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視科技,教育創新的意義(中考政治)
一、科技創新的必要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專不竭動力屬。科學技術的本質就是創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要想趕超發達國家,關鍵要靠創新。只有把科技進步的基點放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上,才能實現我國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真正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沒有創新,就要受制於人;沒有創新,就不可能趕超發達國家。
二、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只有不斷進行教育創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創新型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教育落後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㈡ 學習中國古代科技史給我們的教育意義
說明求人不如求己——在宋朝中國就已經能製造出媲美現代西方的下水道系統,然而在建國後,因為盲目學習蘇聯經驗,導致降水量遠高於蘇聯的中國,下水道系統卻按照蘇聯標准建造,導致了下雨就看海的慘痛教訓。
㈢ 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有哪些
來(一)促進教育改革的動源力
教育必須變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各個方面都要相應的變革,才能適應新科學技術革命發展的要求。
(二)為提高教育質量與辦學效益提供決策依據
通過教育科學研究,探索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徑手段,不僅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而且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依據。
(三)發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
所謂教育科學理論,是具有某種邏輯結構的並經過教育實踐檢驗的教育觀念系統。這一觀念系統的核心是教育規律的認識,它是經驗事實的本質概括。教育科學理論發展的過程表現為一個邏輯的上升過程,認識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研究方法的應用過程。
(四)培養未來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戰略措施
為適應21世紀教育的發展,我們必須盡快造就一代未來教育的改革家。他們不僅有科學家、哲學家的理論思維頭腦,而且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的實際動手能力,會進行教育實驗,有強烈的改革意識,他們應是具有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的開拓型人才。科學研究是培養未來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徑。
㈣ 科學啟蒙教育的意義
科學啟蒙教育,開發早期智力
作者: 張肖芹 發表時間: 2008-2-25 瀏覽量: 495
--------------------------------------------------------------------------------
說起科學啟蒙教育,也許各位家長並不陌生,早在學期開始的時候,我園的區級課題「依託張江地域優勢,開展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實踐與研究」以及市級家教課題「有效利用家長資源,在家庭中開展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實踐」均申報成功,確定了我園以科學啟蒙教育為特色,構建科學啟蒙教育的課程,並且把培養具有 「會發現的眼睛、會擺弄的小手、會想像的頭腦,身心健康的兒童」作為我園的培養目標。那麼,到底什麼是科學啟蒙教育呢?
偉大的發明家愛因斯坦曾經定義科學為「探求意義的經歷」,劉占蘭教授在其所著的《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一書中,將各國著名科學家對科學的定義加以概括和提煉,總結為:科學不僅僅是已經獲得的知識體系,更是通過親身經歷去探求自然事物的意義,進而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
根據教授們的定義,我們幼兒園對科學啟蒙教育所下的定義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以及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
那麼,科學啟蒙教育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如何舉足輕重的意義呢?我們認為:
(一)科學啟蒙教育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慾和探究興趣
3-6歲的幼兒,對周圍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還促使他們去探索、觀察、發現、嘗試,表現出對科學的求知慾的萌芽。但是這種好奇心在一般情況下會被忽視,而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活動,讓幼兒的好奇心不斷的滿足,讓幼兒對科學知識、科學現象、及科學教育活動充滿興趣,並在老師的幫助、鼓勵、指導下不斷的使偶發的不穩定的好奇、興趣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並在求知慾的驅使下進行各項認知活動,使幼兒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態度,還能對幼兒成長後正確對待周圍事物、對待生活產生良好的影響。
幼兒園的科學教育雖然不可能直接培養出兒童科學家,但是往往會有某種潛在的影響和作用。科學史上許多科學家的成長過程無不說明,正是一些有趣的自然現象,以及科學活動和科普讀物,從兒童時代就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嚮往之情,使他們從小就熱愛科學、喜歡接觸科學、學習科學,最後終於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例如,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父親是嚴個醫生,他非常喜好園藝,達爾文耳濡目染,從小就對大自然有一種特殊的熱愛和想像力。長大後,他從對大自然的長期觀察中,得出「物競天擇」的結論,使他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
