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外小學生養成教育精細化行動研究研究現狀
外文文獻去谷歌學術檢索英文關鍵詞找得到。
合適採納啊
不懂可以追問
給你一個,見附件
供參考
手機可能看不到附件,得電腦上網才能看到
❷ 分析中小學生的教育現狀,列舉對學生發展起負面功能的表現,找出原因和解決問題的對策.
小學教育只顧眼前,演變成了應試教育,作業量大,知識深用處少,比如數學所設的奧數單元,佔用孩子大量時間,對於孩子解決問題也沒有正面的幫助,孩子更加厭學,失去了興趣。
❸ 當今小學教育現狀是什麼
當今小學教育現狀:
1.重知識輕能力
盡管從理念上看,學校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但實際上,即使在小學階段,以考試為中心的現象也很普遍。測驗命題死糾知識的細枝末節,忽略了記憶以外高層能力的評定,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死記硬背的學風。其後果是學生學習負擔沉重,影響了多元能力的發展。
2.片面追求分數
分數成為學習目標,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內在求知動機。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看,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兩種。外在動機是為了獲得外在獎勵而激發出的學習動機,比如為了獲得高分而努力學習。內在動機是因為喜歡、有興趣或活動本身的原因而激發起的學習熱情。考試使很多學生為考試而學習,抑制了內在求知動機的發展。僅僅用測驗分數評價學生,也容易挫傷困難學生的積極性。國外研究顯示,那些比較聰明的學生在有評分的學校里學習態度更為積極,而那些學習比較慢的學生在不評分的學校里學習更積極有效。在小學低年級,分數對差生的不良影響尤為明顯。
3.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學校在評價學生時,學業成績往往是主要的評價標准。有些老師會因為學生成績不好而當眾批評學生,甚至羞辱學生,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傷害。許多成年人在回憶自己的小學生活時,不能忘懷的是老師的一次表揚或一個意想不到的鼓勵;同時久久不能遺忘的是老師的蔑視或嘲諷。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情形,學生考了高分,就被認為是好孩子,並獲得獎勵;而考得不好,就會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責難。考試壓力給學生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引起考試焦慮,危害兒童的心理健康。考試競爭不利於學生間的互助與合作,還會導致一些不良習慣的產生,如抄襲、說謊、攻擊性過強等。
4.制約教學改革
由於測驗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和控製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沒有測驗觀念和測驗內容及方法的變革都難以行之有效。在不合理的考試制度下,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材和教法無法在實踐中推行的事情時有所見。如學校開展「愉快學習」教學改革,但評價時仍然盯著學生在傳統測驗中的得分高低,則改革必然受阻。因為改革意味著採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會對常規教學帶來影響,不僅不能保證使學生取得更高的考分,有時還會因追求一些素質發展使學生的某些分數下降。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有一些學校不敢改革,也不願改革。
❹ 小學生國學教育現狀、問題與解決對策
小學生國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小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對國學初步了解,但中小學校國學教育缺位,小學生接觸國學機會少
2.小學生主動參與意識較強,但多帶有功利性目的
3.小學生所學國學內容上貼近生活,內容多樣,但無法形成系統,教材權威性讓人質疑
4.小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國學的意識
5.小學生學習國學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四、 對小學生開展國學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一) 加強中小學對國學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將國學融入校園文化中去
(二) 關注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合理引導小學生對國學教育的看法,避免盲目跟風或全盤否定的傾向
(三) 注重教材編寫,加強師資培訓
(四) 社會多方助力增加小學生接觸國學的機會
❺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小學復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一、制調查目的有 90.5%的學生是健康的, 但也有 9.5%的小學生存在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 如學習焦慮、 沖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和自責傾向等等;從而提出應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盡快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同時需進一步重視家庭教育並特別重視女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著重智輕德、重表(身體) 輕里(心理)的現象,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少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 不斷深入, 應試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被人們所認識, 為此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 素質教育轉軌的口號,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❻ 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素質」原本是指一種特徵,這種特徵包括人的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和運動器官等,它是人們提升技能和學習知識的基礎,性格、意志等是素質的外在表現。如今,素質變為了一個具有綜合性的概念,指人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並結合後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形成自身發展的相對穩定的基本品質。
一、什麼是素質教育
完整的素質結構包括生理素質結構、文化素質結構和心理素質結構。在完整的素質結構中,基礎是生理素質結構,中介是心理素質結構,而核心內容則是文化素質結構。三種素質結構相互制約,相互滲透,並存於統一的整體素質結構。因此,整體素質結構是素質教育實施的著力點。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宗旨是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術、身體心理素質等。換句話說,合理處置知識學習、素質提高和能力培養三者的關系,是素質教育的關鍵理念。素質教育是為了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小學素質教育有何重要意義
小學生的整體素質關乎我們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決定著我國人才資源的發展水平。如果要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基礎教育的受者必須面向全體受教育者,而不是少數高級學校的學生。以此角度來看,素質教育是創造每個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合適的兒童進行教育。人的基礎素質包括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等素質。通過教育,使學生的基礎素質得到發展和提高,是教育者的職責,也是基礎教育的首要任務。
三、什麼是影響小學素質教育的主要因素?
