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教育教學評價

小學教育教學評價

發布時間:2021-01-03 23:54:34

小學教學評價課程的認識

關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概念的界說

評價普遍存在於人類有意識的活動之中,是人類對於自身活動自覺性與反思性的體現。教學評價是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通過發揮教學評價的調節作用,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改進學習方法,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實現。課堂教學評價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最為常見的評價手段之一,通常表現為教師使用言語對學生的聽、說、讀、寫進行即時評價。積極有效的課堂評價語既能從智力方面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作出診斷又能從非智力方面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產生積極影響。由於小學生心智水平較低,心理機制發展不成熟,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的使用直接或間接地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小學語文教師科學、合理、規范地使用課堂評價語急需相應的操作性強的理論研究作指導。

二、關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的現狀分析

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查閱筆者發現關於教學評價研究的資料紛繁復雜、數量很多,但針對課堂教學評價語研究的文獻資料相對較少,而關於小學課堂教學評價語的文獻資料更是鳳毛麟角。此外,根據觀察本校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語的使用情況,以及平時聽課、評課活動過程中教師對評價語不夠重視的現狀,筆者有意搜集相關資料,重視現實教學中課堂教學案例的收集,積極探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有效評價語,以優化課堂教學,推進高效課堂的實施。

三、關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的存在問題

通過對比分析搜集到的有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的真實案例和語料記錄,將評價語中存在的問題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一)言語選取上的隨意性通常教師對於課堂教學評價語的概念缺乏理性的把握,在對課堂教學評價語的具體操作中具有感性化的隨意性。在教師的備課過程中評價語的預設環節通常被忽略,教師評價語的使用在課堂上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從教師對於學生的期望值方面考量,在課堂上教師通常會把激勵性、肯定性、積極性的評價語給優秀學生,把打壓性、批評性、消極性的評價語給學困生和學習習慣不好、課堂紀律差的學生。看似平常的課堂評價語對於身心發展不成熟的小學生而言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二)評價效果上的無效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適切的評價語既能對學生學習知識目標的掌握情況作出准確、及時的診斷,又能對學生的學習熱情起到推動作用。反之,不恰當的課堂評價語不僅不能發揮其診斷功能,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類課堂評價語不僅無效,甚至會造成負面效應

中小學教育評價的類型及其含義

教學評價分類:
1、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3、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准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2)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准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3]
4、相對性評價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5、絕對性評價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0

Ⅲ 中小學教育評價的內容

中小學教育評價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觀層面,涉及教育目標、教育結構和教育管理體制等方面。在中觀層面,包括教師隊伍、辦學條件、學校各項工作等。在微觀層面則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小學教育活動中,學生發展評定、教師授課質量評價、課程和教材評價是最主要的評價活動。此外,診斷學校中存在的特殊問題,評價教改實驗,評估學校的總體表現也較為常見。下面具體介紹三種主要的評價活動。
(一)學生發展評定

學生發展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它不僅是升學與就業指導以及因材施教的基礎,還能幫助學生正確估計自己,了解和發展自己的特長。評定學生要考慮許多方面,最基本的有學業成就、行為表現和身體狀況三方面。
(二)教師授課質量評價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由於年齡小,小學生尚不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業成績都要受到教師授課質量的影響。上好每一堂課既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關繫到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大事。授課質量評價能讓教師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學特點,了解長處與不足,從而揚長避短;也可以提供新老教師相互學習的機會,促進年輕教師的成長。

(三)課程和教材評價
課程和教材是教育評價中容易忽略的部分。事實上,課程是學校教學改革的基礎,只有站在分析和評判教材的高度,才能使教學內容的安排更為合理。如果不從課程入手,教學改革很難深入。當我們評判學校教育重智輕能、批評教育質量不高時,可曾想到首先應該檢討的是課程和教材是否適當。

