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本教育不可取
是有些變質,但是老師並不是不管,而是把它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我不知道,你周回圍的孩子是怎麼樣的,答但是我周圍的人在接觸了生本教育之後,成績倒是有明顯的進步。尤其是物理,像我,這次我們考試,我的物理比之前進步了將近20分,是我們全班第6。所以我覺得,生本教育應該是好的,老師「不管」了,我們可以自己管自己,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Ⅱ 什麼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以這種理念為指導,在祖國內地、香港、澳門等地100多所中小學、職業中學、幼兒園等進行實驗,成效顯著,獲得了意義深遠的理論與實踐成果。
生本教育的兒童觀
人的起點非零,人擁有其自身發展的全部憑借,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的、思維的、學習的、創造的本能,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藉助於學生的本能力量的調動,形成教育的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
生本教育的教師觀
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不見自我」,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2]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和線索」,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
生本教育的教學觀
教學就是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生本的課堂區別於考本、本本、師本的,區別於短期行為的、分數的課堂,是人的發展的課堂。在教學組織上,生本教育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的多種方式的自主學習。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為基礎的是發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認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標志,學生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發展感悟,積累的意義也在於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的評價觀
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幹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削弱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成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和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的德育觀
生本教育認為,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是學校德育的基礎。勞動產生自然素樸的美德,產生素樸的德行。當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體驗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學中飽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進入學生本體,從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課堂教學成為最自在的、素樸的、無形的德育過程。
在生本教育實驗期間,郭思樂教授撰寫了《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諦聽教育的春天》(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學術論著)。他主持的研究團隊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等報刊刊登多篇論文。生本教育研究和實驗連續三屆在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中獲一、二等獎,2007年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典型經驗之一,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編的《新時期素質教育案例選編》。由《人民教育》記者采寫的通訊《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見《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
生本教育研究也引起了有關領導和部門的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原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批示,要求有關部門「關注郭思樂教授的研究成果」;廣東省人民政府宋海副省長批示:生本教育理念及相關實踐體系「是廣東本土原創性教育科學研究成果,對創建我省文化大省、教育強省具有重要意義。」2007年9月,廣東省教育廳在全省中等職業學校中啟動生本教育實驗,確立了首批15所實驗學校,目前實驗正在進一步推廣中。(轉摘自《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生本教育簡介》)
Ⅲ 生本教育是指的什麼
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專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屬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以這種理念為指導,在祖國內地、香港、澳門等地100多所中小學、職業中學、幼兒園等進行實驗,成效顯著,獲得意義深遠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生本教育同時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生本教育特點
1、突出學生
生本教育的課堂完全改變傳統教育中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突出學習 教得少 學得多
生本教育的基本過程是:(1)課前的學習准備;(2)上課時的小組討論;上台發言與座位上聆聽、質疑、探究……;(3)課後的追根究底……處處突出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到知識重要千萬倍。比如會利用各種途徑查找相關資料、通過文字或圖例表達自己的意見;課堂上學會聆聽老師、同學的講話、上講台用口頭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別人的觀點提出質疑、對別人的質疑回答自己的見解等。
3、突出合作
