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
一、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中面臨的問題
1.環境和學生心理變化的問題。對小學生來說,他們處於好奇心最旺的時候,他們會因為好奇心進行英語學習,他們會因為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習到的簡單短語或句子感覺很「洋」,不存在學習壓力。然而在進入初中後,則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都有要求,不再是要求他們鸚鵡學舌般地說,而是要求學生要背誦詞語、學習語法,進行英譯漢、造句、作文等。這時候學生會面臨考試的壓力,學習內容和學習壓力的增大會讓學生產生逃避的畏難心理,從而出現了銜接不理想。
2.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的問題。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大多是以輕松的游戲的方式進行口語教學,只要求孩子們鸚鵡學舌般地進行學習,通過跟讀的方式進行教學,或者通過一些趣味游戲來進行口語練習,對學生的詞彙掌握、語法運用都沒有硬性要求。在教學方法中,大多是以活動、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生們基本在玩耍中進行學習。而在進入初中後,學習進入了更高的層次,大多會通過讓學生按「學發音——背詞彙——學語法——造句——作文」的流程進行學習,會要求更嚴格;並且在初中教學中,內容和教學方法都逐漸成人化,會讓學生們覺得枯燥,導致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消退。這也是出現教學脫軌的主要原因。
3.缺乏中小學教學溝通。調查證明,現在的中小學教師缺乏基本的教學溝通。小學英語教師不清楚初中英語教材,未能在學生的語法和學習方法上進行良性引導,未能充分發揮其「奠定基礎」的作用。同樣,初中英語教師也不知道小學英語都是怎樣教學的,只是一味覺得學生的基礎差,發音不準確,詞彙又不懂,語法也沒教……這也不懂那也不懂。中小學教師缺乏必要的教學溝通就導致在教學的時候無法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們開展合適的教學,也導致學生在小升初後出現學習中的種種不適應。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策略
1.重視情感銜接,減少環境帶來的不適應。正所謂「親師信道」,我們不難發現,只要學生能喜歡某位教師,那麼那位教師所擔任的課程必然是該學生學習得最好的一門。中小學英語之所以不能很好地進行銜接,與教師也不無關系。因此,對教師們來說,贏得學生的喜歡和認可是做好教學銜接的第一步。在第一次接觸的過程中可通過自我介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興趣愛好的介紹讓學生們能盡可能地了解教師。教師們也要盡快記住學生們的個性特徵,讓學生覺得自己被重視、被尊重,以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畏懼心理。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耐心和幫助,除了要做學生的師長,還要成為學生的摯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順利過渡,做好中小學英語銜接工作。
2.保持趣味教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小學生由於年齡和接受程度的關系,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大多以游戲、模擬、活動等生活性、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到初中後本來是趣味的內容變成了學習任務,甚至是學習壓力,自然會讓學生們無法適應。因此,我們覺得到中學後,教師應依然在教學中保持趣味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輕松學習。這樣一來,自然可以更好地完成中小學英語的過渡和銜接了。
3.創建教師的溝通渠道,加強中小學教師教學溝通。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普遍沒有進行過溝通工作,大多各做各的,這也是出現教學脫節的原因。因此,我們覺得學校應作為組織者為中小學英語教師構建溝通渠道,讓中小學英語教師加強溝通與聯系。一方面要讓小學教師熟悉初中教材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特別是對於七年級的教材,要掌握七年級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在小學階段就為其打好學習基礎。而中學教師則需要通過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徵、學習興趣點等。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溝通共同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以促使中小學英語教學能順利銜接,避免學生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Ⅱ 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
1.1循序漸進原則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驟地增加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供新的信息,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確保他們在進行下一步活動之前掌握所學的知識。
教師按教學內容的順序逐步增加難度,或復雜性。有序地進行課堂提問是貫徹循序漸進銜接原則的重要環節。一是引導式提問。開始提問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了解和復習已經學過的基本內容;二是理解式提問。通過提問,教師讓學生理解知識,並將其知識應用到解決問題之中;三是討論式提問。老師提出問題之後,讓學生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進行一階段的提問之前,應把本階段的問題同已經學過的內容結合起來。有計劃、有步驟、有順序地進行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系統思考,從而獲得對相關聯內容的整體理解。
