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初中畢業,我想去當記者可以嗎
應該可以,我高二輟學 初中畢業證小學畢業證都丟了
㈡ 怎麼樣才能當上記者
記者資格考試最終將向全社會開放,即只要符合要求,任何人都可以參加資格考試。
上海市換發記者證的資格考試將於12月18日舉行。記者昨日從上海市人事局任職資格考試中心了解到,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將在明年推出幾項針對新聞從業人員和報紙管理的重要制度,包括實行新聞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制度。全國目前約40萬名記者要取得證書才能從事新聞采訪,才能受聘於傳媒。
記者資格證書將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並逐步代替現行的職業職稱評定。對目前的從業人員將給予5年的過渡期。
全國報刊明年將換發記者證。新聞出版署將建立一個「全國新聞記者管理及記者證核驗網路系統」,將所有記者的個人資料,包括照片上網,以接受社會的監督。這個系統還具有投訴舉報功能。
權威人士表示,記者資格考試最終將向全社會開放,即只要符合要求,任何人都可以參加資格考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
記者如果違反新聞從業紀律,證書管理機關可以吊銷他的證書;視違規情節輕重,可以限制其若干年內不準參加考試;情節嚴重的,可以終生禁入新聞業
當記者需要的條件:
=================
(1)在大學或研究所就讀新聞、傳播等科系,畢業之後即可投入新聞工作,是最典型的一條路。
(2)但在德國等地,記者也可能是先完成其他專業學位後,才就讀短期的新聞學校,培養新聞采訪、寫作能力,或是高中畢業後進入媒體實習,由媒體負責教育。
(3)政治、法律、社會、歷史、語文等文法科的學生,因為所學與記者工作相近,擔任記者的也很多。
(4)在有新聞自由的國家,通常不限制記者的學歷或條件,所以從事記者工作有許多不同的管道
㈢ 想當記者學什麼專業
媒體也是不同的,有報紙、雜志等平面媒體,有廣播,有電視等媒體,還有網路等新興媒體。
記者和編輯是通有的,但是主持人卻是廣播和電視台才有的。
所以,你要學的是什麼呢?
如果想當主持人,那就得是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中國現在很多播音員和主持人都是那裡畢業的。上大學的話,就一定會有專業的,除非你是超級出名的天才,否則不會破例的。再說,專業也不會一定限制住你以後要走的路啊,那隻是一個技能培訓過程而已。大學生不過是半成品而已。
如果想當記者和編輯,那麼很多綜合性大學都有新聞系,另外很多編輯和記者都是中文系的。不過專業性的報紙,比如說醫科的、法律類的等,可能會招收相關專業的喜歡文字的學生,所以沒有一定論。
何炅是外國語大學的,當初學的可是和主持不相干。記得當年他在中央台大風車當大拇哥的時候,那是相當的逗,不過你這個年紀似乎沒有看過……
汪涵:據說是湖南廣播學院的出身。
看你成績,文化課似乎還好,(總感覺你的問題好長啊,呵呵)作為升學手段,文化課就足夠了。但是如果你後真的從事工作,還是得多讀書。記者和編輯尤其要寫的過去,各種題材不能都駕馭的話,最起碼得有一個題材很棒,一招先吃遍天嘛,要有思想,有勤奮。
主持人的話,也得多讀書,還有一個重要的是,普通話是否過關。雖然主持人沒有播音員那麼嚴格,但是也得過關。
㈣ 怎樣才能當記者
新聞采訪是實現人民知情權的有效職責。因此,記者證只發給新聞機構的專職回編輯。
新聞機構包括答新聞報紙、新聞期刊出版單位、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新聞電影製片廠等。
首先,必須進入國家機構認可的媒體單位工作,且為采編崗位很多媒體單位要求人員正式入職一年以上,才安排資格培訓,資格培訓合格後,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證書,憑該證書,申請記者證。擁有記者證的采編人員,才是嚴格意義上記者。
申領新聞記者證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新聞紀律,遵守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
2、具備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並具有經國務院有關部門認定的新聞采編從業資格;
3、在新聞機構編制內從事新聞采編工作,或經新聞機構正式聘用從事新聞采編工作;
4、已領取新聞記者證人員。
(4)小學畢業能當記者嗎擴展閱讀:
申領新聞記者證需向總局提交以下書面材料:
1、《領取新聞記者證登記表》
2、《領取新聞記者證人員情況表》
3、申領人的身份證復印件
4、申領人大專及大專以上的畢業證、學位證復印件
5、勞動合同復印件(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無需提供)。
