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中小學體育教育的意義

中小學體育教育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1-01-08 05:58:07

❶ 體育課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

體育課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體育能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意志和毅力。
體育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學校教育根據不同的年齡、年級、性別的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使學生的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和鍛煉,從而增強學生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為學生日後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體育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健康的體質是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智力的發展是建立在大腦這個物質基礎上。大腦發展的主要物質基礎之一是氧。體育運動能促進學生心、肺功能等方面的機能的發展,心肺機能發展了,就大大改善大腦的血液循環和氧的供應。這是體育對學生智力發展起到的間接作用。大腦的發展除了必要的營養外,關鍵還在於提供足夠的信息刺激。體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它必須讓學生親自參與活動,並且通過觀察、想像、思維,然後親身練習來完成,體育活動的過程給予大腦一種開發性的刺激,使大腦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得到鍛煉和發展,為學生的智力發展提供了條件。同時,由於體育活動的各種動作,多是在短時間或瞬間來完成,並要求准確、輕松、優美,這也對大腦產生強烈的刺激,有利於提高大腦的強度、靈活性、均衡性及分析綜合、判斷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體育對學生德育有促進作用。
體育活動大多是在室外進行的,體育運動的特殊性,為學生自由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從而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直接交往的時間。體育還要求學生必須有更強的組織紀律性和自覺性,這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創造了許多有利的時機。如組織拔河比賽中,參賽的每一位學生,都要團結一致,共同拼搏,這就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老師藉助比賽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而培養優良的班風,增強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又如身體練習中教師提出具體的保護幫助措施,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保護,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友愛,認真負責的精神。在組織學生長跑時,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品德。

綜合所述,體育課在學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同學們要積極參加體育運動,讓自己全面發展。

❷ 學校體育的地位意義

學校體育是全面發展的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重要內容。體育和教育都是人類社會的文化現象,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同時,它以越來越復雜的形式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體育和教育從來就有緊密聯系。體育作為培養人和教育人的必要手段,歷來都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始社會時期,處於萌芽狀態的教育和體育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原始人類傳授生產和生活技能的教育目的,往往是通過身體活動的方式去實現的。教育和體育的原始形式處在一個統一體內。
進入奴隸社會以後,為了鎮壓奴隸的反抗,維護奴隸主的統治,為了吞並弱小民族或防備鄰國侵襲,統治階段崇尚武力,因而重視對貴族子弟施行尚武教育和身體訓練。在學校教育中,體育內容比重很大,地位很高,例如:古希臘的學校教育中把體育列為重要內容,奴隸主子弟從小學起就要受到嚴格的體操和軍事訓練,學習角力、競走、跳高、擲標槍和游泳;中國周朝為奴隸主子弟設立的學校中,也很重視體育,「六藝」教育中的「射」和「御」都屬於體育內容。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體育在一般教育中的地位逐漸降低,其內容在整個教育中的比重相對減少,這主要是重文輕武思想和宗教禁慾主義的束縛和影響。盡管如此,在當時的武士教育中,仍不乏體育的內容。西歐世俗封建主騎士教育的「七技」(擊劍、投搶、騎馬、游泳、打獵、下棋、吟詩),主要內容都屬體育。
近代體育是在歐洲文藝復興以後發展起來的。隨著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近代實驗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發展,「三育並重」的教育思想的倡行,體育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文化現象,並在學校教育體系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因而得到迅速的發展。
現代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特別是新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新飛躍和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對增強社會成員的體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學校教育在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體育作為教育的組織部分也具有新的特徵,出現了新的趨勢,如體育教育義務化、體育設施開放化、體育方式多樣化、體育手段科學化等等。體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為更多的人所認識,體育作為一種理論、知識、方法體系已為更多的人所接受。 在中國,周代學校教育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也含有德育、智育、體育的意思。射、御是軍事技能和身體的訓練,禮、樂中的舞蹈也含有鍛煉身體的作用。但是,從漢代起,學校教育內容以「六經」為主,不再重視軍事技能或身體的訓練。隋唐時代開始實行的科舉制度,更使學生只是埋頭讀書。宋代到清代的教育,進一步主張靜坐學習與思考,甚至兒童的游戲也受到限制。統治階級的「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於人」的思想,影響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教育,只有德育、智育而無體育。其間,只有少數教育家在私人教學中重視鍛煉身體和體力勞動,或者自己學習武藝、鍛煉身體。所以,也有少數文人學士會騎馬射箭、武術、踢球或打馬球。直到清末,1901年廢除科舉,1903年才仿照外國興辦學校(稱為學堂),在課程中開設「體操課」,每周2~3課時,小學以教授游戲和普通操為主,中等和高等學堂以兵式操為主,有的學校也學習武術。當時,外國人在中國辦的教會學校,提倡田徑、球類等活動,許多學校受其影響,也在課外開展這類運動和競賽。辛亥革命以後,基本上沿襲清末的學制和課程,體操課的情況改變不大。1923年的學校課程綱要,開始把體操課改為「體育課」,每周仍為2~3課時,教學內容也由兵式操為主改為游戲、田徑、球類和體操等綜合教材。以後,在教育部內設立了主管體育的機構,制定和頒布了學校體育的一些法規和教材。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1年政務院發布了《關於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指出學校體育和衛生工作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具體要求。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設立了體育處,管理學校體育,頒布了學校體育的各種規定。1956年開始使用統一的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和各省、市、自治區體育運動委員會,也設有管理學校體育的機構,並在學校推行《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1964年改為《青少年體育鍛煉標准》,1975年改為《國家體育鍛煉標准》)。1975年,教育部設立了體育司,有些省、市、自治區教育廳、局也設立了體育衛生處,加強學校體育的管理。同年,又採用新的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 1979 年,教育部和國家體委聯合頒布了《中小學體育工作暫行規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試行草案)和《全國學生體育運動競賽制度》,進一步改善學校體育。

