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台灣小學幾年教育

台灣小學幾年教育

發布時間:2021-01-03 15:47:24

① 台灣為什麼稱小學、初中為國小、國中 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民國五十六年,國民政府於台實施土地改革已經頗有成效。基於為了根本消除惡性補習的病根以及實現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教育建設,保證「耕者有其田」與「平均地權」的成果能長久保留 ;因此,於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在總統府的國父紀念月會上,蔣介石發表了加速推動九年國民教育的訓示。而除了以上的目的,實施九年國教亦有其戰略目的,在閻振興的回憶中,他指出:「蔣公欲求富國強兵,非從教育著手不為功。時值以阿戰爭之後,其勝負之數,完全系於國民所受教育程度之高低,能不令人警惕。因之,我國國民教育年限之延長,幾有刻不容緩之勢…」 ;而在黃傑的回憶中,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是為了要讓「惡性補習」成為歷史名詞,讓國小畢業學生一律免試進入國中就學,按社區分發就讀。
蔣介石於〈教育革新的注意事項演講稿〉上指出:「此次國民教育的延長,不僅須視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與擴充,而尤應視為整個教育重建與革新之起點…」 ,因此。九年國教的推行就是要使教育成為生動活潑的教育,使此際遇成為知恥知病、求新求行之張本。以抿除舊有教育政策被人譏為「靜態的教育」的觀念。而教育部制定九年國民教育所依據的為國父孫中山所 制定的三民主義—倫理、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最根本的目的為實現國父民生主義的理想大計。
在隔年,九年國教實施的第一年,蔣介石在〈對國民教育九年至開始實施及國民中學開學典禮訓詞〉中提到:「此一國民教育之延長,不徒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實亦為整個教育教育革新的開端,特別是復興中華文化的起點…」。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求提高知識,而是要提高公德,已造成現代國民的品格;故其先著,乃在求公德的實踐,知能的發揮,群己的辨別。
三、 九年國教政策的實施准則:
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分為國民小學以及國民中學兩個階段 ,將原本的國民學校改稱為國民小學;原本的初中,改稱為國民中學 ......

主旨: 戰後教育政策的制定--以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為例
姓名: 善弘
日期: 14:49:45 6/11/103
內容:

