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師如何正確對待小學生
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過錯行為通常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學習上:課堂上不專心,做小動作,有的故意搗亂,不完成作業,書寫潦草等。
二是思想上:打架吵鬧,欺負同學,搬弄是非,撒謊等。
無論哪個班級,都存在著以上所說的這些問題學生。雖然問題的內容不同,但對班主任來說,都是同樣令人苦惱,有時急得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就因為那幾個學生,班集體總也上不去,有時老師甚至對自己的教育能力失去了信心。
難道真的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嗎?其實,解決問題的鑰匙還是有的,我認為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有過錯行為的學生由於常常受到教師的批評、指責,同學們的取笑、歧視,其心理總是比較心虛、敏感的,對教師和周圍的同學也存有戒心。要消除這些有過錯行為的學生的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應設法給予他們自信,諒解他們的過錯,信任他能改正過來,從根本上改變同他們的關系。如果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對老師不抱有信任感,那麼無論你怎麼做,也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老師在教育該類學生時,要讓他們感到老師理解他,與他們有共同的感受,也可以直接向這些學生說明「過去的事情就算了,好壞看今後的表現」。如果發現該學生的興趣所在,就讓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發現該學生的優點,哪怕是一點小小的成績,也應在大家面前肯定,鼓勵他。但要真正取得效果,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畢竟這是一項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
教師在給予學生自信的同時,也要給予自己信心,堅信這些有過錯行為的學生,是完全能夠改正的。多念他們的優點,少想他們的缺點;多說他們的可愛,少想他們的不足,那你就會發現學生越來越可愛,越來越聽話了。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矯正過錯行為也不是一次兩次教育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教師認識到這一點,就能放寬自己,滿懷熱情,培養,穩定和強化小學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⑵ 教師如何與小學生溝通
恩施市第二實驗小學 陳紅艷 一、溝通情感 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學生犯了錯誤,一般存在恐懼心理,不能使教師了解把握學生的內心體驗和真實思想。要使學生從內心接受教師的正確觀點,首先就要形成開放狀態,把批評性談話的場所選擇在校園的一角等較為輕松的場合,師生同坐或同站,以形成師生間的融洽氣氛,消除情緒上的隔閡。其次,在進行批評性談話時,要尊重學生。如對拖拉作業的學生說:「一早來就補齊了作業,說明你還是想要完成作業的。」像這樣努力找出他的閃光點來打動他,表明教師對他沒有偏見,是尊重他的。這樣,學生對教師的話才能字字入耳,句句入心,收到教育的效果。 二、升華認識 孔子說:「弗學何以行?」小學生的可塑性強,易受不良習氣影響,形成不正確想法和做法。如出錢請別人代做作業、以強欺弱等。因此,要使學生改正錯誤,用簡單粗暴地辱罵、罰站等形式來達到目的不僅不可能,而且也有損教者自身的形象,違反教育規則。這就要求教師在批評教育時必須曉之以理。 三、促進學生內化 幫助學生提高了認識,還要提出恰當的改正錯誤的要求。提要求時必須因人制宜,分別對待。低年級的學生知識水平有限,對他們提要求宜直截了當地提出。高年級學生自我意識強,適宜使用期待的口吻。如:「你學習成績很好,集體榮譽感強,如你以後再注意言談舉止彬彬有禮,那你一定會給別人一個全新的印象。」這種要求充滿教師的熱切期待,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防止反復 小學生普遍存在著言行不一致的現象及不良行為的反復,我們要認識到這種反復是由於學生自我控制力較弱引起的,要允許這種現象的存在。針對這種行為的不穩定性,我們要不斷地檢查督促,利用激勵機制和學校規章制度、班級輿論等不斷鞏固和強化他們的道德認識和行為,防止不良行為的反復,有效防止對其他學生形成不良影響,這樣才會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⑶ 老師怎樣教小學生
小學時期是一個人發展最快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個性開始形成,價值觀逐步確立,對小學生來講,閱讀的重要性不單是獲取知識經驗,更重要的是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為將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方面應注重各個環節,抓住語文知識的每一個方面。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新的課程標准下,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引領學生暢游書海,無疑是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增強閱讀能力、親歷閱讀過程、提高語文基本知識和素養的有效途徑。閱讀,是提取、加工和運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也是體驗情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方法。 現今的閱讀教學可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種,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只重視課內閱讀,封閉在課本之中,忽視了課外閱讀在培養學生能力、促進發展方面的特殊作用。因此,關注學生成長需要的閱讀教學,應該重視課內與課外閱讀的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中,課內閱讀是准備,課外閱讀是應用。閱讀能力的培養,單靠課內閱讀很難完成。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有多高,沒有課外的閱讀,都不可能獲得十足的成效。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進行多種方式的閱讀指導,才能培養熟練的閱讀技巧和較強的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中往往受其生活經驗、認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教師則可以通過課內閱讀來啟迪、引導學生提高文章鑒賞力和審美情趣。