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教育故事隨筆

小學教育故事隨筆

發布時間:2020-11-25 04:19:54

A. 以愛為主題的教育隨筆

愛的感悟
有人說,教育是一首詩,一首激情澎湃的詩,詩的名字叫熱愛;有人說,教育是一幅畫,一幅色彩斑斕的畫,畫的主題是未來;也有人說,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歌中唱的是奉獻。而我卻說,教育可濃縮成一個「愛」字。愛是它的靈魂所在。
冰心老人說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做為一名教育者,首先是對學生的愛。愛是寬容。愛讓我們睜大一隻眼睛看孩子的優點,眯著一隻眼睛看孩子的缺點。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要允許他們犯錯誤,更要指點他們認識正確的方向。
愛是信任。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時寬容引起的震撼比懲罰更強,而信任則是扣開心靈的鑰匙。」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著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批評,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疼愛。當我發現孩子們把一個小小的秘密和我分享,把一段段心事向我訴說,我深深的感到了信任帶給我的力量。。
愛是耐心。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缺點和長處,對於孩子們的優點要不吝的提出表揚和稱贊,哪怕日復一日。當面對行為有偏差的學生時,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學生的習慣都是多年養成的,此時教師必須付出持久而真誠的愛,去感化他們,使他們逐步改正缺點,直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貴在堅持
愛是謙虛。孔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可以教學相長,教師只有細心地看學生,才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諧課堂。要善於蹲下來看待孩子們的世界,才能發現他們異於成人世界的多姿多彩。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是眸子與眸子的交流。師愛無言,他是尋常的、質朴的、平淡的、也是無私的寬容的瑰麗的。
再有,是對教育事業的愛。教育生涯也許缺少起伏的波瀾,也許沒有驚天的駭浪,但就是在這平平淡淡辛苦的耕耘中,芬芳的桃李下,盛滿了對教育事業濃濃的愛。
孔子說,教育是「仁者愛人」;
夏丐尊老先生說:「教育方式是水池,愛心則是水池中的水」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而我認為,真正的對教育事業的愛是以人格塑造人格,以靈魂孕育靈魂,以情感培育情感的愛。它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邊走邊看,你就會因沿途美麗的風景感悟到更多生活的美好。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更多的熱情,因而不在乎前面是否有高山有險灘,是否有荊棘有障礙。而此時,這種情懷已升華為另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也只有充盈和浸潤著對學生對教育事業對生活的愛,我們的才能感受到春天的鮮花、夏日的溪水、秋天的明月、冬日的陽光。才能感受到真心的微笑和誠摯的關愛。才能溫潤著心靈間無言的感動,積淀著人生幸福與憧憬。

B. 小隨筆是什麼

個人理解:隨筆。意思是隨便動筆,心情好動幾筆,心情不好就不動筆。我個人認為呢,隨筆就是一群像我這樣,不懂寫作的人亂寫的文章,段落錯亂,毫無章法。但是還得裝,所以就說自己寫的文章是「隨筆」。「隨筆」跟「狂草」有異曲同工之妙。
官方解釋:隨筆 「隨筆」「隨筆」,有文就錄,有感就發,有事就記,有理就說,率性而為,不必拘泥!
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徵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富有「理趣」是它們的突出特色。
閱讀這類文章,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位妙語佳句,還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寫隨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沒有任何的負擔,沒有華麗的辭藻,嚴密的結構。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進行綜合議論。隨筆也不受字數的限制,短的幾十字,長的幾百字,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
寫隨筆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寫作的意圖:或者是一種快樂的心情,或者是一點小感悟,或者是一個新觀點……總之,如同鄰家大嬸般親切與平易近人。
生活隨筆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觀點、新發現……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寬廣,時時處處事事都可以寫成文章。
「五四」新文學時代,現代隨筆的創作繁榮一時,但「隨筆」的命名與內涵尚未及統一,隨筆這一文體便被左翼文學排斥至文學邊緣。這給當代隨筆的文體研究帶來了一定困難。從現代隨筆的濫觴、朱自清的「散文觀」、周作人和魯迅的「隨筆觀」等角度入手,在現代散文眾多的命名中尋找隨筆的源頭,以期為當代隨筆的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依據。
隨筆內容方面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1、人的生命形態主要由許許多多細小的瑣事組成,驚險奇特,英烈悲壯,可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態。平平凡凡,尋尋常常,隨處皆是,是生活的常態。只有那些注目尋常瑣事,並在其中能感發出無盡趣味來的人,他的心境必不至枯澀,他的心泉必不至乾涸,而一旦弄筆寫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覺,墜入境界,放任自由。對瑣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發現不了詩意的人,其人必定乾枯無趣,其心必定頑劣粗糙,自然極難與筆墨有緣。
2、於今世界紅塵滾滾,物慾洶洶,人心越來越浮躁,時尚越來越火爆,而寫作恰恰需要細膩的心靈,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處。所以,身處現代,你選擇寫作,其實寫作也在選擇你。只有當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時候,你才能從平常的生活中感發出具有共鳴效應的整體情感,生發出啟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與寫作結下一份良緣。應該說,綺語清詞,嘉言華章是天地間早就有了的,它在隨筆式的自由寫作中最易被呈現出來,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體味方能妙手偶得。
3、人總說永恆,期盼永恆,其實哪會有什麼真正的永恆。人易朽,文字也易朽。如前所述,寫作和其它種類的藝術一樣,只是人的一種生命享受與精神自救。寫作之初就心存「文章千古事」的覺悟與抱負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寫作的好手。用一顆善良之心,真誠之心去貼近平常的生活,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觸摸時代的脈搏,尋覓真善美的所在,並忠實地將其訴諸筆端,這才是我們生活隨筆寫作的正途。
隨筆的分類
常見的現代隨筆有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繪景性隨筆、狀物性隨筆等等。
1、記敘性隨筆
記敘性隨筆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片斷或作者的偶然經歷,基本內容是敘事寫人。隨筆的主旨是寫情見性,它的抒寫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有時直截了當說出,有時是隱藏在文字背後;它描寫的往往是人人類似經歷的平凡小事,但經過你仔細體味後,會使你察覺世俗風情、感悟人生道理。
2、議論性隨筆

