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老師對小學生的教育方法

老師對小學生的教育方法

發布時間:2021-01-06 14:41:37

①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如何教育小學生與同學相處

⑴強烈的以自我為核心,他人應該服從於我的傾向。這樣的孩子大多是被家長嬌生慣養的結果,心中只有自己,不願接納他人。⑵對同學或他人很不信任,他們在班裡朋友不多或不固定,很難獲得新朋友。⑶有與同學交朋友的意識,但缺乏交友技巧,朋友倒是有,但不夠貼心。這些交友問題正為我們展開具體工作提供了依據及方向。(二)具體做法1、創設交往機會,強化朋友意識(集體角度)孩子們在集體中會相互模仿,相互關照,教師積極利用集體這個場的作用,有意識地精心地設計一些以「交友」為主題的活動,運用「正增強」強化學生正確交友的觀念,能力,方法。在此,僅就曾經嘗試過的幾種做法來舉例:(1)「誇誇我的新同桌」的贊美活動班裡經常要換位子,為了使小同桌之間盡快熟悉起來,相互交上朋友,以融洽的相處,我要求孩子們在一周內觀察、了解自己的新同桌,並發現他的優點,看誰最先與同桌交上朋友。孩子們通過各種途徑挖掘同桌身上的優點。並用小報的方式製作出來,老師同時還提供他們在班上交流的機會。同學小A與一個曾發生過矛盾的同學坐在一起,開始時,他常會挑同桌的毛病。但在這個活動之後,她這樣評價他的同桌:「我以前特別不喜歡我的新同桌。我從沒想過和他交朋友,現在,我發現他心眼還是挺好的。星期一我生病了,他主動照顧我,給我倒水、盛飯,我很感動。後來我發現他還特別愛勞動,曾經被評為「勞動小標兵」。我現在很高興他和我坐在一塊兒,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誰要是把他要走我還不同意呢!」現在他們已經成為了好朋友。 「找優點」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他們相互賞識、誇贊,對對方產生良好的認知,為進一步建立朋友關系而奠定良好基礎。(2)「報喜會」朋友是貴賓 對於已經交上了朋友的孩子,則要有意識的引導他們更好的鞏固相互的朋友關系。可設計一些相關活動。如:在「報喜會」上體現「朋友情結」。每個被開報喜會的同學應主動邀請一個朋友前來參加。活動中,朋友可以是展示者的小助手,還可以作為參與者為朋友報喜,為了表示祝賀和謝意,朋友間真誠地握手、擁抱,場面著實感人。這樣的安排目的有二:強化學生在自己成功的時候不要忘了朋友這個重要角色,應該讓朋友與你共同分享快樂。被邀請的朋友心中自然會心存感激,產生被朋友認可、重視的自豪感,心中默默形成一種和這個朋友繼續交往的渴望,並想辦法牢固朋友關系。此外,還有「我為朋友做件事」「交友小博士」評選等被老師精心設計了交友環節的活動。2、針對不同交友問題展開科學矯正(個別群體角度)採取科學的行為矯正理論及方法對交友能力差的同學進行個別群體教育是很有效的。(1) 調節自我認識以自我為中心,對於夥伴提出的異議,難以接納的孩子衡量朋友的尺度是單方面的,在交朋友的過程中看中的是別人對我怎樣,而非我對別人怎樣,這樣的交往不成熟,禁不住考驗,難以交上固定的朋友。針對這一類的同學首先要引導他「自省」。利用「談話法」請他自己分析造成交友問題的內因,只有先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才能有調節自我的可能。第二步:學會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愛。老師為他安排一個交友能力較強的同學作為他的交友目標,鼓勵他自己做交友記錄。當他能耐心聽取他人對自己提出的意見後,可以在交友記錄上畫一個小紅旗。這樣做可以減少與他人沖突的機率。老師定期向他詢問交友近況,並指導他一些交往技巧。一旦發現他有進步就要及時表揚,增強他繼續交友的信心。第三步:鼓勵他主動為這個同學做一件事,給與他人幫助和關愛。 同時以表揚、報喜等方式給予肯定。第四步:鼓勵他主動向那個同學詢問能否建立朋友關系,如果可以,就算他交朋友成功了。以後還可以鼓勵他與其他人交朋友。通過這樣的指導和幫助,孩子能夠重新審視自己以往的言行,通過一步步的指導使他意識到:朋友是相互間的交往,「好朋友不是影子,陽光燦爛時才陪你;好朋友是拐棍,危難中總是扶持你。」朋友對自己應該這樣,自己對朋友也是一樣。這是真正的「愛」的體現。(2)交友技巧的總結良好的交往技巧有益於學生與朋友長期保持朋友關系。中年級學生應該能夠掌握一些交友技巧:① 語言技巧准則一:語言要清楚,具體。避免因表達含糊而給朋友造成誤解,做決定時要與朋友講清目的,說明道理,避免沖突。從而得到小夥伴的認可和信任,願意再次的合作。准則二:言辭應該合理,符合實際,切不可誇大。「你老是不和我玩」「你總不幫我忙」「你從來沒有┄┄」等這些帶有絕對色彩的詞句最好少用。准則三:行動應多於說話。「明天我要送你一塊橡皮」「你有不會的就問我」等這樣類似承諾的話,一旦說出來就不能光說不做,避免引起朋友的反感和不信任。② 學會傾聽傾聽可以使他人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欣賞。傾聽他人談話的好處之一就是,小夥伴會更加尊重你,也就願意和你交朋友。運用傾聽這種技巧時,還應注意:真心實意,集中注意力;適時的用動作或簡短的言語進行鼓勵,表示你對朋友的理解;聽懂了別人的話,還應給予准確的反饋。這樣才能增強「傾聽」這一技巧的實效性。③ 陌生環境的交往技巧 有這樣一個案例:開學時班裡來了新同學,孩子們之間是完全陌生的,在新同學進行自我介紹之後,願意和他交朋友的孩子們可以向他進行自我介紹,表達想與他交朋友的意願,如果想了解新同學也可以向他隨意提問,如「你喜歡吃什麼?」「你愛看什麼書?」等。在交流中,孩子們很快的認識與被認識,一下課就有同學主動找他玩,不久他在班裡就有了朋友。這樣做是告訴孩子們,要想和別人交朋友,首先要自我開放,主動讓別人了解你,而對方也在信任你的同時,把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表露出來,從而達到真誠的溝通。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開放可以產生開放」的雙向效果。

