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科學的教育目的

小學科學的教育目的

發布時間:2021-01-06 22:21:06

1. 小學科學《氣溫有多高》教學設計

《氣溫有多高》教學設計
氣溫有多高
一、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正確地看、讀、寫溫度。
2、能夠較准確地測量不同環境下的氣溫並進行記錄。
3、能利用氣溫變化記錄的統計圖找出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律。
知識與技能
1、懂得看、讀、寫溫度的正確方法。
2、知道氣溫計又可稱為寒暑表。
3、不同環境下氣溫是有差異的。
4、知道白天氣溫變化的一般YCB齒輪泵規律是早晚氣溫低、午後氣溫高。
5、知道進行標准化測量的重要意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意識到證據的重要性,有重證據的科學態度。
2、有標准化的科學觀測意識,能實事求是地反映測量結果。
二、教學重點:
懂得看、讀、寫溫度的正確方法。
三、教學難點;
1、知道氣溫計又可稱為寒暑表。
2、不同環境下氣溫是有差異的。
3、知道白天氣溫變化的一般規律是早晚氣溫低、午後氣溫高。
四、教學准備:
1. 學生測量氣溫用的寒KCB型不銹鋼齒輪泵暑表、寒暑表模型。
2.寒暑表、記錄氣溫用的紙筆。
五、課時劃分:
一課時
七、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學生\老師互動的目的
集中話題 1.教師問哪位同學昨晚看天氣預報的,誰來做個小小氣象員,做一個氣象匯報。(指名匯報)
2.你們知道我們是怎樣測出氣溫的嗎?利用什麼工具?(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溫度表、溫度計。)
3.看到溫度表你想到了什麼?(裡面裝的什麼液體?怎樣讀?為什麼叫攝氏度?)(指名說。)教師介紹溫度表(寒暑表)。
4.同座位互相說一說溫度表的讀法,
任意指一個刻度相互說一說。
5.你還見過哪些測量溫度的儀器,能介紹嗎? 導入新課,指導學生讀、寫氣溫的方法。
探索和
調查 1.教師說明溫度計使用要求
(1)使用溫度表測量,手輕輕地握住兩邊。
(2)眼睛要平視紅色酒精柱頂端,讀出刻度。
提問:為什麼要平視?仰視結果會怎樣?俯看結果會怎樣?(仰視結果偏大,俯看結果偏小,所以要平視。)可藉助圖示演示。
2.教師組織小小組討論
在測量氣溫時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如:在時間相同時測量,在人少、通風處測量,等液面完全靜止在讀數……)
3.教師布置測量要求
(1)測量教室、陽光下、背陰處、地面、草地上、水泥地及離地面1.5米處的氣溫,同座位兩個人,一個同學測量,一個同學記錄。
(2)測量完填寫教科書第83頁的「活動記錄」第一題。
4.開始測量,15分鍾。教師巡視指導。
5.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比較測得的結果你有哪些發現?
(如:背陰處比陽光下的溫度低,教室里的溫度比陽光下的溫度低,……)
為什麼會有你發現的結論產生?
6.教科書第41頁的「交流」,全班集體討論。(這一部分要提前一天讓每組進行測量,可以是每節課後進行測量)從圖中看一天內氣溫變化發現了什麼?(如:中午13:00~14:00氣溫最高,早上6:00和傍晚18:00氣溫基本相同,……)
1、指導學生測量氣溫的方法。
2、學生通過交流,了解白天氣溫變化的規律。
回顧和
解釋 1、堅持測量一周的氣溫,並做記錄。 鞏固所學。
【總結】氣溫有多高教案就為大家介紹到這兒了,希望有助於大家的學習。更多學習內容,盡在精品學習網,請大家及時關注。
小編推薦:
小學三年級科學教案:空氣占據空間嗎
小學三年級科學教案:我們周圍的空氣

2. 什麼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現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以解決新問題、新情況。教育科研的范圍非常廣泛,它包括所有有關教育方面的宏觀和微觀的問題。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計劃、連續和系統的探索活動。其常用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總結法(追因法)、文獻法等。用什麼樣方法,便形成什麼樣的結果。

常見的教育科研成果有:教育觀察報告、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報告、教育經驗總結報告、教育論文或論著。教育科研步驟: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實施研究工作,撰寫研究報告。

