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
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大幅度大面積不斷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是鞏固「普九」成果,提高義務教育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更是鎮中心學校的核心任務。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課堂教學,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探索大幅度大面積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回顧過去,我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個中心:
長期以來,我們始終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不放鬆,堅持做到「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上好課程」。盡管教師學科不配套,教學設施不健全,但始終本著「因地制宜、盡力而為」的原則以兼職代替專職,以演示實驗代替分組實驗,以校內活動代替社會實踐,確保低層次的課程標准不落空。堅持強化常規教學的過程管理。加強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檢查與督導,加強起始年級和畢業年級的全程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益,真正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2、促進兩個轉變:
一是促進教學思想的轉變。絕大多數教師通過自身長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過去的圍繞考試打轉轉轉變到今天的圍繞素質搞教學,由過去的一門心思講知識轉變到今天的千方百計促發展。
二是促進教學行為的轉變。通過課改,教師有了學生意識和服務意識,由過去的只重視少數轉變到今天的面向全體,由過去的拚命灌輸轉變到今天的啟發誘導,由過去的冷麵訓斥轉變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設三支隊伍:
首先是管理隊伍的建設。通過上級主管部門的選拔和培養,年輕的校長和主任正在不斷成長,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進了我校中小學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
其次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多年以來,我們一直不遺餘力、堅持不懈地通過加強校本培訓、組織繼續教育、鼓勵在職進修和選派外出觀摩等多種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業務素養,從而為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隊伍的建設。以選拔和培養教研組長為切入點,以打造骨幹教師群體為著重點,以課題研究為落腳點,全力編織鎮、校兩級教研網,為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提供組織保障。
4、推進四項改革: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變粗放為集約,重在一個「實」字。注重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注重課堂教學常規管理的規范化要求與教學實情、實效的統一;變壓力為動力,堅持一個「恆」字。課堂教學改革最忌時冷時熱、虎頭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夠穿石,靠的不是別的,靠的是目標專一,靠的是目標專一後的持之以恆。有了這個「恆」,所有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都將變為教師在自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強大動力;變僵化為優化,追求一個「新」字。盡管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提出一套嚴格、統一的具體要求,但在管理和執行的具體過程當中還是盡可能做到因人而異,因情有別。變高耗為高效,落實一個「質」字。實實在在地向每一節課要質量。
○推進課程資源改革。積極主動地開發各種本土課程資源,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地方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例如利用自然條件,開發小種植、小養殖等校本課程。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學科實踐結合起來。把校本課程作為學科教學的一個拓展與延伸,緊密結合學科教學的特點和要求,不斷豐富校本課程的內容。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學生的特長發展結合起來。如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手工等興趣類課程的開發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卓有成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推進師生評價改革。細化教師評價條款,變復雜為簡單,客觀、公正、簡單明了地對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學期的所有工作進行定量描述,減少人為因素,提高評價的公正性、科學性、准確性和權威性。積極推行學生評價的等級制度,淡化分數壁壘,強化等級進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推進教師配備改革。從2005年開始,鎮中心學校每年從鎮初中本部和分部選派了3名青年教師到邊遠的村小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同時將新分配的教師一律安排到邊遠小學工作,這樣不僅有力地加強了邊遠小學的教學力量,更重要的是給邊遠小學帶去了全新的教學理念,無窮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動了邊遠小學課堂教學的全方位改革。
二、思考當前,我校教學工作的主要症結
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雖然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並不顯著的成績,但絲毫掩蓋不了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確實存在的諸多不足和問題。其主要表現為:宏觀上的「牌子不亮,質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艷」。微觀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靈,點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課改經費短缺、管理套路落伍、師資隊伍老化、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落後、三級課程滯後、大眾傳媒渲染和不良風氣影響等。
盡管影響教學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結還是在於我們的教師隊伍以及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1、職業倦怠,漠視問題的存在。在農村絕大多數教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遠的學校,幾乎從來沒有走出去觀摩過、學習過,外面的精彩世界對於他們而言似乎早已不復存在。長期偏安一隅,使得他們的思維逐漸遲鈍,激情逐漸冷卻,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變得熟視無睹。
2、功利之心,泯滅創新的激情。要檢查,就突擊備課、改作業。要統考,就加班加點、滿堂灌。要職評,就拼湊材料,忙突擊。甚至有人戲言:「堂堂課我都到,提到考績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曉,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閉,扼殺碰撞的智慧。許多農村教師早已習慣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學問題與同行展開交流。總覺得與比自己小的討論「沒面子」,與比自己老的討論「沒興趣」,與自己差不多大的討論「沒底氣」。
4、體制滯後,制約質量的提升。由於農村小學七八個教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處抹不開情面,誰也不願去和別人爭那30%的浮工資,校長也因為學校拿不出富裕的經費補充進去,而將浮動放在一邊,久而久之教師的進取心和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的調動,質量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
三、著眼未來,我校教學工作的初步設想
沒有教學就沒有教育,沒有教學就沒有學校。切實做好教學工作是各級各類學校永恆的主題。在未來永無止境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心,始終如一地突出一個核心,千方百計地降低一個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條既符合實際又持續穩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積提高全體學生全面素質地有效途徑。