㈤ 記者需要很高的學歷嗎
在有新聞自由的國家,通常不限制記者的學歷或條件,所以從事記者工作有許多不同的管道。很多記者在大學或研究所就讀新聞、傳播等科系,畢業之後立即投入新聞工作,是最典型的一條路。
但在德國等地,記者也可能是先完成其他專業學位後,才就讀短期的新聞學校,培養新聞采訪、寫作能力,或是高中畢業後進入媒體實習,由媒體負責教育。此外,政治、法律、社會、歷史、語文等文法科的學生,因為所學與記者工作相近,擔任記者的也很多。
(5)小學畢業能當記者嗎擴展閱讀
職業生涯
在人口較多、版圖較廣的國家中,記者通常有典型的職業生涯,一開始通常在地方媒體工作,采訪的路線又以「市政」(civicism)或「司法」(crime)為主,之後再慢慢從地方媒體進入全國性媒體,同時也有機會采訪黨政、財經等其他路線新聞,或轉入媒體的言論體系,擔任主筆、評論員或專欄作家等職務。
離開記者職務後,許多人也會從事公關、行銷行業,例如至企業的公關部門任職、擔任行銷主管或發言人,或是成為文學創作者。在媒體環境惡劣的地方,許多記者在媒體工作時就會細心經營與企業的關系,為未來生涯鋪路,但卻因此嚴重影響媒體報導的公正性。
工作任務
1、運用觀察、訪問、調查等方式,收集有新聞價值的素材;
2、確定題目和構思作品;
3、撰寫新聞報道及作品;
4、使用攝影器材,捕捉有新聞價值的畫面及素材;
5、提供新聞報告及作品;
6、審讀、審聽、審看擬發表、播出、登載的新聞報告及作品。
㈥ 當記者都幹些什麼為什麼當記者(小學生被選上校園小記者,沒辦法。)急急急急急!!!500字!
既然不是職業的來記者,首先不要自著急。我覺得呢,校園記者肯定是以采訪為主,內容大概是和身邊的事情有關,以及同學老師的生活學習工作,還有就是學校的新鮮事。那麼,平時就要會觀察,發現身邊有趣,有意義的事情。采訪的時候也要隨機應變哦~~記錄采訪過程,也許需要一個小助理幫忙也說不定哦~~呵呵 加油!!!
㈦ 當記者需要什麼條件
1、必須有很好的文字功底,掌握寫作采訪技巧,會寫人物通訊等內等各類體裁的文容章;2、必須廣交社會關系,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同時要有溝通能力;3、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用事實說話;4、敬業精神;5、吃苦毅力;6、舉止和言談的文明。
從那方面做起:
要多了解記者這一行業,第二可以到報社經常寫稿,可以先做通訊員,或者是特約通訊員,要多看報紙,多了解人家的寫作方法,多深入去調查,要有一個新聞眼,這是行內的說法,有新聞意識。
如何培養?
培養就是要有新聞意識,知道什麼是新聞,什麼可以拉近大家的眼球,知道新聞的價值,你要是一下就能抓住新聞,你就是一個很好的記者了,以上的的條件,你能做到了,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新聞記者,不要忘記了,學習他們,彌補自己,記者,是天下人共稱之的無冕之王,可見記者,非同一斑。
㈧ 初中畢業可以當記者嗎
可以。你只需留意生活,多讀文章,多思考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如何改進?堅持下去,必定成功,加油!!!
㈨ 我想問下,當一名記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三聯生活周刊的苗老師,提了好記者的三個條件.其實平常做人,也一樣.
第一,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第二,要有溝通的能力,能聽懂別人說什麼,還能讓別人願意和你說話;
第三,要對文字有感覺。
另外,還有一句話,可選擇用之:什麼叫好記者,能迅速掌握情況的就是好記者。而且能互通有無,有協作精神。
許多記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種發自內心的興趣,幾乎是著魔一般,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刨根問底;另一個重要條件是揭露錯誤行為,此外,偉大的記者還對平衡和公正有興趣;還有寫作能力,很難獲得,一旦擁有就會變成本性的一部分。好記者就像台好相機。
許多人都想了解《紐約時報》的傳統,這個工作的挑戰首先來自於尋找合適的采訪對象。若要說這份報紙在20世紀的故事,沒人比亞瑟.格布(Ar thur Gelb)更合適,該報發行人也這么認為,所以請他寫了本回憶錄——— 《本地新聞部》(City Room),記錄了他在《紐約時報》從送稿員開始,工作45年做到副主編的豐富見聞。1999年退休後,他仍在報社保有辦公室,這是身為報社傳奇人物得到的禮遇之一。
當地時間5月21日上午,格布在紐約家裡接聽我的電話,講述他在《紐約時報》的故事。跟想像中年近八旬的老人不同,他的聲音清晰有力,思路也有條不紊,開場白有點出人意料:「下星期就到我加入《紐約時報》60周年紀念日,我是1944年5月下旬開始工作的,現在已經2004年,5月也快結束,所以就是60年!」
好記者是天生的
《21世紀經濟報道》(以下簡稱《21世紀》):你在《紐約時報》工作了一輩子,誰是你認識的最有意思的編輯,為什麼?
