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教育方法:如何真正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只有這么一個寶貝兒,總是對她百依百順,我覺得這樣不好,但是不知道怎麼做? 首先,不難體會為人父母的心情,現在都是一個孩子,誰不想讓孩子過的幸福快樂,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可是,如果家長一味寵愛、溺愛、遷就孩子,則將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性格,父母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麼事情都不必動手,容易養成孩子任性、懶惰的性格,難以養成獨立的人格,缺乏自信心,且容易產生挫敗感;同時,父母的過分溺愛,會使孩子更趨向於自私、自我、甚至蠻橫的對人處事態度,缺少責任心。建議家長從以下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一、生活安全類: 當孩子嘗嘗瓶子里的葯丸什麼滋味,想自己切水果,過馬路時一個人往馬路對面跑,研究一下電源插頭長什麼樣……這些違背安全常規的事情,我們該怎麼處理呢?某些帶來嚴重後果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如可能誤吃葯、觸電、燙傷等。父母在阻止危險行為的時候需要解釋原因,這種解釋可能要重復無數次,可能需要花心思、想辦法,用孩子能理解的道理讓孩子明白危險,認識到後果是什麼,在父母不在場的時候也能有自己的判斷。某些危險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已經不是危險了。如過馬路、使用剪刀、插拔電源等。父母可以參照大部分同齡兒童的表現,判斷孩子是否有能力獨立做這些事,並且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並且給孩子練習的機會。 在課堂上,老師在教孩子一種規則時,一般要經歷3步。首先模擬一個危險行為,以及相應的後果,讓孩子們認識到危害;然後呈現正確的行為,讓孩子們認識到好處;最後營造情境,讓孩子自己判斷該怎麼做。在隨後的課堂上,老師會繼續提醒孩子,直至孩子養成好習慣。二、社交禮儀類: 孩子吃飯時把腳放在餐桌上,孩子在牆上畫畫,孩子往地上吐口水,說臟話,搶別人東西……這些違背基本社交禮儀的事情,我們該怎麼處理呢? 孩子剛開始的行為都是無意識的,因為孩子不理解哪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而哪些不是,因此父母必須了解:最初,孩子並不是故意的。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發脾氣。在制止孩子的時候,給孩子一個選擇。與其說:「不要在牆上畫畫。」不如說「畫板是專門畫畫的地方,你可以在那兒畫。」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有可能就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和憤怒,孩子很想明白自己能做什麼,能控制什麼。當孩子發現自己說一句臟話可以讓父母暴跳如雷的時候,說臟話就變成了一種游戲,其實孩子並不明白臟話的意思。如果父母能忽略孩子故意說的臟話,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發現自己說的臟話沒有任何效果,就會覺得這個游戲很無聊了。換句話說,對這種情況,「冷處理」比嘮嘮叨叨效果好。 孩子的社會規則意識需要持續不斷的培養,當孩子出現某種行為的時候,不能時而管、時而不管,這個人管的很嚴,那個人只是隨口說說。在瑞思,老師們會經常和家長溝通孩子在課堂和家庭的表現,並且把一些課堂上教導孩子的方法教給家長。在這個交流過程中,父母就能保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一致性。父母在執行這些管理的時候和學校盡量保持標准一致,孩子自然就很容易理解和遵守這些社會規則。 最後,建議家長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初步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和教育原則: 認識、並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的存在,家長的角色不是操縱者,孩子不是玩偶、他們是有思想的獨立的人;因此對待孩子的方式要平等,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 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表現是不同的,而大部分的行為表現都是正常的,因為他們不是『成人』。因此要在不同孩子發展的不同時期,家長在家裡要予以相對的引導和教育。比如5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於諸如過馬路不能亂穿,在教室里要安靜聽講,電和火是不能玩兒的這樣的事情,還處於探究階段。
2. 小學一年級家庭教育該是什麼樣的
一、教育孩子應先「成人」後「成才」。
《論語》學而篇第六條上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就是告誡人們,為人子弟在家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生活中要小心謹慎,講信用,要有愛心,要虛心向有仁德的人多學習,這些都做好了,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其他有益的學問。即先「成人」再「成材」。
有一條招聘廣告上說:「德才兼備重用,有德無才能用,有才無德堅決不用。」也充分說明德重於才。如果一個人連做人起碼的道理都不懂,即使有再高的學歷、再強的技能,他的一生也不會成功,更不會快樂。
震驚全國的徐力弒母、馬家爵事件都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他們都是來自當地相當好的重點學校,都是學校的嬌嬌子,他們的悲劇就是在重智育輕德育的教育環境下造就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長輩,團結友愛同學。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在這個幾十人的教室里,一千多人的校園里,發生矛盾、沖突是難免的,一旦發生了問題,希望雙方家長或者多方的家長能夠相互諒解。對於出現的問題,希望您能本著正面教育的觀念去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學會從自身找問題,多站在他人立場想問題,培養您孩子的寬容大度、誠信友愛,培養他的處事能力;千萬不要給孩子宣揚「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等一些錯誤觀念,這樣看似對孩子好,其實是在害孩子!