中小學教育科研是人們對中小學教育領域的對象、現象及其規律的一種創造性認識活動。中小學教育科研就是在中小學教育領域揭露本質、發現規律性、創立理論的創造性認識活動。

中小學教育科研不僅解決認識客觀世界的問題,而且直接關繫到創立新世界、建設中小學教育新體系的問題。課題即研究項目。所謂課題,就是從研究方向所指示的問題中確立的研究項目。課題不僅僅是個名稱,它應體現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展示研究的目的、意義。

所謂教育科研是研究者藉助教育理論以有價值的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運用相應的科研方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認識活動。

(2)小學科學的教育目的擴展閱讀:

教育科研內容的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

1、基礎理論性研究

這是對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原理的研究,具有相對的抽象性。基礎理論性研究又包括純粹理論性研究,如教育的本質、教育的原理、教育哲學等。還包括經驗性理論研究,如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原理、校長素質的研究等等。

2、應用性研究

這是運用教育基本規律和原理解決現實問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如教師教學模式的研究,新時期班主任工作方法與藝術的研究,轉變「差生」的研究,優化課堂設計的研究,培養中青年教師的研究等等。

3、開發性研究

開發性研究不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是展開知識,是將研究的成果與經驗加以推廣和普及。它的目的是把研究的成果應用到教育教學上,以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如關於學習推廣李吉林情境教學法的研究,關於學習推廣包全傑循序訓練作文教學法的研究等等。

三類研究各自有不同的目的、性質、特點、地位和作用。然而三者關系又是相互關聯、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的,不能截然分開。

1、基礎理論研究是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的依據和指導;

2、應用研究、開發研究是對基礎理論研究的驗證;

3、開發性研究是應用研究的具體化、實用化,是將基礎理論轉化為成果;

4、應用研究、開發研究是對基礎理論研究的豐富與充實發展。

小學教師更適用於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

3.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評價ppt課件

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科學課評價方法
摘要:新的教學形式給科學課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給科學課的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形勢下,科學課的評價必須注重解決評價主體的問題,並且要端正對評價功能、評價目的的正確認識,同時注重在評價方法的多樣性方面做好工作。 關鍵詞:小學科學 評價 方法
正文
一節科學課的教學效果評價是本學科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鼓舞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及時接收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正式啟動,在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上,重心發生了轉移。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日漸上升為最重要的教育目標。新教學模式需要發展學生許多新能力,因此傳統的評價標准對於新能力有相當的局限性,學生的能力已經不適合用過去的評價方法去評價。面對新的目標要求,科學課如何以一種新的理念,新的尺度去衡量學生?怎樣才能通過科學的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和教育質量的提高?這是擺在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課題。
一、 新課程背景下的科學課評價理念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課程評價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1. 評價的目的: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促進學習 ,最終實現課程宗旨,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 2.評價的內容:全面化。評價要涵蓋科學素養各個方面的內容,既要考察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探究的方法能力、科學的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
3. 評價的手段:注重多樣性和靈活性。強調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評價方法都應得到肯定與贊賞。 4.評價的主體:多元化。評價不只是教師權利,更應是學校、社區、家長、同伴、自我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師不再是裁判員的角色,而是學生科學學習的夥伴和激勵者。 5.評價的時機:全程化。評價要伴隨在教學過程之中,而且學生在科學課程的學習中形成科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二、新課標下的小學科學課評價方法的實施及探索

4.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學期教學計劃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准》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五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後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准,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准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5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5)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麼知道:(6---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0--14)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水的科學:(15---19)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布、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了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認識水的特點。
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了解空氣在哪裡,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6.(23、24)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植物外部特徵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了解等,初步培養學生「模仿與製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致、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系。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范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我們怎麼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 第1課 第十一周 期中考試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試
第二周 第2、3課 第十二周 第13、14課
第三周 第4 、5課 第十三周 第15、16課
第四周 第6、7課 第十四周 第17、18課
第五周 第8課 第十五周 第19課
第六周 第9課 第十六周 第21、20課
第七周 第11、、10課 第十七周 第22、23課
第八周 第12課 第十八周 拆裝玩具
第九周 機動 第十九周 科學探索的故事
第十周 復習 第二十、二十一周 機動

5. 小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內容是什麼

小學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內容是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基礎教育是一個接受全面教育的基礎階段,一般含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教育,指對年輕一代施以全面的素質教育,為他們未來做人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

