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教師教育隨筆50字
寫作思路:文章的中心要正確,對社會上正確的現象加以歌頌,錯誤的現象給予批評。中心正確,健康是文章的根本,中心還要求集中,各方面內容都要緊緊圍繞中心寫。
正文:
新的學年開始,我被安排教五年級。我這人可能是和「二」較上了勁,上個學年,我教六(2)班,這個學年,又教五(2)班。對於這樣的安排,我沒有怨言。說句實在話,初次接觸這屆學生,是有些高興的,直觀告訴我:這屆學生的基礎、習慣要好於往屆。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直觀感受,我對這些學生是充滿信心的。
有了上個學年的經驗教訓,在這個學期中,我開始走出關注片面的局限,特意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全體學生。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注和關愛,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自己的「第一名」。出於對他們的全面成長著想,我開始在教育教學管理上進行一些創新,在管理上進行一些放權,希望由此來培養他們在學習上的自覺性。
我開始培養小老師、小助手,也開始注重建立學習小組,開展一些夥伴間的合作學習。這個個學期里,我也開始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變關注學生成績為關注他們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觀念支配下,我特別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希望通過活動育人,寓教於樂。並且,我還積極接納校外輔導員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之中。
針對當今留守孩子越來越多的特點,也為了讓遠方的家長能直接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之中,我試圖通過網路構建一個互動的家校教育平台,以此建立一種開放的教育模式。由於各種客觀和主觀原因,特別是由於軟硬體條件的限制,效果還是不盡人意。
如今,這樣的一個平台是基本建立了,可是,參與到其中的家長還是少之又少,再說,在參與的這些家長中,能真正和老師開展互動交流就更少了。不過,我不會氣餒,我相信,有了這樣開端,加上大家的不斷努力,不斷創新,我們的家校平台交流功效將會越來越優越,和家長的交流內容也會越來越深入。
半個學期過去後,11月7日,學校組織了期中考試。考試成績出來,感覺學生的成績不錯,合格率和優秀率都比較理想。如今,期中考試已經過去一月有餘了,回頭想想,令自己滿意的地方確實太少,總覺得不盡人意之處居多。
也許是被期中考試偶然的理想成績沖昏了頭腦,也許是近段時間教育教學之外的工作實在太多,總之,我感覺到自己和學生的表現都不如從前。一些以前學習優秀的孩子,在上課時也開始有一些不良好的表現;我布置的學習任務,他們也開始打折扣。
振軍、思璇同學以前學習很踏實,上課聽講特別認真,學習任務完成一絲不苟,一直是我的驕傲。可最近,發現這兩個同學上課的時候竟然玩起了小玩具,好幾次,我都想點他們的名,讓他們站起來亮亮相。
可是,話到嘴邊我還是咽了下去,只是用眼神再提醒他們:「你們不要做小動作了!」從他們當時滿臉通紅的表情來看,我的眼神提醒應該是起到了作用。可是,後來,我又再次遇到了這樣情形,這讓我有些懷疑自己眼神提醒的作用。
如今為止,我還是沒有當堂點名,依然只是用眼神高速他們。當然,如果這樣的溫馨提醒老是不起作用,我也會用其他方式提醒的。
是的,每個孩子都在變化之中:有的孩子,我感覺都他們的情形變得越來越糟糕,有些孩子,卻能明顯感覺到變得越來越進步。袁瑞、蔣淑君同學便是越來越進步的代表。星期一的時候,袁瑞同學寫的一篇日記很精彩,我特意讓他當著全班同學朗讀。
今天,他的表現更是很不錯。早讀的時候,我布置《草船借箭》中幾個段落的背誦。第一節課的時候,我抽查了背誦情況,結果,幾個一直優秀的學生都背得不流暢,而袁瑞居然能很流暢地背誦出來。
相對於以上兩種孩子,有些孩子的變化卻比較復雜,說不清他們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燕燕同學算得上是變化多端的典型。上周,我剛剛為她的進步感到慶幸的時候,這一周,卻發現她的努力又少了不少。
再說,這孩子的確容易滿足,真是「給她一點陽光她就燦爛」,就樂得忘了東西南北。所以,對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可給她持續的表揚,可能需要表揚與提醒並駕齊驅。星期一的時候,我表揚了她;今天,我找個這個機會提醒了她。我希望這孩子能讀懂老師的良苦用心。
2.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孩子,其實你很棒》
有這么一句話:「孩子,你很棒,希望你更棒!」每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心裡就會暖乎乎的,彷彿有時不完的勁兒一樣,讓我更努力的去做每一件事。 那一次,我考砸了,真得很嚴重,只得了66分。我失望的拿著考卷給媽媽簽名。我以為媽媽會大動肝火或傷心欲哭,就忐忑不安地向後退了幾步。不料媽媽微笑著啦我到她身邊,說:「孩子,你很棒,希望你更棒!」 我疑惑地看著媽媽,問:「我考得不好,你為什麼要誇我?」媽媽拍拍我的肩膀,說:「你這么傷心,就說明你想考好,有上進心。我相信你!」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在後來的一次考試中,我取得了全年級第二的好成績。 又一次,爸爸為了鍛煉我的膽量,讓我自己去上學,要知道以前都是爸爸開車送我的!我不願意,就撒嬌地說:「爸爸,我不,我不嘛……」爸爸看了我一眼,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很棒,希望你更棒!」爸爸的這一句話,說服了我,我乖乖地上了路。走著走著,我有些累了,但一想到爸爸的話,就感到有了力量,繼續向學校走去。 是的,正是因為有了這句話,我才自信、大膽、優秀。我喜歡這句話!