二、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家長這么說:「老師,孩子就交給您了,您不管怎麼教育怎麼管,我們都沒意見都放心!」一些家長認為只要努力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成長條件,送他去讀最好的學校就行了,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其實這種認識是非常片面的。
孩子的成長一定要靠家庭、學校、社會來共同完成,孩子是否能夠成功,家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不是學校在推卸責任,這是教育的特性、人的成長規律決定的。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方法和途徑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學校教育是通過班級集體進行的,教育的途徑是班級授課,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教育的手段、內容、和方法是一致的,教育方式以傳授知識為主。
而家庭教育往往是一對一的教育,即個別教育、個別指導、個別訓練,針對性更強。要求老師把每個孩子都教好是根本不可能的。家長自己要主動承擔一對一義務教育,孩子才能教育好。不要以為把學費一交就萬事大吉,一定要承擔教育、引導、監督、管理自己小孩的義務,積極主動配合學校抓好對孩子的思想教育,行為約束,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教育孩子是學校、社會,更是家長的責任義務。學校、家長、社會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共同培養個性素質好,學習習慣好,學習成績好的「三好學生」。
孩子入學,家長入校,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目前,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家長必須不斷學習,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和藝術。有個教育學家曾問總統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作駕駛員難還是作父母難呢?總統很奇怪:這還用問?當然是做父母難!教育學家隨即問到:那為什麼駕駛員必須先通過培訓考試,要考駕照,而作父母不學習不培訓就可以上崗呢?這雖然是一個笑談,卻非常值得我們深思,每一個人在打算做父母前都應該學習相關的知識,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意識和知識准備的越早越充分越好。因此,中小學紛紛開辦了家長學校,目的就在於幫助家長了解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和方法。我們學校也成立家長學校,而且長期堅持組織家長學習。我們一年級的家長就是我們家長學校的2010學年的新學員。希望大家再忙都要抽時間來參加,為了你的孩子也要認真學習,今天就算是我們新生家長學校的第一課。
三、再窮不能窮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
有的家長認為,咱小時候吃苦了,受罪了,現在不能再讓孩子吃苦受罪,更何況就這一個孩子,有錢不讓他花讓誰花。這就使社會上出現了「富人慣孩子,窮人也慣孩子」的現象。很多次在校門口我都看見這樣的情景:家長把孩子送到校門口,掏出錢給孩子,孩子說不要,家長卻說,拿著吧拿著吧,下了課買東西吃。久而久之,使孩子養成大手大腳、亂花錢、吃零食的壞習慣。我國有句古話,有錢難買少時貧,沒有貧苦的經歷就不知道節儉,沒有貧苦的經歷就不知道奮斗。我國閩劇中有一個傳統劇目叫做「狀元與乞丐」,說的是一母生下了兩個兒子,「算命」先生斷言:其中一位是狀元命,另一位是乞丐命。結果母親對那位未來的「狀元」百般呵護,讓他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逐漸成了一位不學無術之輩;而那位命里註定的「乞丐」,母親讓他下地干粗活。結果,乞丐命的兒子由於經受過種種生活的磨練,逐漸成長為一位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小夥子。最終,有著「乞丐命」的兒子考取了狀元,而命里註定是「狀元」的那位孩子卻成了乞丐。可見,貧窮、苦難可以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寶貴財富。
我們應該樹立新的觀點:「再窮不能窮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要捨得在教育上投資,多給孩子訂一些報刊雜志,多讓孩子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等,但在生活上要讓子女做個「窮孩子」。這需要父母「狠」下心來,加強對孩子的吃苦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敢於吃苦的堅定信念。
我國古代就有這樣的詩句: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 醉生夢死誰成氣,拓馬長槍定乾坤。揮軍千里山河在,立名揚威傳後人。
