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那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實驗法
這種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操作,通過觀察研究獲取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
②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摘; 要:現代社會中語言表達是人們生活和學習交流的重要手段。科學地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需要。更能提高讀寫能力。如何科學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已成為小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採取一定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不斷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表達能力;環境
人們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溝通效果。實踐證明,從小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於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小學生由於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未定性,可塑性較強,因此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階段,語言表達能力便是其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能力。那麼我們該從哪幾方面做起來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語文課作為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陣地,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現狀卻令人堪憂。為了使小學語文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其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優勢,我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現將
③ 小學四年級的語言運用教學有哪些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我們的語言充滿著巨大的魅力,恰當地運用語言,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2.學習了《語言的魅力》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感知質疑。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生字新詞,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初讀課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學生可能提出:為什麼加了一句話後人們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讓?比浩勒為什麼要加上「春天到了」?語言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魔力?等)
三、比較閱讀,自主感悟。
1.帶著剛才提出的「為什麼加了一句話後人們會有這么大的變化?」這一問題,仔細讀讀課文,比較加了一句話前後的情況有什麼不一樣?在書中畫出相關的語句說說感受。
2.小組交流:為什麼加了一句話後人們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3.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可從以下方面進行引導:
⑴重點詞句比較:是什麼導致人們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的呢?
①我什麼也看不見。
②春天到了,可是……
反復讀讀前後兩句話有什麼不一樣?
⑵朗讀訓練中比較:
①找出文中描寫春天的語句,有感情的讀一讀,說一說你從中讀出了什麼?
②在這樣的季節中,人們都會干什麼?你是從哪裡知道的?
③當我們陶醉在良辰美景時,盲老人的眼前是什麼?有感情的讀讀相關的語句,
想一想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⑶剛才有的同學提出「讓?比浩勒為什麼要加上『春天到了』?」,現在你知道了嗎?說說你的看法?
⑷教師小結:
這就是語言產生的作用,什麼樣的語言才會產生這么大的作用呢?富有詩意,帶有濃厚感情色彩,使人受到震動的語言。只有這種語言,才有它獨特的魅力。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再一次領略一下語言的魅力
四、創設情境,采訪釋疑
1.假如你是《巴黎時報》的一名記者,假如你當時就在現場,請你即興進行
現場采訪,看看人們是怎麼想的,前後態度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變化。
2.其他同學分別扮采訪對象:雙目失明的老人,法國著名詩人衣著華麗的紳士、貴婦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著寒酸的職員。
3.指導學生采訪問題要依對象而定,如:
⑴老人家,今天給你錢的人多嗎?
⑵先生,你為什麼要給這位盲人加上「春天到了」這句話?
⑶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麼多乞討的人,您為什麼要把錢給她?
⑷先生,看樣子您不是很有錢,為什麼還要給她錢?
4.現在你知道語言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嗎?
五、課後延伸、學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經歷嗎?跟同學們交流一下。
作業:
1.一句話有魅力的語言能產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話十句都達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話一句就達到了!同學們想不想嘗試一下,寫幾句有魅力的話?
2.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來交流的語言。
板書設計:語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
愛
④ 如何加強小學語言文字教學
如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積累訓練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一方面反映了著力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實踐要求,另一方面也說明通過幾十年的反復討論,大家對小學語文教學性質和任務的認識逐漸趨向一致,這就是:小學語文學科是進行社會交際的工具學科,其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連貫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要恰當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發展認識能力
提高審美能力和培養健康個性的任務。
那麼如何在完成教學內容而又無須增加學生的作業負擔的情況下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呢?教師面臨的任務就是:加強語言文字的積累訓練,提高課堂效益,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背誦銘記後化為己有,需要時能靈活運用。
