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男女平等手抄報資料
介紹男女平等的重要性,介紹偉大的女性資料:
人,不分性別,生來平等。可是有很多農村人認為,生男孩好,生女孩沒有什麼用。殊不知,這類人群不知道女性也可以做強者,女性也可以做家庭的頂樑柱。
很多受封建殘餘思想的影響的農村人,總認為男孩比女孩聰明,能幹,可事實不是這樣——
近點的,就說我們班級的,每次考試成績落後的都是一些男生,成績不合格的總有男生。我們女生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但這也不能說男生都不聰明能幹。我們國家的領導人都是男性,比如xx書記,xx總理等等。
我們再把鏡頭拉的更遠一點,中國古代的《木蘭從軍》,在位60多年的女皇帝武則天。在執政期間,重視發展農業生產,能破格用人,注重發展科舉制度,創立了「自薦」求官的制度。當權半個世紀,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國力不斷上升。
對於生男孩好陳舊思想和觀念,我們拿事實說話,更有說法力。當今社會我們的體育賽場上拿的金牌的運動員,女性占據大部分比例。跳水,體操更是女性運動員的強項!!!今年剛剛退役的網球運動員李娜,多次奪冠都給世人創下奇跡。職場上的女企業家,女職業經理人,女碩士生比比皆是。
我們的政府,也一直在推崇男女平等,提供女性社會地位。通過法律法規保護女性權宜。在成功的道路上,女性付出的比男性跟多。醒醒吧,愚昧腐朽的舊思想!!!
2. 如何解決小學男女教師性別比例懸殊問題
1、目前在校師范生的男女比例是一比二,意味著未來的男女教師比例懸殊。眾所周知,現版在的幼兒園幾權乎是清一色的女幼師,教育專家認為這將會影響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於幼兒的成長。
2、2010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試點培養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免費師范男生300名,鼓勵優秀男性初中畢業生報考幼教專業,畢業後到幼兒園任教,解決幼兒園師資隊伍性別結構失衡問題。他們將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第—批經過專業培養的男性幼兒教師。至於能否改變幼兒教師男女比例還是一個問號。
3、在想方設法培養幼兒園男教師的情況下,人們同時還發現中小學新增教師中,女多男少,對高等師范生培養狀況進行了調查還發現,師范生男女比例失調,不難推斷,未來中小學教師性別比失調將成為大趨勢,這種局面必須扭轉。要逐步改善教師性別比例,鼓勵更多的優秀男性從事教育事業,改變目前中小學師資隊伍性別結構上偏女性化的現狀。
3. 小學生教育典型案例
姓名:張某
性別:男
年齡:八歲
二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製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張某同學今年八歲了,由於頻繁轉學而成為問題學生。在家裡是獨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從小在爺爺奶奶呵護下長大,由於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張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鑒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里,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 根據張某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與其父母取得聯系,讓他們勤與孩子打電話交流溝通。並讓他的爺爺奶奶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 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范。
3. 針對張某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張某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張某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4. 教育部對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嚴重失衡有什麼政策
這個政策怕難改喲。小學教師那麼一點工資,快20年教齡才2300——3000元,沒有外快,也不能到外校兼職,在外找學生補課,哪個男生看得起。特別是沒有關系的男生,沒有高收入,沒有高地位,只有維持生活的那點工資,找對象都難!你說如何能改變這個比例否?
5. 作為未來幼兒園老師,你將如何進行性別角色教育
作為未來幼兒園老師,我想對幼兒進行童話故事中的角色扮演。
6. 為什麼要對小學生實行性教育
上小學的孩子已經有了性別意識,去公共衛生間也不應該因為小而被父母帶入異性的衛生間。而且性教育不應該只針對女生,應該擴大到不分性別。現實中,有很多男童受到性侵的案例,兒童應該不分男女的同等受到父母學校的重視。在有了性別意識後,就應該進行適當的性別教育,可以上孩子更理性更科學的了解自身的生理特點,與異性的區別。把性教育作為知識這一嚴肅的話題讓孩子接觸,消除孩子對性的懵懂無知的好奇心,和消除不必要的心理道德壓力。性作為一個健康的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整個人生體驗都有重要的影響。而且對於兒童的性教育,主要就是了解自身和預防保護,提高孩子的防範意識,對某些行為的正確認識,避免自身受到更大的傷害。
7. 關於男女平等的手抄報怎麼寫內容急!急!急!急!急!回答的好給財富!!