Ⅳ 中小學教育評價的類型有哪些每一種評價的

因此,了解學生在上述方面的差別和差別程度,為學生提供適合其特點的學習環境,或者說,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對學生分班分組,它不限於查明、辨認和確定學生的不足和「病症」,它也包括對學生優點和特殊才能的識別。
(2)診斷性評價的作用
學年或課程開始之前的診斷性評價、能力和能力傾向,它只是使教學適應個別差異的一個基本前提,也必須了解學生,了解引導學生學習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等。了解學生的手段之一,則主要用來確定妨礙學生學習的原因。
①確定學生的入學准備程度學校和教師如果打算使每個學生都喜歡學習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就必須通過診斷性測試和其他方式了解學生的入學准備程度,就是對學生進行測試1.診斷性評價
(1)「診斷」在教學工作中的必要性
醫生要袪除患者疾病並提出使患者康復的處方;認知風格;對本學科的態度;對學校學習生活的態度。
③辨識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有些學生雖然已被做了適當安置。學生的這種多樣性必然也要求教學條件和環境具有多樣性,根據診斷結果對學生進行安置並不能完全解決個別差異和因材施教問題,主要用來確定學生的入學准備程度並對學生進行安置;教學進程中的診斷性評價,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前提,也是使每個學生能充分發展的必要條件。
需要指出的是,了解他們的知識儲備,必須對患者進行仔細的診斷。教學工作也一樣,教師要想制訂適合每個學生特點和需要的有效教學策略,了解他們的技能和能力水平,了解他們對所要學習的學科的態度和抱負水平、學習風格、志向抱負及性格等方面互有差別。不過,教育中的「診斷」涵義較廣。
入學准備程度的診斷一般包括對下列因素的確定,但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效果很差:家庭背景;前一階段教育中知識的儲備和質量;注意的穩定性和廣度;語言發展水平;以及身體狀況等
②決定對學生的適當安置年級的學生肯定在知識儲備

Ⅳ 如何進行小學教學評價

開展教學評價來,對教育現象進行價源值判斷,我們必須有一個嚴密的衡量參照依據,即評價的指標體系,它是使評價工作得以科學進行的基本保障。根據評價目標和目標分類的理論與技術,設計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制定方案必不可少的工作。在設計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時,應注意:①指標應具科學性。。②指標要有可接受性,即設計的指標體系要能被評價對象接受,成為評價對象的激勵因素。。③指標要有可操作性。

Ⅵ 什麼叫小學教育中的有效學習評價

小學教育中的有效學習評價是指小學教育的學習與師德修養的有效性進行評價,評價在日常生活以及教育教學中被普遍應用,老師對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進行有效評價,對學生的發言做出評價,教師在小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回答、作業、演示、表現進行有效性進行評價。它是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頻率最高,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一種過程性評價方式,它總是伴隨著教學的始終貫穿整個課堂。

Ⅶ 小學教學評價怎麼寫,目標,能力,質量

一、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和意義
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通過監控與評價的實施,系統、科學、有效地評價各個學段的教育教學質量,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為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標准,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而服務;為教育行政部門作出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決策提供依據,實現我校整體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
教學質量評價的意義:通過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和諧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增強學校自我發展的動力,促進教學研究工作的開拓創新。
二、教學質量評價的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
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以學生各學段綜合素質發展和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為主要評價目標,組織實施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
(二)導向性原則
著眼於人才的培養,著眼於教師的專業發展,著眼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為指導,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通過評價指導實踐,實踐完善評價,促進我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三)實效性原則
以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實際效果,作為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一切行為的准則,客觀准確地對教學質量現狀做出科學評價,制定科學合理、切實有效的監控與評價方案。通過有效的反饋監控機制,促進教學質量不斷發展和提高。
(四)激勵性原則
通過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控與評價,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獎勵先進,激勵薄弱學校,促進全區小學整體提升教學質量。
(五)綜合性原則
教學質量評價要堅持「全面評價、全程監控、全員參與」的綜合性原則。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注重學生、教師綜合素質的發展狀況,關注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相關因素和環節。通過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標的綜合評價,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
要關注教學質量結果的評價,更要注重過程的監控,要抓源頭、抓過程、抓動態監測、抓及時調控,把教學中的問題矯正於始發時期,堅持橫向與縱向相結合,動態與靜態相結合,使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開發學生和教師主體作用和潛在能力,使每個人、每個學科組,都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積極促進學生、教師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教學質量評價的內容
以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立足點,以發展性評價為主線,關注變化和發展的過程,關注發展的成果。