3. 求小學教師優秀教育日記,教學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2010-09-21 01:46:46)
標簽: 雜談
創設自主課堂 培養自主學習者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讀完了戴爾。斯科特。里德利的《自主課堂》受益匪淺。
戴爾說:「教育的宗旨在於培養自主的學習者,也就是能夠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並養成終生愛好學習的學習者。教育重在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要形成自主課堂,造就自主學習者就必須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 他在《自主課堂》中運用大量的教學實例佐證了自主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提供了許多有指導意義的創設自主課堂的策略。在戴爾的《自主課堂》啟示下,我也嘗試著在我所任教的班級創設自主課堂,想方設法為學生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努力把學生培養成自主的學習者。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一期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時,我讓學生在充分預習課文、查閱相關課外資料的基礎上,自由組合成四個學習小組,以抽簽的方式抽取各組的學習任務:一組學習「路上見聞」,一組學習「外洞景象」,一組學習「孔隙特點」,一組學習「內洞奇觀」。各組給予相應的題卡,並規定時間完成題卡上的學習任務。完成學習任務後,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並以小老師的身份上台向其他組的學生傳授本組所學習到的知識。記得當時各組學生的學習熱情格外高,每個組的學生都在擰成一股繩努力地完成著本組的學習任務,並一心想著怎樣超過別的組,就連那些平時不善於動腦,不樂於動口的學生的情緒也被調動起來了。結果在規定的時間內,四個學習小組順利地完成了相應的學習任務。四個組匯報交流學習的過程更是生動活潑精彩紛呈,如學習「內洞奇觀」的那組學生在網上查找到雙龍洞的好些圖片,他們以導游的身份巧妙地把圖片和課文結合起來,把雙龍洞內雙龍盤繞,各種器物羅列的鍾乳石奇異景觀解說得栩栩如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他們還展現了一些葉老沒有寫到的景觀,讓大家根據鍾乳石的形狀發揮想像給景點取名,經過一番討論,雙龍洞內又多了「玉樹臨風」、「千年等一回」、「面壁思過」等妙趣橫生的景觀。這就說明「具有適當挑戰性、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有效而良性地刺激了學生的學習心理,使他們自覺地呈現出自主學習的狀態,能動地獲取知識。
《西門豹》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史實故事,教學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西門豹關心百姓,不迷信,足智多謀,為百姓辦實事的品格特徵,同時也讓學生領會學習課文人物描寫生動傳神的語言特色。教學《西門豹》時我嘗試著把學生分為男、女兩大組,讓他們在記住了故事內容的前提下,利用集體的智慧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然後進行排練表演。學生可來勁了,大家忙著編劇本、查資料、設計服飾、發型,忙著分配角色、背台詞、對戲。。。。。。忙得不亦樂乎。經過兩天的准備,男、女同學各拿出了一台像模像樣的《西門豹》課本劇,女同學唱歌劇,男同學演話劇,表演得各有千秋,連家長都被吸引來了。表演完後,學生們對西門豹的形象爛熟於心,對他的品格特徵也更為敬佩,同時還好好地過了一把創造設計、自由發揮以及表演癮。事實證明這種「創造性的學習」往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並讓他們學得更為輕松。
在自主課堂中我盡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設法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往往是打開知識大門的叩門磚。每教一篇新課文,我都會設計幾個能吊起學生好奇心的 問題,並引導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自主求知,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有時課堂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會和學生在課外繼續尋求答案。如教《撈鐵牛》時,學生對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表示出極大的好奇,甚至不太相信水有這種神奇的浮力。於是課後我和學生共同用實物演示撈鐵牛過程,還做了好些其它的浮力實驗,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了,知識也學到了。學習《五彩池》時,學生很好奇於五彩池水是由於池底的石筍折射陽光而變得五顏六色的,對於課文的描述,他們似懂非懂。我要學生去找多棱鏡之類的東西,實驗陽光的折射情況。恰巧,我有一顆仿鑽石造型的人造水晶飾品,我把它放在太陽光中讓學生看,學生們大叫:「啊,太陽真的是七色的!」我又把水晶飾品丟進水杯中,再讓學生觀察,學生發現水在陽光照射下有了各種顏色,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明白了,五彩池的顏色真是太陽光折射出來的!」
在創設自主課堂時,我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感,要求他們首先得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積極參與課堂中的一切學習,完成課堂中的所有學習任務,同時還要學會對他人負責。我安排每對同桌都是一對學習夥伴,他們有互相學習、互相督促、互相教育的任務。他們要互相監督聽課情況,要互相檢查課堂筆記和課堂聽寫,並互相糾錯。在這樣相互學習,相互教育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加強了,學習習慣良好了,學習能力不斷強化,學習主動性增強了,真正成為了自主學習者。
很感謝《自主課堂》這本好書,它確實教給了我一些很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策略----這些經驗和策略支持了我為學生創設的自主課堂,讓自主課堂快樂了我學生的學習,也快樂了我的教學。
