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生廉潔教育心得體會400字
小學生廉潔教育讀後感
「五一」放假,我閱讀了《廉潔教育讀本》這本書,頗有感悟。中華民族是一個誠實守信、勤儉節約、正直無私、自立自強的民族。清政廉潔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它要求人們誠信、廉潔、正直。
我們都知道周總理是世界上公認的偉大的政治家和國務活動家,作為一個總理,他的質朴節儉風范也永遠被人們頌揚。
周總理從不浪費一錢一物。毛巾用破了,打上補丁在用。他的漱口杯、牙膏和牙刷都是普普通通的大眾品。
從報紙上、電影、電視里,我們都看到,在許許多多的
活動場所,夏天,周總理總是穿一雙黑皮鞋,這皮鞋已經穿了二十幾年,鞋底已換過多次。由於總理沒有多餘的皮鞋可換,工作人員幾次給他換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覺時間修理的。
作為一名學生,節儉也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品質。司馬光說過「由儉入奢易,有奢入儉難。」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我們要懂得節儉。現在社會在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也逐步在提高,這是使人感到高興的事。生活水平提高了,作為祖國的接-班人,我們更要堅持節儉這一傳統美德。長輩常教育我們不能鋪張浪費,可是我卻看到一些同學買一罐汽水,才喝了三分之二,就扔進垃圾桶了,他不覺得心疼,我倒覺得心疼。你想想,假如一罐汽水三元錢,那麼三分之一的汽水就是一元錢,如果浪費了一萬次,就是一萬元了,如果把這筆驚人的數目換成資金捐給貧困山區,那該有多好啊!如果繼續那樣浪費的話,就算國家再富裕,早晚也得坐吃山空的,也會像舊社會一樣,甚至更貧窮落後的。難道你們想這樣嗎?!我知道大家都不想,所以,我們要養成節儉的好品質。
我深深的懂得了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更要繼承這種優良傳統。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清正廉潔」永駐在我們心裡,讓我們做個節儉的小學生吧!
❷ 小學生廉政主題教育活動記錄革命傳統教育
區財政局組織局機關股級以上黨員幹部,前往位於陳潭秋故居、新落成的黃州區廉政教育館,開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動。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領和講解下,認真參觀了廉政教育圖片展,重溫了革命先烈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歷史,觀看了各個時期的領導幹部違法犯罪、腐化墮落的悲劇人生,通過鮮明對比,內心深受震撼。
下午,該局組織局機關青年幹部觀看了紅色經典宣傳教育文獻紀錄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通過珍貴的歷史鏡頭,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豐功偉績,深深感悟到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通過今天的活動,大家再次受到了生動的教育和激勵,紛紛表示要牢記「四風」之害,堅守原則,廉潔自律,務實進取,盡職盡責,服務群眾,無私奉獻,無悔於自己,無悔於人民。
❸ 小學一到六年級可以開展哪些廉潔教育
語文、數學、英語、自然、科學、社會、品德與社會、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回踐、綜合活動、信息答技術(計算機)等!有些科目在低年級和高年級稱呼不同!
語文、數學、英語,工作好找,需求大,但難找到好工作
美術、音樂老師需求少,但相對容易找到好工作
❹ 讀《小學生廉潔教育讀本》的小故事有哪些
清正廉潔故事:唐朝宰相盧懷慎
唐朝的宰相盧懷慎清正廉潔,不搜刮錢財,他的住宅和家裡的陳設用具都非常簡陋。他當官以後,身份高貴,妻子和兒女仍免不了經常挨餓受凍,但是他對待親戚朋友卻非常大方。