我國基礎教育,一種屬於義務教育,指小學、初中階級的教育;另一種屬於非義務教育,指高中階段的教育,它是基礎教育的最後階級。

基礎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鮮明的基礎性、相對穩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素質教育鮮明地體現了基礎教育的基本特徵。

(5)小學科學的教育目的擴展閱讀

李嵐清副總理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這是從教育哲學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層次上對素質教育概念的一種規定,這一規定把素質教育與其他種種不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區分開來。

例如,它明確地區分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

第一,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國民素質;而「應試教育」的目標是「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在此目標導向下,即使客觀上能使部分學生的某些素質獲得淺層次發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犧牲其他方面發展為代價的。

第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必然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位未來的國民;而「應試教育」則把目光盯在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身上,棄多數學生於不顧,甚至不惜將正常兒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數統計。

第三,素質教育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強調教育者發揮創造精神,從學校實際出發設計並組織科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動中將外部教育影響主動內化為自己穩定的身心素質;而「應試教育」則使教育者跟著考試指揮棒亦步亦趨,在教學方法上以灌輸、說教、被動接受為基本特徵的。

6. 教師專業成長基本目標是什麼

總目標:努力學習比較系統的專業知識、教育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豐富自身的人文底蘊;積極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規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具體目標:

①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系統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系統扎實的掌握教育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

②教學基本功學習,努力在普通話、鋼筆字、粉筆字等方面提高。

③教學能力,認真學習先進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方法,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探索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利用網路優勢,及時瀏覽教育網站和教研專家和優秀教師的博客,學習優秀教師教學風格,每學期都應該積極承擔示範課、觀摩課等公開教學任務,同時積極開展課後反思活動,努力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

④教學研究:不斷加強理論、業務學習和繼續教育,才能經受住「極限」的考驗,在超越自我的同時,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拓展資料

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

(一)師德為先 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能力為重 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小學生,遵循小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三)終身學習學習先進小學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對這些基本理念的認識,通過《小學教師專業標准》的基本理念學習,我在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啟發,感受良多,現將自己學習後的點滴認識與學員交流:《小學教師專業標准》的基本理念為:以學生為本,以師德為先,以能力為重,以終身學習為典範。所謂的以學生為本,是指要尊重小學生權益,以小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小學生的主動性;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小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回想幾年的教學實踐活動,本人還是很注重以學生為本的。在教學上,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主,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力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生慾望,從而很好地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其次,以師德為先,告訴我們要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今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始終堅持以德育為先,把德育滲透在數學與美術課堂教學中,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及時對學生進行自強自立教育,使學生明白做什麼事都要學會獨立思考,不可以過度依賴大人。

根據教學內容,我還對學生進行了誠實守信教育,鼓勵學生做錯事要勇於承認錯誤,不要隱瞞錯誤,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另外,我還結合平時的教學任務,對學生進行了了努力學習,與人合作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讓他們懂得與人合作的樂趣,懂得做什麼事都要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第三,以能力為重,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小學生,遵循小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做為一名資深年長的教師,我總是把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當成首要任務,不僅在工作之餘堅持教育教學理論的自學,還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進行各種各樣的業務能力培訓,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實踐水平。在學中求進步,在進步中求知識,是我長期堅持的工作原則。

第四,樹立終身學習的典範。學習先進小學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並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教學變化,除了平時的業務學習,我利用網路平台,開通個人博客,加大與教師隊伍的溝通交流,為自己開拓自己的視野做了較多的准備。平時積極撰寫教學隨筆,教學教育論文,為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國的師范教育歷史悠久,師范教育學也早有定位,師范教育在培養教師的地位上是很明確的,師范教育後的教師如何培養,迄今為止尚無定論,但從對我國教師教育的近期認識實踐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總結,他們為校本教育論的形成提供了理論假說和論證。 對於教師專業化這一概念,我們應該從動態和靜態兩個方面來理解。從動態的角度來說,教師專業化主要是指教師在嚴格的專業訓練和自身不斷主動學習的基礎上,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人員的發展過程。

這一發展過程的實現不僅需要教師自身主動的學習和努力,以促進和提高自已的專業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環境的創設也是教師專業成長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確立嚴格的教師選拔和任用標准;建立教師專業組織和形成教師專業規范等。