1.2連貫性原則
教師在組織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注意課與課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某一具體課文的前後之間、上下結構之間的自然連貫。了解和熟悉小學的教學內容,可以避免中學教學內容與小學教學內容的脫節。比如上牛津7A之前,認真仔細地研究小學英語的內容,組織系統地復習,包括詞彙、句子、語法和交際口語等。在系統復習的過程中,教師既熟悉了小學的教學內容,又可以了解學生對小學英語的掌握程度,預測學生的口語能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然後調整教學計劃,更好把握英語教學中的詳略難易。
2注意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的銜接
中學英語教師要通讀小學英語教材,熟悉小學英語教材教法,以便融會貫通,達到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教師可以經常去聽小學英語課,相互交流中小學英語教學信息,以便掌握小學英語教學規律,明確小學英語與七年級英語的相同相異處,以便找准銜接點,包括詞彙、語法項目和語言功能等。
3注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銜接
小學生獨有的年齡特徵表現出對新鮮事物好奇、好動、好問。進入初一後,他們依然天真浪漫,有正義感,對不喜歡的人和事會表示憎恨。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認真把握好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種直觀教具營造生動的語言交流情景,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英語,體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開展各種英語課外活動,例如競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在競賽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4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銜接
英語教師應保留部分好的小學英語學習的習慣。例如。積極舉手發言的習慣;學唱英語歌的習慣;做英語游戲的習慣;輪流在黑板上做練習的習慣等。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課前預習,找出問題;課內認真聽課和做筆記,積極思考,積極提問的習慣;課後整理筆記,完成家庭作業,及時復習,鞏固提高的習慣;早上朗讀,晚上默讀的習慣;課前找出問題,課內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課後思考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發現語法規則,獨立歸納語法規則,自覺運用語法規則進行真實情景下的言語交流的習慣。
5注重英語學習技能的銜接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技能基本上是機械模仿,書寫字母和單詞,是一種被動的技能培養。學生學習只憑一時興趣,缺乏主動性,視、聽、說的活動多於讀、寫的活動。讀的技能也只側重拼讀和模仿朗讀,寫的技能也只側重書寫規范的字母、音標和單詞。學生通過聽和直觀感知,學習了一些常用的詞彙,簡單的句子和少量的語法知識。所以,學生進入初一後,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的語言積累、語言的擴展和使用轉化為以聽說為主,逐步向視聽說領先,讀寫及時跟上轉化;從簡單英語學習向內容較復雜的英語轉化;從只用YES、NO的簡單言語交流活動向用整旬回答或用特殊疑問句的回答方式轉化;從機械地模仿向有意義的操練和真實情景中交流的活動方式轉化;從學生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
6根據中小學英語教學規律,注重教學評價內容和形式的銜接
教師要組織難易適中的診斷性英語考試,包括詞彙測試、綜合測試、聽力測試等。通過測試,教師可以了解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增進教師對學生的進一步了解,為教師備課、上課提供可靠的教學依據,促使學習差的學生知己知彼。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學習計劃以彌補學習上的不足。
考試形式既要考慮基礎知識的訓練,又要考慮能力培養的訓練;既要考慮小學學過的內容,又要考慮中學剛剛學過的內容;既要考慮筆試,又要考慮口試。避免過難、偏易,分值盡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則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心,容易加重學生的負擔。
總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是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難點,可以深信,正確處理這個問題終將推動和促進英語教學。終將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綜合能力。
Ⅲ 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學習策略的銜接