亞瑟.格布(以下簡稱格布):最有意思的編輯當然是艾比.羅森塔爾(A.M. Rosenthal),起先是個了不起的記者,生來就有報道的本能,他最早是駐紐約城市學院的學生記者。那是所免費學校,主要為歐洲移民的孩子設立。歐洲移民的家境貧寒,希望孩子受教育而有更好的前途。要進這所學校並不容易,高中成績一定要非常非常出色。羅森塔爾就上了這所學校,還是校報主編,於是《紐約時報》請他擔任學生記者——當時我們報社在各大學院都有學生記者,負責報道自己學校的新聞。羅森塔爾做得特別好,結果畢業前幾個星期就得到報社的正式職位,而他立即就接受了,也就永遠沒能畢業!他比我大兩歲,從一開始就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才華。不久二戰結束,聯合國成立,他開始報道聯合國的新聞,做得比其他人都好,後來他被派到海外,先是印度,再去波蘭,他的報道獲得了普利策獎,之後去了日本,接著就被迫不及待的高級編輯們急召回國任編輯,主管本地新聞部。我作為副手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他的天才。事實上,他可能是我在報社大樓認識的最有才華的記者和編輯,給我巨大的影響。我差不多是跟隨他的步伐一步步晉升,只不過方向不太一樣,做記者時,他喜歡國際新聞,而我偏愛文化新聞,所以我成了首席文化記者,再變成文化編輯。然後他讓我加入他的本地新聞部做副手。我們的合作非常密切,晉升路徑也一樣,他總比我早一步。
《21世紀》:你提到報道的本能,這個東西能從應聘者身上看出來嗎?
格布:一定能從他文章看出來,包括報道和采訪。不過我總覺得許多記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種發自內心的興趣,幾乎是著魔一般,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刨根問底。只要有了這種本能,他們就會具備一個偉大記者的重要條件,這就是竭力獲得更多信息,完整而徹底地撰寫一篇報道,以及追求精確的慾望。
另一個重要條件是揭露錯誤行為,這在我認識的許多富有才華的記者看來是很重要的。此外,偉大的記者還對平衡和公正有興趣,他們想解讀事實,但也知道一定要盡量平衡和公正。偉大的報道體現所有這些特點。
還有寫作能力,很難獲得,一旦擁有就會變成本性的一部分。偉大的記者能讓讀者彷彿親眼目睹他報道的火災、罪行或戰地情況。好記者就像台好相機。只要回顧照相機和電視普及之前的報道,就會發現,偉大的美國記者對南北戰爭這樣事件的文字報道是如此生動,你馬上就能精確看見戰場的每個細節,好像真的到了那個地方,跟記者站在一起。
《21世紀》:如你所說,那是照相機和電視普及以前的事,現在技術如此發達,講究文字報道的報紙會受什麼影響,比如說它能跟電視競爭么?
格布:一般報紙不行,但了不起的報紙一定可以,因為最好的電視節目確實可以在報道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他們無法長年累月記錄世界正在發生的各種事情,進行分析,展現我們希望了解的某件具體事情的各個方面。電視只是浮光掠影,而且通常偏愛有動作的新聞。比如說戰爭或災難,電視當然無人能敵,他們能從現場發送連續的畫面,報紙就做不到——也不是沒有例外,比如《生活》雜志從諾曼底登陸現場發回的照片主要出自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之手,可以說他的照片在某種程度上壓倒了報道登陸情況的紀錄片,因為你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士兵的面孔和照片的出色構圖。一張照片可以擁有超過紀錄片的震撼力,一份偉大的報紙也有能力報道當天發生的全部幾百條各種重要新聞並作深入詳盡的描述,電視就做不到。電視主要取悅另一個受眾群體,跟像《紐約時報》的受眾群體相比,他們的層次稍低一點。
《21世紀》:你是不是覺得要做個好編輯就非得有當記者做報道的經驗?