這類隨筆又叫「隨感」或「雜感」。所謂「隨」,有隨手記下而非刻意為文之義;所謂「雜」,是指內容廣泛,包羅萬象,大至社會問題、人生哲理,小至身邊瑣事,風花雪月,鳥蟲寵物,校園風情,學習心得,書籍品評,親人友人,無可不寫。但隨筆的重點還是個「感『字,作者要有感而發,哪怕是一點思考、一點感受、一點閃光的意念都可帶到文章中去,不擺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種隨意漫談的風格。
3、說明性隨筆
黎先耀寫人和自然關系的隨筆《天之驕子》,著筆於形態各異的自然景觀,表達自己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著力加強人們的生態意識。因此,說明性隨筆不同於純粹的說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帶有鑒賞的性質,有時則借物抒懷,另有寄託。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斷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准確形象地描繪出來。練習這類隨筆,要以精細而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筆調輕靈,不刻意為文。正如王國維所說的那樣:「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怎樣寫教育隨筆
一,什麼是教育隨筆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麼固定的限制,常見的有借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借事說理: 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夾敘夾議 :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隨筆是最適合教師創作使用的一種形式.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麼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麼,留下些什麼 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只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託.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為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么多的,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本領.
耕耘於教學一線的教師,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之餘,及時把心得記錄下來,不僅對自己日後工作有促進作用;如果發表,對廣大同仁也具有借鑒意義.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言:"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回顧和總結教育教學過程的心得和方法,不僅積淀了個人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豐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
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師,其功赫赫.回首整個從教生涯,或許因疏於及時記載心得體會,屆時找到一條清晰的軌跡不免顯得有些困難,然昨日難以再現,徒留一縷憾意.
誠然,如今的教師負擔很重.有來自業務上的,更多的或許還是來自心理方面無形的壓力.面對高職低聘,轉崗,待崗等現實問題,使得教師們對分數不得不計較.一貫被稱之為"良心活兒"的隱性工作,教師自己對"良心"兩字欲說還休.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數是硬道理"的論調就不難理解.也因此會有不少教師奉行"一心只教手中書,莫管教改與科研."這種現狀,結果使得教師自己只擁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師自身的發展,對學生的培養也是無益的.適時撰寫論文是解決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為其操作性強,收效也顯著.
教師的論文,大致可分為純理論的學術研究文章和涉及具體問題的教學小論文.考慮到實際情況,筆者更贊同廣大中小學教師側重寫一些教學小論文.通過及時整理教學思路,記錄教學心得,只會對教學起促進作用.就教學中的某一具體問題,通過縝密的思考,或查閱相關的資料,最後形成文字.這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質疑,析疑的過程.寫作過程使得教師對處理問題的方法更趨條理化,更符合科學性,能直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根據筆者自己的經驗,勤於筆耕教學小論文,有助於培養執筆教師的教研意識.尤其是此類小論文被報刊錄用或獲獎時,更能促成該教師在教學上乘勢而上,提升境界.
現代的教學形勢,要求教師有傳統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教師"必須會進行學術研究,教學小論文為載體的教研是鋪就學術研究大道的"基石".作為教師,不進行教研,而直接從事抽象的理論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這么說,沒有教研就沒有科研.
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踩著一個個的腳印,隨時記錄著這一軌跡,向教育更深處漫溯,教而時研之,不亦樂乎
三,教育隨筆寫什麼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踐:如讀書筆記,如教育案例,如教學反思,如學生檔案記錄,如心靈感悟…… .寫教育隨筆實際上是個思考與積累的過程.由於我們身在教育的第一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心路,這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無疑是有幫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離不開平時的點滴積累.教育隨筆,因其篇幅的短小,也無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論層面,因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那麼,教育隨筆寫些什麼呢
(一)記教學得失.每位教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試驗田",試驗成功與否,肯定會有所"悟",總結得失,在下次教學中自然能揚長避短.比如說,有位老師在教學"吃"字時,考慮到學生先學"氣"字,後學"吃"字,容易把"吃"寫成"氣",因而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吃"的右半部分千萬不能寫成"氣"字.誰料,哪壺不開提哪壺,還是有很多學生錯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會了,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又錯了,怎麼幫助學生正確記住這個字呢 她想了一個辦法.一次講評時,她對同學們講,"今天中午,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大餓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學們都感到莫名其妙,紛紛說"不可能!""誰會把筷子吃下去呢 "見大家都在參與議論這事,她感到時機已經成熟,就請一位同學上黑板,讓他寫一句話"我吃了一碗飯".不出所料,學生把"吃"寫成了"氣",有同學馬上站起來更正,"錯了!錯了!吃的中間沒有一橫!"她笑笑,指著這位同學寫的"氣"說:"你們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給卡在喉嚨里了."同學們都會意地笑了起來."你們能幫他把筷子夾出來嗎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舉起了手.打那以後,學生再也沒有出錯,看來"筷子卡在喉嚨里"給大家的印象還是相當深的.
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取得成功 主要收獲在哪裡 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會失誤 主要症結在哪裡 用什麼方法彌補 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好題材又誕生了.
(二)錄教學機智.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隨機應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師在講評作文時,本來先想表揚部分寫得好的,再批評那些寫得差的,看到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期望的眼神時,他臨時改變主意,選擇學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揚,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學生們都認真地對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許多傳神的字詞,優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構思,已悄然出現在不同的本子上.還有家長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回來之後,高興得不得了.沒用家裡人催著做作業,自己認真地將作文改了又改,再認真地譽寫好.而這個孩子原本就是老師准備批評的對象之—.表揚的力量可見一斑.
(三)寫教育偶得.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的話,你會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有位老師看到他校一位老師在評判學生分數時,把作業的最低線定為甲下.好一點的就毫不猶豫地給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寫得整潔美觀的,再加上一個蘋果;寫得特別用心或者解題有新意的,加上兩個蘋果.當然,所謂的"蘋果",只不過是一個刻成蘋果狀的小印戳而已.但這種看似"畫餅充飢"式的評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學生帶回去的作業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績,這樣一來,孩子歡天喜地,家長也開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臉上都堆滿了開朗的笑容,孩子們常擠在一起翻開作業本在比誰得的蘋果多,並為了能得更多的蘋果而在暗地裡較勁.反觀自己身邊的老師,給學生留的作業很多,而對學生的評價卻很低,使得家長誤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很差而常常訓斥孩子,而學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鮮紅的"╳",自我感覺也越來越差,對學習日漸失去了信心,變得畏畏縮縮的,自然少了那份應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們的教育應以正面教育為主,要少一些"正經",多一點歡顏;少一點"刻薄",多一些變通與關愛,這樣才會取得如同這給"蘋果"一樣的效果.
(四)記學習所悟.平時,我們在閱讀書報時,常有所感,有所悟.記得有位老師看了《誰動了我的乳酪》想到了老師的"金飯碗"光芒不再,感到隨著對教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生源的日漸減少,"末位下崗"已是不爭的事實.惟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方能使"乳酪"永遠屬於自己,由此寫了篇文章《誰動了老師的乳酪》,發表在《教師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還有位老師看了《美國教師教"蚯蚓"》後在自己的自然教學中也作了類似的嘗試,寫了篇題為《"動"起來教(捉螞蟻)》的文章,收獲還是相當大的.課前她安排學生捉螞蟻,並讓學生把螞蟻裝在能透氣的小瓶子里,這樣學生對螞蟻的生活習性就有了深刻的認識;課上她安排學生畫螞蟻,驅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觀察小螞蟻,然後讓學生說螞蟻的身體構造,這樣一來,課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具體了,生動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因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當高漲.教學效果自然是那種灌輸式教學所難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創設融洽和諧的師生活動情境,可以使學生毫無拘束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當中,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要遠比那種為維護師道尊嚴而人為地拉開師生間距離的做法高明得多.因為師生關系的不民主,最終導致的是師生關系的對立;學生會因"厭惡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惡其師"而"厭其教""輕其理".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 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在寫教育隨筆時,我們可以結合案例,作這兩方面的思考:
1,由點及面作發散性思考.李鎮西老師由學校強迫女兒剪去秀發,想到學校的專制,進而聯想到教育上的種種不民主現象,並就這種現象進行剖析.
2, 由表及裡進行深層挖掘.比如說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經常碰到學生"頂撞老師"的現象,學生為什麼會頂撞教師 導致這一現象的病源在哪 我們又如何去療救 對這類情況是冷處理還是熱處理 處理的結果如何 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你得到什麼啟發 如果我們真正思考了,並付諸於行動了,肯定會有收獲的.
四,教育隨筆怎樣寫
很簡單,只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把身邊真實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筆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間,移到自己的硬碟中即可,不必過分強調邏緝,不必十分講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靈的私語,智慧的沉澱.有些教師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寫東西,抑或是想起寫文章就頭痛,認為這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其實不然.在我們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教師講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從口頭的變成書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隨筆.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時,隨手,隨心等.
隨手: 隨筆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時發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當時產生的想法,那種想法也有點火花閃動似的,所以需要及時捕捉,記錄下來.因為扔了一段時間之後,您對事件的記憶可能就不那麼清晰了,故事就很難說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見了.所以要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如果能堅持記教育日記,那麼您會發現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經不太記得的事,但是在當時它是如何地讓您受到震動.
隨便 :隨筆沒有什麼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麼論點論據,文字也可長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說的話說清楚了,也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您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麼,但是這件事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您也不必硬憋著,要找什麼理論做依託,您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
隨心 :這里講的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沒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筆要隨腦.文章是筆寫出來的,但卻是大腦想出來的,所以隨筆是筆要隨腦.
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是切入一個事件的角度不同於以往,或是自己的觀點不同於常俗.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觀察.教師生活於學生之中,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每個孩子都是一本待讀的書,和孩子的每一次傾心的談話,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工作之餘要讀一點書,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處及與教育現實的結合點在哪裡,所謂有正確的理念,才會有正確的眼光;有正確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發現.
最重要一點是,要想寫好隨筆,關健還在於動筆,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
很多人說,要我反思一下教學沒問題,但要寫成一篇反思隨筆,則有了壓力 這是因為,通常我們認為反思5分鍾也行,50分鍾也可.可寫文章則不同,5句話總認為算不上文章吧.就是這一觀念影響了大家寫隨筆的積極性.為了使自己改變被動的局面,為什麼不改一改這一舊觀念呢 其實也沒有人規定過教學隨筆不可以只寫五句話.如果是你深思熟慮後的五句話也是好隨筆.
比如:今天的導入不夠理想,因為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選擇的素材太陳舊了,時間也用的太多了,今後我得改變.
這是五句話的教學隨筆,我覺得就是一篇好隨筆,可能它不適合發表,但教師寫教學隨筆主要不是用於發表的,而是對自己教學的改變,是為了自己的提高.這隨筆雖然是五句話,但發現了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並提醒自己要改變.而且這樣的隨筆對工作忙的教師來說,更符合實際.當然,我並不是說寫隨筆只用五句話,而是說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時間寫則長無時間寫則短.
常寫短隨筆可以克服寫隨筆的危難情緒,可養成勤寫隨筆的習慣,這樣堅持下去,偶爾寫幾篇較長的教學隨筆,可以發表的隨筆並不是難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長的,長的隨筆往往是在短隨筆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教師工作最忙,畢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里沒有教學工作,正是修改隨筆,完善隨筆的好時機.就拿上面那五句話的隨筆來說吧.可以補充一下這樣的內容.如何導入才能引發學生的注意力 什麼樣的素材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第二堂課的導入是如何做的 這樣是問題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兩個導入實例,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發表也是沒有問題的.
寫隨筆從字數,語言方面比較自由,但也不可以隨便寫,它不是流水賬,也不是教學實錄,它是反思後的結晶,是教學經驗的總結,隨筆也不是日記,如果說一天下來沒有什麼可寫就可以不寫,如果說某一天靈感不斷,寫它個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發是隨筆的主要特徵.而發出的感想是否精華,則與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理論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相關.有的人只追求隨筆的數量,不關注隨筆的質量,幾十篇下來,風格一個樣,語言一個樣,甚至連描述的教學情節也差不多,每天堅持寫這樣雷同的教學隨筆價值是不大的.寫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外化過程,要使外化質量的提高必須有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觀點,知識,方法內化為自己的觀點,知識,方法,才能不斷地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隨筆.
有了題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質量的隨筆 你可能通常會覺得有話說不出說不好,這是因為尚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並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視角.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錘煉過程要求我們: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並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2,認真解讀他人隨筆成果.一般報刊雜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教學隨筆,可以細細地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總結提煉得出自己觀點的,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受到很大啟發,感覺豁然開朗.
五,寫教學隨筆的注意點.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寫的教學心得體會,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而且讓別人看後也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復別人的觀點.
2,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使讀者看後既懂,又能學會用.
3,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別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點上來,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使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性看共性.
4,文章結構可多樣化.教學隨筆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簡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寫此文的目的,再列舉實例說清楚事實及過程,最後歸納小結教學的心得體會.
願大家從現在起,將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我手寫我心",每天,每周擠時間寫一點,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必將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長的軌跡!
什麼是隨筆?
1.猶言隨手下筆。 2.一種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 3.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可以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隨著心情來寫</CA>
什麼是心情隨筆?
屬於隨筆的一種,專用於表現個人心情的變化,文字無語法限制,可以自由發揮,隨意性較大,和日記有異曲同工之效,區別於日記的是,心情隨筆不按照時間記錄,關鍵以個人心情為主,可以一天寫多篇,可以多天寫一篇。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4851.html?wtp=tt