解決銜接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1、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 2、瞻前顧後、最後居中的原則 3、培養興趣、挖掘潛力的原則 4、培養習慣、鞏固提高的原則 5、訓練技能、學以致用的原則 6、心理相容、情感交融的原則 7、注重形成、兼顧終結的原則 在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問題上,我覺得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重要。小學階段英語的學習主要是在活動、游戲中去學英語,而到了初一,很多老師都沒有設計很多有趣的教學活動去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老師又是背、又是寫的。學生一下子被學習的氛圍給嚇到了,使之很快對英語失去了興趣。所以我個人覺得初一階段的教學設計好應該以活動,游戲教學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的培養學習的習慣,到達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升入中學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應把教學與情景自然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情景中大量接觸英語,自然地習得所學知識。
Ⅳ 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研究課題分工怎麼寫
【課題研究】《中小學銜接教育研究》研究報告
作者:鞏全 王紅梅
一、課題研究背景
從學習內容上來看,初中課程門類增多了,而且每一學科的內容也接近科學的體系,因而邏輯性也越來越強;從學習方法態度上來看,初中生比小學生更需要有自覺性、主動性、獨立性,不僅要主動地安排學習計劃,而且要學會組織自己的學習活動,由小學生的「他律」自然過渡到初中生的「自律」。因此,為了使小學教師與初中教師的教育教學得到順利、快速的銜接過渡,讓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迅速順利地適應初中的學習,讓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展,我校憑借六年級在初中上課的上課模式進行了中小學學科銜接教育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目標
1.探索對六七年級進行銜接教育的最佳理論體系、教學規律及基本模式。
2.發展學科間的聯系,教會學生把知識作為一個有內在聯系的統一體;延伸學科體系,拓展學科面,選擇或設計出語文、數學、英語、心理活動課的銜接內容,嘗試編寫新課程目標下的校本教材。
3.培養多樣化能力。
三、課題研究內容
1.學科內容的重組和有機整合。找准學科內容上的銜接點,研究知識銜接點的簡單滲透層次、整合層次、創新思維層次 ,重視對知識的系統性的研究,拓寬知識的橫縱向遷移,在知識內容層面降低過渡的坡度.
2.學習方法的銜接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恰當的學習方法,是銜接研究的重要內容。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為了不教。中小學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3. 學習心理的銜接教育。應把握學生心理的變化,適時進行學習動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長遠目標,確立遠大理想。並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進行研究,了解把握學生在青春期前後的特徵,結合課堂進行合理疏導和引領,讓學生平穩度過青春期,並能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 觀察法:通過觀察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表現獲得有關實驗的資料。
2. 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學生,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更好更有針對性的進行研究。
3.對比實驗法:通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前後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生對初中學習生活的適應情況進行對比,獲得實驗效果。
4.採用文獻法,收集有關的學習資料,作為借鑒和參考。
5.採用經驗總結法,篩選和總結教學經驗。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和主要過程
(一)准備階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
1.統籌安排,整合優勢
我校利用與小學同院,教委統一管理的優勢,採取了逐步過渡的辦法,把小學六年級搬入初中,這六年級就由小學畢業班變成了初中預科班。這一整合,為我們在教學內容、學習習慣方法等方面要做的銜接工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2.提前介入,多管齊下
首先,選定教師,聽課教研
確定了教師人選,學校又制定了相關聽課教研製度。銜接教師到小學聽課不能少於15節;在此期間,與四、五年級教師,要有計劃、有目標的進行教研交流。通過聽課和教研,提前「立體」地認識和掌握自己的教育對象,系統地了解掌握小學的教育教學現狀,小學現行教材的編排體系,基本內容及要求,掌握好銜接過渡的主動權,給學生搭好過渡的金橋。
其次,溝通家長,家校同向
學校制定了家長看課制度。每月學校有兩天是家長開放日。在這兩天里,家長可以到任何一個初中的班級進行看課,了解初中階段所要學習的科目及作息制度,以便妥善調整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其次,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課程和主題家長會的渠道,給家長上好學生小升初的重要一課。
(二)研究階段(2013年9月——2015年1月)
1.學習理論,制定方案
組織有關教師進行研究理論的學習,研究新課標的要求,找到銜接教育的薄弱點,制定各科的研究計劃,為搞好銜接提供切入點。最後組織教師研究隊伍,初步制定銜接教育研究方案。
2.轉變觀念,減少梯度
