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教師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21-01-15 14:08:39

1. 請推薦一些適合小學教師閱讀的教育名著,網站也好啊,謝謝

8月9日 09:55 是趙雲也!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史載其「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屬於那種標準的河北漢子。現在很多人受演義和游戲的影響,往往將趙雲視為文武雙全的代表,但其實歷史上真正的趙雲與其說是智勇兼備,不如說他雖然武勇過人,但卻缺乏統帥大軍作戰能力。若將他與同時代的武將相比較,他應該是和典韋、許諸較相像。
趙雲初出山時可以選擇的勢力有兩個,一個是袁紹,一個是公孫瓚。可能是考慮到自己無顯赫的身世背景,況且袁紹手下良將如雲,較難會受重用,於是就率領當地的一些義勇兵投靠了公孫瓚。當然,史書上借他與公孫瓚的交談,將他選擇公孫瓚的動機作了十足的美化。(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在跟隨公孫瓚幾年後,趙雲終於遇上了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劉備。當時寄身於公孫瓚的劉備缺兵少將,對勇猛的趙雲自然是禮遇有加,而趙雲也看中劉備是成大器之人,雙方很快便「情投意合」。不久,趙雲便借口兄喪,離開了公孫瓚,臨行前更是向劉備信誓旦旦的保證:「終不背德也」。果然,劉備轉投袁紹不久,趙雲即到鄴與劉備會合。此時劉備為了取得趙雲的忠誠,又使出他拿手的一套方法,與趙雲「同床眠卧」,以表示對他的無條件信任。受到如此恩寵的趙雲自然對劉備忠心耿耿,當時他奉劉備密令,私下裡招募了數百人。雖然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招募這些人的用意,但以常理推測,這些人應該是作為劉備的秘密警衛隊而存在的,那麼作為這支部隊統領的趙雲,他當時的身份應該是類似於劉備的警衛長之類。
之後趙雲跟著劉備東奔西跑,直到荊州。這期間內他顯然並沒有立下什麼功勞,因為不但史書上缺少他這段時間的活動記載,而且最重要的證據就是趙雲一直沒有受封官職。再然後便是到了趙雲一生中最輝煌的地點——當陽長阪。由於受到曹操精銳騎兵的連夜追擊,劉備在長阪一敗塗地,拋棄嬌妻幼子,獨自與幾個手下倉皇逃竄。史載趙雲此時懷抱後主劉禪,同時還保護著劉禪之母甘夫人,在一片混亂之中將他們平安帶出戰區,並以此功勞受封為牙門將軍。這一段經歷其實是趙雲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段,有很多可以探討的地方。其一,劉備當初逃竄時重臣如徐庶、諸葛亮、張飛等都在身邊,獨獨趙雲卻和劉禪母子在一起,那麼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問題大可打個問號;其二,史書上至此才終於出現趙雲受封官職的記載,而且還是品級很低的牙門將軍,這更進一步應證了在此前趙雲雖然跟隨劉備多年,但始終是毫無功績的推斷。而如果依作者在前面文章中的臆斷,趙雲在劉備集團中多是以警衛長身份立足的話,那麼以上這兩條都可以有較圓滿的解釋。正是因為趙雲警衛長的特殊身份,他才會在長阪之戰中待在後方負責保衛家眷,從而得以保護了劉禪母子,而徐庶、諸葛亮、張飛等應該是作為大本營成員與劉備共同迎敵,而後一同逃亡。作為警衛長,自然不象將領上陣殺敵般容易取得功勞,領受封賞,那麼趙雲多年來沒有官職也是正常的了。
那麼,接下來問題就又擺在我們面前,為何長期以來劉備只是將趙雲作為一介警衛長使用,而不是讓他上陣殺敵?以劉備用人之能,斷無屈才之事,這應該能說明兩點。其一,劉、趙關系密切,正因為對趙雲的信任,劉備才會委以貼身警衛的重職;其二,劉備認為趙雲擅長格鬥而不擅長領兵作戰,故不讓他帶兵。
長阪之後,本書上直接轉到劉備入蜀,而趙雲則被留在荊州,關於趙雲在赤壁大戰以及隨後的荊州攻略戰中的表現如何,隻字未提。倒是裴注所引的趙雲別傳中記載著趙雲在荊州攻略戰後受封偏將軍,領桂陽太守,劉備入蜀時他出任留營司馬,並隨後與張飛一起「橫江截阿斗」。但該別傳以史料而論並不嚴謹,所記載的多是與趙雲相關的逸事,真實性有待商榷。雖然前文有幾處引用了別傳中的記述,但在涉及到趙雲所立功績,受封官職等重大事件上,還是依從本書。
劉備在蜀中的攻略中遇到頑強的抵抗,損失慘重,陷入進退不能的窘境,只得急招諸葛亮率領張飛、趙雲增援,此時趙雲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已經發生了改變,正從單純的貼身警衛而過渡為上陣搏殺的武將。乍看之下,這與文章前面的觀點有所矛盾,但其實不然。一方面,此時劉備已經有了自己的地盤,不再象以前寄人籬下時需要時時刻刻防備他人的暗害;另一方面,赤壁戰後劉備勢力急劇擴充,而身邊舊部下人數太少,新歸附的荊州人士又不放心將兵權交付給他們。相比之下,趙雲的忠誠是毫無疑問的,即使缺乏統兵的能力,但他的武勇始終是影響戰斗結局的一個重大因素。因此,此後趙雲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或領兵作後備,或在他人的指揮下參加戰斗。以入蜀為例,趙雲先是在諸葛亮率領下「溯江西上」,到江州後又領偏師「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避開了與劉璋主力的正面交鋒,始終沒有獨自與劉璋大軍交戰。蜀中平定後,趙雲以援軍之功受封翊軍將軍。
這之後本書上對趙雲的記載又有很長時間的闕如,而趙雲別傳中倒是記載漢中戰役時趙雲與黃忠曾共同作戰,劉備東征伐吳時趙雲被留在江州為劉備後援等事。單以史料而言,趙雲在漢中時遇曹操大軍,在營地被包圍的情況下以「空城計」嚇退曹操一事的真實性相當可疑;而劉備東征前力諫劉備先魏後吳,以至於被劉備留在江州一事則較有可能。
建興元年,劉禪登基後大行封賞,趙雲受封中護軍、征南將軍,永昌亭侯等職銜,不久又晉升為鎮東將軍。這些封賞,應該和當時趙雲在蜀漢集團中的地位密不可分。蜀漢政權的權力其實是在原從集團、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三者之間共同分配的。劉備死後,原從集團中的元老級人物只剩下趙雲一人而已,而新皇帝登基後,為了安定人心,對三個集團的代表進行賞賜也在常理之中。
原從集團的代表人物,趙雲這一特殊的身份在為他帶來了榮譽和地位的同時,也意味著他要捲入復雜的政治斗爭之中。蜀漢軍制,分為內軍和外軍兩種,內軍由皇帝親自統帥,在建興年間,基本上為諸葛亮所掌控;外軍是劉備推行都督制的產物,其代表為駐漢中的魏延以及駐永安的李嚴。趙雲雖然身為鎮東將軍,但他並不屬於外軍之列,沒有都督的官職就是最好的證據。當然,如依本文的一貫論點,趙雲自身缺乏統兵才能,自然不會受封重要的都督職位。以此推論,趙雲應該屬於內軍編制。而這也符合本書記載的「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即與諸葛亮同以內軍將領身份北伐。而正是這次北伐,標志著趙雲在內部權力斗爭中的全面落敗,也意味著他政治生命的結束。
建興六年,諸葛亮北伐,派趙雲、鄧芝領偏師出箕谷,吸引曹真主力,自己率大軍往攻祁山。肩負重任的趙雲在與曹真作戰中失利,被迫據險固守,直到終戰。回成都後,因此過被貶為鎮軍將軍,直至建興七年病逝,再無升遷。這段經歷看似簡單,但其中卻大有可以推敲之處。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是本書所記趙雲第一次獨自領兵與敵人大軍作戰,而所負的責任又相當重大。作為偏師,目的是與曹軍周旋,進可能的拖延其趕赴主戰場的時間,甚至還可以配合主力部隊對敵軍前後夾擊,其意義絕不能小視。就是這么一個關鍵的職位,諸葛亮卻偏偏派給了缺乏統兵經驗與能力的趙雲,這個戰略失誤,不在其誤用馬謖之下。
其實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的表現有很多值得探討之處,不過這不在本文的范圍內,暫且擱置。這次北伐的直接後果,即是以諸葛亮為代表,融合了荊州人士以及新進益州人士的新荊州集團在蜀漢權力架構中站上了頂點,而原從集團和原益州集團逐漸趨向沒落。尤其是原從集團,唯一的元老趙雲從此一蹶不振,不久即病逝,勞苦功高的原從集團也就此消亡。
趙雲雖然在最後幾乎是以一個政治斗爭失敗者的身份病逝的,但他畢竟跟隨劉備多年,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加上曾經於亂軍之中救下劉禪,素為後主感恩。因而在他死後多年,蜀漢滅亡前的景耀四年三月,劉禪終於下詔追謚其為順平侯。這在趙雲別傳記載的劉禪詔書里反映的很明顯:「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姑且不論該詔書的真偽,其中所敘的趙雲得以受謚的原因則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其實,看一下趙雲所受封的謚號就可以大致明白對他所謂的蓋棺定論了:「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也就是說,趙雲獲此殊榮憑借的並不主要是戰功。也正因功績的不著,他才會成為蜀漢最後一批才追謚的宿將。