國立東華大學 歷史學系
指導老師:陳進金
題目:戰後教育政策之形成—以「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為例
一、 前言:
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後,基於地方自治制度的成功推行,整體的社會經濟發展皆大有成長。因此當時實施的六年義務教育已經有感不足;在民國五十六年的國父紀念月會上,已故總統蔣介石就提出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計畫。所謂:「教育為百年大計」,透過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不但能穩定國民政府遷台以來的政治情勢,更能透過教育進一步教育人民,以達到國家現代化的目標。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可視為對舊有教育制度的重新審查及調整,尤其「九年一貫教育政策」更是打破九年國教施行逾三十四年來「六三」學制的年級區隔;教科書開放以審定製取代國編本後,對於國民教育的教育內容多有所改變。基於此,研究九年國民教育便是對當前的教育制度推行的加以回顧,並可藉此歸納出教育政策沿革的方向,掌握台灣教育實施的來龍去脈。本文僅就一、前言,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形成的時空背景,三、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准則,四、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過程以及五、結語五個部分來探討此影響台灣逾三十數載教育政策的形成。
二、 九年國教政策推行的時空背景:
台灣光復後,大陸地區淪陷,為適應社會環境之實際需要,教育上已經有所調整。然而施行已久的學制都沒有改變,流弊所及,已經導致社會的混亂,因此有識之士分提出了要改革學制的主張。對於國民義務教育亦提出了改革建議,例如:蔣建白便主張延長受教年限,他認為:「我國義務教育年限六年,目前已落人後,故准備延長九年,實為必要…」 。陳果夫則認為:「國民教育是建立國民基礎的教育,人人必受,時間四年或六年」, 蔣夢麟則認為:「當時的中小學教育多側重升學,事實上不能升學的學生反而居多」,因此主張改革學制。 常道直認為:「…中等教育開始之年齡較歐洲多數國家要晚二年,故畢業程度不能與之相比…」,因此主張改革學制。 而朱繪森則是以(一)世界潮流的趨勢。(二)我國國情的需要。(三)蔣中正先生的高瞻遠矚。三個方面來分析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的背景,於第一點,他指出二戰後,世界各國競相延長國民義務教育年限。各國之所以相繼延長國民義務教育之年限,乃欲藉由國民教育之實施,達成國民之民族化、生活化、政治化、經濟化、社會化之教育目標。第二點方面,他指出至民國五十六年,我國國民小學學齡兒童之就學率已經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點五二。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議定原則,凡是學齡兒童就學率達百分之七十以上之國家,即須考慮延長義務年限,因此,我國延長義務教育之年限是相當成熟的。第三點方面,由於金門地區於民國五十二年接受蔣總統的指示試行九年至國民教育成效頗佳 。遂之,全國起而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施行。
再者,民國五十六年,國民政府於台實施土地改革已經頗有成效。基於為了根本消除惡性補習的病根以及實現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教育建設,保證「耕者有其田」與「平均地權」的成果能長久保留 ;因此,於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在總統府的國父紀念月會上,蔣介石發表了加速推動九年國民教育的訓示。而除了以上的目的,實施九年國教亦有其戰略目的,在閻振興的回憶中,他指出:「蔣公欲求富國強兵,非從教育著手不為功。時值以阿戰爭之後,其勝負之數,完全系於國民所受教育程度之高低,能不令人警惕。因之,我國國民教育年限之延長,幾有刻不容緩之勢…」 ;而在黃傑的回憶中,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是為了要讓「惡性補習」成為歷史名詞,讓國小畢業學生一律免試進入國中就學,按社區分發就讀。
蔣介石於〈教育革新的注意事項演講稿〉上指出:「此次國民教育的延長,不僅須視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與擴充,而尤應視為整個教育重建與革新之起點…」 ,因此。九年國教的推行就是要使教育成為生動活潑的教育,使此際遇成為知恥知病、求新求行之張本。以抿除舊有教育政策被人譏為「靜態的教育」的觀念。而教育部制定九年國民教育所依據的為國父孫中山所 制定的三民主義—倫理、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最根本的目的為實現國父民生主義的理想大計。