評價分類、權重

評價重點

評價方法

評價方式

發展性
評 價
(30%)

學校自主發展的主動性、創造性。

依據學校的建設,學校的影響力評定。

自 評
他 評

教師專業化水平發展的積極性、成果性。

依據教師的培養,從校本教研、培訓的效果、教學視導、個人的專業發展情況評定。

學生全面發展的自主性、個性特長的凸顯性。

依據開設的不同學科的學生學業評價評定。

以非紙筆性為主

水平性
評 價
(40%)

依據學校建立的教學質量機制,注重過程性的管理水平為主。

以學校參與區域性教學活動的實效和教學視導工作為標准。

他評

以教師專業素質測試及學生區域性學科質量抽測、專項測試為主。

教師每學年由學校或中心校組織一次專業素質測試;學生每學年第二學期結合期末考試、小學畢業考試、量監測進行評定。

紙筆和非紙筆結合

選拔性
評 價
(30%)

以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師生學科競賽。

以每學年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類師生競賽成績。

按照一定比例評定

四、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方法
(一)主要方式
1.教學信息監控——通過日常的教學檢查,教學過程的常態監測,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定期檢查,教師教學信息反饋和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等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教學中的動態問題,並及時進行反饋、矯正和調控。
2.教學督導評價——對所有教學活動、各個教學環節、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改革方案等進行隨機性的督導評價。
3.專項監控評價——對課堂教學、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研開展、教學常規管理、德育工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校內文體活動、教學質量評價、綜合素質評定等方面的工作進行專項目標評價。
(二)具體方法
1.實地觀察
通過實地考查,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與評價,並就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進行深入地分析。以聽課、參觀、情境測試、常態下隨機測試等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育教學管理水平進行評價。
2.訪談
訪問者根據設計好的訪談問題或提綱,通過與受訪者的交流互動、專題研討,集體座談、個別談活等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非文字表述性的內容。
3.問卷調查
通過書面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了解學的生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相關內容。
4.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是通過系統收集、分析學校以及教師中與教學質量相關的各種文件、論文、研究成果、學校教學管理、學生學業成績記錄、教學數據統計報表、質量分析報告、專著、經驗材料等,全面、客觀地評價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並將其作為分析研究教學質量的輔助材料,以求更准確地把握教學質量的發展趨勢。
5.學生學業成績測評
每學年對幾個年級的學生,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分學科進行測試。這種測試以紙筆測驗為主,適當採用其他方式,如情景測試、實際操作等。
6.個案研究
針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採取目的性取樣的方式,在群體測驗與調查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樣本,結合校本教研,對某個專題進行深入研究。
五、教學質量評價的組織體系和制度保障
(一) 組織體系
建立學校、學科組二級評價體系,把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分解和細化為評價目標,學校、學科組二級監控評價組織,根據管理職能,在不同層面上實施分層監控、分項監控。對各相關因素作出及時的監測、准確的診斷、科學客觀的評價和有效的反饋矯正。
1.校級評價組織主要負責學校的教學質量的評價,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關的評價領導機構,制定相關的實施方案和操作辦法,對評價工作進行組織協調。負責教學質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饋等具體工作。
2.學校是教學質量評價的實體,是實施教學質量動態監控、常態監控的最有效、最關鍵的環節。根據中心校的評價標準的要求,在學校各層面上實施教學質量評價,形成一個完善、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網路。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操作辦法,明確不同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職責,並將其落實到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對各學科、各年級、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實施動態監控、常態監控,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關鍵因素,及時地分析反饋,並提出改進意見,盡量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在始發時期。
(二)制度保障
1.教學質量專項督導制度——建立學校(中心校)教學質量二級評價專項督導制度。根據管理的職能和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在不同層面上,針對不同內容,採用不同方式對小學教學質量以及評價體系的運行進行督導。
2.教學質量反饋調控制度——學校要建立教學質量反饋調控制度,對日常監控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調控。
3.學生綜合素質評定製度——按照縣、中心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建立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制度。
4.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制度——按照縣、中心校學生學業成績評價辦法的要求,建立對小學生進行學業水平抽樣測評的制度。
5.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報告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年度分析評價報告為成果呈現形式的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報告制度。學校每學期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對教學質量作出全面、客觀、科學地分析,總結經驗、找准問題、提出今後改進教學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6、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和獎勵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和獎勵制度,根據綜合評價的結果進行獎勵。
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運行實施
教學質量的評價,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研究課題。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分階段分步驟實施,才能得以不斷的完善。根據實施的情況、學科課程標準的變化和每學年工作特點不斷修改和完善。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積累有關資料,對照本方案認真實施。每學年採取撰寫自評總結,自評打分,由教導處組織進行評定。
七、獎勵辦法
1.按照學校原有基礎和辦學條件分組評價,實行質量等級獎勵制。
2.在中心校制訂《考核細則》基礎上完善。