在這里,我想就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訓練方法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語言文字積累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通過這幾年的觀察我發現: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訓練,沒有引起多數老師的重視。因為多數老師認為,在低年級進行語言文字積累,實際上是徒勞無功,是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低年級的重頭戲,還應該是識字寫字,而不應把太多的時間花在積累上,積累應在中高年級中進行。因此,很多的低年級語文課堂,還是把大量的時間放在識字寫字上,語言文字積累十分欠缺。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對課文內容繁瑣的分析,而忽視了對語言文字的訓練:只
注重「理解語言」訓練,而忽視了「積累、表達、運用」的訓練。如此狀況會使我們的學生只會學語文,而不會用語文。
二、簡要闡明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訓練積累的意義。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語文新課程標准》強調積累,規定了課外閱讀總量和背誦篇數,列出了背誦推薦的篇目,對低、中、高年級的閱讀,也有了明確的要求,如低年級要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積累總量不少於5萬字。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誕生,輿論的導向已將積累放在凸顯的位置來看待。針對新課程標准要求,我認為只有讀得多,記得多,應用
起來才能得心應手,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
三、激發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訓練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我們教師不顧學生的興趣願望,以我們的好惡代替學生的自主選擇,把語言文字積累訓練變成硬性灌輸的過程,這樣「硬按牛頭喝水」的教學肯定會事倍功半。為什麼要讀要背?為什麼背這些而不是背那些?只籠統地說對語文學習有好處是不夠的。我們要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為語言文字積累的對象所吸引,產生讀、背的需要和慾望,積累才會有內驅力。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把選擇的機會還給學生。「好之」「樂之」,當然就「愛之」,愛讀是多讀的必要前提,多讀則是愛讀的必然結果。重要的不是要讓孩子讀多少書,重要的是讓孩子喜歡上書,跟書交朋友,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最直接的方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大都愛聽故事,表現欲強的特點,可以借著給學生講故事的機會,向學生推薦好書,並引導他們自己講故事。再在每天早讀前的五分鍾進行匯報,以贈送「營養早餐」的形式,來交流看故事的情
況。最後,語言文字興趣積累要逐漸升華為審美積累。審美積累才是一種恆久的有強大內驅力的語言文字積累。
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訓練的有效策略。
十餘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我以為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效地積累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
1、通過激情誦讀,促進語言文字的積累訓練
有感情地朗讀是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有效方法,葉老曾譽之為「美讀」。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的課文應該引導學生認真讀,反復讀,以此來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如詩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一副桂林山水的秀麗畫卷,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陶醉大自然之情。教學中我們可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接著引領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圖片、錄像,也可讓有幸游覽過桂林山水的學生談談真實感受,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嚮往之情。在此基礎上配樂讀,
表演讀,甚至流利誦讀,學生心通其意,
身臨其境之感,水到渠成地將自己與優美文字聯系起來,就在感情朗讀中順理成章地積累了語言。
2、在朗讀中理解詞語,促進語言文字的積累訓練。
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學生可以理解詞語的內涵,領悟作者寫作的情感和目的。比如《我們愛你啊,中國》,內容是學生所熟悉的,但是所有的內容以現代詩的形式出現,要引導學生弄清整首詩的主題、內涵就要反復朗讀,在讀中了解祖國的可愛之處?哪一個詞語最能概括祖國的幅員遼闊,哪一個詞語最能體現祖國的精神?對一些詞語如:「巧奪天工、巍峨、濃妝淡抹」,要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傣家竹樓、布達拉宮、吐魯番、戈壁灘是祖國有代表性的風物。松樹的偉岸、梅花的高潔,博大的胸懷、恢弘的氣魄。反映了中華民族剛強不屈、純潔高尚、胸襟博大、氣魄恢弘的精神 ,當讀到這些詞語、句子時,每個表現出的是自豪、是驕傲。在悟情的基礎上自然地理解祖國的可愛之處,然後讓學生舉例暢談祖國的大好河山,特別是班級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要讓他們說說家鄉各種風俗、美景、特產等,讓本地的學生說說家鄉這幾年的巨大變化。最後以幅員遼闊、
山河壯麗、物產豐富、文化燦爛、民族偉大、奮發開拓等詞來提綱挈領地串連全詩,復述詩句,達到以讀悟情、以讀解詞、以詞概文的目的。
3、通過熟練背誦,促進語言文字的積累訓練。
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黃金時代。趁著小學生的記憶好,在他們的小腦袋裡裝點詩文佳作,並為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鋪墊,尤其是對於學生「不會表達」的缺憾是一種很好的補償。低年級的語文教師盡量做到精講多練,擠出時間指導學生背誦。要求學生會背的課文,作為教師,必須做到先會背,與生同背,與之同樂。同時還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進行下列活動:1、每日背一句。低段學生可由老師選擇一句簡單優美的課內外語句、詩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鍾時間帶領學生背誦。2、每周背一詩。教師每周選擇一首適合學生的古詩,要求學生不僅會背誦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背誦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樣,可檢查性地抽背,鞏固性地小組背、齊背,可游戲性地同桌
或兩組對背,也可在課間背、課前背、放學背、路上背等。
