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感恩教育活動案例
看感恩題材的動畫片,小朋友之間、小朋友與老師之間做一些互相感恩、互相幫助的小游戲
② 珍愛生命,學會感恩 案例2篇 600字左右
1.
珍愛生命 學會感恩........讓我們記住一個地方——四川汶川!
這幾天總是含著悲傷的心情在收看災區新聞,含著悲痛的淚水去讀那些悲情的圖片——為那些不該逝去的生命,為那些在災場出生入死的戰士……
無法入睡。
災難面前,人的生命總是顯得那麼脆弱。一場地震數萬名同胞與自己的親人陰陽相隔,哀鴻遍野。一張張慘烈的圖片,一個個悲情的故事,一段段生離死別的場景,是那樣令人揪心令人落淚!還有什麼使人肝腸寸斷的?
天災我們毋須指責,所有抗辯和抱怨也應該收起。那些還在瓦礫下掙扎的受難者、那些失去雙親的孤兒才是我們要面對的。
逝者已矣,活著的人們除了悼念死難者、為傷者祈禱外還能做些什麼?
新聞圖片上一個小女孩躺擔架上,她的雙親為了保護她而死亡。配圖的文字這樣說明:看到擔架上小欣宜露出的小臉,忍不住心痛,漫漫長路,誰能驅走孩子的孤獨?政府如果同意,我願意當這個孩子的父親,將她撫養成人,讓她永遠幸福。假如發生那一幕,我也會像她的父母那樣,以軀體給她撐起一片生存的空間,義無反顧!
另外一張圖片,幾個已經被奪去生命的小孩蜷縮在課室的一角,配圖的文字這樣說明:當目睹這張照片,我心如刀割!寧願讓心死去,不願意承受這種巨大的悲痛!這些可愛的孩子,竟然這樣悲慘地被奪去生命。誰降臨的這場災難?!是誰,我永遠詛咒它,哪怕它是至高無上的天神!哪怕因為詛咒讓我永沉地獄!如果上天給我一次機會,我願意用我的生命去交換他們,哪怕只挽回一個!願孩子們在天堂永享幸福!永遠平安!
大愛無疆,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都應有這樣的悲天憫人的情懷。
鮮活的生命頃刻間枯萎的確讓人心如刀割!這一刻使人看到生命的寶貴和親情的無法割捨。
而這一切在和平環境下是無法領會到的,在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的世界裡,我們有沒有想過災難和失去親人的滋味?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思想准備應對意外的降臨?我們有沒有對生命哪怕是半點的敬畏!同時我們有理由質問,為什麼倒塌的全是學校?為什麼折斷的全是這些還未成年的花朵?
母親的眼淚流幹了喚不回失去生命的兒女,父親喉嚨喊破了喚不醒沉沉「睡」去的親人。活下來的人請珍惜生命,掩埋好自己心靈的「黑洞」讓希望重新披綠,這樣對逝去的生命才是一種告慰;「走在」天堂路上的小夥伴,請你們手拉著手心連著心一路呼應,這樣就不會孤單——天堂沒有地震沒有淚水!小夥伴們,你們的「遠行」掏空了親人的心,在天堂遙祝親人吧!
災區還下著雨,彷彿在考驗被困者的意志和施救者的毅力。而我們這里卻風和日麗,但請不要歡呼不要雀躍!
朋友,請靜下來聽聽,聽聽廢墟下還有沒有生命的呼救聲;請靜下來聽聽,聽聽那些失去親人的同胞他們心碎的聲音。
今天,安然下來的我們值得慶幸,我們沒有經歷泥石流、沒有經歷令人膽戰心驚的餘震。那麼,請我們珍惜生命,珍惜來之不易的天倫之樂。對於生命,我們應該感恩,每時每刻。
2008年5月12日,讓我們記住一個地方——四川汶川!讓我們記住一群沒有留下姓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救援者!讓我們把眾志成城寫滿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2.