C. 求小學教師優秀教育日記,教學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2010-09-21 01:46:46)
標簽: 雜談
創設自主課堂 培養自主學習者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讀完了戴爾。斯科特。里德利的《自主課堂》受益匪淺。

戴爾說:「教育的宗旨在於培養自主的學習者,也就是能夠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並養成終生愛好學習的學習者。教育重在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要形成自主課堂,造就自主學習者就必須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 他在《自主課堂》中運用大量的教學實例佐證了自主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提供了許多有指導意義的創設自主課堂的策略。在戴爾的《自主課堂》啟示下,我也嘗試著在我所任教的班級創設自主課堂,想方設法為學生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努力把學生培養成自主的學習者。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一期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時,我讓學生在充分預習課文、查閱相關課外資料的基礎上,自由組合成四個學習小組,以抽簽的方式抽取各組的學習任務:一組學習「路上見聞」,一組學習「外洞景象」,一組學習「孔隙特點」,一組學習「內洞奇觀」。各組給予相應的題卡,並規定時間完成題卡上的學習任務。完成學習任務後,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並以小老師的身份上台向其他組的學生傳授本組所學習到的知識。記得當時各組學生的學習熱情格外高,每個組的學生都在擰成一股繩努力地完成著本組的學習任務,並一心想著怎樣超過別的組,就連那些平時不善於動腦,不樂於動口的學生的情緒也被調動起來了。結果在規定的時間內,四個學習小組順利地完成了相應的學習任務。四個組匯報交流學習的過程更是生動活潑精彩紛呈,如學習「內洞奇觀」的那組學生在網上查找到雙龍洞的好些圖片,他們以導游的身份巧妙地把圖片和課文結合起來,把雙龍洞內雙龍盤繞,各種器物羅列的鍾乳石奇異景觀解說得栩栩如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他們還展現了一些葉老沒有寫到的景觀,讓大家根據鍾乳石的形狀發揮想像給景點取名,經過一番討論,雙龍洞內又多了「玉樹臨風」、「千年等一回」、「面壁思過」等妙趣橫生的景觀。這就說明「具有適當挑戰性、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有效而良性地刺激了學生的學習心理,使他們自覺地呈現出自主學習的狀態,能動地獲取知識。

《西門豹》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史實故事,教學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西門豹關心百姓,不迷信,足智多謀,為百姓辦實事的品格特徵,同時也讓學生領會學習課文人物描寫生動傳神的語言特色。教學《西門豹》時我嘗試著把學生分為男、女兩大組,讓他們在記住了故事內容的前提下,利用集體的智慧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然後進行排練表演。學生可來勁了,大家忙著編劇本、查資料、設計服飾、發型,忙著分配角色、背台詞、對戲。。。。。。忙得不亦樂乎。經過兩天的准備,男、女同學各拿出了一台像模像樣的《西門豹》課本劇,女同學唱歌劇,男同學演話劇,表演得各有千秋,連家長都被吸引來了。表演完後,學生們對西門豹的形象爛熟於心,對他的品格特徵也更為敬佩,同時還好好地過了一把創造設計、自由發揮以及表演癮。事實證明這種「創造性的學習」往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並讓他們學得更為輕松。

在自主課堂中我盡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設法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往往是打開知識大門的叩門磚。每教一篇新課文,我都會設計幾個能吊起學生好奇心的 問題,並引導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自主求知,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有時課堂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會和學生在課外繼續尋求答案。如教《撈鐵牛》時,學生對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表示出極大的好奇,甚至不太相信水有這種神奇的浮力。於是課後我和學生共同用實物演示撈鐵牛過程,還做了好些其它的浮力實驗,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了,知識也學到了。學習《五彩池》時,學生很好奇於五彩池水是由於池底的石筍折射陽光而變得五顏六色的,對於課文的描述,他們似懂非懂。我要學生去找多棱鏡之類的東西,實驗陽光的折射情況。恰巧,我有一顆仿鑽石造型的人造水晶飾品,我把它放在太陽光中讓學生看,學生們大叫:「啊,太陽真的是七色的!」我又把水晶飾品丟進水杯中,再讓學生觀察,學生發現水在陽光照射下有了各種顏色,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明白了,五彩池的顏色真是太陽光折射出來的!」

在創設自主課堂時,我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感,要求他們首先得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積極參與課堂中的一切學習,完成課堂中的所有學習任務,同時還要學會對他人負責。我安排每對同桌都是一對學習夥伴,他們有互相學習、互相督促、互相教育的任務。他們要互相監督聽課情況,要互相檢查課堂筆記和課堂聽寫,並互相糾錯。在這樣相互學習,相互教育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加強了,學習習慣良好了,學習能力不斷強化,學習主動性增強了,真正成為了自主學習者。

很感謝《自主課堂》這本好書,它確實教給了我一些很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策略----這些經驗和策略支持了我為學生創設的自主課堂,讓自主課堂快樂了我學生的學習,也快樂了我的教學。

引領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快樂成長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筆者從自身的閱讀經驗及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良性而有效的課外閱讀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塑造小學生美好的人文品格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是課外閱讀的黃金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各種能力以及人格心智正在逐步形成並發展,各種知識也在逐步積累,語文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在學好語文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在從事語文教學時,我一直把學生的課外閱讀當成常規的教學任務,備案在我每期的教學計劃中,我用書籍架成階梯,引領我的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向知識的聖殿之巔攀登,一路快樂成長。

