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寄宿制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寄宿制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發布時間:2021-01-16 20:51:57

小學生上寄宿學校的優缺點

優點:

1、獨立孩子遠離父母,獨自在寄宿學校,學校會提供飯菜,但是孩子還是需要料理自己的事情,比如疊被子、洗衣服等。遇到什麼問題,也需要自己去解決。孩子還要聽從寄宿學校的安排,按時起床睡覺,養成比較固定的生活習慣。

2、性格更加大膽開朗孩子進入寄宿學校,沒有了家長的庇護,需要學會自己處理事情。遇到問題,需要自己和寄宿學校老師溝通,膽子變大了。

3、成長速度更快這一點並不是長個子的速度,而是孩子變得明事理、善交際,待人接物的方式更加成熟。很多孩子在家裡都是被寵著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嚴格,孩子可能不能快速得到成長。

缺點:

1、學費貴,質量沒有保證一般寄宿學校是比較貴的,學校收的費用比較多,再加上孩子的零花錢,花銷比較大。而且寄宿學校的水平參差不齊,無法確定寄宿學校的好壞。一些學校的管理比較嚴格,但提供的飯菜並不好吃,孩子在那裡可能吃不好。

2、親子關系疏離孩子遠離家人,沒有父母的關懷,長時間沒有和父母見面,可能會有點疏離。尤其是一些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心靈比較脆弱,甚至埋怨父母把他丟在寄宿學校,就和父母的關系不好。

3、容易散漫孩子遠離父母的視線,可能會放鬆怠慢,不認真學習,成績可能會下降。而且在一個大的集體環境里,會有各種各樣的學生,萬一孩子和一些不好的學生交朋友,學壞了,這是最不好的結果。



(1)寄宿制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擴展閱讀:

相關建議

孩子去上寄宿制小學,更多的是家長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家長應該盡快地放手,在暑假多和孩子聊一聊上學的事,以及自己是如何看待寄宿這個問題。

讓孩子正面面對寄宿生活,不光是體驗幾日游園,更多的是幫助孩子建設心理,為上學做好准備。家長應該多給孩子信心,鼓勵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相信孩子在離開父母的身邊後,可以應對寄宿生活我們很多家長常常用不好好學習就把你送到寄宿學校去,以此來威脅和警告孩子。

其實這是錯誤的教育方法,寄宿制學習並不是家長不管你了,而是需要孩子們對寄宿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㈡ 孩子上寄宿學校時不適應,家長如何做

性格霸道,凡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容易傷害其他人

寄宿學校,對孩子的行、坐、卧、言,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孩子進去以後,是有可能因為嚴格、有序的教育,變得更加好。但是,因為寄宿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是統一標準的。對於性格、處世比較極端的孩子,不能夠很好地教育。

比如,像性格霸道、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就屬於很難教育的類型。父母把這種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孩子未必能接受到比父母更有耐心、細致的教育,而且孩子因為太過霸道,容易和周圍人發生沖突。可能會在寄宿學校製造惡性事件。所以,如果孩子性格、社交方面,本來就有缺陷,父母還是讓孩子乖乖走讀吧。

性格內向,且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懷

孩子上寄宿學校,遠離家人,和父母見面的機會減少,缺少父母的關懷,內心的孤獨感,會日益增加。如果孩子性格積極外向,適應

環境的能力強,總能和周圍人打成一片。而且,因為從小父母那裡獲得的愛比較多,和父母的關系也比較穩定、親密,還好說。他上寄宿學校,自己也能平衡壓力和自身的恐懼,能更好更快地成長起來。

但是,如果孩子性格內向,且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懷。他的內心就更加敏感、脆弱、沒有安全感。勉強送他去寄宿學校,只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疏離,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容易出現問題。所以,如果你家孩子性格內向,平時你給他的關懷不夠多,還是乖乖讓他走讀吧。

