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美國中小學教育優勢

美國中小學教育優勢

發布時間:2021-01-18 17:23:47

① 中國教育相對於美國教育的優勢有哪些

中國教育會讓人們把那些定義以及一些知識定理掌握的很牢靠,可以強制性的去版讓人們學習,因權此他們涉獵的范圍雖然不是廣泛但可以做到精通,而美國是懶散教育,他們根據孩子的興趣來授課,並不會強制性的去讓他們學習。

② 中國與美國教育的區別優劣勢所在

很久以來,人們都接受這樣的觀點:中國學生創造能力遜於美國學生,但基礎知識的扎實卻遠強於後者。
然而,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卻給了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國人當頭一棒:「這都是多少年來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認為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得有多好!」
丘成桐說:「能進哈佛大學的中美學生應該是這兩個國家最好的學生。而兩類最優秀的人相比,美國學生的基礎知識絕對不會遜色於中國學生,相反要強很多。「
」在美國比較好的中小學校里,中國學生念的功課,他們也都是要學的,而且學得很靈活,絕對不是像中國那樣填鴨式地教。一些好的學校,十一、十二年級學生的微積分已經做得非常漂亮,但聽說國內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學微積分。「
丘先生清楚地記得 :有一次,幾個來自國內一頂尖大學的學生找到他,求教一個幾何方面的問題。丘成桐感到很奇怪,他們問的是一個微分幾何方面的古典問題,是學生們在讀本科時就應該掌握的數學知識。」這還能說中國學生比國外學生學得好嗎?「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則認為:中國的教育態度與美國的教育態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偏重於灌輸式教育。中國學生的根基非常扎實,這是優點,但也有缺點,中國的學生面對新事物總有畏縮心理,與美國學生比起來,創新意識較差。
中國式與美國式的教育,不能講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要因人而異。在教學過程中,對於中國學生,應該讓他們多創新,對於美國學生,應該讓他們打好基礎,這樣互相彌補,是最恰當的。換一種說法,對天資高的人,美國教育會好一些,而對於大多數的學生,基本上講,中國的教育哲學是比較好的。
楊振寧的結論是中國傳統的教育體制沒有完全改變的必要。
有人以中國學生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的卓越表現來反駁丘成桐的觀點,「國內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孩子多厲害呀,連著多年占據金牌霸主的地位。美國孩子能行嗎?」
然而,早在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就有學界專家告誡,別被「奧賽」的光環蒙蔽。中國之所以能在數學「奧賽」上年年豐收,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選手都是層層選拔的,並在賽前經過了嚴格的強化訓練。這種強化訓練可以用「殘酷」一詞來形容。在學校往往是採取數學教師輪番轟炸的方式,即競賽選手停止了其他所有學科的學習,整天從早到晚不休息,十幾名數學老師輪流輔導,出難題怪題考試,同一題型進行反復的多角度的練習,直到所有老師無題可出,甚至數學老師都被難倒,無法解答,還不罷休。在國外,參加」奧賽「是自由的,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組織得這么好。在我國,各種」奧賽「都帶有明顯的應試教育痕跡,不再是培養興趣的活動。這樣培育出來的數學苗子,他們多半會「告別」數學舞台。「在『奧賽』中獲獎的不少人不願繼續從事數學研究,個別人甚至表示一輩子不願意再接觸任何數學符號。」北京師范大學劉兼副教授說。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重大意義之一,本是促進創造性的思維訓練,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這種訓練尤為重要。數學不僅要教會學生運算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有嚴密的思維邏輯,有靈活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在中國的奧賽熱,卻漸漸背離了其初衷……
面對以上困惑,本刊近日采訪了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教育心理與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長伍新春教授和北美三大教育心理學家、前美國教育協會主席、現伊利諾依大學閱讀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安德森先生。
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實際上中美教育差異不只存在於大學、中學,更存在於小學和學齡前幼兒時期。美國人重在開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認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他們覺得進入21世紀後,人們所要面對的是科技創新和紛繁龐雜的信息更替,只有培養一個人終身學習的能力,才是最大的生存保障。閱讀是最直接有效的學習途徑,人類80%的知識都是通過閱讀獲得的。西方人說:「Leader is reader」(領導者一定是讀書人)。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從兒童早期開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說閱讀是學習的基石,教育的根本,那麼,兒童閱讀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閱讀更被稱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美國總統布希在「教育改革藍圖「中說:我們太多的孩子不會閱讀,閱讀是建築的基石,它必須是我們教育改革的基礎。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發達國家就已經把兒童智力發展的重點轉移到閱讀能力的培養上。在美國、英國的幼兒園,閱讀佔到課程的 80% 以上。每天晚上睡前進行20分鍾的親子共讀,已經成為大多數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習慣。西方國家兒童讀物出版機構、社區、家庭、教育機構、政府、社會團體、企業及傳媒的多方參與,構成了良好的兒童閱讀促進機制。

