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政治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用好互聯網,過健康自主的網路生活
一、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提高小學生網路生活幸福度
網路這把「雙刃劍」在開啟一種全新文化空間的同時,正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廣度影響著小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面對網路的利弊,學校德育應興其利、去其弊,在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一、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提高小學生網路生活幸福度
網路這把「雙刃劍」在開啟一種全新文化空間的同時,正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廣度影響著小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面對網路的利弊,學校德育應興其利、去其弊,在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
1.硬軟環境兩手抓
由於小學生的網路生活場所主要是校園和家庭,因此我們首先做的就是通過著力抓軟環境建設,在教師、學生、家長三者的價值觀中實現兩個轉變,樹立新的網路觀。即網路既不是什麼「天使」,也不是什麼「魔鬼」,它只是人類科學發展的產物,是我們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工具,是師生學習的工具和手段,是我們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的一個方面。只要我們信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恪守我們的道德和修養,牢記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勿忘小學生的品位與特質,就一定能做到文明上網,綠色上網,實現生命的健康成長。有了這樣的科學網路觀,教師和家長就能自覺地、有信心地為學生去營造一個生態的、和諧的網路生活環境,從而實現了從原本禁、堵為主的封閉式教育觀念轉到疏、導為主的開放式教育觀念,從被動「救火」型的教育方式轉到主動預防型的教育方式這兩個轉變。
如果說軟環境建設是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網路生活氛圍,那麼硬環境建設則是讓學生真正體驗網路生活樂趣的實踐基地。因此學校應重點抓好學生網路生活的橋頭堡——「校園網」的建設,學校不但要經常向學生推薦優秀網路,如雛鷹網、科普網、中國兒童網、小精靈兒童網、中國公眾科普網等對青少年兒童有益的網站,日益完善校園學習、德育、休閑等網站資源,而且還要利用校園網路實現學校管理自動化,如建立基於Moodle平台下的年段、班級信息數字化管理,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成績、評語、獎懲記錄、身體發育等各方面成長軌跡在數字化管理系統中保存完好。學校做到班班有電腦,班班有班級管理網頁、學生個人博客,校園大廳、連廊增設數碼信息區的電腦數量,鼓勵學生在課余積極上網進行探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學校分設校級和班級兩級管理員並有計劃地組織培訓,使學生不但能在校園網路資源庫中自由馳騁,還能參與校園網路自主管理,真正成為網路生活的小主人。
2.網路生活法制化
小學生年齡小,心智不夠健全,往往是沖動多於理智,這就意味著家長和教師在進行科學、文明網路生活引領的同時,還需要基本的強制性他律來規范其行為,需要把法制教育與加強管理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法治與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是小學生網路道德形成的基礎和起點,也是小學生網路生活幸福的保障。
學習機制:學校在信息技術課上加強對小學生網路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訓,開展網路小知識競賽、師生辨論,舉辦主頁設計、打字速度比賽等活動,讓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網路知識,掌握網路技術,並懂得利用網路去獲取知識、搜索信息、促進創新。
誠信機制:學校應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學習《青少年網路公約》,宣讀《中國青少年綠色網路宣言》並進行百人橫幅簽字,開展綠色網路夏令營等活動,通過教育激發和喚起學生內心的誠信,學生有了誠信內驅力,加上教師、家長的引導和同伴的提醒督促,就能在網路生活中較好地踐行網路誠信,為網路的健康有序發展盡小網民應盡職責。
監控機制:學校可在校園網上構築信息海關,攔截危害小學生的垃圾信息,建立先進的網路監控技術,利用網路自身先進的技術手段加強網路安全防範;學校還可以通過家校聯動,為學生網路生活建章立制,指導孩子接觸健康網路,現選擇有效信息,共同創建一個有良好監督引導機制的網路教育環境。
評價機制:平時學校通過家校聯合對學生上網行為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疏導、糾正,並建立相應的學生網路生活日常行為評價體系;期末學校可在學生成長手冊——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評價中,把以往「基礎知識」和「操作」兩項評價改成了「網德表現」、「知識掌握」、「操作規范」三項評價,前一項重點由教師、家長、同伴根據學生在學校、家庭的網路生活態度、行為表現進行自評、互評及綜合評議,後兩項則由信息技術教師根據學生日常課堂表現綜合評定。這樣對學生的信息能力綜合素養的評價顯得更科學、合理。
二、加強學校網路德育隊伍建設,提高自身素質和科學引領水平
網路德育隊伍是引領小學生網路生活的骨幹力量,是一支具有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兼備熟練的網路技術的德育工作者隊伍。學校的網路德育隊伍一般由班主任、思品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組成。他們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採取有力的措施,積極控制、凈化信息資源,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網路,有責任地使用網路;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組織各種有益的活動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境,提高對網路善惡是非的判斷能力。