課文是教師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指導如何進行閱讀的例子,也是教師引發課外閱讀的重要途徑。 通過課外閱讀,學生會驚喜地發現作品的精彩、豐富。他們身上的文化趣味性會增強,能夠自主選擇文本,閱讀文本。語文閱讀能力將得到很快提高。事實證明,只有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密切結合,才能使閱讀能力的培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拓展閱讀思維 「興趣是認識的內驅動力」,只要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了興趣,開展課外閱讀、拓展思維就會成為可能。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穩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社會以及學校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因勢利導,以課堂教學為契機,激發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 在閱讀教學中,當我們以檢查作業的形式去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時,會發現有很多筆記是應付了事,詢問起來,學生會告訴你他對老師推薦的書沒興趣。這就不能不引發我們對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思考。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學生主動去閱讀。那就是教師首先具備豐富的閱讀經驗與知識積累,再以恰當的方式點撥學生。試想,將所有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書籍擺放在學生面前時,冰冷的鉛字、厚重的版本,會讓他們望而生畏。如果作為教師,能以自己的閱讀經驗,講述書中某一動人的情景,告訴學生有關作者的趣聞、佚事,精選某人的代表作朗讀、背誦或講述,那麼學生或許就從此知道了魯迅、冰心、林語堂……聽說了王朔、劉墉、李敖……再捧起那些厚厚的書,也就不再那麼陌生了。 此外,故事會、朗讀比賽、出牆報、開展讀報活動等,都是交流閱讀成果的好方法。使學生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時,激發更大的閱讀興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厚積而薄發,注重閱讀積累 教育界把一個人生平的積累概括為三個方面:情感的積累、生活的積累和閱讀的積累。對於小學生來說,積累閱讀材料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關鍵。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就應當讓學生大量的背誦兒歌、淺顯的詩歌,記憶一些童話故事和一些優美的散文。這樣,小學生的說話能力,表達能力就會提高,頭腦中積累的詞彙越來越多,不僅促進了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促進了閱讀材料的更多積累,並且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小學生的思想單純,懂的知識少,理解力不夠,但機械記憶力特別強。最適合輸入大量的信息和強行訓練。因此,閱讀訓練的重要方法就是多讀。一是次數多,反復讀。從一開始就要引導學生對字詞句段和文章反復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第二個就是要數量多。新教材增添了課文的篇數,增添了口語交際內容,本意就是讓學生多讀多拼。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每日向學生推薦1-2首古詩詞,讓學生背誦,使學生在大量的積累中感悟運用。 四、讀寫結合,發展個性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讀錯音、寫錯字的現象較為普遍,用詞不當、語言匱乏的現象也很嚴重。而這些問題光靠我們的課堂教學是難以解決的。因此,就有賴於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由於自製力差,學生在閱讀中往往是看熱鬧,不會自覺積累。這就需要我們加以正確地引導。有效的方法就是讀寫結合,即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抄寫、仿寫。 讓學生抄寫一些優秀片段、好詞佳句,寫景狀物、人物外貌、內心活動、行動語言等。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有了一定的閱讀量,才能引導學生注重語言的感情,才能使學生產生自己的領會,才談得上小學生個性化閱讀。 要促進閱讀材料的積累,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還要讓學生平時依照閱讀材料寫片段,鼓勵學生多作仿寫小習作。例如記錄難忘的人、事物或景色;堅持寫日記;寫一些散文、讀後感等等。在閱讀仿寫的過程中,自讀自思、自我感悟。這樣,學生在不斷的仿寫過程中,語言會越來越豐富,最終創造出自己的語言和獨特的閱讀方式。 總之,課外閱讀應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主動發展為主旨,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閱讀書籍,以促進語文改革的步伐,提高學生認知水平。而學生也會隨著讀和悟的步步推進而由量變到質變,從而使身心在課外閱讀中得到健康的發展。
⑷ 如何教好小學生
小學是教育的關鍵期,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博士塞德茲告訴我們:「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黏土,給與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所以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關鍵期,給與孩子正確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成長。下面分享五種正確教育小學生的方法:
1、你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說過: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所以我們在與孩子講話時一定要注意,語氣不要過於激動,因為多半這種語氣也會讓孩子接收並反過來用在你的身上。
2、溝通代替訓斥。
把說教變成和孩子的一次溝通、談話。家長在遇到孩子做錯事的情況時,通常第一反應就是訓斥,好像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但這不僅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一定的傷害,還會激起孩子逆反心理,更好的做法是和孩子溝通,知曉他這樣做的理由然後再糾正錯誤的想法並告訴正確的做法。