㈢ 上寄宿制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的事情

我是從初中開始寄宿的,我當時是挺期盼住宿生活的,以為可以獨立了內,可是小學生的話心理還比容較依賴父母,所以即使住宿了,溝通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孩子周末回家是不要對學校的事問這問那,孩子會比較反感,剛住宿的孩子回很有新鮮感,回到家也許會有很多是要告訴你,即使你覺得無聊,你也應該裝成很有興趣的把它聽完,那他以後才不回覺得和你溝通有負擔,對他在校的學習狀況可以詢問,但不宜追問,通常學生會選擇報喜不報憂,如果是內向的孩子,你可以選擇直接聯系老師.我想,其實家長擔心的也就這些吧

㈣ 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強和留守兒童的密切聯系和溝通
缺少父母在身邊的關愛,留守學生的心理是孤寂的,師生之間的關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這個缺陷。作為老師,要把學生看成朋友,主動接近他們,拿出更多的時間與他們聯系,創造更多的時間、機會與他們談話溝通,對他們的道德發展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關注。把他們的困難放在心上,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甚至給予特別的照顧,讓他們把你當作知心朋友,願意跟你說心裡話、說真話,將心中的苦惱、憤怒、悲傷向你傾訴;平時多創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場合,如和他們一起唱歌、游戲、勞動等,這都是與他們進行聯系和溝通的最好時機,真正做他們的良師益友。
(二)加強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溝通,幫他們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
監護人與留守學生接觸時間長,影響大,他們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抓好了監護人這一環,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可以通過監護人了解留守學生的在家情況,及時把握他們的思想動向,同時,我們也能了解到監護人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的態度,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對監護人作教育方法上的引導。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父母教育如同母乳對於嬰兒一樣重要。留守學生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仍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留守兒童隨時可以通過電話或信件與父母溝通交流,而父母也經常會以自己在外面的境況影響、教育孩子。因此,教師要了解留守學生父母的電話或務工地址,如平時教育有必要,教師即可立即與留守學生的父母建立直接聯系。這樣就可通過教師、留守學生的父母、監護人等多方面多渠道教育留守學生,克服父母不在身邊的家庭教育的不足,使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針對留守兒童開設與之相關的課程
農村留守兒童作為社會上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親子教育缺失的問題將伴隨城市化的進程長期存在,因其涉及家庭多、范圍廣、影響深遠,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思考。解決農村留守兒童親子教育缺失問題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也是提高全民素質、維護社會安定、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所以,學校要開設針對留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心理課程,引導他們健康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期。學校要專設心理教育老師,讓他們和其他任課老師一起共同對兒童的顯性和隱性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兒童健康、和諧發展。還可以開設一些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課程,以對家庭缺位、親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兒童進行親子教育的補償。
(四)嘗試建立代管家長制
即教師和留守兒童結對,教師代行家長職責,從學習到生活全程負責。這是學校對留守兒童的幫扶、教育和管理,為外出務工農民解決後顧之憂的一項重要措施。有些學校以班主任為留守兒童的代管責任人,教師與兒童結對,義務代管,代管責任到人。代管家長,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家長的角色,使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噓寒問暖,在學習上多了一些幫助輔導,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使家庭缺位、親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兒童有了較好的教育補償,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營造了一個和諧的空間。