伍新春: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著有《教育心理學》、《小學語文心理學》、《高等教育心理學》等書。承擔過國家「攀登計劃」《腦科學與素質教育》課題;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現代學習理論與學習方式變革》課題;教育部《教師職業倦怠的特點、成因與干預研究》;美國福特基金《漢語兒童的閱讀與促進》課題。

問:數學大師丘成桐認為中美學生的差距不止在大學教育階段,更在基礎教育階段,您對此怎麼看?
答:我們目前正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其實,我們的基礎教育也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我們學生的基本功很扎實,解決書面問題的能力往往比較強。關鍵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究竟怎麼教才能盡可能的發揮優勢,減少劣勢。這是個教育政策的策略問題。現在,美國也在學習中國應試教育中好的一面,以期減少他們學生基本功不扎實的問題。美國所倡導的「快樂教育」就是希望孩子從小培養內部動機,享受做這件事的樂趣。而灌輸式的教育雖然也能達到這種目的,能力可能提高了,但也可能無形中使孩子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以後再也不想做這種事情了。我自己也是一位大學老師,從我的經驗看,國內中學里最優秀的學生,大學里繼續優秀的不多。因為國內中學里最優秀的學生往往為了保住第一名,就要加倍的用功讀書,大量的精力用在了摳書本、摳教材上,興趣面會比較狹窄,一旦進入大學學習後,外在的壓力沒有那麼大了,自己就會從精神上放鬆,學習成績就會掉下來。所以,從中外教育來看,最核心的就是別人學得比較輕松、愉快,而國內則整體上強調學習是一種苦差事,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中國有句話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是說:你現在吃苦了,以後就可以享福了。可是現在有誰能夠讀20年書後,就可以從此不學習只享受呢?心理學中有一種術語叫做「過渡理由效應」,就是這樣一種理由足夠我從事這樣一種活動了。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家長和老師不斷地給學生一種獎勵,學生就會認為學習就是為了得到這些獎勵,一旦這些獎勵沒有了,他的學習動機也就沒有了;沒有了動力,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掉了下來。
用獎勵刺激學習的方式,會把孩子往一個方向引。實際上,並不是只有往這個方向走才是最對的、最合理的。所以,有創造力、成功的人並不總局限在某個方面。