揪錯 ┆

2. 中小學教師必讀的名著

譏笑工資

天涯受苦人

3.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
柳江縣穿山二中 韋淼
精彩讀錄摘抄:
《愛的教育》
作者:(義大利)亞米契斯
譯者:夏丐尊
推薦版本:灕江出版社,2006年版
(1)親子之愛是人間所有的感情中最神聖的東西.破壞這感情的人,實是世上最不幸的.
(2)你們因為冬天來了歡喜,但不要忘了冬天一到世間,就有許多要凍死的人啊!
(3)將來命運無論怎樣變動,絕不要忘了這少年時代的友誼:從今天就須這樣自誓.
(4)無論在家裡,在學校里,在街上,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是我所居住,我有見聞的住所,必定有各種各樣的人在各種各樣地教我的.
(5)父親曾是我最初的先生,又是我最初的朋友,給我以種種的訓誡,教我種種的事情,平日為我勤勞,有悲苦則瞞住了我,用種種的方法使我用功愉快,生活安樂.
(6)不要把軍隊當做玩具看!這許多充滿力量與希望的青年,為了祖國的緣故,一旦被召集,就預備在國旗之下飲彈而死的啊!
(7)街路是應該尊敬的,一國國民的教育程度可以從街上行人的舉動看出來.如果在街上有不好的樣子,在家裡也必定同樣有不好的樣子.
(8)無論所見的是盲人,是駝背者的小孩,是孤兒,或是棄兒,都要想到此刻我眼前通過的不是別的,是人間的不幸與慈善.
《愛彌兒》
作者:(法)盧梭
譯者:李平漚
推薦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我們栽培草木,使它長成一定的樣子,我們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
(2)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我們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予我們.
(3)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4)當一個婦女不是不給孩子以母親的關心而是過於關心的時候,她也可以從一條相反的道路脫離自然.
(5)在動物中,人是最不宜於過群居的生活的.人要是像羊群似地擠在一起,不久以後就會全部消滅的.
(6)當嬰兒脫離衣胞,開始呼吸的時候,就不要把他裹在比衣胞還包得緊的襁褓里了.
(7)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蠻乾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詳地生活的快樂的凡人還弱.
(8)對孩子們講體力,對成年人講道理,這才是自然的次序:對明智的人是不需要講法律的.
《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
作者:李鎮西
推薦版本: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98年版
(1)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2)我們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明確,但我們的教育痕跡最好淡化,而春雨潤物的德育感染往往比慷慨陳詞的德育說教更為奏效.
(3)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4)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後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5)離開了對"後進學生"的關注與研究,"素質教育"不但是虛假的,而且是虛偽的.
(6)激勵"優生"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
(7)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同時又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學家.
(8)作為班主任,沒有比不了解自己的學生更痛苦的了.
《班主任工作漫談》
作者:魏書生
推薦版本:灕江出版社,2005年版
(1)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
(2)做一名教師容易,但做一名孩子們喜歡的教師卻很難.
(3)管理是班集體的骨架,班級是個小集體,管理工作尤為重要,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頭緒,集體就像一架機器健康而有序地運轉.
(4)我之所以愛教書,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覺得教師從事的是最富有創造性的勞動.
(5)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
(6)用學生心靈深處的能源,照亮學生的精神世界,是最節省能源的方法.
(7)在犯錯誤的學生面前,困難的不是批評,不是指責,更不是數落他的一系列錯誤,而是找出他的錯誤的對立面----長處.
(8)師生之間,有許多感情解釋不清,分辨不清究竟是誰關心了誰.
(9)不要輕易說看透了一個學生,學生不像透明玻璃裝的蒸餾水,一看就透.一看就透的情況是有的,但不多,更多的是被各式各樣的東西包裹著的人.
《成功教育》
作者:劉京海
推薦版本: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作為教師要能激發起學生基本的學習動機,一定要使學生在學習上有一種成功感.
(2)留學與輟學相比,主要是學習成績差引起的,但追究學習成績差的原因,大多是教育不當所導致的.
(3)在普及義務教育的過程中面臨著兩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要使所有學齡兒童少年都受到教育,即普及問題;其次,要使所有入學兒童少年都能夠不斷發展,即提高問題.
(4)教育的本職任務,教師的本質任務,就是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成功者,進而為其成為社會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素質的准備.
(5)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成功的願望,都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取得多方面成功.
(6)我們對於學習困難學生的主要問題的結論是學習困難學生存在著一種失敗者心態,學習內部動力機制發展水平低,即自信心差,學習積極性差.
(7)成功教育在其實踐中,成功地概括出了表現為"低,小,多,快"的操作性的教學原則,即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教學規范與體系.
(8)成功之路是教育的必由之路,成功不必非要失敗來鋪墊,它可以不斷地由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作者:(美)彼得法·聖吉
譯者:郭進隆
推薦版本: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版
(1)系統思考的藝術在於能夠看清復雜而微妙的結構.事實上,以熟習系統思考作為管理修煉,其精義在於當其他人只能看到片片段段的事件而被迫不斷做出反應之際,自己已經能看清全貌,並掌握其中關鍵.
(2)系統思考的關鍵在於看出"杠桿點",亦即可引起結構重要而持久改善的點.一旦找到最佳的杠桿點,便能以小而專注的行動.創造出最大的力量.
(3)集體思維是一種過程,像是一個源源不斷的水流,想法則像是浮在水流表面,而被沖上兩岸的葉子,是那個思維過程所產生的結果.
(4)團體不斷學習的一項可靠指標,是看得到彼此想法之間的沖突.傑出團體內部的沖突,往往具備建設性.
(5)一群富才乾的學習者,未必能夠成為一個學習團體,好比一群有天分的運動員,未必能夠成就一個傑出的運動隊伍一樣.在學習型團體中,人人都在學習如何共同學習.
(6)沒有比"確信"更能扼殺開放.
(7)無法改變生存環境的無力感,或相信有某個人在某個地方遙控我們行動的相法,都會逐漸侵蝕學習的誘因;相反的,如果我們知道命運是操在自己的手中,我們就會努力不斷地學習和應變.
(8)沒有人控制,並不意謂沒有控制存在.事實上,所有健康的組織體都有控制的流程,然而,它們是分散的流程,不是集中在任何一位權威決策者手上.
(9)在學習型組織中,需要學習的是寬容,因為犯錯本身的懲罰已經足夠了.
《動機與人格》
作者:(美)馬斯洛
譯者:許金聲等
推薦版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1)人對愛或尊重的需要和對真理的需要完全一樣,是"神聖的"
(2)興趣反映並表現了性格和人格.
(3)科學過去不是,現在不是,並且也不可能是絕對客觀的,科學不可能完全獨立於人類的價值.
(4)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短暫的時間外,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態.
(5)挫傷不重要的慾望不會導致心理疾病後果,但挫傷根本上重要的需要卻肯定會導致這種後果.因此,任何一種心理發病理論都必須一種合理的動機理論為基礎.
(6)一個愛的需要在其生命早期得滿足的成年人,在安全,歸屬以及愛的滿足方面,比一般人更加獨立.
(7)任何需要的滿足,只要是真正的滿足,也就是對其基本需要而不是對其神經病需要或虛假需要的滿足,有助於決定性格的形成.
(8)健康人並不在表面上引人注目,他們不著奇裝異服,風度和行為也不異常,他們有的是內在的自由.
(9)自由選擇的局面並不一定適合於普通成年人,它只適合於未遭損害的人.
(10)人與其他所有動物的重要區別在於:人的需要,偏好和本能的殘余弱而不強,含糊而不明確,有懷疑,猶豫,沖突的餘地;它們極容易被文化,學習以及他人的愛好所窒息,進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給教師的建議》(修訂版)
作者:(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出版: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1)如果一個正常的人沒有在任何一門學科上取得成績,如果他沒有一門自己喜愛的學科,那就說明這樣的學校是很差的.
(2)教師應當培養學生具備的品質:求知的願望,認識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更加豐富.
(3)真正能夠駕馭教育過程的高手,是用學生的眼光來讀教科書的.
(4)思想好比火星兒:一顆火星兒會點燃另一顆火星兒.
(5)學校----首先是書籍.
(6)如果學生在少年時期沒有遇到一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指導者,那他就永遠不能學會真正地思維.
(7)課上,一些東西需要講解透徹,一些東西需要有所保留不必說盡的,這是給學生思維設置的誘餌.
(8)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9)只有在少年時代就懂得了勞動的歡樂,體驗過由於能夠強制自己按預定計劃進行工作的自豪感和滿足感的人,才會珍惜和善於利用空閑的時間.
(10)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種教育現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個階梯.
《和教師的談話》
作者:(前蘇聯)贊科夫
推薦版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
(1)如果班級里能夠創造一種推心置腹地交談思想的氣氛,孩子們就能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展開無拘無束的談話,而教師們以高度的機智引導並且參加到談話里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可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2)教師的虛假威信只能有助於維持班級的表面紀律,使學生在形式上看來是在完成作業.從表面來看,一切順利.然而實際上對學生卻沒有發生深刻的教育影響.
(3)教師既是學生的年長的同志,同時又是他們的導師,無論對集體或者對每一個個別的學生,都時刻不要放鬆自己肩負的指導的責任----這一點正是應當做到的,雖然做來相當困難.
(4)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才能有助於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
(5)教師的義務是要從多方面形成學生的個性.這里是不允許"聽其自然"的,必須把每一個學生所缺少的東西填補上去.
(6)教師對學生的親密關系,表現在他既能形成集體,又能了解每一個學生.
(7)許許多多的觀察告訴我們:兒童對教師給予他們的好感,反應是很靈敏的,他們是會用愛來報答老師的愛的.
(8)為了在教學上取得預想的結果,單是指導學生的腦力活動是不夠的,還必須在他身上樹立起掌握知識的志向,即創造學習的誘因.
(9)追求分數對於掌握知識也會發生不良影響.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學習教材變成了獲取好分數的手段,知識本身對於學生並沒有吸引力.而凡是未經過緊張的腦力活動而獲得的東西,以及沒有和興趣結合起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喪失的.
(10)如果把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壓縮成使學生吃不飽的一份"口糧",那麼這正是學生對學習,對學校喪失興趣的原因之一.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
作者:葉瀾等
推薦版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1)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的精神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
(2)由於教師所面臨的教育對象千差萬別,教師所面臨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態,教師所面向的教育內容千變萬化,因而教師成為特殊形式的藝術家.
(3)教師絕不是照亮別人卻毀滅自己的"蠟燭",而是在照亮別人的過程中也照亮自己前進道路的"火炬"----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創造性的工作所帶來的充實與幸福,獲取人生價值的永存和人格的升華.
(4)教師也不是"苦行僧",而是安貧樂道的積極進取者,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教師從職業活動中創造出知道怎樣生活和怎樣享受人生的年輕一代.
(5)教師具有了敏銳的審美感知,善於從最不顯眼最細微的小事中感受美的魅力,才能進入美的殿堂.這種敏銳的審美感知首先表現為教師對教育對象美的感知.
(6)最可怕的是教師的冷漠,麻木,僵化,教條.毫無情趣的教師不僅令學生乏味,也會導致自身的倦怠乃至生命之火的黯淡.
(7)好的教師不是以僵硬的教條去限制學生,以教師的權威去壓抑課堂,而是把課堂看成是師生有限生命的重要構成,課堂是知識的匯集,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8)只有用創造的態度去對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義上懂得工作的意義和享受工作的歡樂.
(9)合理的,理想的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表現為師生心靈上,情感上的融洽,並不存在誰為誰的利益關系,也沒有誰主誰次的權力不均衡.這種心靈的交往可促使師生產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動效應.