銜接教師要切實加強對中小學階段教法的研究和學法的指導,要在六年級「預科班」抓好「雙基」的同時,著力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預習、聽課、學習、復習的學習方法和自學能力。要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運用不同教學手段,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上的梯度減小,逐步向初中的有效教法過渡,形成「扶—導—放」的自學能力的培養過程。讓學生變厭學為愛學、變苦學為樂學、變拙學為巧學,以盡快適應初中教學的要求。
3.學科教學,注重銜接
①預科班的課程的整體安排與小學一致,只是相對英語這個薄弱環節,我們除安排三節正課外,又加了三節突出英語特色的活動課。
②小學數學的知識點是模塊式推進的,而初中的知識點是系統化前進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求老師了解小學的知識點與初中知識點的銜接,在課堂中,注意引領和指導。教學中滲透主體三維概念,拓展學生的形象思維的空間。
③語文學科的學習,更多注重的是習慣的養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寫字教育、基礎知識教育、閱讀教育和作文教育,並積極將新課程理念付諸於課堂教學中。
(三)總結驗證階段(2015年1月——2016年1月)
通過研討、剖析、驗證、評估,逐漸完善研究成果。舉辦成果鑒定活動。
(1)匯編課題研究成果集;
(2)優秀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3)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4)舉辦成果鑒定活動。
六、課題研究的成效
(一)銜接教育研究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利於學生成績的提高。通過研究,我們總結了從五個方面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①自覺進行課前預習,課後復習;
②獨立完成作業;
③打好寫字基礎,做到字認認真真、規規矩矩地寫;
④勤於思考,善於提問,課堂上要大膽發言;
⑤在學習上要有你追我趕的競爭精神。習慣的培養要從低年級抓起。
(二) 銜接教育研究探索出了學生學習的途徑
在語文方面,除了字寫端正清楚以外,普通話要說得准;多引導學生踴躍發言;鑒於學生作業中錯別字較多的現象,應加強默寫、聽寫的訓練;要加強朗讀訓練和課外書的閱讀指導;對於作文教學在語文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應引起教師們的高度重視。 數學學科加強了計算能力的訓練。學校多次組織了口算比賽,不斷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注重正確認識常見的幾何圖形,藉助教具、多媒體等進行形象的教學,突破學生空間思維的難點,建立形象思維的空間。
英語學科在小學階段主要追求口語的訓練,保證學生能讀准每個音。更重要的必須進行了聽、說、讀、寫的訓練。
(三)銜接教育研究探索出了教師的教學模式
數學學科:
(1)教學內容的銜接
第一個銜接點:由「算術數」發展到「有理數」。
第二個銜接點:由「數」到「式」的過度。
第三個銜接點:由列算術式解應用題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過渡。
第四個銜接點:從「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過渡。
(2)教學方法的銜接
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深入淺出的講解,適當增加課堂練習的次數,嚴格統一書寫格式。對每節課的教學難點,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採取有效方法,或放慢進度,或分散難點,或化難為易,或鋪路搭橋,因勢利導,充分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3)學習方法的銜接
教師重視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做好中小學數學銜接的關鍵。
(4)學習興趣的銜接
運用恰當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在教學中要注意參與狀態,防止學生興趣減退,保證學生參與的持續性,提高參與質量。
語文學科:
研究出了十大銜接:1.注重了閱讀、鑒賞的銜接教育。2.注重了學生學會記課堂筆記、整理筆記的銜接教育。3. 注重了學生自覺查工具書的習慣銜接教育。4. 注重了學生分模塊學習與積累的銜接教育。5.做好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的銜接。 6.尋找確定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措施。 7.溫故知新,適當復習小學語文重點內容,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 8.貫徹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做好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銜接。 9.展開讀寫雙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開放式讀寫的大語文銜接。 10.發揚寫日記的良好習慣,把寫日記當成提高語文能力的一根拐杖。
英語學科:
1.教材的銜接。實驗教師認真分析小學教材和初中教材特點,找出小升初銜接的一些薄弱知識點,進行梳理,編排,逐漸摸索出一整套系統、合理的銜接教材,有承上啟下學生的作用,幫助學生迅速適應初中英語學習。
2.教學方法的銜接。老師在課堂上除了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外,更要讓學生夯實基礎,加強讀寫練習。為此,我們展開多種形式的單詞默寫大賽,讓學生重視背誦,重視聽寫。
3. 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方面的銜接.小學學生的學習內容簡單,大綱要求低,學習方面不注重積累與背誦,課下學習的氛圍差。因此,抓好中小學英語教學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方面的銜接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科:
1.普及心理健康知識;2.積極有效地開展個別心理咨詢工作;3.發揮了「父母講堂」的輻射作用;4.協同班主任與家長,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5.加強每周一次的心理輔導活動課。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1.編寫出了適合學生學情的小升初銜接教材語文、數學、英語和心理共四本。承擔的《中小學銜接教育的研究》在濰坊市初中「百校十題」的實驗與研究中榮獲一等獎。心理教案《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在濰城區中小學優秀校本課程評選中榮獲三等獎。《以六年級為銜接點,打好小升初過渡金橋》在濰城區中小學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燎原獎中獲一等獎;考美花老師撰寫的《淺談如何解決中小學數學知識的銜接問題》,獲山東省科研成果論文類一等獎。《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獲濰城區教科研培訓中心校本課程三等獎;論文《學會方法,養成習慣,搞好小升初銜接教學》獲山東省教科所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2012.12,《小升初英語教學銜接的研究》榮獲濰城區中小學教師小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2.在課題研究實踐中教師素質不斷提高,課題組成員教育教學理論得到提升,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得到了發展。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
3.教師的學科教育教學水平、科研意識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八、課題研究的反思及今後的設想
1.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習慣的培養是學校長期的艱巨的任務。而且每一屆的學生的特點又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不斷適應這種變化。
2.從中小學銜接教育的研究中發現,我們的研究不能單停留在初一和六年級這兩個層面,必須擴展到整個中小學階段,這樣的研究才是完整的。
Ⅳ 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
1.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的銜接。小學的英語教學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聽說方面的能力,老師一般從啟蒙知識開始,通過聽和直觀感受積累,讓學生學習一些常見的詞彙,簡單的句子和少量的語法知識。到了初中,學生從語言的積累階段進入了語言的擴展和使用階段,內容逐漸復雜難度也隨之增大,教學要求從聽說為主,逐漸向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階段過渡和轉移,學生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科目,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要求。這就要求在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上要解決好中、小學英語教學之間的銜接問題。
(1)抓好復習。初中英語教師要了解與熟悉小學的教學內容,在上新課之前,必須認真仔細地研究小學所用過的教材,在開學的第一周,組織系統地復習,包括詞彙、句子、語法和日常交際用語。這樣可以熟悉小學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掌握程度。《Go for it!》教材Starter Units1—3就是為中小學英語教學做了很好的銜接。
(2)使學生盡快適應中學英語的教學方式。小學英語教學和中學英語教學在教學方法、教材選取和教學要求上也有極大的不同。學生升入初中以後,由於不適應這種變化,在英語學習方面都會遇到種種困難。如何幫助初中生盡快掌握中學英語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法,使他們能夠在初中階段打下一個扎實的英語基礎,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基本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師要認真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要確保小學教學向初中教學平穩地過渡,初中英語教學就必需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的銜接和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的銜接。
2.做好中小學教學方法的銜接。小學英語教師依據小學生心理、年齡特點特別注重創設教學流程,採取形式多樣的教法,積極創設情景,把聽、說、讀、寫和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但在初中教學中教師較注重語法教學,詞彙教學,重視句型,中譯英等方面的操練,教法形式單調,易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這就使得剛從小學升上來的初一學生精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對教師的教學無法適應,漸漸地失去了原來學習英語的興趣與動力。
(1)預習方法的指導。每節新課學習之前,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預習作業。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藉助於生詞表,有的放矢地研讀對話或課文,初步了解將要學的基本內容,記錄預習中的疑難片語、句型等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求知的慾望。另外,新課的內容經過預習,學生學起來輕松,更大的收益是使學生養成了勤動手查資料、勤動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了其自學能力。