1、堅持「一個中心」——教學
不管教育怎樣發展,如何改革,教學始終都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今後,我們將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全面推行「321開放性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現3個允許:允許學生插嘴、允許學生爭論、允許學生標新立異;2個鼓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暢所欲言;1個寬容:寬容學生的過錯。抓緊、抓細、抓實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努力做到「計劃制訂嚴實,領導示範落實,骨幹培養扎實,執行方案求實,督查指導務實」。徹底杜絕在督查指導過程中「認認真真搞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的虛假現象。堅信成功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嚴格督導、真誠指導、熱情引導、耐心輔導」。使絕大多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都能做到「六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方法為中介,以能力為目標。實現「六突六不」——突出重難點,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講精練,不以講代練;突出思維訓練,不滿堂灌、滿堂問;突出學法指導,不加重課業負擔;突出教學效益,不搞全面補課;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課堂教學少一點「預設」的剛性,多一點「生成」的彈性。
2、突出「一個核心」——質量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是人民群眾對我們的工作滿意與否的「晴雨表」,事關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們將嘗試建立「生死存亡的風險機制」——加大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力度,逐步推行以崗定人,競爭上崗,以崗定責,以績定薪。適當拉大分配距離,以激勵教師竟崗敬業,自覺提高教學質量,以不負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託,不負人民群眾的殷切希望;「逼師成材的投資機制」——明確規定學校每年5%的預算經費必須足額用於安排教師繼續教育。45歲以下的中小學教師到2010年必須全部達到本、專科學歷,拿到畢業證後學校給予每人一定的的獎勵。所有在職教師每年必須自費訂閱1份教學刊物,每學期必須撰寫不少於1萬字的讀書筆記,向鎮中心校遞交1篇不少於3000字的教學行動研究報告。「客觀公正的激勵機制」——我們將積極創造條件爭取設立「金牛鎮中心學校教育教學獎勵基金」,分設「課程改革成果獎、教學評比新星獎、教學質量進步獎、關愛學困園丁獎、自學成才鼓勵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獎」,以表揚先進,激勵後進,激發教師的專業激情,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3、降低「一個重心」——教研
教學研究重在教學反思,重在教師群體,重在問題解決。過去我們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過於追求標新立異、只圖花哨好看,很少考慮問題的解決。往往勞命傷財,最終卻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償失。今後我們將切實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為抓手,本著「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求真務實精神,在教研課題的選項上就著手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課題選項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把問題當課題。把校本教研與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賦予教學研究強大的生命力。二是階段性研究與成果及時轉化相結合,以細節決定成敗。踏踏實實地做好教學研究成果與教學工作嫁接、教學研究成果向教學實際移植的問題,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課題選項與學校資源相結合,逐漸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課程,努力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的完整體系。在課例研究方面,本著「以課例展示理念,讓理念回歸課堂」的思想,推行「兩段六環」的教研活動方式,即第一階段:備課——說課——議課,第二階段:上課——聽課——評課。使校本教研既植根於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又服務於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從而引領教師專業水平得的提高。
⑵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措施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根基和辦學的生命線,積極深化課程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著力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這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學校制度的健全,和社會、家長、教師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國家為學生提供免費的教科書以來,學生的入學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輟學的學生明顯的減少。但是由於學生家長大多數在外務工,對子女的教育失去了信心,看見子女成績不好,就抱著破罐子破摔
的心理,帶著尚未完成學業的孩子一同打工去了。這樣的現象在農村不勝枚舉,我為這些學生的出走感到十分的惋惜和痛心,同時也為家長的愚昧無知感到萬分的無奈。還有的學生因為班級頻繁的更換老師,對老師上課教育方法的不適應等,使學生產生了厭學或者逃學的心理。
針對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所面臨的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措施去加以改進。個人膚淺認識,僅作參考。
一、學校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做到以制度來約束人
學校管理制度是學校內部的治校之法。因此學校各種制度一經確立,就必須成為全體師生員工必須遵循的行為准則,並具有強制性。在貫徹執行學校管理制度的過程中,規章制度的具體規定與要求的效力,適用於其覆蓋的所有人和事,無論是對學校領導還是對教職工,一視同仁。身教重於言教,學校領導尤其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做維護制度權威性、嚴肅性的典範,因此在規章制度起步實施之時,就要嚴格貫徹執行,決不能網開一面或搞下不為例。學校管理的實施,是長期細致並具有反復性的工作,要採取多種形式加強督促檢查和強化激勵,使各項規章制度的規定和要求落到實處。並不斷完善,使學校制度走向科學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學校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發展教師是關鍵,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堅決貫徹執行《教師法》《職業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確實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採用現代教育管理方法,實行科學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使教師的合法權益得到真正的保證,真正讓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教師隊伍是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就目前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來看,他們獲取信息知識的途徑非常有限,視野極窄。本人認為,應加強以校本教研為主,定期組織教學業務學習,開展集體備課、賽課、聽課、評課活動和課堂小問題研究,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課題研究,參加各種層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並承擔各級教研任務,與其他學校開展送課等教學結對聯誼活動,激勵教師參加學歷提高、技能升級、撰寫論文、製作課件、總結反思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等形式提高業務。
通過請進來,送出去,開展傳、幫、帶活動以及自我反思、同行互助、骨幹引領等途徑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平台,拓寬培養渠道。同時,重視教師的師德、職業教育和心理輔導,加強教師發展性考評,努力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從根本上達到量變和質變,切實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三、繼續加大教育投入