格布:當然,毫無疑問!我不相信你能跳過記者這關而照樣做個好編輯,若說做個一般編輯大概沒問題。你必須有能力了解記者面臨的挑戰在哪裡、怎樣克服這些挑戰、截稿限期的壓力可能造成什麼寫作問題、怎樣解決如何迅速獲得事實的問題、怎樣從不同渠道獲得事實,阻力常常出在收集事實和寫出一篇漂亮而沒有錯誤的報道這兩方面。這是記者每天的經歷,年復一年,只有做過記者才能理解。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可以沒做過記者或編輯就教新聞學,也不相信有人可以不做記者而照樣成為好編輯。在我當家那會兒絕對不會允許發生這種事。
《21世紀》:你對學校教育有什麼看法,學校可以教我們怎樣做個好記者或好編輯么?
格布:從我剛進報社到現在,我認為美國記者當中最偉大也最有文採的寫手是梅爾.伯格(Meyer Burger)。他很窮,有很多兄弟姐妹,12歲就要打工幫忙養家,從沒受過任何正式教育,但他喜歡看書。他妻子是個教師,幫忙教他。他成了美國報紙最好的寫手。所以說不必接受正式教育也可自學成記者。但如果你打算報道特定領域,比如科學或建築,那就要受這方面的教育。若說綜合新聞就不必,但你應該聰明且喜歡看書,有學習的慾望,能自學。如果你喜歡閱讀到了如飢似渴的地步,看莎士比亞和其他偉大作家、歷史學家和詩人的著作,同時通過《紐約客》等報刊了解時事,並且具有天生的吸取信息和漂亮表達自己想法的本事,你就一定可以勝任記者的工作。 編輯一定要寬容
《21世紀》:你在書中還提到許多偉大記者的故事,看上去他們似乎很難相處,你作為編輯怎麼跟他們打交道,讓他們成為一個合作的團隊?
格布:所有富有才華的人都是不好相處的!我就從沒見過富有才華甚至是天才的寫手是好相處的。因為他們總是焦慮不安,渴望得到認可,不喜歡人們告訴自己應該怎麼寫文章。我也是寫手,所以我知道怎樣跟他們打交道。就是要對他們好!跟他們聊天、吃午飯,聽他們抱怨,努力解決他們的問題,結識他們的妻子或丈夫,保持關注的態度,賞識他們的才華。我喜歡這樣的人,一個富有才華的人總能對別人產生影響。編輯不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必須寬容,這倒不是說編輯不能嚴格要求並確定高標准。
《21世紀》:看來編輯跟記者的區別之一就是編輯更加寬容。
格布:是的,編輯可能覺得一個富有才華的記者選錯了報道的方向,但他必須非常寬容,設法了解怎樣才能把對方拉回正確的軌道。不是所有編輯都是好編輯,確實存在二流編輯。一個偉大的編輯必須擁有豐富的報道經驗,同時具備寬容、耐心、理解、願意傾聽和一定的敏感性。他還必須抱有理解和同情,願意扶植和傾聽對方,只有這樣記者才會覺得編輯是支持自己的,也就開始尊重編輯的才華和人格,願意接受編輯要求的改變。
《21世紀》:可你作為日報編輯,面對似乎總是轉眼就到的截稿限期,怎麼可以在這種壓力下保持耐心?
格布:當然了,有時你確實失去耐心。有個例子,當時離截稿期只有幾分鍾,我本來應該先把稿子簽了,下期再做完善,但我太想全面報道這個新聞,以至於提出一個不可能的要求———讓記者改寫整個報道。結果他在報社寫到一半就昏倒了。這就是因為有追求盡善盡美的壓力,以至於我們常常忘了自己都是凡人。
《21世紀》: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還能團結起來應付壓力也很不簡單,能不能說這份報紙的成功秘密之一在於它和諧友好的氣氛?
格布:這份報紙的成功源於報社多年以來一直堅持聘請最優秀者的事實。一旦有許多富有才華的人一起工作,就有了鼓舞人心的環境,激勵大家全力以赴做到最好。9.11事件爆發時,我們把所有富有才華的記者派到各地進行報道,結果為報紙贏得7個普利策獎,這是大新聞發生的做法。我們有那麼多人員儲備,只要有大事發生,都能找到最合適的人。才華激發才華。一旦發現自己置身一個富有才華的環境,你總會設法展現自己的本事。這就是《紐約時報》可以維持自己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報紙的原因。它也會漏新聞,在這里或那裡摔跤,但它偉大之處在於總是力求完美。 報紙隨觀念而變
《21世紀》:能不能說說你們報社的文化,主編又是怎樣確保繼任者了解這種文化並繼承下去的?
