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實施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無論是從理論的層面還是從教學實踐的角度,我都深深的感覺到了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個性,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包括基礎基本技能、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興趣、愛好、意志、品德等方面,同時也包括對教師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的適應程度。正是由於這些差異的存在,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造成了所謂的優秀生、中等生,學困生。剖析傳統的教學方法,面對一個班的幾十個學生,教師往往使用同一種方法,同一把尺子衡量、要求學生,而教師的教學要求往往定位在中等生身上,這樣就使優秀生吃不飽,感到缺少新意得不到滿足,學困生消化不了,導致問題積累成堆。因此,只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分層進行教學,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近年來,我在語文學科中嘗試進行分層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的不同,開展不同層面的教學活動,並針對不同發展層次學生的需要給予相應的學法指導,以達到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化學教學的實踐證明,許多教學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個層次上的效果明顯,同時,這些教學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參與解決教學問題。因此,教學方法需要得到整合優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 "一法包攬天下" 的局面。。要以學定教,就是要以學為本,以科學高效的學法作為確定教法的根本依據,面向每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讓學主動和諧地發展。
二.分層教學的優越性及其可行性。
(1) 分層教學的優越性。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分層教學在教學目標上致力於促進全班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綜合交替運用班級、分組和個別教學形式;在教學效果上則謀求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分層優化、因材施教、主體參與的教學特點,對於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是很有效的。分層施教能多層次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競爭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實際,具有保尖、促中、補差生的作用。
(2) 分層教學和可行性。
中學生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徵等方面客觀存在差異性,特別是心理方面的智力、興趣、愛好等因素表現的差異更為明顯。因人而異分層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教學法,能較好地突破班級授課制難,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實處。
三、針對實際,因人而異,合理分層。
要實施分層教學,首要問題是要正確的、合理的進行分層。針對學生的實際,我把學生分為A、B、C 三個層次。A組學生也就是所說的優秀生。他們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對常規的教學方式、教學進程、教學內容以不能滿足求知需求。B組學生為中等生,他們能較好的掌握課標規定要求,能較好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C組學生即所說的學困生。他們受種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對學習活動感到困難較多,壓力較大。考慮到學生自尊心的保護、積極性的調動,我一方面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通過家訪、家長學校等時機,讓家長了解、理解,支持學校開展的活動,另一方面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思想現狀等進行自我剖析,針對自身的實際,選擇相應的組列,我則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提出參考意見.
四、利用教學實施分層指導。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實施分層指導主要途徑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好這一教學法,並使其取得最佳整體效應,我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應以系統的教學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學視野,將其全程貫穿於「備課——上課——提問——練習設計——作業批改——評價」等六個基本教學環節之中。 (一)「備課」,要認真考慮分層目標教學法。
備課,是運用分層目標教學法的起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重點考慮做好兩件事:
1.要針對學生的差異,對學生實行動態分層。由於各種原因,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差異一般會呈現出好、中、差三個層次,這種客觀存在的層次差異,不僅教師心中有數,往往大多數學生也各自心領神會,師生間這種「心照不宣」的共識,常常由於教師怕傷害一些中、下層次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難以啟齒,不好明確。要實施分層目標教學法,教師就不能迴避這一問題,但要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當眾宣布學生的分層情況,而應十分注意講究方法。比如,可分別找學生談心,引導他們冷靜地面對差異,明確自己的定位層次(當然這種分層,最好只讓學生本人知道,教師也要注意為他們保密);同時,要讓學生懂得這種分層是相對的、動態的、暫時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進入更高層次;還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教師進行分層的目的,不是置自己於「死地」,不是給自己難堪,而是幫自己選准「起跑線」,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教師實施好分層目標教學法。