4、通過閱讀遷移,促進語言文字的積累訓練。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憑借教材這個例子舉一反三,選擇合適的補充材料擴展閱讀,指導學生有效積累語言。補充閱讀的可以是一句話、一段話或一篇文章,或開闊視野,或加深理解,或升華課文的思想內涵,或拋磚引玉,引發學生豐富而大膽的想像,或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章語言之美、用詞之妙、結構之新、描寫之實。這樣,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課文的詞、句、段、篇為中心輻射點的課文與課外材料有機融合的大閱讀格局。如:學了《鳥的天堂》一課後,可引導學生觀察文中插圖,學習課文中寫鳥聲、鳥影和榕樹的句段,抓住那隻機靈可愛的,但課文中並沒有細細描寫的小畫眉寫一段話,注意寫出小鳥兒自由自在地在樂園中飛翔、嬉戲的情形。這是練習對課文句段的遷移來積累語言。再如,教學《秦兵馬俑》一文後,要求學生靈活剪輯文中語言,加上自己平時的積累,做做小導游,用富有激情、流暢的語言介紹西安兵馬俑這一「世
界第八大奇跡」、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是幫助學生遷移積累篇章語言。
5、通過課外閱讀促進語言文字的積累訓練。
博聞強識,能給大腦皮層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業已形成的聯系系統更為完整、嚴密,進而形成系統化。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其實也是在積累語言文字,充實語言倉庫。呂淑湘先生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益於課外閱讀。」葉聖陶先生也強調指出:「為養成閱讀習慣,為充滿自己的生活, 都非多讀不可。」因
此,我們除了上好閱讀課外還注意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讓學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汲取養料。
我們可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的需要,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書目。比如,從學生年齡出發,向低年級學生推薦童話、寓言、卡通等生動有趣的讀物,向中年級學生推薦情節動人、曲折的故事,如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向高年級學生推薦文質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在教學《將相和》時,教師根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繪聲繪色地講幾段將相和之前的或之後的故事片斷,當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時,教師嘎然而止,然後告訴學生,要知道故事發展如何,課外書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書,就會知道更有趣味的故事。接著趁熱打鐵,向他們推薦《史記》等。又如學了《蝙蝠和雷達》,推薦學生讀一讀兒童科普讀物……這樣不僅能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也有利於語言的積累。
6、通過生活積累,促進語言文字的積累訓練。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這種多彩的語言文字積累資源,就要靠老師去慧眼識得。作為老師,應該想方設法將其各種生活體驗充實到他們的腦海中,視線里,引導、啟發他們的積累。如:小朋友們都愛看動畫片,老師不防允許他們在晚上完成作業的基礎上,看10分鍾的動畫片,讓他們在動畫片里找人物的名字。另外學生還可以把動畫片里的故事記在腦子里,和小夥伴們分享,真是其樂融融,語言文字積累的興趣馬上激發起來了。電視廣播媒介有很多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字,而積累這些語言文字,對學生來說是沒有負擔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們都愛吃東西,玩玩具,很多商家都通過做廣告的形式,對自己的商品進行推銷,很多好的廣告詞,其實都是詩詞般精練簡潔含義深刻、琅琅上口、的優美語句。
平時讓小朋友們多關注這些語句的話,真的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7、通過勤思勤記,促進語言文字的積累訓練。
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寫日記,既能積累語言文字寫作素材,又能鍛煉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本領,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可以是看過的有意義的畫片、糖果紙、門票、小照片等剪貼而成的剪貼式日記,在日記本上,根據自己貼、畫的內容用上自己的語言文字寫幾句或一段話。
通過以上這樣語言文字的積累訓練,學生的思路會逐步清晰,閱讀能力會隨之提高。多知才能多智,厚積才能薄發。在積累了大量語言文字後及時練說練寫再加以創造性想像,將來就能揮灑自如地應對考試、寫作和辯論。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我們始終堅持以語言積累為軸心,讓學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多讀、巧記、樂說、善寫,讓記憶與感悟融合,積累與運用並重,儲存與整合統一,趣味性與生活性兼顧,多管齊下,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對於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
祖國語言文字、培養語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⑤ 如何探索小學語文的語言教學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不僅會對課堂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更會影響學生以後的認知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規范、示範、典範的作用,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在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習慾望。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進行了探討。1.語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近些年來,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腳步不斷加快,各學校小學語文教材的形式與內容都逐漸變得多樣化,並且相對應的語文知識也在不斷加深與擴展。因此,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在執教過程中對教師的表達能力與知識體系的考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雖然有很多的課文體裁都存在差異,但有一點卻是不變化,那就是在這些課文都流露出一些與實際生活道理有緊密聯系的知識。如果語文教師不對小學生的學習加以指導,那麼這些具有一定深意的文章對小學生來說就顯得難以理解。因此,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注重語言表達,以此充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在根本上幫助每個小學生都能透徹理解文章裡面的真正內涵,使語文教學更加富有審美意趣,最終提高教學水平與工作效率。2.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特點2.1科學性。語文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語言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語言表達的規范和明確,要求語言表達要有邏輯性,語句要通順,語法要准確,音調要標准等。