1.網路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提升
學校通過全員培訓及理論知識競賽、實踐操作比賽等途徑,促進教師先進網路技術和自身網路道德素養的提升,從而使德育工作者具備更強的信息技術能力,擁有更高的信息素養。有了這樣一支德才兼備的校園網路德育工作隊伍,就能以身垂範做學生網路生活的領路人。
2.網路德育工作者引領水平提升
在學校網路德育工作這支隊伍中,往往是班主任、思品教師擅長通過集體談話、個別談心、情景創設、行為辨析等方式對學生思想、心理上進行導航,而信息技術教師則側重從網路知識和技能方面對學生教育普及。為了提高網路德育工作者整體的育人水平,學校則更多的強調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融合,並以課題科研論壇的形式促進相互提升,從而能使網路德育工作者從網路中發現更多積極的因素,因勢利導,科學引領學生文明、規范上網,養成良好的網路生活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也能科學指導家長如何家校聯動,創設良好的家庭網路環境,督促孩子在閑暇時間的上網行為,從小培養學生的網路信息素養。
3.網路道德教育走上正軌
學校通過組建校園網路德育隊伍,通過科學、規范地有效培訓和引領,使得原本對學生網路信息素養不夠全面的局面得以徹底改觀。學校把網路道德教育納入學校的德育工作體系,並且藉助網路的先進技術創新德育模式,開辟德育新途徑,打開網路環境下學校德育新局面。學校對網路德育這一塊工作有計劃、有目標,並把班級學生的網路生活日常行為評價考核結果與網路德育隊伍教師引領效績考核掛鉤,這樣明確的工作方向就能極大地調動教師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校園網路道德教育走上正軌。
三、拓展教材隱性資源,開發學校網路德育課程
要上網先養德,這如同駕駛員要上路必須先考駕照一樣的道理,然綜觀現實,小學生觸網年齡在趨向低齡化,而相應的網路道德教育卻呈滯後甚至缺乏現象。為了清掃目前這一德育盲區,學校應在保證原有設置課程不影響的情況下,挖掘整理現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德育資源,研究信息技術課德育滲透策略,同時在德育類課程(品生、品社、班隊、晨間活動等)中充實網路道德素養教育,努力做到了學校網德教育進課堂。
當然,有條件的話,學校可以以「及時到位的德育關懷和正確引導」為口號,自編小學生網路生活引領教材,其內容體系涉及網路精神教育、網路學習教育、網路法紀教育、網路保健教育、網路休閑教育、網路交往教育、網路安全教育、網路禮儀教育、網路誠信教育、網路情感教育、網路語言教育等。這樣,在校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接受較系統的網路生活科學引領。自編的網路德育教材內容應根據小學生不同年齡特點分層落實並逐步完善。
四、建立互聯德育立體網路,增強網路生活引領實效
學校利用互聯網路的快捷性、共享性等優勢,克服傳統德育網路聯系不便,溝通不及時,受時間、空間和人員條件制約、可操作性不強等弊端,使真正的開放式德育立體網路的建立成為可能。
1.建立家長網路學校,利用社區論壇BBS功能,聘請專家或有經驗教師擔任輔導員,定期上網與學生交流,對學生進行心理。
2.開展網路心理輔導,開發BBS功能,利用E-mail開展網路心理輔導。
3.建立網路德育基地,開展網路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網上文明操作參與度,增強實踐體驗,提高德育實效。
4.建立健全學校、年級、班級的三級家長委員會,通過家校、警校、區校文明共建這樣「三位一體」的管理機制,相互協調,形成一個網路化管理整體,從而使學校、家庭周邊的網路環境得到優化。同時我們正在與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合作建設的「校信通」管理平台,利用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通過互聯網和移動通訊工具傳播和交流學生的學習信息、行為規范信息,構築學校與家庭和社區聯系交流的便捷通道,實現對學生的即時監控和信息反饋。
綜上所述,隨著網路信息時代的迅速發展,學校教育將進一步關注小學生的網路生活,研究一種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引領模式,本著科學的態度和人文情懷對小學生進行先進網路文化引領,並通過環境創設、實踐活動等讓小學生加強網路實踐體驗,增強網路德育內省,積極提升本校小學生「網商」,這是學校教育培養小學生網路生活品質的最終目標和歸宿。
『貳』 講座課件初中思品課如何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最好在網路文庫上,
搜一下自己需要的課件。
這里的確不太好說清楚的。
『叄』 想撰寫一篇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滲透的論文,哪有思品教育論文的參考文獻
書店、圖書館、網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品德教育,滲透,教學反思
推薦資源:中國核心期刊,知網,中國期刊網,基維網路
『肆』 想撰寫一篇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滲透的論文,哪有思品教育論文的參考文獻
小學語文第一學段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 2011(38)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學語文的德育滲透 -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 - 2010(1)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 新一代(下半月) - 2010(4) 大陸與香港小學語文教科書道德教育要素比較研究 - 2007 中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的德育途徑 - 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 - 2009(3) 春風化雨潤童心——淺談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點滴體會 - 科教導刊 - 2010(21) 語文教學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淺談 -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 