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小學生的教育論文
是這個嗎?-----------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平湖已變得越來越美麗,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的景象隨處可見。然而由於有些人交通 安全意識的淡薄,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劇。當你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消失於車輪之下,當你發現一陣陣歡聲笑語湮沒在尖銳的汽笛聲中,當你面對那些觸目驚心的場景時,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種事故領域的「頭號殺手」。 而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欠缺安全防衛知識,自我保護能力差,因此對少年兒童進行安全教育的形勢相當緊迫。有專家指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我們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80%的意外傷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為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1996年2月,國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後一周的星期一定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制度,敦促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
紅燈短暫而生命長久,為了更好地宣傳交通安全法規,增強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教育部將今年3月28日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定為「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為了更好地宣傳交通安全知識,更好地珍視我們生命,在此,學校向全體師生發出倡議:
1、我們要認真學習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遵守交通規則,加強安全意識,樹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當我們徒步行走於人來車往的馬路時,請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在馬路上嬉戲打鬧;
3、當我們時馬路時,多一份謙讓與耐心,不闖紅燈,走人行橫道,絕不能為貪一時之快,橫穿馬路;
4、嚴禁12周歲以下的學生騎自行車。放學回家一定要排好路隊。
記得有一個故事。幾個學者與一個老者同船共渡。學者們問老者是否懂得什麼是哲學,老者連連搖頭。學者們紛紛嘆息:那你已經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這時一個巨浪打來,小船被掀翻了,老者問:「你們會不會游泳啊?」學者們異口同聲地說不會。老者嘆口氣說:「那你們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耐人尋味。災難的發生對每個人來說,不分貧富貴賤,不論性別年齡。孩子、學子、工人、知識分子,人民公僕……無論咿呀學語,還是學富五車,無論幼小纖弱,還是身強力壯,如果缺少應有的警惕,不懂起碼的安全常識,那麼,危險一旦降臨,本可能逃離的厄運,卻都會在意料之外、客觀之中發生了。
遵章守紀,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當我們能做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視交通安全,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呵護這文明之花,讓我們遠離傷痛,珍愛彼此的生命吧。
今天是第十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我們希望這個日子能夠再次喚醒同學們對交通安全的重視。大地蘇醒,春風又綠。我們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自己的心田。當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獲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
B. 關於小學生安全教育的文章
人讓車,讓出一片溫情,讓出一片秩序;車讓人,讓出一片安全,讓出一片理解。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人與車互相謙讓,才能盡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減少死亡的人數,珍愛寶貴的生命。
我們每天都要出門,去上學、上班、買菜……。當我們走在馬路上,交通安全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問「大熱天不系安全帶行不行?」「賣瓜農用車咋不讓上高速?」
有關人員解釋:熱天上高速也必須系安全帶?一些咨詢的司機說大熱天上高速系安全帶更熱,能不能不系?據統計,發生交通事故後,前排司乘人員如系安全帶可有效減少70%的傷亡。安全帶是為車輛發生意外後專門保護前排乘坐人的生命免受傷害而設計的,能有效地保護前排乘坐人避免二次碰撞。目前天氣炎熱,一些人在行車時圖一時涼快不系安全帶,實際上是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
賣瓜農用車為啥不讓上高速?據《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辦法》第四條明確規定,行人、非機動車、拖拉機、農用運輸車、電瓶車、輪式專用機械車、全掛牽引車以及設計最高時速低於70公里的機動車輛,不得進入高速公路。農用運輸車、兩輪摩托車因安全系數低,防護措施差,極易釀成惡性交通事故,所以不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駛。
新學期一開始,為確保學校師生上放學的道路交通安全,維護校園的教學、生活秩序,與學校一道一方面加強對校園內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學校「綠色通道」的建設和學校周邊交通環境的整治。以進一步增強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自防自護能力,遏制交通事故的發生。據了解,每年因各種事故,數以萬計天真無邪的兒童少年死於非命,而因交通意識缺乏和淡薄引發的交通傷亡事故,在中小學生傷亡事故中佔有較大的比例。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牽涉到千萬個家庭的幸福,需要交警、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負責,齊抓共管。
交通法規規定,做到行車安全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無牌無證的車輛不能上路,二是年滿18歲並考取了相關駕照才有資格駕駛車輛。然而,交警在上路巡邏執勤時發現,有相當部分的車輛「三證」不齊,一些還不符合法定年齡的學生也騎車上街。看來,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問題任重道遠,如何讓中小學生平平安安上學,高高興興回家呢?
