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采訪教育應該怎麼說
教育發展,教師為本。幼兒園教師是幼兒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近年來,為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幼兒教育的需求,同時響應政府多渠道、多形式辦園的要求,民辦幼兒園「應運而生」、發展較快,已成為農村幼兒教育的重要力量。農村民辦園教師隊伍狀況如何?主要存在什麼問題?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2008.10—2009.6月我們課題組對南嶼地區民辦園教師進行了專題調查,並開始了初步的對策研究。 調查對象為南嶼地區的民辦園教師。調查內容包括教師隊伍的基本狀況、對幼教職業的認識情況、教師素質情況及教育教學情況四個部分。調查採用問卷、訪談與觀察相結合的方法。調查問卷由課題組自行編制;調查採取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對南嶼地區的14所農村民辦園發放問卷50份,收回問卷50份,有效問卷50份。訪談對象主要是幼兒園教師和園長。觀察重點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 從調查結果分析 (一)民辦園園長管理素質低,教師學歷低,缺乏教學經驗,教師隊伍不穩定 從對各民辦園園長的訪談調查中發現:民辦園園長普遍只重視經濟利益,而忽視規范幼兒教育和教師管理,且對園內日常業務知之甚少。 調查結果發現 68%的教師年齡在20周歲至25周歲之間,還有28%的教師年齡在25周歲至35周歲之間。所有調查訪談對象中88%學歷為幼教職高,而且80%的教師教齡在5年以下。96%的教師在一線任教,58%的教師曾在2所或2所以上幼兒園任教過。 調查結果表明農村民辦幼兒教師學歷普遍偏低,沒有系統掌握幼兒教育理論,教學經驗比較缺乏,教師隊伍流動性強,這些不便於民辦幼兒園的管理與教學,對農村幼教事業的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二)教學資源不足,教師工作壓力大 從對幼教職業的認識情況調查結果來看:64%的教師希望園所加大對教學用具方面的投入,54%的教師認為自身缺乏專業指導。從調查情況表明教育資源的不足主要是民辦園負責人對園所教育教學環境不夠重視,加之如果投入成本加大,會導致資金回收時間變長,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就變小。 調查中我們還發現44%的教師認為工作壓力大,而這些壓力主要來自於家長的要求。由於孩子是家長的希望寄託,因而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所以幼兒教師能強烈感受到來自家長的壓力;其次才是教學任務給教師的壓力。如何給教師減壓,同時為教育幼兒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教師在職培訓機會少,形式單一,收效低 對幼兒教師素質情況調查,我們調查了教師在業余時間是否看幼教專業書籍、現有條件下提高業務最有效的方法、除了職務培訓外經常外出觀摩學習、是否需要與工作相關的培訓、平均每年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次數等。 調查結果表明,68%的教師在業余時間偶爾看幼教專業書籍,52%的教師認為外出觀摩學習是現有條件下提高業務最有效的方法,46%的教師除了職務培訓外偶爾外出觀摩學習(每學期1-2次),88%的教師認為需要與工作相關的培訓,56%的教師年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次數少於1次。說明大部分教師有較強的專業成長意識和提高自己業務能力的願望。教師在職培訓機會難得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幼教相關部門如教育行政部門每年組織的教師培訓活動很少,且能夠接受教研觀摩學習的教師人數較少;二是民辦園經費緊張,培訓費用難以解決;三是 「工學矛盾」突出,教師很難脫身外出學習。園本培訓是提高幼兒教師水平的重要方式,但由於目前農村民辦幼兒園專業教師匱乏,有經驗的教師欠缺,園本培訓收效不大,且調查中也發現部分幼兒園從未組織過業務學習。 (四)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教學方式落後 對教師教育教學狀況的調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問卷,以了解教師的教育知識和觀念,二是通過對教育現場的觀察及教師訪談,以把握教師的教育行為狀況。調查問卷主要涉及教育觀、教育方法及教學內容的組織。我們著重選擇基本的、比較模糊的問題,以此確定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是否科學。 在教學內容選擇上,70%的教師實際以教材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依據,將教學內容與教材等同,認為教學要「以教材為中心」,忽略了課程目標、幼兒興趣及身心發展水平等在確定課程內容時的重要作用。 