在隔年,九年國教實施的第一年,蔣介石在〈對國民教育九年至開始實施及國民中學開學典禮訓詞〉中提到:「此一國民教育之延長,不徒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實亦為整個教育教育革新的開端,特別是復興中華文化的起點…」。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求提高知識,而是要提高公德,已造成現代國民的品格;故其先著,乃在求公德的實踐,知能的發揮,群己的辨別。
三、 九年國教政策的實施准則:
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分為國民小學以及國民中學兩個階段 ,將原本的國民學校改稱為國民小學;原本的初中,改稱為國民中學 ;而其課程是採取九年一貫的精神 。兩個階段所重視的教育准則、目標並不相同,茲於下概述:
(一) 國民小學教育
國民小學教育應以倫理教育、生活教育為主,使其知食、衣、住、行如何合於禮義廉恥,以培養國民的良好禮儀;並以培育身心為第一,以維護學生之身心正常與健康。 國民小學的主要職能,在於統一民族文化,使全國國民具備共同的語言、文字、道德標准、建國理想,以期能一心一德,共同致力於三民主義新中國的建設。 國民小學的課程編訂,采六年一貫制,不再分為初級四年,以免重復。國民小學的教育目標,在於「國民道德的培養,身心健康的訓練,並授以生活必須的基本知識技能,而以發展健全人格,培育健全國民為實施中心」。
(二) 國民中學教育:
國民中學接受國民小學畢業生,其教育目標在於「繼續國民小學之基本教育,發展青年身心,陶融公民道德,灌輸民族文化,培育科學精神,實施職業陶冶,充實生活技能,以奠定其學習專業技能或繼續升學之基礎,並養成中擁愛國之健全國民」。 國民中學教育以思想教育、人格教育與職業教育為主,以啟發其立志向上、愛國自強之精神,並強調對國民之基本知識、民族文化之淵源,以及自由及法治、處世與接物之分際,職業技能與一般事務管理之學習,使其認識責任與義務,並能實踐不欺不妄之准則。 而對於國民教育後半段的惡性補習,應該事先預防,不再使補習惡風再次復燃。由上可見,國民中學之教育其實是注重職業技能的培育。早在民國十七年〈中國教育之改造報告書〉即認為:「我國之中等教育應重視職業教育…」。 當時由於初中的容量不足,助長國校的惡性補習風氣。普通中學課程專為升學而設,缺乏實用知識,不能升學者無一技之長,就業困難;而工職教育畢業生人數過少,根本無法適應工業發展的需求。 例如:黃傑在其回憶中便曾以民國五十五年美國雷士頓將軍來台創立電子公司,卻苦於員工知識水準不足,招不齊員工的窘境為例,說明當時職業教育訓練實為相當缺乏,阻礙到台灣的工業發展。 而國民中學的課程則是以民主化、生活化、綜合化、活動化、個別化為目標 。
四、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過程。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經過蔣總統於國父紀念月會上的唱議後,隨即昭見教育部長閻振興、台灣省政府主席黃傑、台灣省教育廳長潘振球及台北市教育局長劉先雲,指示籌辦九年國民教育的有關事宜 。以下就從中央、省市兩方面的來探討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規劃實施過程。
(一) 中央方面:
民國五十六年七月六日,教育部部長潘振球,在行政院第一零二六次會議中,報告奉蔣總統指示自五十七年度起義務教育延長為九年。經政務委員陳雪屏研議後,成立了九年義務教育義務小組,負責籌畫一切。教育部也成立策劃小組,由次長鄧傳凱負責主持,積極進行實施方案的草擬工作 。七月十四日,教育部策劃小組即提出了「九年義務教育實施綱要草案」。七月十五日,行政院第一次小組會議,決議由教育部提出工作進度表,由財政部著急審核經費預算。此工作進度表共分(一)行政工作。(二)修訂法令。(三)修訂學制課程。(四)師資培養及供應。(五)督導工作。(六)研究工作。六個部分來進行九年國民教育工作的推行。同年八月三日,行政院第一零三零次會議上,就通過了「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草案」,決定製定「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八月十五日行政院頒布了「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作為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法源依據。至此,中央方面對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已經掌握初步的方向。
(二) 省市分面: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在省市方面的實施籌畫可以分台灣省以及台北市兩部分來探討。
