚。
二、讓留守兒童有一定的紀律性、提高自理能力
很多留守兒童隨意慣了,爺爺奶奶不像爸爸媽媽那樣能管住孩子,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懶散的,做事拖拉,上課遲到等等。這樣的孩子容易學壞了,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紀律性,告訴孩子必須遵守的規定,和孩子約法三章,注意說話語言要和藹中聽。家裡人還應該讓孩子多獨立做事,比如自己洗衣服等等,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
三、鼓勵留守兒童樂觀起來,要堅強
很多的留守孩子心情比較低落,經常悶悶不樂的,他們看到別的爸爸媽媽都帶著孩子出去玩,自己卻無所依靠。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樂觀一些,可以把老師當作爸爸媽媽,多和老師交流,把思念父母化成學習的動力。
四、教留守兒童學會勤儉節約
有較多的留守兒童父母為了補償孩子的孤獨,都會定期寄回不少的錢,而且不限制孩子花,容易導致孩子隨便揮霍了。這時應該注意教育孩子學會勤儉節約,多給孩子講一些窮苦孩子的故事,效果不錯。
五、盡早的讓留守兒童融入社會
當留守兒童放假了,可以讓他們去做一些適當的零工,提前感受感受社會的酸甜苦辣,讓他們知道父母的辛苦,對他們今後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比如賣報送報之類的活。
六、父母要經常同孩子聯系,交流感情
父母常年在外,應該多和孩子聯系,交流感情,畢竟誰也無法替代父母,在交通方式發達的現代,可以使用電話、網路多和孩子聊天,甚至視頻聊天都可以的,對留守的孩子來說最幸福了。
㈩ 怎樣做好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您好,首先我本身抄就是留守兒童,襲但我並不自卑與自閉,我已經習慣成自然了。當我的學習成績還是算好的,即使我沒有受任何人輔導。國家領導對留守兒童的問題十分重視,那麼我們就應該多多採取國家領導的建議。例如:把孩子的現狀通過移動設備大致匯報給他們的父母;老師不能歧視也不能過於重視,應用平常心對待,若是過於重視那麼這留守孩子的顏面就不復存在了,應始終地給些幫助就行了;關於賭博的方面孩子的自製力很重要,但是可以通過父母向孩子的教導,老師對孩子的引導等方面去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