引領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快樂成長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筆者從自身的閱讀經驗及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良性而有效的課外閱讀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塑造小學生美好的人文品格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是課外閱讀的黃金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各種能力以及人格心智正在逐步形成並發展,各種知識也在逐步積累,語文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在學好語文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在從事語文教學時,我一直把學生的課外閱讀當成常規的教學任務,備案在我每期的教學計劃中,我用書籍架成階梯,引領我的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向知識的聖殿之巔攀登,一路快樂成長。
一、引導有效閱讀
我提倡的是良性而有效的課外閱讀,即學生所讀的課外書籍必須是有助於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好書,學生在閱讀中必須要達到一定的目標---積累知識,豐富語文素養,陶冶美好情操,健全心智。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一閱讀目標,我花了不少心思,做了不少功課。每學期開學初我都會給班上學生布置不少於二十萬字的課外閱讀任務(新頒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小學階段中、高年級的學生每人每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二十萬字」),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推薦相應的閱讀書目,如《弟子規》、《幼學瓊林》、《三字經》、《世界經典童話叢書》、《中國少年兒童網路全書》、《上下五千年》、《世界名人傳記叢書》、《唐詩三百首》、《成語典故》、《伊索寓言》、《山海經》、《愛的教育》、《大宇宙》。。。。。。內容由窄到寬,程度從淺入深,即從趣味性強、故事情節豐富的童話讀起,再向天文、地理、歷史、國學等讀開去。為了讓學生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我教給了學生許多切實可行的閱讀方法,我讓每個學生准備了一本厚實的課外閱讀積累本(可連續用好幾個學期),每天規定三十分鍾的閱讀時間,邊閱讀邊做閱讀筆記完成當天的課外知識積累任務:或摘錄好詞、好句、好段,或摘記知識要點,或抄錄奇聞趣事,或寫閱讀感言,或做點評,也可模仿閱讀文本寫句、寫段。。。。。。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量和課外閱讀筆記必須要家長簽字,再交給我查閱。我每周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課外閱讀交流活動:有時讓同桌或同組的同學相互交換課外閱讀筆記進行學習、評價,有時讓課外閱讀經驗豐富的學生介紹閱讀經驗和收獲,有時是同學之間相互推薦最新書訊或優秀書刊。。。。。。在這樣目標明確又持之以恆的課外閱讀訓練中,學生較好地掌握了閱讀方法,激發了閱讀興趣,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由被動閱讀轉變成主動閱讀,由苦讀(有些學生起初把每天的三十分鍾課外閱讀視為苦差事)發展到樂讀(後來我偶爾忘了布置三十分鍾的課外閱讀,學生會自己主動補上,他們說少了那三十分鍾的閱讀會很不習慣)。我還隨時關注學生的閱讀行為和閱讀心理,一旦發現學生有閱讀偏差便及時幫助他們糾正。有段時間,班上學生流行看驚悚小說,我調查了部分學生的閱讀感受,他們說這樣的小說情節十分荒誕離奇而陰森,看的時候特別緊張刺激,看過後腦海中老出現書中的恐怖場景,令人十分害怕,尤其女生,晚上會嚇得不敢獨自睡覺。針對這一問題,我在班上組織了一次「我們該讀什麼書」的主題班會,學生們在質疑、辯論、探討中明白了少年兒童期的學生心智發育不全,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驚悚小說中陰森血腥的描寫會給自己造成心理陰影。道理明白了,學生中看驚悚小說之風自然也就剎住了。
二、組織讀書活動
為了強化課外閱讀的效果,我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了系列「課外閱讀綜合實踐活動」。
1、開辦班級小圖書館
為了讓學生既節約買書的經費又資源共享,我建議在班上辦個小圖書館,學生們都十分贊同,大家自願捐出各類書刊數千冊。為了辦好小圖書館,班委會的成員們利用課余時間把所有書刊全部包裝一新,分門別類貼上編號,並制定了嚴格的圖書管理制度和借閱制度。班級小圖書館開放後,學生們課間追打吵鬧的人少了,坐在教室里看書的人多了,學生相互交流的話題也豐富了許多。小圖書館還專門設了意見箱,經常向學生了解閱讀情況和閱讀需求。
2、學生自編《讀書報》
班委會編了一份《讀書報》,做為同學們課外閱讀的一個載體。這份《讀書報》由班委會成員負責主編,每個月出兩期,每期由四個學生合作編寫。《讀書報》上有精美的插圖,有豐富的課外知識,有班上學生的優秀習作,有新書介紹。。。。。。這份小小的手抄報凝聚著學生辛勤的汗水,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
3、開展主題讀書活動
為了調動全班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利用班隊活動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讀書活動,如:「智慧從書中讀出來課外知識競賽」、「唐詩宋詞誦讀會」、「比比誰讀的書多小書蟲經驗交流會」、「我閱讀我快樂閱讀感言小徵文」。。。。。。這些讀書活動的開展掀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潮,連那些平時不善於閱讀的學生也有意識地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了。
三、引領學生成長
課外閱讀是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的過程,學生在持之以恆的課外閱讀活動中,知識得到積累,閱讀能力得以提高,語文素養不斷豐厚,人格品行日臻完善---學生們在書香中快樂地成長著。
1、學生品格日臻完善
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豐富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更學會了不斷地完善自我。網路類書籍使學生充滿智慧;蘊含哲理的成語典故、寓言故事讓學生閃耀思辨的火花;童話讓學生充滿愛心,富有童趣;名人傳記讓學生志存高遠;唐詩宋詞賦予學生滿腹文氣。。。。。。在書香熏陶中,我所教過的124班、139班、153班班風良好,學風良好,學生綜合素質好,學生整體知識水平和人文水平在年級位居第一。例如139班曾連續八個學期被評為學校的文明班級,連續八個學期語文期末統考名列年級第一(一個年級四個班)(這些都是有檔案可查的)。
