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的小學教育很不錯,為啥不借鑒
由於教育理念與社會文化的不同,中國很難復制日本小學教育制度與教學方式。
一、先看看日本教育,日本人對教育(特別是強制教育)抱有幾個重要信念。他們認為所有學生有能力學習知識,學生的努力、堅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學術上的能力決定了學生的學業成就。這些學習及行為習慣是能夠通過講課及訓練而學回來的。所以,小學及初中學生不是根據他們的能力而編班授課,也不是適應各學生的差異。
日本全國性的學習范圍讓學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強制教育讓學生得到一個同等學習的機會,而各學校的財政分配是相對性相同的。不過,這種制度被評為缺乏彈性、缺乏理解學生的特別需要和興趣。
二、再談談中國,中國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標—「成仁」與"出人頭地"的影響,從幼兒園開始就帶有全面發展孩子德智體美勞的目標,雖然平時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禮儀,但是更加註重書本知識的習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笨鳥先飛」仍然存在於很多中國家長的理念中。
當前的中國教育中,學校和家長都過分重視考試,教育充滿了功利性。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經受非常功利的考試,而每一次考試都會被勸戒分數與你的前途與你的命運緊密相聯,尤其是中考和高考。
三,而在日本,讓孩子學會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學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禮儀與人際關系。
⑵ 誰知道日本怎樣對小學生進行性教育
日本的性教育是通過三個渠道進行的。其一是文部省直屬的教育系統,該系統以醫療保健為核心,通過課程、道德教育和一些特殊活動進行性教育。第二是民間團體,其中開展活動較早的是日本性教育協會;最近「人與性」教育研究協會的活動也卓有成效。第三是學術團體研究活動。有一項調查,調查對象是小學生家長和教師。調查結果說明了父母希望孩子接受怎樣的性教育:小學低年級的父母希望學校進行的有關性教育的內容是:一、教育孩子尊重生命;二、教育孩子懂禮貌;三、教給孩子生理發育知識;四、教育孩子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五、教育孩子不要嘲笑他人,說下流話;六、培育孩子的男女合作意識;七、讓孩子知道嬰兒是怎樣出生的;八、指導孩子正確對待電視和電影中的性愛場面;九、培養孩子與家人的合作意識;十、教給孩子洗澡的方法和廁所的使用方法,讓孩子注意內衣內褲的清潔。
⑶ 日本的教育方式和中國式教育有什麼區別呢
以下就中日的思想教育、能力培養、防災訓練方面加以區別:
1、中日思想教育區別
中國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標——「成仁」的影響,從幼兒園開始就帶有全面發展孩子德智體美勞的目標,雖然平時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禮儀,但是更加註重書本知識的習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笨鳥先飛」仍然存在於很多中國家長的理念中。而在日本,讓孩子學會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學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禮儀與人際關系。
比如,有很多幼兒園就要求孩子帶到學校的包必須由媽媽一針一線親手縫制,孩子中午吃的便當由媽媽准備,從而加強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與重視。甚至有些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他們的教育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學會「笑」,學會說「謝謝」等基本禮儀。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筆頭作業很少,課後作業有時候僅僅是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對父母說一句「我愛你」等,這跟當前中國小學生每天扛著厚重的作業回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中日能力教育區別
日本比中國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特別設置家庭課和很多實踐課,教學生做便當、種花草、甚至讓孩子自己安裝筆記本電腦,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感悟。同時日本注重的是課下的教育,而不只是在課堂,比如說學生一起參加野餐,合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學生在畢業時都會舉行畢業旅行,與同學們共度美好時光同時培養集體主義意識。而中國秉承著「學而優則仕」的理念,從小學開始就進行壓迫式學習——老師將書本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中,學生靠死記硬背以及題海戰術求得高分。
在當前的中國教育中,學校和家長都過分重視考試,教育充滿了功利性。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經受非常功利的考試,而每一次考試都會被勸戒分數與你的前途與你的命運緊密相聯,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諷刺的是,中國教育就像「賭博」,每次考試來臨,教師與學生就開始猜題估題了,如此教育教學的直接後果是扼殺了學生的天性,遠離善良的本性,走向教條,封閉,走向厭煩,消極,虛浮,不重實際,有的走向反人性的死胡同。日本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鑽研以及創新精神,而中國似乎正在不斷扼殺學生的創造力。
3、中日防災教育區別
另外,日本也很重視防災抗險教育,這與日本多地震火山有著直接關系。日本是個非常善於向別人學習的民族,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他們既不是全盤拒絕也不是全盤接受,而是巧取精華。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東方國家重基礎、重訓練的教育傳統,又吸收了西方國家重個性、重自主性的教育傳統。