他在東都(洛陽)擔當負責選拔官吏的重要公務,可是隨身的行李只是一隻布口袋。他擔任黃門監兼吏部尚書期間,病了很長時間。宋璟和盧從願經常去探望他。盧懷慎躺在一張薄薄的破竹席上,門上連個門簾也沒有,遇到刮風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擋。盧懷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盧從願,看到他們倆來了,心裡非常高興,留他們呆了很長時間,並叫家裡人准備飯菜,端上來的只有兩瓦盆蒸豆和幾根青菜,此外什麼也沒有。盧懷慎握著宋璟和盧從願兩個人的手說:「你們兩個人一定會當官治理國家,皇帝尋求人才和治理國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統治的時間長了,皇帝身邊的大臣就會有所懈怠,這時就會有小人乘機接近討好皇帝,你們兩個人一定要記住。」過了沒幾天,盧懷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時候,曾經寫了一個報告,向皇帝推薦宋璟、盧從願、李傑和李朝隱。皇帝看了報告,對他更加惋惜。
安葬盧懷慎的時候,因為他平時沒有積蓄,所以只好叫一個老僕人做了一鍋粥給幫助辦理喪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獵,來到一片破舊的房舍之間,有一戶人家簡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舉行什麼儀式,便派人騎馬去詢問,那人回來報告說:「那裡在舉行盧懷慎死亡兩周年的祭禮,正在吃齋飯。」玄宗於是賞賜細絹帛,並因此停止了打獵。
另外人們傳說:盧懷慎去世時,他的夫人崔氏不讓女兒哭喊,對他說:「你們的父親沒死,我知道。你父親清正廉潔,不爭名利,謙虛退讓,各地贈送的東西,他一點也不肯接受。他與張說同時當宰相,如今張說收受的錢物堆積如山,人還活著,而奢侈和勤儉的報應怎麼會是虛假的呢?」到了夜間,盧懷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將夫人的話告訴了他,盧懷慎說:「道理不一樣,陰間冥司有三十座火爐,日夜用燒烤的酷刑來懲罰發不義橫財的人,而沒有一座是為我准備的,我在陰間的罪過已經免除了。」說完又死了。
注:盧懷慎(?—716),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武則天時任監察御史,後歷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開元元年(713)為宰相。盧懷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讓,在任期間的政績只在於薦賢舉能,任宰相三年後病故。盧懷慎為官廉潔,家無儲蓄,門無遮簾,飲食無肉,妻兒飢寒,生活得很貧窮。他是唐代比較清廉的一位宰相。盧懷慎的兒子盧奐在廣州作太守時,不為當地的奇珍異寶所動,能保持清廉節操,也受到當時人的稱贊。玄宗嘉其美政,為其寫有贊詞:「專城之重,分陝之雄,亦既利物,內存匪躬,斯為國寶,不墜家風。」
古代廉潔小故事12則
公儀休不受魚
公儀休是戰國初期魯國宰相,他堅持奉職循理,以德治國,始終不變,使朝廷大小官員自守清正,既不與百姓爭利,也不妄取小惠。
公儀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別喜歡吃魚。宰相愛吃魚,自然就有人主動給他送魚。一天,有一送魚者帶著一筐上等新鮮魚,給公儀休送來。但他堅辭不受。送魚者大為不解地問:「聽說宰相喜歡吃魚,特意給您送來,不知為什麼您又不收呢?」公儀休笑了笑,對送魚者說:「正是因為我特別愛吃魚,所以我才堅決拒絕接受任何人饋送的魚。道理很簡單,我身為宰相,而宰相的俸祿足夠我自己買魚的開銷,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別人的魚而被罷免官職,那誰還給我送魚呢?這就是我不受魚的原由啊!」
子罕以不貪為寶
春秋時期,宋國有人得到一塊精美的玉石,想獻給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獻玉的人以為子罕懷疑玉石是假的,便說:「這塊美玉我請玉匠給鑒定過,他說是塊寶玉,所以才敢拿來獻給你。」子罕回答說:「你以玉為寶,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寶,我也失去了寶。所以,我們還是各存其寶為好。」
羊續懸魚拒禮
東漢時,羊續長期擔任南陽太守,但是一直過著儉朴的生活,因為官清正廉潔,倍受當時人們的尊敬,都稱他是「清廉太守」。
有個下屬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幾條鮮魚送給羊續,請他嘗嘗。羊續雖然把魚收下了,但卻沒有吃,而是懸掛在庭堂上。過了些日子那個下屬又送魚給羊續,羊續指著庭堂上懸掛的干魚說:「你原先送給我的魚,如今還掛著哪,不用再送啦!」來人本來想趁著送魚的機會請太守辦點私事,遇到這種情況,就不好意思開口了。以後,也再不敢給太守送東西了。