在對教育現場的觀察及其後的訪談中,我們發現: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有的教師將自己與「保姆」等同,只關心孩子的吃、喝、拉、撒,重保輕教。教學上,少數教師根本不懂得自己應以什麼角色、什麼方式參與和引導幼兒活動,將自己游離於幼兒活動之外,不能發揮教師應有的作用;有些教師以傳授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忽視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的發展;還有一些教師不能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將學習組織成一個愉快的游戲過程,而是模仿小學教師的上課模式教育幼兒,「小學化」傾向嚴重。在教學材料的使用方面,由於一些教學內容脫離農村幼兒生活,廢物利用有限,給教學帶來困難,也給幼兒園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已開展的對策與部分建議 (一)嚴格民辦園園長資格審核,提高民辦園園長業務水平 要解決民辦園園長普遍只重視經濟利益,而忽視規范幼兒教育和教師管理,且對園內日常業務知之甚少這一種情況,就必須加強對園長的管理。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要嚴格對民辦園園長資格的審查,另一方面,應採取多種培訓形式,不斷提高園長的素質和能力。我們根據調查、訪談情況,已經有計劃地組織幼教現場會、園長經驗交流會,定期組織民辦園園長到公辦園、先進園參觀學習,通過多種形式為她們搭建學習、交流的平台,而且定期組織公辦園園長和骨幹教師到民辦園進行現場指導,促進民辦園園長的專業化成長以及幼兒園的規范化管理。 陶行知先生講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它的校長」。我認為民辦園園長的學識、人品和才能特別重要。利用幼教例會、經驗交流等形式,對園長進行管理經驗、教育思想的培訓,有效提高了園長們的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強了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在管理中,做到自覺遵守教育規律、提高辦園質量,辦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各具特色的民辦幼兒園。 (二)正在進行提高民辦園教師業務能力的培訓 農村民辦園教師隊伍存在年紀輕、教齡短的問題,他們的專業知識與教育教學能力遠不能適應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需要。針對這種問題,中心幼兒園負責指導並組織教研、觀摩活動,把教研活動覆蓋到所有民辦幼兒園。今後我們還將把培訓和教研活動進一步深入和具體化,如組織民辦園教師專業知識培訓,開展定期送教下鄉活動,由中心幼兒園骨幹教師到民辦幼兒園,實行一對一幫扶,對業務技能、教材教法進行輔導,提高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業務能力等。
Ⅱ 幼兒園建構區環境創設的調查研究的訪談提綱怎麼寫
現階段大家都在強調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強幼兒的自主性發展,強調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各地的幼兒園也越來越重視區域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投放。建構區作為幼兒園的常規性區域,對幼兒數學能力和空間智能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結合本班幼兒的活動情況,教師主要從建構區的環境創設方面進行了思考和調整。
一、「建構區」的三次變遷
初期環境:我們的建構區是放在教室的走廊上的。主要投放的材料是木質積木,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利用積木蓋房子、大橋修路等,為了支持幼兒更好地表現搭建題材,我們還為幼兒提供了輔助材料——樹、小汽車、花草等,幼兒基本上會利用拼接、圍合等方法來進行搭建游戲。但是在活動時也出現了問題,就是走廊比較地狹窄,幼兒搭建好的基本一不小心就被走過的小朋友撞倒,而且在講評的時候也不太容易讓幼兒來觀察,所以在中班我們進行了調整。
第一次調整:中班我們將建築區搬到了教室里,自從搬到教室里以後我們明顯感受到孩子積木倒塌的次數變少了,幼兒在游戲時比較定心。為了孩子跪在地上的問題,我們還在建築區鋪上了地墊。但是隨著天氣的逐漸降溫,我們發現孩子脫了鞋進入建築區已經不太適合,而且穿脫也比較地麻煩,我們就把墊子拿掉了。
隨之而來的問題:
①受班級空間的局限,我們發現孩子總是想繼續搭的時候地方不夠了,只能一次次拆掉,一次次地重建。所以我們在思考:是不是可以讓建構區變得更大一些能?
②到了中班我們也為幼兒提供了一些小型建構類材料,讓幼兒利用個體較小的雪花片積木在桌上建構,讓幼兒把作品展示在建築區的窗檯上。但是我們的雪花片取放不是很方便,幼兒要跨過木製積木區才能獲取材料,怎麼辦呢?