四、任何時候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壞話
我這樣講,絕對不是禁止家長批評老師。相反,每一個教師的工作都歡迎家長們監督,如果發現老師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家長們及時批評指正,即使有爭議,也可以心平氣和地討論。在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利益相關方,唯有教師和家長這一對關系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我這樣講的意思是: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評論老師,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講一些有損孩子老師形象的話。即使你對老師非常不滿,你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跟老師交流,或者提建議,甚至投訴,但你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有半點流露。
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這個職業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情感性。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感性的。孔子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他就願意聽這個老師的課,願意認真學好這個老師所教的這門學科。如果一個學生對某老師產生了負面的情緒,他就很難學好這個老師所教的那門功課。小學生尤其如此,他們常常天真地說:我才不做某老師的作業呢!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長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壞話」,無異於自毀孩子的前程。
如果不幸發生了家長跟教師的公開沖突,這樣的事件對孩子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這對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代價實在是太沉重了!
五、要重視綜合素質的培養
家長要建立一種觀念,就是素質教育的中心要放在家庭,家長要擔負起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的重任,要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1、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凡事不能「怪別人」。
比較典型的案例:孩子跌倒在桌旁或某個地方,家長就會跑上前去拍打桌子或別的什麼東西,並且嘴裡振振有詞:讓你絆倒我的寶寶。其實,寶寶的跌倒或受傷,多半是由於自己不小心造成的,並不是別人或是什麼物件的錯誤。在以上的環境中生長的孩子凡遇到任何事首先怪別人,他永遠不會知道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頂嘴、搪塞、找理由第一,因為這是他從小到大的思維定式,85%這樣性格的孩子改不過來。先是怪鄰居家孩子、怪同學、怪老師,什麼都沒有怪的了最後就怪父母。自私自利,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頭腦簡單,目光短淺,從不做家務事,飯端到面前還說不好吃、不想吃、還生氣,以自我為中心,心胸狹隘,講又講不得,動不動就生氣,由於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不能正確判斷是非對錯,有時甚至為了自己某種小小的利益,以離家出走、跳樓、自殺來威協父母等等。
另一母親是這樣帶孩子的,孩子摔了哭了,母親站得筆直,說:孩子,看著媽媽,要像媽媽一樣站起來!慢慢的孩子就站了起來。他的孩子領悟到的是:只有自己學會站起來、學會下一次走路時不要被摔著才行,任何人都幫不了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幫自己!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遇到任何事都先會從自身去找原因,去改進,找其它任何理由都是徒勞無益的。
教育孩子要從自身找原因,具體的方法,一是要不在孩子面前怪別人,給孩子做一個榜樣;二是記住一句話:凡事從自身找原因,就能走向成功。
2、學會選擇,讓孩子順勢成才。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至少有八個智能(語言、數學邏輯、空間能力、音樂、人際交往、身體運動、反思智能、自然智能),每個人的智能結構是不一樣的,有的是語言智能占優勢,有的是數學邏輯智能占優勢,對於孩子來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郎平學習不行,但運動智能突出,球打得好,很多歌星明星學習都不怎麼樣,但人家也很成功。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的命運。