感恩父母,感恩他們用十月懷胎,給予了我生命;感恩父母,感恩他們用辛勤汗水,哺育了我成長;感恩父母,感恩他們用深切教誨,教會了我做人。父母給予了我們的太多太多,我們這些作子女的卻不知從何做起。也許,沒事時為父母分擔些家務,父母下班後為他們倒上一杯水,父母不舒服時為他們充一杯牛奶,父母勞累時為他們捶捶背,父母苦惱時為他們分憂解難,父母高興時與他們分享快樂。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但在父母眼中卻是十分自豪的。父母給我們的愛如此之多,而我們卻只給父母做了一點,父母都已感到知足,所以,我們要用一生來感恩父母。
父母伴隨著我們走過了如夢的童年,無知的我卻因為一時的貪玩,而給父母添亂,讓父母操心,生氣。
還記得那個晚上,我因為作文沒有完成而被老師留了下來。別的同學早早的就離開了,我卻被留了下來獨自寫作文,這又能怪誰呢?只怪我白天匆忙之中沒有寫作文,明明知道老師晚上會跟我要作文,卻還沒有寫。時間一點點的過去了,作文還是沒有結束,心想,這時父母一定在家焦急地等我。我的心也開始慢慢焦急起來,可越急越寫不起來。一個小時過去了,老師叫我打電話給父母,叫他們來接我。我知道只要我打了電話,父母一定會生氣,也一定不會來帶我,弄不好還不許我回去。我在緊張中撥通了電話,又支支嗚嗚地說了幾句話,果然不出所料,母親在那邊正對我發火,我掛了電話。又繼續寫,寫好後只好一人回家。
夜晚的風很大,我知道回去後免不了受父母的批評,又怕父母著急,還是及忙趕回去。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叫我,是父親,父親居然騎著車來接我。路上,父親頂著風在努力地騎著車,我覺得是自己連累了父親,讓夫親在晚上來接我,還頂著大風。到家後母親狠狠地批評了我,我知道父母都是為了我,嚴厲也是一種愛,他們希望我能夠成才,能夠有出息,而我卻時常讓他們傷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與父母的距離也越來越近。茶餘飯後,總是喜歡與父母聊天,有時談我在學校的煩惱,有時談我的成長經歷,有時談父母的創業的艱辛。我漸漸地明白做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父母工作的不容易。
在今後的日子裡,應該盡我的所能來感恩父母;在父親母親需要幫助時,盡自己的最大能力來幫助他們。
感恩父母需要我們做的太多太多,就讓兒子用這一生來慢慢地去完成吧!
3.
珍愛生命,學會感恩...........全國有800多萬青少年上網成癮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父母的給予和上蒼的恩賜,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人活著,不僅為自己而活,還為了每一個愛你的人而活。他承載著親人、朋友和國家的希望,承載著他們的愛。生命如此寶貴與美好,承載了那麼多的責任與意義。但是,在我們的社會中卻經常發生和正在發生著不尊重生命,漠視生命,摧殘生命的個案。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28.7萬人自殺死亡。還有一則數據:據教育部統計:全國有800多萬青少年上網成癮,每天約有一半多的時間用來上網,打游戲。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和怎能不叫人心疼震驚,想到那些如流星般隕落的鮮活的生命和白白浪費的青春年華,又怎能不叫人扼腕嘆息?
孔子曾說「身體發膚,受諸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身體皮毛是父母給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而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條件,所以珍惜愛護它就是行孝盡孝的開始。
人需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父母對社會負責。我想問問那些自殺的人,那些整天沉迷於網吧,耗費生命光陰的人,你是否記得,是誰在風雨之乘的路上撐著雨傘送你上學;你是否記得,是誰在深夜為你抄好被角;你是否記得,,是誰多年養育了你,給了你生命的權力?你有什麼理由和權利就擅自折斷自己的生命之花,肆無忌憚地浪費寶貴的青春年華?