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也是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所在。由於農村貧困面比較大,大部分學校的校園設施還不夠健全。譬如:遠程教育設備在很多農村學校,連基本的辦公室都沒有,多數學校是將辦公室和遠程教育辦公室擠在一起。這樣的現狀在農村學校較為普遍。因此,必須
繼續加大對基層中小學的教育教學經費投入,徹底根除當前校舍破、舊、險的辦學條件,
改變現代化設備落後的現狀,
真正為素質教育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保證。
四、改革考試與考核的評價方法
必須真正改變單一的、靜態的書面考核所取得的成績作為質量檢查的標准,不僅要有知識掌握的評價,而且要有學生人格的評價、認知能力的評價以及心理狀態的評價。
要摒棄陳舊落後的評價制度,
與時俱進,強化教育評價中教師的
服務意識和指導意識,
而不僅僅單一地從學生考試成績上來進行評價考核。因此,教育教學評價考核運用的方式,不僅要有口試、筆試,還應有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來進行評價。
五、抓好學校、社會、家長三維一體的三結合工作
學校要定期召開學生家長會,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事參加,加大學校各種制度在家長中的宣傳力度,
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號召家長每日檢查孩子的作業,幫助孩子弄懂學習內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學生的很多不良行為都是在社會中感染的,因此,學校和家長要呼籲社會各界要做好對各類學生的監督力度,不要讓學生養成各種不良的習慣。比如學生的抽煙習慣的養成,如果社會各界監督得當,沒有人賣煙給未成年人,他們會養成抽煙的習慣嗎?因此要加強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宣傳力度,同時學校、社會、家長要經常聯系,進行溝通,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小學素質教育質量的提高任重道遠
,倍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作為一名身處一線的農村教師,我將按照教育部門的工作要求做好本職工作,同時也希望以上我的點滴挫見能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給大家帶來拋磚引玉的效果。
⑶ 怎樣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質量
近幾年來,由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越來越差,大面積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是當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首要任務。針對造成農村教育現狀的主要因素,我們分析有以下幾點:①從政策方面來說。農村師資嚴重缺編,農村各種教學設備、辦學條件、硬體設施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②從環境方面來說。農村由於經濟基礎差,社會風氣較差,導致意識觀念相對落後,不夠重視學生學習的氛圍,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相對差一些;③從管理方面來說。農村學校將安全工作納入學校工作的首位,對教育教學質量只是隨便提提,毫無章法,且農村學校績效考核相對保守;④從教師方面來說。農村教師的穩定性不足,教師隊伍質量不穩,提高幅度不快,因而形成農村教育教學質量較低;⑤從家長方面來說。農村家長輔導能力、知識水平和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根本不懂得教育管理孩子,或想管理,但鞭長莫及。
找到了造成農村教育教學質量不高的幾個主要原因,我們便能對症下葯,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法,從而快速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切實縮小農村與城區語文教學質量之間的差距,推進城鄉教育統籌發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建議:
1.加大國家投入,傾斜教育政策
加大投入,改善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如增強圖書室的收藏量,保證開放時間;增加教學掛圖,課文朗讀錄音磁帶和錄音機等。傾斜政策,改善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如鼓勵有志青年到農村支教、任教;專家多為農村學校送優質課,進行教改培訓,從而幫助農村教師及時確定哪些課是優質課,那些內容是課堂基本要點;城區優秀老師交流到農村支教,提高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農村老師也通過交流得到了學習的機會。
2.優化教學環境,營造學習氛圍
凈化、美化、綠化——硬環境的建設。人能改變環境,環境也能教育人,校園環境能感化和陶冶學生達成深層次的德育效果,幫助學生把外來的強迫性要求內化為自覺的自我要求;校風、學風、教風——軟環境營造。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將影響著學生終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使學生優良的精神面貌、道德風尚、行為習慣滲透在學校的各方面,表現在校園的每一角落。
3.強化科學管理,凝聚團隊力量
民主科學管理農村學校,重視教材研討,教法更新,積極搞好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作業與批改、認真考試、認真輔導、認真教研「六認真」工作,精心組織團隊活動,創造和諧融洽的氛圍,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整體素養。農村學校還要為老師的學習創造條件,如組織老師進行課件製作培訓,優化課堂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
4.增強教師素質,深化教學改革
農村教師要增加課外閱讀量,積累好詞、好句子,增強個人教育教學素養,做好表率;多帶學生們到處看看,從生活中學知識;要重視學困生的幫輔工作,特別是心理輔導工作。農村教師還應該多反思,多進行教學改革,找到正確的容易被農村學生所接受的教學方法。
5.加強家長培訓,促進學生發展
學校要呼籲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對家長進行培訓,減少留守兒童。作為家長或老師都要多尊重學生,贊賞學生。學校、家庭應該加強督促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校要多與學生家長溝通,鼓勵家長多學習,讓家長關心、重視孩子的學習,更好地輔導孩子,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⑷ 怎樣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
上傳: 楊華林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關鍵,也是辦學水平的體現。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的辦學效益。近幾年來,根據在學校管理和參加檢查工作中所掌握的情況看,目前有許多不利因素制約著我們農村小學教育質量的提升,有的因素還越來越嚴重,使得我們農村小學與城市小學教育質量相比所凸顯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制約農村小學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1、撤點並校所帶來的生員質量不整
農村小學實行撤點並校後,有的村已不再設學校,有的設教學點,從三年級或四年級統一把學生輸送到完全小學,由於各教學點的生源質量不一致,導致輸送到完小的生源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這樣就給教學質量提高帶來較大的麻煩。
2、優秀教師資源的流失
由於交通條件、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村小老師調到鎮邊學校,鎮邊學校教師調進城裡,造成一大批優秀教師流失。這樣使得不少農村小學,尤其是邊遠地區的農村學校剩下幾名本鄉本土的老教師,師資嚴重不足,這樣便形成了制約農村小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之一。
3、留守兒童問題
目前,農村占很大比例的學生家長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或親戚朋友。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親情,缺少父母的嚴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形成,如有的亂買吃的,有的上網打游戲,有的逃學曠課等,造成了一些留守兒童問題生的出現,這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是影響越來越大。
4、學前教育的質量問題
近年來,農村幼兒園紛紛走向市場化,出現了民辦幼兒園,這些幼兒園有的條件簡陋,有的教師素質差。有的幼兒園受利益驅動,小班、中班、大班就一個老師,所有科目都由這名教師「包干」。再加上對幼兒園的管理力度不力,造成了學前教育的質量上不去,也從而影響到農村小學教育的質量。
5、優秀學生的外流問題
由於當今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加之農村學校與縣城小學客觀上相比有明顯的差距,再加上一些民辦小學的興起,這都造成了一大批優秀學生的外流。另外,一部分優生隨父母到外地就讀。如此下去,一些農村學校將因為失去許多優生而影響質量的提高,而教育質量不提高又招不到優秀學生,陷入了惡性循環,使差距會越拉越大。