例1:技能大賽冠軍。北京一所重點高中的老校長的女兒初中畢業考高中也是文化課差,父親說:以你的成績上重點高中希望不大,到不如上職業高中,選擇你喜歡學的專業。於是,女孩選擇了財會專業學的很快樂很輕松,畢業以後,應聘到一家企業做財會工作,在北京市一次技能大賽中榮獲冠軍。
例2、著名的童話作家鄭淵潔,成功的秘訣就是找到了自己最佳才能區。鄭淵潔小的時候調皮搗蛋,功課不好,經常惡作劇,老師很生氣,說:鄭淵潔呀鄭淵潔,以後咱們班最沒出息的人就是你,鄭淵潔是個很自信的人,回家後就想,不可能吧,我別的功課不好,但我愛好寫作,我愛寫童話,我要一直寫下去,不信我能沒出息。選擇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區,成就了一代童話大王。
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天才就是選擇了適合他的道路,蠢才就是選擇了不適合他的道路。《多元智能理論》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個體差異,作為父母,我們要有根雕意識,找到孩子的最佳才能區,讓孩子順勢成才。家長們,請記住,花有花的美麗,樹有樹的偉大,每個人都有不可替代的精華,讓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善於發現孩子的各項智能優勢,積極開發孩子的無限潛能,培養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培養孩子在公平競爭中取勝。
母親買來三個蘋果,其中有一個最大最紅,小兒子說:我要最大最紅的那個蘋果。母親說:乖孩子應該把好的讓給別人,怎麼能只為自己著想呢?於是大兒子改口說:我要最小的。母親誇獎大兒子,並把最大最紅的蘋果拿給大兒子。
母親的教育目的是要孩子學會謙讓,你說孩子長大以後能不能學會謙讓呢?結果是這樣的,大兒子領悟到的是:只有說謊才會得到好的東西。後來還學會了打架、偷、詐騙、搶,最後進了監獄。
另一母親買來三個蘋果,其中也有一個最大最紅,兩個兒子都說:我要最大最紅的那個蘋果。母親說:我們門前的草坪分成兩半,誰剪得又快又好誰就得到最大的蘋果。兩個兒子感悟到的是:只有在競爭中取勝才會得到最好的東西。後來這兩個兒子都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才。
六、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只要成績好,就一好遮百丑,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這又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認識。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包括學習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儀習慣等,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後,就會使人不必耗費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學習任務,並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反之就會對學習產生畏懼、厭煩情緒。
第一、良好的學習習慣
1、做好課前准備工作
有一句話叫做「成功總是為有準備的人而准備。」讓孩子學會事前准備,養成做事有準備的習慣,從課前准備工作開始培養。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課間休息時,就把下節課中的課本等用具放在課桌左上角,上課前兩分鍾進教室,坐在坐位上,趴在桌上靜息,
2、正確的寫字姿勢。
一年級新生,年齡六周歲左右,他們手部肌肉才開始發育,做精細動作的能力較差。握筆寫字,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是比較費勁的,因此,對於孩子的字是否寫得特別勻稱先不必過於苛求,能做到整潔就可以了。但寫字姿勢一定要正確,保護好眼睛,預防近視。
3、獨立完成作業,先作業後玩耍。
培養孩子養成先完成作業再玩耍的好習慣;每天查看孩子作業是否認真,讀、寫、算、默、背是否過關,有問題及時補救,並簽字證明;保證「三個一」:一張桌子、一盞台燈、一個安靜的學習地方。注意不要讓孩子邊看電視邊做作業或做作業邊吃東西等。
4、每天閱讀。
鼓勵孩子學兒歌、聽廣播、看課外書和新聞節目等,為孩子准備幾本有益的課外書籍並督促他每天定量閱讀,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孩子多看書,有助於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
5、每天交流。
抽出一點時間,與孩子聊天,在交流中了解孩子的學校生活,了解孩子的想法,所遇到的困惑等等,並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說出心裡話。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會潛移默化的提高。
每天家長最好抽出十五到二十分鍾時間,和孩子一起看書,並為孩子大聲讀故事或者與孩子一起講故事。能使高孩子的識字能力,朗讀能力,也能開闊孩子的視野,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6、遵守時間。