第二次調整:
我們的創造性游戲適合區域游戲分開的,那可不可以效仿中6班把點心店和建築區的場地合並起來呢?於是我們把隔著建築區和點心店的桌子搬開,讓兩個地方的空間公用,這樣孩子搭積木的空間就更大了。我們空出了三個窗檯,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課間的時候也能自主選擇小型建構材料進行建構游戲。
問題:幼兒建構的東西多了,都放在窗檯上展示的話下次拼搭的空間就小了,而且窗檯上也放不下那麼多的作品。
第三次調整:針對幼兒的作品展示我們進行了思考怎樣才能即節省空間又能讓幼兒很好的把作品展示出來。我們利用廢舊的箱子做了兩層的櫃子,考慮到作品有高有矮,我們的櫃子也設置了不同的高度,便於幼兒陳列他們的作品。還有我們把幼兒搭的好的作品也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了下來,粘貼在了窗沿便於幼兒觀察、學習別人的作品。
二、幼兒的發展現狀
幼兒能根據喜好和需要選擇合適的游戲材料,基本上能夠掌握簡單的插接技能並接出簡單的造型。能力強的幼兒能夠與同伴合作完成較為復雜的拼搭主題。比如今天一個幼兒自己在搭建的時候,其他人一起幫忙,後來他們討論出要搭個糖果樂園,於是從上午開始他們在課間有空就一起拼搭作品,在下午吃完點心的課間活動中順利完成了他們的作品,收獲了共同搭建的愉快體驗。
Ⅲ 目前,相當一部分幼兒園不同程度地存在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請問有什麼弊端
幼兒園小學化弊端多 近些年來,各地在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同時,積極推進幼兒園教育改革,努力更新教育觀 念,促進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但是,由於應試教育和社會上一些不良宣傳 的影響,當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日益突出,嚴重干擾了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 損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國發〔 2010 〕 41 號)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規范辦園行為,防止和糾正 「小學化」現象,以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通知。 近年來一些幼兒園「小學化」的趨勢愈演愈烈,和我家寶貝一樣大的孩子幼兒園時已經 會背唐詩、寫拼音、說英文了。家長都想讓孩子「搶在起跑線上」 ,那我家寶貝豈不是落後 於他們了?我是不是該給寶貝換一所幼兒園? 近日走訪多家幼兒園發現, 有些民辦園出現簡單搬用小學課程、 教材內容與教學方式, 強調 知識技能灌輸, 減少游戲活動和戶外活動等「小學化」現象。 記者在多家民辦幼兒園的教室 內看到,牆上貼有拼音識字表、加減法計算、英語單詞表等,有些民辦園開設珠心算、奧數 班等課程, 而大部分幼兒園都在大班階段開設了拼音教學環節, 上課方式及教學內容基本接 近小學。某幼兒園的老師透露,她負責教中班,每周布置 2-3 次作業,主要是書寫拼音、筆 畫、數字等。 對於民辦幼兒園 「小學化」 的教育方式, 許多家長表示贊同。 洪家長的孩子今年上幼兒 園大班, 暑假時她幫孩子報了一個拼音班。 她告訴記者, 親戚們的小孩都是提前學習拼音和 加減法,上了小學後成績都比較好。 王小姐也說, 如果不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將來很 難成才,「就是要讓孩子多學點知識,不然上小學就會跟不上課程。」 然而, 部分家長卻反對提前開發小孩的智力。 「小孩讀幼兒園是為了懂禮貌, 養成好的 習慣, 我並不希望孩子這么小就能說英語,懂計算。小孩將來的路還很長, 為什麼 6 歲時花 一個小時就能學會的知識, 非得逼他 3 歲時花 4 個小時來完成呢?」 黃家長對幼兒園 「小學 化」的現象很反感。 壓力之下揠苗助長問題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主要來源於家長的壓力。
Ⅳ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評論
幼兒教育最忌諱「急功近利」
我國正式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以回遊戲為基本活動答,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將游戲確定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濟南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副教授張素玲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幼兒來說,游戲是最有利於其身心發展的實踐形式,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的身心發展有充足的機會。
學者張素玲表示:我堅決不贊成在幼兒園里識字,幼兒園的教育關鍵是要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包括閱讀的興趣、識字的興趣等等,當然個別的孩子確實對認字有特別的興趣,他可能自己就去學,那樣當然可以培養。但如果包括幼兒園、包括家長在內,強迫孩子去學習,讓孩子失去了這種認字的興趣,那麼在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會適得其反的。
對目前家庭教育有小學化傾向的問題,張素玲認為,急功近利是孩子教育的大忌,「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點問題,就著急的不得了。可能有的孩子因為學前沒有太大的認字量,短時間內會有影響,但這不代表你的孩子在三四年級之後還會有影響。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堅持正確的立場,而不要因為別人怎麼樣而變來變去。」
Ⅳ 如何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教育對一個人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是一個人的啟蒙教育——幼兒園教育逐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點。但是,在現代社會崇尚快速化的形勢下,幼兒園教育出現了急功近利的狀況,正在逐步走向「小學化」,這種利用小學教育方式取代幼兒園教育方式的做法違背了事物的發展規律,不僅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而且還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一定的傷害,產生持久的不利影響。