我建議定期或不定期選派民警或教師勸導員在交通復雜的學校門口或路口維持上、放學高峰的交通秩序,保障「綠色通道」安全暢通。同時 將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列入學校管理的內容,每所中小學平時就必須按照驗收考評標准抓工作,並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內容之一。建議小學生上放學實行「排路隊」和戴「小黃帽」的方法,把同路、同方向的學生編排成隊,由教師護送過馬路,保證學生走路安全;在組織學生外出集體活動或組織春、秋遊時,嚴格規范審批手續,把好審批關,堅決制止病車、超載車運送學生,保證學校師生的交通安全。同時,加強了對學校及周邊交通環境的整治,堅決取締校園門口擺攤設點、佔道為市等妨礙學校師生通行的違章行為。為廣大師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交通環境。
說了這么多,我想大家應該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了。那麼,就請大家「保護生命,拒絕違章」,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嗇的,他只賜予每個人一次生命,所以我們必須珍惜。生活中交通安全與我們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們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們的身邊,教育我們,勸戒我們。
C. 關於家長寫一篇小學生家庭教育論文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准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教育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基礎,教育的邏輯起點自然是人類社會的產生。
從猿列入的轉變是由於生產勞動,猿在勞動中逐漸形成以大腦和手為核心的主體機制。大腦可以思維,手可以操作,這就使人區別於一般動物而變成「高級動物。
在西方,教育一詞源於拉丁文ecate。本義為「引出」或「導出」,意思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潛在於身體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出來。從詞源上說,西方「教育」一詞是內發之意。強調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自內而外引發出來,以成為現實的發展狀態。
D. 求一個小學教育專業的論文選題
1、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b>選題
在小學(某某)學科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研究
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德問題研究
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習落後學生積極性的研究
改進小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研究
論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的藝術
(某某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試論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試論小學生(數學,語文,自然....)自學能力培養
試論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
試論小學生自然課實踐能力的培養
試論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論小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
論小學生愛家鄉品質的培養
試論學生中獨生子女愛他人品質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
論("我"或某某教師)在小學(語文,數學,自然....)學科中教學的特色
教師期望在小學生發展中的作用
試論小學生的合作學習
試論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
試論小學生綜合性學習
試論活動課程的理論與實踐
論活動課程評價的理論與實施
小學班級建設中學生幹部選拔與培養
論優秀班風的建設
在開展班級活動中預防危險事件發生的理論與實踐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生(語文,數學,自然,英語,音樂....等某學科)能力發展的評價研究
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研究
論小學生作業批改的藝術
小學教學中的考試改革研究
校本課程的研製與發展
小學各科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材分析,網路資源分析,教學軟體分析,課外讀物分析等)研究
"大語文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
語感與小學語文教學
口語交際與小學語文教學
論文寫作要求:
選題:根據建議選題,學生與指導教師商議,題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難以駕御
結構:按照《畢業論文寫作》要求,要結構完整,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前言(論證選題意義,目的,范圍,簡述前人研究情況和自己論文研究重點),正文,結論,引文注釋(腳注),參考文獻(10篇以上).以上內容缺一不可.
論文寫作邏輯清晰,內容充實.
E. 急求一篇關於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論文
別讓我們的愛抑制了孩子成長
Q:2歲半的小女孩小囡每次來園上半日課時,身邊都有兩個人。一位是辭了工作一心照顧她的媽媽,另一位是保姆。吃飯時媽媽喂她,保姆就拿手絹幫她插嘴。小囡來這里後創造了好幾個「第一次」。第一次自己剝香蕉吃(平時都是媽媽剝好了給她);第一次在戶外自己走路(平時都是媽媽抱著);第一次摔跤(以前在父母、保姆保護之下活動,沒有摔跤的機會)……有一次,小囡在幼兒園里不小心跌倒,她父親來找我:「能不能把園里所有的牆角都用海綿包起來?」「可以呀,只是你打算讓小囡一輩子待在幼兒園嗎?園外所有的牆,難道你也要包起來嗎?」我無奈地說。我自己也有一個3歲的兒子,原來以為,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不用學習自然就會。但是小囡父母對她的這種愛,讓我非常疑惑:這是孩子成長需要的愛嗎?我們的愛到底帶給孩子什麼?