問: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各有各的利弊,您認為應該怎樣揚其所長,避其所短?目前,我國在這方面有什麼策略?
答:中國的學生眾所周知都比較勤奮,比較刻苦,這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特點有關。中國人受幾千年的傳統影響,一直以來都是以「勤勞、智慧」聞名天下。我們的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把握與理解都很好。這一點,美國也正在向中國學習。他們的課程改革也吸收了許多中國教育中好的一面。比如,美國曾經提出一個口號」恢復基礎運動「。它就希望把自己強的一面發揮得更好的同時改進自己相對弱的一面。
從我們研究來看,美國學生一般知識面比較寬,中國學生則知識面比較窄,對某個點研究得較深。另一方面,美國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活躍,而我國則比較沉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學習的內容也相對封閉,這樣我們學生的創造性、突破條條框框的能力也相對差。這種書本的學習與現實生活有距離。比如,合並同類項這個問題,國內很少有學生會把「合並同類項」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實際上,一個班的同學,男女、高矮、胖瘦、窮富、學習好壞都是合並同類項,都是歸類。中國的學生就很少想這些問題,美國的學生則喜歡想生活中的合並同類項問題。中國學生研究的是高於實際的問題,美國學生則注重源於生活的問題。所以,他的這種學習就會與生活有密切聯系。一旦生活中出現了問題,他就會很輕易的去駕馭問題。這體現在反映問題的能力上,他會比較快速的應對問題。反過來,如果學生們知道,自己所學的東西對自己的生存、發展有用,他就會比較願意和主動地去學,如果學了不知道有什麼用,心裡就會很迷茫,在學習上就會表現得很被動。所以,學習的動機問題,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的問題都是比較重要的問題。
現在,我們就是要在保持我們學生學習扎實的基礎上,研究怎樣啟發學生的內部動機、內部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開放性、創造性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問:我國目前普遍存在留學低齡化傾向,家長們認為中國的教育存在許多問題,您認為到底問題出在孩子的早期培養上,還是上學後教師的引導上?
答:不能片面的強調是哪方面的問題。這跟我國的傳統有關。過去幾千年裡,我們的祖宗一直強調死記硬背,強調「四書五經」。這種教育傳統中有許多好的東西,也有許多不適合時代發展的東西,比如前面談到的創新問題。古代,因為要學的東西有限,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可能會很管用。現在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再用以前的方式可能就不行了,這時就要強調學習的方法,需要教會孩子如何去摸索、去探索。美國目前的教育方法的好處就是學生在摸索的過程中也會走彎路,但走彎路同樣也是一種學習過程。一旦你自己掌握了這種方法後,就不會放棄了。就像小平同志說的:「摸著石頭過河」,這本身就是政治生活中的一種自我創新,自我探索的過程。教育實際上和政治也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政治生活的一種體現。

理查德·安德森:前美國教育協會主席,現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閱讀研究中心主任,北美三大教育心理學家之一,兒童早期分享閱讀的創始人。

問:您是怎樣對兒童分享閱讀這個課題感興趣的?
答:我曾經在高級中學當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這個年紀的青少年常在閱讀的時候遇到困難,而這些困難影響了他們高中階段很多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於是我開始思考產生這種困難的原因。當時的研究方法是從高中學生一點點倒推回去,被研究的學生對象年紀越來越小,最後我終於發現問題在學生非常小的時候就出現了。從我從事第一份教育工作開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始終在一點一點努力地去做,直到今天已經做了30多年的研究。我發現年紀很小的兒童已經非常有創造力,對於教給他們的東西也有非凡的領悟力。如果在這個時候培養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使他們有好的閱讀基礎,那麼到高中時他們才能保持很好的閱讀狀態,不至於發生閱讀困難。

問:您認為學生產生閱讀困難有哪些原因?
答:產生閱讀困難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語音意識。英文是拼音文字,在拼音文字里小到每個字母都是一個發音單位,有些學生在把這些發音單位連續發成一個單詞時產生了困難。對有些孩子來說,語音困難對他的一生影響都很大。而且語音困難可能使孩子閱讀興趣降低,結果閱讀效果越來越差,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得不一遍一遍反復去讀,有時在理解整篇或整段意思的時候,為了更好地理解必須大聲地、一個單詞一個單詞讀出來。而且常常讀過的東西又要返回去重新看,導致閱讀效率很差。這種影響直到很多人成年之後還存在,這種現象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能發現。