在教師的專業成長中,其自身和外部環境這兩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而從靜態的角度來講,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真正成為一個專業,教師成為專業人員得到社會承認這一發展的結果。因此教師專業化不僅是教師培養、教師教育的過程,而且是教師培養、教師教育的目標和發展趨勢,體現了對教師專業水平和社會地位的一種肯定和認可。但是當前,盡管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與醫生、律師、工程師這些專業人員相比,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仍相對不足,並且相應其社會地位也未達到其他專業人員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認為,當前教師職業正在由「半專業化」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專業化」成為未來教師發展的努力方向。 作為小學教師,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及其與現代教學相適應、現代教學所需的各種知識。現代科學知識日新月異,我們所學的知識不夠豐富,各種新知識、新信息不斷涌現,我們很快感到不能得心應手。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學習進修,否則不能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會被學生問倒,也會削弱我們的威信。同時,一些新興學科的出現,也要求我們去不斷"充電",學生們所涉及的知識很寬很廣,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師不學習不鑽研行嗎?

因此,教育的改革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業務知識結構。 我們應該充分地學習掌握有關內容,理解領會其精神實質,並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進行探索、嘗試。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材的應用等等。並且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邊總結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時記錄下來,平時養成寫課後筆記的習慣,碰到好的內容及時總結成教學案例,這樣日積月累,我想一定會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對於教學過程的滲透以及教學活動對於現代信息技術的需求隨著新課程的深入,愈來愈強烈,因而,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新課程注重學生研究性學習,它要求教師能夠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我們首先必須成為探究性的學習者和實踐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學習經驗和實踐能力,去更好地指導、豐富和發展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活動。

在教學中,課後及時總結經驗:成功的是什麼,不足的是什麼?如何改進?長期堅持,就一定會積累不少的教學經驗與理論,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向教師專業發展又跨進了一步。 另外,教師還要有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靈活有效的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數學教學活動中實驗的操作能力和設計能力,教學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後我會朝著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專業化的人民教師。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新世紀的教師不再只是教師匠,而是不斷地向學者型發展。

教師專業標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內容與實施建議三大部分構成。

基本理念提出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

一、師德要求 我們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在向學生傳播科學文化的同時,也在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做一個真正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有理想抱負的人。所以要求教師首先要具有遠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具有良好的職業理想並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並依法執教。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自己的整個人格在教育影響學生。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師本人是學校中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教師必須是一位愛國主義者,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我認為愛國是最大的德,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振興中華的宏偉目標的思想動力。教師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對待工作勤勤懇懇,為培養現代化的建設人才顯出畢生的精力,甘灑熱血育新人,這是愛祖國的具體體現,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品質。

二、學生為本 我們都知道,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應該站在一個戰略的高度,認真地學習研究當代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特點;研究少兒文化:了解孩子的思維、孩子的心理、孩子的語言特點為方式等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准則,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原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而去設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能恰如其分地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身心發展特點,讓學生擁有快樂的學校生活,在一種積極健康的狀態下茁壯成長。

設置小學教師專業標准意義: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為什麼要設置小學教師專業標准,從以下三點說明:

(1)變化:從1980年確定「轉、招、關、辭、退」五字方針,解決民辦教師問題開始,中國教師隊伍發生了巨大變革。從「隨便進」到「容易進」再到「很難進」,教師專業的理念與行為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在世界各國,教師都已經成為重要的公共政策。對自己:專業認同;對社會:專業問責,專業標準是專門職業必備的構件。

(2)規模與分布: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字,2010年,全國普通小學專任教師規模達1065.8萬人,分布在我國的東南西北,城市、村莊。基本等於西班牙全國的人口,平均每百名從業人口中就有1.36個人是中小學專任教師。專業標準是「聚沙成塔」的基礎,是混凝土構件中的「鋼筋」。

(3) 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涉及機構多,時間長:作為一個專門職業,專業培養機構、工作機構、持續的專業發展是三個基本特徵,教師專業標准使各類機構步調一致。大學有特色,但都要包括學科、教育教學、通識知識;學校要有定位,但都探討教育教學,建對學生、家長、社會友好的學校;教師有個性,但積極、樂觀、衣著整潔是共同的特徵。專業標準是明確的方向。