(二)科學啟蒙教育可以促進幼兒智力、語言等的發展。
科學啟蒙教育把幼兒探究自身和周圍世界的自發需要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程序中,它保證了幼兒認知、情感、態度、有關技能的協調發展,是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來,隨著腦科學和生化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已從科學的角度越來越有力地證明了幼兒的生理發展與人的創新能力之間的密切關系。美國杜克大學史蒂芬•漢列尼博士認為, 2-6歲是創造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從出生起就不斷與周圍環境接觸,直到3歲左右,他們已經感知了不少事物與現象,但是他們獲得的經驗是貧乏的,未經加工的,而且往往是片面、孤立、朦朧甚至是錯誤的。而科學啟蒙教育可以為幼兒創設豐富的環境,擴大、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並使其知識趨於系統化、條理化、逐步發現事物之間的規律和關系。另外,幼兒的智力、語言處於迅速發展期,但他們的智力、語言的發展有賴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科學啟蒙教育能以客觀事物為媒介,促進幼兒智力、語言的發展。例如,通過嗅各種不同氣味的物體,讓幼兒進行辨別,發展他們的嗅覺。又如,在觀察蠶的爬行的基礎上,幼兒學習了「蠕動」這一詞彙,發展了觀察力及掌握詞彙的能力。
(三)科學啟蒙教育可以促進幼兒個性的良好發展。
幼兒對環境的認識和情緒體驗是形成道德觀念的情感基礎,周圍環境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源泉。社會環境的內容,對培養幼兒的人際關系,學習與人交往,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科學啟蒙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周圍環境中的這些有利條件,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活潑的發展。例如自然界的陽光、空氣和水,是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的天然因素;山坡,小道,水溝等自然環境,是鍛煉幼兒機體、發展幼兒動作的良好條件。利用環境對幼兒進行愛自然、愛勞動、愛祖國、愛動物、愛植物的教育,有利於在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基礎上,促進幼兒道德觀念的形成。通過讓幼兒飼養小動物,培養幼兒愛動物的情感。而觀察和照料動物、植物的科學活動,有利於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的一致性。
(四)科學啟蒙教育有利於幼兒自信心、獨立性、創造性等品質的發展。
在科學啟蒙教育活動中,幼兒盡情的享受著探索的樂趣,成功的愉悅。但是在接踵而來的挑戰面前,失敗也是常有的事。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鼓勵幼兒勇於接受挑戰,並採用分解難度、降低要求,指導幼兒學習等的方法,讓幼兒逐步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獲得自信。幼兒在此過程中,自己定下目標,在獨立完成任務的同時,也獲得了初步的安排學習任務的能力,自信心,堅持性和獨立性都有不同層次的發展。
二、科學啟蒙教育的理論依據
(一)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主張「必須通過幼兒的實踐活動,和客觀世界直接接觸,幼兒的心理才能得到發展,學習科學也才能成為可能。」因此,我們的科學活動中思考了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並且通過思考,進行思維加工,而不是機械記憶,讓幼兒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初級的科學概念,為今後的文化科學學習奠定基礎。
(二)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心理學家皮亞傑總結了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認為兒童一定有強大的學習機制,生而就有某種認知結構,會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依次出現,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進程受環境刺激的影響不大,如果允許他們構建新的世界的圖式,這些圖式可能不同於成人的圖式,他強調的是兒童自發的主動探究過程。因此,成人應十分注意豐富幼兒的生活,鼓勵幼兒在不同的環境中積極活動,為他們提供多種分析綜合的材料以及獲得材料的機會。充分利用幼兒好奇心強,興趣廣發,活潑好動,喜歡探究,肯於思索等特點,讓他們較早較廣的基礎外界,認識環境,觀察自然與社會,親身實踐,這樣才可以從中獲得生動豐富的具體經驗,特別是邏輯-數理的經驗,為日後抽象思維的發展打好良好基礎。
(三)布魯納的學習理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結構主義教育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布魯納發現法的核心思想,是讓兒童體驗科學家從發現過程中所獲得的情感,從而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動機,而且兒童可以通過「發現」的過程了解科學的性質,形成科學的知識。布魯納強調發揮兒童學習的主動性,他認為對任何發展階段的兒童,進行某一課題時必須反應兒童看事物的方法,要求讓兒童主動的發現知識,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因此,他竭力倡導發現學習,並廣發的運用與科學教育。所謂發現學習,是指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像科學家發現真理一樣,通過自己的探究和學習,主動發現事物變化的起因和內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在這個過程中體驗發現知識的智慧感和完成任務的勝利感。
(四)維果茨基的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
前蘇聯傑出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強調要根據兒童的水平提供靈活的「台階」,幫助孩子跳起來摘果子,「台階」不僅為了產生直接效果,而且為了培養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認為評價要考慮「最近發展區」,要考慮兒童實際具有的發展水平和在幫助下可能獲得的發展水平。他認為課程設計中要強調學習者和學習任務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習環境的創設。