一、引導有效閱讀

我提倡的是良性而有效的課外閱讀,即學生所讀的課外書籍必須是有助於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好書,學生在閱讀中必須要達到一定的目標---積累知識,豐富語文素養,陶冶美好情操,健全心智。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一閱讀目標,我花了不少心思,做了不少功課。每學期開學初我都會給班上學生布置不少於二十萬字的課外閱讀任務(新頒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小學階段中、高年級的學生每人每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二十萬字」),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推薦相應的閱讀書目,如《弟子規》、《幼學瓊林》、《三字經》、《世界經典童話叢書》、《中國少年兒童網路全書》、《上下五千年》、《世界名人傳記叢書》、《唐詩三百首》、《成語典故》、《伊索寓言》、《山海經》、《愛的教育》、《大宇宙》。。。。。。內容由窄到寬,程度從淺入深,即從趣味性強、故事情節豐富的童話讀起,再向天文、地理、歷史、國學等讀開去。為了讓學生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我教給了學生許多切實可行的閱讀方法,我讓每個學生准備了一本厚實的課外閱讀積累本(可連續用好幾個學期),每天規定三十分鍾的閱讀時間,邊閱讀邊做閱讀筆記完成當天的課外知識積累任務:或摘錄好詞、好句、好段,或摘記知識要點,或抄錄奇聞趣事,或寫閱讀感言,或做點評,也可模仿閱讀文本寫句、寫段。。。。。。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量和課外閱讀筆記必須要家長簽字,再交給我查閱。我每周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課外閱讀交流活動:有時讓同桌或同組的同學相互交換課外閱讀筆記進行學習、評價,有時讓課外閱讀經驗豐富的學生介紹閱讀經驗和收獲,有時是同學之間相互推薦最新書訊或優秀書刊。。。。。。在這樣目標明確又持之以恆的課外閱讀訓練中,學生較好地掌握了閱讀方法,激發了閱讀興趣,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由被動閱讀轉變成主動閱讀,由苦讀(有些學生起初把每天的三十分鍾課外閱讀視為苦差事)發展到樂讀(後來我偶爾忘了布置三十分鍾的課外閱讀,學生會自己主動補上,他們說少了那三十分鍾的閱讀會很不習慣)。我還隨時關注學生的閱讀行為和閱讀心理,一旦發現學生有閱讀偏差便及時幫助他們糾正。有段時間,班上學生流行看驚悚小說,我調查了部分學生的閱讀感受,他們說這樣的小說情節十分荒誕離奇而陰森,看的時候特別緊張刺激,看過後腦海中老出現書中的恐怖場景,令人十分害怕,尤其女生,晚上會嚇得不敢獨自睡覺。針對這一問題,我在班上組織了一次「我們該讀什麼書」的主題班會,學生們在質疑、辯論、探討中明白了少年兒童期的學生心智發育不全,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驚悚小說中陰森血腥的描寫會給自己造成心理陰影。道理明白了,學生中看驚悚小說之風自然也就剎住了。

二、組織讀書活動

為了強化課外閱讀的效果,我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了系列「課外閱讀綜合實踐活動」。

1、開辦班級小圖書館

為了讓學生既節約買書的經費又資源共享,我建議在班上辦個小圖書館,學生們都十分贊同,大家自願捐出各類書刊數千冊。為了辦好小圖書館,班委會的成員們利用課余時間把所有書刊全部包裝一新,分門別類貼上編號,並制定了嚴格的圖書管理制度和借閱制度。班級小圖書館開放後,學生們課間追打吵鬧的人少了,坐在教室里看書的人多了,學生相互交流的話題也豐富了許多。小圖書館還專門設了意見箱,經常向學生了解閱讀情況和閱讀需求。

2、學生自編《讀書報》

班委會編了一份《讀書報》,做為同學們課外閱讀的一個載體。這份《讀書報》由班委會成員負責主編,每個月出兩期,每期由四個學生合作編寫。《讀書報》上有精美的插圖,有豐富的課外知識,有班上學生的優秀習作,有新書介紹。。。。。。這份小小的手抄報凝聚著學生辛勤的汗水,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

3、開展主題讀書活動

為了調動全班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利用班隊活動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讀書活動,如:「智慧從書中讀出來課外知識競賽」、「唐詩宋詞誦讀會」、「比比誰讀的書多小書蟲經驗交流會」、「我閱讀我快樂閱讀感言小徵文」。。。。。。這些讀書活動的開展掀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潮,連那些平時不善於閱讀的學生也有意識地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了。

三、引領學生成長

課外閱讀是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的過程,學生在持之以恆的課外閱讀活動中,知識得到積累,閱讀能力得以提高,語文素養不斷豐厚,人格品行日臻完善---學生們在書香中快樂地成長著。

1、學生品格日臻完善

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豐富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更學會了不斷地完善自我。網路類書籍使學生充滿智慧;蘊含哲理的成語典故、寓言故事讓學生閃耀思辨的火花;童話讓學生充滿愛心,富有童趣;名人傳記讓學生志存高遠;唐詩宋詞賦予學生滿腹文氣。。。。。。在書香熏陶中,我所教過的124班、139班、153班班風良好,學風良好,學生綜合素質好,學生整體知識水平和人文水平在年級位居第一。例如139班曾連續八個學期被評為學校的文明班級,連續八個學期語文期末統考名列年級第一(一個年級四個班)(這些都是有檔案可查的)。

2、學生語文素養快速豐厚

有效的課外閱讀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解讀文本、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感悟和欣賞語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長足發展;學生的寫作水平快速提高,寫作興趣濃厚,自主寫作蔚然成風,學生在完成每期規定的八篇習作之餘還自覺地一周寫一篇小練筆,一天寫一篇日記,還有些酷愛寫作的學生寫長篇童話故事,如徐海凌的《不滅傳說》,歐陽旺的《森林冒險》,戴詩琴的《閣樓精靈》等長篇童話故事在《讀書報》上連載,並在同學中廣為流傳。徐海凌、張世甲、韓冰眉、周紅豆等學生還經常在《邵陽日報》、《小溪流》、《小學生導刊》上發表作品。還有一些語文水平相對較弱的學生也在課外閱讀中學到了不少寫作知識,從而提高了寫作水平,如朱文騏三年級時每次作文都犯愁,從四年級開始喜歡上閱讀,讀的書多了,文思自然就開闊了,作文時也有話可寫了,到五年級時他的作文水平還達到了優秀級別,還時有文章在學校的《小記者報》上發表。

3、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

有效的課外閱讀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自覺性,養成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和學習習慣,學生課堂中聽課習慣良好:注意力集中,自控力強,發言積極,喜歡交流、辯論、探討問題,堅持做聽課筆記;作業習慣良好,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各科作業,且書寫工整,卷面清潔,正確率高;學生有良好的反思習慣,每個學習階段完畢或每次考試過後,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或成績及時反思,分析自身的問題,寫出反思日記,查漏補缺,為下一段學習掃除障礙。

高爾基說得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老師,引導你的學生去熱愛書籍,去閱讀書籍吧,因為閱讀書籍會讓你的學生成長得更快捷、也更快樂。

2010年9月22日

為學生「造米」下鍋

---巧用心思為學生創造作文素材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一次給學校的「感受師恩」演講賽做評委,其中有三個演講者給了我較深刻的印象,因為這三個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都在演講稿中寫到了看到自己的老師在辦公室一邊打點滴一邊批作業的情景,然後感動得眼淚湧出了眼眶。據我所知,我們學校的老師經常有帶病堅持工作的,但卻從沒有哪個老師在辦公室打過點滴。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他們三個抄襲了同一篇範文。不過,時下抄範文的又何止這三個學生。

學生抄範文是有原因的,一是各類作文書籍泛濫成災,每個學生手頭至少有一兩本所謂的作文工具書,當然抄起來是又方便又快捷;二是老師、家長每天逼著學生寫這寫那,為應付檢查,學生只能抄範文交差;三是學生生活閱歷淺,生活范圍窄,作文素材幾近枯竭,無「米」下鍋,無文而作,所以只能「借米」下鍋。

學生,尤其小學生作文素材枯竭、無文而作是一個普遍現象,其根源在於:1、學生生活閱歷淺,沒有積淀下多少可供作文的生活經歷;2、學生生活范圍窄,眼界不開闊,見聞太少,沒啥可入文的東西。現在的學生大多兩點一線,每天學校、家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春暖花開時節,他們不可外出踏春,秋涼果熟時候,他們不能出去秋遊,因為上級部門不準,學校不準,家長不準,老師也不敢,萬一出個安全事故,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現在的城裡孩子好多不知道李花、荷花開在幾月,不知道花生結在枝頭還是長在土裡,甚至不明白公雞和母雞有什麼區別(曾經親眼看見一個四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公雞下了一個大蛋)。。。。。。3、學生缺乏身體力行的生活體驗,現在的學生除了讀書還是讀書,想做點家務,家長不讓,嫌添亂;想做做小玩意,家長掏錢買;想做點公益勞動,家長嫌多管閑事;甚至想在學校值日搞個衛生,衛生區域還要被班主任賣給勤雜工(我們學校如今絕大部分教室衛生,公共區衛生都被班主任賣給食堂的工人了)。。。。。。可憐的學生們到哪兒去找鮮活的題材,寫鮮活的作文呢?