2、學生語文素養快速豐厚
有效的課外閱讀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解讀文本、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感悟和欣賞語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長足發展;學生的寫作水平快速提高,寫作興趣濃厚,自主寫作蔚然成風,學生在完成每期規定的八篇習作之餘還自覺地一周寫一篇小練筆,一天寫一篇日記,還有些酷愛寫作的學生寫長篇童話故事,如徐海凌的《不滅傳說》,歐陽旺的《森林冒險》,戴詩琴的《閣樓精靈》等長篇童話故事在《讀書報》上連載,並在同學中廣為流傳。徐海凌、張世甲、韓冰眉、周紅豆等學生還經常在《邵陽日報》、《小溪流》、《小學生導刊》上發表作品。還有一些語文水平相對較弱的學生也在課外閱讀中學到了不少寫作知識,從而提高了寫作水平,如朱文騏三年級時每次作文都犯愁,從四年級開始喜歡上閱讀,讀的書多了,文思自然就開闊了,作文時也有話可寫了,到五年級時他的作文水平還達到了優秀級別,還時有文章在學校的《小記者報》上發表。
3、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
有效的課外閱讀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自覺性,養成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和學習習慣,學生課堂中聽課習慣良好:注意力集中,自控力強,發言積極,喜歡交流、辯論、探討問題,堅持做聽課筆記;作業習慣良好,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各科作業,且書寫工整,卷面清潔,正確率高;學生有良好的反思習慣,每個學習階段完畢或每次考試過後,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或成績及時反思,分析自身的問題,寫出反思日記,查漏補缺,為下一段學習掃除障礙。
高爾基說得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老師,引導你的學生去熱愛書籍,去閱讀書籍吧,因為閱讀書籍會讓你的學生成長得更快捷、也更快樂。
2010年9月22日
為學生「造米」下鍋
---巧用心思為學生創造作文素材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一次給學校的「感受師恩」演講賽做評委,其中有三個演講者給了我較深刻的印象,因為這三個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都在演講稿中寫到了看到自己的老師在辦公室一邊打點滴一邊批作業的情景,然後感動得眼淚湧出了眼眶。據我所知,我們學校的老師經常有帶病堅持工作的,但卻從沒有哪個老師在辦公室打過點滴。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他們三個抄襲了同一篇範文。不過,時下抄範文的又何止這三個學生。
學生抄範文是有原因的,一是各類作文書籍泛濫成災,每個學生手頭至少有一兩本所謂的作文工具書,當然抄起來是又方便又快捷;二是老師、家長每天逼著學生寫這寫那,為應付檢查,學生只能抄範文交差;三是學生生活閱歷淺,生活范圍窄,作文素材幾近枯竭,無「米」下鍋,無文而作,所以只能「借米」下鍋。
學生,尤其小學生作文素材枯竭、無文而作是一個普遍現象,其根源在於:1、學生生活閱歷淺,沒有積淀下多少可供作文的生活經歷;2、學生生活范圍窄,眼界不開闊,見聞太少,沒啥可入文的東西。現在的學生大多兩點一線,每天學校、家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春暖花開時節,他們不可外出踏春,秋涼果熟時候,他們不能出去秋遊,因為上級部門不準,學校不準,家長不準,老師也不敢,萬一出個安全事故,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現在的城裡孩子好多不知道李花、荷花開在幾月,不知道花生結在枝頭還是長在土裡,甚至不明白公雞和母雞有什麼區別(曾經親眼看見一個四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公雞下了一個大蛋)。。。。。。3、學生缺乏身體力行的生活體驗,現在的學生除了讀書還是讀書,想做點家務,家長不讓,嫌添亂;想做做小玩意,家長掏錢買;想做點公益勞動,家長嫌多管閑事;甚至想在學校值日搞個衛生,衛生區域還要被班主任賣給勤雜工(我們學校如今絕大部分教室衛生,公共區衛生都被班主任賣給食堂的工人了)。。。。。。可憐的學生們到哪兒去找鮮活的題材,寫鮮活的作文呢?
作文素材的積累完全靠點點滴滴的生活積累,沒有真實豐富的生活就沒有素材。面對當前我們學生的生活現狀,我們做語文老師的該如何打破學生無素材積累,無文而作的尷尬局面呢?我從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給學生巧找素材,造「米」下鍋的作文教學方法。
一、精心設計活動
活動是學生的快樂之源,也是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徑。因此,我每期都會給學生精心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感受生活,體驗喜怒哀樂,並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從而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游樂中潛藏著豐富的活動資源,只要我們有心,就能挖掘出許多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腳本。有段時間,學生中特別流行用五顏六色的彩色膠管編編織織,於是我借機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巧手編夢 」的手工活動。第一課時,我讓學生在掌握了簡單編織方法的基礎上,自由組合或單干,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彩色膠管和輔助材料編織成單件或成組的小玩意兒,要求作品富於想像力,有創意,並要命名。學生興趣盎然,一個個埋頭苦幹,規定的時間一到,一件件有模有樣的編織品琳琅滿目地呈現在我眼前,有形態各異的小動物,有精巧玲瓏的瓜果,有美觀大方的首飾,還有「姜太公釣魚」、「老鼠嫁女」等故事場景。活動的第二課時,我讓學生把作品陳列在講台上,大家參觀欣賞作品,然後評出「最佳創意獎」、「最有趣味獎」、「最精美獎」等獎項,最後頒獎。學生們懷著極大的熱情參與了活動全程,在活動中,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體驗了緊張、焦慮、失敗、成功、喜悅、遺憾等等情緒。