(五)幼兒發展為本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兒發展為本」,指南解讀更是作了全面的闡述:
1 、兒童各方面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課程應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2 、通過游戲和實踐活動整體地認識周圍環境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課程應該順應這個特點。
3 、幼兒的發展有廣泛的個體差異,課程應尊重這種差異性。
依據上述理論,我園課程開發時注重面向整體、鼓勵探究、關注差異、注重個性、挖掘潛能,以面向未來的長遠的眼光來開發我們的園本課程——《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課程》。
三、科學啟蒙教育的基本特點
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並不是神秘的分子、原子、激光或枯燥的定義、原理、法則,對天真爛漫的孩子來說,科學就在身邊,它是花草蟲魚、風雲雨雪,是田野、彩虹、鳥雀、流水,是生機勃勃的周圍世界,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就是引導孩子進入周圍世界,觀察周圍世界的特徵和變化,在積極的探索中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習慣,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表達思維等科學的能力和素養。因此《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課程》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是一個長遠的過程
我們的科學課程著眼於幼兒終身的學習和發展,注重幼兒樂學和會學的教育目標和價值,強調培養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發展幼兒不斷學習的能力。
2、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注重內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教育內容生活化是引發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的重要前提與條件。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不僅為幼兒獲得能真正理解和內化的科學知識、經驗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只有幼兒真正體驗到學習內容對自己及與自己相關的人的意義,是自己當前想要知道的東西和解決的問題,他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究,才能發現和感受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才能保持永久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這一特性是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幼兒理解科學的實際意義,獲得終身學習的動力機制的根本保證,也是幼兒獲得真正內化的科學知識經驗的根本保證。教育內容的生成性要求教師要善於發現、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問題及喜歡的內容,生成科學教育活動;要善於發現、保護和培植幼兒那種科學家般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
3、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注重過程的探索性
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核心是讓幼兒親歷探究過程,從而真正的主動學習和探索,一是通過幼兒與事物的相互作用,是幼兒的活動和操作;二是幼兒的原有經驗與新發現的相互作用,是幼兒以操作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兒童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是通過探究,發現和獲得知識與經驗的過程。教師的作用是支持、引發和引導幼兒的探索和發現,這樣的過程才是真正的主動學習和探索過程,才是幼兒認識的主動建構過程。
關注環境的創設和自然環境的利用,重視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探究興趣的激發和經驗的建構。我們引導幼兒通過親身體驗,觀察設想、實驗記錄、驗證交流等探索活動,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增進幼兒對自然的情感,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
4、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注重幼兒學習的個體差異性
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個體差異,體現個別化教育,促進個性化發展,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我們在開展科學教育的實踐中,利用各種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引導幼兒在日常的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讓幼兒從多個方面來獲取對事物的豐富認識,從而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科學啟蒙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1、科學情感與態度方面:
包括對身邊現代生活中科學技術的印象、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對身邊的科學現象的關心、對周圍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的觀察、被身邊的科學現象所吸引、對身邊的科學現象的觀察和積累、願意對一些科學現象進行嘗試等。
2、科學知識方面:
(1)人體:包括人體的結構與功能、人體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個體的生長和衰老、保護身體和身體健康
(2)動植物:包括動物的不同外部特徵和生活習性,動物生活的不同地方、認識一些常見的花卉、樹木和蔬菜,觀察植物的季節變化、了解植物與動物、植物與人類的關系等。
(3)生態與環境:包括生態環境諸要素及其關系、生態環境污染的表現、保護生態環境的方法等
(4)自然科學現象:包括天文現象如太陽、地球、月亮的有關知識、氣候和季節現象如了解氣候和季節的關系、物理現象如光和影子的關系,聲音的產生,力、電、磁的產生等、化學現象如知道食物的霉變現象等