作文素材的積累完全靠點點滴滴的生活積累,沒有真實豐富的生活就沒有素材。面對當前我們學生的生活現狀,我們做語文老師的該如何打破學生無素材積累,無文而作的尷尬局面呢?我從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給學生巧找素材,造「米」下鍋的作文教學方法。

一、精心設計活動

活動是學生的快樂之源,也是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徑。因此,我每期都會給學生精心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感受生活,體驗喜怒哀樂,並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從而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游樂中潛藏著豐富的活動資源,只要我們有心,就能挖掘出許多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腳本。有段時間,學生中特別流行用五顏六色的彩色膠管編編織織,於是我借機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巧手編夢 」的手工活動。第一課時,我讓學生在掌握了簡單編織方法的基礎上,自由組合或單干,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彩色膠管和輔助材料編織成單件或成組的小玩意兒,要求作品富於想像力,有創意,並要命名。學生興趣盎然,一個個埋頭苦幹,規定的時間一到,一件件有模有樣的編織品琳琅滿目地呈現在我眼前,有形態各異的小動物,有精巧玲瓏的瓜果,有美觀大方的首飾,還有「姜太公釣魚」、「老鼠嫁女」等故事場景。活動的第二課時,我讓學生把作品陳列在講台上,大家參觀欣賞作品,然後評出「最佳創意獎」、「最有趣味獎」、「最精美獎」等獎項,最後頒獎。學生們懷著極大的熱情參與了活動全程,在活動中,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體驗了緊張、焦慮、失敗、成功、喜悅、遺憾等等情緒。活動結束後,許多學生還在津津樂道著活動情況。我問學生,如果把這次活動寫下來,有話可寫不?學生回答說,有,可寫的話多著呢!所以接下來的作文指導我沒怎麼費口舌,學生就把作文寫好了,而且佳作迭出。我還給學生設計過「我當小老師」、「我是小小設計師」(學生利用廢舊衣物設計新款服裝,利用廢品設計飾品、日用品等)、「趣玩橡皮泥」、「愛心小組在行動」(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每組在一周內完成至少五項愛心任務,超額的組將得到神秘獎品)、「做一回拾荒者」(組織學生撿垃圾、拾廢品)、「我吹,我吹,我吹吹吹」(吹泡沫比賽)、「火線運水」、「今天我當家」(孩子和家長進行角色換位)、「巧廚拼涼盤」、「編課本劇、演課本劇」等等活動。這些活動有手工勞動,有文體活動,有公益勞動,有語文實踐活動,有游藝活動,每次活動學生們都玩得不亦樂乎,,也寫得不亦樂乎,因為他們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真實地生活著,愉快地感知著,情感在盡情地宣洩著,所以心中的感受便會自然地發諸於筆端,成為了最真最好的文章。

二、巧妙利用教材

其實,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也潛藏著豐富的作文素材,教師如果利用得當,也能為學生作文找到下鍋之「米」。

1、改寫古詩

小學語文課本中每冊都有三、四首古詩,這些古詩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意象生動,給學生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和語言文字訓練空間。因此,我每期都會指導學生在了解詩作背景和深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改寫幾首古詩,即把古詩改寫成散文。在改寫過程中,學生突破原詩的語言容量,打破原詩的語言結構框架,進行著新的語言創作,在這個創作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總是很活躍的。例如學生在改寫《宿新市徐公店》時,大部分學生都用較淡雅的白描筆調描寫了「籬笆」、「小徑」、「樹木」交織而成的院落靜態景物,然後用濃墨重彩描繪「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場景,既寫兒童追的種種動作,又寫黃蝶飛的各種姿態。原詩中只有「急走」和「追」兩個動作的兒童在學生的筆下有的狂奔,有的蹦跳,有的摔了跟頭,有的在喊叫,有的在說話,而且還有了鎖兒,柱子等有趣的名兒;原詩只出現「菜花」二字的菜園也被學生渲染得有形、有色、有香。一首二十八個字的古詩通過學生的想像、充實,變成了四、五百字一篇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2、續寫課文

翻開我們小學的語文課本,有很多課文給學生留下了拓展想像的空間,如《凡卡》、《小英雄雨來》、《小攝影師》、《窮人》、《金色的魚鉤》。。。。。。續寫很能鍛煉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我曾指導學生續寫過《凡卡》,學生續寫出來的故事多姿多彩,反應出各不相同的思維方式,有的學生極理性地給予凡卡更為悲慘的結局,寫他爺爺貧病而死,寫老闆阿里亞西涅更加虐待他,致使凡卡一次又一次地逃跑,最後。死在逃亡的途中。有的學生極浪漫地讓凡卡在鞋店裡得到老闆女兒的關心、幫助,慢慢長大成人,最終和老闆的女兒結婚,開了一家製鞋店,成為莫斯科著名的鞋匠,生活富足,還把鄉下的爺爺接到了身邊。

3、擴寫段落

課文中有些段落寫得很簡單,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它們進行擴寫。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中的「內洞奇觀」一段,作者只簡略地寫到盤在洞頂的鍾乳石青龍和黃龍,對內洞的其它奇妙景觀未展開寫,我便指導學生在課外查閱雙龍洞相關文、圖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擴寫練習,學生根據手頭的資料在原文的基礎上詳細、生動地描繪了內洞鍾乳石千姿百態的迷人景象,有的學生還加進了相關的神話傳說,學生的擴寫讓金華的雙龍洞變得更加神奇誘人。

另外,「文體互換」(把說明文換寫成記敘文,把劇本換寫成小說,把小說改換成劇本等等)、「翻新老課文」、「給課文補白」等也是學生作文材料的極好來源。

三、指導學生積累

正由於學生生活空間狹窄,生活積累匱乏,情感體驗空洞,所以老師就應該經常性地指導學生進行作文材料的積累,指導學生從看似單調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可以入文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平凡生活中的亮點。我採用單元日記的形式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實踐,學生受益匪淺。

每個學期我按學校的開課周數給學生設置相應的主題日記(如全期有二十周,學生則寫二十個單元日記,不一定每天寫,但每周不少於三篇),每個單元定一個大主題,每個主題下有相應的觀察積累任務,如以「人物寫真」為主題,就是讓學生去觀察身邊形形色色的人,記錄他們的體貌特徵,言行舉止,穿著打扮,為人處事的故事等等。如以「花鳥魚蟲」為主題,則指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長習性及其枝葉花果的特點,了解一些魚類、昆蟲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以「日月星辰」為 主題,指導學生看日出日落,月缺月圓的景象,看燦爛星漢,認識星座,了解一些宇宙的奧秘。以「我的成長故事」為主題,指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學習、社交等方方面面的情況,及時把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記錄成文。。。。。。因為有了明確的觀察目標和具體的積累素材的任務,學生學會了用探究和發現的眼光去看周遭的一切,他們關心起在垃圾箱中淘廢品的拾荒老人來(有個學生詳細地記錄了一個拾荒老奶奶一周的拾荒經過,字里行間滿是對老人的同情,他還建議同學們把廢舊作業、書報、礦泉水瓶等等積累起來送給老人,我們還真的那麼做了),他們和在草地上打拳的螳螂游戲,把在街頭流浪的狗狗帶回家,他們聽得清樹們在風中吵嘴或談天(引自學生文中的話語)。。。。。。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學生的眼光敏銳起來,情感豐富起來,當然文思也就敏捷起來。