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於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教師語言表達的科學性和准確性都直接影響語言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詞不達意、啰嗦重復,那麼就會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在口語表達和運用上要保證學生能夠理解,教學內容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通過生動規范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和藹可親。2.2規范性與標准性。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是以教師的言行為基準的。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小學學生造成直接的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還要注重自己言行的規范性與標准性。這里的規范性與標准性不僅指對於語文教學中的語音、詞彙、語法等教學基礎內容的認讀中,還指教師在課堂中的人為師表、口語示範作用。因為小學階段學生最大的認知特點就是通過模仿來學習。有些教師在教授知識時不注重對語言的規范表達,如發音不準、帶地方口音、口語化嚴重,等等。這些都會對學生以後的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授課時必須使用全國通用、國家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通過自己的示範作用帶動學生發展,口語表達時要做到字正腔圓、聲音洪亮、語速自然。尤其是在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授課時,更要注意語言的規范性。學生剛開始接受語文學習,缺乏一定的認識,完全是依靠教師教授來學習。而缺乏規范性與標准型的引導,勢必使學生在學習時走彎路,不僅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不能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調動不起來。2.3生動趣味性。語言的生動趣味性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運用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進行講解和描述,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睹其物,促進學生大膽想像,活躍思維,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都喜歡幽默的教師,不喜歡表情冷漠的教師。有趣的語言教學不但會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還會促使學生思路敏捷,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2.4可接受性。小學生的思維處在發展變化中,他們的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小學生這些特點,運用一些比較簡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對於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詞語或者句子,教師要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有效地轉化語言,找到更適合小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2.5語言必須具有評價的真實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小學生非常在意教師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學生會興趣盎然、熱情高漲,增強學習信心,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使自己不斷進步。當前,教師的評價比較注重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很少有批評,沒有注意評價語言的真實性。這樣的評價使學生樹立了表面形象,變得越來越虛榮,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十分不利。評價應該遵循真實性原則,教師通過公平、真實的評價告訴學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使學生明白人人都會犯錯誤,關鍵是知錯就改,以此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勇敢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2.6情感性。情感是語言教學的靈魂,語文教材大多是一些富有感情的文章。教師應用富有感情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深刻地感受作品表達的情感,幫助學生與作品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理解作者的心情。教師應在教學中把自己的情感滲透到語言表達中,用自己的語言魅力感染和熏陶學生。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將作品的體會化作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把這份情感有效地運用語言傳遞給學生,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思考,感受到這些作品蘊含的感情,從而深刻理解作品,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內心情感得到升華。3.結語語言涉及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科學、標准並充滿生動活力是教師們應該致力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探索小學語文的語言教學特點
⑥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組織教學語言
數學語言是用來表達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特殊語言,它有著獨特的抽象性和確定性,優
化數學教學用語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所在。小學數學教師的語言要達意,注意科學性和邏輯性;要啟
智,注意啟發性和思考性;要激趣,注意趣味性和形象性。
一、准確明晰,具有科學性
數學是一門嚴密、精確的科學,數學語言表達必須嚴謹、科學。在小學階段,學生正在打基礎,概
念的揭示、問題的剖析、內容的闡述都必須用正確科學的語言表達。具有科學性的語言應當周到嚴密、
含義准確、措詞精當、不生歧義。這樣才能正確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給學生以清晰明確的認識。
否則,只能使學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斷上的失誤,從而攪亂學生的思維。
二、簡潔練達,具有邏輯性
教學語言要簡潔明快,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不羅嗦重復,要言簡而意明、意賅、意豐,學生既
容易接受,又便於記憶。教學語言更要邏輯嚴密,句句連貫,環環緊扣,層次分明,切忌顛三倒四,前
後矛盾。如等腰三角形的定義是「兩邊相等的三角形」,不要隨意改為「兩腰相等的三角形」,改動一
字,犯了違反邏輯性的大錯誤:循環定義。
三、點撥引導,具有啟發性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妙在開竅。數學教師要善於用啟發性的語言給予恰當的點撥引導,促使學生