7. 怎樣使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更有效

[摘 要] 在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科學課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實驗是學科學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做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發展學生的能力。教師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使實驗教學更有效?筆者從實驗興趣的激發,到實驗目的的明確,一步步的展開至實驗設計以及一些實驗的改進和拓展方面等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興趣 實驗 有效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這一宗旨。由此,科學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既定為:以探究為核心,鼓勵和組織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探究。實驗是完成《科學》教學任務的有效途徑。科學課,每節課都有探究活動,那麼多的活動是否有效?結合平時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激發實驗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在《磁鐵有磁性》一課中,通過游戲創設學習情境的。我拿出一個「釣魚玩具」,請四位學生上講台比賽「釣魚」,一下子學生都搶著上去了,學生的興趣都上來了。當四位學生完成「釣魚」比賽後,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用「魚竿」能把「魚」掉上來呢?學生很快就在下面議論開了,有的說是魚鉤,有的說是磁鐵……,甚至有學生說拿來研究一下。學生們的探究興趣都被這個游戲激發了,這樣後面的實驗探究都能有效的開展了。 2、巧設懸念,促使學生去實驗

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 「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它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來源。我們在教學中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識規律,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實驗願望。 在講三年級《空氣占據空間》一課時,我設計在兩個空礦泉水裡分別放一個氣球,但一個底下有個小洞一個沒有洞。我先讓同學討論能不能把瓶子里的氣球吹大?然後讓大家認為都能吹大,再讓班上力氣最小的女同學和力氣「最大」的同學比誰吹的更大?事實卻小女生贏了,男生的氣球始終吹不大。這樣,原有的認識結構不平衡了,學生急需解決這時的矛盾,興趣就高漲了。

二、明確實驗目的

實驗目的總是與所研究的問題相聯系的。學生對實驗是否有興趣,取決於對實驗目的的了解。如果實驗只是為了實驗而實驗,既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又不能高效地收集事實;如果實驗目的不明確,就不能激活學生認知的內驅力。因此,指導學生實驗時,在實驗前應要求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如:《斜面》一課,首先應舉例說明什麼是斜面,然後提出問題:斜面有什麼作用?把它作為一個研究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學生根據以有經驗假設斜面有省力的作用。設計實驗的目的就是證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學生能設計出對比實驗,這是關鍵,他們已經有針對性的目的,把豎直提起的物體用的力與沿斜面拉起物體用的力進行比較,說明用斜面省力。這樣的實驗,學生根據所研究的問題,分析相關因素,做出假設,確定實驗目的和方法。學生自主意識增強,積極參與到探索科學規律的活動中來,經歷了探究的過程,學習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三、精選探究材料

科學課是由一個個活動組成,一個個活動需要一份份有結構的材料。如果沒有材料空談活動就是紙上談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倘若材料不夠典型,沒有結構,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選擇生動有效的結構材料是提高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性的前提和依託。所謂有結構的材料,就是經過精心設計,有著豐富內在聯系的材料,蘊涵著某些關系和規律的典型教學材料組合。通過有結構的材料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在教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中,教師為學生准備了木塊、石頭、泡沫塑料、胡蘿卜、鐵蓋、橡皮塊、回形針、牙簽、蠟燭等材料。有些能浮的,有些能沉的,有些既能沉也能浮的,還有一些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球形材料一組5個;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材料一組5個,用來探究物體沉浮的規律。這些有結構的材料集合在一起為學生創造一個樂於探究的環境。在該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利用這些有結構的材料對物體沉浮的有關認識經歷了「發現-----否定-----再否定------再發現」這樣一個不斷沖突、不斷修正的過程,使學生對他們原來所做的關於沉浮的解釋加以修正。學生通過這節課的觀察活動,認識到「相同大小的物體,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輕重一樣的物體,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使學生進一步感到「體積大、重量輕的物體容易浮;體積小,重量重的物體容易沉。」從以上片段可以看到,有了生動有效的結構材料,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並實現了孩子認知水平的發展