要改變學生無「米」而「炊」的作文僵局,老師只有巧動腦筋,勤花心思,才能為學生創設出有文想作,有文可作的令人開心的寫作氛圍來。不過,這可是一項長期的、艱辛的工作。

2010年9月23日

D. 教育隨筆,

怎樣寫教育隨筆
一,什麼是教育隨筆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麼固定的限制,常見的有借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借事說理: 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夾敘夾議 :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隨筆是最適合教師創作使用的一種形式.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麼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麼,留下些什麼 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只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託.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為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么多的,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本領.
耕耘於教學一線的教師,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之餘,及時把心得記錄下來,不僅對自己日後工作有促進作用;如果發表,對廣大同仁也具有借鑒意義.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言:"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回顧和總結教育教學過程的心得和方法,不僅積淀了個人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豐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
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師,其功赫赫.回首整個從教生涯,或許因疏於及時記載心得體會,屆時找到一條清晰的軌跡不免顯得有些困難,然昨日難以再現,徒留一縷憾意.
誠然,如今的教師負擔很重.有來自業務上的,更多的或許還是來自心理方面無形的壓力.面對高職低聘,轉崗,待崗等現實問題,使得教師們對分數不得不計較.一貫被稱之為"良心活兒"的隱性工作,教師自己對"良心"兩字欲說還休.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數是硬道理"的論調就不難理解.也因此會有不少教師奉行"一心只教手中書,莫管教改與科研."這種現狀,結果使得教師自己只擁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師自身的發展,對學生的培養也是無益的.適時撰寫論文是解決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為其操作性強,收效也顯著.
教師的論文,大致可分為純理論的學術研究文章和涉及具體問題的教學小論文.考慮到實際情況,筆者更贊同廣大中小學教師側重寫一些教學小論文.通過及時整理教學思路,記錄教學心得,只會對教學起促進作用.就教學中的某一具體問題,通過縝密的思考,或查閱相關的資料,最後形成文字.這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質疑,析疑的過程.寫作過程使得教師對處理問題的方法更趨條理化,更符合科學性,能直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根據筆者自己的經驗,勤於筆耕教學小論文,有助於培養執筆教師的教研意識.尤其是此類小論文被報刊錄用或獲獎時,更能促成該教師在教學上乘勢而上,提升境界.
現代的教學形勢,要求教師有傳統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教師"必須會進行學術研究,教學小論文為載體的教研是鋪就學術研究大道的"基石".作為教師,不進行教研,而直接從事抽象的理論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這么說,沒有教研就沒有科研.
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踩著一個個的腳印,隨時記錄著這一軌跡,向教育更深處漫溯,教而時研之,不亦樂乎
三,教育隨筆寫什麼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踐:如讀書筆記,如教育案例,如教學反思,如學生檔案記錄,如心靈感悟…… .寫教育隨筆實際上是個思考與積累的過程.由於我們身在教育的第一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心路,這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無疑是有幫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離不開平時的點滴積累.教育隨筆,因其篇幅的短小,也無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論層面,因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那麼,教育隨筆寫些什麼呢
(一)記教學得失.每位教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試驗田",試驗成功與否,肯定會有所"悟",總結得失,在下次教學中自然能揚長避短.比如說,有位老師在教學"吃"字時,考慮到學生先學"氣"字,後學"吃"字,容易把"吃"寫成"氣",因而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吃"的右半部分千萬不能寫成"氣"字.誰料,哪壺不開提哪壺,還是有很多學生錯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會了,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又錯了,怎麼幫助學生正確記住這個字呢 她想了一個辦法.一次講評時,她對同學們講,"今天中午,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大餓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學們都感到莫名其妙,紛紛說"不可能!""誰會把筷子吃下去呢 "見大家都在參與議論這事,她感到時機已經成熟,就請一位同學上黑板,讓他寫一句話"我吃了一碗飯".不出所料,學生把"吃"寫成了"氣",有同學馬上站起來更正,"錯了!錯了!吃的中間沒有一橫!"她笑笑,指著這位同學寫的"氣"說:"你們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給卡在喉嚨里了."同學們都會意地笑了起來."你們能幫他把筷子夾出來嗎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舉起了手.打那以後,學生再也沒有出錯,看來"筷子卡在喉嚨里"給大家的印象還是相當深的.
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取得成功 主要收獲在哪裡 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會失誤 主要症結在哪裡 用什麼方法彌補 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好題材又誕生了.
(二)錄教學機智.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隨機應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師在講評作文時,本來先想表揚部分寫得好的,再批評那些寫得差的,看到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期望的眼神時,他臨時改變主意,選擇學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揚,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學生們都認真地對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許多傳神的字詞,優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構思,已悄然出現在不同的本子上.還有家長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回來之後,高興得不得了.沒用家裡人催著做作業,自己認真地將作文改了又改,再認真地譽寫好.而這個孩子原本就是老師准備批評的對象之—.表揚的力量可見一斑.
(三)寫教育偶得.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的話,你會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有位老師看到他校一位老師在評判學生分數時,把作業的最低線定為甲下.好一點的就毫不猶豫地給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寫得整潔美觀的,再加上一個蘋果;寫得特別用心或者解題有新意的,加上兩個蘋果.當然,所謂的"蘋果",只不過是一個刻成蘋果狀的小印戳而已.但這種看似"畫餅充飢"式的評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學生帶回去的作業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績,這樣一來,孩子歡天喜地,家長也開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臉上都堆滿了開朗的笑容,孩子們常擠在一起翻開作業本在比誰得的蘋果多,並為了能得更多的蘋果而在暗地裡較勁.反觀自己身邊的老師,給學生留的作業很多,而對學生的評價卻很低,使得家長誤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很差而常常訓斥孩子,而學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鮮紅的"╳",自我感覺也越來越差,對學習日漸失去了信心,變得畏畏縮縮的,自然少了那份應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們的教育應以正面教育為主,要少一些"正經",多一點歡顏;少一點"刻薄",多一些變通與關愛,這樣才會取得如同這給"蘋果"一樣的效果.
(四)記學習所悟.平時,我們在閱讀書報時,常有所感,有所悟.記得有位老師看了《誰動了我的乳酪》想到了老師的"金飯碗"光芒不再,感到隨著對教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生源的日漸減少,"末位下崗"已是不爭的事實.惟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方能使"乳酪"永遠屬於自己,由此寫了篇文章《誰動了老師的乳酪》,發表在《教師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還有位老師看了《美國教師教"蚯蚓"》後在自己的自然教學中也作了類似的嘗試,寫了篇題為《"動"起來教(捉螞蟻)》的文章,收獲還是相當大的.課前她安排學生捉螞蟻,並讓學生把螞蟻裝在能透氣的小瓶子里,這樣學生對螞蟻的生活習性就有了深刻的認識;課上她安排學生畫螞蟻,驅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觀察小螞蟻,然後讓學生說螞蟻的身體構造,這樣一來,課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具體了,生動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因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當高漲.教學效果自然是那種灌輸式教學所難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創設融洽和諧的師生活動情境,可以使學生毫無拘束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當中,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要遠比那種為維護師道尊嚴而人為地拉開師生間距離的做法高明得多.因為師生關系的不民主,最終導致的是師生關系的對立;學生會因"厭惡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惡其師"而"厭其教""輕其理".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 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E. 小學語文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孩子作業潦草怎麼辦?
開學初,拿到新作業本,孩子都會一筆一劃認真地寫作業,可是一段時間過後,有的孩子的作業就非常潦草,如何克服這種不良習慣呢?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建議:
一、預防法:在孩子做作業之前,家長或老師一定要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孩子重視自己的作業。
因為孩子正上一年級,一定要從每個細節處著手,比如拿筆的姿勢,坐姿,都要嚴格要求,因為開錯頭,糾正起來很費工夫。
二、榜樣法:給孩子展示優秀作業,激起孩子的進取心——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另外,當孩子作業有一定進步時,要及時表揚,鼓勵。
三、 多練字帖:孩子作業潦草,有的可能是寫不好字,有的可能是性子急,馬虎。字帖練習可以彌補這兩方面的不足,再者,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圍棋、練練毛筆字,這些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都有很大幫助。
幫助孩子克服作業潦草的方法很多,具體運用時要因人而異,靈活應變。
隨筆----胡某,是個可愛的男孩,我認為他是個可塑之才。沒想到他說得和做的是另外一套。做作業時動作很慢,思想很不集中,回家作業經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後來口頭上答應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 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後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實!我內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耐心細致的女同學跟他坐,目的是發揮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對這個女同學進行了一番談話:為了班集體,不要歧視他,要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幫助他,使其進步。這位同學滿口答應,並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或 課堂時間幫助他,教育他。有時,這位同學也會產生一些厭煩情緒,說他不太聽話,不太樂學……此時,我就跟她說:要有耐心,慢慢來。後來,他取得進步時,除了表揚他,我還鼓勵他們說,這也離不開同學們的幫助,特別是這位同學的幫助。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進步。他學習上更努力了,紀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當起了值日生,勞動也更積極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為此,我會心地笑了。後來,有一次我找他談話時,他說:「老師,某某同學這樣關心我,愛護我,幫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對得起她嗎?」我笑著說:「你長大了,懂事了,進步了。我真替你高興。」