(10)教育過程是教師職業生命經歷的展開,教育過程對知識的活化,教育過程中師生經驗的分享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逐漸成熟,學生的日益進步,都顯現出一種生成的美,動態的美.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作者:肖川
推薦版本:嶽麓書社,2002年版
(1)在教育中,重要的不在於讓學生記住了什麼,重要的是我們所獲得的文化的浸染,精神的陶融和理智的啟悟.
(2)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蒙迷的雙眼帶來澄明,給孱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
(3)完整的愛,健康的愛,理當包括這樣五個要素:了解,尊重,關懷,給予,責任.這五者是一個整體.倘若缺乏了解,愛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夠的尊重,愛就會變為支配與控制;倘若缺乏關懷和給予,愛就是空洞和蒼白的;倘若缺乏責任,愛就是輕薄的.
(4)個人的自由,全面,和諧的發展,才是良好教育應該追求的目標.
(5)用心呵護和極力弘揚批判性的思考力是教育情境中的靈魂.
(6)人性的教育呼喚詩意.教育中如果沒有詩意和激情就沒有召喚和啟示,就沒有美感,沒有情性的陶冶和凈化,沒有靈魂的飛升和投入生活的熱忱.
(7)廣大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需要做到"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
(8)情感教育也是對本能,對直覺,對當下的呼喚,這宛若一朵朵周而復始,次第綻開的玫瑰,在一陣陣閃爍的火紅中,我們那層睡去的心靈,將會因為它的浸潤,慢慢恢復生機和活力,直至幡然悔悟,重現本身.
(9)學校是心靈接觸最微妙的地方,教師需要用心靈去工作,最主要的是教師的精神修養,心性修養.
(10)辦學思想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一個方向問題.方向對了,路再遠,也會有抵達的那一天.
《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
作者:林崇德
推薦版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教師的成功,在於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2)一個班級的班風,在一定程度上是其班主任人格的放大,一個學校的校風是其校長人格的擴展.
(3)教學是一個智育的過程而不是"知育"的過程.
(4)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5)了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6)德育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內容的生命所在.
(7)一位中小學教師不做班主任,就不會嘗到當教師的真正滋味.
(8)一個學生的成才,不僅要依賴於智力因素,而且要依靠非智力因素.
(9)教師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10)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
《教育概論》
作者:葉瀾
推薦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修訂版
(1)控制人口增長的手段很多,發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被認為是長遠起作用的手段.
(2)今日的人口狀況是制約教育發展的因素之一,而今日的教育又是影響明日的人口數量,質量和結構的因素之一.
(3)教育的普遍要求與地方特色的最佳結合,將會使教育在改變自然對人生存的消極影響的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
(4)要教育學生能適應各種環境,要有超越環境和創造更美好未來的追求.
(5)學校教育對受教育者發展的引導意義主要表現在幫助受教育者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上.
(6)若不研究自己作為人的本身,就不可能與他人的心靈溝通,也不可能成為一個能對學生心靈成長產生積極影響的好教師.
(7)人在出生時已具備了由遺傳以及母體獨特環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個體的豐富的一切,而這一切對嬰兒乃至他的人生都有自己的意義.
(8)嬰兒期是個體與周圍環境建立最初聯系的一個時期.人只有具備了這種最初的適應才能生存下去.
(9)兒童在學校中的情感生活是十分值得教育者關注的問題.了解兒童的情感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兒童還不會掩飾自己的情感.
(10)生命階段的獨特決定了不同階段學校教育的獨特;生命階段的連續決定了學校教育不同階段間的連續.
《教育過程》
作者:(美)布魯納
推薦版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1)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
(2)教師應成為知識的傳播者,榜樣和典型人物,為了做到這點,可以靈活地運用種種裝置來支持;這些裝置可以擴大經驗,闡明經驗,並使經驗含有個人意義.
(3)不願或不能表現他自己的直覺能力的教師,要他在學生中鼓勵直覺,就不大能有效.
(4)任何學科都能夠用在智育上是正確的方式,有效地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兒童.
(5)在發展的每個階段,兒童都有他自己的觀察世界和解釋世界的獨特方式.
(6)給任何特定年齡的兒童教某門學科,其任務就是按照這個年齡兒童觀察事物的方式去闡述那門學科的結構.
(7)一個人越是具有學科結構的觀念,就越能毫不疲乏地完成內容充實和時間較長的學習情節.
(8)直覺好的人可能生來有點特殊,但這些特殊情況的效果如何,則有賴於對學科的牢固知識;熟悉學科知識能使直覺有所作為.
(9)兒童的智力發展不是像時鍾裝置那樣,一連串事件相繼出現;它對環境,特別對學校環境的影響,也發出反應.
《老子》(《道德經》)
作者:老子
譯注:饒尚寬
推薦版本:中華書局,2006年版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4)為無為,則無不治.
(5)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8)治大國,若烹小鮮.
(9)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1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1)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12)言有宗,事有君.
(1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14)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美麗的教育》
作者:孫蒲遠
推薦版本:同心出版社,2004年版
(1)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根,做教師就要從當班主任做起.
(2)愛學生不是一種工作方式和方法,而是師德的根本和實質.
(3)淘氣的孩子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他們往往能夠做出一般"好學生"做不出來的"業績".
(4)假如你接了一個一年級新班,在幾天之內就能夠讓這些孩子喜歡上你,喜歡上學,沒有一個哭鬧著要回家的,要媽媽的,那麼這就是你的重大勝利!
(5)就是平時最細微的事情,老師也要想著自己的行為本身就是教育.
(6)有些話是我們非常容易說出口的,卻絕對不可以說出口.
(7)有時候,孩子有理也說不清,特別是低年級孩子.老師不能只從表面現象就判斷一件事情的曲直,不然就可能冤枉孩子.
(8)說孩子笨是對孩子精神上的摧殘,尤其是對學習吃力的孩子,摧殘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9)我認為老師討厭一個學生,對這個孩子,對這個孩子的家庭都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
(10)我認為無論哪個孩子,他的內心世界絕不會是一色的冰天雪地,總會有星星點點的火花可以捕捉,點燃這些火花,便可融化這冰雪世界,煥發起孩子的熱情.
《夢的解析》
作者:(奧地利)弗洛伊德
推薦版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1)潛意識比較喜歡和潛意識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視或剛被打入冷宮(受排擠)的概念攀上關系.
(2)同樣的一個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關聯將有不同的意義.
(3)夢的內容是在於願望的達成,其動機在於某種願望.
(4)夢,並不是空穴來風,不是毫無疑義的,不是荒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識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產物.
(5)每一個夢,其夢的顯意均與最近的經驗有關,而其隱意均與很早以前的經驗有關.
(6)一個人永遠無法確定地說他已將整個夢完完全全地解釋出來.
(7)夢之所以會變得詼諧,多半都是由於表達意念的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往往行不通所致.
(8)我相信意識的願望只有在得到潛意識中相似意願的加強後才能成功地產生夢.
《民主主義與教育》
作者:(美)杜威
推薦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社會群體每一個成員的生和死的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實,決定教育的必要性.
(2)教育和社會生活的關系,正如營養和生殖和生理的生活的關系一樣.
(3)教育乃是一個撫養,培養和教養的過程.
(4)我們從來不是直接地進行教育,而是間接地通過環境進行教育.
(5)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6)教育就是經驗的改造和改組.
(7)智慧所學習的任何事情都是在進行有主動的興趣的活動方面發揮作用的事物.
(8)脫離深思熟慮的行動的知識是死的知識,是毀壞心智的沉重負擔.
(9)地理和歷史是擴大個人直接經驗的意義的兩大學校資源.
(10)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這個原理幾乎在理論上無人不承認,而在實踐中又無人不違反.
《帕夫雷什中學》
作者:(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推薦版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1)教師的教育勞動的獨特之處是,為未來而工作.
(2)只有當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礎之上時,它才會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
(3)學校,只有當它成為孩子過愉快而有趣的生活並努力求取知識和鑽研科學的園地時,才能成為教育的基地.
(4)促使孩子熱愛知識的首要源泉就是教師的,首先是校長的高度知識素養.
(5)教師,這是學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盞,繼而也是主要的一盞指路燈;是他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教會他們尊重科學,文化和教育.
(6)教育藝術在於,不僅要使人的關系,成人的榜樣和言語以及集體里精心保持的種種傳統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質和精神財富----能起到教育作用.
(7)兒童利已主義的根源就在感情教育的欠缺.
(8)盡可能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
(9)最完備的社會教育就是學校----家庭教育.
(10)在兒童周圍創造某種思想上無菌的環境的企圖,只能使孩子的心靈畸形發展.
(11)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
《生命發展階梯----階梯式學習法》
作者:程鴻勛
推薦版本: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
(1)今天普遍存在的一個教育問題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學生的期望和要求的目標又多,又高,而學生自己在學習實踐中形成,生成的目標很少,達到目標的階梯和辦法就更少.
(2)學習是人身體的,知識的,智能的,情感的,精神的,社會的等方面整體生命的自我更新過程.
(3)青少年一定要學會突破,人成長的一個重要規律是努力從某一方面有所突破而帶動全面發展,從而使人更快成長.
(4)人認識自己的優勢,把握自己的優勢,把這些優勢作用於自我發展和社會發展上,這樣的人是高水平的人,是現代化的人.
(5)一個人沒有近期目標,人不勤快;沒有中期目標,人不精神;沒有長遠目標,人無氣勢.
(6)懂學,會學,愛學都是學會學習的重要方面,但核心是會學,是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7)基礎教育要解決的首要任務,就是給學生打好會學習這樣一項奠基性工程.
(8)終身學習把階段性學習擴展到人的終身學習,把單純的學校學習擴展到人存在的所有部門的學習,把少數學生的學習擴展到所有的人學習,把被動的學習發展到主動的學習.
(9)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從學習的細節開始,形成自動的行為方式,為終身的發展,為形成健全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10)教育者的激發要轉換和落實在學習者的自我激發上.
《詩人哲學家》
主編:周國平
推薦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沒有哲學的眼光和深度,一個詩人只能是吟花詠月,顧影自憐的淺薄文人.沒有詩的激情和靈性,一個哲學家只能是從事邏輯推理的思維機器.
(2)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
(3)哲學不是智慧本身,而是對智慧的愛.
(4)詩是憂傷的,但寫詩卻是快樂的,哪怕寫的是憂傷的詩.----周國平
(5)若沒有一點兒"狂妄"和"放肆",一個人可以是種種別的意義上的什麼人,卻唯獨不可以是獨辟蹊徑的哲人.----劉東
(6)哲學家一生的活動就是他的思想.----王慶節
(7)人生誠然充滿痛苦,然而,痛苦磨練了意志,激發了生機,解放了心靈.沒有痛苦,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周國平
(8)存在總是存在者的存在,於是,存在進入了時間,或者說,存在乾脆就擺脫不了時間.----王慶節
(9)荒謬的人與荒謬對衡共在,荒謬使他失去了未來的希望和永久的自由,但這恰恰表明他更具有隨意支配行動的自由.----杜小真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
作者:(英)斯賓塞
推薦版本:海峽文

