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小學語文教育要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成能力、養成習慣,使學生終身以之。」《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之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將來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去適應社會,去服務於社會。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課程標准》也強調 語文教學要「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著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在小學階段要讓學生養成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我覺得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寫字、識字習慣
寫字,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俗話說:字如其人。如今越來越多的部門在招聘人才時,特別強調應聘者的應聘書必須手寫,就是要從應聘者親手寫的字,來審視一個人的一些內在品質。所以要從小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教育學生從小就形成這樣一種習慣:只要提起筆來,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筆一畫地寫,力求做到姿勢端正,筆劃清晰,結構合理,行款整齊,美觀大方。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以及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把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逐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進而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在校內,在家裡,在社區……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自覺地識記。
2、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時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或難以理解的字、詞,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成為閱讀障礙,或寫作上的攔路虎。許多學生遇到困難時,要麼跳過去不理睬,結果是囫圇吞棗;要麼向別人求助,養成一種依賴心理,不利於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因此讀書要養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最常用的工具書為字典、詞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近年來涌現了大量的語文知識、各種專業辭典等,如《唐詩鑒賞辭典》、《學生作文辭海》等,有條件的可以向學生推薦幾種必備的工具書,培養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3、傾聽、交流的習慣
「傾聽」是一種藝術。有的學生聽老師講課心不在焉,聽了之後不知所言,這都是不好的習慣。我們無論在課堂中,還是在與學生的交談中都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聽力,使他們會聽。 雖然「滿堂灌」教學不可取,但培養學生們靜靜聽講的習慣卻是必要的。學生們要想參與課堂討論或交流,更得需要他們靜心聽取別人的發言,才可能達到充分理解,進而綜合思維,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最終達到互動協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與人交流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交流」的習慣要從剛入學的兒童抓起,小學生在入學前已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口語交際教學,在學生已有聽說能力的基礎上,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包括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態度和良好的語言習慣。在平時的交談和學習中,要讓學生養成用普通話發言與交流的習慣。
4、質疑問難的習慣
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說的就是質疑問難的重要性。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創造的過程更是從發現疑點問題開始,沒有疑點問題就談不上創造。古人把學習稱之為做「學問」,強調了學習必須一邊學,一邊問,要學好語文,就必須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做到孔子說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準的,都應當勇於向別人請教,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問一切可能了解情況的人。
5、勤於朗讀背誦的習慣
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新課程標准》要求加強學生朗讀背誦的指導,並且明確指出1—6年級的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在我國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有關朗讀、背誦的佳話,特別是明末著名文學家張溥的「七錄七焚」的故事尤為著名。要扎實提高語文素養,非要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不可。這樣讓學生從小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使兒童常常耳濡目染於聖賢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學校和老師要給學生安排定時、定量的誦讀內容,使學生可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日有所讀,日有所獲,從而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習慣。
6、讀書看報的習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凡是那些除了書以外什麼也不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 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他還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再閱讀。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在談到自己語文能力的獲得時,說課內學習、課外閱讀應是"三七開"。在信息化時代,閱讀將是人們搜集、處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會不會閱讀將決定一個人向社會獲取智慧的能力。要學好語文,光讀幾冊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增加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重視課外閱讀 ,必須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我們要不斷推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刊,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成廣泛的閱讀興趣,激勵每個學生都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同時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精讀、略讀、瀏覽等方法。