❸ 關於體育課的作用和意義

關於體育課的作用和意義主要有:鍛煉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這三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必須協調一致,全面貫徹。體育課是通過學生的身心活動,在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反復練習中,鍛煉學生的身體,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這是體育課的主要特點。

體育課的另一特點是學生在上課時,思想和行為的表現較多、較為明顯,比其他課程提供了更多的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機會。另外體育還包括身體形態和動作的健美等有關美育的因素。強調鍛煉身體的效果,重視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和美育,培養愛好體育運動的習慣。

(3)中小學體育教育的意義擴展閱讀

自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由丹麥、德國等歐洲國家首先把體育課作為中小學必修課程以來,大部分國家在中小學都上體育課。美國教育法中,沒有具體規定設置中小學體育課程的條文,但是在全國約有 1/2的州,體育課是必修的,其餘學校也絕大部分選修體育課。

在中國,體育課是中小學的必修課程之一。它是由體育教師根據教育部頒布的體育教學大綱按照班級授課制的方式,以實踐課為主,採取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學。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就推動學校體育改革發展和強化學校體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見》強調,要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銜接、培養興趣與提高技能相促進、群體活動與運動競賽相協調、全面推進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的原則。

❹ 體育教育的作用與功能

體育教育的作用與功能有:

1、增進身體健康。體育課程學習對於學生成長最直接、最顯著的價值,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這種價值主要以兩種方式體現出來。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為社會的存在物,人的運動實踐行為不僅始終影響、改變著自身機體,而且隨時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和各種心理感受。

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現代社會的發展擴大了人們社會交往的范圍,使人們的社會關系越來越復雜,是否具備與社會、環境和諧相處的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

4、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長期以來,存在著這樣一種對體育的認識,似乎體育就是運動,沒有什麼知識學習的問題。這種認識有失偏頗。知識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

(4)中小學體育教育的意義擴展閱讀

體育教育課程的目的:

1、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改變課程過於注重運動技能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重建新的課程結構。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內容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❺ 中小學體育教師從事體育科研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第一種是培養體育能力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的自我探索嘗試、自學自練自控和互幫互學互練,以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為主導的體育教學活動的策略。他培養開發學生各種體育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來獲得體育教學的綜合效益,完成體育教學的各項任務,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主和自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學生的自我的探索、自我聯系和發現,來培養各種體育能力,完成教學各項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輔助、激勵學生進行學習,逐漸地接近,以致最終達到教學目標。第二種模式是發展學生個性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從
不同年齡學生的興趣出發,採用多種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以發展學生個性為核心的體育教學活動的策略。他從學生興趣出發,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活動,來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個性完成教學的各項任務,為培養個性充分發展的現代人服務。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啟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體育活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引導輔助性的導航作用,以保證教學活動向著既定目標發展。美國高校充滿自由氣氛,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充其量只是指導者、鼓動家,指導鼓勵學生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活動,而不用固定的東西框住他們。這種教育方式,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重視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小學生體育鍛煉的目的與意義

參加體育鍛煉對於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提高運動系統的功能,促進生長發育。

1. 體育鍛煉對骨骼的影響:

骨骼對人體起著支架作用,對器官起著保護作用,同時對人體的各種運動起著支撐和杠桿作用。

科學研究證明:小學生堅持上好體育課,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可以使骨質增強,促進生長發育,使兒童身高迅速增長。

因為體育運動時,肌肉對骨骼的牽拉和重力作用,不僅有利於改善骨的形態和機能,使骨骼變的粗實、堅固,也有利於脊柱,胸廓,骨盆,足弓等骨骼的正確形成,還會使骨骼的機械性能得到提高。

但是,鍛煉不科學,也會給骨骼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體育老師一定指導學生按科學的方法進行鍛煉。

2. 體育鍛煉對關節的影響:

通過體育課的學習和鍛煉,能使關節囊、韌帶和肌腱增厚,伸展性加大,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和彈性增加,這樣,就會使關節活動范圍加大,靈活而又牢固。如體操運動員,雜技演員其柔韌性之好,充分說明了體育鍛煉的驚人作用。

3. 體育鍛煉對肌肉的影響:

少年兒童的肌肉正處在發育的過程中,身體各部位肌肉的發展速度也不平衡,而堅持體育課學習和鍛煉,可以使肌肉在形態、結構、成分和機能上發生明顯的適應性變化。

肌肉可以變的粗壯、結實、有力。可使肌肉中物質和能量代謝過程加強。可以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可以減少肌肉內的脂肪堆積,使少年兒童肌肉發育均衡,體態端正,防止肥胖症。

(6)中小學體育教育的意義擴展閱讀:

小學體育教育:

小學生的體育教育是針對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體育鍛煉的教育。以實踐性的手段對小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和衛生常識的培養!在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進行適當科學的鍛煉。

主要以游戲為主,興趣培養,教學手段以學生自主鍛煉和習慣養成相結合!我個人認為小學生不宜進行過量的訓練,特別是上肢的訓練。所以,游泳課也不適宜在小學四年級以下開設!給學生更充分的睡眠和科學的鍛煉,時間上控制在20分鍾就好!

體育鍛煉:

是指人們根據身體需要進行自我選擇,運用各種體育手段,並結合自然力和衛生措施,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精神,豐富文化生活和支配餘暇時間為目的的體育活動。

體育鍛煉是運用各種體育手段,結合自然力(日光、空氣、水)和衛生措施,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為目的的身體活動過程。它是群眾性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對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培養健美體態,提高機體工作能力乃至提高和改善整個民族體質,都有重要作用。

其特點是群眾面廣,各種年齡,性別,不同職業和健康狀況的人,都可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適宜的鍛煉。形式與內容靈活多樣,可獨自鍛煉,也可集體進行。鍛煉的內容極其豐富,可分為:健身運動、健美運動、娛樂性體育、格鬥性體育、醫療與矯正體育等5類。

鍛煉方法多種多樣,除教學和訓練中常用的練習法外,人們還在長期鍛煉實踐中,形成不拘一格的各種健身法。鍛煉內容和方法的確定及整個鍛煉過程,都應遵循身體鍛煉的原則,即有針對性,如能同時運用形神結合、動靜結合和內外結合等中國傳統練身方法,收效更大。