4.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讀後感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讀後感]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這本書中,強調了生活教育理論體系和生活教育,《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讀後感。

陶行知給生活教育下的定義是:「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生活教育的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

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

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為,「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教育;不了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提倡「社會即學校」,就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沖破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讀後感《《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讀後感》。

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釋,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

生活教育教學生做人,提倡的是平民教育,普及教育;

生活教育把智識與品行,思想與行為,課內與課外,做人做事與讀書相聯系;

生活教育重在運用、發明、創造,提倡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

生活教育要求把整個的社會當作學校;

生活教育主張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生活為中心;

生活教育提倡的是開放、發展、創造的教育……

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盡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盡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麼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離陶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5. 求一篇讀教育名著的讀書心得(最好3000字)

你好!
參考文章:
子夜讀後感

茅盾的《子夜》,當初看的時候沒想那麼多,只是有點閑,或者說懶,懶的做別的,就找個大磚頭打發時間,沒想到自己能看進去。

心想著也就十幾頁,頂多幾十頁,就繳槍了,沒想到,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看完了。

《子夜》標志著茅盾的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是我國現代文學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它從一九三一年十月寫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動筆以前,還經歷了一個較長的准備和構思的過程。

(youtheme.cn歡迎您投稿)

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的矛盾和斗爭,是貫串《子夜》全書的主線。環繞這條主線,《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的面貌。1930年5月的一個夜晚,上海灘工業大亨吳蓀甫和吳二小姐芙芳、姑老爺金融財閥杜竹齋正在戴生昌輪船局迎候從老家雙橋鎮避亂而來的吳老太爺。靠《太上感應篇》作精神依託、二十五年不曾跨出書齋半步的吳老太爺,實際上已是一具古老的僵屍,一到上海,資本主義都市的氣息立刻使他風化了。吳老太爺因刺激過度得了腦溢血,當晚就咽了氣。第二天,吳府大辦喪事,各種人物雲集吳家。主人公吳蓀甫因投有巨大資產的家鄉雙橋鎮農民造反,城裡的裕華絲廠工人怠工,顯得很是憂愁。但當他聽到杜竹齋講到金融買辦趙伯韜、尚仲禮要拉他們組織秘密「多頭」公司,搞公債投機時,眼裡馬匕閃出興奮的光彩,丟下喪事立即找趙伯韜談判,心裡構思著一個大計劃:吞下一切中小實業家,成為工業霸主。他和太平洋公司總經理孫吉人、大興煤礦公司總經理王和甫幾番籌劃終於成功,組成了實業界財團「益中信託投資公司」。吳蓀甫在公債投機中得手,「益中」僅花五六萬就吞並了估價30萬的八個廠。吳把匯集的全部資產做起公債來,先做「空頭」,後改做「多頭」。趙伯韜是上海公債市場里的魔王,有美國人撐腰,又和軍政界有聯絡,神通廣大。他要搞金融托拉斯來控制工業資本,並揚言要「直逼到吳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閉!」吳蓀甫既要擴廠搞實業,又要搞公債投機,資金緊缺。杜竹齋又在節骨眼上退出益中。一些儲戶紛紛要求提前取款。為了與趙伯韜斗到底,吳收買趙的情人劉玉英、經紀人韓孟翔做內線。但是閻軍突然全線出動,四天之內要打到濟南,公債猛跌,「多頭」面臨慘敗的威脅。為了轉嫁危機,吳蓀甫下令工人工資按八成扣發,鬧事者以武力鎮壓!工賊屠維岳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濟於事。工潮掀起,吳蓀甫被困在廠內,如驚弓之鳥,狼狽地從後門溜走。為了擺脫煩惱,尋求刺激,吳蓀甫一夥帶上交際花徐曼麗去江上游樂,由於開足馬力,結果撞翻了一條舢板。趙伯韜找上門,揚言要實行全面經濟封鎖。益中終於敗給了西方的「洋行」和東方的「會社」。吳蓀甫感到自己要山窮水盡了。但他還是孤注一擲,要和趙伯韜進行最後的較量,甚至把吳府住宅的地皮都押了出來。「多頭」與「空頭」決戰的時刻到了,趙伯韜掌握了吳蓀甫一夥的底細。吳最後拋出150萬「裁兵」公債,這時如果杜竹齋能加入吳的行列,吳就能取勝,但是杜竹齋趁他們壓價時站到了趙伯韜的一邊,大量扒進。吳蓀甫一敗塗地,准備用手槍自殺,但並未開槍。最後吳蓀甫與少奶奶在子夜的鍾聲里出碼頭避暑去了。