首先,於台灣省的規劃工作部分。省政府主席在接奉蔣總統的指示後,即命教育廳、財政廳等有關單位著手籌畫,並與中央專案小組密切聯系。隨後省政府將為實施志願就學方案所設的「策劃委員會」改為「台灣省九年國民教育推行委員會」,由黃傑任主任委員,另聘省政府委員譚岳泉、秘書長徐鼐、主計處長劉紹志、省議會長謝東閔等十五人為委員,而以教育廳長潘振球為執行秘書 。此外,各縣市並成立推行委員會,負責各縣市九年國民教育教育的籌畫准備事宜。五十六年九月四日,省政府轉頒中央所訂的「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同時頒布台灣省各項實施要點。隨後訂頒「各縣市擬訂九年國民教育計畫內容大綱」、「各縣市擬定九年國民教育計畫疑義之說明事項」等,以利各縣市推動作業。在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台灣省國民教育推行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審議、核定各縣市所擬定的各項計畫。五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召開第二次會議。五十七年七月二日,又召開第三次會議。在此三次會議中,已經將台灣省地區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各項工作,做了嚴密的規劃。省政府並頒布「辦理九年教育准備工作進度表」,計分(一)劃分學區。(二)增設班級及增設學校。(三)輔導私立學校。(四)省辦公中,縣市辦初中。(五)省接辦縣市立職業學校。(六)師資訓練。(七)齊一初中水準。(八)初中校長甄選儲訓。(九)調整縣市教育行政機構及增加編制。(十)技藝訓練計畫。(十一)行政人員訓練。(十二)經費籌措計畫…等部份,來進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籌畫。
在台北市部分。台北市由於在民國五十六年七月改制為直轄市,因此在推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工作上與省政府是分開的,其中推行的困難度亦相對的提高。在當時出任第一任台北市教育局長劉先雲的回憶中,他指出當時市府推行九年國民教育的困難處,他說:「它(台北市)既要秉承中央的指示負責規劃之責,同時也要負執行之責,這就比較困難了…,好在台北市的幅員不大…」 。北市改制後,便由劉先雲出任了直轄市教育局的首任局長,並奉命於五十七年度開始,籌備九年國民教育。劉先雲到職後隨即成立「台北市九年國民教育推行委員會」,由市長高玉樹兼任主任委員。而市教育局為了使辦理九年國民教育的准備工作能夠盡善盡美,特別成立「實施國民九年教育研究輔導委員會」,以便集思廣益 。台北市亦訂定九年民教育的准備工作進度表,分(一)組織及計畫。(二)劃分學區。(三)增班級級及增設學校。(四)輔導私立學校。(五)國民中學入學人數調查及實施。(六)國民中學校長、教員之儲備及任用。(七)師資訓練。(八)其一國民中學水準…等八個部分, 依次堆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
五、 結語。
九年國民教育施行至今已逾三十周年,三十幾年來的實施奠定了台灣國民教育的發展。而此政策可說是戰後國民政府撤台後所實施影響規模最大的教育政策。在閱讀過相關的書籍及資料後,得到幾點感想。第一、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皆是以服膺國父所訂定的三民主義為依據,而以反攻復國為實施此政策的最高目標,可見當時台灣與中國所處的局勢是相當敵對的;如今,兩岸關系以不復過去緊張,然而國民教育所依據的法源及政策卻如同三十年前一樣,多已不合時宜,早日加以調整、革新實為今日推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第二、很難想像一個影響全國的百年大計政策,能夠在蔣總統的面命指示下,迅速的在提出計畫後的第二年即施行於全國。或許一方面是基於全國皆有感於義務教育年限太短因而眾志成城積極推動此教育政策的產生。但一方面卻使我不禁會將此迅速之成效將目前所推行的「九年一貫教育政策」加以比較;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在推行的過程中,反對的聲浪鮮少出現,而且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工良好,效率亦高。民眾之間的支持聲不疑於耳;然而,現今的九年一貫政策卻是被批評的一文不值,地方上民怨不斷,似乎沒有達到教育革新、改良舊有教育制度的目標。每當一遇問題,中央與地方便互相推卸責任,撇清關系;實是令人汗顏之處。九年國民教育帶給人民的是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願景,人民知道經過九年的義務延長教育,將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實用知識、技能。因此,在全民的共識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很快的就付諸實行。反觀今日的教育改革,教育當局並沒有提出任何美好的願景給人民,朝令夕改的現象不斷出現,令人質疑教育當局是將「教育」視為兒戲,決策太過草率了,此點是值得深思之處。