F. 小學教師教育隨筆50字

寫作思路:文章的中心要正確,對社會上正確的現象加以歌頌,錯誤的現象給予批評。中心正確,健康是文章的根本,中心還要求集中,各方面內容都要緊緊圍繞中心寫。

正文:

新的學年開始,我被安排教五年級。我這人可能是和「二」較上了勁,上個學年,我教六(2)班,這個學年,又教五(2)班。對於這樣的安排,我沒有怨言。說句實在話,初次接觸這屆學生,是有些高興的,直觀告訴我:這屆學生的基礎、習慣要好於往屆。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直觀感受,我對這些學生是充滿信心的。

有了上個學年的經驗教訓,在這個學期中,我開始走出關注片面的局限,特意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全體學生。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注和關愛,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自己的「第一名」。出於對他們的全面成長著想,我開始在教育教學管理上進行一些創新,在管理上進行一些放權,希望由此來培養他們在學習上的自覺性。

我開始培養小老師、小助手,也開始注重建立學習小組,開展一些夥伴間的合作學習。這個個學期里,我也開始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變關注學生成績為關注他們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觀念支配下,我特別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希望通過活動育人,寓教於樂。並且,我還積極接納校外輔導員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之中。

針對當今留守孩子越來越多的特點,也為了讓遠方的家長能直接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之中,我試圖通過網路構建一個互動的家校教育平台,以此建立一種開放的教育模式。由於各種客觀和主觀原因,特別是由於軟硬體條件的限制,效果還是不盡人意。

如今,這樣的一個平台是基本建立了,可是,參與到其中的家長還是少之又少,再說,在參與的這些家長中,能真正和老師開展互動交流就更少了。不過,我不會氣餒,我相信,有了這樣開端,加上大家的不斷努力,不斷創新,我們的家校平台交流功效將會越來越優越,和家長的交流內容也會越來越深入。

半個學期過去後,11月7日,學校組織了期中考試。考試成績出來,感覺學生的成績不錯,合格率和優秀率都比較理想。如今,期中考試已經過去一月有餘了,回頭想想,令自己滿意的地方確實太少,總覺得不盡人意之處居多。

也許是被期中考試偶然的理想成績沖昏了頭腦,也許是近段時間教育教學之外的工作實在太多,總之,我感覺到自己和學生的表現都不如從前。一些以前學習優秀的孩子,在上課時也開始有一些不良好的表現;我布置的學習任務,他們也開始打折扣。

振軍、思璇同學以前學習很踏實,上課聽講特別認真,學習任務完成一絲不苟,一直是我的驕傲。可最近,發現這兩個同學上課的時候竟然玩起了小玩具,好幾次,我都想點他們的名,讓他們站起來亮亮相。

可是,話到嘴邊我還是咽了下去,只是用眼神再提醒他們:「你們不要做小動作了!」從他們當時滿臉通紅的表情來看,我的眼神提醒應該是起到了作用。可是,後來,我又再次遇到了這樣情形,這讓我有些懷疑自己眼神提醒的作用。

如今為止,我還是沒有當堂點名,依然只是用眼神高速他們。當然,如果這樣的溫馨提醒老是不起作用,我也會用其他方式提醒的。

是的,每個孩子都在變化之中:有的孩子,我感覺都他們的情形變得越來越糟糕,有些孩子,卻能明顯感覺到變得越來越進步。袁瑞、蔣淑君同學便是越來越進步的代表。星期一的時候,袁瑞同學寫的一篇日記很精彩,我特意讓他當著全班同學朗讀。

今天,他的表現更是很不錯。早讀的時候,我布置《草船借箭》中幾個段落的背誦。第一節課的時候,我抽查了背誦情況,結果,幾個一直優秀的學生都背得不流暢,而袁瑞居然能很流暢地背誦出來。

相對於以上兩種孩子,有些孩子的變化卻比較復雜,說不清他們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燕燕同學算得上是變化多端的典型。上周,我剛剛為她的進步感到慶幸的時候,這一周,卻發現她的努力又少了不少。

再說,這孩子的確容易滿足,真是「給她一點陽光她就燦爛」,就樂得忘了東西南北。所以,對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可給她持續的表揚,可能需要表揚與提醒並駕齊驅。星期一的時候,我表揚了她;今天,我找個這個機會提醒了她。我希望這孩子能讀懂老師的良苦用心。