活動結束後,許多學生還在津津樂道著活動情況。我問學生,如果把這次活動寫下來,有話可寫不?學生回答說,有,可寫的話多著呢!所以接下來的作文指導我沒怎麼費口舌,學生就把作文寫好了,而且佳作迭出。我還給學生設計過「我當小老師」、「我是小小設計師」(學生利用廢舊衣物設計新款服裝,利用廢品設計飾品、日用品等)、「趣玩橡皮泥」、「愛心小組在行動」(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每組在一周內完成至少五項愛心任務,超額的組將得到神秘獎品)、「做一回拾荒者」(組織學生撿垃圾、拾廢品)、「我吹,我吹,我吹吹吹」(吹泡沫比賽)、「火線運水」、「今天我當家」(孩子和家長進行角色換位)、「巧廚拼涼盤」、「編課本劇、演課本劇」等等活動。這些活動有手工勞動,有文體活動,有公益勞動,有語文實踐活動,有游藝活動,每次活動學生們都玩得不亦樂乎,,也寫得不亦樂乎,因為他們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真實地生活著,愉快地感知著,情感在盡情地宣洩著,所以心中的感受便會自然地發諸於筆端,成為了最真最好的文章。
二、巧妙利用教材
其實,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也潛藏著豐富的作文素材,教師如果利用得當,也能為學生作文找到下鍋之「米」。
1、改寫古詩
小學語文課本中每冊都有三、四首古詩,這些古詩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意象生動,給學生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和語言文字訓練空間。因此,我每期都會指導學生在了解詩作背景和深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改寫幾首古詩,即把古詩改寫成散文。在改寫過程中,學生突破原詩的語言容量,打破原詩的語言結構框架,進行著新的語言創作,在這個創作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總是很活躍的。例如學生在改寫《宿新市徐公店》時,大部分學生都用較淡雅的白描筆調描寫了「籬笆」、「小徑」、「樹木」交織而成的院落靜態景物,然後用濃墨重彩描繪「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場景,既寫兒童追的種種動作,又寫黃蝶飛的各種姿態。原詩中只有「急走」和「追」兩個動作的兒童在學生的筆下有的狂奔,有的蹦跳,有的摔了跟頭,有的在喊叫,有的在說話,而且還有了鎖兒,柱子等有趣的名兒;原詩只出現「菜花」二字的菜園也被學生渲染得有形、有色、有香。一首二十八個字的古詩通過學生的想像、充實,變成了四、五百字一篇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2、續寫課文
翻開我們小學的語文課本,有很多課文給學生留下了拓展想像的空間,如《凡卡》、《小英雄雨來》、《小攝影師》、《窮人》、《金色的魚鉤》。。。。。。續寫很能鍛煉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我曾指導學生續寫過《凡卡》,學生續寫出來的故事多姿多彩,反應出各不相同的思維方式,有的學生極理性地給予凡卡更為悲慘的結局,寫他爺爺貧病而死,寫老闆阿里亞西涅更加虐待他,致使凡卡一次又一次地逃跑,最後。死在逃亡的途中。有的學生極浪漫地讓凡卡在鞋店裡得到老闆女兒的關心、幫助,慢慢長大成人,最終和老闆的女兒結婚,開了一家製鞋店,成為莫斯科著名的鞋匠,生活富足,還把鄉下的爺爺接到了身邊。
3、擴寫段落
課文中有些段落寫得很簡單,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它們進行擴寫。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中的「內洞奇觀」一段,作者只簡略地寫到盤在洞頂的鍾乳石青龍和黃龍,對內洞的其它奇妙景觀未展開寫,我便指導學生在課外查閱雙龍洞相關文、圖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擴寫練習,學生根據手頭的資料在原文的基礎上詳細、生動地描繪了內洞鍾乳石千姿百態的迷人景象,有的學生還加進了相關的神話傳說,學生的擴寫讓金華的雙龍洞變得更加神奇誘人。
另外,「文體互換」(把說明文換寫成記敘文,把劇本換寫成小說,把小說改換成劇本等等)、「翻新老課文」、「給課文補白」等也是學生作文材料的極好來源。
三、指導學生積累
正由於學生生活空間狹窄,生活積累匱乏,情感體驗空洞,所以老師就應該經常性地指導學生進行作文材料的積累,指導學生從看似單調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可以入文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平凡生活中的亮點。我採用單元日記的形式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實踐,學生受益匪淺。
每個學期我按學校的開課周數給學生設置相應的主題日記(如全期有二十周,學生則寫二十個單元日記,不一定每天寫,但每周不少於三篇),每個單元定一個大主題,每個主題下有相應的觀察積累任務,如以「人物寫真」為主題,就是讓學生去觀察身邊形形色色的人,記錄他們的體貌特徵,言行舉止,穿著打扮,為人處事的故事等等。如以「花鳥魚蟲」為主題,則指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長習性及其枝葉花果的特點,了解一些魚類、昆蟲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以「日月星辰」為 主題,指導學生看日出日落,月缺月圓的景象,看燦爛星漢,認識星座,了解一些宇宙的奧秘。以「我的成長故事」為主題,指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學習、社交等方方面面的情況,及時把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記錄成文。。。。。。因為有了明確的觀察目標和具體的積累素材的任務,學生學會了用探究和發現的眼光去看周遭的一切,他們關心起在垃圾箱中淘廢品的拾荒老人來(有個學生詳細地記錄了一個拾荒老奶奶一周的拾荒經過,字里行間滿是對老人的同情,他還建議同學們把廢舊作業、書報、礦泉水瓶等等積累起來送給老人,我們還真的那麼做了),他們和在草地上打拳的螳螂游戲,把在街頭流浪的狗狗帶回家,他們聽得清樹們在風中吵嘴或談天(引自學生文中的話語)。。。。。。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學生的眼光敏銳起來,情感豐富起來,當然文思也就敏捷起來。
要改變學生無「米」而「炊」的作文僵局,老師只有巧動腦筋,勤花心思,才能為學生創設出有文想作,有文可作的令人開心的寫作氛圍來。不過,這可是一項長期的、艱辛的工作。
2010年9月23日
4. 小學語文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孩子作業潦草怎麼辦?