關於男女平等的手抄報,可以介紹男女兩性地位在歷史中的變化:
男女兩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首先取決於他們在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地位。歷史證明:生產資料私有制和階級剝削制度是男女不平等的社會根源。只要私有制和剝削制度繼續存在,真正的男女平等就不可能完全實現。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婦女解放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廣大婦女同男子一樣,平等地成為國家、社會和家庭的主人。就婚姻法而言,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平等。其表現為:在結婚和離婚方面,男女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平等的;在家庭關系中,不同性別的家庭成員的權利和義務是平等的。
男女平等的真正實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男女法律上的平等到實際生活中的完全平等的過程,就是婦女走向徹底解放的過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發展,是男女平等進一步實現的必要條件。
目前,要從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正確貫徹婚姻法中有關男女平等的規定,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以利於婦女解放和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鞏固和發展。
男女平等原則是我國婚姻法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也是區別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與私有制婚姻家庭制度的標志。這一原則要求男女兩性在婚姻關系和家庭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平等地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禁止對女性任何形式的歧視、虐待和壓迫。
8. 小學生性別教育課究竟怎麼上
學生們在認真填塗該亮幾盞紅燈 攝影/張曉媚
「當別人的親密動作讓你感到不舒服時,你應該說?」「不,你不可以碰我!」……從個人到小組再到全班,孩子們依次吶喊,表情嚴肅,態度堅決。這是記者昨日在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一堂性別教育觀摩課上看到的一幕。值得關注的是,這是《男孩女孩》教材正式出版後的首堂對外公開的性別教育課,讓人耳目新。
這堂觀摩課時長35分鍾,上的是第二冊的一課——《身體紅綠燈》,目的是讓三年級的孩子們了解身體保護的基本准則,知道什麼是身體的隱私部位,告訴他們隱私部位是不能讓人隨意觸碰的,並學會依據自己的感受,判斷不同的情況,增強自我保護。
課堂上,學生們分為四組,每組六個同學圍坐一桌,在老師的引領下,通過游戲和問答的形式開展課程,充滿歡聲笑語。
「老師用圖片向大家展示幾種情況,同學們覺得不可以接受,亮紅燈;可以接受,亮綠燈;看情況而定,亮黃燈。」一位教師親切對孩子們說。
隨後,黑板的投影儀上,依次顯現出不同場景的圖片,有睡前媽媽親吻男孩的額頭,有小男孩撩小女孩的裙子,有坐在小轎車里的阿姨招呼小朋友「進來坐坐」……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舉起桌上紅、黃、綠三色中任意一張紙卡。
有一幅畫引起了孩子們的熱烈討論:畫中,一個夾著書本的成年人撫摸著小女孩的頭說:「你很可愛!」有個女生說:「如果老師這樣對我,我會覺得很溫暖,所以我亮綠燈。」而一個小男生則舉起了紅牌,他的理由是:「如果這個人摸我頭的力氣太大,我也會覺得不舒服。」他的回答把大家逗樂了。
在課堂的最後一個部分,老師教學生要學會勇敢地說「不」。「當出現那些讓你不舒服的情況時,你應該大聲告訴他:『不,你不可以碰我!』誰來說說這句話?」
孩子們踴躍舉手。
一個小女孩站了起來,輕輕地說:「不,你不可以碰我!」她的語速緩慢而柔弱。
老師隨後問大家:「她這樣說可以嗎?」
「不——可——以。」
「來,再大聲跟著老師說一遍,『不!你不可以碰我!』要表情嚴肅,態度堅決!」
「不!你不可以碰我!」
「好!大家為她鼓掌!」
老師的話音剛落,課堂里響起了孩子們熱烈的掌聲,那個小女孩開心地坐了下來。
【反響】
孩子說:我們喜歡這堂課
課後,幾個孩子告訴記者,他們很喜歡上這堂課,因為有趣,還學到很多知識。孩子們說,二年級下學期時,他們也上過性別教育課,當時學的是《生命的足跡》。通過上課,他們終於知道自己不是什麼垃圾堆里撿來的,而是由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孕育而成的。
當被問及「上這節課時是否會有不好意思的感覺」時,幾個孩子大方地說:「不會,因為它們就像我們的手和腳一樣,都是我們人體中的一部分。」
家長說:老師專業我們才放心
在家長方煒穎看來,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很有必要。她本人曾上過「育嬰師」培訓,專門學習過如何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她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用專業術語告訴他,男孩和女孩有什麼不同。後來聽說兒子所在的學校也有專門的性別教育課,她感到非常欣喜。
對於性別教育,方煒穎提出兩點建議:第一,性別教育要融合科學性和趣味性,希望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老師來教,就像今天上課的老師那樣;第二,她希望能搞個「家長課堂」,對那些對性別教育手足無措的家長們,尤其是老人們,進行些培訓。「性別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聯手,共同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科學的教育環境。」方煒穎說。
校長說:性別教育重在「教育」
前不久,繼北京市中小學性教育研究課題的中期成果《成長的腳步》引發社會熱議後,滬上首套小學生性別教育教材《男孩女孩》同樣引起廣泛關注。這套試點教材由上海理工大學附小編寫,一套三本均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然而,在各路媒體的「聚焦」中,教材在書店上架僅一天便「銷聲匿跡」,並引來種種猜測。上海教育新聞網曾進行過一項網上調查,當被問及「性教育教材進入小學課程,你怎麼看」時,57.5%的網友表示「很有必要,我們應該放下傳統思維」,18.1%的網友表示「說不準,關鍵要看教材能否把握尺度」,24.4%的網友表示「沒有必要,過早涉及性教育反而可能適得其反」。調查數據表明,多數網友對這一問題保持理性。
上海理工大學附小校長丁利民告訴記者,她希望媒體在關注性別教育的時候,不要只關注甚至放大「性」的部分,卻將本應放大的「教育」部分縮小甚至忽略了。在她看來,性別教育,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她說,《男孩女孩》目前還是試驗本,學校的課程還只是小范圍實踐,今後還會不斷進行完善。「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有效的性別教育,更好地呵護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少受傷害,健康成長!」