格布:我接受培訓的方式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工作那會兒你一次只能走一步,從記者開始,或者像我這樣先是做送稿員,然後變成跑治安新聞的記者,了解警察和罪犯都在做什麼,從中學習收集必要事實的全部技巧,知道怎樣搶在警察前面到達案件現場或從官員嘴裡引出真相。治安新聞能讓你迅速掌握這些技巧,然後大概可以去跑綜合新聞,坐在報社新聞部等編輯給分配任務,什麼題目都有可能;下一步你可能得到專門的一條線,比如市政廳線或我跑過的醫院線。就這樣一步步走上去,直到完全了解這份報紙,它代表的理念成為自己身心的一部分。等你成為編輯,你不僅走過這個過程,了解報道的各個環節,還從與前輩記者的交談當中學到很多技巧,從他們那裡將報社的傳統———公正、平衡和精確———繼承下來,你就能給記者分配任務,編輯他們的報道,一天比一天做得好,直到你自信可以確定報紙的方向。
《21世紀》:60年來,報紙和新聞行業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你覺得《紐約時報》在適應這些變化方面做得怎麼樣?
格布:這得從頭說起。你必須記住《紐約時報》1851年就已經存在。18 96年,田納西州一個不知名的報紙發行人阿道夫.奧克斯(AdolphOchs)聽說《紐約時報》可能破產,就把它買下了,奧克斯是個有理想的報紙發行人,他想改造《紐約時報》成為一份偉大的報紙。比方說他堅定地認為要想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要了解世界的變化。所以他把國際新聞放在僅次於頭版的位置。這跟當時絕大多數報紙的做法都相反。他還確定了一些具體原則,比如聘請最出色的國際新聞記者,還有最出色的文化評論員,一心創造一份偉大的報紙。這份報紙已經走過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其基礎是如此堅實,以至於如果發生什麼變化,只要速度不太快,讀者總能跟上和接受。他們可能不喜歡報紙出現的某些新東西,比如新的版塊和專欄,但只要做新聞的基本方法沒變,就不會有問題。所有這些努力目標都是為了延續早期發行人們奠定的基礎。出現變化是因為世界發生變化,報紙要跟著改變。有時可能在某個方向走得太遠,但最終報紙會在變化之後穩定下來,我們也會發現它還是原來那份偉大的報紙。
《21世紀》:提到發行人,你在書里還說你們的發行人從不依賴民意調查確定讀者究竟需要什麼,那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改變?
格布:我說世界在變的意思是指我們的標准在變。我們今天對性的描寫要比25年前多一些,還有同性戀和類似艾滋病那樣的新疾病。今天顯得重要的事以前未必得到重視,比如25年前我們就沒寫過同性戀,也不太重視女性這個群體的變化。我加入報社那會兒還沒黑人記者,女記者也屈指可數,以前猶太人不方便出國……總之世界變了,觀念變了,報紙也跟著變了。有時報紙甚至引發改變,比如報紙對越南戰爭和水門事件的報道,以及今天我們報道布希政府的方式,就在美國引起震動和改變。有時報紙確實可以通過集中報道某個領域而引發改變。
《21世紀》:你會不會擔心報紙或媒體可能變得太強大?
格布:不會,在一個民主社會就不會,因為一份報紙永遠不可能變得太強大。讓社會保持自由的關鍵就是報紙,就是信息。如果你不能得到所有信息,就很難維護自己的自由,因為媒體是保障自由的僅有渠道。必須永遠存在一份像《紐約時報》這樣的報紙,讓記者盡力挖掘盡可能多的信息。有時很難得到這些信息,但報紙應該盡力使用最好的記者。這么做永遠不可能使報紙變得太強大,報紙就跟國會或總統一樣重要,我們稱為「第四權力」,我不知道如果沒有報紙我們會怎樣,可能非常危險。
㈩ 什麼人可以當記者
我大學進的新聞傳播學院,畢業後參加媒體招考,成為了一名記者。
三聯生活周刊的苗老師,提了好記者的三個條件.其實平常做人,也一樣.