參考書籍:
l 中國教育學會《國民教育與現代化》,台北,文景出版社。民66
l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二十周年紀念文集》,台北,台灣書店,民77年。
l 司琦《九年國民教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64年4月
l 汪知亭《台灣教育史料新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67年4月
l 林本等《延長義務教育之研究》,台北,中華大典編印會。民57
l 孫邦正《國民教育論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57
l 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中國學制改革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73
l 楊清國《金門教育史話》,台北,稻田出版社。民90年5月
l 雷國鼎《比較國民教育》,台北,三民書局。民67
l 何鳳嬌《九年國民教育資料匯編》,台北,國史館。民89年。

② 美國、日本、新加坡、台灣目前的義務教育是幾年制的

台灣教育的現況,成形於中華民國政府於1968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直至今日,六年學制的國民小學和三年學制的國民中等學校教育對於中華民國的所有及齡國民是屬於義務的。而大約95%以上的國中畢業生會選擇進入三年學制的高級中等學校或高級職業學校繼續升學,或進入五年制專科學校。而高中,大學,研究所等等的各級學校遴選,現今大都依舊有名稱不同的考試遴選方式。

台灣有172所大學院校,分別提供高等教育、技職教育(科技大學、技術學院)。每年有14萬名考生參加1月底或2月初的大學學測,有7萬名考生參加7月1日~7月3日的大學指考;九十九年大學指考分發結果,學生錄取率達94.87%。另有16萬名考生參加4月中的四技二專統測,九十九年四技二專日間部登記分發結果,學生錄取率為85.44%。台灣有153所大學院校設有研究所,但是每年也有許多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包括平均每年赴美國留學的1.3萬人。

2009年度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總預算中,有18.7%的經費編列為教育科學文化方面。

於98學年度起的國中三年級學生,即可以在校成績申請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並希望未來可達到十二年國教,提升國人教育水準。

一、宣導推動期:99學年度到100學年度 (一) 各公立高中:免試入學名額以核定招生名額的5-35%為原則。 (二) 各公立高職:免試入學名額以核定招生名額的5-35%為原則。 (三) 各公私立五專及私立高中職:免試入學名額以核定招生名額的35%為原則。 二、擴大辦理期:101學年度起 (一) 各公立高中:免試入學名額占核定招生名額的40%以上為原則。 (二) 各公立高職:免試入學名額占核定招生名額的60%以上為原則。 (三) 各公私立五專及私立高中職:免試入學名額以核定招生名額的70%以上為原則。

日本社會中,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一般有三種類型的教育可供選擇:第一是進入公立學校接受義務教育、進入私立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或是到不合文部科學省標準的私立學校。

雖然義務教育只到中學校畢業為止,仍有超過90%的學生會進入高等學校就讀。超過250萬的學生會進入大學或學院深造。在過去,進入高等教育被描述成「地獄般的」和「戰爭般的」。不過由於近年來日本出生率的下降,適齡學童越來越少,這個現象開始改變。現在學校開始競爭努力招收新生。不過許多學生仍然在正常課程之外,被送進補習班學習。

新加坡教育制度頗為復雜,而且與英國的教育制度非常相似。新加坡的基礎教育在東南亞地區處於領先,自60年代尾以英語為基本教學語言。

一般新加坡教育可分三至四個階段。自2003以來,六年小學教育對國民是強制性的,在修完四至五年的中學課程,可選讀理工學院(三~五年),或初院或高中(兩~三年)。其後半數能升上大學。新加坡中小學、初院/高中的畢業統考--即小學離校考試 (PSLE), 劍橋普通水準會考(GCE 'O' Level)及劍橋高級水準會考 (GCE 『A』 Level)--是制度中重要的衡量尺標,其會考成績能直接影響升學能力。

新加坡中小學一般採用半天制,和中國制度相比,課堂課沒有那麼繁忙。初級學院、大專和理工學院則沿用開放全日制。

新加坡教育制度以嚴格著稱。新加坡的中小學至今允許校長或訓導主任在家長同意的情況下使用鞭刑處罰學生,有些時候鞭刑是公開實施的,雖然很少施行,但仍對其他學生起到威懾作用。

美國教育主要由政府提供,由三級政府: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學區) 控制和資助。在小學和中學,課程、資金、教學和其他政策都由當地選舉產生的學區委員會決定。學區通常根據官員和預算與其他地方事務分開。教育標准和標准測驗通常由州政府制定。

在美國,16-18歲之前必須在學校就讀。現在許多州要求必須就讀到18歲。有些州只規定必須就讀到14歲。學生可以進入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或家庭學校就讀。在多數公立和私立學校,教育分為3級水平:小學、初中和高中。

在聯合國的一個21個國家的教育索引中,美國得分為99.9,排名世界第一。7660萬學生在16個年級就讀。其中, 在義務教育階段,有520萬人(10.4%)在私立學校就讀。在該國成年人口中,有85%達到中學畢業,27%獲得學士學位以上學位。根據2002年美國人口調查局統計,大學畢業年收入平均為45,400美元,超過平均水平10,000美元。