【觀點】
個性化時代更加需要性別教育
復旦大學婦女性別研究培訓基地研究部主任沈奕斐對美國的性教育非常熟悉,她指出,美國的性教育不適合中國,而我們不能盲目照搬。在沈奕斐看來,由上海理工大學附小推出的《男孩女孩》教材和課程具有積極意義。首先,它讓性別教育豐富到了對生命的探索和對自我本身的認識。「今天的中國已進入個體化的時代,個人的價值得到肯定和張揚,這使教材在當下尤其具有現實意義。」沈奕斐說。
其次,它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梯度,在內容設計等各方面都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這一點非常不易。「即使孩子之間相差不過兩三歲,但其心理、生理的差別也是相當大的。」
沈奕斐認為,《男孩女孩》教材非常具有前瞻性,「性別教育實際上是差異的教育,而教材始終貫穿著尊重差異、接納差異的理念,難能可貴。」沈奕斐表示,她希望這套教材不僅在上海推廣,在全國也能得以推廣。
在上海市教委基教處副處長朱蕾看來,《男孩女孩》教材和課程的推出,與上海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所提出的「讓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成長」的核心理念完全契合。她認為,這套教材和課程在促進孩子正確認識自我、消除男女性別歧視、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9.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孩子小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一個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記者問其中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的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道歉,仔細的觀察事物。」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說明了兒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當然,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 一、什麼是學習習慣呢?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學習。 如:有一個老師的孩子去上海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競賽,帶隊的老師回來後很有感慨的說了一件事:那天在輪船上,晚餐後,同學們都在甲板上觀看風景玩去了,過了一會兒,沒經任何人提示,也沒任何人要求,該做功課的時候了,那個老師的孩子就獨自到船艙里拿出書本,旁若無人的開始學習起來——帶隊的老師感慨道:那就是習慣。 在我的兒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觸的,我兒子在學圍棋,自從第一天學圍棋開始,我就堅持每天7點以後和他一起做圍棋習題,下下圍棋,到現在大概有九個多月了,偶爾有幾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讓他洗澡睡覺,沒有下圍棋,我也沒有告訴他今天不下圍棋了,但是我兒子會主動地提醒我「媽媽,今天沒有下圍棋,你忘了」。就是這幾個月來他已經養成了習慣,到了這個時間,他就會做這件事。 二、怎樣科學的引導孩子習慣的養成呢? 孫雲曉教授的公式是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 那怎麼說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呢?如培養孩子愛畫畫的習慣,今天叫他畫一隻小兔子,明天畫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畫青草或草地,後天在草地上畫幾朵花,再後天在天上畫白雲太陽。這樣一天一天的增加,畫畫的好習慣就自然的養成了。 克服壞習慣怎麼用減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現象。一位細心的媽媽觀察寫作業的兒子,一會喝水,一會撒尿,不到一小時出來四五次。這位媽媽看在眼裡卻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寫作業前給孩子提了個建議:坐下前把該辦的事辦好,我看你寫作業時出來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果真少出去一次;過幾天媽媽又提議再減少一次,孩子又輕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遞減,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業寫完,既幫孩子克服了不良習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心。好習慣的養成不在一朝一夕,貴在長久堅持。 有的家長反映我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讀書(看書)不感興趣、觀察事物粗心、記憶力差等情況,以上這些都是影響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因素。 針對家長提出的孩子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產生的困惑,下面從學習興趣的培養,注意力的訓練,讀書習慣的培養,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記憶力的訓練五個方面向家長介紹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孩子興趣的產生往往是在小時候。不同的年齡段,由於各自不同的素質,孩子的興趣往往有自已的獨特性。孩子興趣的發展和表現,往往是他天賦和素質的先兆。家長要經常問一問孩子的興趣是什麼,要引導孩子不斷發展興趣。有位學者曾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向上的積極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裡的一粒小小的火種。當父母將這粒火種在孩子心中點燃的時候,就像面對需要點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種落在上面,風大了就會吹滅,風小了燃不起來,柴草太緊了不透風,太鬆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濕了還不行,這時候,你要小心呵護這小小的火苗,要「哄」著它一點點燃起來,旺起來,最後成為熊熊烈火。 那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贊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像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呢? 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有些家長開口閉口就是「這么簡單都不會,光知道玩」,本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已很差,總有錯,在學習中有壓抑感,於是厭惡學習。