Ⅷ 求一篇小學教育評價方案

小學生素質教育評價方案

教育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學生評價是學校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的目的、功能、目標體系和評價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受到廣泛的重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號)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據黨的教育方針,貫徹素質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學生素質發展和反映學生個體差異為出發點,從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教師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各門課程的有效實施,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推動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
二、評價原則
(一)評價內容多元化原則。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考查,不僅關注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給予積極評價,發揮學生多方面潛能,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以質評為基礎,應用可操作的評價方法,不僅考查「認識」或「概念」等認知層面,同時還關注對「表現」等行為層次的考查,如行為觀察、情景測驗等。
(二)評價過程動態化原則。不僅關注結果,更要注重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予多次評價機會,促進評價對象的轉變與發展;鼓勵將評價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使評價實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頭評價、作業評價、成長記錄等。
(三)評價主體互動化原則。強調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商,關注評價結果的認同問題,即如何使評價對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評價結果;改變單一評價現狀,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管理者、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

三、評價方法
(一)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
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要根據不同的評價內容和指標實施多元評價,還要滲透或包含在學科學習目標的評價中進行。道德品質和公民素養方面要重點結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以及團隊活動、校本課程實施中進行評價;學習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方面要結合所有學科教學進行評價;運動與健康方面主要結合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進行評價;審美與表現方面重點結合音樂、美術學科教學進行評價。要按學生年齡、心理及行為特點制定一些可觀察的指標,在學科教學或各種教育活動中分層實施評價。要創設情境、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與內化。要通過表現性任務、觀察記錄、訪談、作品分析、個人自評,同學、教師、家長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
(二)學科發展目標的評價
⒈知識與技能的評價
要遵循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以該學段、學年以及每個單元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通過作業、紙筆測驗、考試和完成一些開放性的表現性任務等形式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以「等級+評語」的形式呈現。小學低年級(1—2年級)實行模糊評價或描述性等級。
⑴練習、作業
作業分析評價是教師了解、掌握學習效果、學習態度最常用、有效的評價方式。學生的作業情況要通過學生的認真程度,正確率,創造性解決問題情況;完成作業的速度,主動作業的情況;課外學習情況以及實驗操作能力,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等成果來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可以組織作業展示活動,進行優秀作業及成果評比,作為作業評價的依據。除了傳統的紙筆作業之外,更應注重口語交際作業、綜合實踐作業、實驗操作作業等促進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實際表現能力的表現性作業。表現性作業包括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參加社會工藝活動記錄、學科實驗、交流合作學習記錄、課外閱讀的數目和反思筆記等。
⑵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測驗)是在一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根據教科書中對於本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做出的學業水平評價,衡量、檢測學生在預期學習成果和表現標准上所達到的程度。
設計單元測驗題目和實施評價需要依據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確定測試內容的范圍,注重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認識及理解。
單元測試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方面,每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都要測試並做記錄。
⑶期末考試(考查)
考試(考查)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試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不同選擇相應的考試形式,既有閉卷形式,也有開卷形式。除紙筆測驗外,也要選擇外語聽力考試、口試、課題研究、情景測驗、實際操作等質性評價形式。運用考試進行評價時應注意:
考試內容:考試要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綜合應用的能力;要減輕學生機械記憶的負擔,突出綜合性、探索性和開放性,杜絕設置偏題、怪題;考試的內容應多元化,除關注知識與技能外,還應體現考查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內容;還要重視加強多方面潛能的發展,尤其是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發展。
考查學科應通過平時觀察、評語、軼事記錄、表現性作業、綜合實踐活動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習慣、興趣、毅力、學習動機、學習技能、社會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學生表現的信息進行考查。
考試方式:給予學生多次機會,同一考試也可多樣化呈現。如,1-2年級可採用游戲式、自選式、互測式考試,考試要突出趣味性。3-6年級實行分項考核、綜合評定。各學科期末考試成績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方式呈現。
考試結果處理:各科教師要對考試結果作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使學生獲得比較全面的反饋信息,從而督促、協助學生制定出下一步的學習計。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
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
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必須與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教育目標相結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採用觀察、軼事記錄、訪談、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質性的評價方式對其進行評價。各學科應根據本學科特點,結合基礎性發展目標在學科中的體現,制定具體的評價內容及指標體系。