6、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夠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哪一個環節脫節都會影響到教育質量的提高。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許多家長賺錢的腳步走得更快了,卻無暇顧及孩子們的成長,他們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錢給錢,需要什麼就買什麼,他們對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們的自覺性往往較差,這樣就造成孩子懶散習氣的形成。有的家長對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動輒打罵,更談不上什麼激勵了。因此說,家庭教育的缺失,這已成為我們農村學校提高教育質量的絆腳石了。
7、教師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1)教師職業道德下滑,敬業思想缺乏
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一些教師出現敬業精神淡化,工作責任心退化,教育行為簡單化,師生關系庸俗化,表現在對教育教學不負責,不鑽研業務,對學生也缺乏愛心,工作方法簡單粗暴,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屢見不鮮。
(2)教師的專業素質不夠,創新意識、質量意識不強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學科的綜合性更強了,每位教師只掌握一門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農村學校音、體、美、信息、外語等專業師資特別缺乏,所以許多教師往往要兼帶幾門不同學科的課程。另外,知識信息更新均是日新月異的發生變化,一些教師參與進修培訓、接受再教育的自覺性與積極性不高,造成業務素質與文化素質低下,這樣都妨礙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此外,許多教師質量意識、創新意識也不強,其教育觀念非常滯後。有相當一部分的教師不思進取,教育方法陳舊,更沒有千方百計抓質量的意識,特別是年齡偏大的一些教師,對新課程理念吸收不夠,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哪裡談得上創新呢?這樣教師的專業素養與質量意識、創新意識沒有改觀,教育教學質量就難以真正地提高。
8、教育經費與投入問題
近年來,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有所改善,但由於點多面廣,政府投入有限,這使我們再投入讓學校的發展再上新台階帶來了較大的阻力,這也使得我們農村小學與城市學校教育展現出來的時代教育氣息相距甚遠。
9、教育科研問題
在提倡「科研興校」的今天,我們已感到教育科研是農村學校的薄弱之處。我們許多教師沒有把科研研究與提高質量有效結合起來,往往是為科研而抓科研,為質量而抓質量。另外,我們的教師很少能在教學中發現問題,而最終形成課題的。我們還有許多教師沒有自己研究的課題,每天面對的就是「背、上、改、輔、考」幾個教學程序,因此說科研意識不強,這是制約我們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改善教學質量現狀的實施對策
要改善上述制約因素,從外部環境來說要加快農村小學布局調整步伐、建立留住優秀教師資源的有效機制、多方籌資加大教育投入等;作為學校管理者來說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加強教學管理和師德師風建設,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教學的主線,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找准問題的切入口,解決問題。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我認為應該重點抓好「一個完善、二個加強、三個重視」幾方面的工作。
1.完善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管理好一所學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學校特點的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學校應根據上級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定相應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學校巡課制度》、《考勤制度》、《教研活動制度》等。並把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與學校和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優晉級等掛鉤;充分發揮教學激勵機制的作用,對教學成績優秀、有特殊貢獻的教師及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爭取社會,家長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響和教育學生。
2.兩個加強
(1)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因為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戰場,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課堂效率。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是教學一線的教師應該掌握的新理念。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學生聽。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要充分熟讀教材,合理地創設教學情景,組織、安排學生學習,並注重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自主參與學習,使所有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同時還要提高40分鍾質量關。一是抓教學過程。各學校的負責人要認真抓好備課、上課、輔導、布置與批改作業、課外活動等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規范教學行為;二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意識。提高課堂教學,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意識,抓好教學反思。讓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三是提高教師的教案預設。寫好教案、備好課是課堂優化的前提。老師備課,寫教案都是為了應付檢查,照搬照抄,沒有落到實處。為此,教師備課必須嚴格具備「五備」、「四點」、「兩法」、「兩題」。「五備」:備教材、備教參、備課標、備教輔、備學生。「四點」: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兩法」: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題」: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
(2)加強新教材培訓。
現在基層農村學校的教師,拿到新教材後,不知從何入手。為此,要求縣教研室和鄉鎮教研組,對教師進行新教材知識點和教學技能的指導培訓,使教師們及時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思路和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設計思路,掌握教學內容,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
3、三個重視:即「一活動、二管理、三檢查」。
(1)重視教研活動
建議中心校領導和教研員應分片、分校負責,經常深入基層學校,組織骨幹教師或邀請本縣名師送教下鄉,進入課堂,隨機聽課,了解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氛圍,並做好觀察和記錄,以便指導教師教學。同時,積極開展區域間、校際間和班級間的教研活動,為教師搭建教學經驗交流與合作平台,取長補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重視「教學常規管理」和「師德師風建設」
一是重視「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的常規工作要常抓不懈,中心校領導和教研員應經常下鄉,督促教學常規工作。各小學都要建立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定監控制度,是教師明確工作性質,工作任務和教學方法。年終按照質量考評制度進行考評,提倡多勞多得,杜絕不勞而獲的工作現象。二是重視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師德水平。各學校都應成立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一把手負責制」和「師德責任追究制」,按照「領導當楷模、教師樹形象」的原則在教師中圍繞「如何構建和諧群體」,發展團隊精神,怎樣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怎樣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合格校長等深入開展師德大討論,並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行為十不準》等要求,緊密結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實際,開展師德師風和行為規范的自查自糾活動,切實扎實抓好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維護教師利益。