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去探求解決疑難的途徑。如求1/6+1/12+1/20+1/30+1/42=?運用常規方法進行通
分,十分繁瑣,正當學生面有難色之時,教師指點迷津:觀察一下,分母有什麼特點?能否變形一下,
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在教師點撥下,學生觀察出分母都是兩個連續自然數的乘積,並聯想1/2-1/3=1/6,
1/3-1/4=1/12,1/4-1/5=1/20,1/5-1/6=1/30,1/6-1/7=1/42,很快算出原式等於1/2-1/7=5/14。這里,
教師用啟發式的語言既開啟了學生思維的心扉,又培養了學生創造性聯想的能力。
四、激活思維,具有思考性
教師要善於運用富含哲理和情理的語言激活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思考問題解決疑難鋪路搭橋。課堂教
學中,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和規律的探求處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引導
學生的思維逐步展開,認識逐步深化。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讓學生復習舊知識10.25÷ 125,
然後過渡到10.25÷12.5,再設問:(1)這兩題有什麼不同?(思維轉折處)(2)你怎麼把它變為除數
是整數的除法計算?(知識關鍵處)(3)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該怎麼辦,根據什麼?(規律探求處)
(4)完整歸納一下,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如何計算?(理解疑難處)
五、風趣幽默,具有生動性
教師上課時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運用有趣的教學語言,寓教學於趣味之中。這就要求教師上課時用
語要鮮明活潑,形象生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歡聲笑語中到達知識的彼岸。當然,講求教學語言的生動
形象、風趣幽默,要注意語言的純凈化,做到生動有度,活潑有格。
六、簡明易懂,具有形象性
所謂簡明,是指教師的語言要符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盡量以最少的語句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如在講用
例證法作判斷時,告訴學生只要能舉出一個反例就能說明語句的正確性,而不需要太多的例子。
所謂易懂,是指教師的語言應當是學生明白易懂的語言,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在組織低年級
數學教學時使用的語言,更要注意兒童化,易於學生領悟、接受,否則就起不到組織教學的作用。對於剛
入學的小學生,教師的日常用語要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兒童化,如「小朋友,請你認真聽,下面請知識老爺爺給你講個道理」之類符合兒童特點的語言才能很好地組織整堂課的教學。
小學課堂教學語言還要避免成人化、土語化、杜絕語病,注意規范化和示範性,如「3728」不能讀成
「三七二八」,應讀成「三千七百二十八」。
⑦ 如何抓好小學語文字詞教學
如何抓好小學語文字詞教學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最根本的內容,讓學生有效地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有時候抓住課文中的一兩個關鍵的詞語,往往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然而審視當前的詞語教學,我們的語文老師總是竭力迴避或者「滑過」,或者教得一絲不苟,從字音到字形到字義進行科學准確地詮釋,一些教師甚至要求學生照搬、照抄、照背參考書或字典對詞語的解釋,顯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那麼,怎樣讓詞語教學情趣盎然呢?
一、朗讀,讓詞語教學「有情」
常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於幫助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加深對詞語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並且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個升華,對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盤古開天地》詞語教學片段:
師:這個詞誰會念?
生:滋潤。
師:字音讀准了,能讀出感覺,讀出意思嗎?
(生茫然,這樣的「詞語教學」對他們來說也許是頭一次。)
師:大家看,這兩個字都是什麼偏旁?
生:三點水。
師:對啊,水分多了,乾燥的秋季變得滋潤起來,萬物滋潤了,人滋潤了,感覺就舒服了!那該怎麼讀?
生:(齊)滋潤。(有進步,但還不到「位」,還不夠「味」。)
師:聲音柔軟點,再舒服點。
生:滋潤。(聲音柔柔的,感覺很舒服的樣子。)
盡管學生可以通過工具書知曉「滋潤」的意思,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就使學生不但真正記住這個詞語的意思,而且懂得這個詞語的感情色彩,知道這個詞應該在什麼樣的語境中運用。此時,「滋潤」在他們眼裡不再是一個平面單調的詞彙,它有著充沛的水分,它象徵著萬物復甦,它更帶著人們舒服的感覺。這樣,抽象的語言符號化為具體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語言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於學生深刻理解和「學以致用」。
二、表演,讓詞語教學「有趣」
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演員。」的確,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藉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藉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而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放飛,想像得到展現,創造力得到開發。
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這里的「拎」字表達了小村莊的村民非常隨意砍伐樹木的心態。如何讓小學生感受到「拎」字背後的隨意,作者的惋惜與譴責呢?我們可以創設情境,請孩子們分別演一演村民「拎著斧頭上山砍樹」與「拿著斧頭上山砍樹」,通過動作的對比,他們一定會切身感受到當時小村莊人們的那份隨意與無知。
三、演示,讓詞語教學「有味」
詞語理解最直觀最便捷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法。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教師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的意思。除了教師演示,學生也可以自己「演示」。如教學二年級的《從現在開始》的「輪流」時,教師出示詞語卡片:「現在,請這一豎行的同學,開炮念這個詞?」學生念完後,教師啟發說:「剛才,你們一個接一個,怎麼讀了這個詞?」教師指著詞語卡片,學生心領神會地答道:「輪流。」
四、多媒體,讓詞語教學「有景」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於他們准確生動地理解。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教學這一段時,可以適時出現「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美麗的菊花……」,孩子們驚喜的目光、張大的嘴巴、嘖嘖的贊嘆聲,不正告訴我們:他們已經知道「五彩繽紛」是什麼意思了。這時,你只要叫他們認真想一想:這么美的景色,這么多的顏色,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會用哪個詞呢?在孩子們不約而同喊出的詞里一定會有「五彩繽紛」。