提升合作這一重要素質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強調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Ⅳ 如何建立有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下,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教學,讓課堂更精彩呢?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探索。 首先,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作為教師我們應明白一堂課為什麼教(學生成長)、教什麼(知識和技能)、怎麼教(過程和方法)、什麼用(價值)、得什麼(情感)。教學中,教師注重落實三維目標的過程和方法教案設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目的是使教學內容能有效的傳達,加強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之間的聯動,突出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的引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師生互動中解決問題,來落實教學中的知識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難點清楚,才有利於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才能有的放矢。教師通過創設學生分析、討論的探究性問題情景,才能胸有成竹,靈活自如,游刃有餘。 其次,創設情境、喚起熱情 創設一種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使地理課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愛學了。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情緒上的安全感。給學生建立一個溫暖的、彼此接納的和相互欣賞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有個安全的心靈港灣。創設問題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在地理教學中,聯系生活,獲取情境。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讓學生扮演角色,融入情境,拉近學生和新知識的心理距離,吸引學生的注意,誘發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全部主動參與能力、掌握各種地理能力。在地理教學中,我用POWERPOINT製作《旅遊景觀審美特徵》多媒體課件插入大量風景名勝圖片,通過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講解旅遊景觀特徵,同時案例分析了石阡旅遊景觀特徵,使地理知識得以延伸。只要我們留心找情,精心設境,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境交融,渾然一體,就會使地理課堂更加精彩。 其三、探究問題、抓重攻難 根據《課程標准》和學生實際,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探究點」,設計探究層次,選擇的「探究點」應是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我在旅遊景觀審美教學時,為了要讓學生充分動起來。通過問題導航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落實目標,釋疑解難。讓學生帶著石阡有哪些著名景觀,請說明景觀特徵,讓學生去看書讀圖,查找資料,努力完成目標要求。對學習目標中獨自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師生、生生互助解決,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問。 其四、滲透德育,引領做人 我在旅遊景觀審美教學時,轉換角色,讓學生做一個導游,我緊緊抓住教育時機,及時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要求學生守時,要求學生注重自己的儀表。這種有針對性的即時引導比乾巴巴的說教效果肯定要好。這樣做,很好地體現了地理教學要滲透德育的要求。並且,學生的表演,也達到了活躍課堂氣氛、增進教學趣味性的效果和目的。教師最後引導學生作為一個主管縣旅遊領導如何發展石阡旅遊業,問題設置思維含量高,探究價值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通過旅遊業成功的事例,一步步地引導學生認識到,不能放棄機會,要敢於爭取,要給自己創造機會。只要愛自己不懈奮斗,就會達到目的。從而激發學生的生命意識、自我意識,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從容應對挫折、堅強不屈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這樣的教學,對於完善學生的人格,加強學生的品格修養,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我通過師生齊唱「歡迎你到泉都走」歌曲,城招天下客,投資石阡,建設石阡,將石阡變得更美麗。話外有音,耐心細致的引導,循循善誘的啟發,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得到交友的重要性,從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增進了學生的交友意識和交友願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這樣的教學,突顯了新課改重視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提高學生行為能力的理念。 在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作指導,改變了教學方式,轉換師生角色,讓學生充當學習的主人。教學的過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課變了,變得鮮活而富有生機。每次走進課堂,看到學生們如花的笑臉,聽著他們發出的由衷的掌聲,我的心是甜的,是課程改革的春風帶來了地理課堂的春天。
Ⅳ 生本教育的獨特性有哪些
教育應實現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即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地發展。生本教育的兒童觀人的起點非零,人擁有其自身發展的全部憑借,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的、思維的、學習的、創造的本能,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藉助於學生的本能力量的調動,形成教育的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生本教育的教師觀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不見自我」,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2]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和線索」,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生本教育的教學觀教學就是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生本的課堂區別於考本、本本、師本的,區別於短期行為的、分數的課堂,是人的發展的課堂。在教學組織上,生本教育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的多種方式的自主學習。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為基礎的是發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認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標志,學生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發展感悟,積累的意義也在於感悟的形成。