(3)重視「檢查」
各學校教研組和學科組要結合實際,採取多種形式,認真加強教學常規檢查。一查開學情況。新學期開學時,應檢查教學准備工作和教學秩序、學校開學情況等,匯總信息,掌握情況,並報學校領導。二查教學工作。每學期校領導應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學校,檢查教師們的教學計劃、教案、學生作業、教研活動記錄等,引導教師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指導性建議,為教師改進的教學方法提供科學依據。檢查後要及時進行反饋,填寫檢查表,並將檢查結果與教師工作量化及獎懲掛鉤。同時,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對不同年級、不同層次教師的課都要聽,力求每學年對所有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對青年教師、骨幹教師、教學能力偏弱教師進行重點聽課、跟蹤聽課,體現一定的計劃性、針對性。三查考風考紀。加強對學校考風考紀的監督檢查,嚴格試卷的保密制度,每學期期末的考試,校領導應組織相關人員到各校點進行巡考,就各學校的考試過程進行全面監督檢查。杜絕泄密、舞弊行為的發生,確保統考成績的含金量,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師教績,防止出現平時教書馬馬虎虎,統考作弊一鳴驚人現象的出現,保護教學認真,為人誠實的老師積極性。
總之,全面提高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校內在發展的需要。作為教師,其任重而道遠,特別需要得到奮戰在教育第一線的廣大教師的理解、支持,積極發揮無私奉獻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讓家長放心,學生安心,創人民滿意的教育。
⑸ 如何有效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針對我國農村的基礎教育,國家推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惠農政策,即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村家庭供孩子上學的經濟壓力,同時也給廣大農村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就讀機會,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村山區基礎教育的發展。可是在我國農村一些偏遠的山區,由於受交通、地形、語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長期以來都無法得到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也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行深入探討便十分必要。
1.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現狀
(1)小學教育設施條件差,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因為農村偏遠山區發展緩慢,信息閉塞,村民對教育不重視,再加上沒有過多的資金投入到教育行業,導致小學教育只是勉強地停留在保證教室、黑板和粉筆的階段,對現階段素質教育所需的硬體設備基本是空白狀態,如小學生根本不知道多媒體教學的存在,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1]
(2)無法保證偏遠山區教師的數量和質量。農村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後,信息交流不暢,致使很多教師都不願意去這些地方教書。另外,因為農村偏遠山區人口非常少,適齡上學的孩子更少,就出現了目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學校缺乏生源,教師編制配備不合理的現象,導致我國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質量長期無法提高的局面。
(3)教師教育水平有限,綜合素質不高。農村偏遠山區大多地形復雜,交通不便,離城中心較遠,教師與外界環境接觸的機會不多,再加之農村偏遠山區對教育資金的投入有限,教師無法經常性地參加教育教學的培訓,對教學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及時,長期以來一直使用一套教案,教育方式僵硬。[2]
2.提高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
(1)強化農村山區教師的培訓。從事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工作的教師,因為各種外部因素的限制,無法定期得到相關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的培訓,導致教師自身知識結構體系不完善,教學技能滯後等現象,因此,必須加大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師的培訓力度,盡可能地給他們創造培訓的條件和機會,與城市小學教育教師交流先進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偏遠山區的教學質量。
(2)保證教學過程的規范。我國農村偏遠山區,由於生活條件落後,教師資源有限,教學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現有的教師教學任務相當繁重。因此,要規范山區小學教育的教學過程,合理利用教師資源,通過多種渠道吸引大學生去山區支教,幫助教師做一些輔助工作,使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備課,為山區的教學注入新的力量,給他們帶去新的知識和教學技能。此外,還要保證教師的生活條件,減輕他們生活上的負擔,專注教學,規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3]
(3)全面培養教師崇高的教育理想。農村偏遠山區的教師要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關愛學生,樹立崇高的教育理想,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育山區教師崇高的教育理想,強化教師的道德模範教育,用崇高的教育事業責任心和熱情吸引更多教師,建設一支具備高尚教育思想和崇高道德品質的教師隊伍。另外,盡可能地給山區教學提供自我發展和成長的機會,可以在政策中實行一些獎勵措施或補償,激發教師教育的積極性,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4)保證基礎的教學硬體設施。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先進的教學硬體設施對促進學生學習進步不可或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山區教學質量,加大對教育資金的投入,提高落後的辦學條件,改善山區小學教學缺乏基礎教學設備的局面。可以藉助一些公益活動和城市小學進行合作,保證能夠及時地給山區小學提供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使陳舊的教學硬體得到更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改善農村偏遠山區的教育,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國推出的九年義務教育惠農政策,針對所有的適齡孩子。對農村偏遠山區孩子普及教育是教師應該要盡的義務,教師必須要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享受與城市孩子一樣的學習環境,促進山區孩子身體和心靈的健康成長。只有從多方面做出努力和改善,為山區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的質量才能有所改善。
⑹ 如何解決當下農村小學教育面臨的問題
1、「農村入學兒童減少,學校分布不合理,辦學規模萎縮」的解決建議
a、政府應當把扶持農村小學教育作為扶貧工程的重點,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引進教師資源,提升辦學水準。改善學校的硬體設施,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b、政府引導教育資源整合,撤並學生人數少的學校。合理布局學校位置,做到兼顧周邊村落。有必要的地區可以選擇建設學生宿舍。為邊緣地區學生提供寄宿服務。
c、制定農村小學建設和管理的基本規范,強化農村小學教育的制度管理,確立合格學校基本標准,落實目標管理,大力實施規范化建設,推進教育質量提高,腳踏實地做強教育質量,做好教育形象。
2、「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整體年齡偏大」的解決建議
a、政府加大人才引進教師資源,為農村小學教師隊伍提供新的血液,調整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合理調派教師,為小學培養優秀的師資。補充小學專任音樂、美術、體育等教師。
b、提高教師工資福利,改善教學基礎設施,豐富教師業餘生活。按時發放按量發放教師工資。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對「油條」教師進行處罰。
c、加強教師德育建設,真正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摒棄舊俗的教育模式,促進教師教學方式改革,開設完整素質教育課程。
3、「小學辦學條件差,城鄉差異明顯」的解決建議
a、政府應當均衡城鄉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預算,稍微向農村小學傾斜。重點建設小學教舍等基礎設施,添置教學設備,完善體育設施。