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錯了,當然也要給予批評,讓孩子明白大人為什麼要批評他,讓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成人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2、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優秀家長的經驗也證明: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系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面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系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學跳舞,她不喜歡舞蹈基本功練習,吃不了這個苦,但是她對學習舞蹈可以參加各種演出表演活動的結果感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孩子去從事基本功練習的活動。所以家長們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興趣,激發其勤奮學習,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間接興趣。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作用,已為不少心理學家所承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興趣說成是「能量的調節者」。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持點,成人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把鬧鍾拆開,有的孩子不停問為什麼、家長若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把這看成淘氣、搗亂,對孩子採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另外對孩子的提問要積極回答,如果不會則可告訴他弄明白後再告訴他,但是說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長是騙騙他,以後孩子不懂的問題他也就不問了,這樣就會戳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4、創立有利於學習興趣培養的外部環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可能培養出智力優秀、聰明活潑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於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學習,而自已卻常常通宵達旦地打麻將,那麼孩子感興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學習,而是如何玩好牌;學習的恐怕不是科學知識而是玩牌竅門了,若父母飯後捧一本書,伴一杯清茶,端坐書桌前,伏案寫作,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經常看書、學習。 (二) 、有效的注意力訓練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隨幼兒成長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幼兒期養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長大成人後成就一番事業的基礎,但
10. 小學生性別差異與教育論文4000字
一、小學階段性別差異的教育缺失
(一)傳統觀念的束縛
社會上殘存的傳統觀念對男女生性別差異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即使在現代社會里仍有一些人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在有些家庭里,家長只重視男孩子的培養教育對女孩子不抱任何希望。為他們提供的條件不同:男孩子參加活動的機會多得到的鼓勵與支持也比較多而女孩子參加活動的機會少並且行為舉止受到很多的限制。所以從小學起許多女生就比男生拘謹而且活動面比較窄,視野也不夠開闊。
傳統的觀念、性別的歧視以及男女教育機會與教育條件的不平等在世界范圍內還普遍存在。2002年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8.58%,其中男童為98.62%,女童為98.53%,性別差為0.09%,2003到2004年間性別差異率一直在下降,到2004年時男女性別差異下降為0.04%,雖然差距在縮小但是仍然存在。另外,小學輟學率女童所佔比例較高並有增高的趨勢,有資料表明,在全國211.1萬未入學的小學學齡兒童中女童有171.3萬人。
(二)學校教育的缺失
學校教育的使命是使每個孩子都獲得最好的發展,但是學校教育還未能充分重視兩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及教育所應扮演的角色。在教育過程中,
人們很少考慮針對性別差異進行施教,教學原則及教學方法也沒有涉及性別差異問題,課程和教材也帶有很大程度的性別偏見,加之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對男女學生性別差異形成的原因和表現缺乏正確科學的認識,其結果就造成和加劇了男女生性別差異的擴大。
在小學階段學校對性別差異提出的教育問題研究不夠。在教育方式上教師忽視了兒童的性別差異而沒有因性施教,很少針對男女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教育工作,只注意女生學習認真,成績好,很少注意對她們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對男生也很少進行提高觀察能力、培養仔細認真精神的訓練,致使學生在發展前期出現的問題沒能及時解決。
從教育內容上來說,有研究者對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至1982年出版的全日制學校小學課本《語文》教材進行分析。從其中的插圖、故事性課文以及主角和人物的塑造這三方面來看《語文》教材是怎樣對待男女兩性的,是怎樣描述男女兩性的人格特徵和社會作用的。教材里有許多帶有人物的插圖,其中可辨認男女性別的有1323個,所有各冊的人物數量都是男多於女,所有各冊都是男性主角多於女性主角,許多的革命領袖、科學家或者文學家沒有一個是女性。課文里展現人類不良性格特點的如小氣、貪得無厭等角色都是由女性擔任的而對男性描述常常是有優良的性格特徵,如吃苦耐勞、正直善良、勇敢堅毅等。這些性別角色對小學男女生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很大的影響。
二、小學階段男女生智力因素的差異與教育
(一)男女生智力因素存在差異且各具特色
在觀察力方面,女生觀察事物比較細,能注意到事物的細節而男生則傾向於走馬觀花式的觀察,學習上常有不夠認真的表現,所以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總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