這種集東西方教育傳統為一體的教育新體制,其優勢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相比較,我國在學習他國的經驗時,常常是只學其表,外在的包裝盡管不斷地翻新,傳統的弊端卻始終難以摒棄。日本的教育啟示我們,東西方兩種教育傳統的互補性融合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
拓展資料
日本的教育制度與理念
教育制度
日本的第一級至第九級的教育是義務教育。每年學年由4月1日開始,下年3月31日結束。每個學期之間會有假期。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課,星期六上半日課。不過,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不少老師仍在周末上班,他們亦必須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
根據法律規定,每個學年最少有210日為上課日,但是大多數公立學校會撥出大約三十日,作為學校節日、運動會和非學術上的儀式(特別是一些鼓勵合作和學校精神的儀式)。扣除這些活動和星期六半日上課的日數後,上課教學的時間每年約有195日。
教育理念
日本人對教育(特別是強制教育)抱有幾個重要信念。他們認為所有學生有能力學習知識,學生的努力、堅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學術上的能力決定了學生的學業成就。這些學習及行為習慣是能夠通過講課及訓練而學回來的。所以,小學及初中學生不是根據他們的能力而編班授課,也不是適應各學生的差異。
日本全國性的學習范圍讓學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強制教育讓學生得到一個同等學習的機會,而各學校的財政分配是相對性相同的。不過,這種制度被評為缺乏彈性、缺乏理解學生的特別需要和興趣。
參考鏈接網路 日本教育
⑷ 日本小學生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中,我很喜歡日本文學和英國文學,(一)具有智慧。(二)具備純正的血統。(三)日本文學注重清澈,英國文學講究幽默與詼諧。從早年的川端康成到現在的東野圭吾等等,日本文學作品無一不在講述著大和民族的堅韌個性與和諧共進。
雖然學習自中國文化,但是卻比我們將文化保留的更好。然而,我們總說自己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卻又留下了多少呢?重視傳統這一點很值得學習。 珍惜資源、愛護地球,從我做起!
⑸ 你覺得日本小學生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對於日本這個國家,我們也有很多的了解了,從之前的不共戴天到現在的友好相處,大家都在努力的營造一個和諧的世界,就像此次我們國家爆發疫情的時候,日本也給予了我們幫助。日本人民的身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像是日本的小學生一樣,和我們國家小學生的生活是不一樣的。在教育小學生的這條道路上,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向日本學習的地方。
一:非常獨立。
我們國家的父母由於都比較溺愛自己的孩子,所以把很多的人都養成了巨嬰,就連上大學的時候,都是全家一起上陣,媽媽鋪床,爸爸拿箱子,而大學生就在旁邊玩手機,看到這一幕,我們真的是驚呆了。反觀外國的孩子,從小就被鍛煉的非常獨立,孩子的東西就自己拿,上學的時候,都是自己背著小書包,父母從來不幫自己的孩子背,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在我們國家,父母幫孩子都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所以說,在教育學生方面,如果我們有不足之處,是可以借鑒一下別的國家的方法的。
⑹ 簡述日本的小學教育目標!!!急!!!!!
日本實施初等教育的機構是單一的六年制小學,兒童滿6周歲入學,12周歲畢業,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新學年從4月份開學,多數小學採用三學期體制,三學期之間分別為暑假、寒假和春假。
日本小學的教育目的是適應兒童的導心發展,實施初等普通教育。教育目標:
(1)以學校內外的社會生活的經驗為基礎。使學生正確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養成合作、自主和自律的精神。
(2)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鄉十和國家的現狀與傳統,並進而培養國際協作精神。
(3)使學生具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和產業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並掌握基本技。
(4)使學生能正確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國語,並形成使用國語的能力。
(5)使學生能正確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數量關系,並形成處理數量關系的能力。
(6)培養學生科學地觀察和處理日常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能力。
(7)培養學生健康、安全和幸福生活所必需的習慣,並力求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8)使學生基本了解能夠使生活明朗、豐富的音樂、美術和文藝等,並形成相應的技能。
小學的教育課程由各學科、道德和特別活動三部分組成。教學科目包括國語、社會、算數、理科、音樂、圖畫、家政、體育,文部省對這些科目都有詳細具體的規定。小學道德教育的內容包括:
(1)自己本身。
(2)理解他人。
(3)了解自然,具有高尚的情操。
(4)自己與團體、社會的關系。道德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尊重他人,重視生命,為創造民主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而努力,為促進國際和平做貢獻。特別活動是指班級、年級和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
⑺ 請問,日本小學的有哪些課或發給我課程表!!!!!!!