通過上述這些描寫,《子夜》揭示出了作為民族工業資本家的吳蓀甫的兩面的性質:他和帝國主義及其卵翼下的買辦金融資本家之間存在著矛盾,和勞動人民,特別是工人之間也存在著矛盾。在帝國主義統治下,中國民族工業是永遠得不到發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是永遠不可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這是歷史的必然的法則,誰也不能夠改變或者動搖它。當時在有關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散播帝國主義的入侵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占優勢,中國社會性質已是資本主義的反動論調。他們抹煞華洋資本之間的差別,掩蓋帝國主義扼殺中國民族工業這樣一個鐵的事實,企圖用「左」的詞句來反對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達到他們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子夜》關於吳蓀甫這個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刻劃,給了托派這種謬論以有力的回答。

除吳蓀甫外,茅盾在《子夜》中還創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們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狀態都打上了時代和階級的深刻印記。屠維岳是吳蓀甫手下得力的鷹犬。正象作者著意渲染吳蓀甫的才乾和魄力一樣,他也用不少筆墨渲染了屠維岳的「機警、鎮定、膽量」。吳蓀甫不能改變自己的失敗命運,屠維岳的陰謀詭計也終於破壞不了排山倒海的工人運動。越伯韜是美帝國主義所拳養的買辦金融資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產物。他憑借蔣介石的法西斯政權的力量,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具有壓倒吳蓀甫的優勢。他不僅操縱了上海的公債投機市場,而且還一手扼住了民族工業的咽喉。他狡獪、陰狠而剽悍,玩弄女性,荒淫無恥。作品雖然對這個人物的政治社會關系揭示得還不夠充分,但從篇幅不算很多的描寫中,已經淋漓盡致地刻劃與暴露了他的流氓本性。馮雲卿是在土地革命風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他把農民的血汗拿來換取大都會里的「寓公」生活,同時在公債市場上進行投機活動。通過他用自己女兒作「美人計」的一幕丑劇,作品一方面尖銳地揭示了走向滅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階級的無恥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突出地刻劃了趙伯韜的卑鄙的形象。馮雲卿的活動所佔篇幅雖然不多,但卻是全書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如賣身權門、依靠資本家錢袋過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類所謂的「教授」、「詩人」,也都寫得各具有特色。作者曾說,他打算把一九三年的「新儒林外史」「連鎖到現在本書的總結構之內」,這個打算雖然沒有全部實現,但從李玉亭、范博文等人物身上也多少顯示了當時某些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墮落、空虛的精神面貌。

茅盾特別擅長刻劃人物的心理狀態。他不是對它們作靜止的和孤立的分析和描寫,而是在時代生活的激流里,在尖銳的矛盾和沖突里來時行細致、深入的刻繪。他讓吳蓀甫同時在幾條戰線上作戰,讓他不斷處在勝利和失敗的起伏的波瀾里,時而興奮,時而憂慮,時而指揮若定,時而急躁不安。這樣,吳蓀甫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就毫發畢露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杜竹齋的唯利是圖的性格,在公債市場的決戰階段顯得分外清楚。李玉亭兩面討好的豪門清客的心裡,在吳、趙兩家明爭暗鬥最為緊張的時候暴露得格外分明。茅盾還在很多地方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來渲染氣氛,襯託人物情緒的變化,藉以鮮明地顯示人物的性格。他決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他寫景即所以寫人。有時是因情取景,有時是借景寫情,情景交融,文無虛筆。

《子夜》的語言具有簡潔、細膩、生動的特點。它沒有過度歐化的語言,偶爾運用古代成語,也是恰到好處,趣味盎然。人物的語言和敘述者的語言,都能隨故事和人物的性格發展變化而具有不同特色,使讀者能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子夜》的藝術結構是宏偉而謹嚴的。全書共十九章,一、二兩章交待人物,揭示線索;此後十七章,一環扣緊一環,頭緒繁多而又有條不紊,各有描寫重點而又共同服從於全書的中心。第四章寫雙橋鎮農民起義,雖然這條線索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對全書說來使人略有游離的感覺,但它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國農村的面貌,顯示了吳蓀甫與農村封建經濟的密切關系和他對農民起義的勢不兩立的態度,仍然是全書的一個重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組成部分。貫串全書的主線是吳蓀甫和趙伯韜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但與此同時,又或實寫,或虛寫,處處顯示革命力量的蓬勃發展。最後結尾處側面帶出工農紅軍的日益壯大,以此來對照吳蓀甫失敗的命運,指出了中國的真正出路所在。

《子夜》的成功決不是偶然的。同文學史上所有成功的作家一樣,茅盾特別注意於研究人以及人和人的關系。他有廣泛的社會經驗,又力圖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各種現象,揭示其重大的意義,形成作品的主題思想。《子夜》的孕育和產生正是這樣的。茅盾對我國古典小說《水滸》和《儒林外史》特別喜子,又曾廣泛地閱讀外國著名作家的作品。對中外優秀文學遺產,他都能經過咀嚼,消化而加以吸收,取精用宏,「消化了舊藝術品的精髓而創造出新的手法」。這也是《子夜》獲得成功的重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原因之一。

(youtheme.cn歡迎您投稿)

對於工農群眾運動的描寫,在《子夜》中不能算是成功的地方;特別是描寫工人罷工斗爭,缺點更為明顯。作者用了很大篇幅來描寫這方面的斗爭,一方面是想展示作為民族資本家的吳蓀甫和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這種描寫來批判當時「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但是因為正面形象過於單薄無力,不能顯示出革命者英勇斗爭的精神,所以作者的創作企圖未能圓滿地實現。作者後來曾經指出產生這方面缺點的原因:「這一部小說寫的是三個方面:買辦金融資本家,反動的工業資本家,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三者之中,前兩者是直接觀察了其人與其事的,後一者則僅憑『第二手』的材料,——即身與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這樣的題材的來源,就使得這部小說的描寫買辦金融資本家和反動的工業資本家的部分比較生動真實,而描寫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的部分則差的多了。」

《子夜》的產生,正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在反革命文化「圍剿」中邁步前進的時候,它顯示了左翼文學陣營的戰斗實績,從創作上證明了無產階級文學是一種不可戰勝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力量。

子夜》讀後感

《子夜》標志著茅盾的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是我國現代文學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它從一九三一年十月寫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動筆以前,還經歷了一個較長的准備和構思的過程。

(博士教育網www.eboss.com歡迎您投稿)

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的矛盾和斗爭,是貫串《子夜》全書的主線。環繞這條主線,《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的面貌。

《子夜》中的人物就是活動在這樣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上;而且透過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發展,鮮明有力地顯示了整個時代的發展趨向和壯闊波瀾。它以上海為中心,反映了中國社會的全貌;寫的是一九三?年兩個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這些事件里又隱伏著中國社會過去和未來的脈絡。將紛紜復雜而具有重大歷史社會意義的生活現象通過謹嚴宏大的藝術結構表現出來,這是茅盾作為我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最值得重視和學習的地方。

在吳蓀甫這個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作家縝密的藝術構思和卓越的創作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作家筆下的工業資本家吳蓀甫,不是庸碌卑瑣的人物。他曾經熱心於發展故鄉雙橋鎮的實業,打算以一個發電廠為基礎建築起他的「雙橋王國」來。但是僅僅十萬人口的雙橋鎮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發展中國的民族工業。他的「目的是發展企業,增加煙囪的數目,擴大銷售的市場」。他有這樣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謂企業家」全部打倒,「把企業拿到他的鐵腕里來」。不僅這樣,他還知道如果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發展民族工業,首先需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國家象個國家,政府象個政府」。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視著企業上的利害關系而外,還「用一隻眼睛望著政治」。他具有游歷歐美得來的管理現代工業的知識,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夠煽起別人勃勃的事業雄心,願意和他合作。但是吳蓀甫這個工業界的騎士卻是生不逢辰的。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紀的歐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帝國主義侵略的魔手緊緊扼住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咽喉,因而他的發展民族工業的雄心不能不成為一個無法實現的幻想。他不能不過一種「簡直是打仗的生活」,而且是在幾條戰線上同時作戰:他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與美帝國主義的掮客——金融資本家趙伯韜進行勾心鬥角的斗爭;他熄滅不了工廠里風起雲涌的罷工運動;他用盡心機收買過來的許多小廠都成了自己脫不下的「濕布衫」,他和孫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經營的益中信託公司不能不在軍閥混戰、農村破產、工廠生產過剩、趙伯韜的大規模經濟封鎖之下一敗塗地。他們發起組織益中信託公司,時未兩月,「雄圖」已成為泡影。野心勃勃、剛愎自信的吳蓀甫,也只剩下了一條「投降的出路」。通過上述這些描寫,《子夜》揭示出了作為民族工業資本家的吳蓀甫的兩面的性質:他和帝國主義及其卵翼下的買辦金融資本家之間存在著矛盾,和勞動人民,特別是工人之間也存在著矛盾。在帝國主義統治下,中國民族工業是永遠得不到發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是永遠不可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這是歷史的必然的法則,誰也不能夠改變或者動搖它。當時在有關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散播帝國主義的入侵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占優勢,中國社會性質已是資本主義的反動論調。他們抹煞華洋資本之間的差別,掩蓋帝國主義扼殺中國民族工業這樣一個鐵的事實,企圖用「左」的詞句來反對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達到他們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子夜》關於吳蓀甫這個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刻劃,給了托派這種謬論以有力的回答。