㈤ 怎麼解決寄宿學校學生平時與家長溝通的問題

把事情做好,「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把握與家長的良好溝通,我們會發現小小的溝通魅力無窮。學校管理應該很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 ,只有很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不斷加強學校常規管理,以教學為中心,才能向教育要質量。所以我們要從溝通上下功夫,這樣我們的成功或許在於它有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然而,我們學校當前出現了一些負面的效果,其負面的效果是:現在的學生與父母之間普遍存在著難以溝通的問題,子女對父母缺乏理解,對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太認同,甚至有反感、抵抗等情緒,影響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針對這負面的效果,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很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因為學校和家庭的有效溝通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關鍵,而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環境、家長的素質、教育方法都將對孩子思想道德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學校有責任發揮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把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育方法傳授給家長,使學生在家中受到良好的啟發和科學的指導,從中體會到了父母、老師、學校及社會的關愛和良苦用心,懂得了用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老師和社會,達到了師生與家長心連心的目的,形成了學生、家長、教師之間有效溝通的和諧人際關系,營造了更加良好的育人環境。溝通是我們學校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才能使我們順利通往成功之路。 一、針對當前我校學生與父母、家長關系的現狀,採取教育措施及心理指導,進行與家長的合理化溝通 (一)、現狀分析及存在的問題: 1、小學生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分析:(1)其生理特點是生長發迅速,身高增加尤為明顯,同時,獨立生活能力逐漸增強,但器官組織遠不如成人成熟。智力發育在小學階段,人的神經系統發育基本完成,分析綜合能力明顯增強,使其行為變得更有目的、更有意識,模仿力極強,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智力發育較學齡前有明顯的進步。但大腦細胞與成人相比,還較脆弱,故過多過久的腦力活動容易引起疲勞,學習缺乏持久性,自我控制能力弱。(2)、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 小學階段是學生個體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在學校里學習知識、接受教育,在認知、情感、意志、性格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變化,在身心發育和內心世界產生了諸多顯著特點:(a )、感知、記憶的特點。他們的感知從無意性、情緒性漸漸向有意性、目的性發展。小學生的記憶最初仍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b)、想像、思維的特點:小學生的想像從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確的方向發展。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觀性。(c)、 情緒、性格的特點:小學生情緒容易沖動,多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破涕為笑」之類的表現時常見到。小學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行為會漸漸形成習慣,性格也就越來越穩定,越來越難以改變了。綜上可以看出,教師和家長應了解小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2、農村「留守學生」的教育現狀分析 農村「留守學生」由於缺乏父母的有效監護、家庭的親情溫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著下列問題: (1)、家庭教育一片空白。為了生活,「留守學生」的父母不得不拚命尋求工作,扔下自己年幼的孩子,家庭教育就成為一片空白。負責監管孩子的爺爺奶奶,根本無法對被監管人——孫子孫女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 2)、學校教育孤立無援。由於「留守學生」的父母外出,往往長輩或代管者監管不力或管理失控,因此這些學生在學校出現問題時,學校難以與家長及時交流溝通,無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農村現在本身就沒有什麼人在家裡,社會教育這個網路比較疏漏,只是學校單方孤軍奮戰。管理要求過嚴時,很容易與學生產生對立,也很容易導致他們逃學和輟學。 (3)、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留守學生」不能很好地受到家庭教育,甚至脫離學校的監管,加之受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貪圖享受、自由散慢,逐漸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況且,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人,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在這個人生重要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導和應有的家庭關愛,再加上受到校外現代媒體如網吧、游戲機室、成人娛樂場所等社會不良信息的影響,極少數人將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問題學生」的現象分析 「問題生」即是指差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差生」背後,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問題家庭」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有30%的「問題學生」來自父母離異或單親家庭,這些孩子往往心理敏感脆弱,要麼是父母都不管孩子,要麼是都爭著給錢嬌慣孩子;第二類是父母忙於做生意或外出工作,把孩子交由祖父母管理;第三類是家庭教育不當,經常訓斥、打罵,造成孩子叛逆心理,或完全相反,溺愛造成孩子貪圖享受,怕苦怕累,二者都表現為厭學。 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