問:您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開發孩子早期閱讀,以預防成年後遇到的閱讀困難?
答:3到5歲的幼兒已經可以輕松愉快地享受閱讀,而且閱讀將成為他們終生的樂趣。我們的兒童分享閱讀有兩個術語——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我們主要注意培養兒童的內部動機,讓他們發自內心想去閱讀,把閱讀當作輕松愉快的事情。如果僅僅是外部動機,比如在老師或家長的要求下不得不去閱讀,或者為了逃避懲罰,或者為了得到父母的獎勵去勉強閱讀,都不是真正培養兒童閱讀的好辦法。而且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非常好的創造力和感悟力。我們曾經做了一些研究,讓孩子讀完一遍故事後進行測試,發現他們能記住很多生字——不是刻意地教,而是從自然閱讀中認識這些生字。漢字也是如此,很小的兒童對漢字的認知也會有自己的策略,比如知覺組塊,即漢字的形旁和意思的聯系。例如兒童認識了提手旁,就能夠自然地聯想到很多有提手旁的字的意思,知道這些字與手有關;又例如兒童還可以從聲旁推測出漢字的發音。

問:在提倡兒童早期閱讀的過程中您如何看待寫作對兒童智力開發的影響?
答:寫作可能對於中國的孩子會更困難一些,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有很復雜的筆畫。外國小孩四五歲就開始寫字了,而中國孩子一般到小學一年級才開始接觸寫。其實在中國也不是不可以讓幼兒園的孩子嘗試寫作,但要採取老師和孩子互動的方式。在西方,老師和孩子採取分享寫作的方式,剛開始老師寫大部分的東西,比如「今天我生日」—「Today is my birthday」,可以空一個「my」或「birthday」讓孩子來寫。通過這樣的鼓勵來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讓孩子認識到寫作和閱讀一樣是交流的手段。我在上海也遇到這個問題,幼兒園老師把寫作當成一個困難的事,但沒有想到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和孩子交流的手段。

問:能否介紹一下你任美國教育協會主席和從事教育工作的生涯中,歷屆總統的教育政策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答:美國的幾任總統對教育都很重視。里根總統執政時期,沒有將兒童教育政策放在國家的高度上,而是由各個州自己來管理。當時我曾將一份關於全國兒童讀寫的報告提交給里根總統,這個報告後來寫到一本書里,封面就是里根總統和兒子的照片。這本書到今天仍是美國非常暢銷的書之一,也是關於兒童讀寫的一本里程碑式的書。在老布希執政時期,他的第一夫人芭芭拉是一個特別熱愛兒童教育的人,對兒童教育也非常支持。柯林頓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支持,因為他的教育政策體現了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尤其對那些家庭特別貧困和黑人家庭的孩子在教育方面的幫助使他受到了民眾的歡迎。而小布希則自比為一個教育領導,事實上他也做出了重大行動,他提出的口號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我雖然不支持布希這個人,但支持他的教育政策,尤其他的政策能使我很容易申請到一些教育資金。

問:您認為中美教育在兒童自身開發和教師水準方面各有什麼特點?
答:中國教育最可怕的是分數,學生為了考試往往要做大量練習和做很多辛苦的准備。幸運的是,我不僅走訪過中國的很多大城市,也到過很多農村課堂,不僅去了幼兒園和小學,也到過很多中學課堂,因此我還是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
在中國,中學老師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水準是比較高的,他們都是師范院校畢業,而且老師備課非常認真,講課的內容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和美國很不一樣。在中國的課堂上,學生聽講非常專心,課堂紀律很好,講課效率也很高。一節課45分鍾內容安排得很充實也很有條理。中國的教學優勢就在於教學十分系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很牢固。但在想像性、獨立性、批判性思維與美國學生相比要差一些,因為中國的教學精讀多,而在美國是泛讀多。中國的教育往往強調深度分析,而研究證明大量的泛讀對一個人終生的發展都非常有利。
美國課堂很隨意,老師可以身穿牛仔,很隨便地坐在課堂的某一個角落,而學生分成很多組自己組織討論。沒有老師站在黑板前一筆一畫給學生講每一個字,告訴學生什麼該干什麼不該干。這種鬆散的課堂教學組織使得學生非常隨意。但如果每節課都這么上,知識的傳授效率會比較低,雙基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就會比中國學生差,而想像力、思考能力的培養則比較好。