《子夜》從多方面的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中來突出吳蓀甫的性格特徵。作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人物,吳蓀甫的性格是一個鮮明的矛盾的統一體。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業立場的義憤」,但另一方面,壓倒他的一切的卻是「個人利害的籌慮」。他是「辦實業」的,他以發展民族工業為己任,他向來反對擁有大資本的杜竹齋一類人專做地皮、金子、公債的買賣;但是他也不能不鑽在瘋狂的公債投機活動里。他希望實現他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理想,盼望國民黨反蔣派與地方軍閥的聯盟「北方擴大會議」的軍事行動趕快成功,然而當北方的軍事進展不利於他的公債活動的時候,他又「惟恐北方的軍事勢力發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強悍,但又不能不表現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先天的軟弱性。他有時果決專斷,有時狐疑惶惑,有時滿懷信心,有時又垂頭喪氣;表面上好象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實質上則是舉措乖張。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統一在吳蓀甫的性格里。

《子夜》不僅從吳蓀甫同趙伯韜在益中信託公司和公債投機市場上的矛盾和斗爭來描寫他的性格和命運,它還寫出了吳蓀甫同農村封建經濟之間的密切聯系和他對農民武裝起義的勢不兩立的態度,而在對待工人運動的態度上,更顯露了他拚命壓榨工人、仇視革命的反動面貌。當他從報紙上知道雙橋鎮被起義農民佔領的時候,「他獰起眼睛望著天空,忽然轉為貧怒:『我恨極了,那班混帳東西!他們干什麼的?有一營人呢,兩架機關槍!他們都是不開殺戒的嗎?嘿!……』」字里行間彷彿傳出了他的咬牙切齒的聲音。他也有時不滿意國民黨反動政府,那是因為它不能有效地鎮壓革命,「因為他的權力的鐵腕不能直接達到那負責者」。他企圖從工人身上挽回因外貨傾銷和軍閥混戰所造成的企業的不振,想吸盡工人血汗彌補他在投機市場上所受到的損失,他利用工賊、特務和反動軍警破壞工人罷工運動。這些地方,作品成功地揭示了一個仇視勞動人民、喝血自肥的反動工業資本家的形象。作品還從吳蓀甫的家庭生活和周圍人物的描寫烘托出了資產階級由貪心和利慾所形成的冷酷無情的靈魂。他無法抗拒歷史的必然法則為他安排下的失敗的命運。他只能用偽裝的鎮靜來掩飾內心的惶懼和不安,從來不讓人家看見他也有苦悶沮喪的時候,即使是他的妻子林佩瑤。他依靠強烈的刺激來暫忘「那叫他們抖到骨髓里的時局前途的暗淡和私人事業的危機」,只能用「死的跳舞」來排遣失敗時的苦痛,並幾乎用自殺來結束自己悲劇性的命運。吳蓀甫是我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形象。

茅盾特別擅長刻劃人物的心理狀態。他不是對它們作靜止的和孤立的分析和描寫,而是在時代生活的激流里,在尖銳的矛盾和沖突里來時行細致、深入的刻繪。他讓吳蓀甫同時在幾條戰線上作戰,讓他不斷處在勝利和失敗的起伏的波瀾里,時而興奮,時而憂慮,時而指揮若定,時而急躁不安。這樣,吳蓀甫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就毫發畢露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杜竹齋的唯利是圖的性格,在公債市場的決戰階段顯得分外清楚。李玉亭兩面討好的豪門清客的心裡,在吳、趙兩家明爭暗鬥最為緊張的時候暴露得格外分明。茅盾還在很多地方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來渲染氣氛,襯託人物情緒的變化,藉以鮮明地顯示人物的性格。他決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他寫景即所以寫人。有時是因情取景,有時是借景寫情,情景交融,文無虛筆。

《子夜》的語言具有簡潔、細膩、生動的特點。它沒有過度歐化的語言,偶爾運用古代成語,也是恰到好處,趣味盎然。人物的語言和敘述者的語言,都能隨故事和人物的性格發展變化而具有不同特色,使讀者能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對於工農群眾運動的描寫,在《子夜》中不能算是成功的地方;特別是描寫工人罷工斗爭,缺點更為明顯。作者用了很大篇幅來描寫這方面的斗爭,一方面是想展示作為民族資本家的吳蓀甫和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這種描寫來批判當時「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但是因為正面形象過於單薄無力,不能顯示出革命者英勇斗爭的精神,所以作者的創作企圖未能圓滿地實現。作者後來曾經指出產生這方面缺點的原因:「這一部小說寫的是三個方面:買辦金融資本家,反動的工業資本家,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三者之中,前兩者是直接觀察了其人與其事的,後一者則僅憑『第二手』的材料,——即身與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這樣的題材的來源,就使得這部小說的描寫買辦金融資本家和反動的工業資本家的部分比較生動真實,而描寫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的部分則差的多了。」

(博士教育網www.eboss.com歡迎您投稿)

《子夜》的產生,正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在反革命文化「圍剿」中邁步前進的時候,它顯示了左翼文學陣營的戰斗實績,從創作上證明了無產階級文學是一種不可戰勝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力量。

6. 關於教育名著有哪些求一篇讀後感

小學教育名著讀後感
用假期時間,根據個人的教學情況和面臨的實際問題,拜讀了《優秀是教育出來的》以及《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等學術作品。讀完之後頓覺收益匪淺,在這些書中,作者力圖將學生如何學習以及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管理課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給教育工作者,使我們能更易於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發展趨勢,有效地形成和學生的互動,共同成長。

在研讀《創造教育奇跡的55個細節》一書時,作者多次強調了學生的優秀是教育出來的,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於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好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作者可謂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們在討論一個個教學管理中常會遇到的問題,細致地幫助每一位閱讀者從問題入手剖析平時的管理。一遍通讀,彷彿也在經歷著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過程。試問自己的工作中有沒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來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閱讀中,發現原來在面對同樣問題時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開拓了新的思路,使原來覺得無從下手解決的問題處理起來也有章可循。

不僅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為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將這些教育的細微之處羅列出清單,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幫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實際上,我們在教育的課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教師如何處理這些事件,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到師生關系。《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一書特色鮮明,描述了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規律,幫助教師整合各種經驗,在課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決策,成為優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處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意識的教學」,需要對教育心理學原理有更清醒,透徹的認識,明智地運用於實踐,改善教學。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淺出,倡導教師在大多數時候應當著眼於學生個體本身的差異,試圖從學生自身尋找教育的切入點,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教育問題。特別是作者對特殊學生群體的深入研究,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只有幫助營造適宜於特殊學生的教育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一書通讀,「用愛團結集體,用策略組織課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從中收益非淺。