北京 小董(幼兒園親子老師,兒子3歲)
在衣索比亞的森林裡,居住著一種社會性很強的動物——樹猴。樹猴生活在叢林中,並在叢林中來回穿梭、覓食和逃離。一次,由於天敵的追捕,部分嬰猴由於求生的能力還未建立起來,無法逃離,從樹上掉落下來。森林的工作人員發現後,就把它們帶回來飼養。
工作人員盡可能為他們創造了一個看上去同自然環境無大差別的「自然」成長環境,並模仿樹猴媽媽,訓練它們覓食、攀爬、在樹間穿梭等等。看起來,整個成長過程同野生樹猴的成長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一直到它們可以獨立生活時,工作人員就將它放回到樹猴群中,讓它們回歸家園。
但不久,這些樹猴一個個陸續死去,竟然沒有活下來的樹猴。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研究結果發現:由於樹猴的成長過程並沒有一個真實的自然環境,它們長大後再回到自然,已經喪失了穿梭於叢林間的能力。我們在其他動物中,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和結果。
2歲半小囡的媽媽是否在愛孩子?實際上我為這個問題本身而難過。因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千百萬個家長都在不斷重復這樣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此刻,「愛」變成了一個眩目的光環,掩飾了所有衍生出的問題。
雖然人與動物有著很大的差別,但有一點是相似的,那就是童年缺失的成長,都會給成年後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害。
對一條狗來說,出生到八個月,它就可以懷孕生育。但人的成長似乎過於漫長,是所有生命中成長期最長的,需要十八年來完成。這十八年中,最重要的是頭三年,其後是後三年。在這六年中,兒童要為今後將形成的復雜的認知能力打好基礎,發展豐富的情感世界,建立自身以及自身以外的世界之間的聯系和溝通。並且兒童還需將所有這一切過程統合起來,建構在自我身上。
成長是何其重要啊。人類的頭六年的成長,靠口的品嘗認識世界,靠手的觸摸認識世界,靠耳朵的傾聽學習語言、發展思想,靠鼻子嗅豐富認知,靠行走了解空間,靠眼睛自由地觀察了解萬物的形狀,發現世界的不同,靠第一次發現後的再嘗試建立意志和成就感,靠手的自由使用發展智能。
而我們的父母卻限制自己孩子的活動,甚至不讓孩子去活動,他們替代兒童完成他們原本需要自己獨立完成的活動,使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這一切,都因「愛」的名義而生。
嬰兒出生後,是母愛喚醒了他(她)所有的感覺。這種愛透過母親肌膚的觸摸,母親每日慈愛的眼神,母親呼喚嬰兒溫柔的語調,母親有規則地照顧幼兒的生活,母親在嬰兒哭泣時的安慰,一點一滴、一分一秒的積累,逐漸使嬰兒對自己充滿了愛,微笑便在嬰兒的臉上綻開,愛啟動了嬰兒的世界並伴隨著嬰兒對世界的認知,這個嬰兒由於母愛而容易把精力投入到對世界的探索上。
但這並不意味著母親可以規定他(她)如何成長,母愛更不可能表現為替代兒童的自我發展。兒童認知的發展是天然的,沒有兒童會放棄對世界的探索,就如同學走路和說話,除非人為的誤導和阻止。
每一個年齡段,兒童都會表現出不同的成長需求,比如小囡要自己吃飯,自己剝香蕉,自己走路,這都是三歲前幼兒成長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地球上,只要是人類的嬰兒,從出生起就用眼睛盯著明暗分界線看,他們都是用口來感覺和嘗試;用手到處抓摸;都會把裡面的倒出來,外面的塞進去,桌上的扔下去;都會對細小事物感興趣。只要環境適宜,這些無需成人教導,兒童會吃飯時自會吃飯,會說話時自會說話,只要你讓兒童自由,兒童無一例外都能做到。
而愛,是它之外的。愛使認知變得更加有意義和樂趣;愛使兒童每遇到成長的困難時都能充滿力量,勇敢地成長;愛使兒童感到,成長並不使他感到孤獨,他不需要獨自承擔,有一個已經成長過來的人會始終伴隨著他;愛使成人能盡力為兒童提供成長的環境;愛是兒童正常成長的保證。
這才是真正的愛,愛是關心人的成長。
F. 急需關於小學教育方面的論文題目
1 如何復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制教育
2 幼小銜接、小學與初中銜接研究
3 小學課程改革的現狀調查
4 小學藝術課程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
5 小學教師隊伍中的性別問題研究
6 小學班主任工作研究
7 小學教學過程特點研究
8 小學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
9 小組合作教學的研究
10 小班化教學研究
11 小學參與式教學研究
12 論小學教育方法的改革
13 課程評價的功能
14 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15 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16 小學課堂互動的研究
17 小學課堂教學管理研究
18 課程資源拓展研究
19 小學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研究
20 小學科學課程的綜合化問題研究
G. 怎樣進行小學生家庭教育——家長論文