該國15歲以上人口的識字率為98%。

③ 台灣是幾年義務教育

台灣是稱作國民教育,2014年,台灣開始規劃將9義務教育延長至12年,以實現12年義務教育。

1970年,台灣召開第二次教育大會,制訂了新階段的教育綱領及實施「科學教育」的革新方案,組織人力編寫在中小學實施「科學教育」的實驗教材。

台灣當局甚至把加強中小學教育當成「百年大計」和發展經濟的最大投資,採取強化義務教育的許多具體方案。

1979年和1982年,台灣先後制訂了《國民教育法》和《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規定6到15歲的兒童強制入學;後又相繼制訂《強迫入學條例》、《國民小學課程標准》及《改進國民教育六年計劃》等,將國民教育法制化、具體化。

1988年,台灣召開第三次教育大會,制訂新的「國民教育」發展計劃,提出未來「國民教育」要以德、智、體、群、美五育全面發展的目標。同時將國民教育向幼兒教育和職業教育延伸。

(3)台灣小學幾年教育擴展閱讀:

一、相關發展

2000年,台灣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學教育的投資與改革。自2001年起,台灣正式實施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育,其中2001學年度在小學一年級實施,2002年擴大到小學二年、四年與初一,到2003年中小學全面實施。

到2001年10月,已有716所初中試辦「九年一貫新課程」。2003年初,教育部公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代原先的暫行綱要,一個主要內容是強調本土化教育。

鄉土語言音標教學原則上延至小學三年級,初中社會課程增加「認識台灣」的內容等。然而,主張台灣意識的本土化教育,在島內引起極大爭議。

近幾年來,國民義務教育重視「發展小班教學精神」,2001學年度,小學與初中每班學生平均為30.5人與34.9人,平均每位教師教導學生分別為21.5人與18.3人,均較以前明顯下降。

同時,2001年9月起,全面實施小學五年級、六年級英語教學。為提高小學教師英語水平,於2002年起建立小學英語師資「認證制度」。

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先通過教育主管部門所辦或委辦的檢核測驗,或全民英語檢驗中高級以上、電腦化托福測驗213分以上,另加發音測驗。

國民教育得到較快發展。到2000學年度,台灣共有國民小學2600所(其中私立25所),在校學生近193萬人,教師10萬餘人。

國民中學709所(其中私立僅7所),在校學生在1995學年度達到116萬人後開始下降,2000年降為93萬人,教師4.9萬人。

二、國名教育

國民教育,又稱九年國民教育,也即九年義務教育,屬普及義務教育,教育期限包括小學6年,初中3年,分別稱為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共計9年。

基本上是以提高人口素質為宗旨,即對6到15歲的兒童與少年進行義務教育。1962年,台灣首次召開教育大會,針對當時的學制與教育問題,研究配合經濟建設的教育方案和規劃。

60年代末期始,台灣當局開始推動九年義務教育,率先在金門地區試點。1968年8月起,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制度,全面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小學畢業生一律免試進入中學就讀。

④ 台灣是十幾年義務教育 12年義務教育

目前是9年義務教育
12年義務教育是明年要試行
但是台灣人全體不看好
分析出很多的弊端
但是政府還是要強制推行...

⑤ 台灣的義務教育是幾年完全不用交學費的么

1.目前是9年但要延長至12年 目前已在規劃了 要解決的是明星學校的跨區就讀問題以及教育資源合理分配的問題 減少城鄉差距
2.學費還是要的 只是大部分由政府吸收 民眾只需付一點 每學期大約人民幣500元(小學)