又如象形字的教學,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其演變過程簡單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在教學「日」時,屏幕上首先出現一個火紅的圓圓的太陽,隨著滑鼠的控制,那圓圓的紅太陽就演變成了一個色彩鮮艷的「日」字。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了,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而會意字教學,利用課件提供豐富的圖景,學生只需看看畫面,對字義就能意會,無需教師多講。如教「筆」字,屏幕上先出現一支毛筆,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筆毫,學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變成「竹」,筆毫變成了「毛」字,他們明白了為什麼「筆」是竹字頭和毛字組成,並牢牢記住了「筆」的字形。
五、游戲,讓詞語教學「有思」
「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當運用有效的游戲,一定能激發孩子們的識字學詞的興趣,不但能增強識字學詞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如一位教師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操場上》的教學中,在教學完六個新詞後,設計了「詞語歸類游戲」。
教學准備:「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詞語卡片,同桌兩人一份。
教學方法:
1.同桌兩人分別把詞語讀正確。
2.把這些詞語中同類的擺在一起,然後說一說為什麼這樣擺。
3.歸類方法可以任選一種。
生組1:與「手」動作有關的為一類(打球、拔河、拍皮球),與「腳」動作有關的為一類(跳高、跑步、踢足球)。
生組2: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由3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拍皮球、踢足球)。
生組3:屬於球類運動的為一類(打球、拍皮球、踢足球),其他的為一類(拔河、跳高、跑步)。
這一「游戲」環節不但復習鞏固了六個新詞,還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正確給詞語歸類,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當然,讓詞語教學情趣盎然的方法還很多,不過,我們更要透過表面看到方法背後滲透著的設計理念。
彰顯人文性,是讓詞語教學情趣盎然的關鍵所在。傳統的字詞教學中只突出它的工具性一面,而未能凸顯它的人文性,因而顯得嚴謹有餘而溫情不足。字詞教學不但可以教得一絲不苟,還可以教出濃濃的人文關懷,讓孩子在生字新詞教學過程中培養情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和諧發展。
早在半個世紀前,斯霞老師教學《我們愛老師》(一年級)一課中,是這樣引導兒童讀懂「祖國」一詞的:
師:你們可知道「祖國」是什麼意思呢?什麼叫「祖國」?
生:祖國就是南京。(好多學生笑了,知道祖國不是南京。)
師:不要笑。祖國就是南京嗎?不對!南京是我們祖國的一個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樣。大家再想想,什麼叫祖國?
生:祖國就是一個國家的意思。(這個學生對「祖國」理解得比較擴大了一些,但還不對。)
師:噢!祖國就是一個國家的意思。對嗎?
生:不對!(答聲中也有說對的。)
師:美國是一個國家,日本也是一個國家,我們能說美國、日本是我們的祖國嗎?(因為常有美國、日本朋友到我校來友好訪問,所以學生對這兩個國家比較熟悉。)
生:不能!
師:那麼什麼叫祖國呢?誰能再說一說?
生: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經一再啟發,學生逐漸理解了。)
師:施尉寧講得對,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祖祖輩輩生活的這個國家叫祖國。(強調一下,使學生加深印象。)
那麼,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稱呢?
生:我們的祖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師:對了,我們的祖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大家都熱愛我們的——
生:(齊)祖國。
美學教育家朱光潛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際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斯老師在教語文(建立詞的准確概念),在教思維(層層深入,十分嚴密),也是在教做人(滲透愛國的情感),真正做到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維訓練、情感熏陶的融合,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對字詞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強化,還促進了學生其他能力與素養的形成,開拓了思維,培養了語感,激發了興趣,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化的燦爛,從而讓字詞教學顯得情趣盎然。
⑧ 小學教師怎樣運用美的語言進行教學
教學語言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我國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說:「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師而憚,可以為師;奢而可信,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意思是說,當老師有四個條件:一要有尊嚴,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豐富的經驗;三要具備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不違反師說;四要能體會「禮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闡發。後兩條說的是即是對教師語言的要求,而前兩條又是建築在後兩條之上的。因此,古往今來,人們對教師的教學語言提出很高的要求。
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教學有著相同的科學性,但與其他學科又有區別。這是因為語文學科除了它的科學性之外,還有一個其他學科很難具備的藝術特點。因此說,語文教學真正是科學美與藝術美的高度統一體。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使這種完美統一得以展現的中間媒介,便是教師規范優美的課堂教學語言。教學語言是課堂教學教師傳遞信息的媒體,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開發學生智力的主要工具。正如有人總結的:「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在學生的心裡紮根,開花,結果。」