成長記錄也是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依據,因此要搞好學生成長記錄,並要定期組織成長記錄的交流展示。並將成長記錄納入期末終結性評價內容。對成長記錄的評定應注重學生的進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確改進的方向。要通過對成長記錄的回顧、比較,使學生學會反思,了解自己的進步,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進一步發展的目標,逐步發展自省的意識和能力。
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包括:①學生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通訊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狀況、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況,如所進學校、主要課程測試成績、一般能力等級、特殊能力傾向,優秀與榮譽、個人社交和發展情況。②學生的各科學習檔案:A本學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一般按一個單元或一個學習主題收集資料。如單元測試成績單、綜合素質報告單。B目前最佳作品展現,包括生成過程,如最好的作業、最好的作文、優秀的美術作業、攝影照片、錄音磁帶等。C實踐創新活動的參與程度,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研究報告乃至各項競賽獲獎證書等。D同伴之間的觀察評價、教師觀察、評價及剖析,來自家長、社會的反饋信息,如教師的表揚或建議、學生的感想等。
(三)評價的主體
評價主體包括學生本人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四個方面。
學生自評和互評:一是由學生本人對自己的綜合素質及行為寫出自我評語;二是對自己或同學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以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評出分項等級。
教師評價:一是由班主任給每個學生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評出分項等級,並給每個學生寫出綜合性評語,重點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整體描述,突出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潛能(具體評價方式見表二);二是各學科教師根據本學科所制定的基礎性發展目標及學科發展目標評價體系,對每個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達成及學生學業水平進行評價,給出相應的等級,並對學生學科的發展態勢進行描述,寫出激勵性的評語(具體評價方式見表三)。
家長評價:一是對自己學生的綜合素質寫出鑒定性評語;二是對自己學生綜合素質的六個方面以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評出分項等級。
(四)評價結果的呈現
⒈評價結果包括等級或評語
評語包括:①自我評語。②家長評語。③教師(班主任)評語。
等級包括:①分項等級。即根據評價內容所列的要素和關鍵表現,通過整體判斷對六個方面以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給予一個等級;練習、作業、期末考試獲得的等級。②分主體等級。即由四個評價主體給出的評價等級。③綜合等級。即把分項等級和分主體等級綜合,作為綜合素質或學業水平評價的最後等級。以上等級均為四等,以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現。
⒉綜合等級合成的方法
加權法:各等級賦予分值採用「取平均值四捨五入法」合成最後等級。
直接評定法:依據期末考試的等級、作業和單元測試的等級、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課題及完成的報告)、成長記錄、特長與獲獎情況、自我及他人評價等進行總體分析,根據總體態勢確定綜合素質與學業水平的最後等級。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育教學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