問:中國目前很關注對弱勢群體的幫助問題,您如何看待解決弱勢群體中的兒童早期教育問題?
答:這個問題確實不是簡單一句話就能解釋的。這個問題不僅今天的中國遇到了,美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對弱勢群體的幫助需要整個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包括一些政治群體、社會學家、教育學家來共同關注。另外對中國來說降低出生率確實很有必要,如果貧困家庭生育過多的孩子,自然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教育。另外如果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兒童的失學率就會降低很多。因為受過教育的女性會更關心孩子的成長。現在中國有些地方女孩子受教育的機會要少於男孩子,而且人們在觀念中認為男孩子更應該受到教育,而這從長遠來看對兒童的發展尤其是弱勢群體中的兒童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聽了安德森一席話,我們忽然覺得美國人在教育孩子時是在交給孩子一把鑰匙,告訴他們如何應對知識爆炸時代的各種問題;如何從眾多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要的東西;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早期閱讀無疑是對這種能力的一種培養。據研究,幼兒一旦喜歡上讀書,將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將終身受益。實際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都各有長短,關鍵是怎樣取捨。這也是目前中國教育界正在研究和關注的問題所在。值得高興的是,國內許多同行已經意識到了早期閱讀、分享閱讀的重要。目前,全國已有近30個城市的100多所幼兒園和小學在開展這一活動。希望在不久的未來,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充滿書香的社會。

③ 美國的中小學教育那麼糟糕,為什麼美國的

美國人相信「不落後於終點」。
1、學制:大部分美國高中階段是9-12年級,有四年的時間學習。
2、課程:美國高中是學分制的,因此可以開出比中國的高中多得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普通一個美國高中,都能開出上百門的課,跟一所小型大學差不多。
3、教師的水平:美國的高中,因為要開大學的課程,對教師的要求就要很高。美國的高中教師很多都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也不少。美國人要當教師,無論擁有何種學位,一律要讀兩年的教師執照課程。要考進去讀,讀完還得考出來。假如是本科生,讀完四年師范,還得再讀兩年執照課程才能當老師。
4、科目的程度:美國的高中可以開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或者二年級公共課程度的科目。
5、美國有重點高中,甚至有「全國重點高中」:按照成績高低,甚至根據入學成績高低來錄取學生;在每一所高中裡面,美國是按照學生的程度來分班,有專門給能力最高的學生讀的「榮譽」班(honorsclass),天才學生讀的「大學預修班」(AP class),有全球承認的「國際班」(IBclass)等等。
6、美國的大學、科研機構、醫院、政府機構、商業機構,都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協調高中生的課外社會實踐和科研活動。因此,美國的高中生可以到大 學上課,拿大學的學分;可以到科研機構,跟科學家一起做研究;可以到各級政府機構去當官員的助理、議員的秘書、民選官員的競選團隊義工;在教育董事會,州或者縣市的教育局的決策機構裡面,也有學生委員,可以參與公立教育的最高決策。
7、因為美國的高中可以開出很多高程度的課程,而且很多是得到資金雄厚的科研機構、政府機構或者商業機構支持的。

④ 美國教育相對於中國教育的優勢是什麼急!!!