㈥ 寄宿制究竟對孩子好不好對孩子的成長有何壞處

住校,對孩子來說也算是蠻好的呀。因為學校會有制度的能夠約束孩子。對孩子的成長壞處就是,孩子受欺負了,家長也不知道。

㈦ 寄宿制學校的存在問題

隨著大規模「撤點並校」,國內農村寄宿制學校已成農村學校主體。教育部規劃司2011年的數據顯示,全國農村中小學生總體寄宿率達到26.6%,2011年全國農村初中生總體寄宿率達52.88%,廣西初中寄宿率甚至達88.03%。(《中國教育報》2013年9月26日)從分散辦學到集中辦學,固然改善了學校的硬體設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但也帶來了管理上的諸多問題。著名學者楊東平教授此前撰文指出,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低齡寄宿影響兒童身心健康,中西部農村的寄宿制學校學生住宿條件較差,等等,特別是,寄宿制學生長期處於缺乏家庭情感呵護及文化生活的封閉校園環境中,在情感、心理和安全等方面出現多種問題。
現實也表明,作為一種辦學模式,寄宿制學校的有效運行並非僅僅「蓋房子」那樣簡單。由於配套政策及投入銜接不力,許多農村寄宿制學校常掣肘於人員編制不足、經費匱乏、管理薄弱等現實困難,進而帶來的低齡兒童心理健康、學生厭學輟學的問題。無論對於學校還是家庭,寄宿制都意味著經濟成本的增加,這部分成本該如何消化,如何合理分攤,現實中尚需有效探索。
2001年以來,農村義務教育的辦學體制逐步由「三級辦學,(縣鄉)兩級為主」變為「以縣為主」,基層教育管理重心上移意味著管理半徑的擴大,也意味著管理成本的提高。對於基層教育部門而言,進行教學網點撤並,推廣寄宿制學校,顯然符合方便管理的考量。寄宿制學校是否是普適的萬能靈葯尚存疑問。

㈧ 寄宿學校的孩子心理有問題么

寄宿學校的孩子怎麼可能心理有問題,接受學校的孩子的獨立能力更強一些,有更強的自律能力,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選擇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

㈨ 現在很多學校都有「寄宿制」,這對學生來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近些年來,寄宿制私立學校興起,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樣的環境裡面「磨練」。在我接觸的父母中,大都有著這樣的共識:孩子吃點苦好,正好鍛煉他們的自理能力。

那麼,早早地將孩子送去寄宿學校真的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嗎?今天西西就跟大家討論一下「寄宿制」的利弊。

另外,「孩子剛開始住宿就要狠心,過了這一陣就好了」這個想法對孩子的傷害很大。

看過一個12歲寄宿孩子的日記:《想媽媽》,內容是這樣的:

已經是星期三了,我開始想媽媽了,不知道媽媽過得怎麼樣,真想回家看一看呀!有時候上課,心裡想著媽媽,眼淚就不聽話地流出來了,我怎麼也止不住,我想媽媽,眼淚也想媽媽。可是,如果讓別人看見我哭,別人會笑話我的,所以,我就趁衛生間沒有人的時候,趕緊到衛生間去哭。

可以看到,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他們無條件地信任自己的父母,懂事到怕父母擔心自己。這個時候,孩子是很希望聽見父母的回應的,他們對父母的期盼很強烈。而父母這時候的狠心則恰好傷了孩子的心,打破了孩子所有的幻想。

長期寄宿的孩子,潛意識中既害怕被父母拋棄,又對父母有怨恨,所以經常會表現出委屈、拒絕、過度纏綿和不可理喻。

孩子真正屬於父母的時間只有十幾年,如果不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就錯過了生命中許多美妙的時刻。要培養一個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須有這樣的意識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親情是最好的營養品,餐桌是最好的課桌,家是最出色的學校。