② 教師應該如何對待小學生的叛逆情緒

小學生正是性格塑造的時候,教師要懂得培養小學生的性格塑造,善於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叛逆情緒不能硬碰硬,要用真心去感化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所以教師要認真對待。

③ 教師如何正確對待小學生

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過錯行為通常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學習上:課堂上不專心,做小動作,有的故意搗亂,不完成作業,書寫潦草等。

二是思想上:打架吵鬧,欺負同學,搬弄是非,撒謊等。

無論哪個班級,都存在著以上所說的這些問題學生。雖然問題的內容不同,但對班主任來說,都是同樣令人苦惱,有時急得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就因為那幾個學生,班集體總也上不去,有時老師甚至對自己的教育能力失去了信心。

難道真的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嗎?其實,解決問題的鑰匙還是有的,我認為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有過錯行為的學生由於常常受到教師的批評、指責,同學們的取笑、歧視,其心理總是比較心虛、敏感的,對教師和周圍的同學也存有戒心。要消除這些有過錯行為的學生的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應設法給予他們自信,諒解他們的過錯,信任他能改正過來,從根本上改變同他們的關系。如果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對老師不抱有信任感,那麼無論你怎麼做,也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老師在教育該類學生時,要讓他們感到老師理解他,與他們有共同的感受,也可以直接向這些學生說明「過去的事情就算了,好壞看今後的表現」。如果發現該學生的興趣所在,就讓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發現該學生的優點,哪怕是一點小小的成績,也應在大家面前肯定,鼓勵他。但要真正取得效果,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畢竟這是一項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