網路:小學體育教育 網路:體育鍛煉

❼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得意義

一、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受教育者通過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養能力的教育活動。簡單來說,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我國的學校德育大致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體到行為上即是對學生吃苦耐勞、勇敢堅強、遵紀守法、熱愛集體等品質的養成培養。
二、德育與學校體育的關系
1、德育是學校體育的基礎,能指導學校體育的發展。
現階段的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下降,已經成為事實。當然,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成員結構、社會環境、小學體育教學本身等。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的養成教育——德育,此因素從表面上看,似乎與小學生健康、學校體育沒有什麼聯系。其實不然,懶惰;自覺性低;紀律性差;組織性、集體性、體育意識薄弱都是造成小學生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見思想品德教育對於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養成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基礎。
2、學校體育滲透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實踐場地。
小學體育教育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的教學形式、內容與其它學科都有明顯的區別。它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組織性、紀律性,要求學生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和較強的集體主義責任感。它的某些項目能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這恰恰是小學德育教育在體育課中的具體反映。所以,從這一角度看,體育教學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學校體育中滲透著德育教育。
三、體育教師在德育教學中的作用
體育教師作為知識傳授的主體,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德育教學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烙在學生的心裡,給他們直接的視覺和思想沖擊。營造有利於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學習環境、優化課程進程、突發事件德育教育、課外活動安排、教師自身素質的影響等教師作用的體現都會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綜合素質的提高。
1、營造有利於學生思想發展的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是一種對學生情感、認知、個性、道德、價值觀產生深刻影響的隱性課程,它包括物質化的環境和人際關系的精神環境。
(1)物質層面。教師應在學校已有體育物質環境基礎上,根據學生思想情感發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優化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風雨操場等設施,包括田徑場周圍的標語、櫥窗、綠化、體育專用宣傳畫廊等,充分發揮物質環境對學生思想發展的陶冶作用。
(2)精神層面。體育教師應發揮主體地位,起到表率作用,真誠地關心和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和維護學生的基本權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可進行模範評比,以及體育明星、冠軍事跡講座,等等,在學生心中樹立偶像參照物,規范其品德行為。
2、優化課程進程。
體育教學中的每一個項目都有其適應學生學習的規律,體育教師應該找到其內在規律,制定科學的課程目標;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合理的體育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補充適宜的教材內容,擴展學生的思想境界。
3、課外活動安排。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能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進學生個體身心的健康發展。
(1)教師應根據學生思想情感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對學生的在校課外活動加以規劃。一是精心設計和組織好活動,規劃好活動的內容、方式等;二是指導學生的自由活動和交往。學生在大型活動如運動會中會培養諸如團結、友愛、堅強等精神,而在自由活動中可以養成獨立、自信等可貴的品質。
(2)教師應指導和優化學生的課間十分鍾活動,提高課間十分鍾對學生情緒調節、情感交往、審美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避免在課間找學生進行訓誡性談話,提倡教師和學生進行思想情感交流。
4、教師自身素質的影響。
教師是德育教學的主體,也是影響學生德育發展的主要因素。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德育效果的好壞。要想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對體育課認識更為全面,體育教師就應當從自身做起,讓學生從內心佩服自己。因此,作為一名體育教師,除了具備一名普通教師的基本素質和過硬的學科技能外,還應該繼續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文化具有教化、勸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們對人生意義、生命價值的認識。體育教師只有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在學生面前才能有說服力;也只有這樣,體育教師的內在氣質才能在學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榜樣。
五、結語
德育和學校體育教育相輔相成的關系決定了體育教師在德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體育教師要在自己的崗位上體現上述作用,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真正體現德育的實效性。