生本教育的評價觀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幹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削弱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成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和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生本教育的德育觀生本教育認為,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是學校德育的基礎。勞動產生自然素樸的美德,產生素樸的德行。當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體驗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學中飽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進入學生本體,從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課堂教學成為最自在的、素樸的、無形的德育過程。在生本教育實驗期間,郭思樂教授撰寫了《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諦聽教育的春天》(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學術論著)。他主持的研究團隊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等報刊刊登多篇論文。生本教育研究和實驗連續三屆在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中獲一、二等獎,2007年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典型經驗之一,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編的《新時期素質教育案例選編》。由《人民教育》記者采寫的通訊《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見《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
Ⅵ 生本教育的弊端
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了,可是很多學生的自主意識差,氣氛太過活躍,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下降。
Ⅶ 生本教育提高了學生哪些素質教育
一、課題的提出及其意義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在《新課標》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引下,及小組合作、生本教育這一教育實驗的影響下,構建生本教育體系的創新式教學模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教育的趨勢。從而促進基礎教育的轉變,使基礎教育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基地,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 課題的意義:全面提高。學生進入閱讀境界以後,人也將在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上,在拓寬信息方面,在接受人類的文化給予方面,在增強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知識上,都取得提高,有可能出現成批的「高材苗子」。它的意義,不僅僅在語文教學方面,更在於提高了全面素質。所以,這個實驗是素質教育的一項帶根本意義的措施。 二、課題界定與依據 本課題圍繞依據生本教育的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強調學生的主動性,提倡讓學生自行主動地遨遊知識的海洋,不斷去探索,不斷去積累,不斷去創新。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對傳統課堂進行徹底改革、營造「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讓教學充滿活力。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的單一傳授,使教學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不再只是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組織者,其主導作用必須是學生主體學習發展的信息為依據的。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與內容 (一)課題的研究目標 1、探索「意義、興趣識字」的課堂結構。 2、探索學生自主讀書的閱讀教學方法,把閱讀課上成學生的讀書課。 3、探索學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關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以讀帶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二)課題的研究內容 1、明確指導思想,避免人為干擾。 2、堅持「創新式」實驗教學原則,端正實驗教學方向。 3、以閱讀為中心,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推動大量閱讀和主動自覺的閱讀,在閱讀中鞏固識字成果。 4、以讀引讀、以讀引說,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 5、繼續學習漢字書寫,鼓勵自發的寫作。 6、開展形式多樣的讀寫能力,激發閱讀興趣,豐富教學內涵。 7、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實現創新思維的發展。 四、課題組成員 二年級全體語文老師
Ⅷ 生本教育到底哪裡好!!!
1、生本教育,就是以來學生為本的教育源。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學,學生自己學不會的,同伴互相學,同伴也不會的,老師教。
2、學東西自己主動學會的要比別人硬教給自己的長久的多,效果更好。記得1996年高考那年,歷史老師很少講課,不是讓抄課本就是讓做題,即使點撥話也不多,當時同學們怨言很多,高考完了,大家成績都很理想,比其他科目好的多,同學們才曉得這也是個「技術」。
3、學生管好自己的學業,隔行如隔山,你不深入體會不到另一行的艱辛,不要光看到別人輕快地一面,「牢騷太盛防腸斷」。記得有句話:人前有多風光,人後就有多辛苦!
但願對你有幫助,現在社會自身硬才是硬道理!
Ⅸ 生本教育 教育方式
生本教育體系理念?
1、價值觀:一切為了學生;2、倫理觀:高度尊重學生——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兒童人人可以創新;兒童潛能無限;兒童的獨立性;3、行為觀:全面依靠學生——學生是教育對象更是教育資源。
生本教育體系哲學思考?
無為而為;教少學多;可以雙贏;
生本教育的課程觀?
小立課程,大作功夫;整體感悟與知識生命;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
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不教而教;以學定教與內核生成課程;討論是學習的常規;讀和做,緩說破——促進感悟,開發潛能;
生本教育思想對兒童d 看法?