教師在給予學生自信的同時,也要給予自己信心,堅信這些有過錯行為的學生,是完全能夠改正的。多念他們的優點,少想他們的缺點;多說他們的可愛,少想他們的不足,那你就會發現學生越來越可愛,越來越聽話了。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矯正過錯行為也不是一次兩次教育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教師認識到這一點,就能放寬自己,滿懷熱情,培養,穩定和強化小學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④ 教師如何加強對小學生的消費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如今,部分家長將之理解成無限度、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們日漸膨脹的物質需求的過於溺愛,對孩子的要求盡可能滿足,高消費之風已在校園悄然興起,在少數學生中出現了講排場、比闊氣、好打扮、吃喝玩樂等高消費現象。這一現象給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管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要針對小學生的生活高消費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制止並對其進行教育,讓學生正確面對貧富差距,形成健康的消費心理。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提高他們合理、適度、科學的消費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是對學生進行正確消費教育的先決條件,也就是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哪些消費是合理的、有益的,哪些消費是不合理的、有害的。諸如對吃、穿、用等最基本的需求的消費就是合理的消費,而經常買零食、必穿名牌衣服、鞋等就是不合理的、有害的消費。所以,在進行消費教育過程中,一是做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消費觀念的培養和良好消費能力的訓練。為避免學生奢華攀比現象的發生,我班開展了以「小小文具用處大」為主題的活動課。讓學生們准備好自己的學慣用品,和他們交朋友,認識他們。在對各種文具認識的基礎上,我向他們展示了兩種漂亮型和實用形的橡皮,問:「你們覺得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孩子們紛紛對這兩樣東西進行評價,有的說用好看的橡皮有面子,也有的認為好看的橡皮比較容易丟失…… 相比之下,外觀不那麼突出的橡皮就顯得實用多。學生對此形成一個初步觀念後,我就以此對他們進行強化交流,逐漸形成習慣。二是結合「國際消費日」教育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正確消費的重要性,還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不買零食」、「向電子游戲場所告別」等主題班會,讓小學生在不斷認識和交流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三在小學生中宣傳消費常識,進行消費咨詢,使他們能自覺地抵制錯誤消費。 現在有很多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不會合理地消費。有些小學生常常拿著錢到商店和書店胡亂地買一通,並不能考慮到商品的實用性和價值。這與學生缺乏消費知識有關。教師要教給小學生生活方面的常識,讓他們掌握一些消費知識。第一,飲食要注意結構合理。通過這一知識的學習,讓他們認識到不能偏食,不能亂吃零食和各種小食品。第二,流行不等於美觀。小學生的衣著不宜趕時髦,流行的東西一般價格比較高,而且不一定適合小學生健康、活潑的特點。第三,教育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小學生購買學習資料和課外讀物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去選擇,而不能隨心所欲。此外,教師還應利用業余時間對小學生進行消費咨詢,使他們能把因為消費帶來的困惑和煩惱告訴老師,老師及時地幫助他們排除因消費而導致的心理障礙。 二、教育學生要勤儉節約,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現在的小學生不知道金錢和物品的來之不易,花錢大手大腳,對學校辦的早餐挑三揀四,饅頭、麵包到處扔。大部分學生把「壓歲錢」都花在吃喝玩樂上。有的學生每天上學都伸手向家長要錢買零食。象這樣的學生不批評教育,不進行正確的消費引導,就會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將來社會變成只會消耗財富,不會創造財富的社會寄生蟲,所以僅讓學生懂得合理消費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懂得被大手大腳花的錢財是來之不易的。其做法是組織小學生參加各種勤工儉學活動,培養他們艱苦樸素的優良品質。從實踐中得來的知識是最深刻的,如讓孩子們揀塑料瓶、易拉罐、廢紙、廢報紙等賣給廢品收購站。在勤工儉學中,可以使他們了解勞動的艱辛,從而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三、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明白勞動最光榮。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就是讓他們從小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真正含義,就是讓他們親身體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懂得勞動價值的可貴。這樣更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我具體從以下三點做起:一是常開主題班會,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父母勞動創造財富的動人事跡;二是要小學生經常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三是利用勞動課或課外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有益的勞動,這樣可使學生的勞動觀念得到增強,勞動能力得到鍛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明白勞動為什麼最光榮,在班級內創造一種熱愛勞動、人人珍惜勞動成果的好風尚。 四、教育學生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對學生進行正確消費教育的最終目的,所以教師要高度重視,利用一切可行的時機啟發和教育學生。如:向學生講述我國從貧窮落後到繁榮富強的艱苦創業而取得輝煌戰果的動人事例。通過這樣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那麼,反對不合理的消費、反對鋪張浪費,提倡勤儉節約、提倡艱苦奮斗的口號式的號召,便將會成為小學生的日常行為的准則,落實到行動上了。 五、家校聯合,共築健康消費的平台。家庭是小學生消費的經濟來源,小學生消費習慣的養成與父母的態度有直接關系。因此,要想教育小學生形成科學、文明的消費方式,必須首先從家長做起。學校是精神文明的主陣地,培養學生健康的消費方式,也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因此,家校聯合,共築健康消費的平台,用方法指導實踐,用科學引導消費,讓學生用一顆平等和真誠的心,理性、健康的消費。