教師通過廣泛的閱讀,拓寬專業知識,獲得深厚的學識和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有助於充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用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和實踐新課程,用更為厚實的文化底蘊來支撐教育教學,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語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人」,才能領略到「教育者的尊嚴」。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
靈武三中 孫利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愛」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蔟繽紛。
一、播下愛的種子
作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滿愛的陽光,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裡,就能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
為了教好每位學生,讓每位家長放心,我認真完成家長拜託的任何事。有時家長出門在外,托我多多關心他們的孩子,我就會在工作之餘找那些孩子聊天,為他們分憂解愁,有時還輔導他們的學習,並定期與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長聯系。雖然有時我也會因為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為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為他們的違紀而心煩,但一想到他們還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剋制自己心中的不滿。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二、澆灌愛的雨露
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希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後的學生。
有個女生叫王芳,她是班上成績比較落後的學生,上課做小動作,作業馬虎、少做甚至不做;下課吵吵鬧鬧,一刻也不停。大家都擔心這孩子畢業不了,有一陣子,她甚至躲在家中不來上學,我心裡很是著急了,好幾次都急匆匆地蹬著自行車趕往她家去勸說。經過了解,我才知道,王芳家境貧寒,她是因為擔心患有眼疾的媽媽在家單挑家務會把身體累垮才丟下功課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王芳那閃動著淚花的雙眸,我的心為這女孩的孝心感動著。在我的百般勸說之下,王芳重又回到了課堂,從此,我對這位敏感的女孩便有了更多的照顧。學校組織春遊了,我第一個捐出50元錢,學生在我的帶動下,紛紛慷慨解囊:一元,兩元,五元,十元……一下就湊滿了數,望著這充滿了同學和老師愛心的一筆錢,王芳激動地流下了晶瑩的淚水。她表示,要以成績來回報關心她的同學和老師。以後,在學習上王芳變得積極、主動了。
當班上許多學生都在家庭陽光雨露的滋潤之下茁壯成長之時,我也了解到,鄒曉靜,這個參加體訓隊,平時在同學眼中是個「野丫頭」的女孩,竟然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中,母親幾年前就離家出走不管她了,父親常酗酒賭博,而哥哥到了成人年齡也還自顧不暇……對於一個女孩來說,平時缺乏太多的家庭關愛,真的太可憐了,所以也就造就了她的性格,以及對學習的無動於衷,數學常掛紅燈,語文馬馬虎虎,英語更不用提……在許多老師眼裡,鄒曉靜可謂無葯可救了。但我沒有放棄她,而是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她:下課了,我主動找她談心;天冷了,提醒她加厚衣服;生病了,親自上門噓寒問暖;鄒曉靜出去比賽了,我堅持等她回來後幫她把落下的課補上,並總不忘用她體育方面的成績鼓勵她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敢於拼搏。在我和同學的照顧下,大家看到了鄒曉靜臉上又出現了純真的笑容,她的成績也在穩步提高。

教育名著讀後感 最近聽同學推薦認真閱讀了卡耐基的經典名著《人性的弱點全集》廣義來說這也算一本教育名著我想他不僅對我們這些未來從事教育行業的同學們有很大益處對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們應該都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人性的弱點」這個提法當時只是隱隱覺得好像是專門講人性的陰暗面的是揭露人性邪惡之處的現在真正讀了這本著作才明白該書真正訴諸的東西通過真正了解人性進而讓自己更加全面做好自己適應社會獲得成功。 先簡要的介紹下本書的作者戴爾·卡耐基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教育家、演講口才藝術家被譽為「成人教育之父」。早在20世紀上半葉當經濟不景氣、不平等、戰爭等惡魔正在磨滅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時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和著作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他同時是20世紀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他一生致力於人性問題的研究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對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進行探索和分折開創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融演講、推銷、為人處世、智能開發於一體的成人教育方式。接受卡耐基的有社會各界人士其中不乏軍政要員甚至包括幾位美國總統。千千萬萬的人從卡耐基的教育中獲益匪淺。 戴爾�6�1卡耐基出生於1888年11月24日逝世於1955年11月1日享年67歲。他一生結過兩次婚。卡耐基上的小學校名很浪漫叫玫瑰園卻非常簡陋只有一間教室。他在學校可不是一個聽話的傢伙。因為調皮搗蛋搞惡作劇他幾次差一點被學校開除。他那雙又寬又大的耳朵是同學們嘲弄的對象。有一次班上一名叫山姆·懷特的大男孩與卡耐基發生了爭吵卡耐基說了幾句很刻薄的話懷特被激怒了便恐嚇道「總有一天我要剪斷你那雙討厭的大耳朵。」他嚇壞了幾個晚上都不敢睡覺害怕在自己進入夢鄉以後被懷特剪掉了耳朵。當卡耐基成名以後仍然沒有忘記山姆�6�1懷特他歸納出了一番人生哲理「要想別人對你友善要想與同事和睦地相處處理好上下級關系那就絕不能去觸動別人心靈的傷疤。」 卡耐基還發現他具有與生俱來的憂郁性格。他曾向朋友傾訴「煩惱伴隨著我的一生。稍大以後更加胡思亂想想自己的衣著、舉止會不會被女孩子取笑擔心沒有女孩子願意嫁給他。但後來他發現他曾經使自己非常擔心的那些事情99都沒有發生。一個如此沒有自信幾乎被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憂慮纏繞的小夥子最終成為給別人自信讓人們樂觀的心理激勵大師這中間需要經歷多少磨礪就可想而知了。 卡耐基16歲時不得不在自家的農場里干更多的活。每天早晨他騎馬進城上學。放學後便急匆匆地騎馬趕回家裡擠牛奶、修剪樹木、收拾殘湯剩飯喂豬�6�7�6�7在學校里瘦弱、蒼白的卡耐基永遠穿著一件破舊而不合身的夾克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有一次上數學課時卡耐基被老師叫到黑板前解答問題他剛走上講台就聽見身後爆發出一陣鬨堂大笑。下課後才明白同學們笑話他的原因班上一名搗蛋鬼坐在他背後在他的破夾克的裂縫處插了一朵玫瑰花還在旁邊貼了一張字條寫著「我愛你瑞德�6�1傑克先生。」在英語中瑞德�6�1傑克與破夾克是諧音詞。卡耐基非常難受。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同學們老是笑話我穿的破衣服我不能集中精力聽課。」媽媽說道「你為什麼不想辦法讓他們因佩服你而尊敬你呢不必傷心今年秋季我一定給你買套新衣服。」 卡耐基在童年時代受到他母親很大影響。母親生性樂觀百折不撓。一次大水災洪水沖出了河堤把農場的所有農作物沖得不見蹤影。父親用絕望的聲音喊道「上帝你為什麼老是和我過不去我什麼時候才能走出困境。」而母親卻十分鎮靜她哼唱著歌將家園重新收拾好。母親對卡耐基寄予厚望一直鼓勵他好好讀書希望他將來做一名傳教士或做一名教員。 1904年卡耐基高中畢業後就讀於密蘇里州華倫斯堡州立師范學院。這時家裡已把農場賣掉遷到學院附近。卡耐基負擔不起市鎮上的生活費用就住在家裡每天騎馬到學校去上課。他是全校600名學生中五六個住不起市鎮的學生之一。他雖然得到全額獎學金但還必須四處打工以彌補學費的不足。卡耐基發現學院辯論會及演說賽非常吸引人優勝者的名字不但廣為人知而且還被視為學院的英雄人物。這是一個成名和成功的最好機會。但他沒有演說的天賦參加了12次比賽屢戰屢敗。三十年後卡耐基談及第一次演說失敗時還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是的雖然我沒有找出舊獵槍和與之相類似的致命東西來但當時我的確想到過自殺�6�7�6�7我那時才認識到自己是很差勁的�6�7�6�7」經歷失敗後卡耐基發奮振作重新挑戰自我。 1906年戴爾·卡耐基一篇以《童年的記憶》為題的演說獲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說家獎。這是他第一次成功嘗試這份講稿至今還存在瓦倫斯堡州立師范學院的校志里。這次獲勝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非同小可的影響。他在後來的回憶中不無自豪地說「我雖然經歷了12次失敗但最後終於贏得了辯論比賽。更為激勵我的是我訓練出來的男學生贏了公眾演說賽女學生也獲得了朗讀比賽的冠軍從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該走怎樣的路了�6�7�6�7」 現在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認真地探討卡耐基的教學課程通過了解卡耐基的生活學習經歷我們應該明白卡耐基自己的經歷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1937年出版的《人性的弱點全集》一夜轟動全球在世界各地至少已譯成58種文字全球總銷量已達九千餘萬冊。擁有四億讀者除《聖經》之外無出其右者穩居成功勵志類圖書榜首。此書之所以暢銷不衰就在於卡耐基先生對人性的深刻認識以及他為根除人性的弱點所開出的有效葯方。正如卡耐基所言「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於他的專業知識而85歸於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 《人性的弱點全集》的架構主要是以心理學為主其中也包括了教育學、哲學、社會學的某些方面這些學問本來就是相通的而卡耐基本人本來就是一位大教育家、心理學家、哲學家這些知識背景為他寫作本書提供了基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我始終認為必須是好書。在這個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多元化、快餐化網路、電視、報刊、雜志信息的來源多種多樣人們再也不是缺乏知識供給而是必須有所選擇。記得20世紀傳播學上有一種很有名的觀點叫做「槍彈論」指的是媒體的信息像槍彈一樣直擊傳播對象這個觀點是為了說明媒體無所不能的傳播作用而現在時代已經不同媒體再也沒有這么強大的作用轉而受眾成為信息選擇的核心。所以面對知識過剩的環境我們必須選擇好書這樣才會在這個競爭快餐時代真正學到東西。 一本好的教育名著是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該書從20世紀發行以來已經風靡一個多世紀究其原因我想最根本的在於該書廣泛而深刻的指導性。教育就應該這樣深刻簡潔而實用。前段時間首屆全國「新語文教學」尖峰論壇在浙江師范大學23幢會議廳舉行開幕式結束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各位優秀教育分批到金華市第一中學以及金華市外國語學校進行模擬教學本人有幸參加。根據兩所學校現場學生們的反饋我發現往往是那些生動幽默、講課深入淺出的老師們更受學生歡迎而有幾位思想深刻但講課晦澀難懂的老師卻受到冷落。同樣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全集》正像一位風趣幽默、講課深入淺出的老師深深的吸引著我書中的很多文字讓我讀著時常會忍不住發笑但是笑完後卻是深深的感悟所以對書中觀點記憶深刻。同時我認為該書具有很強的普遍性這與本書的名字很像 「人性的弱點」這是一個具有普通意義的概念橫向關乎世界上每一個人縱向折射人類文明產生至今所以該書自問世直到現在仍經久不衰這應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卡耐基能寫出這些深刻而簡明的文字這個問題值得深思。記得在「新語文教育」尖峰論壇位於金一中的觀摩課上好多學生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時都體現出該年齡段不該有的成熟他們回答問題的語氣甚至比浙江師范大學好多碩士生導師更顯得更成熟、穩重、開闊看到這種情況我並不驚喜而是感到深深的擔憂。就我個人的認識我覺得人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些學生們往往是沒經過某些階段卻得出超越他們那個階段才能得出的結論。其實他們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盲目、沒有依據、幼稚的盡管他們覺得成熟。這又讓我想起了歷史課本上關於舊中國工業特點的概括「先天不足後天畸形」。當然說這個並不是指責同學們的畸形只是想表明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個過程的這是規律不能盲目跨越得一步一個腳印。而卡耐基能寫出《人性的弱點全集》與其人生閱歷、知識儲備以及個人修養是密不可分的。就像19世紀西方最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一樣他也是做過醫生有過很多實踐並不斷總結摸索才最終創立「精神分析學」由此寫出的「性學三論」成為西方電影電視中關於「性」的主流指導思想。 由此我又想到中國與西方做學問的差別。中國當代正蔓延著強烈的學術腐敗我當事人的個人原因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環境因素而這種環境根源於歷史。好多人可能以為中國學術的腐敗是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社會發展、觀念開放才腐敗起來的其實不然。中國當代的學術腐敗與傳統中國人的做事方式以及行為觀念密切相關。從新中國的「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直到現在的論文嚴重抄襲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而在西方實事求是的態度從前面好幾個世紀就開始了這種實事求是處處可見德國的汽車、日本的電子產品、法國的香水這些都是老而彌堅經久不衰的好品牌而反觀中國卻很少有這樣的企業曾令人驕傲的「三鹿奶粉」也是因為質量問題最終黯然收場。學術上大家常常會奇怪為什麼好中國的學者們去了美國就能得諾貝爾獎而在中國就不能得到仔細品味西方與中國做學問的差異很容易得出結論。與之相反平時我們所說的實驗條件以及待遇甚至評委會的不公平其實都不是根本原因。舉個例子中國大學里老師評職稱所需的研究型論文與外國老師們該類論文發表的時間周期相差常常好幾倍中國老師們快得多。但究其論文質量以及其指導作用兩者卻有天壤之別。這很具代表性。 再回到《人性的弱點全集》在通讀全書後我專門把一些經典的觀點和語句摘錄下來整理成電子稿保存了下來。這本書對我的益處卻是很大讀這本書讓我明白自己需要學的還有那麼多讀這本書讓我明白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我們沒有發現但卻一直左右著我們的一些規律明白這些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愚昧的人其實一直不知道愚昧是怎麼回事」讀這本書邊讀會邊感慨為什麼不早點發現這本書呢但同時也明白也許是因為生活中有那樣的經歷我才能更深刻的讀懂裡面的那些觀念太早讀也許體會不到所以這本書其實應該多讀幾遍在不同的年齡段。畢竟作者是在他中年以後有豐富閱歷及感悟後才寫出該書的。