3、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是什麼樣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孩子是什麼樣。在媽媽洗腳的廣告里,媽媽給姥姥洗腳被孩子看到了,於是也有樣學樣的端水給媽媽洗腳,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所以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變成那個樣的人。
4、尊重並信任孩子。
孩子們在上了小學之後,可能會慢慢有自己的一點小隱私,這些都是正常的,家長們要學會尊重,尊重孩子,同樣的孩子也會尊重你。小學也是青春期開始的時期,孩子多半會產生逆反的心理,這時候我們要學會尊重並信任孩子,給他足夠的空間,可以避免很多正面的沖突和矛盾。
5、拒絕溺愛,培養孩子獨立意識。
不要什麼事情都想著替孩子去解決,要知道,溺愛不等於愛,一個不能獨立的人是沒有辦法適應以後的社會生活的。在孩子需要幫助時給予一定的幫助即可,培養孩子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他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希望以上幾種方法可以給你帶去一些感悟和思考。
⑸ 老師怎樣教育逃課的小學生
打電話告訴家長,請家長配合一下,一起來教育孩子不要逃課,再給孩子因為逃課而給予一點小懲罰。
⑹ 教師怎樣教育自私 任性 嬌氣的小學生
如何應對孩子的任性
任性,是獨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固執、抗拒、不服從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父母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孩子不聽話,父母的要求和願望難以實現,父母就會對孩子不滿,就容易出現不理智的表現:有的會採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嚴加管教;有的對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則對孩子的要求妥協,天長日久更助長了孩子的這種行為。
任性的孩子通常藉助在地上打滾、不停哭鬧、亂扔東西等行為來表現他們的情緒、要求與脾氣。如果這些消極行為經常發生,就會強化他們的不良個性。同時,幼兒任性時通常會伴隨著煩躁、憤怒情緒,一次情緒失控對身心影響不大,經常性的情緒失控,就會對健康產生較大影響了。
幼兒有其獨立發展的規律。進入成長第一反抗期,孩子經常和父母鬧獨立,表現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孩子的這種獨立傾向常常被父母們認為是不聽話,實際上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獨立性個性品質發展的重要標志,關注幼兒的反抗心理,因勢利導,對孩子的合理行為與要求,充分鼓勵和滿足;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也要採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避免強硬手段。
如何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
1、正面教育,防範在先
孩子任性時父母的態度如何,父母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等等,這些直接關繫到孩子是否會無理取鬧。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麼著就怎麼著,缺乏行為規范和自我約束意識。還有的父母對孩子在知識方面要求嚴格,而在個性品質、行為習慣、社會適應性等方面沒有要求,孩子想干什麼就干什麼。這樣的教養方式必然會造成幼兒的消極創造性行為。當孩子提出不合理、過分的要求時,父母應注意採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麼不對,怎樣做是對的。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可以採取轉移、冷處理、適當懲罰等辦法把難題巧妙化解。
2、冷處理
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採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例如,孩子吵著要買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滾,父母可採取不勸說、不解釋、不爭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父母並不在意他的這些行為。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但你現在不鬧了,真是一個好孩子。並表示出高興、滿意和關心,跟他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
3、轉移注意力
這種方法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4、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
5、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6、適當懲罰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會兒他餓了要東西吃的時候可以適時教育告訴他這就是不好好吃飯的結果。你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會有影響。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觀點應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時,父母應統一要求。如果一個嚴,一個寵,那麼孩子的任性只會越演越烈,很難得到改正。
⑺ 如何做好一名小學教師
蔣慶敏 (隆堯縣尹村校區楊村小學 河北 邢台 055350)
【摘要】 教師作為學生的學習指導者和學生班集體生活的領導者、組織者。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以身作則、因材施教。不僅搞好學習,還要在人際關系以及課外生活等方面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以身作則 平等 學生 興趣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 G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ISSN1004-1621(2013)04-041-02
教師是神聖的職業,在實現學校的教育任務,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方面,具有突出地位,起著重要作用。所以要想做好一名小學教師,我想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以身作則