通過對小學素質教育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制約小學素質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1.對素質教育概念不清,導致認識狹隘
對素質教育缺乏完整認識導致一些學校管理者和老師對素質教育概念的理解太過狹隘,其教學內容具有明顯的片面性。部分老師把素質教育和第二課堂混淆,一提到素質教育,就想到第二課堂,主要內容即是興趣小組。在這種影響下,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如雨後春筍。結果人們發現素質教育依然沒能勝過課堂教育,於是人們又把主要心思放在抓學科教學的改革,自然又忽視了第二課堂。學科教學,主要內容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帶有顯著成效的學科。由此可見,對素質教育理解上的狹隘導致各種教學內容缺乏內容上的銜接和貫通,明顯與素質教育的系統性原理相違背。結果導致素質教育並沒有深入發展。
2.應試教育依然影響深遠
在我國漫長的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考試成績成為教育成果的主要標志。考試成績與學生的升學狀況掛鉤。這種盲目重視考試分數的現象短期內並不能消除。社會上部分人還表示素質教育減少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對升學率具有負面影響。可見,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是制約素質教育發展的不良因素。
3.教育內容改革落後於教育形式改革
如今,我國的小學教材在內容上做了很大的修改,但升學考試仍是教材內容的目的。雖然條件良好的部分學校選購的有選修教材,但在這些教材中存在重點學科和非重點學科。重點學科就是升學考試中會考到的學科。非重點學科自然要給重點學科讓路。當然,各地學校情況和教育水平存在差異,開設選修課或活動課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應試教育的怪圈依然難以跳出。
4.素質教育急於求成,結果適得其反
管理者急於求成的心理導致在教學改革中缺乏規范性。實施目標、實施方案均不明確,實施計劃不完善,大多是修補性的臨時方案。功利、攀比是急於求成的根源。在改革過程中表現為不斷變化教學課題,沒有持之以恆。缺乏資料積累、資料分析和資料總結的實施過程,結果適得其反。因此,素質教育不可急於求成,一步步不斷實踐,積累經驗才是我們要堅定的路線。
四、加強小學素質教育有何舉措
1.轉變教育觀念,注重思想創新
通過認真學習總結,創新思想,教師可以充分認識到素質教育的目標是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教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習,勞動,教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以後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轉變教育觀念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有徹底的改變,採用創新的「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想,放棄原來的「填鴨式」教學。這樣有利於學生充分發揮其個性和潛力,使學生全面發展。
2.繼續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即是課堂。通過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是實現轉機的關鍵。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需要繼續加大課堂改革力度,優化教學目標和課堂環境。教師應尋找讓學生主動學習的途徑,創新教學方法,變被動教學為主動學習,改變學生課上、損失課下彌補的習慣。
3.加強師資建設,改革教學內容
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教師應制定全面的課程教材體系,及時補充體現時代要求的新內容。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高質量的教學成就的基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修養品德,強化教師技能培訓,激發教師奉獻精神是素質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改變小學教師教書匠的形象,提高教師的教學品味,以促進教師由學者型向科研型的轉變。
4.家庭配合學校,注重人文教育
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庭,第一任老師是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父母應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如春遊、軍訓等。除此之外,父母也應注重孩子的人文教育,比如教孩子一些生活常識、人生道理,學習最基本的人生品德,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基礎。
❼ 關於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的提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有利於學校培養優秀合格的人才。目前,在學生中厭學的越來越多,很多學生不做或不願意做家庭作業,大部分都是因為家庭教育不力,家長監管不力造成的。我對我校四、五、六三個年級近百名學生進行了走訪調查,現將一些情況簡單分析如下:
1、忙於掙錢,放任自流。應該說在學校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家長常年在外打工掙錢,把孩子的監護教育全部託付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父母頂多也就是按時寄回一點生活費和學費,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大都文化程度低,家務、農活忙,根本沒能力和時間去輔導教育孩子;還有一部分學生就生活在父母身邊,但父母也是早出晚歸或忙於掙錢或忙於農活或忙於撲克麻將,對孩子的教育根本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他們認為把孩子交到學校,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根本不需家長再操心了,結果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空白。這就造成了這些家庭中的孩子學習上隨意性強、惰性強,出現了家庭作業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現象。
2、家境較好,嬌生慣養。在我調查的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家庭條件優越,而且還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那就是家中的小皇帝,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那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事事都遷就他們。有時教師想加強管理,孩子的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就會立馬找到老師,告訴老師家裡就這一個孩子,讓老師可別訓斥孩子,作業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做就別讓他做,能學多少就學多少。當然也有的父母想加強教育但又不知怎麼去教,捨不得嚴格要求孩子。結果這部分孩子生活鋪張,缺少禮貌,習慣差依賴性強,家庭作業即使做了也質量不高,少有成績較突出者。
3、教育誤導,求德為嚴。主要表現為家長教育孩子重文化,輕德育;重分數,輕品質;重打罵,少說服教育。這類學生大部分綜合素質較低或逃學厭學,不良習氣較重。對於家庭作業,他們獨立完成能力較差,或根本不能獨立完成,要麼花錢找同學做,要麼威脅一些弱小的同學幫他去做。
4、家風淳樸,教子有方。也有很多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不一定多高。但這樣的家庭,家庭和睦,大人勤勞儉朴,品行好,對子女的教育培養十分重視,經常督促孩子的學習,每天及時檢查並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定時到學校走訪老師。這類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能吃苦耐勞,自覺性較強,品性好,成績也較突出。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不良現狀,但主要就這四種狀況出現較多,如不及時針對這些不良現狀,加強和改進家庭教育,將會嚴重影響學校教育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