日本小學的教育課程由各學科、道德和特別活動三部分組成。教學科目包括國語、社會、算數、理科、音樂、圖畫、家政、體育
下面是一些關於日本教育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雖然不喜歡日本人,但不能否認他們的教育比我們的成功的多.
日本現行的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體制
日本現行教育行政制度的原則和特點由憲法和《教育基本法》所決定。憲法宣稱教育是人民的權利,規定依據民主政治的原則和地方自治的原則建構教育行政制度。日本的教育行政屬於中央權力與地方權力合作型,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管理系統,在中央和地方的關繫上,實行中央指導下的地方分權制。
1.中央教育行政
日本現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機構是文部省,為日本內閣的組成部分,其最高領導是文部大臣。文部大臣和文部省是主管教育行政的中央首長和行政機關。法律規定文部省的職能許可權,主要是:
(1)為發展教育、學術和文化事業,進行調查研究並制定規劃。
(2)就各級學校和教育機構的設施設備、人員配置、組織與教育內容規定標准。
(3)對地方教育委員會、地方行政機關,大學和其他教育、文化與科學機構提供指導和建議。
(4)管理由文部省設立的大學和其他教育、科學與文化機構,任命縣和重要市的教育長或負責人,審定中小學教科書。
(5)對地方教育和其他教育、文化與科研機構提供經費補助。
2.地方教育行政
法律規定,地方教育由地方公共團體實行自治。日本的地方公共團體分為兩級,即都道府縣和市町村。教育的行政機關為教育委員會,行政主管為教育長。地方設立的大學及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和私立學校由地方政府管理,教育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發展基礎教育,在人事、經費、設施設備、教育教學、課程內容和教師進修等方面對其所轄學校負責。
市町村教育長的任命須得到都道府縣教委的認可,都道府縣教育長的任命須得到文部大臣的認可。
二、學制結構
日本戰後教育改革,建立了「六三三四制」的學校教育體制。《學校教育法》規定,「所謂學校,系指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大學、高等專門學校、盲人學校、聾啞學校、養護學校以及幼兒園。」
三、各級各類教育
1.學前教育
日本的學前教育機構有兩種:一是幼兒園,屬於學校教育制度的組成部分,招收3~6歲幼兒,由文部省領導;另一種是保育所,屬於福利機構,招收從出生到6歲的幼兒,由厚生省領導。
《學校教育法》規定,幼兒園的教育目標:
(1)培養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需要的日常習慣,並使其身體的各種機能得到和諧的發展。
(2)讓幼兒在幼兒園內體驗集體生活,培養幼兒初步具有喜歡過集體生活和團結互助、自主、自律的精神。
(3)培養幼兒正確理解和對待其周圍的社會生活現象的萌芽觀念。
(4)指導幼兒正確地使用語言,培養他們對童話、連環畫等的興趣。
(5)通過音樂、游戲、連環畫等方法,培養幼兒對創作表現發生興趣。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分為健康、人際關系、環境、語言和表現5個領域。
2.初等教育
日本實施初等教育的機構是單一的六年制小學,兒童滿6周歲入學,12周歲畢業,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新學年從4月份開學,多數小學採用三學期體制,三學期之間分別為暑假、寒假和春假。
日本小學的教育目的是適應兒童的身心發展,實施初等普通教育。教育目標:
(1)以學校內外的社會生活的經驗為基礎。使學生正確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養成合作、自主和自律的精神。
(2)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鄉土和國家的現狀與傳統,並進而培養國際協作精神。
(3)使學生具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和產業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並掌握基本技能。
(4)使學生能正確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國語,並形成使用國語的能力。
(5)使學生能正確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數量關系,並形成處理數量關系的能力。
(6)培養學生科學地觀察和處理日常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能力。
(7)培養學生健康、安全和幸福生活所必需的習慣,並力求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8)使學生基本了解能夠使生活明朗、豐富的音樂、美術和文藝等,並形成相應的技能。
小學的教育課程由各學科、道德和特別活動三部分組成。教學科目包括國語、社會、算數、理科、音樂、圖畫、家政、體育,文部省對這些科目都有詳細具體的規定。小學道德教育的內容包括:
(1)自己本身。
(2)理解他人。
(3)了解自然,具有高尚的情操。