2.要結合學生的分層情況,對教材進行分層處理。教師應在吃透教學大綱、教材和抓好學期備課,單元備課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課時備課,要把每一個課時的教學要求,相對劃分出高、中、低三個層次,也就是為學習較好的學生制定出一個較高層次的學習目標,為學習中等的學生制定出一個中層學習目標,為學習較差的學生制定出一個較低層次的學習目標。在為各個層次學生分別設計好適度教學目標的同時,教師還要仔細考慮好課堂上如何對學生提問和板演等具體問題。
(二)「上課」,要自覺運用分層目標教學法。
上課,是運用分層目標教學法的關鍵環節,教師主要應做好兩項工作:
1.適時明確分層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個個努力達標。每個學生雖然在相對保密的情況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處的層次,但具體到每節課時,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學習位置,因此,教師一般應在每節課的開頭,向學生展示各個層次(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將學生直接分為好、中、差層,而應稱作為A、B、C 層)的教學目標,由於每個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且難度不一樣,避免了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的現象發生。
2.分層把握教學要求,力求人人學有所得。初學生的主要心理特點,一是愛表現自己;二是愛聽表揚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時時瞄準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用課堂提問和板演練習等形式檢查學生學習達標情況,採取因人提問、分層設題的辦法進行。比如,讓一些學習較差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識記性提問,多做一些難度較小的題目;讓一些學習中等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需認真思索的提問,多做一些難度適中的階梯性題目;讓一些學習較好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智力運用性的提問,多做一些難度較大的綜合性題目;對回答正確的學生,特別是中、差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有獲得表揚的機會,讓學習較差的學生能感受到學習數學成功的快樂,讓學習較好的學生感到有壓力,使好的不驕,差的不餒。 (三)提問分層。
為了能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針對各層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適當設計一些難易不一、梯度不一的問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如,對反映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礎型問題,要求全體學生掌握特別是低層次的學生要好好回答;對反映教材一般要求的典型習題,要求中、高層次特別是中層次的學生要認真思考回答;對反映教材較高要求的靈活型習題,重點要求學習成績較好層次的學生去思考回答;當然也鼓勵其他層次的學生量力而行去試一試。總之,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A層學生回答,簡單問題優待C層學生,適中的問題的回答機會讓給B層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點撥。
(四)練習設計分層。
2、練習設計要因層制宜。設計語文練習,不在乎「量」,而在於「質」,切忌在教材所編習題中任點幾題讓學生「一鍋煮」,而應在緊扣教材的同時,針對各層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適當設計一些難易不一、梯度不一的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練習的題目,是把教材的最基礎的內容改造成探索性問題。重點考慮讓C層學生能夠接受,兼顧A、B層學生的查漏補缺和探索性誘導,同時對全體學生滲透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復習課則用第一層練習全面覆蓋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讓A、B層生夯實基礎,讓 C層學生查漏補缺),這一層練習題一般設計為客觀題,大多數學生能夠短時間完成並產生猜想。第二層學習是引導學生嘗試的問題,屬於「理解」和「掌握」層的基本練習,設計時則根據每堂課的內容按大綱要求,把應當涉及的基本知識變式成主觀題,這些練習題要求反映普遍性,體現基本方法、步驟、規律和應用范圍,必要時還要暴露學生通常可能產生的知識「盲點」,題量以B層學生能夠完成為准。第三層的練習的目標是運用和變式訓練,一般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材內容決定是否設置和所設練習題的難度,並且可以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重點解決教材的前後聯系、解決問題的關鍵(如為什麼會想到這種辦法、技巧,等等)、進行能力訓練以及問題的規律性探索;經過一個月、一個學期甚至更多的時間逐步提高後,再由易到難地、逐步的增加這種題目,使學生逐步達到A、B層次。
(五)批改分層。
3、.批改作業要因人制宜。教師在批改作業時,一是不能只滿足於打「√」、打「×」,或給個分,還要因人給予評語。比如,有些學習較差的學生,有的習題未做對,但作業書寫工整,且作業准確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師就應在其作業本上寫些表揚鼓勵性批語,同時,還要客觀具體地指出存在的問題,並相信他們會很快改正。使他們能倍感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二是不能只忙於作業的全批全批,關鍵要做好批改記錄和認真發現問題。教師的作業批改記錄,主要包括好的典型、錯誤實例、特殊思路,具體姓名等;發現問題,主要是指教師應通過作業批改記錄所收集的素材與資料,去發現各個層次或個別學生存在的一些帶普遍性、典型性、趨向性的問題,為「對症下葯」搞好作業講評作好准備。
(六)考核評估分層激勵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不僅表現在教學手段、內容、方法的單一上,同樣也表現在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上。同樣的標准、同樣的試卷評價著各不相同的學生。我在班裡的語文學科考核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對學生進行分層考核。在進行考核時,我將考核分為單元關檢測和階段性檢測。並依照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每份題都包括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四大類:放緩題面向學困生,僅供C層次的學生完成;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學生必做;提高題面向中等生,C層次學生選做,A層次和B層次必做;拓展題面向優生,B層次學生選做,A層次學生必做。考核後,對已達標學生提出「鞏固性」或「拓展性」的目標;對未達標學生,通過補課,個別輔導建立互幫互助小組進行「矯正幫助」。允許他們參加第二次考試,讓學生在考核評價上盡可能的獲得自我滿足。