羊續不僅對下屬們如此,就是對自己的至親也是這樣。他在州衙辦公,妻兒希望能和羊續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個照應。羊續領著妻子、兒子到了他住的地方。妻兒見到屋裡全部財產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舊短衣,幾斗麥子和一點鹽。羊續對兒子說:「我就是這樣過日子,你們要到這來住,叫我拿什麼供養你們母子呢?還是回鄉下家中住吧。」兒子不解地說:「人家父親當官,三親六故都受惠,可我們借不上一點光。」還是妻子了解羊續,對兒子說:「你還不了解你爹呀。你也讀了些書,對清官十分敬仰。現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麼迷惑了呢?」
兒子羞愧地低下了頭。於是欣然和母親一起回到鄉下去了。
劉寵克己奉公
東漢會稽郡(今浙江省紹興)太守劉寵因為官清廉,政績卓著,被調往京城任職。
臨行之前,但見幾位白發老人,蹣跚而至,結伴前來,說是要為太守送行。劉寵聽說,連忙謝過,老人們說:「以前為官者貪錢戀物,常常鬧得雞犬不寧,百姓寢食不安。自從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樂業。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實感難舍難離,特來專程相送,以表心意。」說著,每人托出一百文錢,要交給劉寵留著途中使用。
劉寵聽罷,十分感動地說:「父老們如此過獎,我實在愧不堪言。大家的心意我領受了,這錢我不能收,還是請帶回去吧!」
老人們情真意切,執意贈送。劉寵無奈,只得從每人手裡拿了一文錢收下,老人們這才稱謝作別。劉寵見老人們漸漸遠去,遂將收下的那幾文錢輕輕地投進了河中。
此事很快傳開,人們紛紛稱贊劉寵,有人為他起了個美名,叫「一錢太守」。據說,如今浙江紹興市北面的錢清鎮,就是當年劉寵投錢入河的地方。
孫謙保廉留遺書
南朝宋明帝時期,孫謙以清廉慎行,有治干之才被提升為巴東和建平二郡太守。
天監十五年(516),孫謙已九十二歲,他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立志身死之後也要保持廉潔操行。他給兒子們留下遺書,寫道:「我年輕時本沒有追求世俗富貴的意思,因此不求出人頭地。後來歷仕三代,官成兩朝,以我這樣的資歷和名位,死後可能會得到朝廷的封賜,這是國家的慣例。待我氣絕之後,你們應馬上將我幅巾束發,免冠下葬,以存儉率。」又囑咐:「葬我之時,棺足藏身,墓足置柩就可以了。送葬時引路的鬼幡之類可以省去,以我平時所乘之車為靈車,平時所卧之床為靈床,裝了粗製竹席以備必要禮節,其他皆可免去。」孫謙死後,他的兒子們遵照這個遺囑為他送葬,使他保持了最後的清廉氣節。
趙軌清廉若水
隋朝時,趙軌曾任齊州(今濟南市)別駕,東面鄰居家有桑樹。有一年,桑葚熟了,又大又紅的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滿地都是。他叫家人把桑葚撿起來,送還給鄰居,並告誡兒子說:「我並不是要以此來求取名譽,只是覺得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裡也會不安。」
趙軌在齊州為官四年,每年考核,政績都是最好,得到皇帝的嘉獎,被征入朝任職。離開時,父老鄉親們都灑淚送別。一位長者代表百姓捧著一杯清水,顫巍巍地敬奉到趙軌面前,說:「別駕在此任官,從不受賄納物,有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們不敢以壺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獻上一杯清水為您餞行。」趙軌非常感激,接過杯水,一飲而盡。
後來,趙軌任原州(治今寧夏固原)總管司馬,注意嚴格約束部下,對百姓秋毫無犯。有一次,趙軌領人結隊夜行部下不小心,馬踏入田中,踩壞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進。天亮後,查到了田主,賠償了損失後才率隊起程。原州的百姓、官聽說此事後,無不感動,並從此以趙軌為榜樣,注意自己的操行。
包拯「拒禮為開廉潔風」
宋仁宗時,朝野上下彌漫著一股送禮之風。
包拯對這股送禮收禮之風歷來持反對意見,幾次上疏皇帝,請求頒昭禁止官員之間的送禮收禮的現象,以開廉潔之風。
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壽,壽辰前幾天,他就命兒子包貴及王朝、馬漢等站在衙門口拒禮。可誰知,第一個送壽禮的就是當朝皇帝,派來送禮的是六宮司禮太監。老太監到了門外,執意要面見包拯,要他接旨受禮。這下可難住了包貴,萬歲送來的禮不收,這不是抗旨不遵嗎?可父親命他又不敢違,無奈只好請老太監將送禮的緣由寫在一張紅紙上轉呈父親。老太監提筆在紅紙上寫了一首詩。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徵。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理不通。」
包貴讓王朝把詩拿到內衙呈父親展視。不一會兒,王朝帶回原紅紙交付老太監。只見原詩下邊添了四句。