(2)聽課方法的指導。英語課上教師應使學生充分調動一切感官,養成眼、耳、口、手、腦並用的聽課習慣,充分理解並熟練運用所學到的英語語言材料,高效地掌握每節課上所學內容。如:在Presentation這一環節,要求學生眼觀教師手勢,耳聽教師表達,腦子理解、記憶教師所表達的內容;在Practice過程中,要求學生張口讀、腦子記、手寫重難點單詞;在 Consolidation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背誦本堂課所學內容,在背誦時,腦子里要呈現出一幅圖,背完之後可用簡筆畫把所學內容畫出來。反過來還可以看著圖畫把所學內容復述或背誦出來。這樣使學生在聽課中做到了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有效地培養了他們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初中教師應盡可能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多設計一些有趣的英語對話,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其次,運用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掛圖,卡片、實物、電教設備、簡筆畫等營造出語言交際的情景,形象生動的情景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也加大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學效果。
Ⅵ 如何做好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教學銜接在銜接過程中應注意什麼
從課程角度看,課本編者已經完美地做好了銜接工作;從學生角度看,需要詳細、全面檢查和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從教師角度看,需實地了解小學教學情況。此非一朝一夕之功,需長期跟蹤堅持。供參考。
Ⅶ 如何做好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教學銜接
小學英語的教學模式基本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主體為線索,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回每答一堂課都有一個操練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操練活動。課堂氣氛活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入初中後,由於升學考試的壓力,教師更注重應試。課堂上教師講的多,學生主動發言的少;書面作業多,口頭練習少;課堂氣氛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教學看似很充實,實際上學生能真正掌握的知識並不多。因此,初一教師在選擇課堂教學模式上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保持小學英語教學的風格,以學生活動為主,活化教材,生化課堂,逐步加大應試教學的力度,完成小學英語到初中英語教學的平穩過渡。上初中後隨著英語課程難度加大,因此課前提前預約單詞,課上認真聽講,課後積極對學過的單詞和片語進行復習,養成英語學習的習慣。這樣才能慢慢適應從小學英語到初中英語的轉變。
Ⅷ 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銜接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解決銜接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1、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
2、瞻前顧後、最後居中的原則
3、培養興趣、挖掘潛力的原則
4、培養習慣、鞏固提高的原則
5、訓練技能、學以致用的原則
6、心理相容、情感交融的原則
7、注重形成、兼顧終結的原則
在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問題上,我覺得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重要。小學階段英語的學習主要是在活動、游戲中去學英語,而到了初一,很多老師都沒有設計很多有趣的教學活動去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老師又是背、又是寫的。學生一下子被學習的氛圍給嚇到了,使之很快對英語失去了興趣。所以我個人覺得初一階段的教學設計好應該以活動,游戲教學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的培養學習的習慣,到達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升入中學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應把教學與情景自然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情景中大量接觸英語,自然地習得所學知識。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技能基本上是機械模仿,書寫字母和單詞,是一種被動的技能培養。學生學習只憑一時興趣,缺乏主動性,視、聽、說的活動多於讀、寫的活動。讀的技能也只側重拼讀和模仿朗讀,寫的技能也只側重書寫規范的字母、音標和單詞。學生通過聽和直觀感知,學習了一些常用的詞彙,簡單的句子和少量的語法知識。所以,學生進入初一後,我們應當設法使學生的語言積累、語言的擴展和使用轉化為以聽說為主,逐步向視聽說領先,讀寫及時跟上轉化;從簡單英語學習向內容較復雜的英語轉化;從只用YES、NO的簡單言語交流活動向用整旬回答或用特殊疑問句的回答方式轉化;從機械地模仿向有意義的操練和真實情景中交流的活動方式轉化;從學生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
郭水源教授介紹的方法:拿到初一教材,第一節課為學生做到六個一: 1、給學生起一個英文名; 2、教學生一句簡單的everyday English; 3、Teach a chant; 4.Teach a song; 5、讓學生准備一本精緻的筆記本,伴隨學生三年的英語學習。 6、讓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提意見。玩中學,學中玩 .