五、作文與課外閱讀制訂分層目標。
寫作文往往是大部分同學發愁的,在寫作過程中,我認真分析每一個同學的寫作水平,把每一次作文的要求設定為A、B、C三級目標,供學生自由選擇,如記敘性的文章,可將語言目標設計為:A 敘述要言之成句,在記敘的基礎上要有一定的議論和抒情。B 既要言之成句,又要言之成理,條理清楚。C 言之成句,無錯別字。學生只要達到所選的目標,就是成功的作文,就給以表揚肯定,對完成目標較好者,鼓勵提高目標。這樣,又使學生在作文上找到了興奮點,增強了信心,我再適度調整各級目標難度,使學生的作文也始終處在上台階的過程中,作文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課外閱讀和讀書筆記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特別是作文成績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但農村中學各方面的條件較差,學校圖書不足,學生家庭中的圖書更是了了無幾,嚴重製約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這是不是農村學生作文內容空乏,作文水平與縣城中學相差很大的原因呢?對此,我利用學校圖書室有限的圖書,以教育部規定的必讀書目為基礎,適當擴大范圍,選定部分圖書作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並將材料按內容的繁簡難易分為A、B、C三個層次,我詳細分析學生情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讀書筆記同樣制定三級目標,如:A 摘抄,寫心得,寫讀後感。B 摘抄,寫讀後感。C 摘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自己的目標,因為有了教材分層和作文分層的基礎,閱讀分層的實施比較順利,幾年來,我所帶的學生平均閱讀量都在200萬字以上,讀書筆記量均在5萬字以上,90%的學生能在摘抄字、詞、句、段的基礎上,寫出較好的讀書心得或讀後感,有效的促進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六、「課外活動」,也運用分層目標教學法。
學生的課外活動,不是針對語文一科而言的,作為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多接觸語文,使課外活動既為語文課堂教學服務,又不單純為語文課堂教學服務。主要應注意好兩點:
(一)要明確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著力點。對語文成績較好層次的學生來說,要盡可能通過課外活動,鼓勵並促使其形成語文特長;對中、差層次尤其是較差層次的學生來說,主要應通過課外活動,培養他們對語文的興趣與愛好。
(二)要分層抓好課外活動。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既有聯系,又有相對的獨立性,不能把課外活動搞成是課堂教學的簡單延續與重復,以致全部用來補課、做作業。課外活動一定要突出學生是主體,要靈活多樣地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參加不同類型的語文興趣小組,在較高要求的語文興趣小組中,教師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導學生向語文的廣度和深度發展,以促其盡快形成語文特長;在較低要求的語文興趣小組中,教師應多給中、下層次的學生在心理素質、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常犯錯誤等方面實施面對面的輔導。通過幫助他們打牢語文基礎和培養其非智力因素,以調動和保持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教師還應適當利用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如教學實踐活動「搜集家鄉變化的資料」時,我提出了三個要求:1、通過觀察、上網、跑圖書館、查閱報刊等方法搜集資料,了解具體得數字。2、采訪父母或有關人員,了解過去的情況。3、對觀察調查搜集的各種資料,分門別類進行選擇和整理,並做小結記錄。上述三題。分別由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秀生做。同學們興趣盎然,積極性高漲,既培養了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鞏固了學過的知識。使課外活動真正體現出「活」和「動」,能有效地促進課堂分層目標教學質量的提高。
七、學習輔導分層實施。
分層輔導是分層教學的重要輔助環節,其目的是查缺補漏,同時更要做好對後進生學習困難的幫助工作。
因此,我從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後進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對後進生耐心輔導,讓他們完成力所能及的作業,體會到付出努力後獲得成功的喜悅,逐步恢復自信心,以「我也能行」逐步克服潛意識中「失敗者」的形象,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逐步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逐步形成學習自覺性,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對中等生的輔導,我注意啟發他們的思維活動,能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對優等生我注意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融會貫通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習慣,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豐富他們的思維、想像力和創造力。對各類學生我均注意採用正面激勵的方法,讓學生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看到大大的「優」,或得到簡短的批註「書法家」、「小作家」等,品嘗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這樣激勵了每一個學生不斷認真學習,使他們對學習充滿了希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兒童不僅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們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贊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做到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每一個學生都學得「痛快」(先痛苦後快樂),從而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同時,分層的不固定,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強烈的競爭意識;促進了教學的互動,這有利於建立民主的、平等的、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形成互幫互學、攜手共進的團體精神。