❽ 淺談如何正確認識初中體育課的重要教育意義

1.體育鍛煉成就健康的體魄
眾所周知,健康的身體是發展的資本。如果沒有了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成了空談,一切都將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由此可見,身體的健康是多麼的重要。特別是中學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面對新時代的重重考驗,他們首先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有足夠的精力接受考驗、克服困難,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作為祖國的未來建設者,他們要用健壯的肩膀挑起建設富強民主的祖國的重擔。而體育教學正好給予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鍛煉身體。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採取了多種教學形式,開展了各形各色的體育活動,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平等自由參與活動的機會。例如,在教授各種球類的基本技能的時候,充分營造一種寬松的教學氣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提高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之後,適時地舉行各種競賽,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而且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因此,體育教學是不容忽視的。學生應該改變以往對體育教學錯誤的膚淺的想法,主動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積極鍛煉身體。體育老師也要充分調動學生訓練的積極性,竭盡全力,培養出健康活潑的新一代中學生,使之成為當之不愧的祖國未來的接班人。
2.體育教學中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現在的中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對事情的理解能力與他們的年齡已經不相符了,甚至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特別是現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當作掌上明珠,捨不得打罵,百般遷就,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溺愛至極。這樣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狹隘,以自我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會缺乏集體主義精神,凡事不顧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壞了班級的團結,引起同學的不滿,變得不合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針對這種情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能夠培養集體主義思想的教學活動。
例如接力賽,我們都知道不管你個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如果沒有隊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賽中你們這個隊就會永遠落於人後。接力賽需要高度的團體精神,需要隊友們互相配合、互相鼓勵,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強大的力量,取得佳績。通過這些體育活動,使學生們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體主義的無限力量,從而使他們改掉自私、狹隘的壞毛病,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把集體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形成一種自覺的意識,促使學生進一步形成一個有紀律、爭上進的集體。
3.體育教學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為人師已經將近十年了,在這期間,我發現有些學生性格開朗、侃侃而談,但也有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學生,這也許是由於天性使然吧。但我也發現這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並不甘於沉默,他們也渴望與人交流,只是心生膽怯。於是,我在體育教學中組織了許多互助的活動,如雙人墊球比賽等。當然也會對輸者進行一次象徵性的懲罰,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賽中,學生們與自己的搭檔互相交流、商量對策,同時又有機會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起初,性格內向的學生是迫於老師的威信,不得不參加,但參加的次數多了,心態也自然了,不但沒有了壓力,反而樂在其中。慢慢地,他們的話多了,也喜歡與人交流了,性格也漸漸開朗起來了。
4.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體育教學中的培養
如今的人類競爭意識強,但承受能力較為薄弱。中學生尤為如此,他們認為失敗是可恥的,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些許的不順都會令他們情緒低落、精神不振。這樣的心理素質是不可取的,是中學生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應該改變他們的這種想法。所以,我的體育課總是在比賽中進行,在比賽結束後評出優勝。一開始,失敗者鬱郁寡歡,似斗敗的公雞。但是,很快地,在他們未能盡情細嘗失敗所帶來的失落時,另一場賽事又開始了。如此周而復始,他們漸漸發現,原來失敗也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情,不必過於在意。
綜上所述,體育課並不是浪費時間,而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它能使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點,同時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而教師應該順應新時代的潮流,努力創新,做好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❾ 中小學體育教育從事體育科研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我國學校體育正處於發展變革階段,實踐中出現了許多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需要進行研究,又專由於各級各類屬學校的體育基礎極不平衡,不同地區,學校面臨的實際問題也各不相同,因此加強體育科研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是深化改革、提高學校體育工作質量的需要,也是體育教師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重要環節。
在學校體育工作中,要組織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總結、研究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經驗,揭示學校體育工作的規律,探索深化學校體育改革的途徑,要抓住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進行研究。

❿ 什麼是體育教育化體育的課程化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關於體育課的作用和意義主要有:鍛煉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這三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必須協調一致,全面貫徹。體育課是通過學生的身心活動,在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反復練習中,鍛煉學生的身體,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這是體育課的主要特點。

體育課的另一個特點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思想行為越來越明顯,比其他課程提供了更多的思想道德教育機會。此外,體育還包括與美育有關的因素,如健美和運動。強調體育鍛煉的效果,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德育和美育,培養熱愛體育鍛煉的習慣。

(10)中小學體育教育的意義擴展閱讀: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自從丹麥、德國等歐洲國家率先將體育作為中小學必修課程以來,大多數國家的中小學都開設了體育課程。在美國教育法中,並沒有對中小學體育課程設置的具體規定。然而,在大約一半的州,體育是必修課,大多數其他的學校也把體育作為選修課。

在中國,體育是中小學的必修課程之一。它是由體育教師根據教育部頒發的體育教學大綱按照班級教學體系,進行實踐,採取有組織、有計劃的教學方式。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全面部署推進學校體育改革發展,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意見》強調要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興趣培養與技能提高相促進、團體活動與體育競賽相協調、全面推進分類指導相結合的原則。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體育教育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