初一課堂教學幾點建議: 1、明確學生現有水平,摸清學習問題和缺漏。 2、熟悉小學英語教材,聯系原有知識技能。 3、明確課堂教學目標,落實每項教學效果。 4、貫徹學生中心原則,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5、注重拼音(Phonics)教學,增強學生語音意識。 6、加強聽-讀模仿練習,提高學生的朗讀技能。 7、注重基本句型教學,提高整句表達能力。 8、採用合作學習策略,促進學生均衡發展。 9、拓展課外學習空間,發展學生閱讀能力。
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准,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准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六年級升入七年級的學生在英語水平上已經出現分化,有考A的,也有26個字母都不會的,如何做到讓A級學生熱情依舊,讓無級學生興趣盎然,這要求在教學設計上要兩頭兼顧。可以採用先學後教兵教兵互相拼的方式,讓有基礎的有事可做,零基礎的得到溫暖而激發熱情。在教學中由字母-音標-詞-句-調而循序漸進,引用歌曲、歌謠等趣味的活動來實現聽、說、讀、寫的能力。
在小學六年級升初一階段我們除了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外,還需了解他們的學習習慣,包括上課聽講、記筆記、做作業以及復習等等。所以,在教學開始之前如將學習者的起點定得太高,會脫離學習者的實際水平,就會降低教學效果,使學習者在高難度的學習內容面前望而卻步;如將學習者的起點定得太低,也脫離學習者的實際水平,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使學習者在低水平的內容上做無效的勞動,長此以往,就會降低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Ⅸ 如何順利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
小學英語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基礎;中學英語教學是在小學英語基礎上的延續和提高、深入和擴展,二者彼此獨立又相互聯接。如何在初中起始階段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縮小英語學習者的兩極分化,就成了擺在我們英語老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值得我們每一位中小學英語教師認真思索。
Ⅹ 如何做好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
回憶短短幾年的教書歷程,我深有感觸。在我們贊嘆江都教育發展迅速的同時,問題也出現在我們中小學英語老師的面前。
問題一:部分中學英語老師會討論,小學英語都學了些什麼?怎麼學生什麼都知道,但又什麼都不懂。
問題二:初一新生英語知識水平兩極分化嚴重,優秀的學生可以不用學Starter過渡教材,而一些差的學生連26個字母都寫不全。
作為中學老師的我對此百思不得其解。近年來,有機會到小學任教,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小學教材和小學生,終於找到了中小學英語教學有效銜接的做法。
其實,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對學生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連貫性起著重要作用。新英語課程標准中指出: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三年級是以十年為一貫制的,分為九個級別。小學英語和中學英語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英語學習不可分割的兩個階段,小學英語是中學英語的基礎,中學英語是小學英語的延續。
一、存在差異
分析中小學英語的教學現狀和學習現狀,我發現中小學英語教學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差異。
1.教學內容的差異
(1)語音方面的差異
中小學英語教學在語音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中學生要求認讀48個音標,並且能根據英標正確拼讀生詞。小學生的要求是只要知道單音節單詞的讀音即可,不需要認讀音標,更不需要知道音標怎麼寫,對音標的掌握沒有一定的要求。
(2)詞彙方面的差異
小學生在三、四年級時對單詞的書寫沒有什麼要求,只有到了五、六年級才有一定量的簡單名詞、動詞、形容詞等書寫要求。而中學不僅要求書寫單詞,而且要求學生會對單詞進行各種變化。另外,中學英語在詞彙量上也有明顯的變化,有的單元單詞甚至多達70個。
(3)語法方面的差異
小學接觸過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將來時和一般過去時四種時態,但並沒有對句子成分做具體分析,只要求會完成幾個特定句式的填空。而中學不光要掌握時態,還要對每種時態的句式和句子成分進行分析,語態的介入使時態更為復雜,大大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差異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以活動為主,小學生靠積極參與活動,大膽模仿老師的語言,在游戲中提高對語言的感知。而中學英語課堂主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因此,中學英語課堂活動減少,單詞、短語和句型的專項練習增加,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感覺疲勞,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慢慢消失。
3.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差異
學生在小學階段對知識的機械記憶明顯大於理解記憶。小學生缺乏足夠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其學習往往是被動學習。而中學則要求學生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學生進入中學以後一下子覺得失去了學習的導向,不知道該從何學起。
4.教學評價內容和形式的差異
小學英語教學的評價是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主要以學生平時參與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態度和交流的能力以及課堂中的表現為依據。而中學英語教學的評價則是以書面測試為主,讓學生覺得平時交流和課堂表現都不是很重要,因而忽視了日常的交流,久而久之,啞巴英語的現象必然出現。
二、中小學英語銜接的重要性
我們已經很清楚中小學英語是有機的整體,絕不能將中學和小學英語孤立開來。基於中小學英語存在的種種差異,中小學英語的有效銜接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尤其是農村中小學英語的有效銜接更是一個難題。那麼,農村中小學英語銜接的重要性體現在哪裡呢?