b、學校應當積極尋求突破,尋求社會幫助,改善學校環境。學校支出透明化,讓每一分錢花得在位置,發揮其最大作用。
4、「家庭教育制約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的解決建議
a、針對當前家庭、農村社區和學校之間缺乏有機的合作與溝通狀況,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區和學校聯動的運作機制: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培養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學校要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會應建立農產鄰里管護網,做到每個留守兒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社區的關懷;家庭、村委會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了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從制度上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網,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
b、盡可能調整好家長外出方式,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父母之間最好留一個在家照顧和監護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與影響氣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雙方都出去打工,首要問題就是選定好監護人。監護人最好是比較有文化、有責任感、能監督和指導自己孩子的親朋好友,既不要嬌慣孩子,也不要讓子女干過多的家務、農活,保證子女充分的學習時間。如是祖輩監護,一定要囑咐其對孫輩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
c、學校應把「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級應建立起「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學校統一部署管理。學校和老師應給「留守兒童」以更多的關注、鼓勵、幫助。愛是教育的基石,對於長期生活在「孤獨城堡」中,處於父母「關愛缺失」的「留守兒童」,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
⑺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關鍵,也是辦學水平的體現。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的辦學效益。目前,我們農村小學有許多不利因素制約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有的因素還越來越嚴重,使得我們農村小學與城鎮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相比所凸顯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
一、制約農村小學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1、優秀教師資源的流失。
由於交通條件、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一批農村教師應聘到城鎮學校,使得邊遠的農村小學剩下的多半是本鄉本土的中老年教師。
2、留守兒童問題。
目前,農村占很大比例的學生家長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或親戚朋友。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親情,缺少父母的嚴格督促,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如有的亂買吃的,有的上網打游戲,有的逃學曠課等。留守兒童的問題,對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無疑是影響越來越大。
3、學前教育的質量問題。
近幾年,大部分農村幼兒園有的條件簡陋,有的教師素質差。有的幼兒園中班、大班一個老師,所有科目由這名教師「包干」。再加上對幼兒園的管理力度不夠,造成了學前教育的質量上不去,也從而影響到農村小學教育的質量。
4、優秀學生的外流問題。
由於當今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加之農村學校與城鎮小學客觀上相比有明顯的差距,造成了一批優秀學生的外流。另外,一部分優生隨父母到外地就讀。如此下去,農村小學因為失去較多優生而影響質量的提高,而教育質量不提高又招不到優秀學生,陷入了惡性循環,使差距會越拉越大。
5、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夠。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哪一個環節脫節都會影響到教育質量的提高。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許多家長賺錢的腳步走得更快了,無暇顧及孩子們的成長,他們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錢給錢,需要什麼就買什麼,他們對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們的自覺性往往較差,這樣就造成孩子懶散習氣的形成。有的家長對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動輒打罵,更談不上什麼激勵了。因此說,家庭教育的缺失,已成為農村小學提高教育質量的絆腳石了。
6、教師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1)教師職業道德下滑,敬業思想缺乏。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有的教師出現敬業精神淡化,工作責任心退化,教育行為簡單化,師生關系庸俗化。表現為:不鑽研業務,工作方法簡單。
(2)教師的專業素質不夠,創新意識、質量意識不強。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學科的綜合性更強了,每位教師只掌握一門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農村小學音、體、美、英語、信息等專業師資特別缺乏,所以許多教師往往要兼幾門不同學科的課程。另外,一些教師參與進修培訓、接受再教育的自覺性與積極性不高,造成業務素質與文化素質低下,妨礙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有的教師質量意識、創新意識也不強,其教育觀念非常滯後。一部分的教師教育方法陳舊,沒有千方百計抓質量的意識,特別是年齡偏大的教師,對新課程理念吸收不夠,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教學質量難以真正地提高。
7、教育科研問題
在提倡「科研興校」的今天,我們已感到教育科研是農村小學的薄弱之處。我們許多教師沒有把科研研究與提高質量有效結合起來,往往是為科研而抓科研,為質量而抓質量。另外,我們的教師很少能在教學中發現問題,而最終形成課題。我們還有許多教師沒有自己研究的課題,每天面對的就是「備、上、改、輔、考」幾個教學程序,因此說科研意識不強,這是制約我們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改善教學質量現狀的實施對策:
要改善上述制約因素,從外部環境來說,需建立留住優秀教師資源的有效機制。作為學校管理者來說,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教學管理和師德師風建設,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教學的主線。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我認為我們農村小學重點抓好:「一個完善、二個加強、三個重視」幾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管理好一所學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學校特點的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我們將根據縣教育局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完善相應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學校領導巡課制度》、《教研活動制度》等,把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與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優晉級等掛鉤;發揮教學激勵機制的作用,對教學成績優秀的教師及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爭取社會,家長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響和教育學生。
(二)兩個加強。
1、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因為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戰場,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課堂效率。
