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1)義務教育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
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什麼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體現了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必須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這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各門課程標准提出的一個根本性要求。課程標準是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而這些要求、規定和建議都必須符合義務教育課程總的培養目標,必須有利於而不能有悖於義務教育課程培養目標。眾所周知,義務教育在一定意義上是公民素質教育,因此,義務教育課程的培養目標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都必須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
公民素質這一概念最早是西方提出的。國際上通用的這一概念,至少包含以下含義:了解現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並具有相應的實踐能力;了解現代國家運行的基本原則和程序,具有民主與法制的意識和民主參與的能力;了解現代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需的基本規范和倫理底線;了解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學會自主判別、自主選擇和自主承擔,能夠為現代社會有尊嚴的多樣性做出貢獻。
我國關於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主要反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關於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表述中。我國憲法在第二章「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中,涉及到了對於公民在政治素質、文化素質以及作為勞動者所應具有的素質等公民素質方面的基本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指出要使學生「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是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在課程總的培養目標上的體現。
義務教育階段所設置的各門課程的國家課程標准都要貫徹這一培養目標的精神,並結合本門課程的性質特點,使這一總目標在本門
『叄』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3.新的課程核心理念(三句變兩句)
實驗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版獲得必需的數學權;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修訂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與過去的提法相比:出發點不變(人人、不同的人);有更深的意義和更廣的內涵;落腳點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內容;有更強的時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優質的、均衡的、和諧的教育).
『肆』 在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准中為什麼沒有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信息技術課程是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