我贊成美國教育,像這樣的中國式教育,只會讓中國衰落下去,而不會興盛。中國如果還不能改變這種 「書獃子」式教育,我敢斷言:「中國必敗」。

⑤ 美國與中國中小學教育有什麼區別

美國中小學基本上都是興趣教學,而中國中小學很多隻看學生的分數,老師也沒有力氣改變這個事實。畢竟中國貧困人口這么多,想要改變這個事實還要多關心政治,多付出自己的愛心。

⑥ 美國教育與中國教育的不同點以及各自的利弊

一、區別:

1、為誰而學:

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自己去想,想學什麼東西,因而學生一般學得主動、靈活、高興。

中國的教育總是要事先給學生做出細致繁瑣的各種規定,該學什麼,學多少,什麼時候學,該怎麼學等等,中國的學生視學習為功利,因而習慣於應付,學習是家長、老師的事情,是為陞官發財找工作而學,學得被動、教條、無奈。

2、育人目標:

美國不太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因而才會有美國白領不會算10減6等於幾貌似「可笑」的事情發生,他們覺得要趁孩子年齡小時抓緊培養創造性思維。

中國教育特別重視所謂的「雙基」,重在練「基本功」,不重視對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美國的學生低分高能,中國的學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強企業,一般不願意接收中國學生,在他們看來,中國教育是培養知識的」奴僕「,而不是在「育人」。

3、課堂:

中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總結,把學生教到無問題就好;美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啟發,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

中國的課堂要舉手發言,美國的課堂鼓勵自由發言。中國的課堂如果對教師的結論不同意會遭受批評,而在美國的課堂上則受到表揚。中國的課堂講紀律,美國的課堂講人權。

4、師生關系:

在中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是中國的傳統禮貌,孩子剛踏入學校就知道老師總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國教授也沒有什麼權威可談的。美國人不承認權威。中國孩子盲目崇拜老師,覺得老師總是對的,中國的老師喜歡保持威嚴,不苟言笑,美國老師很喜歡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關系。

5、考試制度:

美國的考試經常是開卷,孩子們一周內交卷即可,而中國的考試則如臨大敵,單人單桌,主監副監嚴防緊守。在中國,考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淘汰;而美國的考試目的在於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補缺,以利於今後的發展。

6、班級人數:

中國雖明文規定每班不超過45人,但鄉鎮及縣級學校班級人數平均60人之多,法律並不能約束什麼。

在美國,一個班的人數不超過30人,31個人就屬於違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國人看重的是誠信——自我信譽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7、時間:

在一年中,中國中學生有8個月是上課時間,每天11個小時左右的在校時間。

美國學生每年只有1000個小時左右。上學時間短、課業負擔少,這是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時間還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安排時間。

二、兩國教育的利弊:

1、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區別就在於中國教育嚴謹,而美國教育自由,.美國的教育自有它的缺陷,即寬而淺,相比較,中國的教育則是窄而深。

2、其實兩國文化與歷史的不同差異也造就兩國教育理念的不同,但是縱觀近代世界科學史,雖然美國教育造就大批頂級科學家。但是受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影響的工程師、博士後及專業人才也是比比皆是。

⑦ 中國與美國教育方式的差異及其優缺點(懸賞10分)

中國的教育重視基礎,美國教育重視發掘學生個人潛力
作為大眾教育中國版的教育方式有著明顯的優權點,對於精英教育模式而言美國的教育方式也許有點好處吧~~不見的,美國普通人基礎很差,精英大部分都是外國人
但作為個人自由而言,美國教育理念有它一定的道理
美國的高等教育,以及教育設施和管理等方面要強於我國

⑧ 日本,美國的教育制度有何特點,與中國相比有哪些優缺點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盪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布《學法令》時,就在《學制布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跡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而中國人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當今中國社會之普遍心理。與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相比是不是還有很大的差距?!