備好課是課堂優化的前提,學校要求教師備課要具備「五備」、「四點」、「兩法」、「兩題」。「五備」:備教材、備教參、備課標、備教輔、備學生。「四點」: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兩法」: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題」: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
提高教學質量要努力在平時、扎實在課堂,學校要求教師反思自己每一節課的教學效果,經常檢查教師的「教學反思」記載。
校長、主任堅持每日1次以上巡課制度,落實教師按課表上課制度。
學校堅持課堂教學書面評價制度。校長、主任每學期堅持聽所有老師的課,尤其是年輕教師的課,課後及時評價每位教師課堂教學。
2、加強「學困生」輔導。
學校要求任課教師在分析學生學業情況的前提下,建立學困生檔案,制訂學科補困計劃,對學困生做到「十個一」:幫助制訂一個小目標,有一個鍛煉的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現的機會,每學期一次獲獎的機會,每節課至少一次發言機會,一次成功的體驗,每月一次談心的時間,開展「手拉手」活動,給每個學困生找一個好夥伴,每月一次和家長聯系,每學期家訪一次。
(三)三個重視,即「一活動、二師德、三檢查」。
1、重視教研活動
(1)學校利用「管理是一種嚴肅的愛,培訓是最好的福利」等名言激勵教師奮進,積極參與校本教研、校本培訓。
(2)學校給教師搭建學習交流平台,堅持周一次的業務活動,如聽、評課,主題交流等。
(3)學校提倡集體備課,實現教師之間的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4)實行「多人上一課」的研究課模式,即幾個教師合備一堂課,推薦一人上課,集體評儀。
(5)學校要求教師用好現有的設備設施,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好教育資源。
2、重視「師德師風建設」。
學校按照「領導當楷模、教師樹形象」的原則,在教師中圍繞「如何構建和諧校園」、「怎樣做一名學生滿意的教師」、「怎樣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等開展了師德討論活動,教師們普遍認識到「位不在高,愛崗則名;資不在深,敬業就行;斯是教師,惟勤耕耘」。此外,學校要求教師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職業行為「八不準」》等,結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實際,開展「師德建設」和「行為規范」自查自糾活動。
3、重視「檢查」
一查教學工作。學校把教學「六認真」作為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每月底對任課教師開展了政治業務學習、教學設計、教研活動以及學生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培優補困」、學生學習情況檢測等方面的檢查,引導教師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指導性建議。
二查考風考紀。嚴肅考風考紀,確保學生成績的含金量,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師的教學成績。
總之,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需要。作為教師,其任重而道遠,特別需要得到奮戰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的理解、支持,發揚無私奉獻精神,讓家長放心、學生安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⑻ 關於加強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方案
大布聯校
關於加強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方案
全市農村小學校長會議召開之後,大布聯校立即組織召開了全鄉小學校長會議,聯校校長丁祖傑傳達了本次會議精神,副校長馬須剛帶領大家學習了聊城市教育局關於加強全市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為貫徹本次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進一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促進我鄉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持續、快速發展,促進我鄉小學教育均衡發展,結合我鄉鎮實際,制訂了大布聯校關於加強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方案。
一、加強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是學校常規管理的中心工作,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基礎,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聯校要切實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學行為,促進學校工作全面發展。
1.堅持正確的辦學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2.規范辦學行為。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和《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考試管理規定》的要求,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和家庭書面作業總量,提倡布置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家庭作業;嚴格執行考試管理規定。因地制宜開發學校課程,形成學校特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3.加強常規教學管理。做到八個精心:一是精心制定學期(學段)教育教學計劃。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要符合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符合校情、學情,具體可行。二是精心開發課程資源。在開好國家規定課程的同時,開設一定數量的校本課程,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三是精心備課。備課內容主要包括研究課程標准和教材,分析學情確定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科學設計課堂作業。採取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網路技術和資源,開展網上研究與備課。四是精心上課。要著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與度。五是精心進行作業設計。加強對學生作業設計的研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書面作業全批全改。六是精心組織考試與評價。試題命制要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實驗操作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七是精心指導學生課外學習與生活。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性教育教學活動。八是精心進行教育教學反思。教師要總結教育教學活動的經驗,明確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
4.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對教師的評價,重在促進教師的發展,既要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對學生的評價,應強調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評價不僅要反映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
二、加強隊伍建設
教育要發展,關鍵看學校;學校要發展,關鍵看隊伍。一支高素質的校長隊伍、教師隊伍和教研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加強校長隊伍建設。校長要做先進教育思想的領導者,認真學習,深入思考,積極踐行,帶領教師團隊大膽實踐,勇於創新;要做學校發展的設計師,也要做教育教學的實幹家;要扎實做好提升教師素養、強化教學管理、優化課程結構、打造高效課堂、振興閱讀工程、構建和諧校園等方面的工作;要抓班子,帶隊伍,團結帶領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各負其責,各盡所能。各學校領導班子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管理水平,引領指導廣大教師的教學改革;要帶頭抓教學、搞科研,在教育教學上率先垂範;要轉變工作作風,准確角色定位,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宏觀上把握教育教學的規律和方向,細節上強化教學的領導和管理,監管各項教學常規工作落到實處。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要發展,就要依靠教師。一是加強教師的師德修養。要教育帶領廣大教師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愛生樂教。二是努力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素養、理論素養、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要有計劃地開展園丁讀書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三是重視骨幹教師的培養。要有計劃、有層次、多渠道地培訓青年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充分發揮他們的引領、示範、帶動、輻射作用。要為青年骨幹教師提供展示的舞台,通過讀書演講、專題辯論、教育沙龍、技能比賽等活動,讓他們活躍在校園文化生活之中,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文體活動注入生機和活力。