2011, 25(4) 讓德育之花綻放在語文教學中 - 中華少年(教學版) - 2010(12) 有教無痕——小學語文德育"滲透"藝術解析 -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 2010(26) 淺談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的整合 - 中華少年(教學版) - 2011(3)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 2010(9) 如何發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育人因子 - 文教資料 - 2010(35)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 2011(45)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和方法 -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 2008(10)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索 - 廣東教育(教研版) - 2008(2) 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的反思 - 青年文學家 - 2009(14)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無痕滲透 - 教育教學論壇 - 2010(34) 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方面的一些實踐和思考 - 學園 - 2010(2) 讓語文教學揚起思想品德教育的風帆 - 大眾文藝 - 2009(15)內隱性·情感性·形象性--論語文德育的學科個性 - 語文學刊(高教版) - 2005(7) 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與語文德育 -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 2006, 11(4) 試論語文德育的人性化建構 - 2004 簡論戰爭題材的課文與語文德育 - 四川三峽學院學報 - 2000, 16(1) 讓語文融入德育的天空 - 文教資料 - 2008(14) 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語文德育的特點 -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8, 29(1)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德育的思考與實踐 - 2010 潛心悟其神,入境始與親——中國傳統文化視閾下的現代語文德育 - 當代教育論壇 - 2008(15)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也談語文與德育 - 考試周刊 - 2007(32) 小學低年級語文德育的重要作用和實施途徑 - 文教資料 - 2010(31)淺談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 都市家教(下半月) - 2010(6) 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 2010(9) 如何發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育人因子 - 文教資料 - 2010(35) www.lunwen36524.com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和方法 -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 2008(10)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索 - 廣東教育(教研版) - 2008(2) 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的反思 - 青年文學家 - 2009(14) 把思想品德教育統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 - 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 2011(8)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無痕滲透 - 教育教學論壇 - 2010(34) 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方面的一些實踐和思考 - 學園 - 2010(2) 讓語文教學揚起思想品德教育的風帆 - 大眾文藝 - 2009(15)侯冬梅.劉艷芳 淺析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思想滲透教育-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7) 王愛娟 淺談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6)
『伍』 現在家長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是否比小學思品課嚴格
導致孩子學琴不喜歡有很多種原因,
比如:
1、教學方式方法不符合孩子,特別 是專 3—6 歲孩子,他的學習特點、心屬理特點和成人是完全不一
樣的,所以必須用適合他們 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才能讓孩子願意學,喜歡學;
2、最終讓孩子堅持學習鋼琴的必然 是音樂本身,所以我們在讓孩子學鋼琴時,首先必須讓孩子
學會理解音樂、懂得音樂, 而不是學會彈幾首曲子,因為純粹的鋼琴演奏教授是非常枯燥的肌肉
練習,孩子很難堅 持住;
3、還有可能是老師教學方式方法和溝通的問題,如果一個老師不能幫孩子解決問 題,孩子看不
到自己的進步,而且在不斷重復同樣的問題,也會讓孩子對學琴、對自己 失去信心,一樣會讓孩
子學不下去。 我們會根據導致寶貝不願意學的不同原因,幫孩子解決學習興趣的問題。這是很多
家長外面學不下去,選擇音卓的原因,而且很多孩子都可以在音卓重新拾回對音樂和鋼 10 / 22琴
的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陸』 如何在品社課堂中進行學生品德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利用插圖、點化明理、樹立正確的道德觀,運用討論、明白事理、培養道德品質,情境渲染、同伴互助、鞏固道德品質,榜樣示範、自我修煉、提高道德品質,從而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柒』 做一名合格的初中思品課教師要具備哪些素養