怎樣進行小學生家庭教育四年級二班 任傑小學階段的教育,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否認智力因素的差異以及遺傳因素,但是,一般來說現在的孩子都比較聰明,為什麼同是一個老師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沒有成才,有的發展全面,有的發展不均衡,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異所造成的。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科學,孩子成長和發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父母只顧自己的安逸,或者忙於其他事務,顧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季節,結果孩子的進步就慢,學習就差,甚至變壞了。 那麼,究竟怎樣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呢? 第一、 必須全面關心孩子,使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方面。要從小培養孩子具有遠大理想立志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培養孩子從小就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勤奮學習,遵守紀律,熱愛勞動,關心他人,艱苦樸素。目前,要特別注意對孩子進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為祖國為人民而勤奮學習的教育。智育方面。要時時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一切活動都要把孩子的學習放在第一位。形成一種高度重視,平時光是問一問是不夠的,必須深入了解情況,有時要參與孩子的學習。可以共同研究探討,提前看看書,備備課參與孩子的學習當中去。犧牲點兒喝酒、搓麻的時間,多陪讀陪練,方可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比如上課前做好預習,上課要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主動發言,課後及時鞏固訓練,放學後要保質保量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要養成認真檢查的習慣。閱讀課外書時遇到生字、生詞,自己動手查字典,遇到不懂的問題要請教他人。直到弄懂為止。總之,要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和獨立學習的好習慣。 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平均年齡十四歲。他們的聰明才智超出同年齡的青少年一個共同原因,就是都有一個較好的學習習慣,勤奮讀書,刻苦鑽研,這就要求家長從子女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對天資突出的孩子應該努力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及早地使他們接受和吸收更多的知識。體育方面。小學生正處於長身體的時期,特點是愛動,家長必須適度的引導孩子運動。不能由於玩的過度,影響休息和學習,要鼓勵孩子做些正當的安全的有益的活動,以促進孩子的健康和發育。應該保證孩子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要睡足十個小時。看書寫字要注意光線適中、不能太亮或太暗,以免造成近視眼,飲食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偏食,樣樣菜都要吃,以吸取多種營養,控制孩子吃零食,影響發育,還要教育孩子講究衛生,每天要刷牙、洗臉,經常剪指甲、洗澡、洗頭,勤換衣服等等。 第二、 必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並且根據不同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思維具有較大的具體性、形象性,因此,家長對子女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形式多樣,內容要具體形象,生動有趣。比如,可以通過講故事:科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故事、發明家的故事、寓言童話等,通過電視等形式激勵孩子熱愛學習。家長要特別關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經常和他們親切交談學校中的事,耐心傾聽他們敘述學校中的見聞,及時肯定孩子學習上的進步,使其獲得成功的滿足。這對於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是極為重要的,對學習後進的學生,更不能忽略他們的微小進步,發現閃光點,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增強孩子的學習信心。