准備一個小鬧鍾,並教會孩子看鍾表。父母要有意識地規劃好孩子的作息時間,調整孩子的生活起居習慣及常規,養成孩子自己准時就寢,准時起床的習慣。您最好能與孩子共同製作一張作息時間表,並貼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並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時間表去做。
第二、行為習慣
1、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
一個人的坐姿顯示出這個人的精神狀態和個人修養。要讓學生從一年級起就逐步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讓學生坐時腰挺直,頭擺正,兩腳平放在地上,「眼離筆尖一天,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正所謂「坐如鍾」,這樣既穩當、美觀又科學。
2、養成有禮貌的習慣
禮貌是人際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橋梁,反映出人的道德品質,俗話說「觀其行而知其言,聞其言而知其人」。
所以,對小學生禮貌習慣的培養要從一年級就開始。要讓一年級小學生知道想獲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對別人有禮貌。碰到長輩、老師要主動上前問好,碰到同學要主動打招呼。在公共汽車上碰到傷殘病、老人等要主動讓坐,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用語。並且,為了讓學生養成的禮貌習慣得到以鞏固,班上經常開展一些活動,如:讓學生回到家對家人說一句或幾句自己以前沒有對家人說過的禮貌用語,像「請媽媽為我檢查一下作業」。之類的話。用這樣的辦法來讓一年級小學生從點點滴滴中懂得並初步養成有禮貌的習慣
3、養成講衛生的習慣
講衛生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座城市、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體現。因此一定要培養一年級小學生愛衛生的習慣,就不僅僅成為一句口號,而是必須見諸行動的具體事實。可以讓一年級孩子從最簡單的做起,不亂扔垃圾,將上課用的廢紙用一個塑料袋裝起來,下課後倒入垃圾桶。可以為孩子准備一塊擦布和一卷衛生紙,用來擦桌椅、擦鼻涕,正是在他們擦桌椅過程中,讓他們體會到要創造一個清潔、衛生的環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這種環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就必須愛衛生,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4、養成勤勞的習慣
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現在的孩子更是生活得相當優裕,根本不知怎樣做是「勤勞」,「節約」又為何物。
在學校里,我們老師將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勞動,具體落實到每天的清潔掃除中,掃地擦地、擦黑板、擦窗戶、擦桌椅等;在家裡,我們家長要多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掃地、擦桌椅、擇菜、洗菜、等等。這樣從學校、家庭二方面共同培養一年級小學生勤勞的好習慣。
第三、生活習慣
1、早睡早起。
每天應在八點時做睡前洗漱,八點半進入夢鄉,第二天早上六點起床,您如果擔心孩子沒有吃好早飯,可以為孩子訂一份課間牛奶,在課間喝,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2、自己收拾書包。
讓孩子根據課表檢查裝什麼書。前一天晚上要把書裝好,鉛筆削好,本子放好。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家長代勞,就使孩子失去了自己照顧自己的機會,到學校後,自己整理書包的孩子上起課來,會更自信。畢竟,您不會想為他整理六年的書包吧,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從現在開始。
3、自己背書包。
自己背書包上學,是孩子的權力,也是他們的義務。這是在告訴孩子:學習,是他自己的事,不能要別人為他代勞。背上書包,能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責任感。請把書包還給孩子背吧! 家長如果事事包辦代替,孩子就永遠也長不大。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可教會孩子一些入學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脫衣服,系鞋帶,整理書包,遇到困難會尋求幫助,行走時不要跑、跳、不在馬路上玩耍,會用鑰匙開門,倒開水等。不把玩具帶到學校。
5、養成自我保護的習慣
進入小學生活,孩子們的活動空間活動能力相對來說要大的多,老師不可能一天到晚跟在你屁股後面,這樣難免會與同學發生一些摩擦、碰撞、口角、甚至一些危險。所以,家長們要教育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如走路不東張西望,游戲時不跑得過快已至剎不住車而摔倒,不惹是生非,不和陌生人說話、不跟隨陌生人走等。特別是女孩,更要教會孩子一些必要的保護常識。
怎樣培養孩子的這些習慣呢?