⑤ 對於教師打罵小學生怎麼處理

去學校找校長
或者直接告教育廳,給與老師處分。

⑥ 如何教育好調皮搗蛋的小學生

僅供參考: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有許多教師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採用責罵,憑借自己的"威嚴"管理孩子。其實,調皮的孩子也有他本身的優點,如聰明、精力充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等等。那麼,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教育調皮兒童,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呢?筆者在這里談幾點粗淺看法,以求教於同行。
一、批評調皮兒童要講究藝術
我常聽同事們抱怨:"我們班那個'調皮鬼',天天都挨批評,可他就是改不了。"我一聽到這種話,就想到"常常批評"而沒有效果,也許他們每天都是用同樣的"台詞"在批評孩子,沒有效果也就理所當然了。有關研究表明,一直持續一種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產生一種"不敏感",到後來也就感覺不出那是一種刺激了。調皮兒童本身就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如果教師每次批評的話都一成不變,他們就會當作耳旁風;老教師批評的話換成另一種說法,或許能給他們一點新鮮的刺激,從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Henry喜歡搶同伴的玩具,教師常用"剛剛太不講禮貌,經常搶別人的玩具"來批評他,還不如說:"Frank真不錯,從不搶小朋友的玩具,還把自己的玩具結同伴玩,我們相信Henry也能和Frank一樣。"學生聽到這些話後,感到教師還是信任自己的,他就會自覺地剋制搶同伴玩具的這種行為。
有一學者去美國視察回來,說了一段語重心長的話:"美國幼兒教師罵人方式實在非常高明,絕對不像我們某些老師只會大吼大叫。他們常常自己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齊高,然後慢慢地牽起小孩子的手。開始溫柔的說話。這時,小孩子對老師的這種姿勢,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而新奇,對於老師說的內容自然會聽得很清楚。"這個方法之所以能發揮效果,主要是"這一蹲",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而且從心理上使幼兒和教師貼得更近了。尤其對於調皮兒童,他們更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師的親近,當教師蹲下來和他的視線交流處在同一高度時,他們覺得教師是多麼的親切可愛,自然而然地,你訓戒他的話也就很容易聽進去了。
調皮兒童的逆反心理特別強,當他做錯事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訓斥和責罵,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這就如做母親的對著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會讓孩子越哭越大聲一樣。本來孩子要是做錯了事,便知道會被教師責罵,這個時候,如果和他的"預期"結果相反,教師並沒有責罵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起來,自己會把犯錯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這樣,給孩子一段時間冷靜一下自己的頭腦,過些時候再與他交談,因為孩子已經檢討過自己的過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師的意見。
二、多給調皮兒查一份關愛和一些鼓勵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實踐證明,被成人厭棄的幼兒,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調皮兒童,他們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打鬧鬧,這往往是由於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及關注不夠,他們中有的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老師的關注,獲得老師的愛。因此,對於調皮兒童,教師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盡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調皮兒童,教師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盡量找出其閃光點以鼓勵他們進步。我班有一個"調皮大王"上課時經常不舉手突然提問題,打斷老師的話,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筆者雖經多方教育,但收效甚微。我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他有較強的表現欲,但由於不善於控制自己,常常事與願違。於是,我便在一次早談"守紀律的好娃娃"活動中,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了他,並對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聰明,反應快,老師很喜歡你;如果你能當個守紀律的好娃娃,老師講完後再舉手提問題,老師就更喜歡你了。"此後,他真的改掉了這一壞毛病。我因而在區角活動或午餐後請他當"圖書管理員",他認真負責,堅持到底,小朋友對他的表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使他體驗到了戰勝自我的愉快。從這以後,他在區角活動或午餐後再也不到處亂跑,到處搗蛋了。可見,適時地給調皮的孩子一些鼓勵,很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家園聯系,統一教育策略