G. 教育隨筆怎麼寫

怎樣寫教育隨筆
一,什麼是教育隨筆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麼固定的限制,常見的有借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借事說理: 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夾敘夾議 :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隨筆是最適合教師創作使用的一種形式.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麼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麼,留下些什麼 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只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託.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為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么多的,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本領.
耕耘於教學一線的教師,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之餘,及時把心得記錄下來,不僅對自己日後工作有促進作用;如果發表,對廣大同仁也具有借鑒意義.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言:"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回顧和總結教育教學過程的心得和方法,不僅積淀了個人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豐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
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師,其功赫赫.回首整個從教生涯,或許因疏於及時記載心得體會,屆時找到一條清晰的軌跡不免顯得有些困難,然昨日難以再現,徒留一縷憾意.
誠然,如今的教師負擔很重.有來自業務上的,更多的或許還是來自心理方面無形的壓力.面對高職低聘,轉崗,待崗等現實問題,使得教師們對分數不得不計較.一貫被稱之為"良心活兒"的隱性工作,教師自己對"良心"兩字欲說還休.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數是硬道理"的論調就不難理解.也因此會有不少教師奉行"一心只教手中書,莫管教改與科研."這種現狀,結果使得教師自己只擁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師自身的發展,對學生的培養也是無益的.適時撰寫論文是解決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為其操作性強,收效也顯著.
教師的論文,大致可分為純理論的學術研究文章和涉及具體問題的教學小論文.考慮到實際情況,筆者更贊同廣大中小學教師側重寫一些教學小論文.通過及時整理教學思路,記錄教學心得,只會對教學起促進作用.就教學中的某一具體問題,通過縝密的思考,或查閱相關的資料,最後形成文字.這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質疑,析疑的過程.寫作過程使得教師對處理問題的方法更趨條理化,更符合科學性,能直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根據筆者自己的經驗,勤於筆耕教學小論文,有助於培養執筆教師的教研意識.尤其是此類小論文被報刊錄用或獲獎時,更能促成該教師在教學上乘勢而上,提升境界.
現代的教學形勢,要求教師有傳統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教師"必須會進行學術研究,教學小論文為載體的教研是鋪就學術研究大道的"基石".作為教師,不進行教研,而直接從事抽象的理論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這么說,沒有教研就沒有科研.
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踩著一個個的腳印,隨時記錄著這一軌跡,向教育更深處漫溯,教而時研之,不亦樂乎
三,教育隨筆寫什麼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踐:如讀書筆記,如教育案例,如教學反思,如學生檔案記錄,如心靈感悟…… .寫教育隨筆實際上是個思考與積累的過程.由於我們身在教育的第一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心路,這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無疑是有幫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離不開平時的點滴積累.教育隨筆,因其篇幅的短小,也無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論層面,因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那麼,教育隨筆寫些什麼呢
(一)記教學得失.每位教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試驗田",試驗成功與否,肯定會有所"悟",總結得失,在下次教學中自然能揚長避短.比如說,有位老師在教學"吃"字時,考慮到學生先學"氣"字,後學"吃"字,容易把"吃"寫成"氣",因而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吃"的右半部分千萬不能寫成"氣"字.誰料,哪壺不開提哪壺,還是有很多學生錯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會了,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又錯了,怎麼幫助學生正確記住這個字呢 她想了一個辦法.一次講評時,她對同學們講,"今天中午,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大餓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學們都感到莫名其妙,紛紛說"不可能!""誰會把筷子吃下去呢 "見大家都在參與議論這事,她感到時機已經成熟,就請一位同學上黑板,讓他寫一句話"我吃了一碗飯".不出所料,學生把"吃"寫成了"氣",有同學馬上站起來更正,"錯了!錯了!吃的中間沒有一橫!"她笑笑,指著這位同學寫的"氣"說:"你們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給卡在喉嚨里了."同學們都會意地笑了起來."你們能幫他把筷子夾出來嗎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舉起了手.打那以後,學生再也沒有出錯,看來"筷子卡在喉嚨里"給大家的印象還是相當深的.
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取得成功 主要收獲在哪裡 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會失誤 主要症結在哪裡 用什麼方法彌補 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好題材又誕生了.
(二)錄教學機智.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隨機應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師在講評作文時,本來先想表揚部分寫得好的,再批評那些寫得差的,看到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期望的眼神時,他臨時改變主意,選擇學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揚,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學生們都認真地對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許多傳神的字詞,優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構思,已悄然出現在不同的本子上.還有家長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回來之後,高興得不得了.沒用家裡人催著做作業,自己認真地將作文改了又改,再認真地譽寫好.而這個孩子原本就是老師准備批評的對象之—.表揚的力量可見一斑.
(三)寫教育偶得.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的話,你會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有位老師看到他校一位老師在評判學生分數時,把作業的最低線定為甲下.好一點的就毫不猶豫地給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寫得整潔美觀的,再加上一個蘋果;寫得特別用心或者解題有新意的,加上兩個蘋果.當然,所謂的"蘋果",只不過是一個刻成蘋果狀的小印戳而已.但這種看似"畫餅充飢"式的評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學生帶回去的作業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績,這樣一來,孩子歡天喜地,家長也開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臉上都堆滿了開朗的笑容,孩子們常擠在一起翻開作業本在比誰得的蘋果多,並為了能得更多的蘋果而在暗地裡較勁.反觀自己身邊的老師,給學生留的作業很多,而對學生的評價卻很低,使得家長誤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很差而常常訓斥孩子,而學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鮮紅的"╳",自我感覺也越來越差,對學習日漸失去了信心,變得畏畏縮縮的,自然少了那份應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們的教育應以正面教育為主,要少一些"正經",多一點歡顏;少一點"刻薄",多一些變通與關愛,這樣才會取得如同這給"蘋果"一樣的效果.
(四)記學習所悟.平時,我們在閱讀書報時,常有所感,有所悟.記得有位老師看了《誰動了我的乳酪》想到了老師的"金飯碗"光芒不再,感到隨著對教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生源的日漸減少,"末位下崗"已是不爭的事實.惟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方能使"乳酪"永遠屬於自己,由此寫了篇文章《誰動了老師的乳酪》,發表在《教師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還有位老師看了《美國教師教"蚯蚓"》後在自己的自然教學中也作了類似的嘗試,寫了篇題為《"動"起來教(捉螞蟻)》的文章,收獲還是相當大的.課前她安排學生捉螞蟻,並讓學生把螞蟻裝在能透氣的小瓶子里,這樣學生對螞蟻的生活習性就有了深刻的認識;課上她安排學生畫螞蟻,驅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觀察小螞蟻,然後讓學生說螞蟻的身體構造,這樣一來,課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具體了,生動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因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當高漲.教學效果自然是那種灌輸式教學所難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創設融洽和諧的師生活動情境,可以使學生毫無拘束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當中,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要遠比那種為維護師道尊嚴而人為地拉開師生間距離的做法高明得多.因為師生關系的不民主,最終導致的是師生關系的對立;學生會因"厭惡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惡其師"而"厭其教""輕其理".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 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在寫教育隨筆時,我們可以結合案例,作這兩方面的思考:
1,由點及面作發散性思考.李鎮西老師由學校強迫女兒剪去秀發,想到學校的專制,進而聯想到教育上的種種不民主現象,並就這種現象進行剖析.
2, 由表及裡進行深層挖掘.比如說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經常碰到學生"頂撞老師"的現象,學生為什麼會頂撞教師 導致這一現象的病源在哪 我們又如何去療救 對這類情況是冷處理還是熱處理 處理的結果如何 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你得到什麼啟發 如果我們真正思考了,並付諸於行動了,肯定會有收獲的.
四,教育隨筆怎樣寫
很簡單,只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把身邊真實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筆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間,移到自己的硬碟中即可,不必過分強調邏緝,不必十分講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靈的私語,智慧的沉澱.有些教師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寫東西,抑或是想起寫文章就頭痛,認為這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其實不然.在我們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教師講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從口頭的變成書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隨筆.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時,隨手,隨心等.
隨手: 隨筆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時發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當時產生的想法,那種想法也有點火花閃動似的,所以需要及時捕捉,記錄下來.因為扔了一段時間之後,您對事件的記憶可能就不那麼清晰了,故事就很難說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見了.所以要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如果能堅持記教育日記,那麼您會發現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經不太記得的事,但是在當時它是如何地讓您受到震動.
隨便 :隨筆沒有什麼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麼論點論據,文字也可長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說的話說清楚了,也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您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麼,但是這件事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您也不必硬憋著,要找什麼理論做依託,您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
隨心 :這里講的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沒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筆要隨腦.文章是筆寫出來的,但卻是大腦想出來的,所以隨筆是筆要隨腦.
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是切入一個事件的角度不同於以往,或是自己的觀點不同於常俗.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觀察.教師生活於學生之中,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每個孩子都是一本待讀的書,和孩子的每一次傾心的談話,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工作之餘要讀一點書,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處及與教育現實的結合點在哪裡,所謂有正確的理念,才會有正確的眼光;有正確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發現.
最重要一點是,要想寫好隨筆,關健還在於動筆,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
很多人說,要我反思一下教學沒問題,但要寫成一篇反思隨筆,則有了壓力 這是因為,通常我們認為反思5分鍾也行,50分鍾也可.可寫文章則不同,5句話總認為算不上文章吧.就是這一觀念影響了大家寫隨筆的積極性.為了使自己改變被動的局面,為什麼不改一改這一舊觀念呢 其實也沒有人規定過教學隨筆不可以只寫五句話.如果是你深思熟慮後的五句話也是好隨筆.
比如:今天的導入不夠理想,因為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選擇的素材太陳舊了,時間也用的太多了,今後我得改變.
這是五句話的教學隨筆,我覺得就是一篇好隨筆,可能它不適合發表,但教師寫教學隨筆主要不是用於發表的,而是對自己教學的改變,是為了自己的提高.這隨筆雖然是五句話,但發現了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並提醒自己要改變.而且這樣的隨筆對工作忙的教師來說,更符合實際.當然,我並不是說寫隨筆只用五句話,而是說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時間寫則長無時間寫則短.
常寫短隨筆可以克服寫隨筆的危難情緒,可養成勤寫隨筆的習慣,這樣堅持下去,偶爾寫幾篇較長的教學隨筆,可以發表的隨筆並不是難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長的,長的隨筆往往是在短隨筆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教師工作最忙,畢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里沒有教學工作,正是修改隨筆,完善隨筆的好時機.就拿上面那五句話的隨筆來說吧.可以補充一下這樣的內容.如何導入才能引發學生的注意力 什麼樣的素材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第二堂課的導入是如何做的 這樣是問題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兩個導入實例,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發表也是沒有問題的.
寫隨筆從字數,語言方面比較自由,但也不可以隨便寫,它不是流水賬,也不是教學實錄,它是反思後的結晶,是教學經驗的總結,隨筆也不是日記,如果說一天下來沒有什麼可寫就可以不寫,如果說某一天靈感不斷,寫它個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發是隨筆的主要特徵.而發出的感想是否精華,則與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理論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相關.有的人只追求隨筆的數量,不關注隨筆的質量,幾十篇下來,風格一個樣,語言一個樣,甚至連描述的教學情節也差不多,每天堅持寫這樣雷同的教學隨筆價值是不大的.寫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外化過程,要使外化質量的提高必須有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觀點,知識,方法內化為自己的觀點,知識,方法,才能不斷地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隨筆.
有了題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質量的隨筆 你可能通常會覺得有話說不出說不好,這是因為尚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並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視角.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錘煉過程要求我們: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並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2,認真解讀他人隨筆成果.一般報刊雜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教學隨筆,可以細細地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總結提煉得出自己觀點的,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受到很大啟發,感覺豁然開朗.
五,寫教學隨筆的注意點.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寫的教學心得體會,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而且讓別人看後也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復別人的觀點.
2,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使讀者看後既懂,又能學會用.
3,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別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點上來,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使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性看共性.
4,文章結構可多樣化.教學隨筆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簡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寫此文的目的,再列舉實例說清楚事實及過程,最後歸納小結教學的心得體會.
願大家從現在起,將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我手寫我心",每天,每周擠時間寫一點,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必將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長的軌跡!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育故事隨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