第一,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第二,要有溝通的能力,能聽懂別人說什麼,還能讓別人願意和你說話;
第三,要對文字有感覺。
另外,還有一句話,可選擇用之:什麼叫好記者,能迅速掌握情況的就是好記者。而且能互通有無,有協作精神。
許多記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種發自內心的興趣,幾乎是著魔一般,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刨根問底;另一個重要條件是揭露錯誤行為,此外,偉大的記者還對平衡和公正有興趣;還有寫作能力,很難獲得,一旦擁有就會變成本性的一部分。好記者就像台好相機。
許多人都想了解《紐約時報》的傳統,這個工作的挑戰首先來自於尋找合適的采訪對象。若要說這份報紙在20世紀的故事,沒人比亞瑟.格布(Ar thur Gelb)更合適,該報發行人也這么認為,所以請他寫了本回憶錄——— 《本地新聞部》(City Room),記錄了他在《紐約時報》從送稿員開始,工作45年做到副主編的豐富見聞。1999年退休後,他仍在報社保有辦公室,這是身為報社傳奇人物得到的禮遇之一。
當地時間5月21日上午,格布在紐約家裡接聽我的電話,講述他在《紐約時報》的故事。跟想像中年近八旬的老人不同,他的聲音清晰有力,思路也有條不紊,開場白有點出人意料:「下星期就到我加入《紐約時報》60周年紀念日,我是1944年5月下旬開始工作的,現在已經2004年,5月也快結束,所以就是60年!」
好記者是天生的
《21世紀經濟報道》(以下簡稱《21世紀》):你在《紐約時報》工作了一輩子,誰是你認識的最有意思的編輯,為什麼?
亞瑟.格布(以下簡稱格布):最有意思的編輯當然是艾比.羅森塔爾(A.M. Rosenthal),起先是個了不起的記者,生來就有報道的本能,他最早是駐紐約城市學院的學生記者。那是所免費學校,主要為歐洲移民的孩子設立。歐洲移民的家境貧寒,希望孩子受教育而有更好的前途。要進這所學校並不容易,高中成績一定要非常非常出色。羅森塔爾就上了這所學校,還是校報主編,於是《紐約時報》請他擔任學生記者——當時我們報社在各大學院都有學生記者,負責報道自己學校的新聞。羅森塔爾做得特別好,結果畢業前幾個星期就得到報社的正式職位,而他立即就接受了,也就永遠沒能畢業!他比我大兩歲,從一開始就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才華。不久二戰結束,聯合國成立,他開始報道聯合國的新聞,做得比其他人都好,後來他被派到海外,先是印度,再去波蘭,他的報道獲得了普利策獎,之後去了日本,接著就被迫不及待的高級編輯們急召回國任編輯,主管本地新聞部。我作為副手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他的天才。事實上,他可能是我在報社大樓認識的最有才華的記者和編輯,給我巨大的影響。我差不多是跟隨他的步伐一步步晉升,只不過方向不太一樣,做記者時,他喜歡國際新聞,而我偏愛文化新聞,所以我成了首席文化記者,再變成文化編輯。然後他讓我加入他的本地新聞部做副手。我們的合作非常密切,晉升路徑也一樣,他總比我早一步。
《21世紀》:你提到報道的本能,這個東西能從應聘者身上看出來嗎?
格布:一定能從他文章看出來,包括報道和采訪。不過我總覺得許多記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種發自內心的興趣,幾乎是著魔一般,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刨根問底。只要有了這種本能,他們就會具備一個偉大記者的重要條件,這就是竭力獲得更多信息,完整而徹底地撰寫一篇報道,以及追求精確的慾望。
另一個重要條件是揭露錯誤行為,這在我認識的許多富有才華的記者看來是很重要的。此外,偉大的記者還對平衡和公正有興趣,他們想解讀事實,但也知道一定要盡量平衡和公正。偉大的報道體現所有這些特點。
還有寫作能力,很難獲得,一旦擁有就會變成本性的一部分。偉大的記者能讓讀者彷彿親眼目睹他報道的火災、罪行或戰地情況。好記者就像台好相機。只要回顧照相機和電視普及之前的報道,就會發現,偉大的美國記者對南北戰爭這樣事件的文字報道是如此生動,你馬上就能精確看見戰場的每個細節,好像真的到了那個地方,跟記者站在一起。
《21世紀》:如你所說,那是照相機和電視普及以前的事,現在技術如此發達,講究文字報道的報紙會受什麼影響,比如說它能跟電視競爭么?