調查表明,絕大多數成績優秀的學生,學習、生活有規律,這類孩子的家長都重視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特別有規律。一般放學後完成家庭作業,飯後可以看一會兒電視,家長要為孩子挑選一些有益的節目,象兒童節目、科普、新聞、開心詞典等節目。特別需要提出的是這些孩子在家中大多養成了課外閱讀的習慣,而且閱讀面廣,這樣既補充加深了課內學習,豐富了知識,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習興趣。 第三、必須加強與學校的聯系,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種種客觀原因,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家長應及時與學校聯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現,以便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並且還應信賴老師,教師向家長反映學生的情況,絕大多數是出於對學生的愛護,出於培養下一代的責任心。因此家長應配合教師共同教育好孩子。 除此之外,在家庭教育中還要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優點、又要看到缺點。另一個問題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意見不統一,比如,孩子有了缺點,爸爸批評,媽媽袒護,而且常常為此爭吵,這種情況對孩子沒一點好處。這樣孩子就是非難辨了。
H. 小學生性別差異與教育論文4000字
一、小學階段性別差異的教育缺失
(一)傳統觀念的束縛
社會上殘存的傳統觀念對男女生性別差異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即使在現代社會里仍有一些人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在有些家庭里,家長只重視男孩子的培養教育對女孩子不抱任何希望。為他們提供的條件不同:男孩子參加活動的機會多得到的鼓勵與支持也比較多而女孩子參加活動的機會少並且行為舉止受到很多的限制。所以從小學起許多女生就比男生拘謹而且活動面比較窄,視野也不夠開闊。
傳統的觀念、性別的歧視以及男女教育機會與教育條件的不平等在世界范圍內還普遍存在。2002年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8.58%,其中男童為98.62%,女童為98.53%,性別差為0.09%,2003到2004年間性別差異率一直在下降,到2004年時男女性別差異下降為0.04%,雖然差距在縮小但是仍然存在。另外,小學輟學率女童所佔比例較高並有增高的趨勢,有資料表明,在全國211.1萬未入學的小學學齡兒童中女童有171.3萬人。
(二)學校教育的缺失
學校教育的使命是使每個孩子都獲得最好的發展,但是學校教育還未能充分重視兩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及教育所應扮演的角色。在教育過程中,
人們很少考慮針對性別差異進行施教,教學原則及教學方法也沒有涉及性別差異問題,課程和教材也帶有很大程度的性別偏見,加之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對男女學生性別差異形成的原因和表現缺乏正確科學的認識,其結果就造成和加劇了男女生性別差異的擴大。
在小學階段學校對性別差異提出的教育問題研究不夠。在教育方式上教師忽視了兒童的性別差異而沒有因性施教,很少針對男女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教育工作,只注意女生學習認真,成績好,很少注意對她們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對男生也很少進行提高觀察能力、培養仔細認真精神的訓練,致使學生在發展前期出現的問題沒能及時解決。
從教育內容上來說,有研究者對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至1982年出版的全日制學校小學課本《語文》教材進行分析。從其中的插圖、故事性課文以及主角和人物的塑造這三方面來看《語文》教材是怎樣對待男女兩性的,是怎樣描述男女兩性的人格特徵和社會作用的。教材里有許多帶有人物的插圖,其中可辨認男女性別的有1323個,所有各冊的人物數量都是男多於女,所有各冊都是男性主角多於女性主角,許多的革命領袖、科學家或者文學家沒有一個是女性。課文里展現人類不良性格特點的如小氣、貪得無厭等角色都是由女性擔任的而對男性描述常常是有優良的性格特徵,如吃苦耐勞、正直善良、勇敢堅毅等。這些性別角色對小學男女生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很大的影響。
二、小學階段男女生智力因素的差異與教育
(一)男女生智力因素存在差異且各具特色
在觀察力方面,女生觀察事物比較細,能注意到事物的細節而男生則傾向於走馬觀花式的觀察,學習上常有不夠認真的表現,所以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總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