「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勞為官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
六宮司禮太監看罷,半晌無語,只好帶著禮物和那紅紙回宮交差去了。
王翱五朝廉吏
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連續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場幾十年,盡管位高權重,但他始終保持公正、廉潔的品質。
他身居朝堂,手握重權,但對自己要求卻很嚴,經常穿破舊衣服。一次,明英宗召見王翱後,王翱轉身走時,英宗見其衣服破損,又將他叫回問其中原因,王翱只好說是當天偶爾穿了這件衣服,剛才接到召命沒有來得及換衣。
王翱對家人要求也很嚴格。他的一個孫子因恩蔭而入太學。一年秋試,這位才華平庸的孫子也想一試科場,企圖金榜題名。於是他拿著從有關部門弄到的試卷告訴了王翱,王翱堅決反對,說:「如果你確有才華,我當然不阻止你一試身手;如果讓你一個平庸之輩中選,勢必埋沒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可你卻強所不能,僅僅為了博取功名。」說完就撕了考卷扔進了火爐。
在原則面前,王翱對家屬是寸步不讓。王翱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在京郊做官的賈傑。王翱夫人十分喜愛這個女兒,經常接女兒回家省親。每當妻子臨行前,賈傑就在她面前埋怨,「岳父把我調回京城,易如反掌,還哪裡有這么多麻煩。」女兒將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也覺得有幾分道理。一次,王翱夫人乘王翱開懷暢飲之際,婉轉請求將女婿調入京城。誰知王翱大怒,拿起案上物打傷了夫人臉面。到王翱去世,賈傑也沒有被調回京城。
父清子廉留美名
三國及西晉初期,胡質、胡威父子倆皆以清廉著稱於世。
胡威受父親胡質的影響,年少時就有志繼承和發揚其父的清廉美德。有一年,胡威從洛陽去探望在荊州當刺史的父親。在荊州小住幾天後,胡威向父親辭行,胡質很想拿點什麼東西表示一下做父親的心意。翻來翻去,胡質總算從家裡翻出了一匹絹。胡質望著臨行的兒子,深有感觸地說:「兒啊,父親雖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祿,這匹絹你拿著,就算為父給你路上的盤纏吧。」可沒想到胡威不但不領情,反而責問父親:「人們都說您清正廉潔,為官不貪不佔,不知道此絹從何而來?」胡質先是一愣,然後解釋道:「這是我節餘下來的,用來給你作盤纏。」胡威這才放下心來。
晉武帝司馬炎聞知胡氏父子為官清廉的美名後即召見胡威,對他父子二人的廉潔奉公大為贊賞,並隨口問道:「你和你父親相比,誰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親。」晉武帝又問:「為什麼?」胡威回答說:「我父親清廉不願意讓人知道,我是恐怕別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親差遠了!」
陸績「廉石」千古流芳
陸績,字公紀,三國吳縣(今蘇州)人,官至鬱林(今廣西)太守。三國時,鬱林轄境廣闊。當時的鬱林太守,離任時都寶物充斥,滿載而歸。但陸績為官清廉,不義之財,一毫不取。任期屆滿,動身歸鄉之時,行李蕭然,全部家當裝到船上,也占不了多少空間。艄公一看貨物太輕,便說:「就這樣開船,出了亂子怎麼辦?」陸績問:「怕出什麼亂子?」艄公說:「船裝的太輕,遇到狂風大浪,就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帶的東西還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輕,得想辦法增加重量才行。」
陸績與艄公和家人商量,買了兩大瓮鹹菜和一擔筍干搬上船。但船還是吃水很淺,不敢開行。再買貨物吧,陸績身上的銀子已經所剩無幾。怎麼辦?情急之中,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塊大石頭,足有七八百斤重。陸績打聽到這是一塊沒有主人的石頭,便請人把它搬上船壓船。用巨石壓船還鄉的事成為美談。幾個士人把陸績運回的那塊大石頭收藏起來,取名「廉石」,今留蘇州文廟碑刻博物館,永為世人懷念、瞻仰。
唐侃備棺拒貪官
唐侃,江蘇丹徒人,自小刻苦求學,品行端正。明正德八年(公元1514年),唐侃鄉試中了舉人,授為永豐知縣。他赴任時不帶妻子,與書童一起生活,青菜豆腐,粗茶淡飯,生活很儉朴。久而久之,當地人都信服他清正廉潔。
明章聖皇太後死後遠葬承天,出殯隊伍所到之處,太監內官們大肆勒索金錢,聲言不辦供張者處死。有財力的地方官送錢保命,擅長拍馬的官員乘機搜刮,沒錢的州縣官吏大多逃走。唐侃預先准備了一個空棺材,殯儀經過時內官們索要急迫,唐侃就把貪官們領到棺材旁,指著棺材說,「辦吾一死,金錢不可得也。」貪官們驚愕無奈,悻悻而去。