在小學生眼裡,老師就是真理,他們的一言一行就是道德標准。因此經常聽到小學生說這樣一句話: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這體現出他們尊重老師、信任老師。小學生還善於模仿老師,因此老師的一言一行,可能會影響學生一生。在中外教育史上,無數教育家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給我們做出了光輝榜樣。比如說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十分強調教師的身教,認為身教重於言教。他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他教育過程中,他更是身體力行,對學生關懷備至,滿腔熱情。除了孔子外,還有韓愈、陶行知等都十分重視為人師表。外國的著名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師在承擔教育任務之前,就應該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第思多惠則說,誰要是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因此,教師以身作則,對學生成長過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
沒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要想建立良好的班集體是不可能的。二者關系和諧的基礎是平等的。班級內部的平等的人際關系,首先體現在師生關繫上。我們說師生平等,主要是指師生的尊嚴上不分貴賤,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把自己置於集體一員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的能成為與學生人格平等、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同志或朋友,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在和他們一起建立設美好的班集體。其次,體現在生生關繫上,學生之間的平等的人際關系主要通過的教育學生相互尊重來實現。要讓學生認識到,盡管每個學生都是作為個體存在的,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分,性格情趣亦各不相同,但每個人的尊嚴是絕對平等的。作為教師應該熱愛每一個學生,尤其要特別關注那些"學困生",盡管現在的學校教育大多是把學生的尊嚴只體現在分數與名次上,但教師應善於幫助那些"學困生",發現並發展學生獨特的稟賦與才能,以此喚起他們內在的尊嚴感。使他們產生"我有這與其他任何人都有的智慧"的自信與自尊,從而形成真正的平等意識。
三、熱愛學生坦誠相待
愛是人的較高層次的心理需要,青少年渴望得到愛,在家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在校渴望得到老師的愛。教師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具體表現。只有熱愛學生,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扉,點燃學生的心靈火炬,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應力量。
四、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驅使學生學習的強大的內部推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帶動學生主動愉快地去努力求知。它不僅對學生當前的學習起著巨大作用,也是日後學習生涯和事業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證。要培養學生興趣,教師就要明確每節課的三維目標,明確學習的深遠意義,引導學生產生持久而主動的學習動力。數學家陳景潤回憶自己在少年時代產生的數學興趣時,認為得益於中學時代的數學教師,這位教師曾這樣介紹數學的結構:自然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認為:數學則是皇冠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如此形象的描繪使陳景潤幼小的心靈中立志為祖國的榮譽而攻克數學難關。由此,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為每個學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可以幫助兒童的學習興趣取得強化和鞏固。
五、對學生要因材施教
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每個學生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不同,內心世界與個性特點也不一樣。因此就要對他們採用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通俗的講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有人認為教育工作是一門科學,其實,它更是一門藝術。作為藝術最大的禁忌就是一般化、老套化,而創造性則是藝術生命。在小學階段一定要強調個性,兼顧共性。這個共性的典型特徵,就是學生的年齡特徵。為了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師要有系統地再強化學習關於小學生心理發展和身體成熟的理論。同時,還要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探討小學生的教育工作的一些共同規律,有效的對小學生因材施教。
六、參加課外閱讀指導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好書,也有不少的壞書,還有些可讀不可讀的書。如果不加以選擇隨便讀,就會浪費時間,不但有益不多反而有害。正如別林斯說的,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所以教師要認真閱讀和研究小學生課外讀物,對於准備向同學推薦的好書,教師要帶頭精讀,對內容進行咀嚼消化,這樣才能很好的向學生進行讀書指導,才能使學生獲得書中豐富的有營養的精神食糧。同時,教師的良好讀書習慣和表率作用也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他們把閱讀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誘導他們通過書刊認識自己的缺點,找到學習的榜樣吸取進步的力量。教師還要教育學生端正讀書的態度,使他認識到:閱讀是艱苦的腦力勞動,是學習不是散心消遣。應通過閱讀提高思想,豐富知識。教師引導學生要有始有終,不要貪多求快,讀書不求甚解。教師要積極指導他們做好筆記,寫讀書感想等。通過閱讀陶冶學生們的情操,提高思想認識,提高學習興趣。
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