⑥ 台灣小學生是幾年制它們有多少年義務教育

你好,我是台灣高一的學生,
從今年開始就是12年義務教育咯,至於國小當然還是6年啦

⑦ 台灣的教育體制是怎樣的

台灣教育的現況,成形於中華民國政府於1968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直至今日,六年學制的國民小學和三年學制的國民中等學校教育對於中華民國的所有及齡國民是屬於義務的。而大約95%以上的國中畢業生會選擇進入三年學制的高級中等學校或高級職業學校繼續升學,或進入五年制專科學校。而高中,大學,研究所等等的各級學校遴選,現今大都依舊有名稱不同的考試遴選方式。 台灣有172所大學院校提供高等教育。每年有14萬名考生參加1月底或2月初的大學學測,有11萬名考生參加7月1日~7月3日的大學指考;九十六年大學指考分發結果,學生錄取率達九六.二八%。另有18萬名考生參加4月中的四技二專統測,九十六年四技二專日間部分發結果,學生錄取率為七十八%。台灣有153所大學院校設有研究所,但是每年也有許多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包括平均每年赴美國留學的1.3萬人[來源請求]。 台灣共有20所國立普通大學,3所國立藝術大學,1所國立體育大學,1所市立體育學院,32所私立普通大學,3所私立管理學院,以上60所大學院校均屬於一般體系大學;另有3所國立師范大學,5所國立教育大學,以上屬於師范體系大學,以上68所大學院校均需透過參加大學指考統一分發,方能錄取。而另有10所國立科技大學,28所私立科技大學,7所國立技術學院,34所私立技術學院,3所國立專科學校,12所私立專科學校,以上94所大學院校是屬於技職體系大學,考生須透過參加四技二專統測統一分發,方能錄取,而台灣也有7所軍校,2所警校,則是采單獨招生方式,錄取學生,考生需個別報考,參加各校所舉辦的考試,方能錄取。目前全台有20所大學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排名前1000大[1]。2001年度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預算中,有16%的經費是運用於教育方面

⑧ 台灣的3年級是多少年齡上學

按照規定,學齡兒童入學年齡之計算,以當年度9月1日(含9月1日當日)滿6足歲者,未達專入學年齡者不予分發屬,亦不辦理未足齡兒童申請登記分發入學。三年級就是8足歲的小朋友。

現在這個時間點是103學年度的上學期。而三年級學生是101學年度入學,按入學范圍出生年月日應該是在94年9月2日至95年9月1日。請注意,上述是以『民國』計年,所以民國94-95年,也就是2005-2006年。

⑨ 請問台灣是多少年義務教育的是13年嗎

非13年,實行9年義務教育已數十年,近來12年義務教育還在規劃階段.

1968年,在舉步維艱的國情下,中華民國仍舊修改法律(沒有修改憲法)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初級中學不但改稱國民中學,還增設許多國民中等學校。國民學校也改稱國民小學。高達80%的台灣人民因此受益,為台灣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小學高年級教育多流於應試的問題也獲得改善。

近年來,台灣各界常有延長義務教育至12年的想法,但其計劃尚未定案,而且常有贊成及反對延長義務教育爭議。支持延長義務教育至12年的主張包括大部份國家及地區已經實施12年義務教育,所以中華民國應延長義務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才不會落於人後。但反對延長義務教育者常認為9年義務教育還有許多尚未解決的失敗情形,例如課程欠連貫或過分一元化、校園存在體罰現象,貿然延長義務教育可能將擴大問題而失敗。

⑩ 台灣的教育制度是什麼

以下是台復灣的教育制度制概況,並稍微做些說明:

1、幼稚園小中大班3年-->國民小學6年-->國民中學3年-->高級中學3年/高級職業學校3年/綜合高中3年/五年制專科學校5年-->普通大學4年/四年制技職院校4年/二年制專科學校2年/二年制技職院校2年-->研究所碩士班2年-->研究所博士班4年。

2、幼稚園在大陸就是稱為幼兒園,而國民小學在台灣簡稱國小。

3、國民中學簡稱國中,也就是相當於內地的初中,從國中要再升學必須要考升學考試,名為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基測相當於大陸的中考。

4、高級中學與大陸一樣簡稱高中,台灣有將近一半左右的國中生畢業後會選擇念高中學制,主要在培養基礎學科的能力,對於國中學科底子較好或是家境不錯的同學大部分還是會選擇高中就讀。

5、高級職業學校在台灣簡稱高職,也就是類似大陸的中專、職高.與大陸的技職體系不同點在於高職有另外的技職院校升學考試,名為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簡稱統測可根據此成績進入四年制技職院校、二年制專科學校或甄選普通大學,且好的技職院校也可以相當於大陸的二本甚至211、985。

閱讀全文

與台灣小學幾年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