1、及時表揚
表揚是對學生好的行為作出肯定的評價,它能促進學生的上進心,使學生的行為越來越好。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之語,尤其是「對行為習慣很差的學生要善於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以此作為改造的契機,及時加以表揚,把缺點轉變成優點」。
2、言傳身教
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對家長懷有信賴感,因而,在日常行為習慣方面,家長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並且時刻注意各行為的規范性
3、適當的物質獎勵
一年級孩子有很強的榮譽感,他們非常渴望能得到老師的物質獎勵,如:一朵小紅花、一個吹塑紙做的心蘋果、一面小紅旗,一顆小小的五角星等,都可以使他們的榮譽感得到滿足,並激勵他們做得更好。
4、家長常與各科任老師聯系
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不是在一個地方,一種課上能培養好的,而是在學生所有活動、學習的場所。所以家長要經常班主任及各科老師聯系,交流學生的習慣養成情況,關注學生的行為動態並根據出現的行為習慣問題,及時商討出教育的方法。這樣由家長、班主任、科任老師合力形成一張網的模式全方位指導就可以更全面細致地培養該班日常行為習慣。促進一年級小學生日常行為的養成和鞏固。
科學家研究證明,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良好的習慣也要有一個養成過程的,需要您、孩子及學校共同配合,在平時就注意加以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在小學中年齡最小,可塑性也最強。他們剛入學時的行為習慣就像一棵幼苗重未經過修剪,枝枝杈杈全長在上面,而現在要對他們進行訓練,也就是一個逐步修剪的過程,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三年、五年以至更久,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好習慣終身受益,壞習慣有害終身。
對家長的期望:
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所以,我們期待家長能夠做到配合。
首先,作為永遠的家長,我們期待您能與您的孩子一起成長。做一個高雅的人:
1.入校時,請以父母的角色與老師、校內工作人員溝通,社會角色請放在校外;不能因為我是局長,我是幹部,不把您孩子的老師放在眼中。
2.來校時,請衣著整潔,不穿睡衣、短褲、背心和拖鞋入內,不要帶著嬰幼兒到校;
3.入校時,要遵守學校的相關制度,如進出門要登記、要使用禮貌用語;
4.在校門口等待時,請保持一點耐心,請不要隨意攻擊學校、漫罵老師,您可知道,您代表的是您和您孩子的形象;有的家長隨意扔垃圾、吃瓜子。
5、接送孩子時,一定要站在接送線以外。放學路隊,不要急於把孩子從隊伍中拉走。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老師是有要求的,也是為了保證校門口的秩序。給孩子一個誤導,只要家長來了就可以不用遵守班級的紀律,這也是違背教育原則的。
6、請用正面、積極、欣賞的態度關注學校的變化,做學校的宣傳代言人;
7、進入教室或學校辦公室請不要大聲喧嘩;
8、在孩子發生糾紛時,請保持冷靜,如有必要請老師來解決;
9、不要在學校大聲訓斥和打罵孩子,請尊重孩子;
3. 家庭教育
這是一個實際問題,有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苦惱!有經驗的孩子已經長大。我國的高考制度在扭曲諸多家長和孩子們的思緒。孩子各不相同,家長只能尋求符合自己孩子特點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有如栽培花草,要重視,又不可太過認真。這里有一篇文章,應該能給予你一點啟發。
用欣賞的眼光教育孩子
2009-05-07 來源:大眾日報 點擊數: 289 責任編輯: bj001
許多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個性好,老是拿別的孩子的優點來比較自己孩子的缺點。這些父母總會逼孩子「東施效顰」甚至「削足適履」,這種強行「修剪和嫁接」的方式,只會讓孩子備受煎熬。專家指出,父母教育孩子時,應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材」,才能各得其所。
大志家和豐豐家是門對門的鄰居,倆孩子同在一個幼兒園上學。豐豐做事心靜,學什麼都快,興趣廣泛,業余時間還學拉小提琴;大志愛運動,喜歡打仗方面的游戲,愛看武俠片。大志媽媽常拿豐豐的沉靜好學「教育」大志,並把大志關在家中,以培養他的「靜心」。
大志媽媽還在業余時間讓他學彈電子琴,並用誇獎、激勵等賞識方法敦促孩子。大半年過去了,大志依然故我,別說彈一個像樣的曲子,就連一個調也還彈不準,氣得媽媽整天跟他嚷嚷:「你要是能像豐豐那樣好學上進,就好了!」
專家指出,大志的媽媽總是抱怨大志不像豐豐那樣好學上進,卻沒想一想,如果自己也能換一副眼鏡看孩子就好了。豐豐有他的優點,大志也有自己的長處,然而,大志媽媽非要大志「東施效顰」並採取所謂賞識教育的方法,這種賞識教育不是發現並欣賞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而是試圖用誇獎、引誘的手段「逼」孩子邁上父母指定的方向。因此,無論大志媽媽怎麼誇獎,也會讓大志覺得假惺惺,且收效甚微。
無論孩子內向還是外向,對孩子來說並無好壞。在社會人群中,需要不同個性的人有機地構成一個整體,既相互牽制又相互補充。但我們的社會有時卻只認同某些性格特徵,相對排斥另一些性格特徵。當一個社會不能理性對待不同個性時,父母便會為孩子的某一性格特徵擔心。