(5)生活中的科學技術:包括科學技術在家庭生活中的運用、科學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科學技術的發展等
3、科學方法、能力方面:
包括觀察、比較的方法和能力,嘗試探索的方法和能力,以及收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等。
㈤ 科學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使我們的後代在德育、智育、體育能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他們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祖國的發展與強大的重任。由於此可見科學教育的重大意義。
㈥ 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的意義
科技創新,是指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回理模式,開發新產品,答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科技創新可以被分成三種類型: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 。
㈦ 科學啟蒙教育的意義是是什麼
隨著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源,人類社會進入了科學化的時代。科學教育作為培養科技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的手段,也日益為人們所重視。早期教育是教育系統工程的「基礎工程」,開展早期兒童的科學啟蒙教育,對於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發現他們的科學潛能,以及對於他們將來學習科學、掌握科學技術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的確,科學技術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國力的強盛與否。時代迫切需要我們培養出具有厚實知識基礎的,具有探索科學的強烈興趣和願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實踐能力的、具有獨特科學想像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這些科技素質的培養,都必須從小抓起。因此,增強幼兒的科學意識,對實施持續發展戰略有重要意義,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一環。
顯而易見,幼兒園目前傳統的常識教育模式已遠不能適應教育的需要,進行常識教育改革,推行融系統性、科技性、實用性、啟發性為一體的科學教育方式,促使幼兒科技素質的萌芽乃至成長已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㈧ 提高科學活動的科技教育意義應該怎樣做
科技競技活動作為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一環,是學校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版意識、競爭意識權,訓練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思考能力和發明創造能力的重要陣地。科學競技活動不僅寓德育教育於活動之中,培養了小學生良好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更促進了小學生對各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㈨ 學校開展科技課教學的意義是什麼
「科技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誰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科學的希望,擔同著科教興國的歷史重任。因此,把科技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從小學抓起,為培養未來的二十一世紀的人才打下基礎勢在必行。
現代科技實驗教材包涵的內容十分廣泛,貼近學生的生活,趣味性很強,是加強科技教育,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的主渠道。這門課的開設必將增強我國少年兒童的科技意識,全面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對從小培養少年兒童學習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從面成為具有創造精神的,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的建設人才打下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教師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對科技的好奇心,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科技課上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讓學生在自覺參與中求得自我發展,逐步學會做人,做個現代的人,做個科學的人。
然而有些教師往往沿用較陳舊的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處於中心位置,學生完全處於被動狀態,這種教學造成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即灌輸多,方法呆板,教師費力,學生消極厭煩,嚴重地阻礙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創新素質的發展,素質教育的實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迎接未來,這是世界各國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達成的共識,小學現代科技是一門嶄新的學科,需要教師把創新教育觀念落到教學實踐中去,並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兒童的特點,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用「創新性的教」為學生「創造地學」創造環境和條件,具體地說,就是教師運用行之有效的現代教學方法如:探究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學法等,將科學發現的過程,簡潔地重演於課堂,指導學生動手、動腦,讓學生體驗作為學習主體,進行探索、發現和創造性思維的樂趣,從而使學生自行獲取知識、運用知識,享受首創成功的快樂,提高教育教學的的效果,培養具有科技創新素質的學生。
㈩ 發展教育和科學有什麼重要意義
教育是富國強兵的基礎,科學是第一生產力