(4)自己與團體、社會的關系。道德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尊重他人,重視生命,為創造民主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而努力,為促進國際和平做貢獻。特別活動是指班級、年級和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
3.中等教育
日本的中等教育分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初中屬於義務教育的完成階段。
(1)初級中學。《學校教育法》規定,初中是在小學教育的基礎上,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實施中等普通教育,目標有三:培養學生作為國家與社會的一員所必須具備的資質;教授社會所需職業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培養勞動的態度以及根據個性選擇出路的能力;促進校內外的社會活動,正確引導學生的情感,培養公證的判斷能力。學制為三年。
教育內容由各學科課程、道德和特別活動構成。教學內容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包括國語、社會、數學、理科、音樂、美術、保健體育、技術與家庭等八門,選修課的種類在第一學年主要是外語,第二學年為音樂、美術、保健體育、技術與家庭以及外語。第三學年除在必修的八門課程中選擇外,還有外語等。
(2)高級中學。《學校教育法》規定:高中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礎上,以實施高級普通教育和專門教育為目的,實現三個目標:進一步發展和擴充初中教育的成果,培養學生成為對國家與社會有作為的建設者所必需的素質;使學生能自覺地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個人的特點,選擇將來的出路,提高普通教養,掌握專業技能;形成對社會有深廣的理解和健全的批判能力,形成個性。
高中學制三年,種類較多,通常按學科劃分為普通、職業和綜合三類,按授課方式分為全日制、定時制和函授制三種形式。
高中教育內容同樣由各學科、道德和特別活動構成,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實行學分制,畢業需要修滿80學分。一般學科課程為國語、地理公民、數學、理科、保健體育、藝術、外語及家庭。為廣適應科技和社會的變化,各科開設了與之有關的「課題研究」課,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職業技術教育
1951年,日本制定《產業教育振興法》,規定產業教育是發展產業經濟及提高國民生活的基礎,通過產業教育在確立對勞動的正確信念、傳授產業技術的同時,培養具有能力、進而對經濟自立作出貢獻的有為的國民。鼓勵地方公共團體和企業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並規定國家在該方面採取經費補助政策。
職業技術教育在日本的學校教育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培養出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和熟練勞動力,促進了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在日本,除了幼兒園和小學以外,各級各類學校都設置職業技術學科,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方面的教育。日本已經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比較完整的職業技術教育網,有學校、企業和社會辦的幾大類職業技術教育;有職前教育、在職教育、轉業教育,水平高低不同、時間長短不一,靈活多樣、互為補充、互相促進。
在日本,進行職業技術教育的學校主要有初中、高中、「各種學校」、專修學校、高等專門學校和短期大學等。初中階段職業技術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某種社會職業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良好的勞動態度,以及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將來道路的能力」;高中階段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一種必須完成社會使命的覺悟,使之能夠根據自己的個性決定將來的道路,提高一般教養水平,掌握某種專門技能」。
「各種學校」,是實施類似學校教育的各種職業技術學校的總稱,主要招收高中畢業生,但也招收其他學校在校生和社會人士。
專修學校是1976年開始設立的新型職業教育機構;大都是私立的,是由「各種學校」升格改組而來的,發展迅速。專修學校可分為三種類型:設高中課程的高等專修學校(屬高中水平,可授予畢業生高中畢業資格),招收高中畢業生而設專門課程的專門學校(屬於高等教育,在專修學校中佔主要地位,可授予短期大學畢業生同等的資格),設一般課程的一般專修學校(自由入學,是終身教育的典型場所)。
在日本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構是高等專門學校、專門學校和短期大學。