7、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古人讀書強調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評點古籍的寶貴遺產。凡是在學問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列寧讀書,都要寫詳細的讀書筆記,在研究帝國主義問題時,光讀書筆記就寫了60多萬字;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所使用的筆記卡片就達5000多張。寫讀書筆記還有助於培養勤於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於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不僅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8、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觀察是啟迪學生思維的最基本的途徑。自然、社會、生活都是語文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要教給學生觀察自然、社會、了解現實生活的方法,使學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聽到的隨時記下來,這對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說過的,「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麼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煉你的文字表達能力……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裡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沒有這些積累,就寫不豐富。這樣日積月累肚子里的貨就多起來。」
9、勤於動筆的習慣
平時閱讀自己的課外書時,可以在書上寫寫畫畫,把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畫下來,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閱讀別人的書籍時,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積累下來;外出時,及時把所見所聞和感想寫下來,哪怕是只言片語,要像茅盾先生說的那樣,「身邊應當時時刻刻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裡,都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錄下來。」同時要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不僅是小學生練筆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強品德修養、鍛煉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日記不但形式十分靈活,可長可短,可敘可議,可描寫,可抒情,可說明,而且內容也非常廣泛,可以海闊天空,無所不談。但要注意從這些瑣事中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觀點、看法,而且要堅持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10、廣泛搜集、吸收信息的習慣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其中第一就是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們要提倡培養學生廣泛搜集、吸收信息的習慣,教育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吸收知識信息外,還要能利用報刊、雜志、書籍、電視、廣播、電腦網路等手段來搜集信息,為學生終身學習做好充分的准備。
有人說,兒童的心田是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也有人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人生的重要,我們相信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肯定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受益匪淺,乃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② 成語養成教育
言傳身教:
【拼音】:yán chuán shēn jiào
【釋義】: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回身教:以行動示範答。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處】:《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例句】:好的領導幹部;只有以身作則;~;才能領導大家共同奮斗。
③ 家長對教育孩子的感想應該怎麼寫
家長對教育孩子的感想寫法:
一、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們每個人的啟蒙教育,為我們一生的成長奠定基礎。所以,我們應當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科學、快樂的成長空間。夫妻之間的相互尊重,長幼之間的關愛和互敬,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展。我們不能把工作中的煩惱和不愉快帶進家中,帶給孩子。不要隨意向孩子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從小培養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二、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周圍的生活環境和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參與其中,獲得體驗與成功的快感,我們不妨給他適當地創造這種機會。我的孩子一歲多時,學會自己進食,兩周歲時會自己穿簡單的衣褲,在托兒所的表現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強,經$2老師的誇獎。雖然孩子一開始在做這些事情時,完成的並不好,但是我不斷的給她嘗試的機會,並加以鼓勵,直至她成功。
三、多和老師探討,多和家長交流。
孩子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巨大的。經常老師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把在家中的不良表現也訴之於老師,和老師探討如何教導孩子克服不好的習慣,使其錯誤能夠得到及時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我的孩子,更有利於她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我的孩子的教育方法。
四、在與孩子的溝通中,不可忽視文字的力量。
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有時候用文字比用語言更方便有效。因為文字和語言相比,語言比較羞澀,有時難以啟齒,文字比較含蓄委婉,更利用我們和孩子之間進行親密無間的溝通;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說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我們什麼時候想看,都可以拿出來再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能重溫一遍,印象也就自然比較深刻。
④ 小學生良好習慣評價表家長寄語怎麼寫
需要家長寫抄的是孩子有哪些良好的習慣。孩子良好的習慣是怎樣養成的?家長對孩子行為的評價。然後再提出對孩子的希望。
建議你能和孩子一起去寫。先與孩子一起討論一下他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是良好的習慣對他提出表揚。哪些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孩子怎麼改,然後你們倆商量好了以後再寫,這樣孩子才有參與感,才有改正的決心。
⑤ 小學生良好習慣評價表家長寄語怎麼寫
家長可以實事求是填寫,把孩子平時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優點和缺點列舉一下,當然不需要很麻煩,簡單一點就可以了。
⑥ 養成教育名言名句短語
1、學前教育更要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2、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作者:葉聖陶
3、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馬首是瞻,人格養成沒有了,都是亂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販賣知識,這是根本亂源,是苦惱之源。只有科學、科技、哲學、宗教、文藝、人格養成教育回歸一體,回歸本位,均衡發展,才有希望。作者:南懷瑾
4、養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作者:葉聖陶
5、教育是對於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種確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統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養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質。如培養一定的世界觀、道德和人類公共生活規范,養成一定的性格和意志、習慣和興趣,發展一定體力上的本質等等。
6、教導兒童服從真理、服從集體,養成兒童自覺的紀律性,這是兒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作者:陳鶴琴
7、忘不了,美麗的校園!您像一位溫和的母親,用甜美的乳汁哺育著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在這里,我們受到了嚴格的教育,在這里,我們養成了奮發努力、團結友愛、講究文明、遵守紀律的好學風。我們在您溫暖的懷抱中獲得了知識的瓊漿、智慧的力量,做人的道理