作為幼教工作者,特別是管理者,要清醒地認識到幼兒園教育不僅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健康、科學的教育環境,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還給孩子一個游戲的童年。為此,我們將以規范、嚴謹、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求真務實的實際行動,堅決杜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把快樂還給孩子,讓幼兒教育回歸本位。
Ⅵ 父母對幼兒園小學化的看法
一、何謂「小學化」
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已經是一個十分嚴重十分普遍的問題,在全國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蔓延著,並仍有愈演愈烈之勢。所謂「小學化」傾向是指一些幼兒園為了適應部分家長的錯誤需要,提前對幼兒進行小學教育的不良傾向。在這種錯誤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兒園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紛紛辦起了學前班,甚至有幼兒園在學前班使用小學教材,以滿足家長「讓孩子早識字」的錯誤要求。在這種錯誤作法下,幼兒歡樂的天性被剝奪了。以至於有些專家不得不發出呼籲「把童年還給孩子!」因此,必須克服「小學化傾向」,讓幼兒在自由的空間里獲得最佳的發展。
二、緣何「小學化」
1、應試教育影響
由於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重智育輕德、體、美、勞教育的思想依然很嚴重,導致從小學期就開始過於注重教學質量。一些小學甚至舉行小學一年級入學考試,題目之難,難到考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書寫辨認和二十以內的加減法。
2、家長錯誤心理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家長缺乏幼兒教育的科學發展觀;不能以幼兒為本,不能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培養,更沒有重視教育方法上的統籌兼顧,也沒有以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家長存在誤區是有深刻原因的。一是家長不了解幼兒教育規律,二是家長急功近利心理嚴重,三是家長和幼兒園溝通交流不夠。「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出生那一天,很多家長們就進行賽跑,學什麼都想超前。
有教育專家的調查顯示:很多家長以為早期教育就是讓孩子盡早學習讀、寫、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與讀寫算之類的學習相提並論,認為學習的成績就是教育的效果。於是,孩子們在一歲內開始認字,三歲內開始學外語,不到6歲的孩子85%以上參加各種培訓班,5歲不到就千方百計送去讀一年級。家長的這種心態和行為,致使有些幼兒園以讀、寫、算為幼兒主要活動內容,拿教珠算、漢字、拼音等小學化的東西來吸引孩子入園。有些為了迎合家長的意願或者進入小學考試,必須開設幼兒寫字、算題等。一些民辦幼兒園老師說,他們的幼兒園都讓孩子做到100以內的加減法,會寫很多字,並且說,這些都是家長要求的。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家長只是想讓孩子寫幾個字、多做幾道題。
3、辦園理念問題:一些幼兒園迫於招生壓力,迎合家長心願,同時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辦園理念嚴重落後,園內體育器材、玩具設施十分缺乏,班額過大,師資不足,場地不足,不便於開展游戲活動。
4、師資問題:一些農村轉崗幼師,觀念落後,沿襲舊的學前班教法,因循守舊,同時由於班額大,工作任務重,沒有精力也不願意去很少去開動腦筋為孩子們製作新玩具設計新游戲,很少在寓教於樂上下功夫。一些新上崗的幼師,雖想改革創新卻經驗不夠,能力不足。
三、「小學化」 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學化傾向」對幼兒身體發展有害。幼兒正處於長身體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幼兒如果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並引起心理上的變化,如表情呆板等。過早、過多的規范性學習還能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不良症狀產生。
其次,「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害。過早地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幼兒期的心理發展還不完善,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如果此時強迫幼兒象小學生那樣學習和做許多功課,他們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學習過於吃力,幼兒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情緒,從而會扼殺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再次,「小學化傾向」對幼兒全面發展不利。在幼兒階段進行的小學式教育,其實進行的只是單項智育,由於這種做法只重視單項智育或某種技能的發展,忽視了全面性發展的要求,結果,幼兒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被削弱了,其它發展要求被忽視了,導致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學化傾向」對幼兒未來學習不利。由於一些學前班使用的是小學一年級教材,其教學內容和小學一年級是重復的,在幼兒階段兒童如果學過了小學課本上的知識,他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不用花多大力氣就可以獲得好成績,由於重復教育,使這些兒童養成了不動腦、不思考,生記硬背的不良習慣。當他們進入二年級以後,面對新的學習內容,一下子不能適應,結果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學習跟不上的情況都得以產生。
四、我縣幼教「小學化」現狀
在隨堂觀察和教學比武中發現,我縣幼兒園小學化教學傾向較為嚴重。
1、教學方式「小學化」嚴重:游戲活動、區角活動、戶外活動明顯不夠。大多數幼兒園游樂設施和玩具簡陋,自製教玩具也很少,戶外活動少,幼兒園桌椅擺放都按小學的方式擺放,一桌一椅,始終要求幼兒規規矩矩坐著甚至將雙手背在後面,這就導致幼兒園教學大多以集中教學為主,以教師為教學中心,忽視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幼兒的主要學
Ⅶ 如何看待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
幼兒園還是主要是培養孩子興趣和思考力為主,不要講太多小學的內容,孩子聽不懂也不太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