開學初,拿到新作業本,孩子都會一筆一劃認真地寫作業,可是一段時間過後,有的孩子的作業就非常潦草,如何克服這種不良習慣呢?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建議:
一、預防法:在孩子做作業之前,家長或老師一定要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孩子重視自己的作業。
因為孩子正上一年級,一定要從每個細節處著手,比如拿筆的姿勢,坐姿,都要嚴格要求,因為開錯頭,糾正起來很費工夫。
二、榜樣法:給孩子展示優秀作業,激起孩子的進取心——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另外,當孩子作業有一定進步時,要及時表揚,鼓勵。
三、 多練字帖:孩子作業潦草,有的可能是寫不好字,有的可能是性子急,馬虎。字帖練習可以彌補這兩方面的不足,再者,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圍棋、練練毛筆字,這些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都有很大幫助。
幫助孩子克服作業潦草的方法很多,具體運用時要因人而異,靈活應變。
隨筆----胡某,是個可愛的男孩,我認為他是個可塑之才。沒想到他說得和做的是另外一套。做作業時動作很慢,思想很不集中,回家作業經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後來口頭上答應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 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後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實!我內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耐心細致的女同學跟他坐,目的是發揮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對這個女同學進行了一番談話:為了班集體,不要歧視他,要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幫助他,使其進步。這位同學滿口答應,並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或 課堂時間幫助他,教育他。有時,這位同學也會產生一些厭煩情緒,說他不太聽話,不太樂學……此時,我就跟她說:要有耐心,慢慢來。後來,他取得進步時,除了表揚他,我還鼓勵他們說,這也離不開同學們的幫助,特別是這位同學的幫助。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進步。他學習上更努力了,紀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當起了值日生,勞動也更積極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為此,我會心地笑了。後來,有一次我找他談話時,他說:「老師,某某同學這樣關心我,愛護我,幫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對得起她嗎?」我笑著說:「你長大了,懂事了,進步了。我真替你高興。」
5. 小學老師教育隨筆 如何抓好低年級學生的課堂
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認為注意有三種相互聯系的功能:一是選擇功能,二是保持功能,三是調節功能。因此,良好的注意力可提高我們的工作,學習效率。注意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的智力發展和對知識的吸收。本文主要通過創設情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賞識學生,積極關注這三個途徑來提高低年級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
6. 以愛為主題的教育隨筆
愛的感悟
有人說,教育是一首詩,一首激情澎湃的詩,詩的名字叫熱愛;有人說,教育是一幅畫,一幅色彩斑斕的畫,畫的主題是未來;也有人說,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歌中唱的是奉獻。而我卻說,教育可濃縮成一個「愛」字。愛是它的靈魂所在。
冰心老人說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做為一名教育者,首先是對學生的愛。愛是寬容。愛讓我們睜大一隻眼睛看孩子的優點,眯著一隻眼睛看孩子的缺點。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要允許他們犯錯誤,更要指點他們認識正確的方向。
愛是信任。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時寬容引起的震撼比懲罰更強,而信任則是扣開心靈的鑰匙。」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著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批評,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疼愛。當我發現孩子們把一個小小的秘密和我分享,把一段段心事向我訴說,我深深的感到了信任帶給我的力量。。
愛是耐心。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缺點和長處,對於孩子們的優點要不吝的提出表揚和稱贊,哪怕日復一日。當面對行為有偏差的學生時,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學生的習慣都是多年養成的,此時教師必須付出持久而真誠的愛,去感化他們,使他們逐步改正缺點,直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貴在堅持
愛是謙虛。孔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可以教學相長,教師只有細心地看學生,才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諧課堂。要善於蹲下來看待孩子們的世界,才能發現他們異於成人世界的多姿多彩。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是眸子與眸子的交流。師愛無言,他是尋常的、質朴的、平淡的、也是無私的寬容的瑰麗的。
再有,是對教育事業的愛。教育生涯也許缺少起伏的波瀾,也許沒有驚天的駭浪,但就是在這平平淡淡辛苦的耕耘中,芬芳的桃李下,盛滿了對教育事業濃濃的愛。
孔子說,教育是「仁者愛人」;