7. 教育名著《 守望教育》 讀後感

[教育名著《 守望教育》 讀後感]

當心用去經營,愛但成了一種守望,教育名著《 守望教育》 讀後感。這幾日讀了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不由質疑:在目前一些領域道德失范,道德願望與行為、道德投入與產出相差甚遠的情況下,怎樣的道德教育才能讓道德律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呢?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體現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復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採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在我們辦公室有四個畢業班的班主任,天天都會交流些各班的大情小事,這個班又有暴力事件了,那個班又小偷小摸了,還有孩子們你情我願已書信往來了,讓人又氣又急之餘,不禁納悶:現在的孩子,倒底怎麼了?臨近畢業了,孩子們似乎更興奮,小狀況不斷。這時,同行們紛紛羨慕起我來:「你們四班真行啊,好像就從沒這些個麻煩啊!你真好運氣喲!」欣慰之餘,我也暗問自己:是啊,這些孩子倒是真很懂事般,從不給我生事。真的是我好運氣嗎?

我不由想起09年10月底那段幾近讓我崩潰的日子:當得知父親疹斷結果時,當雲里霧里地站在講台上時,當極力控制自己的淚給學生解釋一段日子要離開課堂時,我一定沒注意到,一段更深入內心的「人對人的理解」的品德教育已開始了。是的,我幾乎忘了,當時就有好些孩子——內秀心軟的女生、調皮成性的男生,抽泣的、悄悄試淚的……是的,我更不會忘卻,一周後我來到教室,孩子們那詢問關注的眼神,還有那一捧一捧一盒一盒的幸運星,將我的辦公桌堆滿,將我的心堆滿……想到孩子們要畢業,我再也沒請假,將心全放到了孩子們身上,讀後感《教育名著《 守望教育》 讀後感》。

我一定沒留心,這班也調皮的東西,不知什麼時候起,竟學會了察言觀色,只要看到我不開心,就特別的乖巧;竟學會了自己的管理班級,早讀午休安份規范,從不需我到場;竟學會了關心體諒,一張便條、一則日記,讓人溫暖。

現在想來,這一場我的災難,又何嘗不是對這班從蜜糖中長大的孩子的一次很好的品德教育?!從中受益的,不僅是孩子們,還有我這個做老師的。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著的。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而經歷事故,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熏陶。

置身於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應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范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

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寄託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

〔教育名著《 守望教育》 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8. 小學老師必讀哪些教育心理學名著

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夢》(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國古代教育論著選讀》
4,《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蘇]蘇霍姆林斯基著譯 者:蔡汀王義高祖晶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經濟價值》【美】舒爾茨著《教育的經濟價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響現代比較教育類理論]
6,《終身教育引論》[法]保羅 郎格朗《終身教育引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專業必讀書目]
7,《明日之學校》(杜威著,趙祥麟,王承緒編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義與教育》(寫於1916),[美]杜威,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楊漢麟譯,作者英)伯特蘭 羅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愛彌爾》[法]盧梭,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 1978年版
11,《教育過程》(美國,布魯納)邵瑞珍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過程最優化》[蘇]巴班斯基吳文侃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1
13,《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的發展》[美國]羅森塔爾,雅各布森著,唐曉傑,崔允潡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們!你好!》蘇聯,阿莫納什維利著,朱佩榮先生翻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樣 》,《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學校無分數教育三部曲)
15,《學習,別聽學校的》(德國,菲拉 費 畢爾肯比爾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書為德國中小學教師必讀書)
16,《和老師的談話》(贊科夫)[蘇]JI.B.贊科夫著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17,《多元智能》[美國]加德納著,沈致隆譯,新華出版社出版
18,《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英國)斯賓塞著顏真譯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

9. 閱讀名著《愛的教育》讀書匯報心得體會600字

看到這個書名,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在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含義?帶著這個問題,我跟著一名小學生安利柯去探索答案。
《愛的教育》採用了寫日記的方式,把一位名叫安利柯小男孩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寫得淋漓盡致,字里行間都洋溢了他對祖國、父母、長輩、老師和朋友真摯的感情。雖然書中沒有用上任何誇張式的宣傳,詩歌般的贊美,但是卻用上了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把天底下孩子們的喜悅、煩惱、悲傷、痛苦和父母親的絲絲教誨都娓娓訴說著,使得文章更加真實感人。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對愛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認識。
愛,就像空氣,隨時隨地都在我們的身邊,但它也因其無影無形而被我們一一忽略。但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生命。例如父母的愛吧,不用說他們為了我們在外面日夜奔波,單是臨睡前對孩子溫柔地說聲晚安,都是他們對我們深深的愛。當我們陷進困境時,沒有人支持,是父母的愛,使我們勇敢地戰勝困難。讀了《愛的教育》,我認識到了父母那一顆關愛子女的心。安利柯都有一本與父母共同分享的日記本,可是現在許多小學生的日記本上都弄了一把切斷小學生與父母之間心靈溝通的小鎖!作文
愛的種類有很多,有老師的愛,有親人的愛,有長輩的愛……這些愛都給予了我們堅定的信念,讓我們更加堅強的走在人生這條漫長的道路上。
可是,有些同學卻不理解這些愛,把父母的愛當作了煩人的嘮叨,把老師的愛當做討厭的教棍,把長輩的愛當做理所應當的需要……愛,無處不在,但這個世界裡,真實的愛並不多。有多少人會如此關心你、照顧你呢?作文
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些愛,愛很難看到,很難持之以恆地做下去。作為幸福的擁有者,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報答父母、長輩、老師,關愛更多的人,讓愛永遠地傳遞下去!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