課外活動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它為小學生的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廣闊的場所,有利於小學生進行更廣泛的、有趣的交往。有組織的課外活動,既有利於班集體的形成,又利於小學生的個性的積極性,交往的獨立性,以及獨特的創造性的培養。課外活動包括各種文體活動,興趣小組活動,社會實踐和適當的生產勞動等,這些活動都能促進交往活動,培養交往能力。此外,還應鼓勵和支持小學生走向社會,在更大范圍內發展。搞好他們的人際關系,促進交往能力不斷提升,不要讓他們成為一個高分低能的孩子。
總而言之,要做好一名小學教師,首先要有一顆愛心,去愛護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做個好榜樣,只要有付出肯定有收獲。每當我看到學生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我就下定決心,要讓每個孩子的笑容永存。讓他們做祖國未來的接班人,為祖國發展做貢獻。這就是我的奮斗目標,也是作為一個小學教師的終身職責。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⑻ 如何教育好調皮搗蛋的小學生
僅供參考: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有許多教師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採用責罵,憑借自己的"威嚴"管理孩子。其實,調皮的孩子也有他本身的優點,如聰明、精力充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等等。那麼,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教育調皮兒童,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呢?筆者在這里談幾點粗淺看法,以求教於同行。
一、批評調皮兒童要講究藝術
我常聽同事們抱怨:"我們班那個'調皮鬼',天天都挨批評,可他就是改不了。"我一聽到這種話,就想到"常常批評"而沒有效果,也許他們每天都是用同樣的"台詞"在批評孩子,沒有效果也就理所當然了。有關研究表明,一直持續一種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產生一種"不敏感",到後來也就感覺不出那是一種刺激了。調皮兒童本身就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如果教師每次批評的話都一成不變,他們就會當作耳旁風;老教師批評的話換成另一種說法,或許能給他們一點新鮮的刺激,從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Henry喜歡搶同伴的玩具,教師常用"剛剛太不講禮貌,經常搶別人的玩具"來批評他,還不如說:"Frank真不錯,從不搶小朋友的玩具,還把自己的玩具結同伴玩,我們相信Henry也能和Frank一樣。"學生聽到這些話後,感到教師還是信任自己的,他就會自覺地剋制搶同伴玩具的這種行為。
有一學者去美國視察回來,說了一段語重心長的話:"美國幼兒教師罵人方式實在非常高明,絕對不像我們某些老師只會大吼大叫。他們常常自己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齊高,然後慢慢地牽起小孩子的手。開始溫柔的說話。這時,小孩子對老師的這種姿勢,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而新奇,對於老師說的內容自然會聽得很清楚。"這個方法之所以能發揮效果,主要是"這一蹲",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而且從心理上使幼兒和教師貼得更近了。尤其對於調皮兒童,他們更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師的親近,當教師蹲下來和他的視線交流處在同一高度時,他們覺得教師是多麼的親切可愛,自然而然地,你訓戒他的話也就很容易聽進去了。
調皮兒童的逆反心理特別強,當他做錯事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訓斥和責罵,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這就如做母親的對著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會讓孩子越哭越大聲一樣。本來孩子要是做錯了事,便知道會被教師責罵,這個時候,如果和他的"預期"結果相反,教師並沒有責罵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起來,自己會把犯錯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這樣,給孩子一段時間冷靜一下自己的頭腦,過些時候再與他交談,因為孩子已經檢討過自己的過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師的意見。
二、多給調皮兒查一份關愛和一些鼓勵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實踐證明,被成人厭棄的幼兒,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調皮兒童,他們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打鬧鬧,這往往是由於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及關注不夠,他們中有的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老師的關注,獲得老師的愛。因此,對於調皮兒童,教師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盡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調皮兒童,教師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盡量找出其閃光點以鼓勵他們進步。我班有一個"調皮大王"上課時經常不舉手突然提問題,打斷老師的話,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筆者雖經多方教育,但收效甚微。我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他有較強的表現欲,但由於不善於控制自己,常常事與願違。於是,我便在一次早談"守紀律的好娃娃"活動中,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了他,並對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聰明,反應快,老師很喜歡你;如果你能當個守紀律的好娃娃,老師講完後再舉手提問題,老師就更喜歡你了。"此後,他真的改掉了這一壞毛病。我因而在區角活動或午餐後請他當"圖書管理員",他認真負責,堅持到底,小朋友對他的表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使他體驗到了戰勝自我的愉快。從這以後,他在區角活動或午餐後再也不到處亂跑,到處搗蛋了。可見,適時地給調皮的孩子一些鼓勵,很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家園聯系,統一教育策略