8、教育是什麼?就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作者:葉聖陶
9、大學教育之目的,在於養成一國之領導人材,一方提倡人格教育,一方研討專門智識,而尤重於鍛煉人之思想,使之正大精確,獨立不阿,遇事不為習俗所囿,不崇拜偶像,不盲從潮流,惟其能運用一已之思想,此所以曾受真正大學教育者之富於常識也。作者:童第周
10、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僅灌注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於人類也。
11、兒童之精神,雖以外物而有殊別:然有不可不同具者,則為中國國民應有三:德與智與美三者。所以養成之者,則有小學校與社會教育。作者:魯迅
12、好成就都是化出來的。意志、品德、胸襟等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等顯教育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即潛教育化進孩子的血肉里。讓孩子養成大襟懷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讓孩子多讀名著,多讀偉人的傳記,讓孩子從小學會用偉人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和自己
13、教育工作的最後結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見分曉的。你所做的、所說的和使兒童養成的一切,要過5年、10年才能顯示出來。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上的秘訣,便是使身心兩種鍛煉可以互相調劑。才能使他養成忍受痛苦的習慣;為了使他將來受得住關節脫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須使他歷盡體育鍛煉的種種艱苦。
15、中國教育是把人培養成機器,而不是人。作者:梁宏達
16、以事物對於社會的功用為標准而施教育,實為養成道德,增長知識所決不可少。兒童所學與社會情況愈有密切的關系和直接的聯絡,則所得知識亦愈加正確愈有實用。作者:杜威
17、我們認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和預防不良習慣,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出處:帕夫雷什中學
18、良醫終不救無病之人;導師亦不引識路之者。佳餚美膳,豈可勸飽人之餐;異寶奇珍,未必動廉士之念。 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馬首是瞻,人格養成沒有了,都是亂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販賣知識,這是根本亂源,是苦惱之源。只有科學、科技、哲學、宗教、文藝、人格養成教育回歸一體,回歸本位,均衡發展,才有希望。
19、好教育應當給學生一種技能,便他可以貢獻社會。換言之,好教育是養成學生技能的教育,使學生可以獨立生活。
20、職業教育,將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長,以從事於社會生產事業,藉獲適當之生活;同時更注意於共同之大目標,即養成青年自求知識之能力、鞏固之意志、優美之感情,不惟以之應用於職業,且能進而協助社會、國家,為其健全優良之分子也。作者:黃炎培
21、教育之要點,當天逾養成兒童正確精神之思想能力。
22、養成教育應當是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應掌握的教育藝術。作者:徐惟誠
23、西點軍校所致力的教育目標,不僅是培訓一流軍官,而且是把一流的年輕人培養成真正的男子漢,培養成未來的全方位的領導人。作者:西點軍校前校長伊L班尼迪克
24、我無論擔任哪一門功課,都要認清那門功課的目標,如國文科在訓練思想,養成使用語言文字的好習慣,理化科在懂得自然,進而操縱自然之類;同時我不忘記各種功課有個總目標,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作者:葉聖陶
25、兒童與國家之關系,十餘年後,皆為成人,國盛衰,有系於此,則欲尋求方術,有所振策,是為研究。、兒童之精神,雖以外物而有殊別:然有不可不同具者,則為中國國民應有三:德與智與美三者。所以養成之者,則有小學校與社會教育。
26、這就要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這個品質所要求的。要讀書,要如飢似渴地讀書,把讀書作為精神的第一需要。對書本要有濃厚的興趣,要樂於博覽群書,要善於鑽研書本,養成思考的習慣。
⑦ 形容從小教育孩子的成語
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時代,賢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版後比喻社會安權定,民俗淳樸。也形容教育感化...
不教而殺】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不教而誅】教:教育;誅: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進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進行的薰陶。
不可教訓】教訓:教育,教誨。對某人無法進行教育。
春風化雨】化:化生和養育。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東風化雨】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斷杼擇鄰】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孟...
反面教員】反面:壞的,消極的一面。指與人民為敵的人的言行,可以從反面教育人民。
諷一勸百】諷:用委婉含蓄的言語批評、指責;勸:勸告,勸戒。委婉含蓄地批評、指責一個,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畫荻教子】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義的好言語和好行為。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指對一個人施加教育應該及時及早。
⑧ 養成教育的小故事,要語句精練的,明天就要用,拜託!!!!
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過這樣的話:「兒童不是用規則教育可教育好的,規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麼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甚至在可能的時候創造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這些練習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可以使他們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以後,便不用藉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生作用了。」
這段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練習(也就是訓練)的作用。可以說,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習慣必須經過長期的、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
籃球巨星喬丹曾為了一個單手投籃習慣而靠牆苦練三個月,時裝模特為了一個台步習慣甚至苦練終身。「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形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經過嚴格的訓練。
訓練對於小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小孩子常常不大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這時若能給予他們很好的訓練,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漸體會那樣做的好處,等到他們長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此時,良好的習慣也已經養成了。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強調訓練的重要性。因為習慣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而訓練恰恰是最合適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實踐證明,再好的理想,一味地空想而不去腳踏實地地做,永遠不可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行動起來,讓我們從小養成好習慣
⑨ 關於孩子成長的心情短語
1、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歷程。從牙牙學語的兒童,到風華正茂的中學生,到將來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每一個成長的過程都飽含了我們奮斗的汗水。
2、有些事情,錯過了就沒有機會找回來了。比如說孩子的成長,陪伴家人的時間…...也許現在會失去一些,但是,比起找不回來的東西,還是值得。
6、一轉身發現孩子會坐了,一轉身發現了孩子會爬了,一轉身發現孩子會走了,一轉身孩子會叫媽媽了,一轉身孩子已經慢慢在長大,一轉身......太多時候孩子的改變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