孩子就像是一個家庭的一面鏡子,什麼樣的家庭,很容易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因此,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我們更應注重家園聯系這一重要的環節。從家庭入手,了解幼兒的家庭環境,家長[微博]的素質,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過家訪、家長問卷以及電話聯系等多種渠道,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調皮兒童的辦法。在此基礎上做到有的放矢,優勢互補,形成最佳合力。調皮的孩子大多精力充沛,在家中無法完全"渲泄",因而顯得特別頑皮。有的連睡覺時都在被窩里玩玩具,家長煩惱不已。其實調皮兒童他們渴望能多與人交往,但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中卻無人作伴,與其玩耍。於是他們在家時就會傾其所有的玩具撥弄不停,藉此"渲泄"。所以,我們建議家長應多帶孩子到戶外,讓他們盡情玩耍,通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平時在家中,也可讓他們多做些安靜的活動。如拼圖、畫畫、手工製作、聽故事、看圖書等,通過動靜結合,引起孩子的興趣,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在家庭訪問中,經常可聽到孩子的家長說:"孩子年紀這么小,有時說他也聽不懂,氣不過,就只好揍他了。"這時,我們告訴家長,打孩子並非一種好的管教方式。孩子在挨過一次打後如果再犯同樣的錯誤,就再打得重一點,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不但使孩子永遠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還很可能演變成孩子對父母管教的反抗或頂嘴。我們建設家長採取"冷處理"、精神鼓勵等方法,以取得家園教育方法的一致與默契,並且及時地互相反饋幼兒在家在園的情況,以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實踐證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家園共同配合教育,大多數"調皮"孩子的行為習慣及多方面的表現,都有明顯的進步。
然而,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鬆,因為他們具有一定的反復性,僅僅上面所提的幾點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在實踐中總結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教育好調皮兒童。

⑦ 教師如何對小學生因材施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現代教育確立了人人都是有用之才,人人都是可用之才的普遍人才觀。教師「因材施教」就是要分析每個個體的材質,挖掘其巨大潛能,使每個人都能夠人盡其才。因此,「因材施教」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責任所在。 那麼,什麼是因材施教,它的原理是什麼?如何因材施教?下面就這些問題具體展開討論。 一、因材施教的定義 所謂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學過程和課外輔導中,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個性、興趣愛好和能力等的差異,對不同學生採取相應的教育方式,以滿足個別學生差異需求的過程。 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理 由於遺傳素質,家庭環境和個人成長經歷的不同,在同一班級的小學生,雖然有著共同的年齡特徵,但是在學習的成績、學習態度和方法、興趣和愛好、氣質和性格、稟賦和潛能方面都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是對由個性完全不同的學生組成的集體教學,因材施教不是要求所有學生達到統一的規格和標准,而是適應每個不同需要及可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三、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開展教育。了解學生是教育教學的起點,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貼近人的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才會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教師就是在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之後才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了因材施教。 (2)認識學生性格的多元性,有效進行分層、分類教學。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就是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提供適宜的個性化教育。 心理學認為氣質是人生來就具有的心理活動的特徵,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氣質不同的人在同一件事上的態度和反應具有很大的個體差別。根據學生不同的氣質類型因材施教是一種非常有效地分類教育。氣質差異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這取決於教師怎樣看待學生的氣質,怎樣對待他們提出合理、恰當的要求。 (3)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揚長避短,定向施教。《學記》中說,「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作用是發揚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身上的缺點。作為教師,只有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才能激發學生的自身價值,才能可能促使學生奮發上進。 四、因材施教的教學實踐 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在把握上述原則的基礎上,要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差異的各個方面有針對地採取合適的方法,具體而言,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差異。 第二,學生的氣質和性格差異。 第三,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差異。 第四,學生的家庭背景差異。 總之,學生個體的特殊性要求教育教學要因材施教,這是現代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