孩子就像是一個家庭的一面鏡子,什麼樣的家庭,很容易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因此,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我們更應注重家園聯系這一重要的環節。從家庭入手,了解幼兒的家庭環境,家長[微博]的素質,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過家訪、家長問卷以及電話聯系等多種渠道,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調皮兒童的辦法。在此基礎上做到有的放矢,優勢互補,形成最佳合力。調皮的孩子大多精力充沛,在家中無法完全"渲泄",因而顯得特別頑皮。有的連睡覺時都在被窩里玩玩具,家長煩惱不已。其實調皮兒童他們渴望能多與人交往,但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中卻無人作伴,與其玩耍。於是他們在家時就會傾其所有的玩具撥弄不停,藉此"渲泄"。所以,我們建議家長應多帶孩子到戶外,讓他們盡情玩耍,通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平時在家中,也可讓他們多做些安靜的活動。如拼圖、畫畫、手工製作、聽故事、看圖書等,通過動靜結合,引起孩子的興趣,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在家庭訪問中,經常可聽到孩子的家長說:"孩子年紀這么小,有時說他也聽不懂,氣不過,就只好揍他了。"這時,我們告訴家長,打孩子並非一種好的管教方式。孩子在挨過一次打後如果再犯同樣的錯誤,就再打得重一點,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不但使孩子永遠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還很可能演變成孩子對父母管教的反抗或頂嘴。我們建設家長採取"冷處理"、精神鼓勵等方法,以取得家園教育方法的一致與默契,並且及時地互相反饋幼兒在家在園的情況,以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實踐證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家園共同配合教育,大多數"調皮"孩子的行為習慣及多方面的表現,都有明顯的進步。
然而,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鬆,因為他們具有一定的反復性,僅僅上面所提的幾點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在實踐中總結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教育好調皮兒童。
⑼ 教師如何對小學生因材施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現代教育確立了人人都是有用之才,人人都是可用之才的普遍人才觀。教師「因材施教」就是要分析每個個體的材質,挖掘其巨大潛能,使每個人都能夠人盡其才。因此,「因材施教」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責任所在。 那麼,什麼是因材施教,它的原理是什麼?如何因材施教?下面就這些問題具體展開討論。 一、因材施教的定義 所謂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學過程和課外輔導中,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個性、興趣愛好和能力等的差異,對不同學生採取相應的教育方式,以滿足個別學生差異需求的過程。 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理 由於遺傳素質,家庭環境和個人成長經歷的不同,在同一班級的小學生,雖然有著共同的年齡特徵,但是在學習的成績、學習態度和方法、興趣和愛好、氣質和性格、稟賦和潛能方面都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是對由個性完全不同的學生組成的集體教學,因材施教不是要求所有學生達到統一的規格和標准,而是適應每個不同需要及可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三、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開展教育。了解學生是教育教學的起點,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貼近人的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才會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教師就是在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之後才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了因材施教。 (2)認識學生性格的多元性,有效進行分層、分類教學。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就是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提供適宜的個性化教育。 心理學認為氣質是人生來就具有的心理活動的特徵,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氣質不同的人在同一件事上的態度和反應具有很大的個體差別。根據學生不同的氣質類型因材施教是一種非常有效地分類教育。氣質差異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這取決於教師怎樣看待學生的氣質,怎樣對待他們提出合理、恰當的要求。 (3)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揚長避短,定向施教。《學記》中說,「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作用是發揚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身上的缺點。作為教師,只有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才能激發學生的自身價值,才能可能促使學生奮發上進。 四、因材施教的教學實踐 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在把握上述原則的基礎上,要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差異的各個方面有針對地採取合適的方法,具體而言,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差異。 第二,學生的氣質和性格差異。 第三,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差異。 第四,學生的家庭背景差異。 總之,學生個體的特殊性要求教育教學要因材施教,這是現代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