四、改進實驗教材

小學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精心設計實驗,讓學生通過親身參加實驗獲得知識是搞好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關鍵。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實驗是課堂教學的基石。但隨著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推進,科學教材的不斷更新,有些時候教材的設計以及編排不是很合理,假如我們還是照本宣科,一塵不變地進行實驗教學,那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反之,假如能夠大膽地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進再進行實驗可能效果會好得多。如《熱是怎樣傳遞的》這一課中,有個實驗要求在一段鐵絲上每隔一定距離用蠟粘上一根火柴,將鐵絲固定在鐵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懸掛,用酒精燈給鐵絲的一端加熱。觀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來?課文的要求是用蠟粘,我課前做時火柴不能用蠟粘牢。還有蠟的多少對實驗結果影響很大。我就改蠟為軸承油——— 「黃油」。經過好課前的實驗,成功了,以後在課上就用它了,而且效果很明顯,教室里響起了陣陣歡呼聲。如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教學中,教材中出示了三個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瓶子作為學生的研究材料,然後在三個瓶中裝入不同的水進行比較。實際上僅靠這樣的材料設計並不適合我們的學生,研究起來無從下手,也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和直接經驗,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對此,我又增加了一個瓶子,利用這個瓶子來對比衡量水的多少。學生在運用直接生活經驗時發現探究障礙,從而能更好地科學探究。這里增加的這個瓶子體現了知識建構的引導性,更有助於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


五、注重實驗指導

演示實驗儀器要做到可見度大,實驗現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起著示範作用。教師應嚴格按實驗基本知識要求進行實驗操作,不僅要做到有條不紊,還要做到每次都能較高質量地完成。如何使演示實驗現象明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得見,教師需要事先動一番腦筋。

分組實驗有助於學生理解知識和訓練技能,有利於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在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指導也是很重要的。我們要著實做好以下工作:

(1)實驗器材的分發

要設計好實驗器材的分發工作。考慮到安全問題、實驗要求等,有些實驗器材可以在課堂上學生討論時分發,如高高的量筒等;那樣既不浪費時間又能及時使用和指導。有些則在課前分發。總之,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對實驗器材的分發做到最優化。

(2)正確完成操作,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

在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充分保證學生能獨立操作,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學生發生錯誤操作的原因,一般是由於不了解操作原因或思想上的疏忽。如用量筒進行液體測量時,量筒必須放平,觀察者的視線要與量筒內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等等。教師須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操作規程,明確操作要領,使學生了解每個正確操作所依據的原理。

(3)指導學生作好實驗記錄

要求學生如實記錄實驗方法、步驟和觀察到的現象,並用簡明的語句,是鞏固學生實驗操作、培養觀察和表達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而學生往往重實驗、輕記錄,教師必須予以嚴格要求,及時指導。

六、合理評價實驗

教師對實驗的評價不必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時評價,同時注意評價的真實性。實驗評價對於學生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教師的實驗評價可圍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設計實驗、方法創新的能力、團結協作、科學探究的能力等進行評價。如《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一課中,在「改變橡皮泥的沉浮」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團橡皮泥,讓學生推測它在水中是沉是浮,師再將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下沉,問:大家能讓橡皮泥浮上來嗎?說說你的方法和理由。學生想到(如把橡皮泥和泡沫綁在一起;往水裡加鹽、加糖……)等許許多多想法,雖然沒有達到教師的要求,但教師都給了激勵性的評價。在評價後,追問:不藉助任何材料,能讓橡皮泥浮上來嗎?說說你的方法和理由。這時由於學生在前面受到過表揚,他們會放大膽子去思考,就能促進實驗探究的有效開展。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展開深入的探究,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中探究活動的效率得到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8. 小學科學電的教學目的是什麼意思