同時,我還注意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的時候,做到既要看到進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長善救失,揚長避短,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能進行正確的評價,能增強學好語文的自信,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的汗水沒有白流,經過分層教學,我所帶的班級學生的語文成績連續三年都位居同年級前列,2005年全鎮八年級語文抽考總評第一,我所指導的學生孫冉冉在2005年全省初中生作文競賽中獲宿州市二等獎,2006年中考獲全鎮總評第一。
八、總結分層教學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體會:
1、因為對學生進行了分組,並對不同的學生實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實教落到了實處。
2、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能使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兼顧了低差生,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懂,聽得明,作業做得會,這便是學習上的一種良性循環。
3、在分組的過程中以A、B、C組出現,而不出現差生等詞語,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課堂上,某些A組的同學能聽懂一些B組的內容,B組的一些同學能聽懂一些A組的內容,這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4、在輔導的過程中,讓A組的同學輔導B組同學,B組同學輔導C組同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又減輕了教師的負責,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其它教學方面的工作。
5、使用分層教學,在測驗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試卷,學生不會因為自己的測驗成績過低而抬不起頭,不少同學都願意選擇上一個小組的試題以顯示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這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6、由於分組的情況將隨時因學生的成績而改變,A組的同學不願降到B、C組去,同時C、B組的同學又希望能升到A組來,這樣便將競爭機制引入到了教學之中,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因而學習提高的也較快。
在實施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發展,實施分層教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分開層次,拓寬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是為廣大同學提高了更好的機遇,更好的機會,當然我也知道我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肯定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我還是相信「分層教學」 與素質教育是不相悖的。正如有位校長曾經比喻說:「學校好比是一個大食堂,知識如同食物。每個學生都在這里『進餐』,但有的吃不飽,有的則吃不了。分層教學猶如把這個食堂的食物分成幾層,讓學生各得其所。」只要教學的評價機制也能同步發展,相信前方將會是陽光燦爛!
② 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有關0的加、減法
教學內容:
教科書P42頁的例題「想一想」,第42-43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過程,學會有關0的加、減法,更加喜愛數學。
2.發展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散思維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體會函數思想。
教學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學會有關0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認識有關0的加、減法的計算規律。
教學過程:
一 、故事激趣。
一天,猴媽媽有事外出,她給三個孩子每人准備了3個桃,並對他們說:「孩子們,今天媽媽有事外出,這是為你們准備的午餐和晚餐。」小猴們一聽,非常高興。中午時,老大吃了1個,老二吃了2個,而老三一口氣就吃了3個,小朋友們,你們猜猜,晚上老大還能吃幾個桃?老二能吃幾個?老三呢?
二 .操作學具。
同樣3個桃,三隻小猴吃掉的個數不同,剩下的也不同,我們一起來演示一下他們午餐吃桃的情況(請一名學生板演)。先拿出三個盤子,每個盤子里都放三個桃,老大的盤子里要拿掉幾個?還剩幾個?老二要拿掉幾個?還剩幾個?老三呢? 一個也沒有可以用幾來表示?
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沒有了,只好出去找吃的。路上,他碰見了小白兔,聽說他要找吃的,小白兔說:「小猴,我知道什麼地方有桃子,可是在去的路上有許多難題,你敢去嗎?」小猴子聽了,高興地說:「沒問題,我不怕!」「沿著這條路走,在山那邊有兩棵桃樹,樹上結了許多桃子。」
三、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就這樣,小猴上路了,他看見什麼了呢?
出示圖例 ,說說圖意 。
現在有幾個人呢?算式怎樣寫?(指名回答並說說是怎樣列式的。)
討論:為什麼用減法算?為什麼等於0?
質疑:算式中第一個3表示什麼意思?第二個3呢?0又表示什麼意思?
小猴是怎樣算的呢?(3—3=0)這時他可高興了,一蹦一跳地向前走了一會兒,他又看見了什麼呢?
2、教學例2。
出示圖例,說說圖意。
這一回,又要給小猴出什麼難題了呢?(兩盆一共開了幾朵?)
算式怎樣寫?為什麼列成5+0,為什麼等於5?
我們來看看小猴是怎樣算的?對不對?這真是一隻愛動腦子的小猴,你看,他又蹦蹦跳跳地上路了。
四 、想想試試,深化新知
1、教學想一想和想想做做第2題
(1) 這一回,他又碰到什麼難題了呢?(出示圖)
(2) 這么多題目,可把小猴難住了,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幫它的忙嗎?