放下心中的憤慨,讓我們冷靜地思考,部分青少年漠視生命,摧殘生命的緣由。我認為原因有很多,發生這樣的情況,主要是他們缺少一顆感恩的心。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這些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生活中的我們在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一切的同時,卻常常忘記了感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恩報德」,中國綿延多年的古老成語,告訴我們的也是感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類?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是做人的起碼修養。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他把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回饋給了母親,將自己的感恩之心遞給了養育他的母親。或許,在生活中我們不一定要做出田世國那樣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
讓我們學會珍愛我們的生命,珍惜我們的幸福,學會感謝我們身邊的一切吧,因為珍惜才擁有,因為感恩才天長地久!
③ 關於感恩的典型事例
1、感恩節
1620年,一些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北美新大陸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折騰了兩個月後,終於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薩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於飢餓和傳染病。
活下來的人們生活十分艱難,他們在第一個春季開始播種。為了生存,整個夏天他們都在祈禱上帝保佑並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因為他們深知秋天的收獲決定了他們的生死存亡。後來,莊稼終於獲得了豐收。大家非常感激上帝的恩典,決定要選一個日子來永遠紀念。這就是美國感恩節的由來。
2、佛陀
曾有一個佛陀,乘船渡江,不想風大浪高,把船打翻了。佛陀像一片樹葉般的在江中沉浮了許久,才筋疲力盡爬上岸來。到了岸上的第一件事,它不是責罵船家的無能讓他丟失隨身攜帶的一切,也不是詛咒惡風險浪差點要了他的命,而是跪在沙灘上遙拜師傅:「謝謝師傅!」
有人不解地問:「你為什麼不謝謝菩薩?」佛陀說:「原來我並不喜歡游泳的,都是師父每次強把我拉入水中,教我學會的。不是師父,我命今日休矣!」遇了難,不是責備任何一個人,而是心存感激,人生達到了如此的超然境界,遇事如此的豁然通達。
3、勘彌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師勘彌在一部戲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當他要上場時,一個門生提醒他說:「師傅,你的草鞋帶鬆了。」他回了一聲「謝謝你」,然後立刻蹲下,系緊了鞋帶。當他走到門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處時,卻又蹲下,把剛剛系緊的鞋帶又弄鬆。
顯然他想以松垮的草鞋帶子來表現一個長途旅行者的疲憊。有位記者到後台采訪,親眼看到了這一幕,他問勘彌:「您為什麼不當場教那位門生呢?他還不懂演戲的真諦。」勘彌答道:「要教導門生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要緊的是教導他學會感激別人對自己的關心。」
4、探險家
義大利有個女探險家獨自穿越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當她走出沙漠之後,她面對沙漠跪下來,靜默良久。有記者問為什麼時,他極為真誠的說說:「我不認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謝塔克拉瑪干允許我通過。」
的確,人類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賜予的。對於這個世界,人類不可能有徵服它的能力。相反,人類需要的是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人類才有可能生生不息的傳乘下去。
5、羅斯福
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被盜,丟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
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竊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這個故事,啟發我們該如何感恩生活。
④ 學校學生竟集體痛哭,怎樣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前不久,在中央電視台「對話」欄目中,一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工作的中國博士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中國的學生到美國家庭交流,可剛去不久,美國家庭卻要求退回中國學生,中方就很納悶,這孩子在各方面都很優秀,為何要退回呢?問其原因,美國家長說這學生在他家生活了一周,我們幫助他很多,可他卻連一句「謝謝」的話都沒說過。可是中國學生卻告訴中方代表,他認為他們為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應該的,在中國家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為他做的事都是理所當然的,都不用說謝謝。
這一案例揭示的是當今社會最普遍的問題。不是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清楚的看到許多人享受著自然帶來的美好風光,卻在肆意破壞著朝夕相處的自然環境,孝心和贍養觀念也在人們心中大打折扣,出現許多「啃老族」,人們不斷地接受朋友的關心,愛護卻認為理所應當,不知道回報……感恩意識的缺實已經嚴重地影響了我們下一代個性的和諧發展。可能有的家長認為言過其辭了,感恩有這么重要嗎?