一個人的心理、性格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自己個性的接納程度,接納程度的高低決定了對自己的滿意程度,而滿意的起源在於身邊最親近的人是否對他滿意。如果父母老覺得孩子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不好,對自己不接納、不喜歡,由此產生的自我沖突,會伴隨著自我缺陷感余恨綿綿其一生。因此,讓孩子快樂地「做」自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專家指出,家長對孩子「因勢利導」很重要。孔子就曾提出「因勢利導」,今天已發展成一門有系統的學問。「因勢利導」是父母順著孩子的「趨勢」,以更積極的方式引導孩子,逐漸發展出一種最能將其特點發展到極至的生活形式。要成為孩子的「引導者」,父母首先要成為一個「欣賞者」。沒有一副欣賞的眼鏡和一顆伯樂之心,自然談不到「因勢利導」。
父母再能幹也不是上帝,沒辦法預設孩子的人生發展軌道。接受孩子與別人間的差異,不要刻意把不同的孩子放在同一標准下比較。個性好比一片樹葉,有朝陽的正面,也有背陰的反面,聰明與狡猾、頑固與堅韌本身就是同義詞。聽話的孩子從成人那兒受益多,整天跟你叫勁的孩子有主見,多愁善感的孩子有才情,整天爭辯的孩子有口才。倔強是事業成功的性格要素,溫和是美滿生活的個性保障,絕對的缺點和絕對的優點是不存在的。
4. 小學家庭教育論文
如果是畢業論文,寫起來比較難,但是把握的好的話,也不怎麼難,不過,我還是建議你可以去找一個叫聞聞論文網的幫你,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之前我的論文也是想自己寫,但是寫到第三章寫不下去了,我是採用建模的方法做的,連建模軟體都不會,要重新學至少得一個多月啊,哪有時間,還好找聞聞論文網的老師幫了忙,特別省心,呵呵,如果沒找他們,肯定又得拖一年了。建議自己不會的話,最好找聞聞論文的高手參謀下
5. 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做法
家庭教育孩子的十種方法
一、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境熏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四、實際鍛煉: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五、表揚獎勵: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並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六、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6. 怎麼教育孩子呢 家長教育小學生方法 家庭教育
1、輔導組織日子次序:傑出的日子次序是培育子女傑出習慣的有用辦法。輔導子女組織日子起居,安置好日子環境,教給子女學習組織和使用時刻,使之有條有理。要讓孩子自個組織,家長能夠在旁點撥。 2、批判賞罰:批判和賞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維行動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峻不良思維行動的一種教學手法。批判賞罰時,首先要全部知道狀況,把握不良思維行動的詳細情節和嚴峻程度,從過錯的實踐動身,批判是指出損害、思維本源,否定其思維行動,使之感到慚愧和痛楚,進而發生改正過錯的動力。批判時不要挖苦,不要奚落,不要咒罵。賞罰首要是掠奪某種權力,而不是體罰,不是凌辱品格和糟蹋身心。
3、表彰獎勵:表彰獎勵是對子女的思維行動給予必定和好評。經過必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奪更大的前進。表彰獎勵要腳踏實地,要及時,要闡明緣由,而且應以精力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4、實踐訓練:實踐訓練的內容恰當廣泛,如習慣周圍環境,訓練身體,日子自理,家務勞動,獨立工作,文明禮貌,社會外交等等。進行實踐訓練,首先要孩子清晰目的意義(為何),提出詳細需求(如何做),鼓舞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訓練內容要合適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踐才能動身,交給的使命和提出的需求有必要恰當。要答應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行過火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喫苦而半途中止訓練。
5、說服教學:說服教學的詳細做法:一是說話,家長依據子女的思維實踐,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理解必定的道理,說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情緒要和氣,不要板著臉龐,高高在上地怒斥、譏諷。二是評論,家長與子女一起評論。評論時要尊重孩子,耐性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念,也要耐性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念不正確要勇於供認。
6、環境熏陶:家長要有認識地發明傑出的日子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日子的首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日子,處理好成員之間的聯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動為原則,構成聯合友善的家庭氣氛,樹立有條有理的日子次序,以熏陶子女的誇姣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