㈩ 小學生寄宿好嗎

由於現在小學競爭的加劇,為了孩子上好一點的小學,家長們紛紛給孩子聯繫上寄宿小學。寄宿生多數處於心理成長的關健時期,由於生活環境的改度和生活方式的轉換,很容易造成心理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期望過高導致思想迷惘。當前,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競爭日趨激烈,人們面臨的各種社會思想的沖擊日益增多,這必定對孩子有著潛在的影響。家長一味的灌輸只有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給孩子過早背上沉重的包袱等。再從主觀去看,在學校里教師對培養健全人格的素質教育又缺乏足夠的重視,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成了鑒別教育優劣的唯一標准。這樣一來,勢必出現只重視學習成績和升學率而忽視正面引導,全面發展的思想傾向。長此以往,學生的身心健康必然會受到影響,我們的教育必然會出現滑坡。二是交流缺乏導致性格孤辟。由於寄宿生每個月有25天不能和家長見面,而到了放假回家,又由於家長要上班也不能和自己的孩子很好的溝通,有大多數的學生和家長之間幾乎沒有交流的時間,導致許多的學生和自己的父母之間的共同語言日漸減少,甚至有的學生說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基本不說話。 三是壓力過大導致心理自卑。主要表現在大部分寄宿生,遠離家鄉和親人,成為改變自己、家人甚至家族命運的承擔者,他們總希望自己處處比別人強,比別人好,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過於沉重的壓力使他們自卑、憂慮、沮喪、內向、敏感、易動搖。這種矛盾致使他們的情感、認知心理出現障礙。四是生理變化導致情緒焦慮。小學生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時期,個體心理的發展經歷了童年與少年期的交替關頭,表現為抽象邏輯思維開始佔主要地位,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經常需要具體的直觀的感性經驗的支持。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顯著的發展,但很不成熟,容易產生焦躁不安情緒,他們考慮問題容易絕對化,形成諸如孤獨、壓抑、驕妄、浮躁、責任心薄弱等心理弱點,加上他們意志發展不夠成熟,往往出現沖動行為,有人把這叫做「心理發展的最困難時期」。形成小學寄宿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但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活方式驟變給學生帶來壓力。寄宿本身就是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這種生活方式與以往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學生突然離開了家庭,離開了親人,很容易產生一種自卑感,行為上也表現為孤獨、羞怯。當他們獨自面對問題時,經常產生難以應付的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強心理負擔,束縛自己的手腳。 二是溝通交流減少給學生心理帶來壓力。由於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與子女長期分開,不能有效進行親子交流,會產生「分離性焦慮」,反復如此,孩子易出現情感情緒異常,如憂郁、膽怯、孤僻、優柔寡斷、冷漠,有的孩子會出現心理早熟,感情脆弱,不容易溝通等等。再者由於監護人的教育方法不當,教育思想簡單,孩子寄宿於學校,一般不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一旦孩子有了學習上的問題,他們的態度粗暴,輕則謾罵,重責打、罰,從而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三是現實生活環境給學生心理帶來壓力。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努力奮爭、拼搏、進取已成為大家認同的時代精神。與此同時,競爭帶來了精神上的緊張與疲勞,競爭失利帶來的挫敗感與失落感也給人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對小學生來說,也過早地開始承受社會競爭帶來的各種壓力。考試的競爭、榮譽的競爭、升學的競爭,已經使一部分學生陷入各種競爭壓力所造成的緊張、沮喪等不良情緒之中。再加上學校實行規范管理,處處充滿競爭,壓力多了,從而讓寄宿生會有許多的不適應。建議:一、搭建關愛平台,讓學生開心。配備素質高的保育教師心理指導教師,用較好的生活設施和娛樂設施讓學生能吃得好,玩得歡,睡得香,找到家的感覺。學校要高度重視並認真組織寄宿生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獨立生活能力。二、營造關愛氛圍,讓學生稱心。學校要從學習方面對寄宿生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寄宿生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 三、拓寬溝通渠道,讓學生順心。定期召開幫扶教師、寄宿生、監護人或委託監護人座談會。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使寄宿生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用電話、家訪等指導家長或臨時監護人掌握與學校和兒童溝通的方法技巧,提高與寄宿生溝通的水平。 四、延伸教育領域,讓學生安心。適當增加自我意識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處理學生問題時,總是先充分「尊重」他們的一言一行,了解他們的動機後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培養,從不強迫命令和對他們冷漠。平時注意培養學生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能力,促進他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還注意多關心學生的情感世界,力圖從學生的角度體驗他們的情感,注意培養健康、樂觀的情緒,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閱讀全文

與寄宿制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