l. 兒童不可限量,所以,對兒童的尊重,是天然地應當的。
2. 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得到充溢生命狀態的自然、活力和喜樂,這就夠了。他們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認可,是否會被人說好話或壞話,我將會得到多少分,……他們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將會全心沉浸於所面對的學習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級,走向純潔和透闢。
3. 課堂上,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時刻,兒童的能量就不會被其他東西,包括大人們的說教、煩人的競爭所消耗,真正出現投入和著迷的境界。
4. 兒童乃是天生的學習者,還在於學習對於他是一個永不枯竭的甘泉之井,他會不斷在學習中產生新的學習需求,他的思維器官會不斷地獲得運用的享受。
5. 兒童的智力發展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思想層面的問題;一個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6. 兒童與成人的學習行為的區別:成人是以知御行,認識規律是知行律;兒童是先行後知的行知律;他們對人類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
7. 先做後學反映了兒童的合理的腦神經活動過程。一般來說,在兒童沒有運用機體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觸學習對象時,他們的頭腦是空洞的;而空洞的頭腦不能思維,對所學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屬於主體自己的知識,不能理解對事物的抽象,即使他們可以形式地記住一些東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暫的。
8. 先做後學反映了兒童的整體意義認識規律。做是實踐,而實踐加工的是對象的整體,這就給兒童以十分鮮明的意義,從而保證了他們充沛的學習熱情和經驗支持。
Ⅹ 「生本教育」課堂里,教師該做什麼
「生本教育」是廣東省教科所郭思樂教授倡導的一種全新教育理念。它的特點是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學。從而使教育教學在實現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同時,也使教師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放。
生本教育的教師觀是讓教師從「纖夫」變成 「牧者」。有的教師單純的認為,「牧者」就是把羊兒趕到草地上,讓它們自己吃草、吃飽,我們就可以悠閑自在,得到解放了。那麼教師的解放是不是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對學生放任不管,任由學生自由地發揮呢?通過這一段的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的,,在生本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存在,而且應當發揮得更為高級,更為無形,更為超脫和得體。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在備課、設計課堂方面花更多的心思,動更多的腦筋。那麼在「生本」課堂里,教師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讓學生自已主動地去學,而且學得積極、歡快、高質、高效呢?
一、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敢於放手,並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
剛開始實施「生本教育」,有些教師只是在形式上放開,而在實際操作時,總是擔心學生這沒學到,那沒學好,非要讓學生按照自己思維框架去學習,那就會束縛學生的手腳,壓制學生的學習天性,大大削弱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去自由發揮,自由創造。
二、教師要善於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教學情境。
「生本教育」強調學生主動去學,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很自覺地、主動地去學習,這時,教師就要想辦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好辦法。如我在教學《鄭成功收復台灣》一課時,通過角色體驗,讓學生去做文中的荷蘭殖民者揆一,向全班同學承認自己失敗的場景,並爭取讓更多的同學來演示這一時刻。學生一見帶有競爭性,於是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勝心,在興趣和好勝心的驅使下,他們產生一種強烈的去探究課文內容的願望,並從課文向外延伸拓展,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三、教師要高度尊重學生,多用欣賞的眼光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因此作為老師,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並不斷地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這樣學生才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像「太好了!」「棒極了!」「謝謝!」「真讓人難以相信,你們會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等等這些激勵性的語言,教師要經常掛在嘴邊。尤其時我們剛剛開始進行生本教育實驗,學生還沒有完全從過去的那種「師本」教育模式中走出來。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對他們來說就是放開腳步主動前行的一種動力。學生只有在老師的激勵下,嘗試了成功的喜悅,學習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日益高漲。
四、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來進行教學設計。
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還沒發育成熟,在知識認知方面還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是一味的交流、討論,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出現心理上的倦怠,學習效率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師要多利用他們平時比較感興趣的一些事來創設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的興趣,攻破學習的難點。設計小游戲,組織學習競賽,進行角色表演,這些教學活動的恰當運用,都會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學習的積極性和注意力長時間集中。
五、教師要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
「生本」課堂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小組學習活動。在學習小組的組建上,小組成員搭配要注意均衡性,每個小組要吸收兼顧到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這樣,在小組學習時,優秀學生能夠帶動和幫助學習能力相對落後的同學,各個小組也才能展開公平的競爭。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小組長的培養,尤其是培養他們的組織領導能力,如何帶領小組成員高效的完成任務,只有小組長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小組合作才能有實效,教師才能減輕自己的負擔。 在對小組的匯報交流進行評價時,教師不要只注重評價個人的成績,更要突出整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樣,通過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績效。
正如郭教授所說的那樣,在生本教育的課堂里,教師應當是「牧者」,他把「羊群」帶到水草茂盛的草地,讓羊兒歡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而他自己則在不斷地尋找、發現新的、肥美的草地,並時刻警惕惡狼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