⑧ 班主任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班會時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引起重視。當然,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引起重視,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與認識的層面,而應該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為德育工作提供保障。班會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關鍵場所,因此班主任老師要利用好班會時間,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那麼班主任老師應該怎樣才能充分的利用班會時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
班主任想要利用班會時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並想要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本人認為班主任老師首先應該對整個學期的班會時間進行設計。很多班主任都認為,班會是處理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班會上集中時間對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批評,實際上教師如果能夠轉變思維,不僅能夠使學生出現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還能夠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師在學期之始,可以對本學期每周班會的主題進行規劃,第一周可以對學生進行以「親情」為主題的班會,第二周可以對學生進行以「誠信」為主題的班會,這樣通過班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對學生進行熏陶較之於班主任在班會上對學生進行批評,更能夠使學生改正錯誤。因此,班主任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班會時間。
二、班主任要以自身的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
德育在於熏陶學生的思想情感,只有學生的思想情感及言行舉止向好的方面發生轉變,才真正達到了德育的目的。在實際的教學中,班主任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有特點的途徑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然而班主任老師以自身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學生,無疑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班主任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負責,同時還要對學生的生活等多個方面引起重視,以便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到學習中來。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也使得班主任較之於其他任課教師,對學生能夠產生更大的影響,不管處於哪一階段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班主任老師的行為舉止直接影響到學生。如果班主任老師言行得體,舉止大方,無形中就達到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使學生的行為舉止也更加得體。為了通過班主任自身更好的影響學生,需要班主任老師注重提升自身的修養,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為學生做好表率。
三、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班主任既肩負著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的重任,同時也是學生的任課教師,因此,班主任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還要對課堂教學引起重視,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管班主任老師講授哪一門學科,都能夠通過學科教學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目的,那麼在實際的教學中,班主任老師該如何通過知識點的講解,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目的呢?本人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也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將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起來,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教師在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的過程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能夠使學生在收獲知識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感悟,進而使學生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除了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滲透,發揮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的獨立性外,也是有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班主任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為學生留出更多進行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學生通過個人的努力去獲取知識,在學生通過個人努力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也會有更多的感悟,進而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班主任能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途徑有很多種,除了班主任提高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意識,班主任還要鼓勵其他任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進而能夠收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四、注重個別特殊學生的德育教育
班主任對全體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個別特殊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實際的班級工作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班級基本上都有幾個思想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或者是厭學,或者是不遵守課堂紀律等,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成長,需要班主任老師能夠注重對個別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班主任老師在對個別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方法與技巧,例如:教師在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不能直接就對學生進行批評,在指出學生存在問題的同時,要給學生以信任與鼓勵,相信學生能夠糾正錯誤。作為一名現代教學中的班主任,一定要能夠通過對個別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達到有效提升班級整體德育情況的目的,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思想情操的提升。
五、注重情感的投入
班主任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是否投入真情實感,直接影響到德育效果。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投入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更好地使學生的內心受到感觸,進而收到更好的德育效果。當然,不管班主任老師在對單個的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還是對整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都應該投入真情實感,只有教師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一些好的思想,進而受到更好的引導。當然,要求班主任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投入真情實感,也是要求班主任老師對本職工作投入更多的真情實感。

⑨ 老師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養成教來育,就是培養習慣的教自育。
養成教育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最實、最具有操作性的抓手。
經過十年的研究實踐,我們賦予了養成教育更多的新內容,特別需要強調是,新的養成教育,因為青少年最美好的時光都是在學習生活中度過,學習不好,做人就沒有信心。因此,從學習習慣突破,從而解放孩子的大腦,進而拓展到做人、做事和創造等習慣,才能全面豐收。

閱讀全文

與老師對小學生的教育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