(3) 小組合作,說說怎樣想的,有困難的拿出小棒擺一擺,再填在紙上。
(4) 匯報情況。前兩題說說是怎樣想的。
2、想想做做第3題。
(1) 在我們大家的幫助下,聰明的小猴總算解決了難題。在他正准備繼續趕路的時候,小突然聽見鳥叫的聲音,原來樹背後正掛著三隻鳥籠呢!(出示圖)。
(2) 小猴子想:媽媽教育我們要愛護花鳥。我一定要把他們放回大自然。
(3) 說說圖意。根據圖意,你能想到什麼算式呢?填在書上。
(4) 交流匯報,允許有不同的見解
(5) 小結:小鳥飛出去了,1隻,2隻,3隻,飛出去的越多,籠子里的鳥越少,最後,5隻鳥全飛出去了,籠子里一隻鳥也沒了。
3、 想想做做第1題。
(1) 做了一件好事,小猴子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不知不覺,它剛剛翻過了一座山,就看見了兩棵桃樹,一棵桃樹上結了幾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兩棵樹一共有幾個桃子呢?指名說說。
(2) 小猴飛快地爬上桃樹,摘下桃子美美的吃了起來。
(3) 還剩幾個桃子呢?你會寫算式嗎?
(4) 吃飽了肚子,小猴子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五、探索規律,深化新知
晚上,猴媽媽回來了,問起小猴們一天安排的情況,三隻小猴都爭著告訴媽媽。聽說小猴一個人出去找食物,路上還解決了許多問題,媽媽問小猴:「你解決的都是什麼問題?你能用一句話告訴媽媽嗎?
小猴該怎樣回答呢?小朋友你們知道嗎?
指名說說,板書課題:有關0的加、減法
聽說小猴解決的都是有關 0的加、減法,猴媽媽決定來考考小猴。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
小朋友,你能很快地說出答案嗎?
說完後,這里有什麼規律呢?引導橫著看,有什麼規律;豎著看,有什麼規律?
2、那麼,下面的方框里可以填幾?(分小組合作,比賽哪組寫得又對又多)
出示想想做做第6題。
六、總結全課。
小朋友們和小猴子相處了一堂課,大家高興嗎?這堂課你有什麼收獲?
③ 小學數學教研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繼續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動。採取即時對話和上網交流的形式,用課標要求審視課堂實踐的現狀,用課標理念評價課堂中教與學的行為。認真執行學校的學月檢測工作。
④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以面向全體學生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立足點,從充分新生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出發,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分層次有效遞進,讓每個學生學會基本知識,全面提高素質。
一、創設有效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新知的活動。
課堂教學中,運用數學知識具有明顯的系統性和延展性的特點,創設有效情境,激發興趣,讓各層次的學生愉快地參與探究新知的活動,獲得濃度成功的情緒體驗,增強學生的信心。
二、精心設計,讓各層次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精心設計總是來幫助學生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例如:教學「兩個修路隊共修一條路,6天修完。第一隊修了240米,第二隊修了204米,平均每天第一隊比第二隊多修多少米?教學中,首先弄清兩隊修路的天數相等,接著讓學生思考,這道題應怎樣解答?當學生回答第一種解法後,再問:還可怎樣列式解答?」當學生完成第二種解法後,我們可以設問:「這道題為什麼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如果兩隊修路天數不同,修路的米數相同,那又可以有幾種方法解答呢?」這樣從正反兩方面,精心設問,有的放矢,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去思維,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很快理解各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組織討論,讓各層學生各抒己見。
從資訊理論的角度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教師、教材三者之間的互相作用和住處交流,才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學生對新知疑惑不解,產生問題時,就要抓住時機釋疑,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針對教學的疑點和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組織大家講座讓各層次的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優秀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識更有條理,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有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受到群體教育的影響而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四、分層實施練習,讓各層次學生在練習中體驗主動參與的樂趣。
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是影響新的學習與保持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而要使學生牢固掌握某種知識或技能,必須重視課堂練習,如果用劃一的練習題去要求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要麼使學生吃不飽,要麼使學生吃不了,根據學生不同發展水平的實際,布置基本題和思考題。在分層施練的同時,也可精心設計多練題,來彌補各層次學生練習的時間差,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使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分層遞進,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在探索中獲取成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立足點。在教學課堂教學中,只胡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精神,參與的過程,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智能,提高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