一、思想政治素質
作為政治教師,首先要增強信心;堅定意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社會主義的教育方向,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情操。其次要使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質過硬,努力學習革命理論和教育理論,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過硬的政治教師素質是做好教書育人的基礎。有了這些素質,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同祖國的繁榮昌盛和民族的興旺發達聯系起來,產生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教育教學責任感,才能自覺對學生進行前途,理想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革命傳統等教育;讓其做一個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人。
二、道德品質素質中共中央關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發,明確規定了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而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應有更高的要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塑造學生靈魂的政治教師,其道德品質自然就應高於一般的教師。思想政治課教師是學生道德的啟蒙者和設計者,同時也是全民族道德規范的促進者,這就決定了政治教師道德品質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熱愛思想政治課教育,熱愛學生,關心學生,誨人不倦,公正廉潔是教師道德品質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核心。著名教育家凱洛夫說過:「誰要是沒有強烈的感情,就不會具有強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於事業之上。」一名教師,如果不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不願以自身全部的心血、智慧和品質情操去灌輸和培養學生,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其次,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言行一致,率先垂範。這是道德品質修養的重要規范,有位哲人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教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在**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以身作則,表裡如一,才能贏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信任和尊重。
三、文化專業素質
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教師構建復合型知識結構,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努力使自己成為既是通曉專業的「行家」,又是具有廣博知識的「通才」。
首先,要具有精深的專業基礎知識。這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起碼條件。中學政治教師的專業知識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以及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理論等。掌握這些理論要做到「精」「新」結合。所謂「精」,就是要系統、全面、完整地掌握這些理論知識。所謂「新」,就是要正確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去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其次,要具有扎實的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方面的知識,教師只有掌握了教育學,才能懂的教育目的,教學原則,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問題,並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實際選擇切實有效的教學手段,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政治教師掌握心理學知識十分重要的。因為教師要想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就必須對學生心理活動,個性差異和年齡進行分析了解。教師如果不懂得教學規律和方法是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因為教師具有了淵博的知識,只是具備了上好課的前提條件,還必須通曉教學藝術,鑽研教學方法,才能完成教學任務。由此可見,政治教師只有通過勤奮學習,努力鑽研相關學科知識,建立起博大精深的知識結構,才能在當代和未來教育事業中立於不敗之地。
四、業務能力素質
當今教育戰線用人機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已是潮流,不可阻擋。業務能力素質是教師淵博的知識,執教的熱忱得以充分發揮的實際工作本領。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保證。