格布:一般報紙不行,但了不起的報紙一定可以,因為最好的電視節目確實可以在報道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他們無法長年累月記錄世界正在發生的各種事情,進行分析,展現我們希望了解的某件具體事情的各個方面。電視只是浮光掠影,而且通常偏愛有動作的新聞。比如說戰爭或災難,電視當然無人能敵,他們能從現場發送連續的畫面,報紙就做不到——也不是沒有例外,比如《生活》雜志從諾曼底登陸現場發回的照片主要出自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之手,可以說他的照片在某種程度上壓倒了報道登陸情況的紀錄片,因為你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士兵的面孔和照片的出色構圖。一張照片可以擁有超過紀錄片的震撼力,一份偉大的報紙也有能力報道當天發生的全部幾百條各種重要新聞並作深入詳盡的描述,電視就做不到。電視主要取悅另一個受眾群體,跟像《紐約時報》的受眾群體相比,他們的層次稍低一點。
《21世紀》:你是不是覺得要做個好編輯就非得有當記者做報道的經驗?
格布:當然,毫無疑問!我不相信你能跳過記者這關而照樣做個好編輯,若說做個一般編輯大概沒問題。你必須有能力了解記者面臨的挑戰在哪裡、怎樣克服這些挑戰、截稿限期的壓力可能造成什麼寫作問題、怎樣解決如何迅速獲得事實的問題、怎樣從不同渠道獲得事實,阻力常常出在收集事實和寫出一篇漂亮而沒有錯誤的報道這兩方面。這是記者每天的經歷,年復一年,只有做過記者才能理解。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可以沒做過記者或編輯就教新聞學,也不相信有人可以不做記者而照樣成為好編輯。在我當家那會兒絕對不會允許發生這種事。
《21世紀》:你對學校教育有什麼看法,學校可以教我們怎樣做個好記者或好編輯么?
格布:從我剛進報社到現在,我認為美國記者當中最偉大也最有文採的寫手是梅爾.伯格(Meyer Burger)。他很窮,有很多兄弟姐妹,12歲就要打工幫忙養家,從沒受過任何正式教育,但他喜歡看書。他妻子是個教師,幫忙教他。他成了美國報紙最好的寫手。所以說不必接受正式教育也可自學成記者。但如果你打算報道特定領域,比如科學或建築,那就要受這方面的教育。若說綜合新聞就不必,但你應該聰明且喜歡看書,有學習的慾望,能自學。如果你喜歡閱讀到了如飢似渴的地步,看莎士比亞和其他偉大作家、歷史學家和詩人的著作,同時通過《紐約客》等報刊了解時事,並且具有天生的吸取信息和漂亮表達自己想法的本事,你就一定可以勝任記者的工作。 編輯一定要寬容
《21世紀》:你在書中還提到許多偉大記者的故事,看上去他們似乎很難相處,你作為編輯怎麼跟他們打交道,讓他們成為一個合作的團隊?
格布:所有富有才華的人都是不好相處的!我就從沒見過富有才華甚至是天才的寫手是好相處的。因為他們總是焦慮不安,渴望得到認可,不喜歡人們告訴自己應該怎麼寫文章。我也是寫手,所以我知道怎樣跟他們打交道。就是要對他們好!跟他們聊天、吃午飯,聽他們抱怨,努力解決他們的問題,結識他們的妻子或丈夫,保持關注的態度,賞識他們的才華。我喜歡這樣的人,一個富有才華的人總能對別人產生影響。編輯不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必須寬容,這倒不是說編輯不能嚴格要求並確定高標准。
《21世紀》:看來編輯跟記者的區別之一就是編輯更加寬容。
格布:是的,編輯可能覺得一個富有才華的記者選錯了報道的方向,但他必須非常寬容,設法了解怎樣才能把對方拉回正確的軌道。不是所有編輯都是好編輯,確實存在二流編輯。一個偉大的編輯必須擁有豐富的報道經驗,同時具備寬容、耐心、理解、願意傾聽和一定的敏感性。他還必須抱有理解和同情,願意扶植和傾聽對方,只有這樣記者才會覺得編輯是支持自己的,也就開始尊重編輯的才華和人格,願意接受編輯要求的改變。
《21世紀》:可你作為日報編輯,面對似乎總是轉眼就到的截稿限期,怎麼可以在這種壓力下保持耐心?
格布:當然了,有時你確實失去耐心。有個例子,當時離截稿期只有幾分鍾,我本來應該先把稿子簽了,下期再做完善,但我太想全面報道這個新聞,以至於提出一個不可能的要求———讓記者改寫整個報道。結果他在報社寫到一半就昏倒了。這就是因為有追求盡善盡美的壓力,以至於我們常常忘了自己都是凡人。
《21世紀》: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還能團結起來應付壓力也很不簡單,能不能說這份報紙的成功秘密之一在於它和諧友好的氣氛?