語文教學語言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如何才能叩開這扇門,掌握這一門藝術,使之在三尺講台上播灑春雨,滋潤禾苗,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嚮往的境界,這種境界的來臨,要靠在語言學習上的苦功夫和對教學語言的不懈追求。前蘇聯當代著名教學家蘇霍姆斯基也曾鮮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的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體現了語言在課堂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以及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借。教師通過情趣盎然的表達,鞭辟如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處的點撥,把學生帶進瑰麗的知識殿堂,並開啟心智,陶冶情操,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更好的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然而,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只注重教學方法的探討與改進,卻忽視了課堂教學語言的精心組織和優化設計,出現了種種嚴重違反語文教學規律,影響語文教學效果的怪異現象,語音不準,方言迭出;街言巷語,絮絮叨叨;長篇大論,陳詞濫調,照本宣科等。都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大忌,是必須下苦功夫戒免的。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在課堂教學中不懈追求完美的教學語言?我認為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語言達到以下幾點:
一、 教學語言要簡潔精練
語文教師要具有簡潔精練、清楚明白的教學語言,這是對語文教師的最起碼的要求。教師要以高度的科學性,嚴密的邏輯性,深入淺出的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許多優秀的教師,他們的教學語言精練嚴謹,環環相扣,絕無廢話雜語,做到「豐而不餘一言,絕而不失一詞。」所以教學質量很高。語言是直接傳授知識和表達思想的工具,能讓學生直接、清晰地感受到知識的存在,且更有利學生接受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應不誇誇其談、不信口開河、不空發議論、不離題太遠,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並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把已學知識和未學內容聯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意識地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容。
教師要富有智慧、幽默、激情的聲音語言,能夠讓簡單枯燥的教材變得生動有趣,讓簡單的說教變得生動有趣,讓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明顯提高,現在的課堂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鍾,怎樣將這些寶貴的時間都利用起來?這就需要教師用其獨特的語言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不讓其走神。其中,導入語的運用就非常關鍵。如我在教學蘇教版《拉薩的天空》時,邊放動畫美麗的拉薩天空圖,邊說:「同學們,拉薩的天空與別處的天空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西部,走進拉薩,去欣賞那裡別具風情的迷人風光,去仰望那如同藍寶石一樣潔凈的天空。」放完動畫片後,提問:「現在拉薩的天空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樣的呢?」學生馬上被美麗的動畫片和教師的語言吸引了,紛紛說出「湛藍的拉薩天空」、「藍色的拉薩天空」、「藍晶晶的拉薩天空」------可見,導入語運用得當,不僅能將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吸引到教師這里來,激發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讓他們感受語言文字的美。而且教師的語言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創造性的發展,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立的思維,但是由於兒童的思維發展還不健全,這就要求教師好好引導和發掘學生的思維天賦,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去思考問題,那麼作為教師就要設計一些課堂語言,讓學生突破常規的禁錮,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去探索客觀世界的真理性知識,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見解。
二、 教學語言要親切自然
教學中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意學,與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親切自然有著密切的關系。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交流。」凡是受學生的歡迎的教師,他們教學語言必定是親切自然的,教態總是讓學生感到和藹可親的,他們十分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學習,總是為學生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習,掌握技能。是啊,有著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學生對語文課能沒有興趣嗎?遺憾的是,我們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卻忽視了這一點。他們有的語調平板,課堂氣氛沉悶;有的語言嚴厲,使學生感到盛氣凌人;有的居高臨下,總以「傳道者」,「知識權威」自居,所有這些都嚴重地妨礙了師生間正常的心靈交流,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習,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 教學語言要條理清楚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鑽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和規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怎樣結尾。只要思路井然有序,講解才會條理清晰,學生在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上才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語文課雖然不像數學課,自然科學課那樣富有顯性的邏輯性,嚴密的推理,但一堂成功的語文,是始終有一條線索貫穿其中的,有其顯性或隱性的邏輯與推理。如我教學蘇教版《生命的壯歌》一文,我認為應從課題入手,推知課文應該或可能寫些什麼。以「課文所寫的,應該是與『生命』相關的內容;由『壯』字可知,其所表現的場面,肯定氣魄非凡;『歌』既贊歌,表現出的應該是『贊美』之情;讓人感動的行為,其行為是什麼」?這條線索來教學,流暢、明快,脈絡分明,推理嚴密。教師對教學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切不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根據線索來教學這樣才能使教學語言流暢,明快,具有邏輯性,脈絡分明,推理嚴密,沒有閑話、廢話。
四、 教學語言要以情動人