首先是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常聽學生說,思品課枯燥乏味,沒興趣。這除了教師的教法選擇不當外,與教師的語言表達有直接關系。曾有位教育家說過:如果你想使知識不變成僵化的、靜止的學間,就要把語言變成一個最主要的創造工具。這說明提高政治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增強思想政治課感染力的有效途徑。其次是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現代教學方法的特徵表現為以學為重,以培養能力為重。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妥當,是教師教學才能高低的體現。隨著政治學科內容的調整,考試方式的改革,政治教師必須選擇開放式教學方法,使思品課上得生動、有趣,意味無窮。再次是教研、教改能力。教研教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催化劑。「教而不研則淺」。教學研究可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教而不改則舊」。如果把教研成果,教改成功的實踐上升成為理論,寫成經驗文章,推而廣之,就會產生教育教學的效益。
綜上所述,政治教師的工作能力取決於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取決於教師的文化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素質,而教師的道德品質則是教師工作有無成效的重要因素。願新時期的所有教師都具備這幾個方面的素質,盡快成為教育的「行家」,「能手」。
『捌』 如何利用思品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 在教學中滲透德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發展性的綜合課程。教材從內容上選取了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的,貼進兒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學內容。課堂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學生接受德育教育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因此用好教材中的有關素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品德與社會》課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如在三年級《在集體中成長》單元中,《我們是一個集體》一課,從了解集體的構成、集體的活動以及集體成員間的相互關系三方面著手設計了「我們的班級體」「集體有紀律」「我為班級爭榮譽」三個主題活動。從學生最熟悉的班級,從學生最喜歡聽的故事《嚴守紀律的邱少雲》,從學生自己為班級爭得的榮譽幾方面來說明集體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集體的責任感。《快樂的集體生活》一課,是學生在認識了我們是一個集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組織的活動,為學生的生活增添情趣,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大家都是好朋友》一課,是在認識了「我們是一個集體」「在集體中快樂生活」的基礎上頭,再來介紹同學間的友情,使學生明白同學之間應真誠相待。教材中還有小博士總結的經典的真實的資料以及名人名言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諸如討論、辯論、精讀、表演等靈活多樣的方法對這些加以很好的利用,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從而導行。
二、 在活動中感受德育。
《品德與社會》教科書以學生生活為主線,設置綜合性的活動主題,體現了教科書的生活化和綜合性。本套教科書著重於學生生活的實踐,小至生活習慣的養成,大到體驗地球村多元情懷的培養,都包含在教科書之中。如「我是家裡的小主人」主題設計了在家裡堅持做一件家務的體驗活動。做一件家務並不難,難的是每天堅持做一件家務。自己堅持做一件家務都難,而父母每天所要堅持做的決不只是一件家務,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父母家務勞動的辛苦,從而培養學生對父母辛勞的理解以及自己對家庭的責任心。又如「在生活中消費」主題中設計了通過賣報、賣酒瓶去獲取兩元錢收入的體驗活動;在「在學校工作的人們」主題設計了當一天班主任的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掙錢的不易,做班主任的不易,從而養成不亂花錢,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等良好品質。
三、 在社會實踐中體驗德育。
前面提到社會是萬花筒、赤橙黃綠,五彩繽紛。社會是大舞台,形形色色,包羅萬象。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受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影響的,其中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少年兒童由於認識、知識、經驗等方面的限制,對一些社會行為、社會現象、和社會事物的認識往往出現片面、模糊甚至是錯誤的看法。如何在教學中既「真實反映社會」又能做到積極引導兒童生活呢?在長期的德育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是知、情、意、行的培養過程。簡單說品德的形成過程是在活動和交往的基礎上,不斷積累起新的品質的過程,活動和交往是生活的主要內容。教師應尊重學生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帶領學生從學校到社區再到大社會(祖國和世界),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會,讓他們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去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如開展「垃圾帶來的煩惱」主題活動,教師可通過帶領學生到周邊去調查、參觀、訪問,然後交流匯報等弄清「垃圾從哪裡來」 「垃圾的危害」以及了解「垃圾的處理」,激發學生憎恨垃圾、為消除垃圾而投身環保的情緒體驗,同時陪養學生能用自己學到的方法去處理身邊垃圾的自覺行為。
學生生活在學校、家庭之中,同時也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之中,德育無處不在。願我們廣大的德育工作者攜起手來,利用好各種德育教材,組織開展好各種德育實踐活動,為把我們的下一代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而不懈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