此外,在日本職業技術教育中,企業內職工教育佔有重要地位。所謂企業內職業技術教育,是指企業對其職工進行的從錄用到退休為止的長期的教育訓練。其內容除了專門的技術教育、技能訓練外,還包括經營教育、提高辦事能力的教育以及作為企業職工的品質教育等。
5.高等教育
日本的高等教育已經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結構。按照資金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國立、公立和私立三大類,從學術水平上看,日本的高等教育是三級結構:
第一級結構是短期大學和高等專門學校。以開展高等職業教育和培養實際生活能力為目的。
第二級結構是4年制大學,包括綜合大學、多科大學和單科大學。
第三級結構是研究生院,包括設置在學部的研究科和研究生院大學,旨在「教授和研究學術理論及應用,深究其奧義和促進文化發展」。
日本大學的教學採取學科目制和講座制兩種形式。所謂學科目制就是按照必要的科目設置課程和安排教師上課;講座制則是根據專業設置在同專業中開設一定的專業講座,並根據講座安排教師。
日本大學有科研的傳統,主要任務是從事基礎理論研究,重視科研盡可能與教學結合,注重協作和開展共同研究,特別強調為產業服務,試圖建立「官、產、學三位一體」的科研體制,集中政府、企業和大學的科研力量聯合攻關,開展創造性的研究和培養高水平的開拓人才,推動大學由模仿型科研向創造型科研方向轉變。
6.師范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把封閉式師范教育改為開放型的教師養成教育。根據《教育職員許可法》的規定,一般大學畢業生如果修得所規定的學分,可獲得教師許可證。
日本教師養成教育課程有國家基準,一般是通過國家的法律及文部省令和通知等來規定。1988年新改定的教育職員許可法規定,教師養成教育課程要設有一般教育科目、專門科目和教育專業科目。
在日本,成為中小學教師一般要經過三次審查與考試:第一次是在大學畢業時提交畢業論文,第二次是符合規定者領取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頒布的教師許可證,第三次是參加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舉辦的教師任用考試。公立學校教師的任用主要由各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負責。各都道府縣舉行的教師任用選拔考試,除了教養與專業方面的筆試之外,還採用面試、技能測驗和體力測驗、作文與論文、適應性檢查以及興趣小組活動、社會服務活動的經歷和教育實習的成績等多種方法。
⑻ 中國和日本在對小孩的教育方面有什麼不同
可能是日本的教育比較靠歐美化,只是比較,當然它也很傳統。WOGUO家長和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點像,但日本那種在我看來更狠,大冬天的有的日本夫婦會把自己的孩子抱出去吃飯什麼的,小孩兒一兩歲冬天就光著腳出門,女孩子大冬天的穿裙子(我們老師的弟弟也是老師,他告訴我們老師,我們老師再告訴我們的),還有在日本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帶,很少讓爺爺奶奶帶,並且辛辛苦苦的把孩子養大之後,孩子不會給父母一點贍養費,因為日本的養老政策非常好,老爺爺奶奶們都非常有錢。孩子找父母借錢還要還,所以說日本的孩子都很獨立。至於創新思維,早在很久以前就這樣了吧,我一直認為日本的學校比較重視數學和英語的學習,只是認為。你要想知道為什麼日本人的創新力很強,就去研究研究日本的工業是什麼時候/為什麼崛起的,你大概齊就明白了!!!!!!!!!!!!!!(還有就是日本人對很多硬體的東西在研究的時候比較放得開,不是按模子刻的,可能是為了生存等一些原因。當然,規矩與禮貌除外)
⑼ 日本小學生和中國小學生有什麼區別
日本的學校一般都很大,各種教學設備一應俱全。
日本學校對學生要求很松,他們注重的是學生的素質教育和手工能力。
作息時間是早晨8:00到校,下午3:40放學。(當地時間)午飯吃的是學校提供的統一飲食或者自己帶便當。日本的學生及老師都是平等的,見了面都互相鞠躬問候,老師稱呼學生也是某某學生。在日本,老師和學生就像朋友一樣,是往年之交。
在日本學校里,他們一般上的課都是算術、手工、國語、體育等課,我曾經親身體驗過日本課堂。日本學校的班級很少,就比如說我們訪問的小中野小學校,每個年級只有三個班。而且,一個班只有30多個人。日本的學生十分熱情,對別人就像對自己的朋友一樣,互相幫助,互相問候,他們還把自己做的東西都送給了我,我也把我的東西送給了他們。
在日本上課,就像玩游戲一樣,連我都被這氣氛所感染了,整個課堂都融在一個融洽的環境之中。在學校里,校內的各種事務都有學生自己管理,老師僅僅起到一個授課的作用。有的學生在垃圾桶前,檢查是否有人浪費或垃圾分類錯誤;有的學生站在教室門口,檢查衛生;還有的學生在學校里走來走去,維持紀律。雖然校內事務十分多,十分繁瑣,但是在他們的管理下,就變得井井有條,有條不紊了,這令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自立能力。
日本的學生不但自理能力強,而且十分愛國。他們重視本國的文化。譬如說,日本小學不學英語,卻發揚本國文化——折紙在看他們表演節目時,日本學生唱本過民謠發出那像獅吼一般的聲音,讓人被他們那愛國的信念所折服。日本的小學生十分頑強,我們在白山台小學跳繩時,有人怕被繩打著,不敢跳,而日本的學生,卻像那生龍活虎一般,勇敢的向前沖;在搞衛生時,一年級的新生拿著抹布跪在地上仔仔細細的擦地,他們是多麼頑強阿!
還有就是日本一般學校分成3個學期就是了
貌似9月 2月 4月 開學..的樣子 如果錯了表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