以情動人,以形象感人,是語文教學語言的最大特點。「文章不是無情物」。自古到今,一篇篇名作之所以傳誦千古,是因為作家文人的筆墨飽蘸著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著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文章是心靈的產物。「情動而辭發」,教師要教好一篇課文,必須「沿波討源」,「披文以入情」,同樣需要用心靈去擁抱它。只有教者和作者心靈溝通,樂其所樂,悲其所悲,愛其所愛,憎其所憎,才能通過自己火一樣激情的教學語言,溝通學者和作者的心靈,只有作者、教者、學者三者心靈溝通,和諧統一,共振共鳴,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情感就沒有智慧,不然人們怎麼說「通情達理」呢?列寧也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情緒低落時,想像力只有平常的二分之二,甚至更少。於漪也說過:「有人說激情是藝術家頭上的光環。」於漪積40年之經驗道出了充滿激情的教學語言對語言教學的重要作用。一個優秀的語言教師,講題材、內容和主題相近的教材,他也能因文定「情」,用自己的語言激起學生不同的情感波濤。
教師喜、怒、哀、樂的面部表情在課堂教學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體態語言。比如說在學生回答問題後,讓學生坐下這一件事。如若教師面帶笑容說坐下,學生感到這是對自己回答的肯定和贊揚。如若教師板面孔說坐下,這將使學生感到這是對自己回答問題的否定和不滿。教師在課堂講授中的表情,自始至終應是積極向上,以教育學生為目的。服務行業提倡微笑服務,教師在課堂上也應恰當的運用微笑。
五、 教學語言要言之有啟,抑揚頓挫
思維規律告訴我們,思維啟動往往從驚奇和疑問開始。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題,多為學生製造懸念和創設意境,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合貫通地掌握知識並發展智力。為此,教師課前要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索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學語言,切忌平鋪之敘,平淡無奇,而應使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和諧動聽,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學效果。
六、 教學語言要「標點」恰當
猶如書面語言中的標點符號一樣,教學語言要有恰當的停頓。停頓是教學語言藝術的一種要素。停頓對表達思想、突出重點、啟發思考、調節氣氛,引起注意都有良好的作用。停頓並不等於停止,而是思想感情地繼續和延伸。恰當地運用停頓可以更好地發揮教學語言的組織、區分、轉折、呼應、回味、想像的作用。有時還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特殊效果。在教學中,學生要接受一個觀點,認識一個事物,明白一個道理,從「入乎耳」到「著乎心」,得有一個咀嚼消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素養,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並能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恰當地在教學語言中運用停頓。否則,教學語言如同「連珠炮」,只想到「講」不考慮「聽」,即使你吐珠噴玉,口若懸河,但學生沒有一個接受和反饋的時間,就不能很好地融合貫通,消化吸收,從而破壞了教學語言的完整性的情感的表達。
我們強調美化教學語言,並非把教學語言變成了華麗詞藻的堆砌,修辭方式的游戲,而是要把語言的准確性、科學性、條理性、藝術性溶為一體,成為最佳的教學語言,進而更好地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作為語文教師,要美化自己的教學語言,還要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怎樣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呢?我認為;
首先是積累語言材料。「積學如積寶」。郭沫若曾經說:「胸藏萬江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在這方面要讀好兩本書:一本是有文字的書。對於祖國語言中那些久經歲月磨練仍放出奪目光彩的古典,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則尤其要積累,因為它們是祖國語言名篇佳作,它們是祖國語言的瑰寶和典範。積累的辦法就是多讀多作,口頭流傳的那些極富有生命力的「傑作」,我們也要深入生活,多方搜集,勤懇記錄。
其次是優化知識結構。教學語言是建立在豐富知識基礎上的。語文教師不僅要看古今中外的語言學名著,還要瀏覽一些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天文地理,花草蟲魚都要知道一些,語言教師要甘心當一個「雜家」。
再者是訓練思維和鍛煉口才。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如思想技巧正確,思想方法科學,就能把自己有的知識很好地組織起來,有效地運用到解決問題的地方去,從而取得好的效果。否則,就會使知識處於「散裝」狀態。所以,我們應該很好地訓練自己的條理性,教師的職業不僅要知道教學語言的意義所在,目的要求和表達技巧。而且要能在實際工作中,實踐其意義,遵循其要求,運用其技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實際、工作中鍛煉口才,不斷地提高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進而更加美化教學語言。
總之,我認為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最受學生喜歡。
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本身包含了人類積累的精神財富,通過語言,教師獲得了與學生溝通的橋梁,通過這個橋梁,教師才能夠向他們傳授科學知識,並且對他們進行各種影響,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也直接影響到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發展。
讓我們正確掌握並熟練運用教學語言,以高超的語言藝術、使我們的孩子一進小學的大門就深深地愛上語文課了。
⑨ 小學哪些課程運用了語言直觀教學法
語文源於生活,又回歸於生活。教育要遵從受教育者的心理發展規律、認知規律等,以便採用更為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語文教育涉及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具有多方面的綜合價值,因此採用情境式教學,更有利於語文綜合價值的發揮。語文源於生活,又要使受教育者運用於生活。青少年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道德情操培養的重要時期。語文教育不僅僅是一門語言的教學,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教學涉及認知、審美、情操、能力等培養。面對新的社會環境,我國的教育制度進行了新的調整,教育改革要求小學生的教學模式得到改善,小學語文課堂中採用情景教學方法體現了我國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意義。情境教學方法不同於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樣死板機械,無法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無法實現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利於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情境式教學方法的優勢就在於課堂上老師帶領學生創造合適的情境,根據所學的知識聯系現實生活,把學生引入到生動的活動場景中,學生們通過對情境的感知和認識、通過相互的交流和討論,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從而實現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在當下新課程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應大力推廣情境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