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學不必被列為國民教育課程必修課」該怎麼辯論謝謝
這個題,關鍵抄在於對「國民教育課程必修課」這個領域的爭奪上。
再具體些,就是必修課3個字。這是你們不論如何都要誓死爭奪的焦點。
我方必須明確提出一個怎樣的課才應該被列入國民必修課的標准,並按照這個標准來論證,國學是不符合的。
比方說,我方認為,作為普遍意義上的合格的優秀的國民,應當具備XX,XX,XX等素質或能力;顯然,國學不能帶來這些能力或者素質,因而他不是必須的。
對方沒有你們好打。他們主要是打傳統文化這一點。
但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要想國家強盛,與時俱進,吸納先進的科技文化才是不二法門。
當然如果對方跟你們打傳統文化缺失這一點的話,你們也不是很好辦,主要是他們這一點容易獲得觀眾和裁判的強烈共鳴。
當然這正是你們雙方爭奪之處。基本思路應該就是這樣,剩下的看你們的現場能力了。
Ⅱ 現在一個辯論會,我是反方一辯,一辯應該是開頭的作用,題目是國學通俗化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其實復所謂的國學通俗化有點制百家講壇的感覺,就是將原本文藝的國學,與當今社會結合起來,用現在的觀點來看待國學,解讀國學,使得大家都能夠知道和了解。
1、國學本身對應了一種文藝的層次,這也是他的特點,通俗化了以後就會失去了這些特點,也許你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他還是原來的國學嗎,他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那種文藝與藝術,這就是一種損壞,無論你承認與否,暫且不管這種改變是否是好事,但是損壞就是損害。
2、要國學通俗化就必須有人去解讀,但是解讀的過程就會有個人的主觀觀點,甚至於為了出名或者標新立異,有一些看似正確實則不然的解讀,這樣子,大家看到的國學戴上了一個人的主觀思想,而且很有可能是錯誤的思想。古人雲,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利波特,這樣統一起來的思想看起來明白了,但是你又知道有多少其他的東西被拋棄呢。
這場辯論,你們可以站在一個感性的角度去呼籲和保護國學
Ⅲ 辯論賽主持稿 關於國學應不應該列入必修課
應該,但是不應該和語文混為一談。
國學真正的涉及面很廣,有很多語文老師達不到講國學的程度,專人專講。發揚國學,如果是語文課上講國學,就不要把國學列為必修課了
Ⅳ 國學重要還是英語重要學校辯論賽急需。。。。
國學 你是中國人 學國學 繼承傳統 培養古典氣質 增強文化內涵 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Ⅳ 辯論賽:國學有利於傳統文化的發展
一、兩者各自含義和區別:
1、國學: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包括傳統文化的部分—儒學為主題的那部分,而傳統文化則范圍更廣,兩者有交叉。此外國學還包括了相關學術,這是傳統文化沒有的。所以相對來說國學更偏重歷史上的思想文化的學術論著)。「國學」也可以說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當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學術精髓簡稱。由國學衍生出漢學、中國學等,記住國「學」是種「學問」。
具體分類來說,國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大類: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個人認為這是廣義上說的「國學」,可以說和傳統文化差不多)
但一般認為國學是指「傳統國學」(狹義上的),這樣他的分類就會更明確些,以下幾種為主要觀點:
a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
b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
c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我個人比較贊同第二種分法,經史子集那個。就是說國學包含經學(一般特指儒家經典,以十三經最為有名,像是《論語》《易》《爾雅》《說文解字》等)、史學(歷史類著作)、諸子(一般特指春秋戰國時學術流派的代表人物的著作,像是《老子》、《莊子》、《韓非子》等)、文學(歷代文學,某某詩集樂府什麼的)。
此外,國學是相對於西學的一種說法,而傳統文化則是相對於當下文化的一種說法。
2、傳統文化:指在文明演化中形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傳統文化比較偏重文化,而且重視的是民族特質的展示,不想國學注重思想的學術展示)
傳統文化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國學只包括經史子集,側重點在歷史、文學、語言、哲學這些方面,而傳統文化則側重文學、藝術、民間習俗文化等。)
傳統文化的內涵要比國學寬泛得多,整個傳統社會的文化都可以叫作傳統文化。(一般把周秦以降直至清朝最後一個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稱作傳統社會。)而文化應該指一個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及其價值系統,因此廣義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指中國傳統社會中華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和價值系統,其精神學術層面,應該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等。國學則指的是中國固有的學術。現在講國學講得太泛,以至於很多人和傳統文化混了。
其實二者一個是學術,一個是文化,可以這么說,學術是某些文化的總結,文化也可從學術中得到反映,沒必要扣得那麼細。
二、舉例
比如「燈謎」「酒令」一些,民間流傳的習俗都可以稱為「傳統文化」,但是不屬於「狹義國學」(傳統國學)的范疇。
二、國學有利於傳統文化的發展
就一點來說,個人觀點,自己總結的:
現今大量的外來文化傳入,民眾盲目的去跟風,其實沒有弄明白一個問題,外國有他們文化發展的歷史和根基,那些文化脫離了本土到達中國後是沒有根基的,所以必須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樣才有明確的現實意義。這就如龍應台文章中提及的「亂拜祖墳、亂磕頭」現象,所以學習傳統文化意義重大,因為它才是在歷史無數次試驗中最適合我們的。
中國的傳統文化除了在意識形態等等方面保存下來,還在大量國學典籍中得以保留,而這些往往被我們忽視甚至丟棄了。所以學習國學可以讓我們了解一些曾經被我們無理由忽視的一些思想文化層面的東西,讓我們從中窺探到中華文化在傳統歷史發展中是這樣的偉大、這樣的令人自豪。我想這就是有人說的用「國學充實國民文化自信」。