美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美國早在是英國殖民地時就對教育非常重視,到1775年,英屬13個殖民地人口不過260萬,但已仿效英國牛津、劍橋等大學創辦了哈佛、耶魯等9所學院,教育環境甚至都強過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時期的初等教育相當發達。北部幾個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為代表,特別重視普及教育,當局曾於1647年發布法令,規定市鎮中只要有50戶居民就應設立一所小學,於是市鎮學校在北部興起。這種由地方當局辦理、干預教育的做法,超過了其宗主國--英國的教會辦學的方針,一舉奠定國民素質的優勢!
在這個世界,凡是受過教育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美國的《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一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當我們熱血沸騰地聽著這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聲音的時候,請不要忘了美國還有一個偉大之處,那就是《憲法》所標榜的以教育培養國家公民。為了普及教育,他們先是採用了英國的蘭卡斯特導生制。1818年蘭卡斯特本人還應邀到美國宣講導生制。英國式的教育不能滿足這個新國家對教育的要求。1843年,賀拉斯• 曼(Horace Mann,當時任麻省教育廳長)考察德國,才引進了當時普魯士的教學制度,同時大力宣傳盧梭、裴斯塔洛齊等歐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國各地的小學遂開始採用西歐最先進的教學制度。
南北戰爭以後,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邁得更快,這期間新成立的大專院校就有二百餘所! 它一面學習當時歐洲重視學術的樣板——柏林大學,於1876年創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立大學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學術研究;一面根據國會於1861年、1890年所通過的二個《摩雷爾法》,由國會撥地、撥款資助各州大辦農(業)工(藝)學院,很快培養出大批適合工農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當今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由此而來。工農學院初辦時,由於眾多貧苦學生求學其中,曾被譏為"牧牛娃學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領先於歐洲。事實證明,窮人的對財富的渴望遠遠高過富人子弟!這就為美國造就了一批敢於冒險和創新的高知識人才,當他們對財富的渴望的慾火被點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嘯,那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
南北戰爭以後,公立中學本來是兼顧學生升學與就業兩方面要求的4年制綜合中學,由於此時學生逐年猛增,准備升學者日少而准備就業的日眾,所以逐漸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公立中學逐漸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不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學院創辦了工業中學,1888年明尼蘇達州首創農業中學,此後各種職業中學不斷大量涌現。歐洲人由於世俗觀念而不喜歡職業中學,以"生來平等"為信念的美國人則沒有這種歷史包袱。職業中學造就了一批實業家和發明家,第一架飛機的發明家萊特兄弟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據統計,1870-1940年,美國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學生則增加了90倍。當時的口號是:"中等教育為所有適齡青年敞開大門",到1918年時美國高中已發展到2萬多所,而12億人口大國的中國到1998年才有1萬多一點的高中。由此可見,美國的高效率、高技術、高產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進的教育。今天,美國基礎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礎上幾經改進,教育的口號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各州都將40%的稅收用於教育。上世紀80年代壟斷著大約70%左右的專利發明,70%以上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奧運會獎牌總數第一。
「2061計劃"是美國促進科學協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個機構於1985年啟動的一項面向21世紀、致力於科學知識普及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工程,它代表著美國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趨勢。為此計劃,美國動員了800多位科學家、企業家、大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參與了這項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們總結戰後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的深刻變革和未來發展趨勢,汲取美國80年代以來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紀新的美國人。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結論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⑨ 美國中小學教育有什麼特點

【美國教育亮點舉隅4:小學包班制、中學跑班制】

美國小學通常開設的基本核心科目有語言、社會、數學、科學、體育和保健、音樂和藝術教育。除了體育、音樂、美術要到固定的場地或教室分別上課,需要排出課表外,其他各科大都是一個班由一個教師來教,大部分學校也沒有固定的課表,而是由教師靈活掌握和安排。小學的課程主要是綜合性的,一節課可能就是圍繞一個主題有關內容的整合,也可能是單一的。綜合課是小學課程的重要形式,往往一門課程就是一個學習領域,沒有分化成很具體的科目。語言藝術課包含了閱讀、寫作、文學、口語等知識,社會課包含歷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識。科學課將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知識融為一體。

美國的包班制只在小學實施,從中學起就只設教學班,而沒有行政班的劃分。

閱讀全文

與美國中小學教育優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