3.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學校要堅持不懈地抓教學改革,向科研要質量。聯校建立教研室,學科教研員要認真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研究教育現狀、分析教學現象、明確教育方向,引領和管理教育教學工作。各學校要認真學習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名家思想,踐行大師理念,用名家大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教研室、學科組、備課組、年級組、課題組、專題研究小組等,都要定主題、定任務、定人員、定時間、定地點,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力求扎實有效,務本求實,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存在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以教育科研引領學校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加強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和途徑。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和學校都應重視教學研究工作,加強對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習規律的研究,以教育科研指導和優化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1.加強校本教研。各學校要以本校為教學研究基地,以教育教學中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學生綜合素養提高和學校全面發展為目的,積極開展校本教研,進行實踐性研究活動。校本教研應與常規教研、教育科研、校本培訓等緊密結合,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研員的作用。各學校應建立健全有利於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運行機制,制定、完善相關制度,通過開展同課異構、案例分析、反思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促進校本教研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
2.加強區域教研。要建立健全區域教研機制,完善教研網路,轉變教研方式,加強鄉鎮各學校的教研交流與合作,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重視學校之間的校際交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活動,通過示範課、專題講座等形式,充分發揮大布鄉中心小學資源優勢,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發展。
3.加強教育科研。教育發展,要以科研為先導,實施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策略,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科研要堅持以課堂為主陣地,以常規教研為載體,把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融入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使課題研究得到良性發展。開展小課題研究,堅持「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研究思路,提高科研促教的實效性。
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的外在體現。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努力提升辦學品味,既是學校育人的需要,也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
1.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優美的校園環境是先進的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保障。各學校要對育人環境精心布置,在環境文化建設中注入鮮明的文化內涵,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力爭做到校園整潔、優雅、大氣,文化氣息濃郁,給學生以精神激勵,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學校要制定規范、完善的各項制度,努力做到「凡常規,皆有制」,保證學校各方面工作的開展與落實。學校的管理制度,方面要全,內容要細,執行要嚴。要重視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讓學生樹立正確觀念,自主建立並不斷完善以人為本的班級制度文化,促進班級健康發展。
3. 加強行為文化建設。學校行為文化是學校的全體師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展現出來的行為狀態和精神風采。學校所有人員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體現的是校風校貌,是學校的文化內涵。學校要以班級活動為有效載體,培養學生自主意識與自主管理能力,倡導同伴關愛、自主獨立的優良班風,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4.加強精神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學校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德育教育和養成教育為重點,以文娛、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突出文化素養的滲透和培養,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文化,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一種無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要培養「團結合作,民主開拓,實干奉獻」的學校精神,要把學校的願景和教師的願景相融合,使全校教職工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共同體,推動學校的全面發展。
五、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學校要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計劃和課程實施方案的規定,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認真落實聊城市教育局《關於在全市中小學普及「四操、三球、一跑、二藝」活動的實施意見》,積極開展「4312」體衛藝普及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正確處理三維目標與「雙基」的關系,必須加強「雙基」教學,防止「雙基」的淡化和三維目標的虛化。要深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重視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體會基礎知識中蘊涵的一般方法和規律。教學中要讓學生關注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又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各個學科的實驗要做到應開盡開。要重視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豐富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行為養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學校要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作為學校工作的切入點,從細節抓起,從小事做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多種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養成學會傾聽,善於思考,敢於提問,合作學習,自主讀書,認真書寫,自評互評,搜集資料,動手操作,按時完成作業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舉止文明,誠實可信,尊重他人,守時惜時,懂得感恩,勤儉節約,遵守秩序,勤於動手,鍛煉身體,講究衛生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大布聯校
2010-8-19
⑼ 制約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哪些
一是農村生活大環境。二是農村文化教育設施建設。三是農民文化素質水平。四是家庭教育觀念。五是農村地理條件與經濟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