明代貪賄成風,大氣候不潔,唐侃在「官以錢得、政以賄成」的官場中恪守道德,保持了節操,堪稱是「真名士自風流」。
林則徐拒賄拾遺
1820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江南監察御史,巡視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島寓所剛歇下,有個自稱「花農」的人獻上一盆玫瑰花,還說是要請林大人換個大盆栽花。林則徐心知有異,一腳踢翻花盆,盆里現出一個紅包。包里是一隻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紙信箋,箋上寫著:「林大人親收,張保敬獻。」林則徐當場將張保行賄的金老鼠沒收,上繳國庫。
1839年,林則徐赴廣州查禁鴉片。5月間,英國商務代表義律送給林則徐一套鴉片煙具:白金煙管,秋魚骨煙嘴,鑽石煙斗,旁邊是一盞巧雅孔明燈和一把金簪,光彩奪目,起碼值10萬英鎊。林則徐道:「義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廣州肅清煙毒。這套煙具屬於違禁品,本當沒收,但兩國交往,友誼為重,請閣下將煙具帶回貴國,存入皇家博物館當展品吧!」義律被諷刺得無地自容,只好將禮品收回。
❺ 如何加強對小學生廉潔文化教育
哪個腦殘想到的這么坑害花朵的沙比方式?真正的大貪不敢管也沒有能力管,對小學生加以形式主義教育有什麼用?社會風氣每況愈下,貪污腐敗有很多因素,浪費時間摧殘孩子們的童年能起到什麼作用?
❻ 小學生廉潔教育教案 什麼是廉潔
有的;
這個主要是教育人們怎麼做人;
怎麼做事;
怎麼管理;
怎麼管理自己;
怎麼生活;
怎麼對待慾望;
取之有道;
用之有道。
❼ 小學廉潔教育心得300字
學生廉政文化學習體會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有關廉潔的內容,如「謹身節用,遠罪豐家」等,從小就進行廉潔教育是人的道德培養所必需的。作為學生尤其是我們初中生,是生理和心理漸趨成熟的階段,這個時候受到廉潔文化教育,就容易形成「先入為主」的效應,從而將防腐倡廉的因子根植在我們的意識中。
廉正,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每一位中學生都應廉正,貪侈會破壞我們的心靈純質。如果一個人失去清廉的品質,試問,我們還怎樣在這個世界上立足?樹立「廉政光榮,腐敗可恥」的意識和反腐敗斗爭必勝的信心,培養正確、積極、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觀念、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成為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必須履行的責任 。
如果不履行這個責任,而反其道而行之,就會受到懲罰,內地學生陳靜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她到香港求學的時候,在由一門課程考試構成的利益聯結中,陳靜拿出1萬港幣賄賂任課教師戴暉輝,而戴暉輝則毫不猶豫將此事舉報至廉政公署。結果,陳靜因「向公職人員提供利益」罪,被判即時入獄6個月。
再回過頭來看看同學們,有的同學競選班幹部時,為了拉票,請同學們吃飯,當上幹部後,同學們又反過來給她買水喝,請他玩游戲。有的人過生日許願都是「中大獎,長大後買個官做做」等。這些都不是我們應該做的,應該想的,我們應該:以廉為榮,以貪為恥。而不是以貪為榮,以廉為恥。
不要以為廉政是大人的事,與我們無關,其實廉政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所面臨的未來世界是充滿競爭的世界,一個人品德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決定未來社會風氣的一分子,而廉政就是決定我們品德好壞的根本,也是決定未來社會風氣的一個重要因素。
廉政是需要源泉的,而源泉就是來自於高尚的人格,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作為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不斷的學習,請老師和其他同學們監督,經常想一想,照一照,檢查一下自己有什麼不足和缺點,及時加以改進和糾正。擺脫小我,做個大寫的人。
讓廉政之花在我們心靈的那片廣闊的原野上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襄陽七中 九(三)班 某某某
這是我結合別人的作文和我自己的揉在一起的,你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