我們要通過學習國學來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接受和認可,這是因為有了這種自信,我們才會更加發揚我們自己的文化,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當下的問題。在我看來中國文化不同源外來文化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唯心」,一切會從人的內在、心、道德這些出發,用內心的自覺去影響自身的行為。在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內心為什麼會時常困惑,時常無助?正是因為我們盲目的重視物質,而忽略了中國這種將就養心的文化,所以學習國學經典,讓我們在浮躁中真正的踏實下來,胸中有了更多的扎實內容,進而更多的思考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對人、社會方方面面的平衡調節意義。這樣就會影響更多人去重視傳統文化,那麼瀕臨小時的某些文化也能因此得以復興。也會在當下的思考下重獲新生。
Ⅵ 辯論賽關於幼兒是否應該學習國學
應該學習國學
1、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寶貴的教人怎樣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益」「凡出言,信為先」......孩子在誦讀這些朗朗上後的語句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
2、開發孩子智力潛能,培養兒童記憶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幼兒時期是寶寶智力和記憶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寶寶如果在這一階段通過學習經典古籍和詩歌,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進行智力和記憶力方面的開發,有實驗表明,通過學誦讀經典,他們的識字能力也會明顯提高,識字量明顯要超過一般的小孩。在學習和朗誦古典文學經典的同時,寶寶也學習了優美經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學到了「語」又學到了「文」,兩者融合為一個整體,為寶寶今後語文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培養了寶寶良好的閱讀意識、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3、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當前,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庭的寵愛,家長的疏忽,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使現在許多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裡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覺;自私狹隘》......而在《弟子規》、《論語》、《孟子》、《道德經》等先賢的著述中的大多經典恰恰是給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
學國學的三大環境1、多播放古典音樂,尤其能開發右腦的音樂,如:《潛腦音樂》、古琴曲等。音樂能讓寶寶心情放鬆,同時更能對國學中的意境有所共鳴。寶寶在輕松的環境下就能體驗到自由,學國學的熱情也就更旺了。2、多布置名畫:可選擇色彩比較亮麗的、庄嚴的、厚重的名畫,多熏陶不同風格的名家風范,這將直接提升孩子的審美標准。名畫不一定要是很貴重的,有時一張韻味十足的畫也是可以的,關鍵是畫的內涵和畫功。欣賞名畫也對孩子的品質和性格發展有著明顯的熏陶作用,可謂多利而無一害。3、多跟孩子一起讀經典。言傳不如身教,如果父母真的認可國學經典的教育價值,那就從自身做起,父母親的興趣也將直接傳遞給孩子,這「內在的環境布置」比外在的環境更重要得多!父母的陪同和支持是對孩子的最重要的鼓勵,父母同時也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指導作用是不可推卸的。這樣的親子活動好處多多,相信能得到孩子們的喜愛,不過,父母要合理安排好時間,萬不能一味追求表面的背誦,而強迫孩子!
給寶寶選擇國學班的注意事項1、考慮國學班的辦學質量和收費家長在為孩子選擇上國學班時,一定要細心考察國學班的辦學質量。盡量選擇那些聲譽好的、影響力大的學校。現在社會上各種辦學機構令人眼花繚亂,其中的辦學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父母要多方打聽,最好親自考察一下,盡量給孩子選擇一個辦學質量好、收費又合理的國學班,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受到好的教育。2、家長自己也要適當學習國學知識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家長在送孩子到國學班學習時,自己也應該了解並熟悉一些國學知識。這樣一來,不僅自己收獲到了新的知識和思想,也可以跟孩子交流互動,促進孩子在學習上的的提高和進步。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自信、獨立、堅強、快樂並勇於承擔責任的人。而這與國學中對人的培養其實是殊途同歸的——中國傳統儒學文化對人的最高要求是「仁、義、禮、智、信」,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才藝培養,報各種培訓班時,要進行客觀分析,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選擇。3、考慮寶寶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家長在給寶寶選擇國學班時一定要考慮寶寶的興趣愛好,有的寶寶對音樂感興趣,那麼可以讓寶寶學習鋼琴或小提琴,有的孩子對繪畫感興趣,那麼就讓他學習畫畫。國學班大多注重對於孩子從小的人格培養和禮儀教育,以及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有好處的。如果孩子對其他方面興趣更濃厚,就要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慎重選擇。不要因為讓孩子上過多的輔導班而帶來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