不如,還是讓我們來看看幾個生活小鏡頭——
鏡頭一:
每天放學,我校門口都能看到這樣的一幕幕:孩子走到校門前,家長第一件事是背過孩子的書包。孩子呢?面無表情,連句謝謝都沒有。
鏡頭二:
每天教室被打掃干凈後,總是不斷的出現紙屑。孩子們隨手一扔,全無要拾起的意思。你問他為什麼?他說等會有值日生掃。
鏡頭三:
美術課上,一個孩子沒帶彩色筆,於是向同桌借。同桌正在用便說等會再借給他。那知那孩子頓時生氣,嘴裡不斷嘟噥著:「不借我,你也別想畫」。他一邊說一邊推聳著桌子。
……
這一切都清楚的告訴我們孩子的個性發展出現了問題。其根結就在於,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家長不僅為孩子創造了養尊處優的生活條件,更為他們提供了眾星捧月的生活氛圍。只要孩子過得好,家長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根本不求什麼回報,使本來應為雙向互動的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成為僅是家長對孩子無私奉愛的「單邊行動」。家長的過度溺愛,使不少孩子對來自長輩的愛麻木了;孩子過分依賴父母,使他們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這種在家中「權利無限義務為零」的局面使孩子們逐漸養成惟我獨尊、驕橫任性、浪費攀比的壞習慣。在他們心中全然不知要寬容待人,要知恩突報。
醫治這些症結的良方就是感恩教育。
什麼是「感恩」?《現代漢語詞典》對感恩是這樣解釋的:「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說得更明白就是「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應該說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恩」的海洋中——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關愛之恩、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幫助之恩……這一切的恩澤如同陽光照亮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每一天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同時我們要認識到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能知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碼的覺悟要求。「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感恩教育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基礎。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感恩意識不僅是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感恩不但是美德,還是一個人為人立世的基本條件!
那麼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呢?我想這需要學校、家庭雙方的努力。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在家庭中進行感恩教育?
一、「學會感謝」
感恩的基礎是學會感謝。感謝父母是一種小愛,感謝他人和社會才是大愛、博愛。因此,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要先從感謝父母開始。家長要習慣讓孩子說「謝謝」。例如:當您帶孩子參加了一次特別有意義的活動或送給他一件他夢寐以求的禮物時,您就可以告訴他如果此時他向您說謝謝,您會感到特別開心,引導他說「謝謝」。再如:媽媽為全家人做了豐盛的晚餐,這時您就要告訴孩子媽媽多辛苦,上班那麼累,回家還要為我們做這么多好吃的,我們應該向媽媽真誠地說「謝謝」。這個時候媽媽要配合,在聽到「謝謝」後,臉上要表現出特別高興的表情。這樣,孩子就能發現當自己向他人表示感謝時,能夠帶給他人快樂與幸福。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從自己一句句真誠的「謝謝」中感受到快樂,獲得情感的滿足,逐漸養成知恩就感謝的習慣。當然,這種感謝也是相互的,當孩子給予您幫助時,哪怕就是一句「媽媽您辛苦了!」或為您倒杯水,您也要真誠地向他說聲「謝謝」。同時,在生活中,您也要隨時將「謝謝」帶在身邊,就餐時,接過服務員的手中的餐具時,說「謝謝」;有人為您讓座說聲「謝謝」;售貨員跑前跑後為您調換商品時,說聲「謝謝」……您千萬不要覺得麻煩!因為,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教師,您的一言一行是他最好的榜樣。
二、「學會分享」
說到「分享」,我們先來聽聽一個真實的故事,相信這其中的一些情節在您的生活中也出現過。