是大家認識電,了解電,比如說:「電是怎麼產生的,電有什麼作用、危險。

9.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學設計

1、《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這節課是在學生了解了聲音的大小、高低、產生的原因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探究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的,學生經過實驗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情趣。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
知識目標: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可以傳播。
技能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實驗活動認識聲音在固體、氣體、液體中傳播聲音的過程。
情感目標: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二、重難點定位
本課的重點確定在: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可以傳播,並且在不同的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三、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包括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兩部分,強調探究式學習活動是科學課程的一大特色,我認為教學中要讓學生先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膽猜測,為了驗 證猜想,建立科學的概念,學生就要通過實驗等方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證據。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獲得新知,並能運用所學知識科學地解釋生活中的一些 現象。因此,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在設計時我准備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教具准備:簡易聽診器、漏斗、膠管、鑰匙、石頭、鈴、線、紙杯、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教師:手拿事先准備好的簡易聽診器,同學們都去過醫院看過病,為什麼醫生要用聽診器聽心臟的聲音?
生猜:可能會清楚一點。
教師:心臟聲音是怎樣「傳播」到醫生耳朵中去的?這就是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問題。由簡易的聽診器設置情景,想想醫生為什麼用聽診器聽心臟的聲音?想想聲音是怎樣傳到醫生耳朵里的。
板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設計目的:課的開始,創設了一個疑問氛圍,學生可能會猜出一些想法,教師也不必評價,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教師隨即開門見山出示課題。創設有問題的情境的意圖是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求知慾,對下面的探究學習新知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加強直觀,探索新知,通過3個步驟完成。
第1步:實驗分析聲音在固體和氣體中的傳播。
(1)、相互聽一聽寫字的聲音。
A、四人一組,一人寫字,一人把耳朵貼至桌面,另兩人仔細聽;然後再交換做法。
B、小組匯報不同的途徑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經桌子(固體)聽到的聲音比直接用耳朵(經空氣)聽到的聲音要清楚。
(2)、聽聽紙杯(土電話)傳過來的聲音
A、照書上圖做相互聽,聽聽紙杯中的聲音;
B、說說紙杯中的聲音是怎樣傳過來的?
C、換個紙杯聽聽看,與剛才的聲音一樣嗎?
學生說說聽到的情況。(初步感知紙杯有擴大聲音的功能)
(3)、聽聽聽診器里的聲音
A、說醫生是怎樣聽病人心臟跳動的聲音的?
B、把漏斗接上膠管,作成一個簡易的「聽診器」試試做做醫生;
C、用「聽診器」聽聽心臟的聲音(自己的和別人的);
D、聽心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過來的?
聲音是通過膠管和漏斗中的空氣傳播的。
(4)、通過實驗說說聲音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傳播?
教師補充、板書、小結:固體、氣體固體都能傳播聲音,且固體比氣體傳播聲音的本領要大。
【設計目的:這一步的教學,讓學生動手實驗,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學會了物體傳聲的實驗,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2步:分組實驗分析聲音能否在液體中傳播。
A、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小組討論設計實驗,讓物體在水中發出聲音,並試試能不能聽到;
B、聽一聽,在水槽中碰響石頭或鈴,能不能聽到發出的聲音(教師巡視指導)。
C、說一說,有沒有聽到從水中發出的聲音?說明了什麼?(匯報實驗結果)
D、想一想,聽到的聲音是不是就是單單靠液體來傳播的?
E、交流,游泳時潛入水下聽到過聲音嗎?是怎樣傳播過來的?(運用知識)
教師小結,並板書: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
【設計目的:讓學生動手實驗,分析,學會了液體傳聲的實驗,並結合學生實際游泳時潛入水中上否聽到聲音?有什麼特點?通過實驗和交流幫助學生認識液體也能傳播聲音。】
第3步:不同物質傳播聲音的速度
A、學生自己看書上的材料;
B、說說從這些材料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氣體、固體、液體都能傳播聲音,固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
C、思考回答:如果把一隻鍾放在沒有空氣的罩子中,你會聽到聲音嗎?為什麼?
【設計目的:這一步教學,讓學生自己閱讀這段有具體數字的資料,培養自學能力;在通過資料思考得出結論:固體傳播聲音本 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在這一部分中,還讓學生學會逆向思維思考問題,既然聲音能在空氣能傳播聲音,那麼把一隻鍾放入真空中,你會聽到鍾的聲音 嗎?從而認識到聲音是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的】
以上三個步驟緊密聯系,通過實驗----分析----綜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養了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同時注重講練結合,使學生逐步提高知識水平和技能。
(三)強化練習,綜合運用。
1、 鐵路上你用什麼方法來判斷遠處是否有火車駛來?為什麼?
2、 為什麼狗把一隻耳朵貼在地面上休息?
【設計目的:經過學習,學生基本上從理論上掌握了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還需讓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發展學生智力,讓學生學習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板書設計: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氣體
固體 都能傳播聲音
液體
固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

10. 小學怎麼配置小學科學老師全部用兼職嗎小學科學學科的教育目的是什麼

感覺小學科學基本都是別的老師兼著代吧,很少有人去考小學科學的證,很專多語文,屬數學老師也會去代科學課,我們這邊是這樣的,科學就是一些簡單的物理和化學知識,培養孩子們對世界基本的認識,知道什麼是自然,什麼是生物,通過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去培養他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的教育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