夏丐尊老先生說:「教育方式是水池,愛心則是水池中的水」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而我認為,真正的對教育事業的愛是以人格塑造人格,以靈魂孕育靈魂,以情感培育情感的愛。它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邊走邊看,你就會因沿途美麗的風景感悟到更多生活的美好。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更多的熱情,因而不在乎前面是否有高山有險灘,是否有荊棘有障礙。而此時,這種情懷已升華為另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也只有充盈和浸潤著對學生對教育事業對生活的愛,我們的才能感受到春天的鮮花、夏日的溪水、秋天的明月、冬日的陽光。才能感受到真心的微笑和誠摯的關愛。才能溫潤著心靈間無言的感動,積淀著人生幸福與憧憬。
7. 小學作文教學隨筆
[小學作文教學隨筆]小學作文教學面對的是零起點的孩子,所以,小學作文教學可以說是有法可依的同時又無章可循,說它無章可循因為在孩子來說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能以成人的標准來要求,我們可以刻意的策劃教的過程,可以刻意的營造學的氛圍,但我們不能刻意的期許習作的到位,不能刻意的追求成文的效果,小學作文教學隨筆。正如太極的以柔克剛以無招勝有招。好的教學方法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所謂有法可依就是激發興趣在先,練眼,練心,練腦同步。完成觀察積累,感悟,組織表達的整合。只有孩子願意寫了老師的教學才算成功了一半。興趣是教學活動中永遠的主題。用孩子的視角看孩子的世界,欣賞孩子的作品肯定孩子的閃光點,激發孩子用文字表達感情的興趣。真誠的和孩子交流,誠懇的指出文中的缺點。保護孩子寫作的熱情培養寫作的積極性是不滅的理念。在孩子習作過程中眼腦心的整合互動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具體豐富的生活中相互滲透慢慢融合的。一,文章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觀察和積累奠定文字金塔的根基------打造孩子的慧眼。孩子的心靈相對大人的要單純,單純到能用好與壞,對與錯來劃分。所以,孩子的作文需要孩子用孩子的視角去發現,用孩子的語言去描述。用孩子的心去感悟。所以,小學作文教學也不是把大人的發現大人的思想灌輸給孩子,而是引導孩,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去描述,在生活中留心身邊的事物:充實的生活,眾多的媒介,書籍,廣播,電視,網路都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源泉。我做過一個調查:隨機的向一至六年級的學生問同一個問題今天你看到或做了什麼事?一年級:早晨爺爺送我來上學,上完課又接我回家,下午爺爺送我來上學,上完課又接我回家。----8歲孩子的世界就是上學和回家。多簡單!二年級:今天風那麼大,早晨爺爺騎三輪帶我和姐姐來上學,都快蹬不動了,體育課也沒上好。----已能夠關注一件和自己有直接關系的事物三年級:今天我語文考了第一,光顧著美了,平均數沒聽好。四年級:今天哪兒都好,就是美術活動時忘毛筆了,也沒畫成,這個遺憾啊。------已經能把自己的體會溶進事件中。五年級:今天張華欺負四年級的學生,我說他,他還不識好歹的罵我,沒素質。------能明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六年級:今天老師找我談話,還是老一套學習呀學習,其實我也知道我們這一代任重而道遠,可老是這么絮叨,再堅的鋼鐵也會給弄得金屬疲勞了啊。-------社會,科學上的知識也能靈活運用在表達上了。不難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觀察越來越具體,並逐漸的匯入自己的看法。那麼我們何不給孩子一副有色的眼鏡,讓孩子帶著感情從學步的一年級開始去觀察和積累?我帶過兩界一年級,最初我就以談話的形式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比如:今天誰給你做的飯?你想對她說些什麼?早晨,是誰送你來上學?你想對他說什麼?你的衣服是誰給洗的?你想對他說些什麼?讓孩子回憶的同時感知親人的愛學會感恩。然後逐步的擴展記憶范圍:你來的路上看到了什麼?你想說什麼?你在學校里看到了什麼?你想說什麼?讓孩子習慣走到哪兒看到哪兒想到哪兒。再把看到的說出來。養成用眼睛感知世界,簡單的表達自己的喜惡的習慣。接下來隨著字的認識,詞的增多我們就可以換一種形式表達了,把你看到的人或事用筆記下來,可以是簡單的兩個句子,也可以畫一幅畫,不必要求詞句的精準,不必要求畫的質量,只要能讓人看的明白就好。詞彙再豐富一些時,可以適當的用一些修辭,畫劇情式的組畫。加一點自己的看法。到三四年級,識字量閱讀量和理解能力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我們就可以適時的把表達形式放寬,讓孩子自由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或感受。世界這么多彩涵蓋了無盡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學會感受生活,積極為孩子創造感受生活、豐富人生體驗的條件和機會。孩子觀察細了積累多了胸中自然就有成竹。還能想起我剛畢業時的一次作文,當時我帶的是四年級,我布置了一篇以麥收為主題的作文,閱稿時我沒有能從一篇文章里找到火樣的熱情和豐收的喜悅。我問到孫釗,他的回答著實令我吃了一驚。他說他家沒場,也不種麥子。還有很多同學和他一樣根本就沒有收麥子的經歷。反思之後,才覺出我也被生活隔離了:學校的四角天空下,我記憶里收麥子的情節已經遠離我們十幾年了。今天,大型的聯合收割機代替了人力潑場,軋場,割麥,曝曬,打麥和起場一系列的工序。人們剩的就只是把麥粒擱到公路中間曬了。但於我,十幾年前的記憶就像是昨天,甚至是剛剛。所以說用心感受的生活即使經久也不會褪色,作文素材《小學作文教學隨筆》。當處景時自然就會生情,就會迸發出不可遏止的急於表達的慾望。如果你曾在草地上打滾把心愛的白襯衣染綠;為爬樹摘槐花而遲到;在院子挖個洞穴數五步埋下自己的寶盒;得到一套《岳飛傳》興奮的不眠不休的連啃了兩天。用手和腳作鬼畫符似的畫;用粉筆在卧室牆壁上塗鴉;用沙子埋人弄得灰頭土臉;寶貝似的抱著自己創作的泥塑巡迴展覽;種下土豆到收獲時竟比種子還小;下雨後在和水塘相通的小渠上攔笊籬抓草魚;上學不走大路偏提著小裙趟水深沒膝的柳林;學少年閏土的樣捉麻雀;在水坑練狗刨喝好幾口水;劈竹竿糊報紙做風箏忽忽悠悠放上天。放羊忘了時間羊回家了人還在逮知了猴;和小伴跑到十幾里外的方坑撿貝殼;體育課為了采一把極漂亮的點地梅給老師拎進辦公室狠訓。。。你還會愁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嗎?那樣鮮明的記憶只會叫你愁怎麼鮮亮的詞句那麼不夠!關於作文和生活的關系,《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地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對此,葉聖陶先生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實的路走去,便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一句話,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二,文章高於生活,在平凡中提煉和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打造孩子的慧心。