格布:這份報紙的成功源於報社多年以來一直堅持聘請最優秀者的事實。一旦有許多富有才華的人一起工作,就有了鼓舞人心的環境,激勵大家全力以赴做到最好。9.11事件爆發時,我們把所有富有才華的記者派到各地進行報道,結果為報紙贏得7個普利策獎,這是大新聞發生的做法。我們有那麼多人員儲備,只要有大事發生,都能找到最合適的人。才華激發才華。一旦發現自己置身一個富有才華的環境,你總會設法展現自己的本事。這就是《紐約時報》可以維持自己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報紙的原因。它也會漏新聞,在這里或那裡摔跤,但它偉大之處在於總是力求完美。 報紙隨觀念而變
《21世紀》:能不能說說你們報社的文化,主編又是怎樣確保繼任者了解這種文化並繼承下去的?
格布:我接受培訓的方式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工作那會兒你一次只能走一步,從記者開始,或者像我這樣先是做送稿員,然後變成跑治安新聞的記者,了解警察和罪犯都在做什麼,從中學習收集必要事實的全部技巧,知道怎樣搶在警察前面到達案件現場或從官員嘴裡引出真相。治安新聞能讓你迅速掌握這些技巧,然後大概可以去跑綜合新聞,坐在報社新聞部等編輯給分配任務,什麼題目都有可能;下一步你可能得到專門的一條線,比如市政廳線或我跑過的醫院線。就這樣一步步走上去,直到完全了解這份報紙,它代表的理念成為自己身心的一部分。等你成為編輯,你不僅走過這個過程,了解報道的各個環節,還從與前輩記者的交談當中學到很多技巧,從他們那裡將報社的傳統———公正、平衡和精確———繼承下來,你就能給記者分配任務,編輯他們的報道,一天比一天做得好,直到你自信可以確定報紙的方向。
《21世紀》:60年來,報紙和新聞行業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你覺得《紐約時報》在適應這些變化方面做得怎麼樣?
格布:這得從頭說起。你必須記住《紐約時報》1851年就已經存在。18 96年,田納西州一個不知名的報紙發行人阿道夫.奧克斯(AdolphOchs)聽說《紐約時報》可能破產,就把它買下了,奧克斯是個有理想的報紙發行人,他想改造《紐約時報》成為一份偉大的報紙。比方說他堅定地認為要想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要了解世界的變化。所以他把國際新聞放在僅次於頭版的位置。這跟當時絕大多數報紙的做法都相反。他還確定了一些具體原則,比如聘請最出色的國際新聞記者,還有最出色的文化評論員,一心創造一份偉大的報紙。這份報紙已經走過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其基礎是如此堅實,以至於如果發生什麼變化,只要速度不太快,讀者總能跟上和接受。他們可能不喜歡報紙出現的某些新東西,比如新的版塊和專欄,但只要做新聞的基本方法沒變,就不會有問題。所有這些努力目標都是為了延續早期發行人們奠定的基礎。出現變化是因為世界發生變化,報紙要跟著改變。有時可能在某個方向走得太遠,但最終報紙會在變化之後穩定下來,我們也會發現它還是原來那份偉大的報紙。
《21世紀》:提到發行人,你在書里還說你們的發行人從不依賴民意調查確定讀者究竟需要什麼,那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改變?
格布:我說世界在變的意思是指我們的標准在變。我們今天對性的描寫要比25年前多一些,還有同性戀和類似艾滋病那樣的新疾病。今天顯得重要的事以前未必得到重視,比如25年前我們就沒寫過同性戀,也不太重視女性這個群體的變化。我加入報社那會兒還沒黑人記者,女記者也屈指可數,以前猶太人不方便出國……總之世界變了,觀念變了,報紙也跟著變了。有時報紙甚至引發改變,比如報紙對越南戰爭和水門事件的報道,以及今天我們報道布希政府的方式,就在美國引起震動和改變。有時報紙確實可以通過集中報道某個領域而引發改變。
《21世紀》:你會不會擔心報紙或媒體可能變得太強大?
格布:不會,在一個民主社會就不會,因為一份報紙永遠不可能變得太強大。讓社會保持自由的關鍵就是報紙,就是信息。如果你不能得到所有信息,就很難維護自己的自由,因為媒體是保障自由的僅有渠道。必須永遠存在一份像《紐約時報》這樣的報紙,讓記者盡力挖掘盡可能多的信息。有時很難得到這些信息,但報紙應該盡力使用最好的記者。這么做永遠不可能使報紙變得太強大,報紙就跟國會或總統一樣重要,我們稱為「第四權力」,我不知道如果沒有報紙我們會怎樣,可能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