我的表哥家中三代同堂,他們有時候為了進行感恩教育,就在吃蘋果時會讓侄子拿最大的給爺爺奶奶吃,而爺爺奶奶心疼孩子,通常在一番感謝,誇獎後,又會把大蘋果還給侄子,而侄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下來。今年過年時家裡來了客人,表嫂拿出水果,侄子就拿起最大的一個遞給客人吃。客人十分高興,猛是一番誇獎,接著就真拿著水果吃起來。侄子頓時傻了眼,守著客人就哭鬧起來了,大喊自己「上當受騙」了,弄得一家人和客人都十分尷尬。
錯在誰呢?是孩子嗎?不!當然是大人!剛出生的嬰兒是最無私的,他不知道什麼是佔有,什麼叫霸道。當他把最大的蘋果給家長吃時,他已經是在與大人分享。而當家長把那個大蘋果還給孩子時,就已經扼殺了他那寶貴的分享,從而造成他的自私。
正是家長不斷的「還給」導致了上述例子的發生。作為家長應該「手口一致」,不能嘴上叫孩子把最大的給你,可在行動上卻讓孩子吃最大的,久而久之你將灌輸給孩子這樣一個信息:反正大人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到最後還不是都讓我!他呢?也會在平時與人交往中憑借著這個信息去為人處世。同時,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大人一定要統一意見,不能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從小教孩子學會分享。
那如何教孩子學會分享呢?
首先,當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要引導孩子與大人共同享受:「孩子,這么好吃的東西,我們應該先給誰呢?」「對了,要先給爺爺奶奶。孝敬爺爺奶奶的孩子是最棒的!」媽媽在廚房燒菜的時候讓孩子在一邊看一邊問他,讓他感受父母的辛苦。吃飯的時候讓孩子回想一下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洗菜→切菜→燒菜→洗碗。「媽媽辛苦嗎?」「你覺得什麼地方辛苦?」「你想幫媽媽嗎?」適當的時候還可以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這其中的辛苦,引導孩子幫媽媽洗洗菜,分分碗筷,說一聲:「媽媽(爸爸)您辛苦了!」
我曾在班上開展過「我當家」的活動,就是讓孩子親身體驗做一天家長,做家務,買菜做飯等等都要自己去做,做完後向父母說說自己最深的感受,並由家長填寫回單。這個活動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分享不僅僅是物質分享,還有勞動分享、精神分享等等。
其次,當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家長要注重引導孩子學會分享。要把自己喜歡的玩具、愛吃的零食、喜歡的書籍主動拿來和夥伴一起分享,「把玩具拿出來一起玩,這樣是不是好玩些?」用這樣的話語引導孩子感受分享的快樂。當孩子進行分享時,要及時對孩子的這種良好行為及時給以鼓勵和表揚。因為只有學會分享,將來在學校里、社會上,才能更好地與周圍人相處和合作。
孩子是最純真的,只要你給他創造一個機會,他們就會將「愛他人」的語言化為實際行動,有好吃和大家一起吃,有好玩的和大家一起玩,甚至還會把自己得到的小紅花、小獎品帶回家和你們一起分享。此時此刻,分享之芽已經萌發了;只要我們家長用欣慰的笑容和感謝的話語去灌溉,它就會茁壯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⑤ 關於感恩老師的事例
關於感恩老師的事例:
一、周恩來
周恩來不忘師恩。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
張伯岑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二、毛澤東
毛澤東向教師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禹珠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三、朱德
朱德給老師讓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將座位讓給老人,待老人坐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四、孔子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
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
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
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
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五、彭德懷
1957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彭德懷元帥身穿便服,准備接見北京市部分中小學教師代表。工作人員提醒他說:「彭總,您是國防部長,應該著軍服才好。」彭總說:「今天是去見老師,學生見教師應該穿便服。」接見的時候,彭總穿著便服,頻頻向老師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