1.搞好中小學英語的有效銜接,可以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能有效增強初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
2.搞好中小學英語的有效銜接,可以避免浪費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搞好中小學英語的有效銜接,能幫助初一新生順利完成中小學的有效過渡,避免學生對新學校產生陌生的心理,為今後的學習提供精神保障
三、如何搞好中小學英語的有效銜接
針對以上內容,怎樣才能搞好中小學英語的有效銜接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做好英語教材的銜接
在這一方面,我省已經做了充分的工作,全省統一使用了牛津英語教材,農村小學主要是3A-6B這八冊書,中學是7A-9B這六冊書,其中在7A之前安排了一本Starter(預備課程),總結歸納了小學所學的英語知識,是小學牛津英語到初中英語7A的過渡教材,它給一部分落後的學生鋪了台階,使他們能順利地跟上其他同學,同時,教材中又滲透了7A的部分內容,為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本書所需要的教學時間為1~2個月左右,在這段時間里,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的兩大目標:(1)讓大部分學生鞏固所學知識。(2)盡量讓那些基礎差的學生掌握知識。我們必須找准銜接點,對預備課程的內容進行整合,做到學生已經會的不教。我們應該全面了解小學階段學生已有的知識。因此,筆者總結歸納出一張小學生已有知識表,供初一老師、學生及家長參考。
2.做好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銜接
中小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截然不同,兩者存在差別,但也存在互相借鑒的價值。小學英語課堂表現形式多樣、教學方法靈活、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學生發言積極等,這些特點是中學課堂很難達到的。中學課堂更注重知識性,講練結合,教學方法嚴謹,十分注重學生的過關訓練。中學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更注重分層教學,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點名要求不同的學生回答,因此課堂氣氛沉悶,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中學課堂上,老師應該適時地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去迎合這些剛剛離開小學的孩子的心理。另外,我覺得中小學老師應該在教研活動上多多接觸,促進中小學老師的共同成長,更為小學生順利升入中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3.學生學習策略和方法的銜接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應該讓小學生初步明白進入中學後具體學什麼,知識結構有哪些不同。在初一起始階段,教師不僅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更要在他們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的主要環節——如何聽課、如何做好預習及復習、作業、考試等習慣和方法方面進行有意識的提醒、訓練和培養。讓學生知道如何學、學什麼,並逐步做到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師生情感的銜接
學生進入中學後,對新學校的環境陌生,教師首先要認真上好導言課。在導言課中,教師要做自我介紹,包括教師的興趣、愛好、特長、教學策略與方法等。教師還要創造寬松友好的課堂英語教學環境,講究教學藝術,用真誠的態度和虛心好學、嚴謹治學的行為去影響學生、感化學生,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同時,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小學學習的情況,通過課堂教學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如板書、作業、讀書等。
5.教學評價內容和形式的銜接
教學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一第一學期的考試要求不宜太高,既要考慮中學剛剛學過的內容,又要考慮小學學過的內容,避免過難、過偏的內容。考試形式既要考慮筆試,又要考慮聽力測試與口試;既要考慮基礎知識的訓練,又要考慮能力培養的訓練;分值盡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注意保護和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我對農村中小學銜接教育的研究還在繼續探索和深入,我從中小學銜接教育的研究中發現,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初一和六年級這兩個層面,必須擴展到整個中小學階段,這樣的研究才是完整的。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習慣的培養是學校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而且每一屆學生的特點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要不斷適應這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