人有心所以有感情,文也需有心才能有感染力。所以文心是貫穿文章始終的靈魂所在。作文教學不是刻板的老和尚說教。不能依照大人的意志灌輸大人的思想或者看法。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不同的孩子對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所以我提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文心。我的一個學生胡奇,人挺漂亮,也聰明。可學習成績卻是倒數一二;打架,罵街,撒謊沒誰能比的過她。每天到校見我第一句話準是:老師,我的作業寫完了,是我媽媽看我寫的。當檢查到她的作業時,本上凌亂且不相乾的幾個字跡總會戳穿她的謊言;再問:是你媽媽看你寫的?她眼裡含淚:老師,真是我媽媽看我寫的。真的,老師。我試著了解她:她的父母做買賣,她和弟弟跟奶奶過。家訪時我見到了她奶奶,她奶奶說:撒謊罵街都是和她媽媽學的。她爸媽不回家是不回家,回家就會給孩子帶衣裳再就看孩子成績罵街。有媽媽看著寫作業對一個渴望母愛的孩子來說是多美的期待,或許她一切的表象就是對這份期待的最好詮釋。如此敏感的心該有多細膩,她該是渴望能得到其他孩子一樣的家的溫暖與關愛。也想像其他孩子似的有媽媽看著寫作業,給爸爸拉著小手逛超市,拿著老師貼笑臉的畫到爸爸媽媽面前換一堆的誇獎。感情的表達是沒有一定之規的,就像胡奇,把所有的渴求編織成一張溫馨的親情的網,套牢自己。文就如寫文章的人怎麼能用拘泥的形式定格?所以,不管是散文,詩歌,記敘,議論還是小品,或者就是一個雜感。甚至是不倫不類的說不上體裁來的文字的組合,只要文心是自始至終的,它就會感動看它的人,就不失為一篇好的作品。可能很多人學過課文《祭妹文》,文中的兄長只是絮絮叨叨生活的瑣事,可也就是這些看來那麼瑣碎的記憶,那麼生活的文筆,把那份思念與哀傷氣氛釀的那麼釅,釅的化都化不開。要打造好的文心就必須具備一顆善感的慧心。但是,慧心不是與生就有的,它是在平時生活的熏陶中潛移默化的形成的。所以,孩子的心性在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影響之外,還需數任老師後天的引導。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思量:究竟是我變了還是現在的孩子變了。從教以來我總結借鑒整理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於我的教學過程中,我欣賞我的孩子們,在情與法中給孩子最多的自由。但一段時間以來它突然不適用了。我的欣賞在小強看來好像變成了放縱自己的資本。畢業以來不記得幾次是在講台上講課,我從來都是走到哪兒講到哪兒提到哪兒。和孩子交流也習慣了雙臂環著孩子的肩頸,唯恐有溫情的陽光掃不到的角落。以致幾年後,我的孩子高強說:老師要是還來教我們,我就帶著全班去接她。是家的嬌寵慣壞了孩子?還是孩子就是冥頑不靈?不會呀。看他虛掩著門架上笤帚砸人------他靈的很呀!看他見我生氣主動的拿問題來分散我的注意力------他善解的很呀!看他發現我的手流血了趕緊掏出紙給我捂上------他心細的很呀!這是一顆多細膩靈動的心呀!或許是母愛太少,或許是為了補償孩子太少的母愛而給了孩子太多的愛?想到五歲兒子在人前的聽話,在我面前的不馴,或許他是把我當母親?可以撒撒嬌?耍耍賴?這樣想了。Like my son like every son!孩子還會吝惜他的愛嗎?他也會如我愛他一般愛他周遭的人。如我看他一樣看他周遭的事。一個人的愛就會感染一群人的愛,拿被愛充斥的靈透的心去感悟人生,領略世界,體會真善美。還用擔心抓不到文心嗎?三,文章即生活,生活也文章。在有即是無,無也是有中完成辭藻與感情的整合-----打造孩子的慧腦。行者無疆,勇者無懼,智者無私。這樣的境界是不容易達到。但這恰就是做人和作文的境界。所以,在學生作文時應提倡對學習、生活中所見所聞的真情抒發,對所思所感的個性展示,通過合理的結構、適當的內容、確切的語言把其表達出來。這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詞彙量和組織整合能力。這是一個溶積累,理解,整合於一體的過程。這一過程中閱讀是大方向,閱讀是讀者對作者的文章內容、寫作觀點等進行評價、理解、內化,並與其交流的過程。 閱讀與作文雖然分處不同的階段,但它們卻存在著不可分割的繼承、補充關系。閱讀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而寫作又會為學生更好地 閱讀理解提供實踐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的立體思維,即通過閱讀,不斷內化文章中的好詞佳句,理解其中的深刻內容,把握或恬靜或奔放的思想脈搏。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留意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並從中提煉出新意。同時通過立體思維讓學生細心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進而讓學生留意作者怎樣圍繞中心思想來選擇具體內容,怎樣有條理地把這些內容用或優美或嚴謹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把這些方法遷移到寫作中。我在五年級課文《高粱情》後,設計了一篇想像作文:文中的實體是一張老師作講桌用的舊課桌。我先講了我的課桌史。又讓孩子講了他們的課桌史。再講到由這張舊課桌想到的。然後,我讓孩子自己根據這張就課桌,自定一個題目:可以仿照本課課文習作,可以想像一個故事,可以是詩,散文,也可以是議論文,雜文,劇本。總之你可以用你喜歡的任何形式進行創作。閱孩子們的文稿時,和麥收主題的習作相比,你都不會相信是出自一人的手筆。李君的《一張舊課桌》那斷了又固定了的桌腿,也許,支撐了幾界幾十界學子的夢。也許,我沉甸甸的夢也註定被它引渡。。。楊盼盼的《繼承》。。。有選擇的繼承是一種進步,就像魯迅先生說的,該像蘿卜白菜一樣吃掉的,該進葯鋪的,該進博物館的,該毀掉的,我們心中都有這么一把尺子做標准。。。肖雙一幅《漫話老師》四組圖跨越了四個時代,誇張的造型讓你忍俊不禁。所以,我不主張教有定式學有定法。孩子的思維就像黃河水,分著支流,接著水系。是疏?是堵?是發電?是灌溉?或就是取水樣?教無定式在假設中創新。才能引導孩子根據作者為讀者留下的思維空間,推測課文中沒有寫出的事物,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大膽寫出自己的設想。學無定法在變形中思考。頭腦配置一組主流的或非主流的ps編輯器,把某一形象銳化或用濾鏡濾化,使之成為貼近生活或者符合文章情境的新形象。讓孩子的習作成為自我靈性的習作,內化,理解,體會,整合寓有形的文字無形的感悟於多彩的生活。作文教學才真正做到了實效。〔小學作文教學隨筆〕【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